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1500000019

第19章 趣说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学校”的变化发展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萌芽。

到了夏代,出现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还有“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又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就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可升入国学就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后来,人们专用塾称呼私人设立的学校,叫私塾。庠、序成了乡学之名。学则和校合并,成为教育机构的通称,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的学校——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也就是古时候的学校。它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在蒙童教育阶段,私塾的教育原则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学生必须将先生要求朗读的书目全部背诵下来。此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会打手心或者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等。

关于教育学位——学士、硕士、博士

学士、硕士、博士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此外,还有“博士后”的称呼,不过,“博士后研究生”并不属于学位。

古时,学士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品位也不高。唐太宗时设文学馆,学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自宋至清,学士的品位一直很高。清朝的大学士官阶为正一品,是文官之首。

硕士的称呼最早起源于五代,是对博学多闻、德高望重者的一种尊称,但一直不是官职。博士一词最早起源于战国时代。《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议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它是一种官名,指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的人。博士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西汉时期,汉武帝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对专门精通某一种职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宋朝时,把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点屎”对“汗淋”

典史,官名,宋代设置,是知县的属官,专管公文之事;翰林,也为官名,指翰林学士,主管文事,并为皇帝顾问。

古时候,同窗好友刘宁与周济先后中举。不久,刘宁做了典史,周济入了翰林。

有一天,两人重逢欢宴,酒酣之际,诗兴大发,不禁吟哦起来。良久,周济想与刘宁开个玩笑,便写了一上联,递给刘典史:

三天不吃饭,腹中无点屎

“点屎”不就是暗指“典史”吗?刘宁颇觉难堪,立即思索报复之策,片刻间,含笑对出下联:

六月穿棉袄,胯下有汗淋

周济见好友把自己比做胯下的“汗淋”,非但不生气,反而赞赏道:“对得妙,对得妙呀!”

“师范”的出现

何谓“师范”?还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解释得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者不只是授业解惑,在行为上也是人之模范。“师范”一词的得来有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强调师的表率作用。西汉末年,扬雄在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后汉书·赵壹传》报皇甫规书:“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文心雕龙·才略》云:“相如好书,师范屈宋。”“师范”已作为一个词组而出现。

何谓“教师”

教师的称谓,最早见于我国西周时期的金文中,称为“师氏”,简称“师”,即教国学的官员。

“师”原来是商、周军队的组织单位。西周的统治者为培养善战的贵族子弟,开办了“国学”,有高级军官“师氏”任教。由于“师”是传授知识的,而“教”又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把“教师”一词定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美称。

“图书”——插图之书

图书,即有图之书。书中有插图,这在古代早已有之。清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隋书经籍志·礼类》有《周宫礼图》十四卷。”可见,当时虽未发明印刷术,但已经开始在书籍中插入图画。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的《金刚经》是唐代咸通九年(868年)所刊,卷首就有一幅十分精美的佛说法图。宋末以后,绘图书籍更为广泛,水平更高。如《三国演义》,附图达240幅之多,清代的《避暑山庄图咏》等书多为图文并茂。这样,世代相传,书籍就被称为图书了。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始于1955年,目的是推广阅读和写作,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因此,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表示尊敬。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文学”是官职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但这一词最早是以官职的名称而出现。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考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即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我国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是《诗经》。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红楼梦》衍生出来的“红学”

“红学”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出现的一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呢?《红楼梦》一书问世以后,在民间广为流传。据清朝李放所著的《八旗画录》说:“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这是“红学”一词见诸典籍的最早记载。更为有趣的是,这个词的广泛流传和使用,还有一段逸闻。

清代嘉庆、咸丰年间,研究经学成为一种时尚。其时,松江县有个文人叫朱子美,平时不喜欢看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而好读小说。他曾自诩:“生平所见说部有八百余种,而尤以《红楼梦》最为笃嗜。”一天,有个朋友来家拜访他,见他埋头伏案,正在用功读书,便笑问道:“先生现治何经?”他幽默地答道:“吾之经学与世人所读不同,系少一横三曲者。”朋友不解其意。他又笑着说道:“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原来,“经”的繁体是“經”,去掉一横三曲,便是“红”字。这个有趣的故事不胫而走,迅速传开。后来,“红学”一词便被广泛使用,成为研究《红楼梦》的专用名称。

陈开瑞猜灯谜

广西桂林汇聚着众多中国文化界的著名人物,那里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

这年,有家川菜馆开张,大门上贴了一张大大的红纸,“本店开张志禧,主人设灯谜候教,猜中者奉送川菜一桌,以资雅兴。”灯谜高悬于菜馆堂中:文(打《红楼梦》一人物)

灯谜下面还有一行附言:“猜中者还可获得灯谜作者亲笔赠诗一首。”

人们纷至沓来,专为解开此谜,这也为菜馆招徕了生意,遗憾的是,没有一个顾客猜出了谜底。这谜最终让陈开瑞给猜中了,谜底是“晴雯”,晴即无雨,无雨之“雯”自然是文。陈开瑞后来也果真得到了灯谜作者——著名作家端木蕻良的亲笔题诗:

未到巫山已有情,空留文字想虚名。

可怜一夜潇潇雨,洒上芙蓉便是卿。

此诗也是写晴雯的,可谓与谜语相得益彰。而这个设谜又赠诗的故事,也成为当时桂林文化界的一段佳话。

“哲学”指什么

哲学是什么?很难回答。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若非要解释它的话,从宏观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一种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和思维的根本观点和体系。

“哲”字在中国很早就被提及,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而“哲学”一词,是从古希腊语“爱智慧”翻译过来的。古希腊有一个叫苏格拉底的人,他学识渊博、才智过人,大家都称他为“智者”。但是苏格拉底很谦虚,他说:“我不是什么‘智者’,而只是‘智慧的爱好者’。”从此,“爱智慧”就广为流传了。

在汉语中,“哲”字是“智慧”的意思,它和“学”字合在一起,就是“使人明智的学问”。

伽利略妙喻哲学

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习哲学,可他父亲不同意。

一次,伽利略又为这事去找父亲。

“爸爸,有件事我一直不明白,那就是你为什么要和妈妈结婚?”伽利略问。

“因为我喜欢她。”父亲答道。

“那你没娶过别的女人?”伽利略又问。

父亲赶紧加以纠正:“孩子,绝对没有这种事,我敢对上帝发誓,我只喜欢你母亲一个人,我痴痴地追求着她,要知道你母亲从前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姑娘……”

听完父亲的话,伽利略趁机说:“我相信你说的这些话。要知道,现在我也面临同样的处境。哲学是我唯一的需要,除了哲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我对它的爱犹如你对母亲的爱。”

父亲被他说服了,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

“书店”的发展

“书店”一词最早叫做“书肆”,稍晚些又改为“书局”。“书肆”之名,最早始于汉代。西汉末年,扬雄《法言》就有“书肆”的记载。到了唐代中期,因刻版印刷术已兴起,在今四川、安徽、江苏、浙江和洛阳等地,都设有“书肆”。唐代以后,书商设肆刻书更为普遍。还有叫“书林”“书堂”“书铺”“书棚”“书籍铺”等名的,既刻书又卖书。有的书商本身是藏书家、出版家,同时兼事编纂刻印,有的仅接受委托、刻印和售卖书籍。古时也有直称字号的,如:“富文堂”“养正斋”“鸿运楼”“崇文阁”,等等。这些名号宋代以后也统称为“书坊”。“书肆”“书坊”便是“书店”的前身。“书店”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了。

网上书店

世界上第一家网上书店是1991年在美国联机公司AOL采购网络上建立的“阅读美国书店”,目前,最负盛名的是美国西雅图亚马逊图书公司的亚马逊网上书店。德国的网上书店主要有图书在线网上书店。

中国最早的网上书店是1997年在杭州新华书店诞生的,而进入1998年后,作为中国书业传统经营力量的新华书店,正式宣布进入网络领域,先是第九届全国书市首次开通书店网站,1998年12月30日上海书城成为国内首家正规的网上书店。

同类推荐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返璞归真说教育

    返璞归真说教育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精华集萃,体现了李镇西做朴素真教育的思想。李镇西老师质疑“校校有特色”的办校风格,批评教育中的假科研,忧心于现今教育界的种种浮躁现象;他认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者应当持着“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思想,把孩子放在心上,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教师不能迷恋于展现各种“教育艺术”,忘记教育的基本,而要掌握扎扎实实的“教育技术”,认真踏实地做教育;要降低教师成长的门槛,让教师都能成长起来,使每个教师都能从教育事业中体会到职业幸福,从而“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卢梭

    于书娟编著的《卢梭》是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丛书之一,本书希望通过以较为通俗的语言对卢梭主要思想给予介绍,使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了解到这位教育心理学家思想的光辉之处,并能从他的理论中获益。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任鸿隽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任鸿隽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任鸿隽谈教育(名家谈教育)》共收任鸿隽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26篇。前面部分的文章均为任鸿隽先生以一个教育家身份所撰写的关于教育的心得文章,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任鸿隽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科学教育与科学》《大学研究所与留学政策》《论所谓择师自由》等;后面部分的文章是任鸿隽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他个人的自述、关于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回顾,以及他谈科学、社会、翻译、实业等方面的文章。
热门推荐
  • 武极神王

    武极神王

    (新书【武极天尊】强悍来袭,火热爆更,永久免费,欢迎大家阅读!)我是一个小土著,没钱没权没势力!但是我有逆天资质,身怀第一功法,还有一大堆神兽魔宠,你拿什么和我比?美女小弟,我一怒全收。上天入地,我无所不能。美女别看我,还看,再看!
  • 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幽梦影

    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幽梦影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无论何时,打开这个函封,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文化密码。因此,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途径就是阅读国学经典。《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精装》共30本,精选了中华传统文明中内涵丰富、经久流传的国学经典,包括史学的经典,文学的经典,哲学的经典,设计精美,采取双色印刷,图文并茂,品种丰富。阅读这些日久常新的经典,会带给我们理性和高雅,敏锐与睿智,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培养青少年高尚品德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高尚品德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世间最可敬畏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星空的可畏是因为其神秘与无限,道德的可畏是因为其来自内心的拷问;人生在世,既要无所畏惧地面对挑战,又要敬畏于高尚的道德律条,只有这样,人才不会迷失,才不会失去奋进的动力。送给青少年最好的礼物书。品性是做人的基础,德行是处世的根本。
  • Cranford(I)克兰福德(英文版)

    Cranford(I)克兰福德(英文版)

    The women of the small country town of Cranford live in genteel poverty, resolutely refusing to embrace change, while the dark clouds of urbanisation and the advance of the railway hover threateningly on the horizon. In their simple, well-ordered lives they face emotional dilemmas and upheavals, small in the scale of the ever-shifting world, but affectionately portrayed by Elizabeth Gaskell with all the weight and consequence of a grand drama.A rich, comic and illuminating portrait of life in a small town, Cranford has moved and entertained readers for generations.
  • 史前统治者归来

    史前统治者归来

    新书《全球进入大洪水时代》已经发书——————自从方野发现自己的右手变成了猿爪后,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诡异……毁灭日即将来临,文明与秩序正在崩坏,地球曾经的统治者将要归来……
  • 台宗十类因革论

    台宗十类因革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求野录

    求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园

    公园

    出了清华公寓北门,正对着的便是港城开发区公园。昨晚落了一场小雨,人造瀑布,冲公寓门似高头大马,咆哮着人立而起,落下,再立起。从右侧拾级而上,第一梯是13阶,第二和第三梯,都是5阶,剩余五梯,全是3阶。祝天成每天晨练,必经此处。往左拐偏离石径,人踩出的小道,绕往树林深处。石径与小道交汇处第3棵树下坐一女子,在无声地擤鼻涕。她面前扔掉的手纸,散落一堆,如果划拉起来,足有一垃圾抄子。祝天成停下脚步,犹豫一阵,还是往前走去。他迈到第三步的时候,仿佛再也迈不动了。他不信迷信,自然也不认可投胎转世一说。他以为是幻觉。
  • 气象与自然灾害

    气象与自然灾害

    《气象与自然灾害》介绍了一些自然灾害和气象知识,让读者领略自然的威力并提高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智慧和勇气,主要内容包括:你知道大气由什么组成吗;空气有质量吗;常用气象名词有哪些;什么是气象观测等。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打造科学普及教育权威读本,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