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900000050

第50章

公元1343年,元朝重开史局,宋、辽、金皆定为正统,各为一史,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命丞相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等为总裁官。编写时,由史官撰成初稿,然后由总裁宫笔削定稿。公元1344年《辽史》《金史》先成,次年《宋史》修成。

宋代的史官制度最为完备,有史馆修纪传体的《国史》,有实录院修编年体的《实录》,有文件汇编的《会要》,还有记皇帝宗室支派的《玉牒》,内有皇帝流水账的《起居注》,外有宰相府的《时政记》,每一类史料都体系完备、堆积如山,修一部完备的宋史应不为难事。数士人风骚,论诗文雅致,宋朝都可首屈一指,宋代出现许多优秀的历史著作,宋人以进史馆修史为荣。然而,《宋史》却修得差错百出,后人称为二十五史中最差的一部。这个罪状主要记在元人头上。

《宋史》496卷,为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大者,上起公元960年,下至公元1279年,记载了两宋320年的历史,详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其中有不少珍贵的史料。但这样一部巨作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写成,只能尽量利用宋代已有的史学成果,修史过于仓促,不及仔细考证研究,所以错误不少,不仅有许多记事的错误,甚至编次棍乱,出现一人两传、一文数见、次序颠倒等低级错误。因此,历代对《宋史》的批评是最多的。

《辽史》116卷也写得比较粗疏,但135卷的《金史》却获得了最佳官修正史之美誉。金国不如辽,而其风俗迥异。破辽后,金诸王子皆学汉语,学契丹文,能文能武的宗室很多。金朝的史官制度也十分完备,修有国史、日历、起居注、实录等。金实录也颇为详明。金亡时,元将张柔攻下汴京,“独入史馆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才子元好问听说实录在张柔家,曾打算到张家当仆人,以读实录撰国史,后来被朋友劝阻而止。当时,金左右司郎中王鹤将被杀,张柔听说他很有才,便将他救下,车载回家。因而,王鹗得遍观金实录与辽史。在元世祖时,王鹗当上翰林学士承旨,兼领国史院。王鹗曾上疏请修辽金史,拟有修金史大纲,并亲笔撰史,已初具规模,但未及刊印。元末修成的《金史》便主要抄自王鹗旧稿及元好问等所作野史,因而短短一年,却成佳作。清代大文学家赵翼说:“是书叙事最详核,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史》《辽史》之上。”

##第二十三辑曲尽意犹长

●戏剧鼻祖关汉卿

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最杰出的杂剧家,“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之首。关汉卿从小就博览群书,还学会了写诗、作曲。他非常喜欢杂剧。为了冲破文人狭窄的生活圈子,创作出更多符合人民思想感情的剧本,关汉卿深入艺人歌伎中间,虚心向当时最著名的女演员朱帘秀学习。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能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其创作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他一生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皆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晚年,正遇上了阿合马、桑歌等奸臣擅权作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关汉卿拿起笔,创作了惊天动地的《窦娥冤》。在这部杂剧中,从小被卖作童养媳的窦娥遭到恶棍张驴儿父子和贪官的勾结陷害,含冤屈死,最后托梦给做了官的父亲,才得以平冤昭雪。关汉卿通过《窦娥冤》一剧,猛烈地抨击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和邪恶势力。《窦娥冤》是我国古代“四大悲剧”之一,对当时、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元曲状元马致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人,晚号“东篱”。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治国安邦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20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终于看透了人生的宠辱,于是产生了退隐山林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加入过“书会”,与当时文士王伯成、李时中及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元朝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失望。所以,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这些剧作宣扬人生如梦,要人们正心诚意,修心养性,归隐山林,弃绝欲念,学仙修道。他的作品见于记载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而成的。但是,马致远写的小令最为有名。

●杂剧专家郑光祖

有元一朝,除了忽必烈,以后的皇帝都不太重视文化。在元朝,读书人的地位相当低,号称“八娼九儒十丐”,就是略高于乞丐,还不如娼妓!但是,文化本身是永远不会没落的,元代知识分子把他们的悲愤全部融入文字之中,塑造了“元曲”这种艺术形式,放射出极为夺目的光彩。元曲类似于诗词,有固定的曲牌,有些像宋词,但是对文字的约束比宋词要少,有利于作者表达思想。元曲还可以用来编写戏剧,称为“杂剧”。元代的曲作家和剧作家以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四位大师最为著名,称为“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集资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放浪形骸的白朴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本应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度过,只得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却被兵火洗劫变为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白朴的代表作有《墙上马头》《梧桐雨》等。尽管他的作品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但他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科学巨匠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公元1231年出生于顺德邢合(今邢台)一个书香世家。郭守敬从小就受到祖父郭荣的熏陶,对天文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更喜欢制作一些小型简易的测量仪器。从小,郭守敬就被送到当时非常著名的文人刘秉忠门下攻读,刘秉忠精通天文地理、音律术数。长期的刻苦攻读和耳濡目染为郭守敬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水利专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他还在此期间结识了张文谦、王恂等学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获益匪浅。在郭守敬十五六岁的时候,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公元1250年,19岁的郭守敬开始崭露头角,在水利方面初露锋芒。在邢台城外有一条河,河泥长年淤积,河堤滑落,致使河道堵塞。此地原有的一座桥,桥身被洪水冲走,桥墩淹没,呈现出一片汪洋之态。不仅交通不便,还水灾不断。由于弄不清桥址原来在哪儿,又找不到合适的建新桥之处,许多建桥高手都只能摇头兴叹。郭守敬不辞辛苦,冒生命危险在滚滚洪流中搜寻,在陡峭的两岸河堤上查找,终于找到原有河道和桥墩遗址。他立即组织邢台人民清除淤泥,疏通河道,修筑堤岸,然后,反复勘测,精心设计,很快建成一座坚固而又美观的石桥。从此,郭守敬名扬天下。

当时的著名学者张文谦在郭守敬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他。后来见郭守敬才智超人,越发赏识他。公元1260年,这位当时的元朝中书丞巡视大名、彰德等地。他深知这些地方的水利建设一直不好,经常洪水泛滥,弄得民不聊生。于是,他便邀请郭守敬一路前往。郭守敬一路上认真勘查水域,细心观察地形,描绘图纸,整理资料,真可谓废寝忘食。张文谦看在眼里,赞在心上。一到都城,便向元世祖忽必烈举荐郭守敬。忽必烈一向比较赏识张文谦,而且也深为河南、河北的连年大水所头痛,一听郭守敬对这方面颇有研究,立刻传令召见。

忽必烈与郭守敬一谈,不禁大为赞叹。郭守敬侃侃而谈,对答如流,为忽必烈提出6条治水建议。忽必烈立刻让他负责各路河渠的修整管理事务。郭守敬不负众望,着手主持修缮河南、河北的河道。以后,他又曾主持整修由于战乱破坏年久失修的西夏古灌溉渠道,疏浚了400里的唐来渠和250里的汉延渠等80余条渠。《宁夏新志》评价说:“逮今西坝桥梁,尚其遗制,工作甚精。”

公元1292年,天大早,元大都(今北京)饮水吃紧。不仅城内,就连城外都很难找到好的水源。经张文谦举荐,忽必烈让郭守敬寻找水源。郭守敬受命之后,立即到大都周围的各州县进行勘察。他几乎走遍了大都周围的所有州县,最后终于找到了水源―昌平县东南神山的白浮泉,也就是现在的凤凰山山麓的龙泉。此泉水清、量大,解决大都饮水应该没问题。郭守敬把白浮泉泉水引向京西,将西山分散的小泉也聚集起来,然后折向南,沿西山东麓,注入瓮山泊,即今昆明湖前身。再接梁河,即今长河,引入大都,蓄积于积水潭,即今什刹海。再将积水潭的水引向东南,接通州高丽庄,和大运河衔接,不仅抗旱,而且防洪。在郭守敬的带领下,大都军民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条长达160里的运河。大都人民再次喝到清凉的泉水,全城一片欢腾,都从心里感谢郭守敬。

郭守敬不仅是卓越的水利学家,而且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公元1276年,忽必烈下令修订历法,由郭守敬实际负责。当时有人主张在历代历法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也就可以了,但这决不符合郭守敬那种治学严谨的态度。他不为别人的冷讽所动,潜入藏书阁,细心研究两汉以来70多种历法,决定有取舍地继承并发展其中有创建的13种。

由于原有的天文仪器早已陈旧不堪,测量数据非常不准,郭守敬便自己动手制做新的测量仪器。他亲自设计创制出的天文仪器有简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浑天象、窥几、星晷等。《元史》记载他创制的天文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

准备工作就绪之后,郭守敬就在大都城东修筑司天台,主持了一系列天文观察工作。取得两项重大成就,即对“黄赤大距”宿距度的测定和新历法“授时历”的编订。

作为13世纪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在机械工程、地理学、数学诸方面也有重要贡献。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把他们发现的4颗行星中的一颗命名为“郭守敬星”。

●《文献通考》考典章

《文献通考》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进步史学家马端临编写的,它共有348卷,记载了从上古起到南宋宁宗时代为止有关历代典章制度的变化。

《文献通考》有“文”,即叙事本之经史,参之以历代会要和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有“献”,即前贤诸儒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只要是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即使是一言一语也采而录之。另一部分是马端临的议论。全书有总序,每考之前一般都有序文。

《文献通考》二十四考,包括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金籴、士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这就包含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民族、边邻、风俗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剖视图。《文献通考》比《通典》加重了经济生活的内容的记载,并且把“田赋考”放在首位,这很能显示马端临的见解。马端临生活在宋末元初的历史大变动时期,他通过文献的综罗,来思考历史的兴衰。《文献通考》也是两宋三部通史钜制(另两部是司马光《资治通鉴》、郑樵《通志》)之一,与《通志》、杜佑的《通典》一起合称为“三通”。

●朱思本绘《舆地图》

朱思本,元朝地理学家和地图制图学家,字本初,号贞一,公元1273年出生于江西临川(今抚州)。他的祖父以科举入仕,于南宋末年任淮阴县令。他的父亲恰逢宋灭元立,朝代更替之际,因不满新的统治者,坚决不仕元。其父厌世遁迹,薄视名利,家道因此中落。长辈们的处世心态,对年幼的朱思本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祖辈丰富的藏书,使朱思本从小“家学有所从”,受到良好的教育。朱思本很有才学,但由于朝代更迭,对现实不满,所以坚决不走仕途而入道门,朱思本不满14岁时曾到信州(今江西上饶)龙虎山学道。自四代张天师起即据龙虎山传教,龙虎山就成为道教正一教派的中心。元世祖忽必烈平江南时,召见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命他主领江南道教。后来,张宗演的徒弟张留孙留在大都,建造了崇真宫,专掌祠事,并被授予玄教宗师。

公元1287年,张宗演另外一个徒弟吴全节到大都协助张留孙处理教务。朱思本正是此时入山,至1297年的十余年时间,他一直潜心学道,加之他相当高的文化素养,朱思本的地位不断上升。1299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命朱思本离开龙虎山去大都,做他的助手。在他离开龙虎山去大都时赋诗日:“胡为舍此去,乃与尘俗萦,人生有行役,岂必皆蝇营。”这表明了他无意去追求权势,下决心不做蝇营狗苟之人。他接受这一机会,意在去考察“山川风俗,民生休戚,时政得失,雨潮风雹,昆虫鳞介之变,草木之异”,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此后,朱思本20年间前后两次周游,他的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北等地区,几乎走遍全中国。

第一次周游,朱思本从公元卫299年离开龙虎山后前往浙江,登会稽山观览风光,后西向转入湖南,纵游洞庭湖及其周围一些地方。继而北上,经湖北的襄樊、江陵等地,至泗水流域、淮河流域。在中原等地辗转游览,去过陕西东部、山西等,以及山东的汶、沂、泗、沐诸河流域,最北到达辽宁一带,最后进入京都。公元1307年,吴全节被授予玄教嗣师。朱思本同时作为吴全节的助手,有了随从吴全节祭祀全国各地名山大川的机会。公元1311年,朱思本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第二次周游考察活动。他周游各地,代天子祭祀名山大川,同时也负有朝中大夫要他“质诸落府,博采群言,随地为图”的任务。正巧,朱思本也试图纠正前人地图的错误,重绘新图。经过10年的努力,朱思本终于绘成长宽各7尺的《舆地图》。此图现今已失传,后明代罗洪先绘有《广舆图》,保存了此图的概貌。

同类推荐
  • 一品白易

    一品白易

    韩白易穿越古代成为柳家一名杂役。他绝望之时,一个神秘仓库拯救了他!韩白易已经兴奋不已,道:“柳夫人!我有一款内衣名叫比基尼!”夫人道:“拿来看看。”“不错!提拔你为管家。”“诸葛先生,我有蓝色小药丸!”诸葛先生道:“拿来,我尝尝什么味道!”“县令缺人,你去当吧。”“公主!那文胸不是戴在头上的!妳先拿下来......”公主道:“那应该戴在哪里......过来帮我。”“陛下,我愿当急先锋!率领调教好的特种小队,拿了敌将人头!”陛下激动道:“准了!册封你为天策上将!”于是在这个搞笑的,奇葩的,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的混乱时代,且看韩白易如何逆势而起!成为最大赢家!注:架空历史,轻松阅读,切勿较真^.^
  • 溯源历史

    溯源历史

    本书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古代社会,让你从头回顾中国历史,让你了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的走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彻底结束。
  • 大元王朝1

    大元王朝1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明末修真

    明末修真

    修行千年的燕九,重回地球,却没有回到自己的时代,他的故事开始在明末……
  • 群雄争霸:中国历史演义春秋战国篇

    群雄争霸:中国历史演义春秋战国篇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到了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所以历史上就把周朝京都在镐京的时期称为西周;洛邑在东边,就把平王东迁以后到秦统一中国前这一时期叫做东周。
热门推荐
  •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在书店打工的池翠爱上了一个神秘的男子肖泉,一夜之情使池翠有了孩子,肖泉却失踪了,她找到了肖泉的家,却发现早在一年以前肖泉就已经死了。池翠处于深深的恐惧中:与她有肌肤之亲的那个男人是一个早已死去了的幽灵! 她腹中的孩子是幽灵之子!七年以后,单身母亲池翠带着儿子搬进了一栋破旧的住宅楼,第一天就在楼顶发现了一具尸体。同时,附近接二连三地出现孩子半夜失踪事件,每当有孩子神秘失踪,就会有人听到一阵毛骨悚然的笛声,传说中的鬼孩子也开始在黑夜里出没…… 这个城市的人们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关于“夜半笛声”的可怕传说……乐团笛手苏醒曾经有过一支神秘的笛子,据说一旦吹响这支笛子就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降临灾难。 这支珍藏的笛子却不翼而飞了……笛声又响起来了,恐怖弥漫在这个城市的上空。
  • 至尊帝仙传

    至尊帝仙传

    一个平凡的少年因为机缘进入修仙界,认真修炼,打败强敌,最终成为修仙界的最强者,获得永生。
  • 晚年

    晚年

    老顾每日的生活都是按照一张表在运行:六点起床,洗漱完毕,坐公交去槐园,沿景湖香径快走四圈;迎阳光吐纳300次;做第八套广播体操;撞背500下;打一套陈氏太极拳;吃过早点,去御园买菜;写字;午憩一小时;写字;读书;七点晚饭,七点半散步四十分钟至一小时;八点看看电视;十点烫脚半小时;十点半上床。表就贴在老顾书房书案上方的墙上,抬头即见。表是打印出来的,一边写有“持之以恒”,一边写有“锲而不舍”。很像学生的课程表,一度让老顾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表的制作者是老米。老米是老顾的老伴儿。
  • 高效演讲

    高效演讲

    本书为每一位渴望提高自己演讲口才的人们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全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演讲者应当掌握的重要知识和演讲中必须运用的技巧娓娓道来,告诉读者如何修炼自己的演讲素养,如何锤炼自己的演讲语言,如何开好演讲的头、结好演讲的尾,如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何与听众进行现场互动交流,如何展示自己的魅力影响和打动听众等,最终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步步实现演讲目标,高效圆满地将演讲推向高潮。练好演讲功底,运用演讲艺术,在讲台上大展风采,发挥你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让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 你我一生是朋友(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你我一生是朋友(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穿越辅佐至尊红颜:绝代小才女(全文完结)

    穿越辅佐至尊红颜:绝代小才女(全文完结)

    某燕友情推荐:http://m.pgsk.com/a/39949/《长门殿(网络版)》文/古晶后妈古晶,无数帅哥奉送。http://m.pgsk.com/a/44866/《初唐挽歌》文/龙胆花http://m.pgsk.com/a/31076/《三生石上旧精魂》文/龙胆花http://m.pgsk.com/a/26400/清梦(清宫文)》文/龙胆花《清梦》及《三生》是八爷党的文文,燕子是死忠八爷党,这个链接一定要做。《初唐》是龙胆花姐姐新作,自然要顶。
  • 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他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这部作品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用四年时间写成,被誉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在书中,史铁生从生命的困惑与痛苦出发,对所处的世界和时代进行审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不断追问。全书分为六个部分,243则,用生动优美而通俗的语言,探索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灵、向上的精神……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 绝代宠妃

    绝代宠妃

    七年前,她是他的妍儿,是他口中天下最灵慧的女子。七前后,她是他的皇后,是万民口中的祸国妖妃。不过七年。“臣妾在想,如果在最无知的时候没有遇到皇上,是不是不会痛,不会受伤,更不会……生,不,如,死!”她恨,骨肉腐烂之痛,原来她只是他任意取舍的棋子。他爱,死性不移之苦,她是他永远开在池中的芙蓉花。帝王之家,在江山红颜之间利弊权衡,谁又能承诺。却不知,她于他,可辜天下,他于她,三千帝宠,不敌其爱。“妍儿,很庆幸,我能为你准备好一切。”“羽千涔,此生此世,你都不能再抛下我。”他为她付出所有,只希望,所有能如七年的初见。
  • 异界小镇日常

    异界小镇日常

    我是一条被迫穿越的龙。我不需要金手指,因为我就是最粗的金手指。好无聊啊。那就建个小镇玩玩吧。再次声明这个小镇绝对不是召唤师峡谷。
  • 才女遇朝歌

    才女遇朝歌

    一醒来,脑袋空空如也,一回想,尽是药理百草,一段山中奇遇,一场还没开始就已夭折的爱恋,到底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