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9500000048

第48章 性爱的哲理(1)

不能尝到恋爱滋味的人可以说是不幸的,但能真正尝到的人又出乎意料的少。

大部分的人都在还没有从性欲发展成恋爱的时候就结婚了,不然就是顺应社会习俗,在未尝到恋爱之前就结婚了。

有不开美丽的花朵便结美丽果实的草木,人也有不开美丽花朵而结好果实的。

但本来会开花儿的。为何不让它盛开怒放呢?花儿也美,果实也美。这样多幸福!

性爱的哲理

【德国】叔本华

生存意志的核心——性欲

性的关系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类一切行为或举动之不可见的中心点,戴着各色各样的面罩,到处出现。爱情事件,是战争的原因,也是和平的目的,是严肃正经事的基础,也是戏谑玩笑的目标,是智慧无尽的源泉,也是解答一切暗示的钥匙——男女间的互递暗号、秋波传情、窥视慕情等,这一切,无非是基于爱情。不但年轻人,有时连老人的日常举动,都为它所左右。纯洁的少年男女,经常沉湎于爱情的幻想,一旦与异性有了关系的人,更不时为性爱问题而烦恼。

恋爱,之所以始终能成为最丰饶的闲谈题材,在于它的根底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但这人人都关心的重大事项,为什么总要避开人家的耳目、偷偷摸摸进行呢?顽固的人甚至尽量装出视若无睹的姿态。这也显示出这个世界是多么奇妙可笑。话说回来,其实,性爱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世袭君主,它已意识到自己权力的伟大,倨傲地高坐在那世袭的宝座上,以轻蔑的眼神统治驾驭着恋爱,当人们尽一切手段想要限制它、隐藏它,或者认为它是人生的副产物,甚至当作毫不足取的邪道时,它便冷冷地嘲笑他们的徒劳无功。因为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所以我把生殖器官名之为“意志的焦点”。不独如此,甚至人类也可说是性欲的化身,因为人类的起源是由于交接行为,同时两性交合也是人类“欲望中的欲望”,并且,唯有借此才得以与其他现象结合,使人类绵延永续。诚然,求生意志的最初表现只是为维持个体而努力,但那不过是维护种族的一个阶段而已,它对种族的热心、思虑的缜密深远,以及所持续的时间长度,均远超过对个人生存所做的努力。故说,性欲是求生意志最完全的表现和最明确的形态。

为使我的基本理论更加清楚起见,在这里且以生物学方面的说明供为佐证。我们说过,性欲是一种最激烈的情欲,是欲望中的欲望,是一切欲求的汇集,而且,如获得个人式性欲的满足——针对特定的个体,就能使人觉得有如拥有一切,仿佛置身于幸福的顶峰或已取得了幸福王冠的感觉;反之,则感一切都失败了。这些事情也可与生理学方面取得对照:客体化的意志中——即人体的组织中,精液是一切液体的精髓,是分泌物中的分泌物,是一切有机作用的最后结果。同时,由此可再认识:肉体不过是意志的客体化,亦即它是通过表象形式的意志。

恋爱的激情

恋人之间爱情的增进,不外是希望产生新个体的生存意志而已。不仅如此,在情侣们充满爱慕的眼神相互交接的那一刹那,已经开始燃烧着新生命的火焰,像是告诉他们:这个新生命是个很调和并且结构良好的个体。为此,他们感到需要融合为一体而继续共同生存的热望,这种热望在他们所生育的子女中得到实现,两人的遗传性质融合为一,在子女身上继续生存。

反之,男女间若难以激起情愫,甚至互相憎恶怨恨,即使可以生育,其子女的内在体质,亦必是不健全、不调和的。所以,在加尔特隆笔下,尽管先把莎密拉密丝称为“空气女郎”,但后来仍把她描写成谋杀亲夫的恐怖女人,这里实在隐含着深刻的意义。

归根结底,两性之间所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紧密的联结,就是各种生物的种族求生意志之表现。这时的意志,已预见到他们所产生的个体,很适合意志本身的目的和它本质的客观化。这个新个体,意志(即性格)是遗传自父亲,智慧遗传自母亲,而同时兼容两者的体质。但大致来说,姿容方面比较近于父亲,身材大小方面则多半类似母亲。这是根据试验动物的变种所产生的法则,这个法则的主要立论基础是:胎儿的大小依据子宫大小而定。至于各人特有的个性究竟如何形成,我们还无法说明,正如我们亦无法解释热恋男女那种特殊的激情一般。我想两者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只是一者较含蓄(指个性),而另一者较露骨而已(指男女激情)——至于新个体开端是如何?其人生命的要点如何?那就要看他父母在互相爱恋的瞬间是何等情况而定了。

一如世人所常说的,当男女以憧憬的眼神互相交会的那一瞬间,便已产生新个体的最初萌芽。当然,这时的幼芽也像一般植物的新芽,脆弱而且易折。这个新个体即所谓的新(柏拉图式)理念。一切理念都是非常贪婪激烈地猎取分配予他们的材料,努力着登上现象界。同样的,人类个性的特殊理念,亦以最大的贪欲和最激烈的态度,以便在现象界中能实现他的目标。这种贪欲的激烈程度,就是决定于恋人之间的情热。

男女间的情热可区分为许多等级,我们不妨把它的两极端称为“平凡的爱情”及“天上的爱情”。

从它的本质来看,本来是相同的,无所谓等级的差别,只是若情热愈趋个人化——换言之,被爱者的一切条件和性质,愈能适应或满足爱者的愿望要求——则愈能增加力量而已。

那么,问题的关键何在呢?以下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当可了然。吸引异性的首要条件是健康、力和美,也就是说恋爱的本钱是青春,这是因为意志想努力表现出一切个性基底的人类特质的缘故。所谓恋爱三昧,实无出这几个范畴。其次,当恋情进入下一个阶段后,即出现若干特别的要求,有了这些要求,同时双方均预估能满足各自的恋心时,感情就逐渐上升。但只有两个个体都觉得非常适合的时候,才能产生最高度的激情,这时,父亲的意志(性格)和母亲的智慧,合而为一,新个体于焉告成。表现于全种族的一般性生存意志,因为此一个体能够产生相应意志本来的强大力量,因而感到一种新的憧憬,这种憧憬的动机超越个人的智慧范围。

它就是真正伟大的激情之魂。

爱与憎

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呈现滑稽的或悲剧的现象,那是因为当事者已被种族之灵所占领、所支配,已不复他原来的面目了,所以他的行动和原本的个性完全不相一致。恋爱达到更深一层的阶段后,他的思想不但非常诗化和带着崇高的色彩,而且,也具有超绝的、超自然的倾向。

所以,整个人看起来完全脱离人类本来的、形而下的目的。何以如此?那是因为恋爱中人受种族之灵的鼓舞,了解它所担负的使命远较个体事件重大,且受种族的特别依托,指定他成为“父亲”,他的爱人成为“母亲”,具备他们两者的素质,才可能构成将来无限存续的子孙的基础。而且,此时尽管客观化的生存意志明显地要求他们制造子孙,但这种恋爱,并未率尔应诺。怀着这种超绝感情的恋人,他们的心灵已超越凡俗之物,飞扬于比自己更高的空中,所以,在原本是形而下的肉体欲望中,也罩上庄严的色彩。

为此,即使一个一生生活最平淡的人,他的恋爱也是很富诗意的插曲。这种情形下的恋爱故事,多半呈喜剧。种族中的客观化意志所担任的使命乃是为坠人情网中的男人的意识蒙上“预想”的面具——若和她结合,必可获得无限幸福的预感。

当恋情达到最高度时,这种幻想发出灿烂的光辉,如果不能与爱侣结合,即顿感人生空虚乏味,连生命也丧失所有魅力了。

此时他对人生的嫌恶已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有时甚至自寻了断以求解脱。这类人的意志,不是被卷入种族意志的漩涡中,就是种族意志的力量太强,以致压倒了个人意志。所以,他们如果不能以前者的资格活动(即不能发挥种族意志),他们也拒绝在后者的情形下苟活。

但这时候的个体,以之作为种族意志的无限憧憬的容器,实在太脆弱了;“自然”为了挽救此人的性命,便使他疯狂。如果疯狂的面纱仍无法压住那绝望状态的意识,那只有以自杀殉情收场了。

话说回来,并非恋爱的情热不能得到满足,才招致悲剧的结局。“圆满”的恋爱,收场不幸的恐怕比幸福的还多。这是因为激情所要求的,与当事者的周遭环境不但不能相一致,而且还破坏了他的生活计划,以致往往严重地损伤了他个人的利益。恋爱不但会与外界环境相冲突,还和恋爱者自身的个性也常相矛盾,因为撇开性的关系,来观察你的恋爱对象,也许那还是你本来所憎厌、轻蔑或嫌恶的异性。

但由于种族意志远较个体意志强烈,使恋爱中人对于自己原来所讨厌的种种特征,都闭着眼睛毫不理会,或者给予错误的解释,只企求与对方永远结合。恋爱的幻想就是如此地使人盲目,但种族的意志在达成任务之后,这种迷妄便立刻消失,而遗下了可厌的包袱(妻子)。

我们往往可发现一个非常理智又优秀的男人,却和唠叨的女人或悍妇结为夫妻。我们常感觉奇怪,“为什么这些男人竟会做这样的选择?”看了上述的说明,足可给大家满意的答复了。

因此,古人常说:爱神是盲目的。不但如此,陷人情网的男人,虽明知意中人的气质或性格,都有使他难以忍耐的缺点,甚至会给他带来痛苦与不幸,却仍不肯稍改初衷,一意孤行。

你是否有罪?我不想去探寻,也毫无所觉。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只知道:爱你。

事实上他所追求的并非自己的事情,而是第三者——将来的新生命,然而,由于受幻想的包围,他们却以为对方正是自己所追求的目的。这种不追求个人私利的行为,无论如何总是一种很伟大的态度,所以,激情也具备着崇高的旨趣,并且常成为文学讴歌的主题。

最后再谈到一种对其对象极端憎恶的性爱,柏拉图把这情形比拟成狼对羊的恋爱。这种状态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尽管男方爱得如醉如痴,如何地尽力,如何地恳求,对方也充耳不闻。这就产生了莎翁所说的“爱她又恨她!”(“I love and hate her”——《辛白林》第三幕第五景)的情形。

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有时会造成杀人继而自杀的局面,我们每年都可从报纸发现两三起这种实例,歌德说得好:“被拒之恋,如置身地狱之火中,我真想知道是否还有比这更令人愤怒和诅咒的事情?”(《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特所说的话)

恋爱时,对恋人示之以冷淡,甚至以使对方痛苦为乐,我们把它称之为“残忍”,实在并不过分。同时,这也是恋爱中常有的事。因为,恋爱中人当时已被类似昆虫本能的冲动所支配,毫不理会理性所列举的各种道理,无视周遭的一切事情,只知绝对地追求自己的目的,始终不松懈不放弃。自古迄今,因恋爱的冲动未得满足,脚上像拖着沉重的铁块在人生旅途上踽踽独行、在寂寥的森林中长吁短叹的,绝不止佩脱拉克一人,只是在这烦恼之同时又具备诗人素质的,只有佩脱拉克一人而已。歌德的美妙诗句“人为烦恼而沉默时,神便赐予他表达的力量。”正是佩脱拉克的写照。

实际上,种族的守护神和个人的守护神,无时无地不在战争,前者是后者的迫害者和仇敌,它为贯彻自己的目的,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破坏个人的幸福,有时连人民全体的幸福也变成种族守护神反复无常下的牺牲品。莎翁《亨利六世》第三部第三幕的二、三场中,就可看到这种事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只因为人类本质的根底是种族,它具有比个人优先存在和优先活动的权利。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觉出个中道理,所以借丘比特的外形来表现种族的守护神,他的容貌天真得像儿童,却是残酷而充满恶意的恶神,也是专制、反复无常的鬼神,同时又是诸神和人类的主人。

希腊俗谚说得好:“爱神啊!你是统制诸神和人类的暴君!”

带着杀人的弓箭、盲目、背负翅膀,这是丘比特的特征。翅膀象征恋爱的善变无常,但这里的“无常”,通常只有在欲望满足后引起幻灭感觉之同时才表现出来。

恋爱的激情是以一种迷妄为基础,使人误以为本来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事也有利于个人。但这种幻想,在种族的目的达成后,随即消失无踪。个体一旦被种族之灵遗弃后,回复到原来的贫弱和受诸多限制的状态,回顾过往,才知道费了偌大气力、经过长期勇猛努力的代价,除了性的满足外,竞无任何收获!而且,和预期相反的,个体并不比从前幸福。于是对此不免感到惊愕,并且了悟原来是受了种族意志的欺骗。所以,Theseus遗弃Ariadne一点也不足为怪。如果佩脱拉克的热情曾得到满足,他的诗歌也该像产卵后的母鸟一样,声音戛然而止,沉寂无闻了。

恋爱结婚与凭媒撮合

恋爱的结婚是为种族的利益,而不是为个人。当然,这情形当事者并无从所知,还误以为是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过,由于它真正的目的在于他们可能产生的新个体上,因此当事者知道与否,并无关紧要。他们由这目的而结合,尔后再尽可能努力取得步调的和谐。但激情的本质是本能的迷妄,由此而结合的夫妇,其他方面有许多相异之处,前述的迷妄一旦消失,相异的素质便昭然出现,所以恋爱结婚,通常结局都是不幸的。

西班牙有一句谚语说:“恋爱结婚的人,必定生活于悲哀中。”因为婚姻本来就是维持种族的特别安排,只要达成生殖的目的,造化便不再惦念婴儿的双亲是否“永浴爱河”,或只有一日之欢了。由双方家长安排、以实利为目的的所谓“便利婚姻”,反而往往比爱情的结合幸福些,因为此种婚约,能顾虑到种种因素条件,不管这些条件何其繁多,至少它很具体而实在,不会自然消失,并且,它总以结婚当事人的幸福为着眼点。

当然,它对后代子孙是不利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若面临婚姻抉择的男人,只着眼金钱而不顾自己情热的满足,这是为个体而生存,并非为种族。此种表现是违反真理,违背“自然”原则的,所以,易于引起他人的轻蔑。反之,为了爱情,不顾父母的劝告而毅然结婚的女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值得赞扬的。因为当她父母以自私的利己心做忠告时,她却抉择了最重要的原则,并且遵循了造化的精神(应该说是种族的精神)。照以上所述来看,当结婚时,似乎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一定得牺牲个体或种族两者中的一方。

是的,事实的确如此,因为爱情和现实的顾虑能够携手并进是一种罕有的幸运;同时,大多数人在智慧、道德及肉体上,都有瑕疵,结婚时原就无法基于爱情做纯粹地选择,往往是以各种外在的顾虑而决定,或在偶然的状况下结合。话说回来,便利的婚姻,也可以在讲究实利之余,兼顾到某种程度的爱情,这就是所谓和种族的守护神取得妥协。

同类推荐
  • 非凡创意

    非凡创意

    如何成功创意成了多数企业的难题!读读这本书吧,看看成功创意有什么秘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企划创意、投资创意、商旅故事几方面。主要介绍创意与创新的理念谋划与严密的准备。 本书没有艰深的理论,没有难懂的术语,只有若干通俗易懂的小文。从结构上看,有故事,有点评,故事娓娓道来,点评恰到好处;从内容上看,既有赚钱的绝招,又有策划的妙法,平淡中体现创意,直白中透露高招。
  •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升职、加薪总是离你很遥远,难道真的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如果自身真有实力,为什么不让更多人发现?为什么要让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草包”靠着钻营取巧夺取了你的位置,以权谋私呢?指望他人去改变世界,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只能说既幼稚,又懦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掌握一些处世的技巧可以让领导更了解你,成为领导最好的左右手,可以让你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冲开一片天地,何乐而不为?
  • 金科玉律(全集)

    金科玉律(全集)

    本书以通俗易懂和优美生动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一百多条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定律、效应和法则等金科玉律,每个定律由详尽的定律阐释、发人深思的启示、精彩的案例分析点评以及实用的管理方法组成,涉及内容之广,涵盖了个人成功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如同为我们领航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这是一本让人重获归属感、安全感的心灵修炼手册。它从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出发,介绍了静心安心之道,谈生活,论人生,话工作,说家庭,字句如珠,点醒了都市中迷茫不安的年轻人,教他们懂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处境如何,如果心不再漂泊,哪里都是我们的家。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为自己的心找到归宿,心安,到哪里都不再孤单。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永远心安地活着,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淡定从容,平安喜乐。
  • 影响青年人一生的100句至理名言

    影响青年人一生的100句至理名言

    翻开历史长卷,就可以感悟到古圣先贤留给人类的浩大的智慧和思想,这些智慧之言博大深邃,发人深省。人生的课题很多,为人处事、人际关系、事业爱情、志趣理想等等,无不体现了人生的深义。让读者能更好的在各方面有所作为,是编纂此书的最大心愿。
热门推荐
  • 贾宝玉论

    贾宝玉论

    1986年3月,我敬爱的忘年之交,也是许多人所热爱的作家聂绀弩去世之前,他生病并发烧到三十九度。家人要送他上医院,他却死死地抓住小床的栏杆,怎样也不肯走。他的夫人周颖老太太急了,求我帮助,说“你去劝劝,也许说得动他。”我立即跑到他的寓所。那时聂老很平静地对我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他说:“只要让我把《贾宝玉论》这篇文章写出来,你们把我送到哪里都可以,怎么处置都行,送到阎王殿也可以。”说完,仍然紧紧抓住小床。他去世后我写了五篇悼念文章,第一篇题为《最后一缕丝》,写的就是这个瞬间的事。
  • 军礼

    军礼

    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从湘江之战走出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告别家人,遵循着军人的誓言,感受着战友情、兄弟情以及爱情的快乐与烦恼。为了共和国的明天,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军旅颂歌。这是一位英雄的悲剧。作者以刚劲、快节奏的笔法,塑造了一位战场上竭力杀敌,无所畏惧;情感上敢爱敢恨,厚重弥坚的英雄形象。
  • 我家王妃是个小神医

    我家王妃是个小神医

    穿越到书里面,还是自己写的书,居然不是女主角,幸亏也不是反派。自己的书,小神医当然要自己把握命运。
  • 恋爱未满的季节

    恋爱未满的季节

    市重点高中近期发生了一件恶性自杀事件,高二学生会会长曼星无故跳楼自杀,可自杀未遂导致全身瘫痪,至今仍旧昏迷不醒躺在重症监护室。有人声称在曼星自杀前几分钟曾看见她与发小——陆未萧在天台发生了口角。A班班主任迫于流言压力将年级第一的陆未萧送进了年级最差班,进行A班同学要求她对陆未萧的“惩罚”。当品学兼优的年级第一名送进了乌烟瘴气的吊车尾班,最终是谁征服了谁?又是谁得到了救赎?故事从这里开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妖狐(中国好小说)

    妖狐(中国好小说)

    小说以一起发生在学校的少女遇害惨案为线索,探案人员在寻找嫌疑犯时,为了弄清案情的细节,多次走访排查,结果,在一名普通的宿舍女管理员那里,得到了意外的发现,当案情逐层深入发展后,探案人员突然发现这名中年女性与受害少女之间有着不可若隐若现而且无法解说的关系,她们之间,究竟曾经有过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凶杀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惨烈真相……
  • 暗芒之月光

    暗芒之月光

    冬日,一片苍茫。断壁残垣的废墟上,他负手而立,睥睨着满身鲜血的女人。“人死了,就像是水消失在了水里。就像是现在的你。”女人捂着被割断的喉管,哼哧了两声,不再动弹。
  • 天妖异凰

    天妖异凰

    多说无益,看了再评论。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不负你们的希望。
  •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奇幻之笔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奇幻之笔

    杨哥爸爸又有新发明了,猜猜这是什么,这是奇幻之笔,杨哥靠它一举成名,
  • 时间杀手

    时间杀手

    1989年,十五岁的克洛随父母和哥哥回家乡科西嘉岛度假,却在那里永远地失去了至亲。她眼睁睁地看着车辆坠下悬崖,父母和哥哥当场殒命,只有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二十七年间,克洛再也没有回过科西嘉岛,漫长的时光没有治愈她的伤痛。她一刻也不曾忘记长留于科西嘉的亲人,那场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车祸事件,每每想来都仿如昨日。如今,克洛带着丈夫和女儿重回科西嘉,她希望能借由这次回归好好地与往事告别。然而,在二十七年前度假的同一个地方,克洛收到了母亲写给她的亲笔信,信中说希望能再见上她一面,可是这又怎么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