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9100000044

第44章 梦境篇——天亮后,和自己说分手(1)

■ 为何有梦?——梦境心理动因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甚至连一些动物也会做梦。做梦的生理原因,简单地讲,就是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很多人会问,人做梦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不做梦又会怎么样呢?

1. 做梦有利于人体心理平衡

人在做梦时大脑右半球活动比较频繁,而不做梦时大脑左半球比右半球活跃。人在昼夜活动过程中,时而做梦时而清醒,于是,神经和心理活动得以交替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所以说,做梦有利于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维持良好状态,是协调人体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

2. 做梦有利于保证机体和心理的健康

人不做梦会怎么样呢?有关学者曾做过一项实验:密切监视睡眠者的脑电波,一旦发现做梦的征兆,就立即将其唤醒,如此反复进行。结果,一段时间后,被测者出现了一系列的生理异常,如神经系统机能减弱,体温、血压、皮肤的电反应能力等明显增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不良心理反应,如紧张、易怒、焦虑、感知幻觉、记忆障碍等。可见,做梦有利于保证机体和心理的健康。

3. 做梦象征大脑健康,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最近的研究证明,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思维正常的象征和需要,是大脑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长期不做梦,或长期噩梦连连,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睡眠定然不好,而且大脑或其他脏器也有可能出现问题,需要警惕。

■ 解梦不是算命——梦的暗示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大体了解了做梦的好处,但那些都是比较容易觉察的和浅层次的,梦的蕴涵不仅限于此。这就需要提及解梦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解梦就是用梦来算命,这样理解仍然是浅层次的,会忽视梦的暗示。如果不去关注梦的暗示,你就无法解读梦要告诉你的信息,生命也就失去了许多色彩。那么,梦到底有什么深层的暗示呢?

弗洛伊德既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著名的解梦大家。他认为,梦不是人们混沌、荒诞意识的产物,而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一种有意识的精神现象,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有利于某种愿望的实现;梦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矛盾、欲望和情绪的虚拟、象征性的反映,可以满足人在现实中无法或暂时无法满足的某种渴望,如此可以维持心理平衡,保证睡眠质量。

在研究梦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多次以自己为对象进行实验。比如,一次实验中,他故意吃很咸的食物、喝很少的水,然后在口渴的状态下入眠,之后他梦见自己痛饮甘泉。他得出结论,梦中喝水可以缓解口渴,这样他就不必非得醒来,从而保证了睡眠质量。再比如,他平时早睡早起,有时故意晚上工作到深夜,这样早上就会贪睡。结果到了早上,他梦见自己起床梳洗。他认为,这样自己心理上就有了交代,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睡下去。

弗洛伊德根据自己的理论,给许多人分析过梦。

例如,有位朋友的妻子梦见来月经,请弗洛伊德释梦。他问她是不是想要孩子,她说不想。于是弗洛伊德告诉她:“很不幸,你可能怀孕了。”还有一次,一位夫人梦见上衣沾满了乳汁,弗洛伊德认为她怀孕了,而且她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因为她希望将要出生的孩子比第一个孩子有更多的奶水吃,所以梦见满身乳汁。弗洛伊德的推测是比较合理的。

一位女病人的例子也可以证明弗洛伊德的梦理论。这位女病人下颌病痛,医生要求她每天晚上都要对疼痛部位进行冷敷,可到早上她总是发现脸上的那些冷敷用的布袋被扔得远远的,医生就责备她。她解释说,其实她也不想这么做,肯定是做梦弄的。她白天老是想,如果有人替我得病该多好,到了晚上就梦到自己在一个剧院的包厢里观看演出,突然想起了正在医院里忍受病痛折磨的A先生,就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下颌有没有病痛,于是用手去触摸,发现东西贴在下颌上,便用力扯下来扔掉。她梦里的那位A先生其实是她的一位朋友。显而易见,她在梦里实现了将病痛转嫁到别人身上的愿望。

梦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弗洛伊德指出,儿童的心理比成人单纯,所做的梦就比较简单、单纯。他认为,梦本质上都是愿望的达成,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小孩的梦虽然比成人的梦简单、枯燥,是简单明显的愿望达成,但却证明了人的梦的本质。

比如,弗洛伊德的小女儿8岁的时候,对邻居家那个叫艾米尔的12岁小男孩很有好感,喜欢和他玩,而且总是玩得十分开心。有一天早餐时,小女儿兴奋地告诉家人:“昨晚我梦见艾米尔成了我们家的人,和我们一样叫爸爸、妈妈,和我们同睡一个房间,妈妈进来,在每个人的枕头下塞了一块巧克力。”可见,小女儿想让那个小男孩成为自己永远的好朋友,于是通过简单的梦满足了愿望。

实际上,把梦完全理解为愿望的满足是全面的。弗洛伊德之后,很多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梦可以预言将来。

尽管自古至今有很多的人研究梦境,提出了很多理论,但梦的奥秘迄今尚未被充分揭示,它仍然在吸引着许多人去探索。

■ 今夜,梦醒难眠——灵异之梦

1. 心理作用下的梦幻

一位女士梦见自己在某商店门口遇到从前的家庭医师,而巧合的是,第二天早上她出去逛街,真的就那个商店门口遇见了他。她将自己的“预知之梦”告诉了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详细查问,发现这位女病人早上起床之后,并没有想起自己昨晚的梦,只是在遇到老医师之时,才认为自己昨夜曾梦到过这次相遇。原来这位女病人多年前在医师家里认识某位男士,两人一见钟情,一直来往了很多年。而就在做梦的前一天晚上,她等他到深夜,可他却没有来。弗洛伊德说:“我很快就了解,这个梦的意思是说:‘啊,医师,你让我想起了旧日时光,那时他多看重和我的约会,我从不会白等’。”

上例中的女士,对旧日美好时光的熟悉感,在遇到老医师时一下子浮现,想“重温旧梦”的念头“转移”成她在梦中与老医师相遇的想法。

除了美好时光,还有些人存在“景物”的熟悉感,即在初到某个地方时,忽然觉得那里的一草一木都“似曾相识”,好像在梦里见过。这也可能是另一种压抑心理的“转移”。

一位女士12岁时发生过一件怪事,许多年来都无法忘怀。当年她到同学家做客,一进同学家的庭院就觉得以前曾经来过,进入客厅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但她确实未曾来过这里。弗洛伊德分析指出,这种“熟悉感”其实是来自另一种“熟悉感”。原来这位同学有个因病即将去世的弟弟,这位女士去同学家之前已经知道此事。而女士自己唯一的弟弟在几个月前曾患重传染病,导致她被送到远方亲戚家隔离,因而可能有过期望弟弟死亡的心理,但被压抑住了。在拜访同学家时,女士可能模糊地想起自己在几个月前也有类似熟悉的处境,并将这种熟悉感“转移”到同学家的庭院、客厅上。

也就是说,在某种幽微的心理作用下,我们会觉得做过某个梦,但其实并不一定真的做过。

2. 潜意识洞察力

有位男士,多次梦见自己的手臂及嘴巴麻痹痉挛。没想到几个月后竟梦境成真,他的手臂真的产生了局部麻痹的现象,而且发现麻痹来自于梅毒。他为什么能够做出“预知之梦”呢?这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分析:生理上,梅毒发作很隐蔽,这位男士可能在夜梦中感受到一些轻微的袭击而做了这样的梦;在心理上,男士心中或许早有感染梅毒的忧虑,在梦中,这些隐忧活跃起来,促成了“预知之梦”。

一位先生与一位小姐经人介绍,见面相亲,彼此印象良好。见面后当晚,先生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位小姐和她结婚后给他戴了“绿帽子”,还独吞了他的财产,将他赶出家门。惊醒之后,他不停责备自己疑神疑鬼,并努力忘掉这个梦。后来,他和那位小姐成为了恋人,一段时间后结婚了。结婚两年后,他妻子真的在外面找了个情人,还要求和他离婚,将他赶出家门。心理学家分析认为,这个“预知之梦”其实来自于这位先生潜意识的洞察力。他们初次见面时,先生就对这位小姐有一种水性杨花的直觉,但小姐的外在形象却又给先生留下非常良好的印象,于是他压抑了自己的“疑心”。可被压抑的直觉在夜梦中可以大肆活动,从而产生了“预知之梦”。

上面的例子说明,“预知之梦”有时候可能来自于人的潜意识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可分为生理洞察力和心理洞察力两种。上例中的那位感染梅毒的男士所做的梦是两者兼而有之。

3. 自我兑现

一位先生要发奖金了,很高兴。可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领了奖金回家之后,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忙回去路上寻找的时候,路人都冲他笑。他醒后感觉很不祥,于是第二天领了奖金之后,放在皮包里,使劲抱在怀里,并在回家路上不时打开来检查一番。没想到这番动作被小偷盯在眼里,尾随他到一辆公共汽车上,割破他的包,偷走了他的钱,而一车的人看在眼里,却没人吱声。

清初大儒朱竹坨自幼喜欢吃鸭肉。年轻的时候,他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行经郊外,路过一个大水池,池中蓄养了好几千只鸭子。看鸭的童子对他说:“这是先生您一生的食料。”朱竹坨在81岁时,生了小病而卧床休息,又梦见自己路过年轻时代梦过的那个大水池,可这一次水池里只剩下了两只鸭子。他醒来后觉得此梦不祥,就嘱托家人不要再烹杀鸭子。可不巧女儿回来探望父亲,知道他喜欢吃鸭肉,就在家里宰杀了两只鸭子,带来孝敬父亲。朱竹坨呆呆地望着这两只煮熟的鸭子,甚是抑郁,心想:我命休矣。结果当天晚上,他真的死了。(出自清人笔记小说《秋灯丛话》。)

如果太在意自己的“不祥”之梦,并为此而采取了某种行动,那么这个梦就有可能成为自我兑现的预言。表面上,那位先生的梦真可谓有预见性,但如果他不因忌讳梦而频繁查看包里的钱,可能就不会有小偷盯上他,钱也就可能丢不了。可以说,那位先生自己兑现了“预知之梦”。同样的道理,朱竹坨也自我兑现了梦境。

4. 记忆扭曲

据英国“灵学研究会”的报道,19世纪英国高等法院中声望甚高的一位老法官洪恩比爵士(曾担任过在上海的“英国最高领事法院”的首席法官)于1984年讲述了自己的灵异梦境事件。

1875年1月19日晚上,洪恩比爵士晚饭后在书房里写一份第二天将判决的某个案件的判决文摘要,这份摘要准备给某报的记者A先生。写完摘要,他将它装在一个信封里,让佣人送去给A先生。要知道,当时的报纸,从拿到稿子至刊出,至少需24小时的时间,所以洪恩比法官给A先生的判决文摘要,等到报纸刊出时,他已在法院做完了判决。当天晚上入睡后,他听到有人在敲门,原以为是佣人来查看暖炉的火,就叫他进来,但在朦胧中看到进来的是记者A先生。他非常不悦,对A先生说:“我的佣人在11点半已将判决文摘要送给你了,你回去看吧!”但看起来脸色有点苍白的A先生却不肯走,他说:“时间很紧迫,请你口述判决摘要,我记在我的笔记本上。”说着就掏出一本笔记本。洪恩比法官看看钟,时间是1点20分左右,他怕吵醒太太,只好将判决摘要口述一遍,A先生则忙着速记。最后,洪法官说:“这是我最后一次让一名记者闯进我的房间来。”而A先生竟然也说:“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和你见面。”他在抄完摘要后,就告辞了。

第二天,洪恩比到法院,法院的听差进来帮他穿上法袍时,说某报跑法院新闻的记者A先生在昨天深夜去世了。他心里一惊,在追问之下才知道A先生昨晚在他的房间里写稿,他太太在凌晨1点30分去看他时,发现他已经死了,笔记本掉在地板上。洪恩比法官借来A先生掉落的笔记本,发现上面写着:“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今早对本案做出如下判决……”接下来则是一些看不清楚、潦草的速记笔迹。洪恩比法官觉得此事太过蹊跷,就委派人去查询A先生的太太及佣人。他们回来报告说,A先生是死于某种心脏病,当晚他并未外出。

英国“灵学研究会”对大法官的灵异梦境事件深信不疑。不仅有人证、物证,还有专门人员的调查,再加上洪恩比的身份和多年的封口不提,让人觉得这实在不像撒谎。

但后来有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此事展开了调查。调查者发现那位A先生的真实姓名为体朗·尼文斯,是《上海快报》(Shanghai Courier,一份在上海发行的英文报)的编辑,确实死于1875年1月20日,但是死于早上9点,而非凌晨1点。而且法院没有为尼文斯的死亡展开调查。这些出入之处,使洪恩比灵异梦境事件变成了谎言。但调查者认为,洪恩比法官没有理由开这么大的玩笑,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他在尼文斯死后,做了类似上述的一个梦,多年之后,梦与事实的先后顺序模糊了,记忆的扭曲使他误认为自己确实有过那样的灵异经历。

弗洛伊德出版著作《梦的解析》的3年前,在写给其挚友费莱斯的信里提到过自己的一个梦:“我必须告诉你在我父亲葬礼之后那晚所做的一个好梦……我梦见看到一张印刷告示——类似张贴在火车站等候室的布告或海报,上面的句子看起来是‘你被要求闭起双眼’,但也像‘你被要求闭起一只眼睛’……我立刻认出那是我每天都要去光顾的理发店。”但在《梦的解析》里提及那个梦的时候,他却说:“在我父亲葬礼的前一晚,我做了一个梦……”。弗氏的这个梦到底是在他父亲葬礼“之前”还是“之后”所做的呢?恐怕连他自己都无法肯定。

上面的例子说明,即使像弗洛伊德这样的解梦大师也难免会出现记忆扭曲。好在那个梦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灵异之处,否则一个天大的谎言就有可能出自弗洛伊德之口了。

除非每天将前晚所做的梦都标明日期记下来,否则难免出现记忆扭曲,将梦境与真实事件之间的发生顺序模糊颠倒。

小说家狄更斯经常在日记里记录他的梦。据他的日记,有一晚他梦见一个穿红披肩的陌生女子,自我介绍说是纳匹亚小姐。狄更斯醒来后感到不解,因为他根本不认识什么纳匹亚小姐,也不认识喜欢穿红披肩的女人。几天后,在他的一场朗诵表演之后,许多崇拜他的读者跑到后台拜会他,他竟在人群中发现了那个梦中的红披肩女郎,而她真的叫纳匹亚。有日记为证,看来这是个无可置疑的“预知之梦”了。但仔细分析狄更斯的日记,却发现他是在遇到纳匹亚小姐“之后”,才在日记里记录下“几天前”的那个梦。这恐怕又是记忆扭曲在作怪了吧。

同类推荐
  •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

    赵希斌专著的《大夏书系: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解释了如何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优化师生和亲子关系等问题,探讨了使教育和学习更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大夏书系: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解决学生学习的10个困惑)》中呈现的大量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将成为桥梁,帮助我们将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我们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害怕你就输了:不自信是一种恐惧症

    不自信是造成失败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你深受恐惧、不自信等消极心理之害,不甘心就这样被它毁掉,想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赢回自信,就必须超越自己、克服害怕。本书为你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案,让你从认知上全面了解不自信和恐惧产生的深层原因,抓住错误思维的要害,一举攻克恐惧的壁垒,本书还为你提出了很多克服害怕、自卑等情结的有效建议,使你突破心理学的重重迷雾,在探求人类精神障碍本源的同时,能依靠积极有利的行动建立起强大的自尊和自信,让自我心灵由怯懦变得更为强大。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犯罪心理揭秘

    犯罪心理揭秘

    本书从变态心理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文化信仰犯罪、侵犯财产犯罪和群体性犯罪5个方面着手,以21个轰动世界的惊天大案为例,以扎实专业的心理、法律理论做支撑,以跌宕起伏的案情发展为主线,为我们推开了犯罪心理的隐秘之门,这里有恐怖分子,有娈童癖杀手,有10岁小恶魔,更有杀妻灭子者、灭门案制造者和种族大屠杀……小心,他们来了!本书适用读者:对犯罪和推理破案感兴趣的读者;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
  • 逆袭心理学

    逆袭心理学

    职场、爱情、私生活心理自测自控指南,独家自测到底谁有病,私藏秘技致胜心理战!作者在自身非常权威扎实的心理学家基本功的基础上,引用一些耳熟能详的热门关注或社会热点现象,来针对职场、情感、家庭等和大众息息相关的不可回避领域。做浅显易懂、轻松愉悦的心理学点拨和指导。令读者在欢笑中阅读,及早发现自身“心理病”,及时“治疗”。教会大家如何不被伪心理学催眠,轻松应对各种自身心理病恐慌。
热门推荐
  • 第十三名巫师

    第十三名巫师

    是我选择了孤独,还是孤独选择了我。是我选择了仇恨,还是仇恨选择了我。死于冰好,还是死于火好,还是慢慢耗尽生命,直到尘归尘,土归土好。其实,我早该明白的:十二个金盘子,容不下十三名巫师,而我即是施下诅咒的,也是使美人沉睡的。
  • 王爷专宠,王妃萌上天

    王爷专宠,王妃萌上天

    “报告王爷,王妃要吃水果。”影卫说。“去买几棵果树去后院种着。”某王淡淡的说,继续写字。“报告王爷,王妃要养宠物。”影卫说。“去把萧陌那一只纯种血白狐拿来。”某王继续写字。“王爷,王妃她,她…她找了几个英俊的小倌唱歌给她听。”影卫颤颤的说。‘啪’某王手里的笔光荣牺牲了。影卫溅了一脸墨,他马上把那些小倌扔出战王府。
  • 系统名字真垃圾

    系统名字真垃圾

    一个幼时命犯天煞的少年,因一次意外获得创世之力,在这个看似平凡却又渐渐觉醒的世界,该何去何从。
  • 下乡养儿 (增订版)

    下乡养儿 (增订版)

    作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那种昂贵的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现有的林林总总的育儿类图书为我们提供了种种解决之道、成功之钥,而本书作者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 我的梦很奇怪

    我的梦很奇怪

    掌控死亡的勇者黑暗笼罩的光明自我放逐的剑仙沐浴鲜血的女王。。。。。。。闭上双眼他们传奇的一生出现在我的梦里
  • 龙衍帝王

    龙衍帝王

    神武大陆,武之至强者可破乾坤,揽日月。小小天擎城少年叶问天不甘命运束缚,逆行而上。
  • 双岑之约

    双岑之约

    面具女孩岑湘过着无趣单调的生活,一个男孩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岑扬是个没有面具异族人,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元日的灾难城镇的诡异现象层出不穷,整个城镇陷入恐惧之中,岑湘感觉到,岑扬的身上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可她在探寻时发现了自己与他内在的联系,最后发现这是一个阴谋,岑湘陷入困境,最后,岑扬将一切大白于天下,了无遗憾的离开了世间。
  • 八零甜妻萌宝宝

    八零甜妻萌宝宝

    随珠的抽奖系统老牛了,不仅送她海岛度假全装备,还送她回了到了过去,成了锦鲤属性娃子娘!!!身处小渔村,磨刀霍霍向……海洋!系统带她发家致富;系统带她逆袭人生;系统带她……儿砸喂!找你爹就算了,咱娘俩相依为命挺好的!某人:“……”
  • 求道觅红颜

    求道觅红颜

    神级存在于传说之中的根骨,没有人知道其真正的特性,但却知道其包容万系。拥有神级根骨的他被赐神诀,修万法,融万法于一身。
  • 掌心化雨

    掌心化雨

    浮世绘千骨,多少迷路人,哪里才是好归处,忙,等,八月秋高桂花香,亦不知,白首方悔应是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