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900000056

第56章

公元1629年,后金兵大举南下,北京吃紧。为了保住京师,明朝政府召集四方军队赶奔京城。李自成随着参将王国从甘肃开拔,路经金县(今甘肃省榆中县),兵士要求发饷,王国却坚决不给。于是发生了兵变,士卒杀了王国以后,四下逃散。李自成带着几十个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挂领导的农民军,当上一名头领。

明王朝派出的总督杨鹤看到起义军越来越多,十分害怕。他一面派兵镇压,一面采用高官厚禄招降农民军将领。王左挂禁不住诱惑,动摇投降了,李自成不得不另找队伍。后来,他打听到高迎祥领导一支队伍起义,自称“闯王”,就决心投奔高迎祥。高迎祥听到李自成带兵来投奔,十分高兴,马上叫他担任一个队的将官,大家把他叫做闯将。从此,李自成开始登上风云际会的明末历史舞台。

●袁崇焕冤屈被杀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后金军绕开袁崇焕在辽西的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闻讯后率部星夜疾驰援京师。一路上,每战每捷,直到北京城下。双方在广渠门外大战了8个小时,明军最终获得胜利。

清军退出北京后,崇祯帝朱由检立刻以袁祟焕得胜后,不乘胜追击清军而将他逮捕。当时袁崇焕的兵力9000,清兵10余万,若战,明军必败。朱由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崇焕定刑为“夷三族”,即是要将袁全家、母亲全家、妻子全家都满门抄斩,后来不知为何又改为凌迟(千刀万剐)。

北京城里的老百姓因听信清军就是袁崇焕引来的谗言,都骂袁是汉奸,刽子手还没有动手,就扑上去咬他的肉了。袁崇焕之死,是中国社会千年之悲剧。如果袁崇焕不死,也许后来的历史不会是这样。

●洪承畴失节降清

清军在对明朝的战斗中节节胜利,但当时明军实力尚存,其中有洪承畴统帅的30万大军。祟祯帝朱由检只知道洪承畴唯命是从,却不了解他的为人,又不明白他担任三边总督达8年之久的功罪。要这种人承担对清作战的重任,丧师辱国,可以预料。松山一役,洪承畴指挥无方,明军精锐部队毁于一旦,洪承畴被清军俘虏。

清帝皇太极知道洪承畴是软骨头,可以收买,故待之极厚。当洪承畴解至盛京,饮食供帐等于王侯。初期,洪承畴还装腔作势,不进饮食,终日涕泪交流,誓死报国。清方派汉族大臣轮流劝导,洪承畴不听,有时还以恶言相报。清吏部尚书范文程几次轻装简从、窥伺洪承畴的情况,识破他的隐衷。范文程知道洪承畴是个老官僚,所谓有奶便是娘,是不会为朱由检效忠到底的。范文程自告奋勇去见洪承畴,开始加以慰藉,继之表示同情。洪承畴逐渐破涕答言,范文程不谈投降的事,专谈古今兴亡的大事,洪承畴颇为感动。两人互相交谈间,忽然屋梁间的灰尘落在洪承畴的袍襟上,他便取出手帕轻轻把灰尘拭去。范文程辞出,立即谒见皇太极,开口便说:“承畴不死矣。”并告以所见所谈,并加以解释说:“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后来,洪承畴果然在皇太极之妻孝庄皇后的美人计下失节降清。

●张献忠攻取襄阳

张献忠是明朝延安卫柳树润(今陕西定边东)人。公元1630年,陕西饥民暴乱纷起,张献忠随即起兵,自号“八大王”。后来,他和另一位起义军首领李自成一同率兵归附了另一支起义军的首领高迎样。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之间产生矛盾而分裂,张献忠率部开往长江一带活动,李自成则转战黄河流域。公元1639年,崇祯帝朱由检派兵部尚书杨嗣昌到湖广围攻张献忠。杨嗣昌率领10万人马来到襄阳,先派左良玉等将领把起义军四面包围起来。张献忠全军陷入敌人包围圈里,被左良玉军打败。张献忠带领1000名骑兵突围成功,从湖北转移到四川。随后,杨嗣昌也率军赶到重庆,追剿起义军。

公元1641年,张献忠探知杨嗣昌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阳兵力空盛,就摆脱明军,突然带兵离开四川,往东转移,一天一夜急行三四百里,把杨嗣昌的大军远远甩在了后尸门边。杨嗣昌得到消息,连忙派使者赶往襄阳,命令襄阳明军严密防守。使者走到半路就被起义军发现抓了起来,在使者身上搜到了令牌、文书。张献忠让他的义子李定国打扮成杨嗣昌的使者,混进襄阳城去。当晚,混进襄阳的起义军在城里好几处同时放火。混乱中,起义军打开城门,大队人马冲杀进来,官军要想抵抗也来不及了。起义军进城以后,一面派人打开监狱,救出被俘的起义兵士和家属;一面直奔襄王府,活捉了襄王朱翊铭。

张献忠攻破襄阳的消息传到四川,杨嗣昌惊呆了。他处心积虑布置的围攻起义军的计划全部破产,张献忠在他眼皮底下来了个突然袭击,而且俘获了一名藩王。他自知无法向朱由检交代,就自杀而亡了。

●闯王李自成进京

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在部众的拥戴下做了闯王。从公元1636年到公元1638年间,起义军领袖中有的投降,有的迫于形势被招抚,闯王李自成队伍中也有投降朝廷的人。闯王接连苦战,损失惨重,尤其陕西潼关一战,队伍被打散,仅仅剩下数十骑人马隐避在商雒山中。闯王利用这隐伏休整的机会,白天骑射、晚间读书,总结失败的教训,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这对他后来的军事行动起了很大作用。

公元1639年,河南灾荒严重,饥民遍野,但朝廷仍旧催索钱粮,引起百姓流离怨愤。闯王就从商雒东出河南,振臂一呼,饥民蜂起响应,很快由几十人发展成拥有几万人的队伍。他攻城掠地,开仓济贫,铲除地主恶霸,针对当时土地不均、粮差苛重的情况,明确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人们像潮水般地涌进了起义军的队伍,各地都在唱着:“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到处都盼望闯王的队伍早些到来。由于有着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闯王的队伍在几十天内,就增加了几十万人马。闯王起义军以新的姿态转战河南各地,他严肃部队纪律,不抢掠、不杀民,不占住民房,与商人公平交易,部队所经过的地方秋毫无犯,因而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信任。明军的士卒也常常在阵前倒戈,大批地参加起义军。加上闯王指挥有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很快在河南取得了“五覆官军”的辉煌胜利。起义军攻破洛阳,杀了福王朱常询,震动了全国。

公元1643年,闯王挥军南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几乎全部占领了湖北北部各县。于是他设官建制,被部下拥戴为新顺王。为了彻底推翻明朝的统治,在襄阳召开了会议,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进军关中,消灭当时唯一有实力的明军孙传庭的部队,东渡黄河,经山西直捣北京。这年八月,闯王和孙传庭两军在豫西的郏县和汝州,进行了两次激烈的大战,孙传庭的数十万大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闯王乘胜前进,十月攻破潼关,杀了孙传庭,进占西安,很快肃清了陕西、甘肃一带的敌对势力。

公元1644年,闯王以西安为西京,建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二月,大军飞渡龙门,直指太原,明军望风投诚,人民夹道欢迎。闯王兵分两路,一路由骁将刘方亮率领出故关(在今山西),南奔真定(在今河北),切断敌人南逃的退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克忻州(在今山西)、代州(在今山西),破宁武,陷大同、宣府,直取北京。农民军进军神速,三月十六就包围了北京城。为了不使百姓遭受战争的祸害,闯王派人射书城内,劝崇祯帝投降。遭到拒绝后,闯王命令各军第二天对北京发起攻击,歼灭了明军卫戍北京的“三大营”,缴获了大量辎重和巨炮,为夺取京城准备了武器。

三月十八,李自成发布了强攻北京城的命令,起义军从三面环攻,在彰义门(今广安门)、西直门、平则门(今阜城门)、德胜门等处,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城郊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填塞壕沟,帮助起义军攻城。这天傍晚,起义军攻克彰义门,接着进攻内城各门。北京城人声鼎沸,喊杀连天,火炮的闪动和晃动的火把,照亮了北京城的夜空。北京城里的达官贵人惊恐万状,天将黎明,崇祯帝朱由检吊死万岁山(景山),明朝灭亡。

三月十九清晨,阳光照射着古老的北京城,市民们张灯结彩,焚香设案,在门上贴起“永昌元年顺天王万岁”的红签,并且走出家门、坊巷(胡同),整齐地站在大街的两旁,迎候李闯王。中午时分,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城。闯王进京,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一连串重大变化,导致明朝的灭亡,清朝统治开始。

●崇祯帝自缢景山

公元1642年,清军克松山,祖大寿也以锦州降于清朝。九月,李自成攻破开封。公元1643年,李自成一路攻城掠地,并于公元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眼看三秦尽失,明军分崩离析,崇祯帝朱由检悲叹:“联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到了三且,京城已是人心惶惶。三月十六,崇祯帝召议群臣商议对策,突然接到紧急奏章,崇祯帝阅后大惊失色。原来,李自成已由居庸关入昌平,焚毁明十二陵享殿,农民军40万已包围京城。

三月十七早朝时,崇祯帝与群臣相对而哭,他十分明白,多年来数百万官军都被起义军打败、消灭,眼下已经无处调集勤王之师了,北京成了一座孤城,旦夕可破。中午,彰义门(今广安门)、平则门(今阜城门)、西直门炮声大界城外三大营溃降。

三月十八,大顺军架云梯攻西直门、平则门、德胜门诸门。而此时的明朝军士,已经数月未发军饷,都已极度厌战。李自成到彰义门外,用吊篮送进已经投降的太监入城劝降崇祯帝,崇祯帝怒斥来人。下午,掌管东厂的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迎农民军进入外城。崇祯帝急召大臣协商对策,准备巷战。晚上,崇祯帝和太监王承恩一起登上万岁山(景山),只见满城火起,徘徊片刻,又回乾清宫,书写上谕,让成国公朱纯臣负责督军,并辅佐太子。当时已无人侍应,上谕无法送出。崇祯帝眼见末日已到,于是让三个儿子化装出宫,然后挥剑砍死袁妃,周皇后也于坤宁宫自尽。崇祯帝来到寿宁宫,长平公主牵衣而哭,崇祯帝叹道:“汝为何生我家?”挥剑砍去,长平公主举臂遮挡,被砍断右臂,昏死过去。接着,崇祯帝砍杀了小女儿昭仁公主和几个嫔妃。然后,崇祯帝换上便服,混在几十名太监中骑马出东华门,到了朝阳门,假称王太监奉命出城。但守门军士怕内城有变,坚称要等天亮时验明后才能放行。崇祯帝无法,只好从白家栅栏(台基厂附近)绕出,奔回东四什锦花园成国公朱纯臣府邸,朱家人说朱赴宴未归。崇祯又赶去安定门,但门已封固。崇祯走投无路,只好回宫。

三月十九,天刚破晓,太监王相尧开宣威门投降。接着,正阳门、朝阳门的守军也先后开门出降,北京内城被破。崇祯帝亲自在前殿敲钟召集大臣,但始终没有一人前来。崇祯帝彻底绝望了,他和王承恩一起爬上万岁山,在寿皇亭前的一棵海棠树上自缢而死,这一天是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由朱元璋开创的明朝在经历了276年之后,随着它的末代皇帝的自杀而灭亡了。

三月十九中午,李自成带领大顺军进入北京城。李自成进宫后,没有找到崇祯帝,于是下令悬赏。两天后,人们终于在万岁山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第二天,大顺军将崇祯帝和周皇后的尸体一起停在东华门外临时搭建的灵棚中。四月初,二人的棺木被草草葬入昌平田贵。

##第二十六辑文明的圣火

●解缙编《永乐大典》

解缙,字大绅,吉水(在今江西)人,幼年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后来,解缙考中进士,任庶吉士。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他和胡广等人均被提拔为翰林学士,担任皇帝的顾问。朱棣让解缙主持编写《永乐大典》,他从各处调来146人,开始了编纂大典工作。一年多后,他们编成一部书,呈给朱棣。朱棣给书题了书名叫《文献大成》,对包括解缙在内的147位编书人都赏给钞银。但朱棣还嫌这部书简略,又让太子少师姚广孝(即道衍和尚)和刑部侍郎刘季协助解缙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补,务使一切典籍都包罗在内,无一遗漏。

姚广孝是皇帝的亲信,他的参与,要钱要人谁也不敢驳回。于是在文阁设立了编书馆,让礼部拣派有文才的官吏和四方老儒来担任纂修,选派一些书法好的国子监学员和一些外府县学中的生员担任抄写工作,前后竟动员了3000多人,由光禄寺供给伙食。这次花了将近3年时间才将全书编成。朱棣根据自己的年号,把这部书命名为《永乐大典》,还亲自写了序言。

《永乐大典》共计22937卷,装订成11095册,总计37000多万字,全部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成。朱棣在迁都时,用船将《永乐大典》运到北京宫中,藏到宫中的“文楼”里,成为稀世国宝。

●李贽反封建思想

李贽本姓林,名载贽,因避明穆宗朱载量讳改名贽,号卓吾。他出生在福建泉州,其家世代为巨商,到祖父一代家道中衰,父亲林白斋只好开馆授徒以教书为业。李贽7岁发蒙,跟他父亲“读书、歌诗、习礼文”,12岁时已能下笔成文。他写了一篇题目叫做《老农老圃论》的文章嘲笑孔夫子,暗地里还颇有几个同窗给他叫好。

少年时代的李贽便不同凡响,喜欢标新立异,读四书五经,他不喜欢朱熹的注。朱熹的注不论是乡试还是会试都是考试的内容,他居然敢于说不喜欢,甚至加以非议,无疑是需要很大的胆量的。20岁以后,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与同龄人一样去走科举求仕的道路。26岁,李贽中举,但他以后再没有去参加科举考试。李贽30岁时开始进入仕途,几十年宦海沉浮后,他在公元1580年云南姚安知府任职期满后,迅即挂印而去。李贽离开姚安时,“士民遮道相送,车马不能前进”,他带走的“仅图书数卷”,“俸禄之外,了无长物”。

公元1581年辞官后,李贽住在湖北黄安好友耿定理家中,他一边教授耿家子弟,一边勤奋写作。公元1584年,耿定理病逝,事情太突然了,他一时竟不知所措。他困于生计,出家入麻城龙湖芝佛院当和尚,他不守戒规,专心从事讲学和著述。62岁,他剃去了头发,有人问起原委,他回答说:“所以落发者,则因家中闲杂人等以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竖子之名。兼此数者,陡然去发,非其心也。”这种行径显然是有些抗议色彩的。

公元1590年,李贽的诗文集《焚书》问世,这是一部向程朱理学的挑战书。李贽猛烈地抨击封建纲常礼教,挞伐孔、孟,统治者把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他是以“左道惑众”。有人要以“大伤风化”的罪名把他抓起来解回原籍,后来事情不了了之。

同类推荐
  • 大唐如意郎

    大唐如意郎

    穿越大唐,李德以为低调做人方得始终,奈何人生如戏太有魅力,睁眼就被人抢亲,便宜小舅子裴元庆,赶不走的程魔王,甩不掉的罗大胖……落难的萧美人,走丢的红拂女,好事的玉郡主,逃跑的杨阿五,四猛四绝十三杰,奇葩英杰尽登场。“诸位英雄好汉,我乃大唐如意郎,道不同请各走各的,‘球’……”
  • 花韵寒

    花韵寒

    一花一叶一世界,一人一思一断肠。一剑一曲一天涯,一情一殇一梦幻。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但我们的倔强的活着。落水看流年总无情,我看这世界很无情。
  • 先秦的星空

    先秦的星空

    历史的星空很灿烂,总有几颗星星能留下印迹。
  • 惊史百叹

    惊史百叹

    人生会有很多岔路,但我们不能停止行动。既然人生要我们活着,那就要不断地远行。皇帝的一生,也是人生。
  • 汉末军阀头子

    汉末军阀头子

    身在三国,本想着有二亩闲田,赚点儿小钱,快活一生。没想到阴差阳错,却干翻了八九个诸侯,成了汉末最大的军阀头子。
热门推荐
  • 佛道无我

    佛道无我

    (本书大背景在《西游记》下,考究党勿喷)沉寂三百年,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再现世人眼中。求道者许安之拜师菩提,以一剑行世间,以平凡之貌,行不同之路,斩不平之事,揭弥天之秘,扬天道至善。
  • 天机不可泄露

    天机不可泄露

    董恒波,1956年生于沈阳,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著有诗集《女神自我微笑》,儿童诗集《雪人不见了》,儿童小说集《不可言传》,散文集《辽宁散文丛书·董恒波卷》,歌曲《采树种》等。小说《魔音》获第十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散文集《红山女神的故乡》获全国第五、六届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儿童小说集《天机不可泄露》获全国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现担任《文学少年》杂志社主编。本书为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之一,收录了著名作家董恒波创作的短篇小说二十余篇。作品真实地呈现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有锋芒,有温暖,更有爱。
  • 不痛不痒不青春

    不痛不痒不青春

    青春,一段懵懂无知的时光;青春,一段充满幻想的时光。若干个故事能否把你带回那段时光,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青春的美好与伤痛。
  •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炼废通神

    炼废通神

    回收旧神兵,破盔甲,烂法宝!宇宙第一废品收购站站长唐飞华丽上线!他是唐家最天才的传人,因为守灵五年错过筑基沦为杂役。但爷爷留下的戒指让他炼废为宝!在他手中,废品可以焕然一新;苍老可以重得生机;时空可以轮回流转。这世上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宝贝。跟随唐飞一起,看他如何炼废通神!
  • 冤起渊灭

    冤起渊灭

    安晓渊是个在校大学生,她清纯靓丽,多才多艺,在放假期间回家正好赶到好朋友的大婚,却因好朋友的婚期之计,带给她抹不去的的噩梦----这本书主要讲述人性坚强,歌颂纯真情感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有震撼人心的地方,就是真实。他们有着真实的人性,挣扎,美丽,顽强。真实才是最强大的力量,能够让人心鼓舞的正能量。
  • 凤衔青鸾

    凤衔青鸾

    前十八年过得顺顺利利的单雅一朝意外穿越成人人喊打的凤家千金,府里美男成群可个个都不待见她。府里要和男人斗智斗勇,屋外又要提防小人暗害,感觉全世界都和她过不去。昔日的姐妹反目成仇,少年天子见不得她好,而且她还捡回一个总想打她歪主意的乞丐,简直就是祸不单行啊!看单雅如何化解矛盾,摆脱困境,顺利脱身!可当一切都开始朝好的方向发展时,她却意外卷入国仇家恨,阴谋迭生。在这乱世,谁能护她一生周全。
  • 重生宠婚农家女

    重生宠婚农家女

    前世,亲眼撞破丈夫的奸情,被害早产的邹茜没能逃过命运的残酷,最终一尸两命!重生一世,面对依然圣父的爸爸、面对性子懦弱的妈妈、面对曾经错失的那个他,邹茜下定决心,再也不要退让,再也不要妥协!她会好好守住自己的幸福,守住最爱她的那个他!
  •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讲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奇幻冒险,堪萨斯州的小姑娘多萝西和她的小狗托托被一阵威力无比的龙卷风吹到了奥兹国,为了回到家乡,回到收养她这个孤儿的亨利叔叔和艾姆婶婶身边,她遇到种种惊险,经历了千辛万苦。在她的漫长旅程中,不断有新的伙伴加入进来:一心想要得到能够思索的脑子的稻草人,一味想要一颗活跃的心的铁皮伐木工,还有拼命想要获得勇气的胆小的狮子。他们在加入这个队伍以前,各有自己的遭遇,却在旅途过程中彼此成了亲密的旅伴。他们患难与共,喜悦同享,一起度过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特经历,后都实现了各自的心愿。
  • 茶凉酒寒浮生梦

    茶凉酒寒浮生梦

    茶凉一曲,酒寒一梦。览漠北云烟集,观南山江浩汤,相忘于大荒之川,而寻琼瑶之律。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没有人能够选择自己的命运,好人不一定能活下来,但坏人一定会死。【鬼剑魔】蚩尤的陨落,带来的是中原的一段安宁,还是……嬴地之王雄才大略,一心为强盛嬴地,却置天下百姓于不顾。知悉蚩尤流淌着传说兵种^血啫兵^的血,企图妖法复活蚩尤,打造可怕神兵,一统中原九州!他利用九州十四地复杂的政治关系,成功摆脱各国的缠绕。阻止这场人间浩荡的重负,势必滑到武林人的肩上!文章每节后面都有小彩蛋,能让你更快了解小鱼儿的武侠世界和系统,恰能弥补小鱼儿亲手做的地图、门派图略没法展示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