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9600000046

第46章 一切都是可能的(2)

所有经济推理的基础是大地和它生产的东西。使大地以各种形式生产出足够多和足够可靠的作为真正生活基础的物品——不仅仅是局限于吃和喝的生活——才是最高的服务,这是一套经济制度的真正基础。

我们能制造产品——生产的问题已经被最完美地解决了,我们可以把任何一种东西成百万地批量生产。我们的物质生活方式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现在人们还在盼望、期待着将许多程序和改进用于实践当中去,以使生活的物质水平达到极其完美的程度。但是我们过度地陷入了我们所做的事情之中,被它包围着——我们对自己为什么做这些事情的理由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我们的整个竞争机制、我们的全部创造性表达、我们所有人员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物质生产中心——还有物质生产的副产品:成功和财富。

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个人或一个集体的利益可以通过以牺牲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体的利益为代价的方式来获得。然而,通过消灭一个人的方式,不可能得到任何好处。

如果农民压倒了工业主,他会变得更好些吗?如果工业主压倒了农民,他就会变得更好些吗?资本家能够通过压倒劳动者而获益吗?或者劳动者能够通过压倒资本家而获益吗?或者一个企业的人能够通过压倒竞争对手而获益吗?

不能!

毁灭性的竞争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必须抛弃那种引起大批企业失败而给少数企业带来利润的竞争。毁灭性的竞争缺乏那种产生进步的品质,进步来自于高尚的竞争。

糟糕的竞争是个人式的,它是一种个人或集体利益的膨胀。它是一种战争,是由那种想除掉某个人的欲望煽动起来的。也就是说,它的动机既不是对生产的骄傲感,也不是希望在服务中超人一等的愿望,更不是想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产的正常的抱负。它只是被排挤别人的欲望所推动,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而去垄断市场——一旦达到了目的,它就以质量低劣的产品来代替以前高质量的产品。

把我们从那种渺小的毁灭性的竞争中解脱出来,也就可以把我们从许多观念中解脱出来。

我们被紧紧地捆绑着去使用单一的老办法,但我们需要机动性,否则我们使用一些东西时只会采用一种方法,只用一条渠道去输送许多东西,一旦这种使用量减少了,或那条渠道给堵住了,企业的运转也就停顿下来了,所有“萧条”的悲惨局面便开始了。

就拿玉米为例子来说吧。

在美国,储存了上千万上百万蒲式耳的玉米,但却看不到如何消耗。一定数量的玉米被用作人和动物的粮食,但并不是所有的玉米。在《禁酒法》被通过之前,相当一部分的玉米被用于酿酒,这并不是一条使用好玉米的好办法。但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只是顺着这两条渠道使用玉米,当其中的一条被堵住时,玉米的存货便开始堆积起来。通常使货物不能流通是钱的因素,但即使有足够的钱,我们也不可能消费掉我们某些时候所拥有的粮食。

当食物多到不能作为粮食去消费时,为什么不找其他的消费途径呢?为什么只把玉米用去喂猪和酿酒呢?为什么呆坐不动,不为降临到玉米农场的可怕灾难而悲伤呢?除了生产猪肉或酿造威士忌酒之外,难道玉米就没有别的用处了吗?

肯定有。只要是最重要的用途能够完全满足,玉米应该还有很多用途。总是有足够的渠道保持着畅通,以使玉米能被使用而不至被浪费掉。 有一段时间,农民把玉米当成燃料烧——玉米很多而煤很少。这是处理玉米的极为野蛮的方式,但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新想法的萌芽——玉米中有燃料,可以从玉米中提取油和酒精燃料。

打开这种新思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因为这样一来,储存堆积的玉米就可以挪动了。

为什么我们的弓上只有一根弦?为什么不能有两根?如果一根断了,还有另一根。如果生猪饲养业衰退了,那么农民为什么不把他的玉米变成拖拉机燃料?

我们需要更多的多样化,到处都四通八达不是个坏主意。我们有一个单行的货币体制,对于那些拥有它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好的体制。对于吃利息的人、控制信贷的金融家来说,这是完美的体制。这些人直接拥有叫做钱的商品,并直接拥有造钱和使用钱的机器。然而,人们发现这是一套糟透了的体制,因为它限制了生产,堵塞了流通。

如果有对利益集团的特殊保护,那么也应该有对平民百姓的特殊保护。多样化的出路,多样化的用途,多样化的金融途径,是我们应对经济危机的最有力的防御。

劳动也是这样,应该由年轻人组成机动劳动力队伍,可以为田野的收割、矿井、工厂或铁路提供紧急援助。如果由于煤炭的缺乏,使得几万家企业有熄火的危险,一百万人有失业的危险,那么有足够数量的人自愿去煤矿和铁路上工作,则既是一件好工作又是很人道主义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需要去做,而且只有我们去做。整个世界可能好吃懒做,在工厂中也许“无事可做”。在这个地方或那个地方也许会“无事可做”,但总是有一些事情需要去做。这一现实应该促使我们去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组织,使得这些“有事情需要做”可以做到,并使失业下降到最低的程度。

每一种进步都以很微妙的方式在个人身上开始,群众并不比单个的个人相加更强些。这种进步就在人的自身之内开始,当他由兴趣所至发展到有明确的目的,当他从犹豫不决发展到具有决定性的方向,当他由不成熟的判断发展到成熟的判断,当他由实习生变成师傅,当他由业余爱好变成一个在工作中发现真正乐趣的工人,当他由一个需要别人看管的人变成一个值得信任的、不用监督和驱策就能干好自己工作的人时,那时候整个世界就前进了。

前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所有的人都被教导一切都应该轻松容易时,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萧条的时代。真正有意义的工作却从来都不是轻松容易的。你所承担的责任越重,你的工作就越难做。

当然,轻松也有它应有的地方——每一个工作着的人都应该有足够的休息和闲暇,工作劳苦的人应该有舒适的椅子、温暖的火炉、快乐的环境,这些是他应有的权利。但一个人只有做完他的工作之后,才能享受他的轻松。工作从来都不可能被罩上轻松的面纱。

有些工作是不必要的劳累,它可以通过适当的管理来减轻。应该采用每一种装置,使人们能自由地干他们的工作,血肉身躯不应该被用来承担那些本来可以由钢铁承担的重负。但即使条件到了最好的程度,工作也仍然就是工作,任何一个投入其工作的人都会感到这是工作。

没有多少可以挑挑拣拣的,那些被分派的工作可能远远不如人们所期望的,但一个人的真正事业并不总是他愿意选择去做的事业,而是他被选择去做的事业。现在,微不足道的工作要比未来社会的多,只要还有这样的琐碎工作,就需要有人去做。但是,并没有理由因为一个人的工作微不足道而去处罚他。

有一点可以用于说明这些简单的工作,而不能用于说明那些所谓的“重要工作”,那就是它们是有用的,是令人尊敬的,是诚实的。

已经到了必须把苦役从劳动中剔除出去的时候了。人们反对的不是工作,而是其中的苦役,我们必须将我们所发现的每个地方的苦役驱逐出去。在把惩罚犯人的踏轮从日常工作中剔除出去之前,我们不可能创造完全文明的社会。

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发明从事着这种事情。我们在将人们从榨取他们力气的又重又累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即使是在减轻重活的时候,我们也没能消除工作中的单调。

这是在向我们召唤的另一个领域——废除单调。为了做到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会发现应该对我们的体制做出另一些必要的改变。

现在的工作机会远比过去多得多,进步的机会也更多了,这一点是真的。现在的年轻人进入企业时,他所进入的一套体制和25年前的年轻人开始自己生活时所进入的是完全不同的。这套体制变得更紧密了,其中游戏或摩擦更少了。很少有事情能符合个人的喜好和愿望,现在的工人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组织中的一部分,而这个组织很少能带给他主动性。

虽然一切就是如此,但“人只是机器”并不是真的,在组织中个人机会已经完全失去也不是真的。

如果年轻人愿意从这些观点中解脱出来,按照体制的本来面貌去看待它,那么他将会发现,他原来以为是障碍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帮助。

企业组织并不是阻碍能力扩张的手段,而是减少因为平庸所导致的操作失误和浪费的手段;它并不是阻碍那些有抱负、头脑清晰的人发挥他们最大能力的手段,而是制止那些狂傲自大的人表现出他们最糟糕的一面的手段。

那也就是说,当懒散、粗心、迟钝和无精打采得以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因此而受到连累。企业不可能繁荣发展,因此也不可能付出生活所需的工资。

当一个组织推动那些满不在意的人工作得比他们的本性使他们工作得更好时,这是为他们好——他们在身体、精神和经济上都会更好。如果随便放纵这些满不在意的人,使他们自行其是的话,我们怎么能够付出工资呢?

如果一个企业的制度在将平庸提升到更高标准的同时,却将有能力的人降到了更低的标准,那么这将是非常糟的制度,确实是非常糟的制度。但是一种制度,即使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制度,也必须要有能干的人来操作它。

没有一种制度能够自动运行,而且现在制度的运行比旧制度的运行需要动更多的脑筋。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有头脑的人,虽然需要他们的地方也许和以前不同了。这就好像动力一样:以前,每一台机器都是由脚力来带动,这种动力对机器来说也不错;但是我们现在则将动力往回搬了——把它集中到了动力房中。这样,我们就可以使工厂中的每一件工作不再需要最高的能力才能做好了,那些头脑更聪明的人被派到智能电站去工作了。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为那些有能力的人创造了新的施展才能的空间,这是它必然可以做到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每天都会有新的机会,并且机会会蜂拥而至。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机会只有在经过艰苦的劳动之后才会到来,只有那些能够经受得住日常的辛劳、并且依然能够保持生机和机警的人,最终才能赢得机会。

一个人在企业中并不是为了追求一鸣惊人,而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大企业的行动必须保持从容和谨慎。有抱负的年轻人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从而为事业的发展留下充分的时间。

大量的事情正处在变化之中。我们应该学会去作自然的主人,而不是作自然的仆人。虽然我们已经拥有了那么奇妙的技术,但我们对于自然资源仍然极大地依赖,并且这些自然资源是无法替代的。

我们开采煤炭、开采矿石和砍伐树木,可是我们使用煤和矿石,这些东西便被消耗掉了,树木也不能在短期内重新长大以供我们使用。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再依靠煤炭,而是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热能——现在我们能够通过水力发电来获取能量。我们将进一步改进这种方法。

我十分相信,随着化学的发展,我们将发现一种新的方法,它能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变成比金属更加耐用的物质——我们还没有研究棉花的使用方法。我们将会制造出比自然生长出来的木材更好的材料。

真诚服务的精神将会为我们创造一切。

我们每个人应该诚恳地干好我们的每一份工作。

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信仰是希望获得的东西,是那些尚未被看到的事物存在的证据。”

同类推荐
  •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毫无疑问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本书通过精 悍的叙述、有力的点评、生动的语言,诠释了秦亡汉兴的真实历史画卷, 展现了一代战神韩信神机妙算、英明果敢、儿女情长的一生,如同璀璨的 繁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给世人以无限的仰慕与尊敬。
  •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从叶嘉莹与著名词人纳兰容若同祖同宗写起,追溯了叶嘉莹对热爱诗词的精神源头。叶嘉莹一生经历传奇,家境优渥却早年丧母,过早体会到了“一别成千古”。幸遇良师顾随,创作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提高迅速,在恩师“御风去”的祝福中,叶嘉莹却飘零孤岛,入狱、贫穷、寄人篱下……“倚竹谁怜衫袖薄”的哀叹让人唏嘘。面对家庭暴力、晚年丧女,在几近崩溃的时候,她在诗词中汲取了坚强的力量。出于对诗词、教育的热爱,她不再“余生海外悬”,而是选择叶落归根,以教育报国,到南开大学任教。本书分析了她各个作品产生的背景,使读者可以更全面理解叶嘉莹诗词蕴含的内在情感。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书分为旧学宗师、人文大家、科学巨擘三个部分,试图从宏观的背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场面,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胡适的优雅、鲁迅的启发、马寅初的激烈、马约翰的耐心、李叔同的多礼、熊十力的性情、冯友兰的拙扑、沈从文的天真、黎东方的生动、钱钟书的睥睨、雷海宗的磅礴、林语堂的幽默、郁达夫的无奈、华罗庚的谦逊、闻一多的尖锐、老舍的文采……
  •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一部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齐梁以来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使之上升到文学理论层面,而且还运用这些理论对各个时代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文艺创作理论集大成之作。它的作者刘勰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热门推荐
  •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门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它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营造场景,激发听觉美感。《广播剧编导教程》系统地论述了广播剧这门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创作过程。同时,结合长期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摸索,《广播剧编导教程》尤其从广播剧的编剧、导演、制作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并配以思考问题和获奖作品分析,是。‘本较为完善的广播剧创作类教材。
  •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

    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游戏生物代理人

    游戏生物代理人

    带着能召唤游戏生物的能力来到魔幻世界,从此皮特男爵开始了他的征服之路。您需要打手护卫?雇佣剑士和流浪骑士?吃苦耐劳的牛头人或者叫嚷着口号不怕牺牲的绿皮兽人似乎是更好的选择。贵族俱乐部需要侍女?精灵女仆或猫耳娘?不如选择来自地狱的火辣魅魔或欲魔!莫非您需要更重口的触须怪?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 神秘权少,宠上瘾!

    神秘权少,宠上瘾!

    五年前她为了亲人,不惜出卖自己。五年后,未婚夫把小三带回家中,百般羞辱她,她走上前一巴掌甩了上去,只当自己瞎了眼。失意的她正蹲在街上痛哭的时,出现了一个小奶包,他对她说:“我叫权天星,是西洲首富的儿子。我有钱有势,你成功吸引了本宝宝的注意,以后你跟着我,本宝宝带你吃香喝辣。谁敢欺负你,本宝宝替你撑腰。爸爸,你看她怎么样?”“可以,叫妈吧。”
  • 钟形罩(20世纪经典)

    钟形罩(20世纪经典)

    埃斯特是波士顿一所大学的全优生,获得了在纽约一家时尚杂志的实习机会。她却对纽约的生活充满了疑惑,无数的可能性让她无法确定未来,也无法回到从前她认为安全的生活状态。埃斯特最后决定当一名作家,但是却在道德、行为和自我意识的矛盾中挣扎。在这部感人至深的自传性小说中,西尔维娅·普拉斯回顾了她年轻时所经历的失望、愤怒、压抑、最终的崩溃以及后来的治疗过程,充满了让人震撼的智慧和令人心碎的坦诚。
  • 皇后她是个戏精

    皇后她是个戏精

    【女扮男装1v1双洁】一场阴错阳差,她被母妃调包成已故的双生子弟弟。自小以男儿养,处处谨慎,只为活命。他来攻城,她将城池双手奉上,他对她噗之以鼻。他把她带走,欲挟天子令诸侯。之后………“听说皇上把那个矮子带走了,昭王召集金吾卫去城门口要人,还动用了业火连弩!”“听说定安候家那个六岁的小孙子咬了那矮子,被昭王一把火烧了玩物房!”“听说昭王房间着火了,俩人,俩人竟挤进了一间屋子!”“听说!听说那矮子跑啦!”某矮子:“不跑?不跑等你杀小爷不成!”众人:“……???”某暴君咬牙:死矮子!算你狠!一部原汁原味+宫斗+江湖+一丢丢神秘色彩的古文~
  • 圣渝

    圣渝

    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这里不仅有着强大的修士,也有着可以幻化成人的妖兽。通过修炼,人们不仅能摆脱天地的束缚,自由地翱翔天际,还能延长寿命,甚至与天同寿。很多只存在于传说的东西,在这里却司空见惯。
  • 独守一座孤城

    独守一座孤城

    双胞胎姐姐亲手毁她容,把她卖给穷山沟的傻小子当媳妇,害她被囚禁整整两年,成功夺走了她帅气多金的未婚夫。不想三年后的一场意外,让她沦为了未来姐夫的禁脔。江堤上,她抿唇苦求:“姐夫,放过我。”可换来的却是他冷漠的白眼。“严雨泽,你赢了。希望下辈子,别让我再遇见你!”带着愤恨,她奋不顾身的跳进了滔滔江水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合欢散尽

    合欢散尽

    那一世,她与他还只是小孩子,无意中在西来的藏传佛教大喇嘛钵中,放了一块自己最喜欢的饼,大喇嘛感念这份童稚的善心为二人灌顶,二人不知不觉于体内形成强于常人的念力。他们因着相似的性情、相似的境遇、对于彼此的依恋,世代临终发大誓言,要永远在一起。这一股执念造就一段段孽缘传奇,使他们世世相遇、恩怨情仇,纠缠五世。不是有份无缘就是有缘无分,或者缘分浅薄。每一世她都在执着地寻找他,而每一世,她都会莫名其妙感念到有一个声音在劝她:回头是岸。因着这份强大的念力,前尘往事如云烟,使她每每坠入梦境,最终在世世熟悉的声音指引下,该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