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900000027

第27章

在苻坚统一北方的活动中,王猛的功劳最大。王猛曾拒绝了桓温的邀请。而当苻坚派吕婆楼来邀请他时,他和吕婆楼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等到和苻坚见了面,谈得更加投机,就像刘备找到了诸葛亮一样。苻坚对王猛也是言听计从,让王猛、吕婆楼、权翼、薛瓒四人共同帮助自己。

在王猛的策划下,苻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首先是控制权贵,诛杀那些倚势欺人的恶霸豪强,连皇亲国戚都不放过,一下子改变了政治风气;第二是与民休息,对受过战争侵扰的地方,将老百姓的租税减收,提倡节约,反对奢侈;第三是大力兴办教育,建了许多学校,鼓励学习,苻坚自己还多次亲自到学校去检查、品定人才;第四是鼓励农民开荒种地,发展农业生产。这一系列的措施实行后,前秦的经济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军事上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公元369年,东晋桓温北伐,与前燕作战,燕主慕容障向符坚求救,答应把虎牢(在今河南)以西的地方送给苻坚作为报答。等符坚出兵帮助慕容障打败桓温以后,慕容暐又不愿割地,苻坚乘机派王猛进攻燕国,攻下邺城,俘虏了燕主慕容暐。苻坚入城,把燕国的城池、财物全部收归自己,前燕到此灭亡,这也使苻坚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公元376年,苻坚又消灭了前凉,把凉州豪绅7000多户迁移到关中。同年,又派大将苻洛出兵攻代国,俘虏了代王什翼犍,代国灭亡。接着,又攻下了东晋的襄阳等地,打到离广陵(今江苏扬州)100来里的地方,东晋上下一片慌乱。接着,苻坚又任命了徐州刺史,驻彭城;兖州刺史,驻胡陆;扬州刺史,驻下邳。苻坚的军事力量和国土范围达到了最高峰。公元380年以后,苻坚的势力又逐渐向西延伸,在边境和邻国树起了大国的威信,发动了几次战争。到公元384年,大将吕光平定了西域36国,西域各小国纷纷向前秦进贡。从此,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

●淝水之战苻坚败

苻坚统一了北方之后,不听从谋臣和弟弟苻融的劝阻,于公元383年毅然发动了对东晋的进攻。苻坚征集的兵马共计有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御林军3万,号称百万大军。他们从三路出发进军东晋,一路上人喊马嘶、旌旗遮天,道路上挤满前秦的军队,连同车辆、马匹、粮草,前前后后绵延几百里长。

东晋朝廷得到前秦出兵伐晋的消息慌成一团。孝武帝召集众臣商讨对策,唯有谢安不惊不慌,他指出:两国交兵,无道必败。前秦无端进攻东晋就是无道,而且违背民意;我们抗击侵略,是有道抗无道,必定胜利。谢安的话鼓舞了多数大臣,最终统一意见,出兵抗秦。孝武帝任命谢安为全国统帅,负责抗秦之事。谢安召开了军事会议,主要将领谢石、谢玄、辅国将军谢琰(谢安之子)、西中郎将桓伊与龙骧将军胡彬、刘牢之等均参加会议。谢安让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水军守寿阳,让谢石、谢玄带兵8万北上阻击秦兵,对其他将领也一一部署。众将领见主帅谢安神态自若、毫无惧色,便有了信心,领命而去。

刘牢之率兵首先对洛涧的前秦军队发起突然袭击。这支北府兵果然名不虚传,他们像插了翅膀的猛虎一样,强渡洛涧,个个勇猛非凡。守在洛涧的前秦军不是北府兵的对手,勉强抵挡一阵,便溃败了,秦将梁成被东晋军杀了。秦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走,大部分掉在水里淹死。

洛涧大捷鼓舞了东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令刘牢之继续进攻,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东岸,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

谢玄为了迅速与秦军决战,派使者去对苻融说,双方隔着淝水不便作战,请秦军稍往后撤,以便晋兵渡河同秦军决一胜负。苻坚、苻融企图乘晋军渡过一半的时候,用铁骑猛冲的战术歼灭晋军。于是,就下令秦军后撤。可是,秦军士卒不明白往后撤退的意图,以为秦军败了。东晋大将朱序又乘机在军中大呼:“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全军顿时大乱,一退就再也制止不住。晋兵趁势渡水进攻。秦军主将苻融亲自出马想阻止后退的秦兵,结果是马被挤倒,符融为晋兵所杀。苻坚也被流矢射中,只得带领十几万残兵败将逃回长安。

这一仗,东晋军以少胜多,八万人战胜百万人,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慕容垂叛秦建燕

前燕慕容暐在位时,慕容垂因宗室内部矛盾投奔前秦,为苻坚将领。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中,慕容垂所部未受损失,在秦军损兵折将后,护送符坚返回长安。此时,前秦已如日薄西山了,慕容垂遂心有所动,借口回邺城扫祖先陵墓,返燕故地,图谋复出。不久,丁零族的翟斌在洛阳附近新安地区起兵叛秦,秦邺城镇守将军苻丕拨兵2000,令慕容垂前往洛阳,平定叛乱。慕容垂反联合翟斌进攻洛阳,不久北上又会攻邺城。

公元384年,慕容垂叛秦,于前燕故地荣阳建立鲜卑政权,国号仍为燕,自称燕王。公元385年,邺城守将苻丕败走晋阳,慕容垂据有了整个河北地区。公元386年,他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自称皇帝,改元燕元,史称后燕。

后燕大体承袭前燕制度,除州郡县治理的编户之外,还有不隶郡县而属军营的人口。后燕慕容氏以坞堡主为守宰,与汉族豪强大族合作,共同统治。

后燕政权建立后,慕容垂南征北战,扩大地盘,增强实力。公元392年,慕容垂攻占滑台(在今河南),吞灭丁零族翟氏所建立的魏国,取其7郡38000户;公元394年,率兵7万进攻西燕,收8郡76000户。此后,又陆续攻取东晋的青、兖等州,最盛时疆域“南至琅琊,东迄辽海,西属河、汾,北暨燕、代”,为北方各政权中较为强盛的一个王朝。

●刘裕代晋朝建宋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据说是刘邦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晋末,伍卒出身的刘裕开始崛起。

刘裕于北府军起步,平定桓玄之乱后而官至侍中、车骑将军,逐渐掌握东晋王朝的军权。公元410年,刘裕统率大军将南燕平定后,升任为太尉、中书监,执掌朝权。此后,刘裕便培植亲信,铲除政敌。刘毅、诸葛长民、司马休之等与刘裕政见不同的大臣纷纷被罢除。然后,他第二次北伐,克复关中,于公元418年受封为相国、宋公。这个时候,刘裕取代东晋的条件已经成熟。

公元420年,手下之人拟好禅位诏,献于刘裕,他拿到晋恭帝司马德文处让其抄录,恭帝欣然操笔,书赤纸为“诏”。刘裕筑坛于南部,登上皇位,国号宋,是为宋武帝。宋武帝改元永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改《秦始历》为《永初历》,废晋恭帝为零陵王。第二年六月,刘裕派人将他毒死,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至此,历时104年、共11帝的东晋王朝结束,南北朝时期开始。

刘裕执政时较开明,减轻赋税,赦免奴客士兵。当了两年皇帝后,刘裕于公元422年病死,终年59岁,后谥武帝

●生内乱文帝登基

公元422年,刘裕临死前令太子刘义符继位,以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为辅政,是为少帝。刘义符是刘裕长子,小时候多亲近左右小人,行为不端;即位后,他居丧无礼、游戏无度、不亲政事,喜欢军事操练、大肆兴造,浪费许多钱财,搞得国库空虚。大臣范泰上书劝谏,刘义符却置之不理。

那时,被灭亡的晋宗室司马休之、司马楚之投降了北魏,司马文荣等人逃亡河南,他们时刻不忘颠覆宋室。当时北魏又取临淄、围东阳、陷虎牢,攻占河南大片土地。在江南重地会稽郡又有富阳孙法光的叛乱。这时为南豫州刺史的刘裕第二子庐陵王刘义真与大士族陈郡谢灵运、琅邪颜延之关系过分亲密,声称若当皇帝就以二人为宰相。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为了挽救宋王朝,也为了保住个人地位,决定废帝另立。如果另立,按次序该刘裕第二子刘义真继位。刘义真德轻于才,谢晦对刘裕说刘义真不是君主的材料,刘裕临终外调其为南豫州刺史以防其争夺帝位。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利用少帝和刘义真的矛盾,先奏请废刘义真为庶人,徙新安郡,随即加以杀害。然后征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江州刺史王弘人朝,告以废立之谋。

公元424年,以皇太后的名义废少帝为营阳王,关押到吴郡,不久也加以杀害。废少帝后,侍中程道惠劝徐羡之等人立刘裕第五子、南豫州刺史刘义恭,因为他年纪小,便于控制。徐羡之、傅亮等人选中当时任荆州刺史的刘裕第三子宜都王刘义隆,认为比较符合君主的条件。因为论次序该轮到他,加之刘义隆平素声誉、名望不错,还有许多符瑞降到荆州界内。傅亮亲率大批官员奉皇帝銮驾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迎接宜都王。

八月,傅亮等人抵达江陵、率百官上表刘义隆,呈玉玺,礼仪很隆重。刘义隆表示同意到建康去。而宜都王及左右在这时听到少帝、刘义真死讯,都犹豫不敢东下,只有其府佐琅邪王华、王昙首等人建议东下。刘义隆在原部属的严密保护下,也不敢和傅亮带来的百官和军队接近。刘义隆的护卫朱容子抱刀守在刘义隆的车船外边,几十天都不离左右,东下建康,就皇帝位,是为宋文帝。徐、傅废昏立明,安定了人心,使宋王朝得以转危为安。文帝虽靠徐、傅得位,但文帝两个哥哥却为徐、傅二人所杀,同时徐、傅二人执掌大权,文帝又不甘心大权旁落,加之又担心重蹈覆辙。经过文帝和高级士族们的精心策划,在公元426年下诏宣布徐羡之、傅亮等人杀害刘义符、刘义真的罪状,将傅亮处死。徐羡之闻讯自杀,谢晦据荆州起兵失败,全家也被杀害。

●螳螂捕蝉大夏亡

夏赫连氏本为匈奴的一支,与汉通婚,很长一段时间从刘姓。传至赫连勃勃时,他有点不甘心只当一个匈奴贵族,野心很大,要立国建邦。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设置百官。他认为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故国号大夏,又觉得匈奴从母姓姓刘不合理,遂改姓赫连氏。

赫连勃勃称王后,为了扩大控制范围,连年攻伐,并于公元418年进据长安。公元426年,赫连勃勃第五子赫连定于平凉继位称帝。公元431年,赫连定侵入西秦,西秦向魏求援。魏还没来得及出兵,西秦王乞伏暮末就被赫连定斩杀。赫连定灭西秦后,害怕北魏逼侵,便驱使俘获的西秦民众十余万人,准备渡过黄河袭击沮渠蒙逊,夺取北凉土地。吐谷浑王慕璝派慕利延、拾虔率3万骑兵半途埋伏,当赫连定渡到河中央时,北魏发兵袭击,大败夏军,生擒夏王赫连定,并将其押送北魏,大夏灭亡。夏自公元407年建国,至公元431年灭亡,立国25年。

●北魏太武帝灭佛

佛教从东汉后期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了大发展。佛教的畸形发展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所以,有见识的君主便开始禁佛和毁佛,并展开了广泛的斗争。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大片国土后,决定限制佛教的发展,他规定:50岁以下的和尚必须离开寺庙,回家种田、服兵役、缴纳租税。这道命令下达后,对佛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公元450年,北魏发生了盖吴领导的大起义,拓跋焘亲自领兵镇压。平定了盖吴的起义之后,拓跋焘回到长安,看到长安佛寺中藏有兵器,还有造酒的工具,佛寺的内部还收藏着大量的财物,甚至关着许多年轻的妇女。拓跋焘十分震怒,他说:“和尚不是修行、做善事,不吃荤腥、不结婚吗?这佛寺中要刀枪干什么?造酒干什么?有女人干什么?”拓跋焘的大臣崔浩建议:“佛教坑害人民,造佛像浪费钱财,应该把佛像毁掉,禁止人民信佛、出家当和尚!”

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下令:“把天下所有的佛寺全部捣毁,把所有的佛经、佛像全部烧掉,把僧民全部杀光,永远禁绝佛教的流传。”

拓跋焘的禁佛运动,在当时起了很好的效果,可是他死后,北魏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仍然照样信佛,再一次掀起信佛、崇佛的运动。

●北魏凿云冈石窟

北魏统治者为了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佛的高大形象,进一步宣扬君权神授,他们征集了大批民工和石匠,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雕刻了许多佛像,让人们到那里去顶礼膜拜。

位于北魏故都平城(今大同)附近的云冈石窟是北魏皇室修功德、做佛事的场所,开凿于公元453年。负责监造石窟的是名僧昙曜,文成帝即位不久,就把昙曜请到皇宫,尊称他为法师,请他负责云岗石窟的营建工程。昙暇经过精心筹划,叫工匠先开凿了一个七丈多宽、六丈来深的大佛洞,然后在洞口筑了四层高的大楼阁,楼阁中心雕刻了一尊五丈多高的巨型佛像。佛像的脚有一丈四尺长,脚的中指长七尺,比一个普通的人还要大。大佛的脸上和脚上都嵌有黑石,这些黑石是按照文成帝身上黑痣部位镶嵌的。昙曜造这样一个大佛,是为了说明文成帝是佛的化身,把皇帝的统治地位加以神化。

按照昙曜的设计,在大佛的周围,工匠们又雕刻了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佛像。这些佛像一个比一个矮,紧紧地围绕着大佛,是群臣的象征。另外,还配有许多更矮的小的人像,象征民众和奴隶。洞顶上刻着姿态不同、凌空飞舞的仙女,把大佛衬托得更加雄伟庄严。这一切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位,象征着人世间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昙曜总共开凿了五个石窟,被人称为“昙曜五窟”。

●冯太后改革魏政

冯太后是长乐信都人,父亲冯朗,官任秦、雍二州刺中,封西城郡公。她年幼时,父亲因罪被诛。她的姑母当时是魏世祖太武帝的昭仪,便把她带入宫中抚养。她14岁时,太武帝死,拓跋溶继位,是为文成帝,选她为贵人,后立为皇后。文成帝在位十四年,于公元465年去世。太子拓跋弘立,是为献文帝,尊她为太后。公元466年,乙浑加紧了篡位活动,侍中拓跋丕密报冯太后,冯太后召集亲信大臣“密定大策”,令拓跋丕率领元贺、牛益得等将领捕杀乙浑。从此,她临朝听政,又让中书令高允、中书侍郎高闾和安远将军贾秀等人共参大政。冯太后执政后,继续推行文成帝“偃武修文”的政策,下诏令各郡设立乡学,每郡置博士2人、助教2人、学生60人学习儒学,以助文治。

一年后,献文帝贵妃李夫人生下皇子元宏,冯太后亲自抚养元宏,还政给献文帝。公元471年,献文帝传位给太子元宏,即高祖孝文帝,自己退为太上皇。

同类推荐
  • 当代的奴隶制

    当代的奴隶制

    本书详细介绍了对俄国政治经济的一次深入研究,与托尔斯泰所在年代俄国百姓的苦难相结合;作为一位作家,他深入关心俄国人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很多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试图帮助自己的同胞找到一条摆脱贫穷和奴役的道路。
  • 海外明夷录

    海外明夷录

    明初大航海时代,伟大的航海先驱郑和率空前绝世的水师舰队,云帆高举,七下西洋,臣服数十国,辉煌记忆让人热血沸腾;其同袍、朋友分踪五大陆、七大洲,历险奇趣寻宝探秘……
  •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止转动,变迁的是时代,更迭的是王朝,唯有那兴衰得失的历史规律亘古不变,在每一个王朝身上重复上演。本书从历史上的25个王朝出发,深入探讨王朝兴衰的原因,揭示朝代更迭的秘密,向读者全方位展示各个帝国从崛起到淹没的历程。
  • 我不是佞臣啊

    我不是佞臣啊

    读者群:701475864,新书《我在三国搞点事》已发,恳请小伙伴们移步支持。何瑾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费尽心思将大明搞得国富民强,四海升平,怎么就成了佞臣?难道是因为搞事情的过程中,做生意挣了不少钱?亦或者是个人魅力太大,跟皇帝的关系很铁?不就是边改革,边享受了下生活嘛……那些个家伙们,一定是嫉妒,红果果的嫉妒,才会诽谤我的!
  • 初唐第一猛将

    初唐第一猛将

    我愿以手中七尺长枪,荡尽天下……李恪,已经是封无可封,李治改封李恪为逍遥王并且世袭罔替,他麾下的部队为忠勇护国军……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几坑青梅

    快穿之几坑青梅

    1.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千簌雪渣了从小一起长大、疼她、爱她、保护她的竹马哥哥傅寒鋆,被青马系统绑定,开始执行任务。不是每一对青梅竹马都会在一起的,但是青马系统的任务就是让有爱的青梅竹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青马系统在咆哮!2.刚出生就get了情侣名,已经甩出去别的情侣好几条街了。可是情路坎坷,小青梅呀,你要闹到什么时候?3.千簌雪谴责道:系统是竹马的亲妈!系统假笑:你怎么把实话说出来了,其实我对我儿媳妇也是很好的!
  • 重生农妇当自强

    重生农妇当自强

    郑宝珠重生回到八岁时,家婆尚在,丈夫安好。前世她看尽世态炎凉,且看她这一世一定要活出精彩。
  • 游城南十六首 把酒

    游城南十六首 把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乔妹,开黑吗!

    乔妹,开黑吗!

    白羽乔突然被一个系统给绑定了,怎么办,莫名的好慌,以为是个能够到各个位面撩小哥哥的系统结果这丫的是个无良的红娘系统让她吃尽狗粮但在这条路附赠了一个小哥哥是怎么回事从最初的脸红尴尬不习惯,到后面的习惯他的存在等到他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发生的一件件事都让她措手不及“既然都以为我是好欺负的,那且看我怎么用一个灯笼砸死你们吧”【虽然是一本关于王者的文文,但有的人物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有的东西纯属虚构,考究党切勿考究本文女主原形是大乔,但改动真心不大,不大,不大玩王者的宝宝们也别考究,因为任务里有的cp我拆了,嗯就酱紫,】欢迎入坑啊
  • 绝世妻主休想跑

    绝世妻主休想跑

    一刀绝情的刺入,砍断了缠绕多年的孽缘。几句神秘的对话,回归了错位已久的世界。天命?!宿命?!哼,都是放P,我的命由我不由天。姻缘?!缘分?!呵,情投意合,彼此白首不相离。废物变女神,强势回归!!片段一:某盟主:“云姑娘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成就,他日必定青出于蓝。若姑娘不嫌弃,不如加入我们全武盟,待遇优厚……”某藜:“是吗?可我怕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辈你推死在沙滩上。”某皇:“藜儿,朕看你年纪不小了,也该成家立正夫了,不如朕把柔月七皇子许配于你……”某藜:“皇上万万不可啊,七皇子貌若天仙,‘贤良淑德’,并情系太女,臣自知比不上七皇子一往情深,愿皇上三思!”阴谋陷阱接踵而来,靠!老虎不发威,都当我是HelloKitty啊,看我不搅浑你的武林水,踹翻你的朝堂窝,让你们鸡犬不宁。新人新文,美人多多,欢迎跳坑,看霸王文的,个个别想跑,乖乖跳坑吧。呵呵~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奇珍异兽收集系统

    奇珍异兽收集系统

    意外穿越到乾元大陆的言墨开启了属于他的系统,只是这个系统有些不正经,明明说是为了保护奇珍异兽而出现的系统,但是你附带一本《奇珍异兽食用指南》是什么鬼,还有为什么系统的本体会是一个灶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那些奇珍异兽的那些不为人知的食用方法吧!
  • 时光怂恿我爱你

    时光怂恿我爱你

    家庭优越顶着学霸头衔的杨甜甜秉着天意,屈身在工厂当一名普工,原以为三个月为期限,只因他一句“我喜欢你,笨拙而热烈,一无所有却又倾尽所有”而奉献出了一生。平凡如他,朴素迷离如他,一生独倾一人如他。李子棋告诉你怎样逆袭成人生赢家!
  • 魔王的超能妃

    魔王的超能妃

    本是二十一世纪才女的她因为一场车祸,一朝穿越到苏丞相府的痴傻嫡女九小姐身上……且看她如何逆袭!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