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900000060

第60章

公元1663年,黄宗羲的名著《明夷待访录》问世。在书中,他指斥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思想。书中字里行间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辉,以至于该书后来成为晚清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的有力思想武器。《明夷待访录》还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黄宗羲敢于向传统的封建思想挑战,这在当时是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和远见卓识的。

公元1665年,黄宗羲收徒讲学,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万斯大、万斯同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公元1667年,他恢复了他的老师刘宗周创办的证人书院。黄宗羲讲学注意教给学生做学问的门径和方法,强调读书必切实用。除了经、史、子、集之外,历法、天文等自然科学也是他的教学内容。他深受学生的欢迎,在20多年的时间里,有100多人拜他为师,他已是一名学生满天下的学者了。

公元1678年,康熙为了笼络汉族地主,开博学鸿儒科取仕,命令三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吏推荐人才。掌院学士叶方蔼向康熙推荐了黄宗羲,他婉言辞谢了。两年后,清政府聘请黄宗羲任《明史》编修的顾问,他以气节为重,再次力辞。康熙没有勉强,要求他把所写的有关历史方面的著作全都抄送入京。黄宗羲虽然没有直接参予《明史》的修撰,但《明史》的修成也凝聚了他的许多心血,他随时准备回答裁定对疑难问题的垂询。比如《历志》,虽不是他执笔,却是经他的审阅才定稿的。公元1676年,他完成了另一重要著作《明濡学案》,把明代200多位学者的著作系统排比,阐明每个学者的学术渊源、学说宗旨及演变,评论公允、分析深入,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创。晚年,他又完成了《宋元学案》,使700年间儒苑门户一目了然,这在中国学术史上是一个杰出的贡献。他晚年仍然非常勤奋,自持十分严格,每天读书不完成规定的卷数绝不休息。他以84岁的高龄,编撰了482卷的《明文海》这部巨著。

公元1695年,黄宗羲与世长辞。死前留下遗嘱,要求家人在他死后“于次日安葬,敛以时服,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梆,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纸幡纸钱一概不用”。这是对佛教唯心主义思想最大的轻蔑,也是他唯物主义认识观的彻底表现。他以特有的铮铮风骨、昂扬的战斗性格、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为自己的一生做了很好的总结。

●顾炎武终生抗清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顾炎武出身江南大族,从小喜欢读《资治通鉴》《史记》和《孙子兵法》等书,十分关心时事。后来参加明朝的科举,没有考中,就放弃仕途,开始通读历代历史典籍,研究全国各地的地方志和历代名人奏章,并着手编写一本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正当顾炎武用心治学的时候,明朝灭亡,清兵南下,他的亲人也相继去世。顾炎武隐姓改名,在长江南北一带奔走,想组织一支抗清义军,但没能成功。后来,顾炎武在江南呆不下去了,就决心到北方去游历。

顾炎武来到北方,一来想考察各地的地理形势、风俗民情,二来也想找机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抗清活动。他在长途跋涉的艰苦环境里,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遇到关塞险要的地方,他就访问当地的人民,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如果跟他在书本上读到的不一样,就拿出书本核对。顾炎武从45岁起,用了20多年时间,在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来回奔走。他还曾经和朋友一起,在雁北开垦荒地。到了晚年,顾炎武才在陕西华阴定居下来。

顾炎武从小读书有个习惯,有一点心得就记下来,后来如果发现有错误就随时修改,发现跟古人议论重复的就删掉。这样日积月累,再加上他在调查访问中得到的材料,编成一本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等多个领域,内容极其广泛的书,叫做《日知录》。这是一部被公认为极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在《日知录》里,顾炎武写了这样一段精辟的话:“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耳矣!”意思是社会的道德风气败坏,就是亡天下,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个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应负起责任。

公元1682年年初,年迈体弱的顾炎武访友准备回归华阴时,不幸落马坠地,次日溘然长逝于山西曲沃顾炎武的道德言行、学问文章及终生抗清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顺治帝册封达赖

达赖五世罗卜藏嘉木错于公元1637年嗣位。清军入关后,屡次派人前往西藏,延请达赖。公元1652年年底,达赖五世至京师,在南苑谒见顺治帝,清廷以隆重礼遇接见了达赖。次年正月十一和十六,顺治帝先后两次在太和殿宴请达赖五世,并赐予大量的金器、彩缎、鞍马等物。二月二十,达赖五世请辞返回西藏。

四月二十二,顺治帝派礼部尚书觉罗郎球、理藩院侍郎席达礼等把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文用满、藏、汉三种文字)送给达赖,封达赖五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赫喇怛喇达赖刺嘛”。从此,达赖正式得到“达赖喇嘛”的称号。承认了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清廷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

●雄才大略康熙帝

顺治去世前,让康熙即位,并让索尼、苏克萨哈、一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康熙登上皇位后,每天不是读书就是游玩,朝廷大权都掌握在辅政大臣手里。在四个辅政大臣中,鳌拜最喜欢弄权,有极大的政治野心。康熙渐渐长大,也渐渐懂事,对有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鳌拜决定了的事,要是康熙不同意,他就终日在朝廷上吵闹,非逼得康熙点头不可。哪个大臣提出异议,他就寻个借口杀掉他。

一转眼,康熙14岁了。按照规定,他可以亲自管理国家大事了。这时候,索尼已经死去了;苏克萨哈因为跟鳌拜有矛盾,被鳌拜诬陷为反对康熙亲政,置于死地;遏必隆则处处附和鳌拜,听从他的支配。现在,康熙已经宣布亲政了,鳌拜本来应该把权力交给康熙,可是他不但不这样做,反而比以前更专横了。

康熙想制伏鳌拜,但他知道鳌拜长期掌握朝廷大权,很难对付,稍有不慎,就会走露风声、打草惊蛇。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为了对付鳌拜,康熙挑选了上百名十几岁的少年侍卫,在宫中练习摔跤。与此同时,还不断地派出探子,探听鳌拜的动静,准备采取对策。

一天,康熙得知鳌拜要进宫奏事,就把那些每天跟他摔跤的少年侍卫叫到身边,吩咐了一番。过了一会儿,鳌拜仍和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走进皇宫。康熙见了鳌拜骄横的态度,十分愤恨,便厉声说:“鳌拜!你可知罪?”鳌拜冷笑一声,还是像往常那样放肆地挥动手臂说:“我鳌拜奉先皇命令辅佐陛下8年,教会陛下如何管理国家,我有什么罪?”康熙历数鳌拜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等罪状,鳌拜不禁恼羞成怒,他大声叫嚷说:“说我犯了大罪,拿出证据来!”康熙见时机成熟,便大喝一声:“来人哪!快把这奸贼给我拿下了!”话音刚落,立即从四面八方冲出来许多少年侍卫。鳌拜是久经沙场的猛将,见冲上来的都是赤手空拳的小孩子,并没有放在心上,哪知这些少年身手不凡,不一会儿鳌拜便被捆得结结实实,动弹不了。康熙下令把鳌拜关起来,给被他打击和害死的大臣平了反,鳌拜后来死在狱中。

清军入关以后,遭到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抵抗。于是,清廷对汉族官员采取分化瓦解政策,对投降的汉族官员赏以高官厚禄。“藩”是指封建王朝时期王的属地,“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人原是明朝边将,投降清军后,先后为清廷南征北战,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清廷在北京建立政权后,他们被封为王,享有很多特权。平西王吴三桂驻守云南、贵州,平南王尚可喜驻守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驻守福建。三落不仅拥有独立的军队,还享有独立的财权。除朝廷每年拨给两千多万两饷银外,朝廷还不能征收三藩所在省的财政收入,户部也不能稽核他们的财政开支。三藩甚至掌握独立的官员任免权。三藩中以吴三桂势力最大。

公元1673年,尚可喜上书朝廷请求告老回辽东老家,同时请求让他的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康熙帝立即让尚可喜还乡,但不准许他儿子继位,打算趁此机会让他们撤藩回原籍。吴三桂和耿精忠听到这个信息后坐立不安,为了试探皇帝的真实意图,两人分别上书,要求撤藩回乡。奏章送达朝廷后,整个朝廷议论纷纷。但康熙帝早已胸有成竹,特诏批准,他说:“吴三桂蓄谋已久,不赶快解决,必将成为大患。撤藩他们要反,不撤藩他们也要反,反正他们迟早都要反,我们不如先发制人!”吴三桂弄巧成拙,恼羞成怒,表面上恭恭敬敬奉诏行事,暗地里准备造反。

公元1673年年底,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要“伐暴救民,顺天应人”,公开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次年四月,耿精忠反叛。公元1676年,尚之信接受吴三桂册奉的“招讨大将军”封号,参加反叛。三藩作乱,人多面广,举国震惊。朝廷中的一些官员甚至做了逃难的准备。康熙帝却表示对三藩要坚决镇压,绝不手软,并决定以打击吴三桂为重点。公元1678年,吴三桂见大势已去,终于抛开“反清复明”的假面具,在湖南衡山祭天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下令改衡州为定天府,建朝房百余间,开始了荒淫无度的帝王生活。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五个月,吴三桂一病不起。吴三桂死后,吴三桂13岁的孙子从云南来衡州继位,改元洪化。在清军的围攻下,吴三桂小朝廷不久即放弃衡州,退回云南,最后逃至昆明。公元1680年,康熙帝令清军分三路进军云贵。次年十月,小朝廷的南门守将开门迎降,吴三桂的孙子服毒自尽。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息了。

●康熙三征噶尔丹

噶尔丹是蒙古族准噶尔部的首领,自从他统治准噶尔部以后,先兼并了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被攻破后,几十万的漠北蒙古人逃到漠南,哀求清朝给予保护。康熙派使者来到噶尔丹那里,要他将侵占的地方交还给漠北蒙古。噶尔丹的幕后有沙俄政府唆使策划,他根本不理睬康熙的劝说,不但不肯退兵,还大举进犯漠南,气焰十分嚣张。康熙见谈判无望,决定亲征噶尔丹。

公元1690年,康熙兵分两路出击噶尔丹。左路由抚远大将军福全率领,出击古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将军常宁率领,出击喜峰口,康熙帝亲自带兵在后面指挥。一阵激战,噶尔丹带着残兵败将逃到漠北去了。公元1694年,康熙约噶尔丹会见,订立盟约。噶尔丹不仅不来,反而派人到漠南煽动叛乱,并扬言沙俄将支援六万鸟枪兵,对付清军。面对噶尔丹的阴谋,公元1696年,康熙第二次亲征,分三路出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从东路进兵;大将军费扬古率陕西、甘肃大军,从西路出击,截击噶尔丹的后路;康熙帝亲自带中路军,从独石口出发。一场激战后,噶尔丹带着几十名骑兵仓皇逃命。

噶尔丹叛军经过两次大战,所剩无几。康熙劝噶尔丹投降,但他顽抗到底。隔了一年,康熙又率兵渡过黄河亲征。这时,叛军的将领听说清军又来时,纷纷投降。噶尔丹走投无路,服毒自杀。自此,清朝重新控制了阿尔泰山区以东的地区。

●雍正设谋夺皇位

康熙共有35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24个。在这24位皇子中,康熙最喜欢皇后所生的二皇子胤,康熙便立他为太子。后来,康熙一气之下废了胤礽。过了一段时间,康熙又重立胤礽为太子。不久,康熙又下令废了胤礽。康熙为立太子之事很苦恼,思前想后,他决定把皇位传给十四皇子胤禵,胤禵和四皇子胤禛是一母所生。

胤禵知识渊博,为人忠厚,也很正直。那时,允禵被派到甘肃,作为抚远大将军准备征讨准噶尔。康熙决定立胤禵为太子,便立即下令,命隆科多召他回京。康熙帝知道自己已69岁,而且身体又不好,所以他想立即立胤禵为太子,以免其他皇子再为此事争得头破血流。隆科多手拿密诏,却迟迟不发,而是找到胤禛,隆科多早已被胤禛买通了。二人经过商议,决定篡改密诏。原来,康熙下的密诏是:“传位十四皇子”。隆科多和胤禛篡改密诏后,将密诏藏了起来。这时候,康熙已卧床不起。隆科多日夜守护康熙,不让其他皇子随意进入。

公元1722年年底,康熙的病越来越重了,经常昏迷。这一天,他稍稍清醒点,便想起十四皇子,知道自己恐怕见不到十四皇子了,就想留下遗旨,让众位皇子做一个见证,也可以让他们退出皇位之争,便强打精神,说:“召诸皇子晋见!”可隆科多故意装作听错,高喊道:“皇帝宣四皇子晋见!”康熙本想解释,但已经没有气力说话了,他意识到胤禛和隆科多已串通好了,一气之下,康熙离开了人世。

隆科多一见康熙驾崩,立即让其他皇子进来。隆科多见诸皇子哭得十分伤心,便清清嗓音,高声说:“诸位皇子,节哀,听我宣读圣上遗诏!”大家听说父亲有遗诏,都止住哭声,尤其是想夺取皇位的几位都竖起了耳朵,他们最关心皇位的事了。隆科多从袖中拿出早已篡改好的圣旨,读道:“联决定传位于四皇子,着继朕登基。”原来隆科多把“十”字上边加了一横,下边又加了一个勾,便成了“于”字。

三皇子胤祉和胤礽是一母所生,但他为人厚道,对皇位也不感兴趣,一听说父皇有遗旨,让四皇子继位,第一个跪倒叩拜。其他的皇子心里虽有所不服,也没有办法,只好跟着跪拜。胤禛就这样夺取了皇位,改元为雍正,是为雍正帝。

●清朝大兴文字狱

清朝的文字狱十分严重,而且都非常荒谬。这些案件完全是由写文章引起的,人们就管它叫“文字狱”。文字狱直接导致了清朝的政治局面和学术思想越来越僵硬。知识分子为了自保,都把精力投入到了无风险的古籍研究之中,导致清朝在科技、思想、文化上与中国其他时代相比有了明显退步。社会发展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公元1711年,有人告发翰林官戴名世在自己的文集《南山集》中对明朝政权表示了同情态度,又用了南明永历帝的年号。康熙就下令把戴名世打进大牢,判处死刑。这个案件牵连到他的亲友和刻印他文集的人,达300多人。

同类推荐
  • 战国策(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战国策(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白马长风

    白马长风

    苏桓,蜀中人氏也,幼无大志,略读书经,空得一才子之名,然天降奇缘,竟穿越于异世,兵戈缭乱之地,成就医神文仙。(不发女频了,果然这书还是适合爷们看。)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历史的格调与声音

    历史的格调与声音

    如果历史是一出波澜壮阔的音乐剧,历史的格调就是某个时代留下来的回响和印记。动人的篇章、优美的旋律、悠远的意境、高雅的品位、处处在人的耳边回响,仿佛是历史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历史虽然已经逝去,但余波未了,仍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历史的格调是什么?它是丰富的,我们依然离不开对它的体味;它是现在的,我们时刻都能记忆起它的形式。历史的声音又是什么?只有认真聆听来自历史深处的声音,才会明白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宋朝探花郎

    宋朝探花郎

    刘安穿越了。这位堪称史上最幸运的穿越者,汴梁及至天下最英俊的探花,与名门嫡女婚约在身。可很快,刘安发现自己不快乐。弱宋天天跪,跪党项、跪契丹,跪到弱宋只剩下钱了。提到钱,刘安更不快乐。刘安听说:宋朝发俸禄竟然是直接发给夫人的,夫人掌家管账,零花钱定项支出,精准到文。又听说,武勋世家的潘六姑娘,可以手撕街痞。刘安表示,穿越好可怕。
热门推荐
  • 你好,仲锦

    你好,仲锦

    一觉醒来仲锦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了末世,为了找到自己来到这里的原因,仲锦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究竟自己丢失的记忆是什么,她又到底是谁?
  • 烟雨醉双城

    烟雨醉双城

    本书是一本爱情诗集,是以诗和散文诗的形式写的情书,是一个中年人的爱情童话,在作者的浅唱低吟中,表现出了一种态度,一种幸福,一种对未来的祝福,作者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表达爱人之间两间的相思与牵挂,对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怀。
  • 青春一经典藏,止不住了忧伤

    青春一经典藏,止不住了忧伤

    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的一瞬,悄悄触动我们的心灵。一句话,一件事,让我们感动,就将它们记下来吧。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 养女锋芒露:宗师太子妃

    养女锋芒露:宗师太子妃

    向晚晚,国家地下特工组织“影”的第一把交椅,全球特工界的第一人,代号“焰狐”,却在打算洗手‘从良’的前一天,一不小心,出大事了。醒来后,她成了宰相府的傻小姐。换了身体,穿越古代,容貌大变,她却依旧是她,杀伐果断、镇定自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战事平定,她本该放下满心悲凉,却不料誓死保护的太子殿下猝然遇害,震怒之下的她要践踏这个世界,她要俯瞰这个世界,她要夺回属于她的一切!狂风中,她风华绝代,水眸含煞,遗世孤绝。可当她回眸,看他死而复生,一步步向她走来,眼角竟微微湿润,便觉得心满意足,一世无求。她一直认为北澈太子温柔、善良、尊贵高雅、宛若谪仙,不善与人争强斗狠、勾心斗角,因此,从嫁给他那一天起,她便做好了永远守护他的准备,绝不容许任何人伤害到他一丝一毫。直到那一日,她被人暗算,震怒之下的他再也无法维持假象,本性毕露,屠戮天下。。
  • 中国文学大师经典必读(套装100册)

    中国文学大师经典必读(套装100册)

    主要收录了鲁迅、郑振铎、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鲁彦、梁遇春、许地山、萧红、瞿秋白、闻一多、缪崇群、穆时英、丘东平、滕固、蒋光慈、叶紫、刘半农、邹韬奋、李叔同、苏曼殊、朱湘、柔石、庐隐、戴望舒、章衣萍、钱玄同、彭家煌、刘云若、洪灵菲、石评梅、夏丏尊、胡也频等作家的一百部有影响的作品,既有诗歌、散文、杂文,评论,也有长、中、短篇小说,还有戏剧等作品,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对当时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和其他种种社会生活,做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描绘,是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他有三只眼

    他有三只眼

    父亲的去世,持续两年的头疼,古怪的文物,诡异的鬼影,墨家的秘密,隐藏千年的密境,以及历代帝王陵真正的是所在,王洋他有三只眼,冒险从发现父亲的死有蹊跷开始。
  • 腹黑王爷的毒医丑妃

    腹黑王爷的毒医丑妃

    如果千夏知道她会死在这个垂涎已久的美男手里,她肯定要把他绑在床上折腾几天,然后割掉他小JJ做标本!黑暗世界的妖娆毒医悲催穿越,她成了离王府里的丫鬟,而且还是一个勾引王爷未遂即将被推出去砍头的丑丫鬟,没见过这么倒霉的吧?好不容易死里逃生,顺便抱上了王爷的大腿,哪知道却招来无数的情敌,喂喂,我只是一个小丫鬟,干嘛用抢了你男人的眼光看着我?再看?再看老娘就真的抢你男人了!她只想做个本分的丫鬟,每天垂涎垂涎王爷,倒腾倒腾毒药,然后顺便再红杏出个墙什么的,可是谁来告诉她这一个个要杀她的人是怎么回事?今天刺杀明天暗杀,真当我是小白兔了?毒医出手,一手毒药,一把匕首,想生不如死还是开肠破肚?王爷很俊美,但是同样也很腹黑,没事占占便宜,顺便再装装可怜,水到渠成之时化身为狼,将小丫头吃干抹净!千夏:靠!我该在上面!《内容一》看着压在自己身上的王爷,千夏心肝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但素,有件事情还得讲清楚:“咳咳!王爷!你看着我这张脸,你确定你下得了口?”某王爷端祥片刻:“虽然你黑了点,丑了点,但是终究是个女人,算了,本王不嫌弃你!”千夏:“.王爷!你不必勉强!真的!”《内容二》“王爷!不好了!千夏把莫侍卫拉去做实验了!”“没事!莫棋皮糙肉厚,刚好!”管家为莫侍卫默哀两分钟!过一会又有人进来了:“王爷!千夏把侧王妃推进荷花池,还放了蛇进去!”某王爷叹了口气:“快去把蛇捉起来!”两人以为王爷终于受不了这无法无天的丫头了,却听得他又道:“都说了叫她不要玩蛇了,万一咬伤了怎么办?”两人跪倒:王爷!这不是你该担心的啊!简单来说,这是一个超级牛叉且无敌的丫鬟鸠占鹊巢,赶走一干情敌之后将王爷就地正法的故事!女主无良、臭屁,偶尔狗腿花痴,男主腹黑强大,未达目的不择手段;两个都不是好人,强强联手,狼狈为奸,一起祸害天下!一对一宠文,暧昧是有的,奸情是无限的,宝宝是悲催的,结局是不坑爹的!欢迎跳坑!
  • 心

    《心》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他的内心无比的寂寞,终于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 三丈雪满头

    三丈雪满头

    正经文案: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 飘絮的雪花

    飘絮的雪花

    这是一个不同于死神世界的故事,一个凄美的故事,女主从一出生就注定她是冬天的雪花,没有春天,更没有未来,她的人生就像美丽的雪花,然而注定不能存活于温暖之中;在她的一生中,她到底爱过蓝染吗,他不知道,蓝染也不知,只是在她死的时候,蓝染感觉到了疼痛是什么滋味,如果可以选择,蓝染希望自己从未带她走出若夜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