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800000012

第12章 交际的魅力(6)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老舍、季羡林、萧乾三位先生在事业上可以说几乎达到了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的巅峰,可是他们在忆起父母的时候都伤痛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心底深处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我育我,不辞劳苦。”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各种社会福利和服务机构日趋健全和完善,其结果从好的方面看,意味着现代人可以从家庭和亲友之外获得更多的帮助;但从另一方面说,这样一来同时也减轻了人际情感交流的重要意义,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亲情观念的淡薄。一个在服务上乘的全托幼儿园里长大的孩子,能指望他对父母产生深厚的感情吗?当老年人住进舒适的养老院之后,子女还会有尽孝的机会和习惯吗?

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分解,先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然后是父母双亲,接着就是夫妻之间,最后轮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于是现代社会一方面汽车成群,高楼林立,另一方面则是人为造成的鳏寡孤独比比皆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重新呼唤渐渐被人遗忘的家庭亲情,其重要性已经不次于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

随着历史的发展,《论语》中有些孔子论“孝”的观点对于今天的人们已经不适用,孝行的伦理原则已焕发出新的生机,但以自由和平等、尊敬为基础的孝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还是必需的。

重义轻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评注】

朱子曰: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程子曰:君子之于义,犹小人之于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笃好。杨氏曰:君子有舍生而取义者。以利言之,则人之所欲无甚于生,所恶无甚于死,孰肯舍生而取义哉?其所喻者义而已,不知利之为利故也。小人反是。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金钱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又何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必需支出呢?一声“恭喜发财”,道出了多少古往今来的世道人情?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是作为一个讲道义的人来说,在财利面前,往往又会扪心自问一声:该不该取?是不是取之以义?与此相反,荀悦《汉纪·高后纪》说:“当孝文之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邵璨《香囊记·媾媒》说:“须知为富不仁,自来见利忘义。”

在做人的道路上,总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和冲突,如生死、贫富、理欲、毁誉、公私、贵贱等,此时该持何种态度?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孔子有他的主张。

在孔子看来,做与不做的一般原则就是以仁义为重,当道德价值与其他价值发生冲突时,应毅然决然地成仁取义,选择道德,放弃其它;当非道德的各种价值发生冲突时,人应达观对待,悠然洒脱。而且,在道德与非道德价值发生冲突时,人可义而后取,灵活权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义利问题,是做人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孔子对此所持的态度是重义轻利或崇义非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又说:“义然后取”(《论语·宪问第十四》)。在我国古文中,讲“义利之辩”最有名的一段文字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

这段文字道尽了中国人对“义”与“利”的看法。是啊,何以一开口就说利呢?孔子早就说过“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第十四》)。为人处世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荀子认为,盛世重义,乱世重利(《荀子·大略篇》)。司马迁说自己读孟子见梁惠王这章,常常感叹不已:利实在是天下大乱的原因啊!(《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所以,君子不言利的确是儒学传统。

朱熹《孟子集注》就“孟子见梁惠王”一章注解说:“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得那么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唯利是图不知世上在‘仁义’一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利义齐飞,君子已不羞于言利,或者说君子也要言利。人们通过正当的、道德的和符合市场理性规范的途径取得一定的金钱毕竟不是什么丑事。我们不能把一切会赚钱的人都骂为“王八蛋”。但同时我们又绝不能把钱看得太重了,以至拜倒在它的脚下,不惜任何代价昧着良心赚钱。报载某著名赏在演出前突然索要高额出场费,当要求被满足后又不顾台下观众在眼巴巴地坐等,埋头数钱达数分钟之久。人们把为了赚钱不顾病人死活而制造出售假药、为了赚钱而在奶粉里面添加三聚氰胺等行为称为谋财害命,而以上这种不要道义,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的行为与谋财害命在本质上在什么区别?

有一篇题为《人生的十二种财富》的文章。据该文介绍,人生有12种财富最可宝贵,这12种财富分别是: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强健的体魄;有大无畏的精神;对未来的成就大有希望;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信心和懂得运用这信心;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就;愿意以博爱的精神去工作;胸襟广阔,能容人容物;有良好的自律性;有了解他人的智慧,与他人合作的气度;经济保障能力。

所谓经济保障能力,也就是金钱,仅排在最后一位。这是为什么呢?

人生的财富有很多种,金钱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钱是用自己的劳动从别人那里换取的,属于物质财富的范畴,而前面11种财富都是精神财富。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可以获得前面的11种财富,并获得足够的快乐和幸福。与此相应的是,一旦拥有了前面那11种财富,也能很容易地把第12种财富——金钱纳入囊中。反之,如果个人目标过于物质化、功利化,一心追逐物质财富的话,不仅无法在金钱方面满足自己的需求,还很有可能与其他11种财富失之交臂——这样的人生显然算不上完美。

浊富与清贫

富一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第四》)

【今译】

发财和做官是人们所愿望的;不用正当方法,得到了也不接受。

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得到了也不去掉。

【评注】

朱子曰: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然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如此。

儒家从《大学》的“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就先贬抑了财富的地位,而把“德”放在了榜首,然后《论语》、《孟子》又用种种的义利之辨来界定“君子”与“小人”,使人在财富面前总要先对自己取舍的态度加上几分自律,以免成为“喻于利”的“小人”。道家更是不用说了,不但老子所主张的“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否定了物质生活的繁荣;庄子“宁愿曳尾于泥涂”,只求自由、不求富贵的思想,更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家家与诗人,所塑造的人物,几乎越是智慧、品德高超,才冠群伦的,越是两袖清风,使那些有才有德之士,为了避免被视为“孳孳为利”的“跖之徒”,情愿标榜自己是“茅屋穿空,幸有天遮蔽”的贫儒,而不愿被看作腰缠万贯的大富贾。

近人张潮在他的警句中也说:“为浊富不若为清贫。”

贫穷而光荣,是中国历代哲学家、思想家、小说家、诗人,以至一般民众所努力塑造而成的一种观念。它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要人们避免钱财的诱惑,安贫乐道,维持原则与正义。富与贵虽是人之所欲,但“不以其道得之,不处”,这“道”,也就是张潮所指的“清”与“浊”的分野。

“贫”而“清”是光荣,“富”而“浊”是耻辱,这光荣与否,是在于“清与浊”,而不在于“贫与富”。

人类在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还有精神生活的层面,在财富所带来的光荣之上,还有“精神生活上的自尊”。

财富可以使人尊荣,但人类也会发现,财富不能给人带来更高层次的尊荣,除非在取舍运用上,能够赋予它更高一层的意义。否则它不但不能使人尊荣,反而使人耻辱,使人耻辱的财富就是“浊富”。

“浊”的意思是,不问是非,不辨善恶,缺少秩序与选择,不会根据人格尊严来决定取舍。“浊富”的生活内容如同一潭污水,令人望而却步。

“浊富”是只知追求金钱,聚敛无度,却缺少智慧来善用金钱,使它发挥正面的作用,也缺少能力,使金钱变为源头活水,能流通,有脉络,使它成为一道清流,在提供个人的滋养之外,也能灌溉周围的田园,并且有利舟楫,使财富货畅其流。

虽然说,能够摆脱贫穷,是一大成功,但摆脱贫穷的方法和既经摆脱之后,所借以形成的生活格调,才是“浊”与“清”的分界:也才是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正直尊荣之所由生。

懂得约束自己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第十二》)

【今译】

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以符合礼制就是仁。每天都这样做,那天下就都回到‘仁’了。这样做全靠自己,还能凭靠别人吗?”颜回说:“请问具体的途径。”孔子说:“不符合礼制的事不看,不符合礼制的事不听,不符合礼制的事不说,不符合礼制的事不做。”颜回说:“我虽然不勤勉,但一定依据这些话去做。’【评注】

程子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

什么是仁?仁就是人们通权达变,做人处世的艺术,并非僵化的教条。孔子这段说仁的微言大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天下之事无不可为仁为恶,取决于我们自己。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其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老子认为:“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也是强调,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能够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

不可否认,人是有欲望和需求的,如果对欲望和需要求不加以约束和克制,欲望就会自我膨胀。权欲、名利欲、占有欲,所有这些都是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产生的,也最能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是对待欲望的一种方式,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加克制地任由欲望膨胀,其结果当然只会增加伤害。

除了欲望,人还有惰性心理以及消极心态,这些都将影响到你的情绪。所有的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既然为规范,当然是因为有的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荡。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在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它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自律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二是不做不能做、不应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了这两点,问心无愧,坦坦荡荡,情绪也会变得光明而积极。

用了同样的努力,有人成功了,有人则失败了。他们可能都知道成功的途径,但他们之间有一个主要的不同:在于成功者总是约束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成功的人总是容忍让自己的感情占上风。正如有人所说:“我的预见很少出错,但我却常常做错事。”要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必须不断地分析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最大利益的决定而行动,必须抑制感情冲动。感情冲动地行事,是一种失去控制的危险生活。然而,有些人却依旧凭感情冲动行事。例如:当一大群人朝着一个方向行走,而你的理智或常识告诉你那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时,你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受到严重的考验。这时也正是你必须运用自我约束的力量压倒你随大流时那种短暂的舒服感受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个大流从长远看并不一定都正确。

元朝的时候,连年战火,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为了保全性命,流落异乡。有一个读书人许衡,他也随着逃难的人潮,来到一处偏僻的村镇。难民们赶了一天的路,个个又饥又渴,看到路边的果树,大家欢喜地采撷水果,饱餐一顿美味。

许衡只是静静地坐着,并没有加入采摘水果的行列。有人热心地怂恿他:“许先生,赶快去吃水果,又大又甜哦!”

许衡回答:“这水果是有人种的,要得到主人的允许,才能摘来吃呀!”一旁的人哈哈大笑,不约而同说:“哎呀!先生,现在是什么年头了,各处战乱频频,果园的主人早就远走他乡,哪里还有什么主人呢?”

许衡面色凛然地回答:“尽管现在战火漫天,这个果园失去了主人,难道我们的心中就没有主人吗?我采摘水果食用,就是偷盗,侵犯别人的利益,我心中的主人时时刻刻替我监管道德,替我看守良知,我怎么能逾越规矩呢?”

世间的法律法规,虽然只能约束我们外在的行为,不能约束我们的心灵,但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应努力使自己的心如君子怀璧。

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也因此变得更完美。

向善之心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原文】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论语·季氏第十六》)

【今译】

看见善良,像赶不上似地去追求。看见邪恶,像手碰到沸水那样去避免。我看见这种人了,我听到他们讲话了。

【评注】

朱子曰:真知善恶而诚好恶之,颜、曾、冉之徒,盖能之矣。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内容非常丰富,仁为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君子之性,庶民之归,其核心是爱人。

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第一》)仁爱不是一种短暂的冲动,而是持久深沉的内在修养,是表现在行动上的为善去恶。

西藏曾经有一个高僧,他每天打坐的时候,都要在面前放下一黑一白两堆小石子。用大师的话说,黑白石子代表自己的善恶两念。善念萌生时,他会拿一颗白石子放在身体的左边;恶念萌生时,他会拿一颗黑石子放在身体的右边。最初,大师检点时发现黑石子多,白石子少。每当这时,大师会扇自己的耳光,痛哭着自责道:“你在苦海里轮回,还不知悔过吗?”四十多年过去了,大师手下全部变成白石子了。最终,大师修成了菩提道。

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本是善良的,人能向善,人能为善。人能向善,人才能使自己趋于美好;人能为善,人的世界才能趋于美好。

同类推荐
  •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所谓高贵,就是对自己心存敬畏:尼采的智慧箴言

    本书选取尼采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百多句话,囊括了尼采的思想精髓,展现了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本书一共分为七个篇章:《我·自我》《女人·人性》《生命·人生》《心·思想》《爱·幸福》《行动·沟通》《超越·超脱》,涉及尼采思想言论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采思想的精髓。
  • 后现代主义批判

    后现代主义批判

    《后现代主义批判》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后现代主义不同代表人物的各种表达、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剖析,深入揭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话语裂变与思想困顿。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意识形态以及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现代性问题,研究和发展中国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素书

    素书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本书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热门推荐
  • 穿越?逄煜拢哄?硬豢?

    穿越?逄煜拢哄?硬豢?

    骂了皇帝居然被封妃,逃掉了又被抓回来,衰——好吧……既然逃不掉,那就勉强当个宠妃玩玩,也不枉穿越一回了。什么?这叫红颜祸水?NO,NO,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们,红颜也可以不祸水!<br/>最无良的穿越,最恶劣的女主,最杯具的开始,最??宓娜松G康鳎号髋级芏窳樱缗床簧媳摺?br/>&nbsp;&nbsp;
  •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折寿修仙

    折寿修仙

    我心中的修仙世界。有仙,有妖,有神,有鬼;有天下,有国家,有江湖,有小家;有阴谋,有阳谋,有冷酷无情,有温情脉脉;有御风千里,一刀斩人头;有儿女情长,豪杰气短;有搬山倒海,断江摧城!——————————————元龙是金庸大师,烽火、孑与、无罪、烤鱼、zhttty,等大神的粉丝,所以本书的风格,看官们懂得(*^__^*)——————————————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紫砂记

    紫砂记

    公元1937年3月,正是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时节,上海“紫瓯轩”壶庄的老板古镜愚来到了宜兴丁蜀镇,从一个破落的名门之后手中买下了清代道光年间一代壶艺大师邵大亨的掇球壶,价格是1万2千大洋。这笔钱是怎样一个概念?当时1块大洋可买25斤左右的猪肉,3块大洋可买1克黄金,一个4口之家的正常月开销在8至10块大洋左右。而在古镜愚之前,一位东南亚富商愿出8千大洋收下此壶,随后苏富比派人专程追到宜兴,愿出1万大洋……
  • 一个巨星的崛起

    一个巨星的崛起

    穿越前:王牌经纪人,天后老婆,家缠万贯。穿越后:全民练习生,废材本废,一穷二白。周昊南:别人都是穿越改变命运,我怎么就去扶贫了!带着平行世界的娱乐作品,周昊南的目标只有一个:全球唯一巨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步惊三界:废材逆天二小姐

    步惊三界:废材逆天二小姐

    她是21世纪特级杀手,却在夺取机密资料时送掉性命,一朝穿越成为秦家懦弱无能的废材二小姐。他是北玄大陆冷静睿智的隐王殿下,实力隐藏,天赋禀异。世人皆嘲笑她是个废材,却只有他细心雕琢她这块疵玉。“本王可保取你的性命,但你要做本王手下的隐卫。”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算计。“替你杀人斩草除根吗?”她与他双目相对,气势凌人。强者与强者对决,究竟谁才是最强王者——
  • 快穿8n

    快穿8n

    林夕自爆死后,被一个神秘的系统绑定,从此她的世界是这样的“猫猫,快过来,我给你小鱼干”高冷总裁看着沙发上的猫“不会拍戏,我教你”腹黑影帝看着眼前的女人“小乖,别走,陪着我好吗”权倾天下的摄政王可怜巴巴的看着她(1ⅴ1男主是一人)
  • 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

    救命之恩当以身相许

    姜平然是一个活了很多年的老姑娘,拥有平凡人更多的时间和长久的美貌。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她无波无澜,直到她意外救下一位少年,并和那少年有过一月同在屋檐下的时光。九年后,祁景彦再见到日思夜想的“恩人”,觉得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面对祁景彦的甜言蜜语,死缠烂打,不依不饶,死性不改。姜平然咆哮:喂!我这年纪都够当你太太太奶奶了!你怎么下得了口!祁景彦笑:你就算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会追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