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2200000029

第29章 辩论中的临场应变术(8)

有一位西欧的外交官想要戏弄某非洲国家的大使。在联合国所召开的重要会议中,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颇为自得的点子,他假装很有礼貌地问那位大使:“贵国的死亡率想必不低吧?……”

平日,这位西欧外交官仗着本国势力,总是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刻意地以贬抑他国、炫耀本国为傲。

正当他心里暗自窃喜之际,那位民族自尊心遭受伤害的非洲大使却面不改色,他稍微思索之后,既没有正面回答,也没有默不吭声,他只是冷冷地说道:“跟你们一样,每人死一次。”

这个回答巧妙而有力,使那个外交官一脸尴尬,盛气凌人的姿态顿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闪避答问方法的主要作用在于防御而不在于进攻,但是,这种方法往往能表现出辩论者灵巧的应变能力和巧于周旋的聪明才智。一个辩论者就如同拳击台上的拳手,不但要善于进攻,同时还必须善于有效地保护自己,因而就很有必要掌握这种防身技巧。

答非所问是论辩中的一种回避战术。在某些状况下,当对方提出某些问题,我方基于某些原因不能不答,又不便做出直截了当的回答时,便可采用答非所问的战术,避实就虚,以非实质性的话将对方的锋芒引开,表面上好像已作了概括的回答,其实已悄悄地避开原本棘手的问题。有时候,答非所问甚至可以产生幽默机智的效果。

◎闪避问答的具体方法

一、金蝉脱壳,推开话题

有一天,乾隆皇帝和江南才子张玉书在江边游逛,忽见江中有一条小船装着满满的货物,用苫布盖得严严实实。

乾隆皇帝问:“船上装的是何物?你不说是抗旨,说错了是欺君!”

张玉书信口答道:“陛下,船上装的是东西。”

乾隆皇帝又问:“什么东西?”

张玉书再答:“东边来,西边去,即为‘东西’也!”

张玉书既没“抗旨”,又没“欺君”,使得乾隆皇帝暗自赞叹。这也说明,用一些信息度为零的话来回答对方,往往空而不假,叫对方难以抓住把柄。

一次,《亚细亚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蔡锷。

记者说:“鄙报为国民喉舌,请教将军的政见。”

蔡锷说:“我喉头有病,有你这个喉舌就行了。”

记者说:“孙中山在海外宣称讨袁,将军是辛亥之勋,想必引为同调。”

蔡锷说:“中山之徒不是也有给袁总统筹办帝制的吗?”

记者说:“对,对。不过梁启超先生反对帝制的大作,你总该深表同感吧?”

蔡锷说:“梁先生是我的老师,袁总统是当今国家元首,我该服从谁呢?”

记者听了,不禁自语:“是啊,该服从谁呢?”

于是,蔡锷回避了对方的问题。

对于论敌蓄意暗算的冷箭,这种方法是盔甲;对于企图探察虚实的骚扰,这种方法是铁壁;对于咄咄逼人的进攻,这种方法是铜墙。我们不但要善于进击,也必须善于有效地保护自己,这种方法就是防身绝招。

有一个外国记者在一个人体油画展的现场采访一位中国青年女画家,引得女画家作出了“女模特具有为艺术献身精神”之类的表示,突然话锋一转,以一种怪怪的口气问女画家愿不愿意做模特。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公开表示“愿意”,对一个青年女性来说绝非易事;表示“不愿意”,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于是,那位女画家回答说:“这是我的私事,我没有必要回答。”

准备陷女画家于窘迫的外国记者,就这样自己陷入了窘迫。

对付唐突的言辞,我们可以答非所问,谈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比如你刚被提拔到某个领导岗位,有人揶揄说你这下子真的是平步青云了,你可以微笑答之:“是这样吗?你算得这样准?”用这种不卑不亢的应酬方法,立即使对方语塞。相反,你过于计较,说出一大堆道理,倒显得太认真,反而适得其反。假如有人以半真半假的口吻问:“你得了一大笔奖金,该发财了吧?”如你就实避虚地回答:“你也想吗?咱们一块来干!”语中带一点阳刚锐气,别人再问,也不太好意思了。

二、模糊语言,给人留余地

日本一位著名的女影星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她访问中国上海的时候,有中国热情的观众问她什么时候结婚。那位女影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对此予以正面回答,于是就把“在什么时候结婚”的问题变成了“在什么地方度蜜月”的问题。她当时是这样微笑着回答的:“如果我结婚,就到中国来度蜜月。”观众听了,就再也不好问下去了。

对于一些虽然友好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予以处置。

南齐王僧虔是晋代书法大师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造诣很深。南齐太祖萧道成也擅长书法,而且不乐意自己的书法低于臣下。一天,两人当场比试楷书一幅,萧道成然后问王僧虔:“我们君臣二人的书法,谁第一,谁第二?”没想到王僧虔不卑不亢地回答:“为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萧道成只好一笑了之。

对方提出甲事情,我则换用乙事情去应付,可以巧妙地拒绝对方。这种“两可闪避,移花接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难以回避对方锋芒的场合,其实质是在掩藏自身锋芒的同时更巧妙地显露出自己的观点。

里根任美国总统期间,与中国的复旦大学的学生对话,有一个学生问:“您在大学读书,是否期望有一天成为美国总统?”里根似乎不愿意回答“是”或者“否”,于是神态自若地答道:“我学的是经济学,我也是个球迷,可是我毕业的时候,美国的大学生约有1/4要失业,所以我只想先有个工作,于是当了体育新闻广播员,后来又到好莱坞当了演员,这是50年前的事了。但是,我今天能够当上美国总统,我认为早先学的专业帮了我的忙,体育锻炼帮了我的忙,当然,一个演员的素质也帮了我的忙。”

回避问题的实质,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围绕着问题展现自己的观点。

58以谬制谬,歪问歪答

以谬制谬有很多种方法,歪问歪答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快揭露对方的荒谬,抓住对方论据的漏洞。

◎以谬制谬

下面是关于“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于弊”辩题中,正方西安交通大学队针对反方新南威尔士大学队的一节辩词:

正方三辩:对方说,因为足球是人的运动,所以才喜欢,所以不要引进任何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大家都不要穿球鞋,大家都不要穿服,光着身子、光着脚踢球,那才是的的确确、彻彻底底人的运动。

西安交通大学队针对对方足球“不要引进任何辅助的工具”的荒谬观点,成功地运用了以谬制谬法,揭露了对方的荒谬,其幽默性,也使得大家忍俊不禁。

19世纪末,伦琴射线的发明者收到一封信,写信者说他胸中残留着一颗子弹,需要用射线治疗。他请伦琴寄一些伦琴射线和一份怎样使用伦琴射线的说明书给他。

伦琴射线是不可能寄的,如果伦琴直接指出这个人的无知,并无不可,但多少有些居高临下教训的意味。伦琴采用了以谬还谬的办法。

伦琴提笔复信道:“真遗憾,眼下我手头的X射线刚好用完了,况且要邮寄这种射线十分困难。这样吧,请把你的胸腔给我寄来吧!”

对方提出的要求显然是荒谬的,直接批驳对方的荒唐无知反而难以措辞,伦琴由对方要求“寄伦琴射线”,推出让对方“把胸腔寄来”,以谬对谬,巧妙地暗示了对方要求的荒谬性,又不失幽默感。

明知对方的观点或做法是错误的,却先假定它是正确的,并以此为前提条件,引申出一个荒谬的后果来。以此法推理,否定后果必否定前因,因此可以从后果的荒谬推导出前因的荒谬。

◎歪问歪答

在说辩中,有时对方往往提一些古怪的难题,或故设谬论相刁难,或以荒谬的理论相诘。面对这种情况,说辩者应打破正常的思维模式,恰到好处地按提问者的反常思路去构思答案。即不去显示和指出对方提问的荒谬,而是以对方的谬误为背景,歪答对歪问,以谬制谬,以毒攻毒。这种方法,在说辩中称为谬答术。

李时珍幼年跟父亲学医,小有名气。一次,有人问他:“腊月时,主人被蛇咬伤,怎样医治?”李时珍应声答道:“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涂之,即愈。”那人问:“五月哪里有雪?”李时珍反问:“腊月何处有蛇?”

那人的提问,实属有意难为李时珍。他欲造成这样一种效果:若对方不予回答,则表明其无能;若给以回答,则表明无知。而李时珍的谬答,以毒攻毒,反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由于提问者的话是荒谬的,对于荒谬的回答,自然也就失去指责的效力。

三国时,东吴派遣张温访问蜀国,返回时,蜀国的百官汇聚一堂为张温送行。酒宴上,只有秦宓一个人后到。张温便侧身问孔明:“他是什么人?”孔明答道:“他是学士秦宓。”

张温见姗姗来迟者为学士,认为秦宓是故意拿架子小瞧他,便想凭着自己的能言善辩,借机与他舌战一番。一是想刁难、报复秦宓,二是想在孔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辩才。于是,他不无讽刺地问秦宓:

“你在学习吗?”

“我们蜀国中,五尺孩童都在学习,我怎么能例外呢?”秦宓毫不相让,立即回答。于是,他俩展开了一场舌战。

张温问:“天有头吗?”

秦宓答:“有头啊。”

问:“头在哪儿。”

答:“在西方。《诗经》里不是说‘乃眷西顾’吗?”

问:“天有耳吗?”

答:“有啊,《诗经》中说‘鹤鸣九皋声闻天下’,说明天居于高处而能听到低处的声音。”

问:“天有脚吗?”

答:“有。《诗经》中写道:‘天步维艰’,天没有脚哪来的步呢?”

问:“天有姓吗?”

答:“有姓。”

“姓什么?”

“姓刘。”

“你怎么知道姓刘?”

“从天子姓刘而得知。”

张温尽提歪问,秦宓则以歪答对歪问,以谬制谬,使张温自惭形秽。

这是说辩中较为机智的说辩艺术。它的关键点是大脑反应必须灵敏、快捷,要敏于选择谬例。所选谬例愈谬愈有反驳力和讽刺性。

三国时吴国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年少有才名,辩论应酬,莫与为对。一天,一只白头翁停歇殿前,孙权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答:“白头翁。”在座的张昭年纪最老,以为诸葛恪拿鸟取笑他,便挑拨说:“恪欺陛下,没听说有鸟叫白头翁的,你能找出白头母吗?”诸葛恪道:“有鸟叫鹦母,你能找出鹦父吗?”

张昭无言可答。白头翁只是鸟的名称,并不代表雌雄。诸葛恪歪答对歪问,回敬十分有力。

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法国主考人向年轻的中国留学生陆侃如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里,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呢?”陆侃如应声答道:“西北有高楼。”陆引用了我国古诗19首中的名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孔雀自然飞不过去,只好向东南飞了。

真是问得奇怪,答得巧妙,令人捧腹叫绝。此例中陆侃如所选择的谬例,就是依据主考人提问的情况,选择一妙例,从而达到以谬制谬的目的。

在运用谬答术时,由于谬例的选择不受类比关系的限制,可以任意杜撰,因此,运用谬答时,要尽量依据对方提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谬例。

在运用当中,谬例的选择也可利用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构成差错,形成表达上的不协调,并因两不相谐而实现其奇趣。

另外还要注意,在运用当中,也可以采用设立条件的方法,来回答一些模糊、愚蠢、荒诞的提问。

有个国王指着一条河问阿凡提:“这条河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答:“如果桶有河这么大,那只有一桶水;如果这个桶有河一半大,那就只有两桶水。”国王的提问非常怪,阿凡提便先设一个条件,后说结果。条件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这样,就把一个无法回答的怪问题给答得十分得体。

同类推荐
  •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管理技巧(上)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管理技巧(上)

    管理学者认为,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管理才的首要问题。管理者的第二个目的管理所有动态性的关系。管理者是所有势力的中心,这些势力都有他们的工作安排,所有势力都要求管理者用能促进目标的方式管理。施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成功地防御危机的发生,现代公司应具备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及时遏止危机,最终走向成功。本书让读者感受到全球顶尖的商业智慧和决策理念,从而能够明白管理技巧的真谛。
  • 精英心理学

    精英心理学

    精英是一个群体,也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标志。精英的影响力、掌控力能够伸展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每一个选择。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道路也千差万别,但所有的精英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强大的心理。心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败。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不懂他人。
  • 指引人生的不变法则(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不变法则(指引人生丛书)

    当物质的匮乏已不再困扰我们的今天,心灵的成长便攀升为我们生命的第一要旨。看惯了功名利禄的喧嚣,摆脱了人际的矫饰与煽情,我们迫不及待地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处清凉的宿地,让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欲望、我们的灵魂……得到休憩。从此,让自己获得一种提升,以至在更紧张、更严酷的生存较量中,展现更完美、更优秀的自我,实践我们生命的最大价值。
  • 一生三和

    一生三和

    这本《一生三和》阐述了人生三和,功德无量;人生三和,功力无穷。背离三和,春雨偏落邻家,浇开梨花千万朵,香风不向这边刮;拥抱三和,旭日独照当头,映出金辉满地锦,风水不竭度年华。三和出富贵,三和出功业,三和出明星,三和出人杰。人生难买是自由,觅得三和方潇洒。三和是脱离苦海之舟,三和是超越平庸之翼,三和是安身立命之本,三和是改写人生之径。有人风华绝代,辉映古今,有人黯淡无光,凄寂终老,明晦相照,判然有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掌握了天地人三和这一人类的生存大典。
  • 思考的艺术

    思考的艺术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但是思考是什么?怎样的思考才是好思考?我们却不能作出清晰的回答。我们经常会天真地、直觉地、下意识地去思考、作决定、下判断,而这样得出的结论却往往与真实相去甚远,看似合理实则荒诞。因为我们很容易自以为是,犯“想当然”的错误,掉入思考的陷阱里,导致偏差、谬误、幻觉、错误……本书是一本了解思维谬误、澄清思维误区的入门书。全书小中见大,包罗万象,以显微镜般的观察聚焦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列举了55种人类常见的思维误区,引用生活趣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爱情关系、人际关系、投资之道、心理实验等论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雄辩地指出思维之错在哪里,并且给出了纠正的办法。让读者熟知思考方式的隐形陷阱,少犯错误,提高生活与工作效能。
热门推荐
  • 十七史百将传

    十七史百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象母怨

    象母怨

    沈石溪,通过写动物而写出了人间万象。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讲述了充满仇恨的两个象群能否冰释前嫌,握手言欢?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象母举起了和平的大旗。为了象群的发展,它殚精竭虑;为了顾全大局,它痛杀爱子。可是,隐患依在,仇恨未消,长大了的公象们已经剑拔弩张。一场血腥大战,又将爆发!
  • 为什么是哀歌

    为什么是哀歌

    现在回想,就《哀歌五十四章》,春天我在太行山上,就给诗人潞潞打过一次长话。在电话里,潞潞除对李杜这次颇具规模性的诗歌创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还特别强调了作品中的语言环境:较之诗人以往的创作,尤在语流、语感上,均有明显的变化和改善。我在陵川老家那个拆了围墙的老院子周遭转悠着,举着那个可以在省内漫游的太原小灵通,说了一大通。我的观点颇多。其中,我还从李杜《哀歌》的创作,一直延伸至今日多部优秀诗作反而出自于那些多年罢笔不写的沉寂者之手。从96年、97年计,李杜亦沉寂了十年。同样,《哀歌》也不是单摆浮搁的。
  • 沐风暖阳

    沐风暖阳

    “你没事吧?”一句简单的问候,却让他们此生有了解不开的缘分。高中三年,从“你好”到“再见”,他们哭过,笑过,争吵过,也埋怨过……一缕微风吹散阳光,在一片桔梗花前,她张开怀抱,对他说“陆逸风,我们可以在一起吗?”
  • 刁妻难驯:混世魔妃

    刁妻难驯:混世魔妃

    她是未来的神偷夜十三,吃人的从不嘴软,拿人的从不手软。她的青梅竹马洞房花烛,新娘不是她。携款私逃,她撞上有不良嗜好之称的某位爷。第一次见面,赏他一招鬼脚踢。第二次见面,再无施展暴力的机会,成了别人的内定王妃。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小魔头,莫名其妙成为了某位爷的掌中宝。从此,宠妻无下限,她要偷,他送宝,她闯祸,他来挡。
  •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

    《哈里发国家的浮沉》内容始于610年伊斯兰教的诞生,结束于1258年蒙古军占领巴格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三、哈里发时代的中东经济与社会生活;四、异彩纷呈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公元632年,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逝世之后,穆斯林经过百年努力,建立起一个西起大西洋、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高加索、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的庞大帝国,这就是哈里发国家。在“三洲五海”的宏大舞台上,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等在岁月的磨砺中共同缔造了光彩夺目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它承前启后,汇流东西,使人类文明之薪火得以续传,使相互孤立之民族融通交流,为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杰克,只是开膛手?(5)

    杰克,只是开膛手?(5)

    他有些迷惘。生命的气息让他感到别扭,几乎就要窒息。这股气息是血红色的,带着心脏的跳动,震动着脉搏,让他很不适应。四周的窗帘全拉上了。他端坐在沙发上,壁炉里燃烧着熊熊烈火,电视里正在播放国际新闻。在他看来,今天8月7日的新闻,似乎和以前的无数个8月7日没有多少不同。国际新闻之后,主持人报道了一条本地新闻:一名女子在公寓被杀,凶手在作案时模仿了“开膛手杰克”。
  • 暖心老公太温柔

    暖心老公太温柔

    她本是大龄剩女,混饭吃的群众演员,谁想一不小心闪婚后,老公不仅有权又有钱,还把她当成专宠?流言不断?恶意中伤?小问题,老公出手,立刻摆平。情敌出场来刷脸?老公做后盾,分分钟灭情敌八百遍……某女表示:老公,我跟定你了!
  • 黄金血

    黄金血

    1937年,在遍地黄金的招远,一场争夺黄金的战争爆发了。虎视眈眈的日本鬼子,步步紧逼的卖国军阀,敌友难辨的军统特务,无钱抗战的女地下党,所有人注意力的焦点,都集中在招远大黄金商谢氏兄弟的身上。一个是唯利是图的商人,蝮蛇般冷静伪装,隐藏、等待,一击制胜;一个是为国为民的英雄,孤狼般沉着坚韧,精确、决绝,招招致命。他们中只能留下一个,继续这场没有尽头的战斗。爱情何去何从?阴谋终向何方?这是他们两兄弟的残酷冒险,为生而死,为利而战。
  • 与他一起

    与他一起

    “要一起吗?”“不……我还是自己一个人吧!”“你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