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76100000001

第1章

来源:《北京文学》2009年第06期

栏目:现实中国

30多年前,为了响应毛主席“搞活天山”的号召,陈俊贵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俊贵,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和副班长却英勇牺牲。陈俊贵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本文将带您走进天山深处,揭开一个退伍老兵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

一条冰雪之路

一段雪藏30年的历史

一个老兵与168座坟茔

一家人24年孤独的守望

作者手记——

陈俊贵的故事我早就听说过。

故事很简单:30年前,部队在修筑天山公路时,遇到了大雪封山,官兵被围困在雪山上,弹尽粮绝,上级派陈俊贵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求援。四名战士带了20个馒头,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俊贵,陈俊贵因此活了下来,而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英勇牺牲,陈俊贵腿部冻残,另一名战士陈卫星脚趾头被冻掉。陈俊贵复员回家后十分思念班长,抛弃了县城的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烈士守墓。

不简单的是,陈俊贵这一守就是24年,而且还将继续守下去。他为什么要这样?是什么力量让他和他的家人支撑了24年?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2007年9月,我从北京调到新疆,在陈俊贵原来的老部队——武警交通二总队担任副政委。带着这些谜团,2009年春节刚过,我踏上了通往天山的公路,前去探访陈俊贵。

巍峨的天山将新疆分成南疆与北疆。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建成以前,从独山子到库车,必须东绕乌鲁木齐或西拐伊犁河谷,至少需要四天时间才能到达。1974年4月21日,毛主席亲自批准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快天山公路建设的命令》。从此,天山独库公路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

1974年4月,军委基建工程兵第十二支队(后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总队)从湖北宜昌挥师天山,投入兵力13000人,担负独库公路施工任务。官兵们征服了“老虎口”,开劈了6公里的“飞线”(路段设计在悬崖绝壁,上接云天,下临深涧,黄羊都难以攀登;测量人员因无法实地测量,只好在图纸上标成虚线标志,称为“飞线”),凿通了3条隧道,架设了65座桥梁。1983年8月胜利竣工,缩短南北疆的行程距离近600公里,创造了我国筑路史上的奇迹。独库公路的建成,对于维护新疆稳定,巩固国防和开发天山资源,促进南北疆沟通和繁荣,改善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成后的独库公路全长562公里,北起“石油之城”独山子,南至龟兹古国库车,途经乌苏、尼勒克、新源、和静等县,翻越哈希勒根、玉希莫勒盖、拉尔墩、铁力买提四个冰达板,跨过奎屯河、喀什河、巩乃斯河、巴音郭楞河、库车河五条天山主要河流,穿越著名的高山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道路陡峭险峻,很多地段被标明在“雪线”(终年积雪)以上,年平均气温-9℃,最低为-46℃,施工难度很大,环境异常艰苦。

筑路十年间,部队官兵战冰雪斗严寒,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几千人受伤致残,官兵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绝唱,创造了著名的“天山精神”。四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一大代表、军委命名的“雷锋式好干部”姚虎成和优秀指导员李善国就是捐躯烈士中最杰出的代表。

“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这是80年代初轰动一时的电影《天山行》里的一副对联。而这部电影,就是根据这支英雄部队的事迹创作而成。

1984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交通厅在天山公路中段的乔尔玛修建了天山独库公路烈士纪念碑,纪念为独库公路工程献身的官兵。

我们沿着险峻蜿蜒的冰雪之路艰难前行。路上冰雪很厚,很滑,来往车辆极少,路中间是两道深深的冰雪车辙印,我们的行进速度相当缓慢。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尼勒克县乔尔玛。在雪山环绕的烈士陵园门口的平房里,我见到了传说中的老兵陈俊贵。他50多岁的样子,身板硬朗,脸膛黝黑,已经明显谢顶,豪爽的东北腔里夹杂着维族和哈萨克人的混合口音。都是筑路兵出身,我们一见如故。他的手有力而温热。

他和妻子正在做午饭,锅里炖着马肉,屋子里香气四溢。尼勒克的马肉很出名。从乌鲁木齐出发前我和陈俊贵通过电话,他知道我今天要来,所以专门准备了马肉。他说还给我准备了雪莲,让我回去时带走。我很感动,说马肉可以吃,但雪莲不能要。我知道采集雪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说天山上到处是雪莲,不值几个钱,算是他们的一点心意。

屋角放着一个半人高的蓝色塑料桶。我揭开一看,里面是半桶冰雪。陈俊贵说,他们一年四季吃的全是冰雪化的雪水。他走到靠近火炉的另一个屋角,揭开一个同样大小的塑料桶给我看,说这是已经化好的雪水。果然是,里面还漂浮着几块薄冰。我问他吃雪水对身体有没有影响,他说没多大影响,就是对牙齿不好。说着他张开嘴让我看。他的牙齿很稀疏,而且发黄发黑。他说吃了几十年的雪水,牙齿全松动了,要不了几年就会掉光。他和妻子很少吃肉,就因为咬起来费劲。我问他雪水怎么会使牙齿发黑呢?他笑了,说那不是因为雪水,是因为抽烟。他说山上空寂无人,寂寞无聊,他一天要抽一两包烟。

我想先去祭奠烈士。陈俊贵带我走进陵园。积雪没过膝盖。我们沿着他开辟的“雪道”前行,迎面是高耸如云的纪念碑,上书“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陈俊贵说,以前墓地不在这里,在新源县,因为这里有纪念碑,所以2006年才在这里建了烈士陵园。

绕过纪念碑,白雪皑皑的山坡上,是一排排整齐的墓碑。不用数,我也知道那是168座。我被眼前的一排排墓碑震撼了,驻足良久。“168”,以前只不过是一个数字,但是现在它们排列在一起,不能不让我的灵魂颤抖。墓地雪白一片,像是一个童话世界。这里安息着168位烈士的英灵。

陈俊贵指着墓地告诉我说,在这168名烈士里,职务最高的是副师,叫李黑土,河南人,牺牲时57岁;最小的叫王爱林,新疆人,牺牲时18岁。

迈向墓地的脚步很沉重,脚下积雪的“咯吱”声,像是我的灵魂在呻吟。

我们烧了纸钱,鸣放了鞭炮。

陈俊贵对那些沉默的坟茔说:“战友们,总队首长看你们来了,天气冷,给你们烧点纸钱,暖和暖和。”那口气,好像那些墓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我们一人手里拿着一瓶酒,踩着厚厚的积雪,祭洒在每一个烈士的坟头。

陈俊贵说:“战友们,喝口酒吧,驱驱寒。这酒不错,‘伊力老窖’,你们不准抢,一人只准喝一口,喝多了要犯纪律的。”

最后,我们站在最里边的一座墓碑前,墓碑上写着“郑林书烈士之墓”。这就是陈俊贵的班长。班长命令陈俊贵将最后一个馒头吃下去。班长牺牲了,陈俊贵活了下来。

陈俊贵蹲在班长郑林书的墓碑前,点燃三棵烟,摆放在碑座上。他说班长不喜欢喝酒,喜欢抽烟,他每次来要给班长点三棵烟。陈俊贵对墓碑说:“班长你抽吧,这可是软中华,一包六七十块钱呢,昨天过路的一个州里领导给的,我没舍得抽,给你留着呢……”

祭奠完毕,回到陵园门口陈俊贵夫妻住的平房里,吃着他妻子炖的马肉,喝着酒,陈俊贵开始了他的讲述——

同类推荐
  • 将爱:大文豪的情与爱

    将爱:大文豪的情与爱

    本书作者以清新温婉的文风见长,在字里行间品味文字背后属于文学大师们自己的风花雪月。书中辑录了十八位国内外文学大师的爱情故事,有温婉、有悲情、有生离死别……将大师们的爱情故事以清新唯美的笔触道出,感受大师们的情与爱。
  • 我们的国家公园

    我们的国家公园

    纪念版《我们的国家公园》是迄今为止最经典的中文版本。记录了全美最经典的国家公园。对今天疲惫不堪地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来说,这是一部至高无上的指南,所有去过美国国家公园的人们,以及有一天将要去那里旅行的人们,都会被缪尔的描述迷住。让我们与约翰·缪尔一起聆听瀑布、小鸟和微风的歌唱,读懂岩石,学习洪水、风暴和雪崩的语言,与冰川和野外的公园熟识,尽可能地去靠近世界的心灵。
  •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

    本书是译述的纪实文学作品。是韬奋先生的师母自述的,是关于老师与师母的故事,每节后附有作者撰写的“译余闲谈”。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出自一位年仅十四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迁徙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秘密小屋中,在两年多的暗无天日的隐藏期,安妮用她乐观向上的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爱情的憧憬度过了痛苦压抑的日子。这本日记是作者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记录了25个月的密室生活,把密室生活的艰辛、战争时期人们的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
热门推荐
  • 谋夫记

    谋夫记

    最初是一场无奈的联姻,他无情,她不愿。然后是信仰的坍塌,他身陷囹圄,她脱身而出。最后是对弈和角逐,他誓死不放,她用力挣逃。总有一人要握住胜利的彼端。历尽千帆的莫念痕想要握住不易的执念,而世路已惯的夏云端则厌倦一切复杂的情感和人物,一个追一个逃,经过了阴霾和战火,终成倾城之恋。
  • 题画诗

    题画诗

    本书是饶宗颐“选堂诗词评注”丛书之一。收入饶宗颐十分擅长的题画诗76首,以及精选其所作题跋诗词中的精品辑录而成。画史常将画喻诗,以诗生画自添姿。以诗生画,以画喻诗,诗画交融表达了一种清奇之美。郭熙曾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道出了诗画相生之渊源。饶宗颐是诗人兼画家,他以“俯仰自得”的精神,用画诗来表达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 乱世倾歌:重生女帝祸苍穹

    乱世倾歌:重生女帝祸苍穹

    重生为玉王府的废物郡主玉婉兮,曾经的暗卫女王夜未央不知该感叹幸或不幸。我既归来,前世仇怨,今生来算!曾经受过的伤,定当千百倍奉还!前世,她与他互不相识,却明争暗斗,敌我莫测。今生,一切重来,却是姻缘天定,这万里河山,只与你携手踏遍!懦弱胆小的废物郡主VS不良于行的降国质子,当被伪装所掩盖的真相揭开,天地也将为之变色!
  •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托尔斯泰认为:“智慧就是懂得生活的任务,以及怎样去完成。”一个人能够正确评价环境,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够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困难,能够知晓别人并与之和睦相处。
  • 喝酒故事

    喝酒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时光里的冬暖夏凉

    时光里的冬暖夏凉

    “顾南辞!!!谁说我想嫁给你了”某女满脸怒气。只见某男抬头满脸笑意“肚子都这么大了你还想去哪,嗯?”某女满脸黑线恶狠狠的看着偷笑的某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往界

    神往界

    三件神秘的宝物:倾城之心——一朵神奇的花、永恒之心——一个神奇的戒指、轮回之爱——一条神奇的项链,隐藏的一个魔法的惊天大秘密,卷起整个天下的阵阵波澜……
  • 约翰的预言

    约翰的预言

    “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探究勇气与责任之作,讲述一个平凡好人的悲情一生。一个平凡的中学教师约翰,因为一场车祸意外昏迷了四年半之久。当他醒来时,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他获得了一种奇异的能力,通过触碰别人的身体,便可以了解此人的过去并预见未来。
  • 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是一场接力赛

    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是一场接力赛

    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是一场接力赛,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而又会遇到什么,唯有爱,始终像一盏明灯,照亮每一个人前行的道路。这是一个关于成长和爱的故事,小孩的成长,为人父母的成长,以及那平淡却美好的过往,都在简单的生活着一点点的堆积。虽然平淡、繁琐,却美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