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700000017

第17章 成功之道(4)

一个歌唱演员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缺陷,首先是要用理智说服自己,还要有勇气战胜自己。凯丝·戴莱接受了这位男听众的忠告,不再为暴齿而烦恼,她尽情地张开嘴巴,发挥自己潜能特长,终于成为美国影视界的大明星。

一个人要战胜自己,靠的不是投机取巧,不是耍小聪明,靠的是信心。世界著名的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一次从卡得林那岛游向加里福尼亚海湾,在海水中泡了16小时,只剩下一海里时,她看见前面大雾茫茫,潜意识发出了“何时才能游到彼岸”的信号,她顿时浑身困乏,失去了信心。于是她被拉上小艇休息,失去了一次创造纪录的机会。事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才知道,她已经快要登上了成功的彼岸,阻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悯的疑惑。是她自己在大雾挡住视线之后,对创造新的纪录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所俘虏。过了两个多月,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又一次重游加里福尼亚海湾,游到最后,她不停地对自己说:“离彼岸越来越近了!”潜意识发出了“我这次一定能打破纪录!”的信号,她顿时浑身来劲,最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终于实现了目标。

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意志力量。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

当你需要勇气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懦弱;当你需要勤奋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懒惰;当你需要廉洁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私欲;当你需要谦虚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骄傲;当你需要宁静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浮躁。

一个人有了信心,有了意志的力量,就具备了敢于挑战自己的素质,就能做成在这个世界上能做的任何事情。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这是因为其他敌人都容易战胜,惟独自己是最难战胜的。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到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见微知著——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原文]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老子·第52章》)

[今译]

能观察细微叫做明,能保持柔弱叫做强。发挥涵蓄着的光,回到观察细微的明,不要给自身惹来灾殃,这就是因袭不变的常道。

[按语]

陈柱:见小重分析,见事理也明。

河上公:萌芽未动,祸乱未见,为小;昭然独见为明。

王弼:为治之功,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乃明。守强不强,守柔乃强也。

吴澄:水镜能照物谓之“光”,光之体谓之“明”,用其照物之光,回光照内,复返而归藏于内体之明也。

弦动别曲,叶落知秋。有经验的人多能观天色而知风雨,有智慧的人也大多懂得察微知著。《易经》中将这一点称为“知几其神”,其中的“几”,指的就是事物细微的变动,也是指内吉凶祸福的预兆。有智慧的人不会消极地等待事情的自然结果,他们能够见机而作,依据事物细微的变化,判断事态的发展情况,以便及时掌控事态的进展方向与速度,趋吉避凶,使人生这船顺利前行。

事物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从大自然的一草一羽中我们可以体察出一些即使极细微、不能为人显而易见的情况。而这表面细微的变化,需要我们用心去捕捉,去判断事态发展的方向,从表象看出其本质,从事物的一点看出全貌来。世间的许多发现,便是人们从这样那样的联系中探索出来。因此,生活中不单要善于睁开敏锐的眼睛,还要打开心灵的慧眼。

现代人曾就我国古代历史总结出了“中国历史十大定律”,其中一个重要的定律就是“象牙筷定律”。这个定律讲的是有关箕子的一段历史故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工匠为他琢一双象牙筷。身为太师的箕子一听说象牙筷,就吓得脸色发青,直打哆嗦。下朝后有人问他,他说:“象牙筷肯定不能配瓦器,而要配犀牛角雕的碗、白玉琢的杯子。有了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葛短衣,也不愿再住茅屋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丽的车马,住高楼大厦。这样下去,我们国境内的物品将无法满足他的欲望,就要到境外各国去搜求奇珍异宝。从象牙筷子开端,我预测到了日后发展的结果,我不禁为他担心。”

事态的发展不出箕子所料,纣王的贪欲果然越来越大。纣王命人抓了上千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和白玉为门的琼室,并从各处搜求奇珍异宝、奇禽怪兽充塞其中。同时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嬉逐其中,再由一帮待臣、后宫佳丽陪着自己,通宵畅饮。

忠臣比干数次劝谏,纣王恼怒之下,把他的心肝剜出,说:“比干自以为圣人,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比干的心究竟怎样!”

箕子复谏无效,就装疯扮傻起来,披散头发,胡言乱语,被纣王关在囚牢里,自行其假痴不癫之计。终于,百姓怨而诸侯叛,纣王遂亡其国,自身“赴火而死”。新朝周武王释放囚徒,邀箕子再出来做官,箕子不愿,去深山隐居去了。

箕子察微知著,只从一双象牙筷便预测到了日后发展的恶性结果。为什么事态会如箕子所言,一步一步地发展下去?既然大臣们大多察觉事情是偶然性呢,还是必然?

箕子到底是怎么能够做到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呢?原来,他根据的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欲望的规律而总结出了如此事态发展的必然规律。他知道,世人的贪欲,没有止境。正如俗语所说“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当第一个欲望被满足之后,第二欲望接踵而来。一个接一个,胃口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是洪水决堤,难以收场。

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将年羹尧在镇守西安时,广求天下之士,厚养于其府中。有一位孝廉叫蒋衡,应聘前往。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华,对他说:“下科状元一定非你莫属。”

年羹尧说话口气如此之大,正是依仗他自己的功劳以及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蒋衡见他威福自用,骄奢之极,就对他的一个同僚说:“年羹尧德不胜威,当今万岁英明神武,年羹尧的权势正如日中天,多少人想巴结都巴结不上,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投奔到他的门下呢。

蒋衡不顾同僚劝阻,执意称病回家。年羹尧挽留不住,取千两黄金相赠,蒋衡坚辞不受,最后在年羹尧的坚持下,只接受了一百两黄金。蒋衡回到家不久,年羹尧果然就出事了,牵连了不少人。而年羹尧一向奢华,送人不到五百两黄金的,从来不登记,蒋衡因为只接受了百两之赠,从而确保了自己平安无事。

能够从他人的一句话中看出人他的品性,并且预见出他日后的命运,蒋衡真可谓人生的智者。他从年羹尧骄横跋扈,倚功自傲这点上测知其大祸必至,可谓目光长远;他能够执意回家,并且坚辞年羹尧的千两黄金,对于一个贫穷失志的士人来说,又需要多大的毅力呢?当然,这份明察与毅力,也带来了一生丰厚的收获,只因为这样,命运才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就像一般棋局,错综复杂。仅仅能够看清下一两步走法的棋手长不上怎么高明;要下好这盘棋,必须要有一双慧眼,能够通盘掌握棋局,要能够看清接下来的多步走法,能够预测事态的发展方向。

知变应变——正变为奇,善复为妖

[原文]

正变为奇,善变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老子·58章》)

[今译]

正的忽然转变为奇的,善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迷惑不解已经很长时间了。

[按语]

河上公: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也。

王弼: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立善以和万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严灵峰:奇,邪也。妖,不善,恶也。言正复转为邪,善复转为恶;福去祸来;祸、福又转相乘也。

我们一般人对一件事物,只能看到已成之局而不能预料它的将成之势,好就是好,坏就坏,福就是福,祸就是祸。但是老子却认为天下事没有绝对的,正的可以忽然转变为奇的,善的可以忽然转变为恶的。

这世界的每件事情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之中,我们生活的社会不断地变迁,经济生活也在变,意识形态在变,整个社会结构也在变;相对的,人生也在变,从出生到死亡,从恋爱到结婚,从亲密到疏远,无时无刻不在变。

人注定生活在变化之中。世事是无常的,变好或变坏,要看促其变化的因素是什么。有时候,你的坏心眼一动,说不定好事就会猝然转弯;相反的,有时候改变一下想法,转动一下自己的立场,换个角度看看问题,你就会有新的视野,有别开生机的空间。

老子主张世间事没有绝对的,人生也没有绝对的。人一定要懂得知变、应变,千万不要固步自封,让自己陷入无助的泥淖。

“谋董卓曹操献刀”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谋略故事。在这里,曹操体现出了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的能力。汉灵帝死后,宰相董卓专断朝政,引起了满朝文武的愤恨。当时任骁骑校尉的曹操从司徒王允那里借来一把宝刀,前去刺杀董卓。当曹操身佩宝刀来到相府时,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在旁侍卫。不一会,吕布出去牵马,曹操感觉时机已到,急掣宝刀在手,正待要刺,不想董卓从衣镜中看到曹操在后面拔刀,他急忙问道:“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已经牵马至屋外,曹操见大势不妙,急中生智,持刀跪下说:“我有一口宝刀,想献给丞相。”献刀之后,曹操就出门逃之夭夭。

成大功必须冒大风险。而行动在风险之中,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各种意外的情况,都需要在瞬间作出抉择,改变原来的意图和行动方向,随机应变,才可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随机应变,其奥妙就在于顺从自然,因时、因势、因情、因敌意而灵活变通。随机应变是一种突发性的思维方式、事先毫无准备,事中却能自动地作出快速反应。这种“变”虽然是偶然的,但同样必须借助于日常养成的习惯。

随机应变是一种素养,不是权诈之术。身着便服的侦察员走进列车上的厕所。冷不丁,一个妙龄艳装的女郎一闪身也跟着挤进厕所,反手将门锁上:“先生,把你的手表和钱包给我。否则,我就喊你侮辱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面,侦察员清楚知道,厕所里没有其他人,辩解是毫无意义的;稍有迟疑,女郎若反咬一口,会立即使自己身败名裂。陷入困境中的侦察员急中生智,张着嘴巴不停地“啊,啊”,一个十足的哑巴,表示不懂女郎说的是什么。女郎赶紧打手势。侦察员仍然窘急地“啊,啊”着。见此情景,女郎失望了,真倒霉,怎么碰上个哑巴!她转身正想离去,侦察员一把抓住她,拿出钢笔,打着手势请她将刚才说的话写在手上。女郎欣然接受,接过钢笔在侦察员的手上写道:“把你的手表和钱给我。不给,我就喊你侮辱我!”侦察员立即翻转手掌,抓住女郎说:“我是便衣警察,你犯了抢劫罪,这就是铁的证据!”女郎目瞪口呆,乖乖被擒。

许多事情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必须随时随处以变化的心态看待社会和人事,做好处乱不惊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永远掌握主动权,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注意细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原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63章》)

[今译]

天下的难事,都必定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都必定从细节做起。

[按语]

韩非子: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节的地方入手。相类似的,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也是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地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可见对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古已有之,中外共见。佛家说“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在今天,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化的管理和生活时代已经到来。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正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有一则轶事,说的是美国总统麦金莱曾想从两个老朋友中选一位担任驻外大使,但是他无法决定谁较适合;后来他回忆起多年以前的一件小事——在一个风雨之夜,麦金莱搭上街车坐了最后一个座位,随后上来一位老妇人,手挽沉重的衣篮,站在走道上没有人让座。这时麦氏的一个朋友(亦即两位候选人之一)坐在前面低头看报,想要借此遗忘周遭的一切。最后还是麦氏起身让了座。——这个朋友一定做梦也想不到,这么一件小事竟然决定了他的命运。假使他有先见之明,恐怕连一百次座位也情愿让给了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类因小失大的例子随处可见。

没有随手关门、文件忘了签名,煤气忘了熄掉等等小事,都可能酿成无法收拾的意外。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因为小数点的误置而失去一项专利;有些战役的挫败关键就在“少了一根钉子”。

人往往好高骛远,喜欢成大功、立大业,疏忽了“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不肯踏实地从细节就注意起。一位法国名厨说:“假使我没有几把快刀的话,还不是跟一般厨子一样?”这正是注意细节的好榜样。

注意细节也不能太过极端,成为“见树不见树林”,甚至“见秋叶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我们所强调的毋宁是一种“谨慎”之德;西方古希腊罗马之际失喜欢讲究品德,而公认为的诸德之首则是“谨慎与明智”,因为谨慎与明智常是相辅相成的,甚至是不可互缺的。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Ⅲ(第25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Ⅲ(第25卷)

    本卷收录关于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问题的研究资料,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伦理学、政治学以及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等问题上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贡献,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宏大视野。
  • 人的哲学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一种阐释

    人的哲学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一种阐释

    本世纪初,我党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用“以人为本” 作为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来处理我国现代化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对人的哲学理论作了的精辟诠释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本书主要阐释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作了阐释;还联系我国学术界有关人的问题(包括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的论争,提出自己的看法。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本书是一部以儒家经典和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秩序为研究中心的政治哲学类著作。作者认为,中国的治理之道呈现在儒家十三经当中,构建今日中国优良治理秩序,须立足于中国经验,探究中国治理之道,会通中西,温故知新。作者从《论语》、《孟子》、《礼记》、《尚书》、《周易》中择取十章进行疏解,并运用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理论,从天下之大义、人心之趋向、君子养成之道、启蒙之道、客观规则之道、仁本宪政之道、健全的财政之道、治国平天下之大道、革命之道、华夏—中国之秩序想象等十方面进行阐述,从儒家的政治理论和经验中探究合理的现代治理秩序。
  • 纸上卧游记

    纸上卧游记

    本书第一站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出发,沿途经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按照乌托邦的经典旅行线路,带你领略不曾存在过的风景。第二站经停小站颇为频繁,从《于丹论语心得》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途经过《不抱怨的世界》《论语言的起源》《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奢侈与资本主义》《茶之书》以及《论语》,进行一场“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之旅。第三站穿越到遥远的中世纪,从《有闲阶级论》到《科文特加登广场女士的哈里名录》,一览“哲学问题和贵族精神”的风貌。最后经过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春秋大义》《大学的兴起》组成的“语言之岛”我们将重返起点。
热门推荐
  • 双面猎犬

    双面猎犬

    《双面猎犬》里面讲了猎犬洛嘎和母豺达维娅共同患难后结成一家,朝夕相处。可洛嘎忘恩负义,被达维娅推进怒江而死。达维娅回到豺群,生下白眉儿便死去。白眉儿被-迫做了苦豺,地位低下,可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活了下去,后来成为村长阿蛮星优秀的猎犬。
  • 月光下的蕾丝:黯影幽寻

    月光下的蕾丝:黯影幽寻

    少女蕾丝柯露安十五岁时在一场车祸中成了孤儿,至此完全失忆。从她来到英国的斯特莱城堡当女佣起,每个月的月末,在残月当空的午夜,蕾丝都会进入一个古怪的“梦”,第二天却全无记忆。两年后,十七岁的蕾丝意外邂逅了化名为“蓝诺”的斯特莱少爷,两人一见倾心。随着他们对“梦”的深入调查,竟发现了隐藏在勒托森林湖底的另一个世界——月影之城,那里生活着一群守候着今生挚爱的亡灵,而蕾丝的双胞胎姐姐艾米,正是月影之城的开启者。在一步步找寻自我的过程中,一系列关于精灵、星座、神灵等多个平行世界的惊人秘密逐渐揭开谜底,蕾丝和蓝诺也不得已被卷入了缘起于希腊诸神的恩怨漩涡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陈思和文集:巴金的魅力

    陈思和文集:巴金的魅力

    全书共分为《巴金研究论稿》《巴金研究论稿续编》《巴金研究的回顾与瞻望》三辑,主要收录了作者1980年代以来关于巴金文学思想研究的专题文章。在现当代作家中,巴金是独具一格的,从青年巴金到晚年巴金,尤其是“随想录”的出版,更是他思想的一次闪亮。这本书是作者全方位深入研究的成果,展现了一个多面相的巴金,堪称一本真正的“巴金评传”!
  • 湖岛求生

    湖岛求生

    一座孤岛,只一户人家,名画家江琴从欧洲参加完画展回国途中,一头栽到了这个家里的小女孩江妮妮身上!奶奶瘫痪,父亲残疾,兄弟年幼;不怕!江琴说:因为,我来了!抓鸟卖药画画、、、,十年后,江妮妮带领家人脱贫成了当地巨富!当年的女娃变得丰姿卓绝,人蛇龙三王为她针锋相对,江妮妮表示很头疼!却原来,自己也不是一般的主!
  • 那青春刚好

    那青春刚好

    致我们懵懂的青春岁月,愿我们每个人都不曾后悔遇见过彼此。
  • 浅浅抹茶香

    浅浅抹茶香

    喜欢你,是我做过最叛逆的事。记忆中的紫色苜蓿花总伴着阵阵银杏涩香。那时候的我们,总感觉青春是一段不会加注任何标点的对话,因此,我们总在花未眠之时挥霍,在韶光将逝之时怀念。多年了,我们的记忆都已被岁月铺盖,你是否还会想起曾经的我,和我喜爱的抹茶香。
  • 你喜欢奶茶,我喜欢你

    你喜欢奶茶,我喜欢你

    你喜欢奶茶,而我喜欢你。奶茶味的爱情,很甜。就像是在不经意间被浸泡在蜜糖里的那种甜,那股淡淡的奶茶味弥漫在鼻尖,久久不能释怀。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我的世界里都是你,那个爱喝奶茶的你。至始至终,从未变过。
  • 北地佳人行

    北地佳人行

    父亲曾是前朝大将,遭人迫害后隐姓埋名,临终前将伸冤和抚养幼弟的重任交与她。她努力寻求生计,却再三受到权贵欺辱,幼弟亦因此惨遭不幸。万念俱灰,她决定进宫伸冤,讨回公道。几经周折,她成为皇帝身边的公文女官。在宫中邂逅对她一见钟情的侍卫曹钰,怎料谣言纷起,曹钰终是舍弃了她。曹钰的婚礼上,她恍然打开心结,注意到一直在默默守护自己的皇帝。都道情到浓时情转薄,见过后宫的失宠嫔妃,她会不会重蹈她们的覆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