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日本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两位伟大的师徒剑手——宫本武藏和柳生又寿郎。柳生因年少耽于嬉乐而荒废了事业,在被父亲逐出家门后,他发誓要成为一个一流的剑手。于是,他独自来到荒山去找当时最负盛名的剑手宫本拜师学艺。“如果我愿意下苦功达成目的,甚至当你的仆人跟随你,需要多久才能学成呢?”柳生热切地问。“也许需要十年。”宫本说。柳生着急了:“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让他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十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需要多久呢?”“嗯,那也许需要三十年。”宫本缓缓地说。这时柳生急得快哭了,他说:“如果我不惜任何代价,夜以继日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哦,那可能要用七十年的时间”。宫本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了。”“为什么?”柳生心里纠结着一个大大的疑团。“你的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的剑手,哪里有眼睛看你自己呢?”宫本平和地说,“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这时柳生才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只是想要凭借勤奋就可以做出一番事业的话,那他还没有达到一流的境界,只有当他既付诸了勤奋又充分地自省了自身,他才能够有所成就。这也就是孙子兵法所强调的“知己知彼”。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而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柳生就是只看到了别人的长处,而忘记了自己的优势,宫本的话就是要让柳生知道,不了解自己是学不好剑术的,也不会成为一流的剑手的。
宫本说的“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意思就是告诉柳生要学会反省与反思。用自己的智慧,来检查自己的不足,从而找到自己的特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只能是事倍功半。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日蚀过后,太阳更加灿烂辉煌;月蚀复明,月亮更加皎洁明媚。君子的过错就像日蚀和月蚀,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13.诚信是人生最亮的招牌
诚实守信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我们做人时必须坚守的原则。在生活中,它通常包含了负责任、对他人尊重等等优秀的美德。有人说诚信是美德的集合体。这种看法虽然有些绝对,却足以证明人们对诚信的重视和期望。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西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小时候当过小店职员。有一次,因为多收了一位顾客一分硬币,不惜徒步走了5公里,把多收的硬币送到了这个顾客的手中。他这种诚实的行为使顾客很受感动,受到了顾客的高度赞赏。林肯也正是以这种诚信的品格赢得了许多美国人民的心。
古人说:“人无信不立。”信,就是信用、守信,即能够按事先跟人的约定行事。一个人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良好的信誉、守信的美德、切合实际的行动是不行的。做人、交友、学习、工作,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守信这种美德。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伟人,他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在事业上有所发展,获得成功,探其原因,他们都具有守信这一品德。可以说,守信是成功的条件,是成功者面对真实的自己的一种表现方式。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位著名学者。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很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着看这本书。”但是宋濂却说:“不管人家等不等看这本书,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于是,他连夜把书抄完了。第二天就把书还给了别人。
还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了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耽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不由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能成功!”后来,宋濂果然成为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古人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讲的就是一个信字。即讲话一定要严守信用,不食言,对自己所说的话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取信于人。所以,对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不要轻易许诺;而一旦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去兑现。当然,如果有的事情经过再三努力还是办不了,则应该向别人诚恳地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另外,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和许多人协调一致,共同进行,因此,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大家约定一个时间。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有不遵守约定时间的坏习惯,而且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些小事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会给别人带来许多不便。因此,不要认为你的偶尔失约没什么大不了。这些细小的行为会使你的人格大打折扣,会让他人认为你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久而久之,你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也就破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14.不要让自私占据心灵
古希腊有一句话说:“自私是一切天然与道德的罪恶根源。”
一位虔诚的教徒受到天堂和地狱问题的启发,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他找到先知伊里亚。
“哪里是天堂,哪里是地狱?”伊里亚没有回答他,拉着他的手穿过一条黑暗的通道,来到一座大厅。大厅里挤满了人,有穷人,也有富人,有的人衣衫褴褛,有的人珠光宝气。在大厅的中央支着一口大铁锅,里面盛满了汤,下面烧着火,整个大厅中散发着汤的香气。大锅周围挤着一群两腮凹进,带着饥饿目光的人,都在设法分到一份汤喝。
但那勺子太长太重,饥饿的人们贪婪地拼命用勺子在锅里搅着,但谁也无法用勺子盛出来。即使是最强壮的人用勺子盛出来,也无法把汤靠近嘴边去喝。有些鲁莽的家伙甚至烫了手和脸,还溅在旁边人的身上。于是大家争吵起来,人们竟挥舞着本来为了解决饥饿的长勺子大打出手。先知伊里亚对那位教徒说:“这就是地狱。”
他们离开了这座房子,再也不忍听他们身后恶魔般的喊声。他们又走进一条长长的黑暗的通道,进入另一间大厅。这里也有许多人,在大厅中央同样放着一大锅热汤。就像地狱里所见的一样,这里勺子同样又长又重,但这里的人营养状况都很好。大厅里只能听到勺子放入汤中的声音,这些人总是两人一对在工作:一个把勺子放入锅中又取出来,将汤给他的同伴喝。如果一个人觉得汤勺太重了,另外的人就过来帮忙。这样每个人都在安安静静地喝。当一个人喝饱了,就换另一个人。
先知伊里亚对他的教徒说:“这就是天堂。”
心胸狭隘的自私鬼都在地狱中。因为自私不懂得分享的美好,无论如何谁也喝不到汤。如果你自私,就只能下地狱,挥舞大勺和其他的自私鬼们争斗,大打出手。这就是自私者的结局,实在是可怜。
任何人都不要专顾自己的好处,一点不想到别人。自私的人是最讨人厌的人。人与人过着一种共同的生活,本来应当彼此帮助,彼此顾念,这样才能发生感情和友谊。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好处,就足能招来别人的厌烦和恶感,何况人一存自私的心不但不顾别人,还要夺取别人的好处归于自己。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会做各种损人利己的事,不用说受过他损害的人要厌恶他,就连未曾受过他损害的人也厌恶他。
一个人如果常自私地想别人应当爱他,他得了别人的恩惠一定不知道感激,而且还常会对别人发出不满意的态度和言语来,责怪别人待他不好。他总觉得别人照他所希望的那样对待他,不过是别人当尽的本分。如果别人不能成为他所希望的那样好,他便觉得别人亏负他,对不住他。这样的人对任何人都不满意,没有好感,纵使别人竭力地爱他,也不会使他满足感恩。这种人的自私是无止境的。请问谁能喜欢与这种人同处、与这种人相交呢?
一个人若不愿意做这种讨厌的人,就当想到自己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的爱,而应该首先去爱别人。无论是家中的人,是朋友,是邻舍,是同学,是同事,是亲戚,我们总不该要求别人的爱,我们应该学会不要太自私。别人为我们做了什么事,不论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我们都应当表示谢意。一个人如果这样做了,就很容易获得周围人的欢迎,得到别人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