登陆注册
1363700000048

第48章 杜甫(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诗人初次远望泰山见到的独特景象。诗人刚刚看到泰山内心当是兴奋不已,所以,不由地问了一句,泰山怎么样啊?接着诗人经过揣摩后写到高耸在齐鲁大地中的泰山,青色葱郁。诗人没有正面说泰山怎么高大,而是用“齐鲁”二字,以齐鲁大地广阔来侧面衬托泰山的雄伟,可见泰山的高大,同时这两个字也点出了泰山的地理位置。“未了”二字,展现了泰山葱郁浩大,有蔓延无边之势,烘托了泰山的雄壮和宏伟。诗人视角独特,构思巧妙,泰山的宏伟壮丽的形象跃然纸上。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写了近处所见泰山的奇伟秀丽之景。“钟”字这一妙用,将大自然赋予了人的情感,好似大自然特别钟情于泰山,所以,使它奇伟秀丽。因为泰山高大,所以,山的南北两侧,能分隔“昏晓”。“割”准确地反映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语言凝炼,精确、精妙。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写诗人仔细地望山,雄伟的泰山让诗人心潮澎湃,泰山升起层层云烟,这使诗人内心荡漾起来,游兴盎然,泰山美不胜收,诗人的眼睛都看花了,感到眼眶有像要决裂。“决”字写得非常生动,其也体现了诗人的兴奋心情。“归鸟”已经回巢,而诗人还在望着,这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

诗人看到泰山的雄壮景色后,热血沸腾,于是就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想法。“会当”的意思是“一定”,突出了诗人的坚决。诗人不畏艰险攀登泰山“凌绝顶”,体验那种俯望“众山小”的豪情,也表现了诗人澎湃的豪情和宏大的胸怀。

这首五律用字凝练、精妙。诗人按从远景到近景进行描写,层次清晰。诗人由景生感,最后生情,感情变化自然真实。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齐鲁青未了”,只五字,雄盖一世。“荡胸”句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集千家注杜诗》卷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①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③,漫卷诗书喜欲狂④。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⑤。

即从巴峡穿巫峡⑥,便下襄阳向洛阳⑦。

【注】

①官军:指唐朝军队。收河南河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兵败被杀,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安史之乱结束。

②剑外:剑门关南地区称剑外。这里指蜀地。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曾是叛军的根据地。

③却看:再看。

④漫卷:胡乱地卷起。

⑤青春:指明媚的春季。

⑥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嘉陵江上游,有“小三峡”之称。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⑦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写作于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狂喜和急切回家的激动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第一句气势迅猛,语气急促,“忽”字凸显了捷报到来得突然。诗人因为安史之乱未平,所以在“剑外”飘泊多年,饱尝了世事艰辛,现在突然听到“收蓟北”,积蓄多年的归乡愿突然之间很快就实现了,“蓟北”收复,战乱终于平息,百姓终于可以摆脱离乱之苦,诗人终于告别了背井离乡的苦日子,返回老家这些种种对曾经艰辛感伤,对捷报信息的喜悦心情,都集中在了一起,诗人感情迸发而出,心潮澎湃、一时难以平静,所以紧承“忽传”,诗人才有“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样悲喜交加的激动举动。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接着诗人由自己写到了家人,诗人在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不由就想起了和自己受苦多年的妻子、儿女。“却看”二字意韵深远,诗人可能想对家人说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也不用再说什么了,笼罩在家人头上的愁云早已经消散殆尽了。而亲人的兴奋,又让诗人兴奋不已,所以诗人干脆“漫卷诗书”和亲人们一同享受狂喜的心情。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一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狂喜心情。诗人以对妻子的口吻写到,趁着这大好时光“放歌”、“纵酒”,我们也该用青春焕发的心情,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季里,和儿女们“作伴”“还乡”。诗人想到这里,心情当是舒畅兴奋不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想到了“还乡”心情自是激动不已,于是,便体前设想了自己回家的行程,“即从”、“便下”两句贯串一体,轻松流畅。“巴峡”和“巫峡”之间江河狭窄,所以,诗人用“穿”,而“巫峡”到“襄阳”之间,顺流而下,所以用“下”,而从“襄阳”到“洛阳”,改为陆路,所以用“向”,可见诗人用字之精练准确。这些字也表现了诗人想要还乡的急切心情。虽然“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他们都相距甚远,但是在诗人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两幅快速如流水般行舟于江流之间的情景,回家在瞬息之间。这两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正在陶醉想象之中,无限联想的样子,到此诗文戛然而止,留下了让人遐想的空间,言尽而意未止,余韵悠远。

这首七律,将喜悦之情写的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格调明快自然,感情汹涌澎湃。

后人点评

清人张谦宜:一气如注,并异日归程一齐算出,神理如生,古今绝唱也。(《纟见斋诗谈》卷四)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①,轻薄为文哂未休②。

尔曹身与名俱灭③,不废江河万古流④。

【注】

①王杨卢骆: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②轻薄:轻浮浅薄的人。哂(shěn):讥笑。

③尔曹:即你们。这是不客气的称呼。

④不废:不影响。

“王杨卢骆当时体”,王勃的诗突破了宫体诗束缚,风格清新明朗;杨炯的诗大气磅礴,豪迈健硕;卢照邻的诗辞彩富丽,内容广阔,意境清远;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感情悲愤激烈。诗人认为初唐四杰的诗文是当时的诗体,代表了当时的诗文风格。

“轻薄为文哂未休”,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有些轻薄浅俗的人嘲笑四杰的诗文,讥讽不止。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人写道,那些嘲笑四杰的轻薄之徒,只是一时的聒噪非议,他们最终是身死和非议一同消失,根本不影响四杰那像江河之水,万古长流的名声的。最后两句非常富有哲理性,表明杰出的事物是不会因为外界的污蔑、干扰而改变的。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①,生长明妃尚有村②。

一去紫台连朔漠③,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④,环佩空归月夜魂⑤。

千载琵琶作胡语⑥,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

①荆门:指荆门山。

②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入宫,和亲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唐朝时候还有昭君故址,所以说“尚有村”。

③“一去”句:指的是昭君出塞,不再回来这件事。紫台,指帝王宫殿。

④省识:认识。春风面

⑤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⑥“千载”两句:昭君出塞,戎装骑马,怀抱琵琶,作思归歌《昭君怨》。作胡语,因琵琶为胡人乐器,所以所奏曲皆为胡音。

昭君出塞

这首七律是诗人居在夔州时,遥望数百里外的昭君村,感怀昭君而作。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人在开首先点出了昭君村的地址。诗人与昭君村相隔数百里,从夔州遥望是看不到昭君村的,所以诗人在这里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勾勒出来雄伟壮丽的景色。“群山万壑”本就非常雄伟壮观,接着诗人用“赴”字突出三峡齐聚一起雄伟气势。接着诗人点出昭君出生在这样一个雄伟奇丽环境包围的小村庄。起笔气势非凡,雄伟壮阔,这样的环境才能产生像昭君这样的神奇人物。

诗人接着由昭君村写到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人用了简洁有力的笔触,概写了昭君出塞这件事情,只两句话十四个字,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痛苦。苍茫大漠漫无边际,好似能吞灭一切。只有昭君青冢在荒漠中遥望大汉,永远不会消失。这是多么宏阔而悲戚的场面,天地无情,昭君有恨,深沉而深刻,感人至深。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诗人进一步写造成昭君悲剧一生的原因是昏君。汉元帝昏庸,只看图画不看人,宫中女子命运完全掌握在了画工的手里,也因此造成了昭君的悲剧。“省识”二字表明汉元帝只是对昭君图像一扫而过,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因此酿成了昭君一生的悲痛,其中蕴含着愤怒之情。虽然昭君身埋塞外,但她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故国。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后诗文以琵琶曲结尾,点名主题,昭君的怨恨在琵琶曲中源源不断地传达出来。暗喻昭君千载孤寂之感。“千载”二字为人们留下了长久的思考和追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荒郊大漠,昭君抱琴独奏的凄婉图画,画中昭君紧蹙的愁眉,那么清晰。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起得磊落。(《唐诗品汇》卷八十四)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①,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②,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③,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泪痕干⑤。

【注】

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居住。

②怜:想。未解:尚不懂得。

③云鬟(huán):环形发髻。

④虚幌:透明的窗帷。

⑤双照:喻指团聚的日子。

月夜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沦陷的时候,天宝十五年(756)秋,诗人被叛军俘虏到长安,诗人借此诗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人的感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开篇没有写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直接就写到了亲人避难的鄜州,可见诗人急切想要见到家人,心情焦躁不安。因为自己深困长安,今夜,就只能有妻子一个人看月了。那么,家中还有儿女们呢,可以和妻子一同赏月啊。

接着在第二联诗人写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句点明,妻子不是单单看月,而是看月怀念诗人,而此时,儿女都很小还不知道思念父亲,孩子不能分担母亲的思念,这反衬了妻子更加孤单。一个“忆”字饱含了辛酸之情。曾经和妻子在一起赏月、共度难关的日子,可能在诗人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吧。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一句诗人想到了妻子独自赏月时的情景。秋雾打湿了妻子的云鬟,月亮的发出寒冷的清辉光,照耀在妻子的玉臂上。这两句表现了妻子独自思念之深,甚至雾打湿衣服,天气渐渐寒冷,还不知道,只想着在远方丈夫的安危。这些完全是诗人想象到的,诗人想象得这样真切,实际也反衬了诗人思念之切。

诗人思念之情达到了极点,不免感伤落泪,于是写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诗人迫切想要结束这种思念之苦的心情。“双照”二字表现诗人对国家平定和家人团聚的希望心情。

这首五律用词委婉贴切、简洁自然,结构严密,想象丰富,笔触细腻真切,感性深沉真挚。用设问、对比等机构全篇,构思巧妙。这首诗虽然借望月抒发离别之情,但内容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诗人内心的担忧之情。

后人点评

清人浦起龙: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卷三)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断人行②,边秋一雁声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④,况乃未休兵。

【注】

①舍弟:杜甫的同胞弟弟。舍,家里。

②断人行:指鼓声响后,就戒严,禁止行人往来。

③秋边:秋天的边地。

④长:总是。达:到。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从范阳起兵南下,攻陷汴州,逼近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都处在战乱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就分散在这些地区,战乱中音信全无,于是,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担忧和思念,便作下这首诗寄托自己的心情。

诗人在诗文的开始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一幅苍凉、孤寂单的边塞景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的更鼓阻断了人们的行路,天边的一只大雁在孤鸣。一只孤雁的鸣叫没有打破第一句的沉闷,反倒是以动衬静,反衬了这种沉闷的气氛,使诗人笔下的环境更加单调冷寂。“断人行”点明了社会环境,体现了战事的持续久且频繁,所以道路都受阻。这两句诗烘托了悲哀凄凉的氛围,也点明了诗人写作的背景环境,在这样寂寥的苍凉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描写点题,描写了月夜的环境,也点出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即一个有白雾的夜晚。白露在月亮清辉的照耀下越发显得清冷。“月是故乡明”,这一句不似写露那样客观描写景物,诗人在月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各地明月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诗人眼里,故乡的月亮分外的明亮,而且充满了肯定色彩。其实,这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分外怀念之情。这两句写得雄健有力。“月是”这一句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即诗人兄弟之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诗人在这样的悲伤环境中想到同胞兄弟们音信全无、生死不知,所以,担忧之情可见一斑,所以,这两句写时感情也是非常沉痛的。弟兄离散,家已经不存在了,感情悲伤真挚。这两句诗非常具有代表性,概括了安史之乱中广大百姓的共同的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第五、六句,诗人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忧虑心情。兄弟们四处离散,在平日里寄书就难以保证到达,更何况是现在战乱纷繁的时候呢,所以,亲人生死难料啊,言外之意,充满了诗人的深深的担忧和眷念之情。

这首五律,语约义丰,结构紧密,上下承接自然。

后人点评

宋人王得臣: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峻而体健,意亦深稳,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也。(《麈史》卷中)

赠花卿①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②,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③,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①花卿:指花敬定,本是成都尹崔光远的一个部将,后因平叛立功,但他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卿,是对男子的敬称。

②锦城:即锦官城,这里指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③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锦城丝管日纷纷”,首句写成都城内各种音乐整日里鸣奏着,热闹非凡,“纷纷”二字常常形容一些具体事物,但这里诗人把它用在了抽象的乐曲上,这就把诗人看到的乐器和听到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形象准确地描绘了弦管发出的优柔的靡靡之音。“半入江风半入云”,这句话也是在描绘音乐的效果。乐曲从管弦中出来,飘出花卿家,随着风飘飞到锦江上,飘入白云间。其中,两个“半”字,给诗文又增添了一份活泼和灵动,诗趣更浓,情趣盎然。诗人将无形的音乐化成了有形的事物,生动传神,音乐那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曲调,仿佛就在耳边萦绕。

诗人听着这如此美妙的音乐不禁感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这曲子只能是天上的神仙的乐曲,人间难得一闻啊。而“天上”这里既是虚指仙界,同时,也是在指朝廷,宫廷中的曲子本不应该出现在乡野山城中的,更不应该是“日纷纷”,这些矛盾点,将诗人暗讽花卿的主旨显现了出来。

诗人在这首七绝中,虚实结合,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音乐的美妙,同时,诗词柔中带钢,意韵悠远,将忠言委婉含蓄地恰当地表达了出来,非常完美绝妙。

后人点评

杨伦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

同类推荐
  • 其实你就是人物

    其实你就是人物

    有一个词叫“缘份”,有一个词叫“机会”。前一个词很中国,很自圆地说。任何事情,成了叫发,缘分,不成叫无缘。后一个词永远很酷酷地走来,对,如果这个词具象的话,也许是用一半的头发遮住一只眼睛那样的?一副我是机会我怕谁的牛样。谁都希望得到他的眷顾,他的青睐,他才是偶像,是大众情人。明星明星,明天指不定是不是星。而机会,是人们永远要追逐永远拥有的。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 峭壁嶙峋石斛情

    峭壁嶙峋石斛情

    两兄弟扎根深山,种药八载,辗转多方,终于觅得伯乐,识得“仙草”,仙草才得以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知,从而造福人类。
  • 遇见中国:卜力眼中的东方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遇见中国:卜力眼中的东方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曾经是英国派驻香港的第十二任总督(任期1898至1903年)。这是他的回忆录,从一个英国殖民者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我们所陌生的别样的中国。
  • 昙花的哲学:尤今散文

    昙花的哲学:尤今散文

    《昙花的哲学》是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散文精选集。共分六辑:《碗里乾坤大》围绕食物这一主题,展现亲情、友情、国情和旅情;《等待国旗的人》通过讲述作者在异乡邂逅朋友的故事,写出笑中有泪的众生百态;《寸寸土地皆故事》写出了异国异乡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令人惊叹的奇风异俗、令人惊愕的丑恶人性、令人惊喜的温暖人情;《人间乐土》中收入的是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喜怒哀乐、美丑善恶,尽收笔下;《昙花的哲学》通过玲珑细致的小品文,看生活、写生活,其中不乏子女教育等问题;《甜咸人生》中的小品文亦庄亦谐地带出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与生活哲理,颇有绵里藏针的苦心和“糖霜裹黄连”的创作旨意。
热门推荐
  •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本书共收录了艾略特于1919年至1936年期间的20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同样致力于诗剧创作的艾略特在戏剧的黄金时代——伊丽莎白时代进行了仔细爬梳,将莎士比亚、马洛等剧作家置于笔下进行了缜密而谨慎的分析,同时在最后指出了现代教育的危机,并提出古典文学修养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1935年,红军经川边北上抗日,一部分红军突然迂回直扑四川省省会成都,让领教过红军厉害的“四川王”刘湘慌了手脚,不得不请求执中央权柄的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在峨眉山办军官训练团,专挖刘湘“墙脚”,同时,在重庆派驻中央参谋团。从此,双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而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生死存亡一线之时,具有民族正义感的刘湘舍弃一切,毅然率数十万军出川抗战。一时,“无川不成军”,激昂慷慨悲壮。
  •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曾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爆发,会一直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 杜鹃与刀

    杜鹃与刀

    第二天晌午,枪声像一群饥饿的蝗虫从山脚下飞奔而来。杜鹃蜷伏在洞口冰冷的岩石上,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透过野藤和灌木,向山坡下张望着。因为寒冷和饥饿,她的身体在微微颤抖。大鸟临走前硬生生用土把火种掩埋了,溶洞里因此坠落在一片幽暗和寒冷之中。腊月里的一场雪,已经断断续续下了七天。大青山下那些村庄仿佛被人们遗落的几堆破衣服,在雪原中燃烧着,浓烈的焦糊味弥散开来。大批身穿褐黄色野战服的鬼子离开村子,越过公路,向大青山集结。
  • 陌上桑之初心

    陌上桑之初心

    她,误入围城,受尽歧视而欲罢不能;他,执著信仰,看尽冷眼,柳暗花明之际,却危机四伏;她,是命中注定的第三者,只求一份最平淡的婚姻,幸福于她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即。往前一步是物欲横流,再后退却见人心叵测,他们,要如何守住一颗至真至纯的初心?
  • 异世之界之奇幻传奇

    异世之界之奇幻传奇

    传说,六道一万年一次轮回;传说,六道轮回,毁灭万物……六道轮回,毁灭万物!轮回之门,掌管万物!寻轮回之门,挽救天下苍生……一个来自大山之中平凡的青年林云风,无意之中通过时空之门,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从而踏上了修真之路,开始了不平凡的一生……他最终能返回现实吗?六道最终会轮回吗?谁来挽救天下苍生?
  •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是一部心理小说,主人公为年轻的实习心理医生——托马斯·霍顿。作者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与病人及同事的交往经验,用诙谐幽默的文笔,超现实主义的想象以及东方哲学的暗示,生动刻画了一名实习心理医生的心理活动,表露出精神病治疗实践中的荒谬和唯心主义。在治疗新病人——一个无名氏“约翰·杜伊”的偏执行为时,霍顿终于精神枯竭,身心受创,陷入自己是否正在失去对现实的掌控这一人生思考中。
  • 末世之猎魂人

    末世之猎魂人

    末世凶险,艰难求生。没有超越人类的异能,有的只是无畏的勇气,和肝胆相照的兄弟。一群人,一个车队,为了自己,有时也为了别人。无后宫,不圣母,打造一个不一样的末日世界!
  • 金谷银山

    金谷银山

    小说《金谷银山》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大背景,展现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北方农村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是一部当代中国农民新《创业史》。燕山白羊峪青年农民范少山,从小喜欢梁生宝,以梁生宝为榜样,他在北京昌平卖菜致富,却赶上在天津打工致残的父亲回乡,雪灾和贫困困扰着村里还没有搬迁的17户农民,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绝望之际村民老德安自杀身亡。这给范少山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主动回乡,有力回答了脱离土地的农民还回得片故乡的问题,他带领乡亲们走上绿色,生态的脱贫致富之路。为了挖掘祖宗留下的谷种,与外国种子抗争,终于在太行山山找到具有传奇色彩的金谷子,种在了白羊峪的土地上,获得成功,引为轰动。在农大孙教授的指导下,他利用本村的苹果园,培育无农药苹果,成果中国第一个“永不腐烂”的苹果,被称为“金苹果”。为了打通白羊峪与外界的道路,范少山带领乡亲们奋力开掘……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奋争,使一个贫困绝望即将消失的小山村,最终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村,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绿色生活。范少山的脚步并未止于此,他还下山推动土地流转,建成了万亩金谷子种植基地,在成就新农民梦想的同时,也使中国北方更多的农民受益。他们砥砺奋进的创业故事为时代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 我不是哈士奇

    我不是哈士奇

    我,为了救一只狗狗,一不小心就给死了!我的灵魂被大风无情的吹走,它无视我的拼命挣扎,竟然直接将我吹晕了!当我醒来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我惊呆了!随后,我哭了!最后!我又笑了!悲催的人生已经断片儿,崭新的狗生已然现世!作为一只帅气的哈士奇,我没有理由不活出这一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