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9500000026

第26章 不享受生活就是罪孽(5)

从不在窝里栖息,而是在夜里消逝在高空。我会带着崭新的惊奇了解到,唱歌的是雄布谷鸟,而非雌布谷鸟。我还不得不再次了解清楚,别把剪秋罗叫成老鹳草,重新按树类的规矩弄明白白蜡树出叶早还是出叶晚。有一回,一个外国人问一名当代英国小说家,英格兰最重要的庄稼是什么,他连想都没想就回答说:“黑麦。”无知到这种程度,我倒觉得达到了卓越不凡的地步;不过,就是无知的人的无知也一样深不可测。平常人拿起电话就打,却说不清电话的工作原理。他认为电话就是电话,火车就是火车,莱诺铸排机就是莱诺铸排机,飞机就是飞机,如同我们的祖先把《福音书》里的神迹当作神迹一样。他用不着发问,也不必理解,仿佛我们每个人做过调查,只为自己设定了一个事实组成的小圈子。日常工作以外的知识在多数人眼里只是装点门面的玩意儿。可是我们不断在我们的无知面前做出反应。我们时不时醒过劲儿来,进行推测。我们乐此不疲地遇事就进行推测——推测死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推测那些据说连亚里士多德都解不开的诸多问题,例如,“为什么午间到午夜打喷嚏是好事,而夜间到午间打喷嚏就倒霉”。人类知道最大的乐趣之一是在寻求知识过程中这样飞跃到无知状态之中。说到底,无知的巨大乐趣是寻根问底的乐趣。谁要是失去了这种乐趣或者把这种乐趣换成教条的乐趣,即回答的乐趣,那他就已经开始僵化了。谁都会对周伊特这样一个凡事爱问为什么的人肃然起敬,此公年届花甲才坐下来学习哲学。我们大多数人远不到这个年龄便丧失了我们无知的感觉。我们甚至会为我们松鼠储粮般的知识洋洋自得,把岁数增长本身当作一门大学识。我们忘了苏格拉底之所以以智慧留名,不是因为他无所不知,而是因为他认识到他活到古稀之年仍然一无所知。

1

【英国】弗农·李

我们通常不会在走进别人的房间时说声:“噢!这才是人们感到宁静的地方!”

我们通常不期望去分享一座古宅的安宁,比如说,在僻静郊区的一座古宅,周围是结着鲜红果实的树,雪松半掩住窗;或者某座修道院,门廊前面依稀可见搭着支架的橘树。但在那整洁宽敞、精心装饰过的房间里,或在那座修道院里,绝无宁静可以分享,最多只能勉强过日子。这是因为我们不明了别人生活中的苦闷和烦恼,而对自己生活里的些微不便却很敏感;因为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自己的眼睛揉不得一粒泥沙,而对邻人遭受的灾难却视而不见,麻木不仁。

悠闲得以我们切身的感觉为证,因为它不只是时间的因素,往往指某种特别的心境。我们所说的空闲时间,实际上是指我们感到闲适的时刻。什么是闲适,感受它远比说明它更难。这与无所事事或游手好闲无关,尽管我们明白,它的确牵涉到自由支配时间的概念。等候在律师的客厅里有空闲的时刻,却无闲适之感;同样,我们在火车站换车,即使等上两三个小时,也享受不了那份清福。这两种情形,我们都不会感到安宁自在——在这种场合能安心读报、学习或回味往日在海外的游历,那是十分罕见的。这时,我们心里总是烦躁不安,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那儿作祟,就像我们在童年时代不住地用脚去踢那慢吞吞的四轮车的软垫。

悠闲意味着不仅有充裕的时间,而且有充沛的愉快度时的精力(不懂得这个道理,会感到百无聊赖)。同时,要真正领略到悠闲的滋味,必须从事优雅得体的活动,因为悠闲所要求的活动发自内心的自然冲动,而非出自勉强的需要,像舞蹈家起舞或滑冰者滑动,为了合着内在的节奏,而不像把犁人耕地或听差跑腿,为了得到报偿。正是这个缘故,一切悠闲皆是艺术。

但这是一个难办的问题。时光,啊——何其疾速!我们必须结束这段闲话,各自行动起来才不枉费光阴——唯愿别登上它单调的车轮!这样,我们愈是感到工作的乐趣,就愈少尝到无聊的滋味,如果碰巧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唉,可惜我们今天的工作常常无益。让我们乞求那位白胡须的老人吧,请他赐予我们闲暇,并给予使用它的快活精力。圣者,请为我们祈祷!

人,诗意地栖居(节选)

【德国】马丁·海德格尔

这个诗句引自荷尔德林后期一首以独特方式流传下来的诗歌。这首诗的开头日:“教堂的金属尖顶,在可爱的蓝色中闪烁……”为了得体地倾听“人诗意地栖居”这个诗句,我们就必须审慎地将它回复到这首诗歌中,因此,我们要思量这个诗句,我们要澄清此诗句即刻就会唤起的种种疑虑。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有开放的期备姿态,去追踪这个诗句从而应答这个诗句。

“……人诗意地栖居……”说诗人偶尔诗意地栖居,似乎还勉强可听。但这里说的是“人”,即每个人都总是诗意地栖居,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一切栖居不是与诗意格格不入的吗?我们的栖居为住房短缺所困扰。即便不是这样,我们今天的栖居也由于劳作而备受折磨,由于趋功逐利而不得安宁,由于娱乐和消遣活动而迷惑。而如果说在今天的栖居中,人们也还为诗意留下了空间,省下了一些时间的话,那么,顶多也就是从事某种文艺性的活动,或是书面文艺,或是音视文艺。诗歌或者被当作玩物丧志的矫情和不着边际的空想而遭到否弃,被当作遁世的梦幻而遭到否定;或者,人们就把诗看作文学的一部分。文学的功效是按照当下的现实性之尺度而被估价的。现实本身由形成公共文明意见的组织所制作和控制。这个组织的工作人员之一(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推动者)就是文学行业。这样,诗就只能表现为文学,甚至当人们在教育上和科学上考察诗的时候,它也还是文学史的对象。西方的诗被冠以“欧洲文学”这样一个总名称。

但是,如果诗的唯一存在方式自始就在文学中,那么,又如何能说人之栖居是以诗意为基础的呢?“人诗意地栖居”这个诗句毕竟也只是出于某个诗人之口,而且正如我们所知,这还是一个应付不了生活的诗人。诗人的特性就是对现实熟视无睹。诗人们无所作为,而只是梦想而已。他们所做的就是耽于想象。仅有想象被制作出来。人之栖居可以被认为是诗歌(Poesie)和诗歌的(poetisch)吗?这一点实际上只能假定:有谁远离于现实而不愿看到今天的历史性的和社会性的人——社会学家称之为集体——的生活处于何种状况中。

然而,在我们如此粗略地宣布栖居与作诗(Dichten)的不相容之前,最好还是冷静地关注一下这位诗人的诗句。这个诗句说的是人之栖居,它并非描绘今天的栖居状况。它首先并没有断言,栖居意味着占用住宅,它也没有说,诗意完全表现在诗人想象力的非现实游戏中。如此,经过深思熟虑,谁还胆敢无所顾虑地从某个大可质疑的高度宣称栖居与诗意是格格不入的呢?也许两者是相容的。进一步讲,也许两者是相互包含的,也即说,栖居是以诗意为根基的。如果我们真的做此猜断,那么,我们就必得从本质上去思考栖居和作诗。如果我们并不回避此种要求,我们就要从栖居方面来思考人们一般所谓的人之生存。而这样一来,我们势必要放弃通常关于栖居的观念。根据通常之见,栖居只不过是人的许多行为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在城里工作,在城外栖居。在旅行时,我们一会儿住在此地,一会儿住在彼地。

这样来看的栖居始终只是住所的占用而已。

当荷尔德林谈到栖居时,他看到的是人类此在(Dasein)的基本特征。而他却从与这种在本质上得到理解的栖居的关系中看到了“诗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诗意只不过是栖居的装饰品和附加物。栖居的诗意也不仅仅意味着:诗意以某种方式出现在所有的栖居当中。这个诗句倒是说:“……人诗意地栖居……”也即说,作诗才首先让一种栖居成为栖居,作诗是本真的让栖居(Wohnenlassen)。不过,我们何以达到一种栖居呢?通过筑造(Bauen)。作诗,作为栖居,乃是一种筑造。

于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双重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栖居之本质来思考人们所谓的人之生存;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把作诗的本质思为让栖居,一种筑造,甚至也许是这种突出的筑造。如果我们按这里所指出的角度来寻求诗的本质,我们便可达到栖居之本质。

同类推荐
  • 女人智慧枕边书

    女人智慧枕边书

    茶余饭后,灯下枕边,读一读本书,您一定会受益非浅。追求心灵的快乐,让你有一个宁静的内心,淡然的心境,去坦然面对纷繁的世事。打造迷人的魅力,使你成为一个优质女人,卓然不群于其她人。经营你的情感,充分展示爱的智慧,可以使你收获完美的爱情。获取幸福的情绪密码,使你拥有很高的情商,超然于物外。锻造优质婚姻,使你成为一个幸福一生的女人。做个智慧的女人,远离那些尖酸刻薄与低级庸俗。潇洒出入职场,是你人生成功的风向标。
  •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有事必有缘,福缘、人缘、喜缘、机缘、财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活得自在所需要的一种心态。凡事既不妄求于前,也不追念于后,平淡从容,豁达乐观,随心,随性,随情,随理,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所谓“随缘自适,烦恼即去”,何为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抱怨、不急躁、不强求;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消极、不偏执、不忘形。随是一种豁达,一份洒脱和一份人情的练达。
  •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从性格、品质、情绪、仪表、异性、家庭、社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解析亲和力,每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具体的生活行为测试告诉你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亲和力、轻松赢得好人缘。成功机会更多,成就层次更高。
  • 女人平凡不平庸

    女人平凡不平庸

    本书从平凡女人谈恋爱、抢老公、烹调婚姻、女人味之柔术、女人味之媚术、七十二变化妆术、健康保养、三五朋友、炫出个性、不依不赖、有钱有权等方面层层揭秘鲜为人知且快乐幸福的“平凡女人”,道于天下的善男子,善女人。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历史最富有的美国人究竟是谁?世界有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曾给出了答案——他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福布斯排行榜所引用的个人资产总额均为上榜富豪顶峰期的数据,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福布斯》对照当时的美国靠前生产总值(GDP),将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标准。因此,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今天仍然健在,他的个人资产将是比尔·盖茨的数倍。
热门推荐
  • 声音门

    声音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这对cp我不嗑

    网游之这对cp我不嗑

    谁说电子竞技没有爱情?莫骁亲临现场“啪啪啪”打脸,欢迎在线品尝莫骁携手姜小兮发的“骁兮牌”狗粮。频率相似的人顺其自然都会在一起。——莫骁比起别人在背后议论我,我更想知道你说了些什么。——姜小兮
  • 老爸拿手菜

    老爸拿手菜

    科学、专业的食物专题讲解;全面、准确的营养成分数据;营养、可口的经典菜例,步进式的图文解说;专家编写,名厨主理;内容全面,图片靓丽,装帧精美,价格低廉。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科学养生,合理饮食,健康快乐每一天!
  • 农门锦绣

    农门锦绣

    林月穿越成了农女,家里穷得让妹妹千方百计地想去给大户人家做通房。不过,日子再难也要过的。后来,家里有个力大憨傻男人无条件宠她。林月更安安心心地和一家人以农为本,种田发家,农门也会有天下人称羡的锦绣生活!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与你共进晚餐

    与你共进晚餐

    方寻有个墨水瓶!初二那年的晚自习。她悄悄对他说:“墨水瓶,我喜欢你,你教我学地理吧!”他的脸刷的一下红到了耳后根,之后,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下:“你别乱说话,我教你学地理就是了!”大一下学期方寻笑看着他:“墨水瓶,你是不是喜欢我,就像我喜欢你一样!”墨水瓶记仇:“初二的时候,你就是这样骗我的,说喜欢我让我教你学地理。结果,只喜欢了两个月!这次你打算喜欢多久?”25岁!墨水瓶发信息向她求婚:以我生命二分之一的爱和全部的钱向你求婚!方寻在心理学研究会上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他不爱自己,不爱那些善待过他的人,不爱令他欢喜的一切,却说只爱你一个人!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偏执狂危险份子!甜言蜜语虽动听,恋爱还是需谨慎!
  • 何浅须碧深色红

    何浅须碧深色红

    八年转瞬,昔日稚儿已代替其师傅成为暗卫首领,成为天朝首屈一指的武功高手。但一卷前朝遗书,勾起无数阴谋诡计。一时间匝地烟尘,兵戈扰攘。看似清明的朝政下,却是乌烟瘴气,人心攒动。各地藩王成夜密谋,手握重兵的将军暗自调遣,一派丞相太尉偷插眼线暗桩...她是否能够坐看风起云涌静待云卷云舒?她是否能够在这乱世之中夺得一席之地?不求其他,只愿一世永安。
  • 追妻交响曲

    追妻交响曲

    三十多岁的陆薄修还在游逛。他的老爸终于忍无可忍,于是老爸、老妈、老姐齐上阵,抓着他相亲,终于和一个叫安诺夕的女孩结了婚,可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几个月便结束了,可谓闪婚闪离。一年以后当他偶遇安诺夕时,却发现他的那个帅的跟王八蛋似的好哥们在追求安诺夕,而他也被安诺夕屡屡惊艳,他在心中暗道,自己当年太没把这小片子放在心上了,以至于这小片子有这么多的才艺自己都不知道。一次,他带着女友在商场遇到安诺夕,安诺夕的怀里抱着一个眉眼和他一模一样的宝宝。于是,他便开始和哥们争夺安诺夕,在追逐安诺夕的过程中,发现安诺夕的父亲根本不是商人而是特种部队的长官,安父的死也不是入室强抢被杀,而是一个天大的阴谋,从而牵出一个离奇冤案以及安诺夕的凄惨过往--
  • 万界无限崩坏

    万界无限崩坏

    虚无之灾,席卷诸界。 死亡,愤怒,希望,新生,皆不过是在沉起沉浮。 归墟之日逐渐逼近,那璀璨如繁星的一切,终将回归于寂灭。 吾以信仰为坐标,阴影为骨架,联动各个世界之力,升华为最终也是最初的至高存在。 ……三无业余作者,在线求推荐票,收藏!
  •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苹果”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苹果”

    他是一个被收养的弃儿,养父母只是卑微的蓝领阶层;他和朋友沃兹创办了苹果公司,一番艰苦创业之后,成就斐然,却被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踢出门外;随后,他创办了NeXT和皮克斯两家公司;13年后,他重回“苹果”,带着王者归来的气势,生产出了Ipod、Ipad、Iphone。在他事业的最高峰,他不仅仅辞去苹果CEO的职务,更辞别了这个他着意改变的世界……他让科技成为了艺术,也成为了神话!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却是一个有着超凡魅力的人。他是史蒂夫·乔布斯,一个难以超越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