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7600000039

第39章 如何避免人际交往中的矛盾?(2)

在回家的路上,被指出错误的那一位很诧异地问专家:“你明明知道我是对的,怎么说 他是对的?”专家的回答是:“这么多人看着,你为什么要让他丢面子,如果让他丢了脸, 他会恨你一辈子,而绝不会感激你指出了他的错误,绝对不要以为指出他的错误是为他好! ”

事情确实如此,和一个人争吵,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为为了各自的自尊,谁 都不愿意轻易地屈服,而往往分歧双方都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或者根本就没有好坏可言 ,只是角度不一样,所以争吵是不可能有结果的。而且争吵总是营造一种敌对的气氛,在这 种气氛中,双方都只会盯住对方的缺点,而不会考虑对方的优点。即使是很明显的一个错误 ,你把它指出来,或者用你的天才般的辩论把他驳得体无完肤,让他觉得低人一等,其结果 只会使他怨恨你,或者违心地服理,但可能观点照旧,甚至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影响相互的合 作。即使是1+1=3这样简单低级的错误,你也该找个恰当的机会指出来,越是简单的错误越 不能公开地、无情地指出。

释迦牟尼说:“恨不消恨,惟爱释恨。”当你抱着敌对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结果只会水 火不容。只有在尊重对方的同时提出建议才可能被接受。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争吵。要做到 避免争吵,首先要有欢迎分歧的态度,记住这样一条格言:“如果一对伙伴总是意见一致, 那么他们中的一个就是多余的。”所以分歧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没有分歧就没有解决问 题的最佳办法。其次要告诉自己,在发生分歧的时候,要冷静地先听对方说,给对方时间, 然后你才会有较客观的评价。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开口,很多人在开口之前是理智的,但慢慢 地就失去控制,无法控制对方情绪,也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开口要先强调对方的优点,先 肯定对方,然后承认自己观点中的不足,即使没有也要编一个。因为要让对方认识到他的不 足,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自我批评,最后很婉转地提出对方的不足,请他考虑。相信这样一个 简单的程序能避免大部分争吵。

如何得体地指出别人的缺点?

要指出一个人的缺点以及一些坏毛病,使其尽快改正,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并不是 不可能,下面向你传授几条秘诀。

(一)指桑骂槐。

日本某公司的某课,工作效率极差、销售额也差人一大截,于是经理开始调查,结果发 现问题出在课长身上。那课长的个性,说得好听一点是乐天,不拘小节,但如果说得不好听 ,就是不负责任。于是经理说:“这怎么行,你还是单位主管呢!多努力振作吧!”课长只回 答了个“是”,却完全没有改善迹象。后来,由人才银行聘来公司的人事管理顾问,将课长 叫到跟前说:“你本身应该是很好的,只是你的课员早上都太晚来上班,所以工作效率很差 ,你要不要带头来提高士气?”从此之后,课长很快改了,那一课也渐渐变了,不多久就与 其他课并驾齐驱,这位顾问把课长赶进不得不自己动手的状况中,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会发 现自己的缺点,当然也就便于改正了。

(二)旁敲侧击。

有个叫A的坏学生,他聚集了20个以上的伙伴,并成为大家的头目。这伙人常在校园里 滋事,老师屡劝不听,甚至还遭报复,校方对他们简直是束手无策。新学期开始,学校调来 一位对学生辅导很有一套的老师。这位老师一来,并不从A下手,而是以他的好朋友B、C做 目标,希望先辅导他们回归正途。他对A说:“你的事我不追究,B和C不同,他们是有将来 的,而你却无法对他们的将来负责,所以操纵他们是不对的。不如趁他们还可能悬崖勒马之 际,你去说服他们改过。”虽然是坏学生,但听了老师一番话的A,只觉被寄予信赖,于是 士为知己者谋,A果真去说服B、C,顺利地使他们脱离坏学生集团,重新做人。几天后,想 不到A也找老师道出自己想“从头来”的决心。如果,这位老师也采取直接说服的办法,肯 定A不会乖乖听他的,他的绝招就是绕了个圈子,从侧面来攻击,这就叫“旁敲侧击”。这 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方面,尤其对劝人退休时更为有效。

(三)间接指点。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不强的人,如何改变他的这种特性,让他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确 实是个难题。但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借鉴,这就是间接指点。比如,对在讨论会议中不发 言的人,应先请他左右座的人发言,增加其紧张感。这样,如果自己左右座的人都发言了, 当然他也不能再置之度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不管情愿与否,都能唤起他的紧张感,使 他积极发言。相反,如果直接点名沉默者,可能他还会觉得你在讽刺他,而使气氛搞得很差 ,达不到激发他发言的目的。

如何批评别人?

批评的艺术常常被人忽视,因此可以说99%的人都不善于运用这种艺术。当我们想到这个词,我们就会想到那些恶劣地批评别人的人。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有人会“粗暴地批评我们”、“让我们丢人现眼”,使我们丢面子, 把我们损得一钱不值。

然而,批评的真正目的不是要把对方打垮。而是为了帮助他成长。不是去损伤他的感情 ,而是帮他把工作做得更好。

批评他人时有六个必须要注意的事项,这其中包含了批评艺术的精髓。

(一)批评必须完全在私下里进行。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就决不能使别人的自我反对你。一定要记住,你的目 标——取得一些好的效果——或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去贬低他的自我。即使 你的动机是高尚的,并对你对批评别人有正确的态度,你也要记住是他的感觉在起作用。当 其他人在场时进行批评,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很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 ,他已感到他在自己的同事和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你是否奉行这个准则也是对你批评的真实动机的一个很好的考验。你是在仅有一个听众 的情况下才批评雇员吗?你是在客人面前“纠正”你丈夫的进餐方式吗?如果是这样,那正好 证明了你的批评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通过羞辱别人来达到自我满足。孩子也 是入,因此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好不要那样做。

(二)以亲切的话语或称赞作为批评的开场白。

温存的话、称赞和表扬具有把舞台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的作用。这种气氛有助于使对方 认识到你不是在攻击他的自我,并使他更加感到无拘无束。一个“正在受训斥”的人的自然 反应就是准备保护他的自我。一个带有这样防御心理状态的人是不会接受你的意见的。

大众食品有限公司的创建人之一克拉伦斯·弗兰西斯说:“通过表扬一个人,你显示出 他的优点,当必须批评的时候他也容易更好地理解你。”

表扬和称赞可以敞开别人的思想:不要在孩子们的伙伴面前批评他们。总之,不要在其 他人在场时对别人进行说教。

(三)批评与人无关,批评的是行动而不是人。

再重复一遍,你可以通过批评对方的活动或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来回避他的自我。无论 如何,你所感兴趣的毕竟是他的活动。把你的批评指向他的活动,你实际上就能给他一个称 赞,同时树立他的自我:“约翰,根据过去的经验我知道,犯这种错误不是你通常表现的特 点。”

(四)提供答案。

当你告诉别人什么地方错了,同时也应该告诉他怎样做才正确。重点不应该放在错误上 ,而应该放在改正错误的手段和方法上,以避免以后重犯或再次出现。

工人们最大的牢骚之一是:“我不知道对我的要求是什么。我所做的事看起来没有让领 导满意的。然而我也从来不敢肯定他需要的是什么。” 在办公室、工厂、家庭中,由于对 所期望的东西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义而造成的普遍的不满气氛,最能降低士气了。没有什么比 这更严重的。只要你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大多数人都渴望“做得正确”。

(五)请求协作,而不是要求。

请求总是比要求带来更多的合作。“请您做一些修改好吗?”这样的说法比之“重做! 这一次无论如何要做好!”这样的说法较少引起怨恨。

当你要求时,你使别人扮演了奴隶的角色,而你自己成了监管奴隶的人。当你请求时, 你是把他放在你的协作成员的角色中。记住,这种协作的感觉,参与的感觉,比之强迫而“ 对他抱有成见”是有很大差别的。

(六)在友好的方式中结束。

只有当问题在友好的基调上得以解决,它才算真正结束了。不要使问题悬而未决以至以 后旧事重提。要把问题彻底解决,完全结束,把它埋藏掉。

在会见结束时对别人表示鼓励,让他对这次见面的回忆当成对他的赞许,而不是一次意 外的打击。

正确(微笑):“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

错误:“那么,现在已经教给你了。以后可不许再犯了。”

正确:“我相信你会从中得到窍门——只要坚持试一试。

错误:“你最好马上就改进,要不然就别干了。”

要记住,欲使批评取得成功,其目的必须是为你自己和被批评的人共同达到一些有价值 的目标。不要把批评仅仅作为支持你的自我的手段。当你必须纠正别人时,一定要避开他的 自我意识。

如何挽回友情

朋友之间就是一个不断摩擦、然后融合的过程。但是因为各种摩擦导致互不来往,影响双方之间的感情,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那么,如何重归于好呢?一般来说,通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1.直接道歉。

放下架子,主动“登门造访”,向对方赔礼道歉,主动承担责任和过失。矛盾冲突后希望和解,但说不出责任原因,不好意思当面赔礼,见面后有话又难以启齿时,此法比较合适。矛盾冲突到难以饶恕的地步,请求原谅的一方直言赔礼已不奏效,只有效仿廉颇“负荆请罪”,亲自到受害方请求惩罚自己,勇敢承担一切责任,一切后果。

2.分析自己的过错。

矛盾冲突中对方错误、自己正确的情况下,事过境迁再将事情冷静分析,心平气和分析给对方,可能赢得对方的主动道歉。

3.平静地进行说理。

冲突双方处于“冷战”的僵持状态,己方以高姿态找对方说清原委,寻找分歧原因,自我批评;话顺理明,理明气顺。

4.通过时间来淡化。

“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可以冷处理,时间老人会给双方更长的矛盾磨合期。

如何解除误会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平等的一份子,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当自己的言论或思想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为误会痛失好友者有之,酿成灾难者亦有之。那么,学会在交际中解除误会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实际了。

首先,对于误会不要过于认真,也不要不重视,以一颗无私心让误会消释于无形。我们身边经常发生误会,但误会多了,累积成较严重的误解,就容易引起各种关系发生根本转变,本来是好朋友可能关系疏远,甚至反目成仇。但是不等闲视之,并不等于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对经常发生的小误会,没必要都作解释,这要靠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心底无私、乐于助人的品质去化解。

其次,要用一颗平常心坦然处理误会。有时候,你越是表白你是不幸的、无辜的,越是说得头头是道,比真理还要真理,比任何人都要真诚,对方越是认为你心虚胆怯。要选准时机,才能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意。对待别人的误解,不能耿耿于怀,需要以一颗忍辱负重心,乐观旷达地接受它,将误会融化在自己忍辱负重的胸怀里。只要一如既往地付出爱心,总会使对方幡然醒悟,而且一定被你所感动,从他那里将得到真诚的友谊。

再次,不急躁鲁莽,以一颗细致的心唤醒对方。生活中,某些人喜欢转动自私的轴心,在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煽阴风点鬼火,制造误会,挑拨离间,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因此,遇到误会千万不要急躁鲁莽,而要平心静气,细心思索,及时沟通,使对方从蒙蔽之中醒来。

翻脸后如何重修旧好?

冲突和摩擦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一时感情冲动,往往会殃及长久苦心维持的友情,事后想来,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为我们所不愿的。如果有机会弥补,何乐而不为呢?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修复因暂时的冲突而翻脸的解决方式。

1.要谨记,旧事不重提原则。

当双方因一件小事而闹僵,但同时又有重归于好的愿望,最好是让过去了的事都过去,刻意地去忘了这段不愉快,切不可继续追究盘查,更无须分辨谁是谁非。两人你我依旧,宽厚待人,淡忘旧事,自然而然地便得以重归于好。

2.寻找时机,主动示意。

同类推荐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 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 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逃跑。 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 兔子跑不见了, 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
  • 淡定的人生不纠结

    淡定的人生不纠结

    抚平躁动的心灵,安心生活,需要修炼并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它可以让我们更从容,不再纠结于那些毫无意义的人和事。生命中的很多快乐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创造的,只要能用淡定的心来营造生活,那快乐会天天伴随左右。
  • 记事本成功法

    记事本成功法

    最简单的工具往往蕴含着极大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像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经汴学家科特勒等大人物都有用记事本的习惯。你希望像他们一样成功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合理使用你的记事本吧!
  •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

    《态度改变一切》是奥里森·马登的作品之一。他发现年轻人一般都有对成功的热望,也渴望了解成功人士前行的足迹,希望详细地了解成功者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马登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成功者的故事,然后用这些真实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从平庸甚至失败中奋起,就必须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人生。
  • 老狐狸办事心经(大全集)

    老狐狸办事心经(大全集)

    狐狸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极具价值,人类的贪婪使之濒临灭绝。由于生存受到威胁,狐狸不断地改造自己以适应环境。母狐产下小狐狸不久便狠心地把它赶走,让它在风雨中自己成长。于是狐狸一代比一代聪明。
热门推荐
  • 我的主城在哪里

    我的主城在哪里

    林岚醒来后变成了一只骷髅怪,分封到生灵区域的小城镇中成为了一名亡灵领主。内部有黑暗生物的觊觎,外部受到生灵帝国的威胁,一只小小的骷髅怪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种田之路布满荆棘……
  • 帝国猛将

    帝国猛将

    一个胖子靠着脑海中可以召唤华夏历史人物的太极八卦图,肆虐异世古代的故事……“李斌,你就是一个泼皮!”“竟然敢骂我是泼皮,典韦、许褚、秦琼、尉迟恭,给我把这个龟孙打到连他爹也认不出来!”“主公,敌军十万兵马,三日后即将抵达我们这里。”“那还不赶快把诸葛亮、庞统、张良、陈平喊过来,共商破敌之策!”
  • 时空随笔

    时空随笔

    当一切只是一个梦境,或者只是一个故事,从中逃出来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池上小说二题

    池上小说二题

    池上,1985年生,浙江杭州人,作品散见于《江南》、《飞天》、《文学港》、《文学与人生》等杂志。桃花渡一秋天里,阮依琴得了一场不轻也不重的病。体检报告显示她的甲状腺上有个边界模糊的结节。阮依琴拿着那张薄薄的报告单,她在一片混沌中看到了一个黑漆漆的圆点。圆点并不算大,但医生却告诉阮依琴这个圆点很有可能就是肿瘤。医生看上去四十来岁,微胖的脸蛋同秃得只剩下后脑那一圈儿毛的脑袋无不表明着他的专业很娴熟。阮依琴的眼睛便绕过医生那光亮得有些过分的前额,后方一扇老式、狭长的窗户外,许多片梧桐树叶正飘落下来,像是赶赴一场绚黄的盛宴。
  • 纵横虚空

    纵横虚空

    我本就是天才,奈何神龙被困马厩;虚空戒灵认主,纯阳之躯震撼出世;炼《纯阳全本》,建镇虚宗。为爱人,踩帝国,震十宗,威震灵武大陆,为师仇,破虚空,纵苍穹,十方仇敌皆伏诛,为和平,寻五行,踏异界,修虚空,成永恒传说。
  • 捡到一只喵殿下

    捡到一只喵殿下

    这是一个带有一点奇幻色彩的故事。这是一个带有一点奇幻色彩的故事!这是一个带有一点奇幻色彩的故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次‘意外’,阴差阳错的,造就了两人奇特般的邂逅。初次见面,你是奄奄一息的流浪小猫;再次相遇,你是尊贵无比的王子殿下。不得不说,有时候,缘分真的很奇妙。这么小的机遇,偏偏就被你我给碰到了。一切似乎来得刚刚好…本文又名《这不可能是我的男朋友》《我的男朋友竟然是一只猫》
  • 今之侠者

    今之侠者

    武侠经典,千万温迷与侠义小说爱好者不容错过。就意义而言,“今之侠者”可以说是“现代武侠式技击小说”中,迄今为止,写得最好的一部。作者温瑞安所阐扬的,不止是武,更加强调的是“侠”,这个作法使到原来被目为“不现实、妄诞、荒谬、英雄的幻梦”的武侠,完全落实到现实层面来。作者提出了数千年“武”的形式虽不同,但“侠”是必须存在的意义,而且把“侠”的观念,从“武”拓展出来,到士大夫、知识分子、民众……等等身上去。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米洛依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米洛依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Lend Me Your Ears

    Lend Me Your Ears

    The third edition of an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collection of classic and modern oratory, Lend Me Your Ears offers numerous examples of the greatest speeches ever delivered—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modern. Speeches in this edition span a broad stretch of history, from General George Patton inspiring Allied troops on the eve of D-Day to Pericles' impassioned eulogy for fallen Greek soldiers during the Peloponnesian War; and from Jesus of Nazareth's greatest sermons to Ruth Bader Ginsburg's fiery speech in response to the Bush vs. Gore decision that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American politics in our time.Editor William Safire has collected a diverse range of speeches from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from people of many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olitical affiliations, and from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history's greatest battles and events. This book provides a wealth of valuable examples of great oratory for writers, speakers, and history aficionad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