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50400000006

第6章 单身闯美搏乾坤

1981 北京 美国亚利桑那州 图桑市

享年七十三岁的母亲突然撒手人寰,全家坠入无比哀痛深渊。失去了操心全家大小事的母亲,家不成家。父亲呆坐那里,拿着泛黄白毛巾擦泪眼。哥哥和姐妹们悲痛欲绝,崧苼更是痛不欲生。他在八宝山骨灰堂母亲骨灰盒前,不停地写。用笔蘸着内心深处的泪,写下父亲和母亲的往事,作为永久的怀念。

自从父亲陈怀臻1918年离开河南济源下雁门老家,揣着老父亲给的十块大洋,步行三千多里,一个人闯到北平,至今已过去六十三个年头。自从民国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1923年5月5日,父亲和母亲在北平宽街亮果厂饭庄举办婚礼,至今已有五十八年。

母亲年方十六就已长成个水灵灵的大姑娘。高个头儿,高鼻梁,尖下巴,瓜子儿脸,宽脑门儿,眼睛不大,忽闪忽闪的特有神。细腰,长腿,解放脚,怎么捯饬都好看。家境贫寒,母亲被迫学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出了师,搭了班。小班子换大班子,开场戏换压轴戏,越唱越红,越演越火。家里收入多了,可一直想求学的母亲笑容却少了。她不怕唱戏累,演戏苦,就是受不了阔少爷们纠缠,流氓无赖撒野,更受不了班主鬼眯眯的色眼。惹不起,躲得起。母亲做主全家迁居北平,在“京保大篷车”店订好了车。

“京保大篷车”是保定童掌柜在父亲协助下办起来的,在北平还开了分店。无巧不成书,就在这节骨眼儿,父亲来保定和童掌柜办完事正要返回北平。父亲得知此事,正好顺路,自告奋勇陪伴同行。母亲一家六口,连同行李铺盖杂物,把大篷车挤得满满的。正在为难,只听银铃似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大哥,要是不介意,我在您后面挤挤就行。”

“中!”一着急,父亲冒出了河南老家话,“我是说,行。”

车把式坐大篷车左辕口,父亲坐右辕口,身后面就是那位姑娘。地方太窄,道路不平,骡车晃晃悠悠,姑娘柔软的身子直往父亲背上靠,喘气儿都能吹到父亲后脖颈子。父亲满头冒汗,还不敢擦,一个劲儿犯晕。

“您是大篷车店掌柜的吧?”姑娘问道。

“不是。我在北京大学上学,帮忙照看大篷车北平分店。”

“哎哟,北京大学?大学生啊?”姑娘抬起那双有神的眼,惊讶地说。

“刚二年级。”

“学什么?”

“法文和法国文学。”

“哎哟,”又是一个哎哟,那么甜,那么脆,“还学洋文哪?”

父亲只是笑,没出声。

到了后半夜,骡车一晃,姑娘惊醒了。发觉自己竟半依半偎地躺靠在父亲身上。

“哎哟,”还是那句哎哟,只是声音低下来,“看我把您挤的,一宿没睡吧?”

“不困,不困。”父亲巴不得姑娘依偎着他再多睡会儿。

深夜静悄悄,淑女传真情,书生魂魄销。这辈子没感受过这样的真情惬意,这么动心的夜晚。两人默默无语,只觉着身子靠得更近,更紧了。

更巧的是父亲住的北平大丰公寓正是母亲一家在公寓食堂打工所在。低头不见抬头见。每当父亲来食堂就餐,母亲一准儿等在那里,端菜端饭,悉心照料。作为回报,父亲开始给母亲补习功课,准备考学。俩人在昏暗电灯下攻读。一个是板儿寸平头,一个是秀发垂肩。一个低声讲,一个专心听。两人嘴里干干的,心里热热的。上考场那天,父亲把母亲送到北平女子师范学校,自己拿本书坐等在校门口。母亲的灵性太好了,不出所料,果然金榜得中。父亲拉着母亲直奔他舍不得常去的德胜斋,美美吃了顿炖牛肉夹烧饼。落落大方的漂亮姑娘顿时成了饭馆里中心人物。吃饭客人又羡慕,又嫉妒。这么个土老帽儿怎么就有如此艳福?

千里姻缘一线牵,棒打不散有情人。一天,父亲从图书馆回公寓,意外看见母亲和她爹在墙外角落里急赤白脸地嚷嚷。怀臻并不想听人家私房话。这回不想听也得听,嚷嚷调门儿太高了。

“不在家里说,您把我叫到这儿叨唠这件事,烦不烦?”

“我还不是为你好。你图他什么?不就是个穷学生吗?”

“穷学生怎么啦?人穷志不短,人家有志气。”

“有志气?我还真看不出来。再者说,他比你整整大十岁!”

“大十岁又怎么啦?更会心疼人。”

“黄花大闺女,你就不能找个更好的?”

“他就好,比谁都好。”

“你这个死丫头,他,他可是结过婚!”

“什么?”

“他结过婚。”

“什么?”

“他在河南老家结过婚。媳妇儿虽说死了,可还有个儿子!”

“什么,什么?您胡说。”

“这可是在这儿做饭的远房表叔亲口对我说的。不信,你问他去。”

晴天霹雳,这几句话把母亲震晕了。要不是扶住墙角,非得瘫在那儿。可是,母亲就是母亲。强挣着挺直身子,喘着粗气,心里拿定主意。

“跟您挑明了吧,只要他对我有意,我不在乎,我就是认准他了!”

父亲惊呆了。意外撞见这事儿,意外听到掷地有声的表白,感动得木呆呆站在那里。父亲没回公寓,转身又走到他心爱的筒子河畔。对着故宫角楼,坐了大半夜,想了大半夜。

母亲像是一阵春风,一场及时雨,把父亲久久埋在心底的一番柔情激活了。可再没想到,竟是母亲先打破僵局。春风杨柳的傍晚,母亲大着胆儿请父亲带她出去走走。父亲还没想好去哪儿,母亲已把他带到了离沙滩不远的什刹海。

“你大学毕业后想干什么?”

“教书。你呢?上完初中还想上高中,上大学?”

“没想那么远。”

“那想什么?”

“想近点的事。”

“近点的,多近?”

“眼前的。你想不想?”

“想,可又不敢想。”

“我又没问你敢不敢,就问你想不想。”

“想。”

“真想?”

“真想。”

“直截了当。你,你想没想过成家的事?”

“还没有。”

“为什么?”

“大学还没毕业。”

“没毕业大学生结婚的多了。”

“积蓄太少。”

“什么话?穷人就不成家啦?”

“还有……”声音低得快听不见了。

“什么?”

“我,我成过家。媳妇儿去世了,可还有个儿子。”

“我知道。”姑娘的声音也低得快听不见了。

“你知道?”明知故问。

“知道。那又怎么了?”

“谁愿意嫁给我这个二婚的穷学生。”

“要是有人愿意呢?”

“那得看是谁。”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谁?”

“还用问!”姑娘脸涨得通红,低着头,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你?”尽管听到过姑娘表白,但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是我,怎么了?”

“可你年纪还小。”

“不小了。像我这么大,我们易县老家的小媳妇都有孩子了。”

“我可是个穷学生。”

“我们家也不富,正般配。”

“我还有个儿子。”

“没娘的孩子更得有人疼。”

“我可比你大十岁。”

“我妈说了,女婿大更疼媳妇。”

“你都跟你妈说了!那你爸呢?”

“我跟我爸说了。他要是不同意,我就离开这个家。”

姑娘低着头,又长又黑的眼睫毛忽闪抖动,晶莹泪珠唰地落下来。

就这么着,父亲和母亲成了亲。母亲只上到初二就怀了孩子。辍学后,不仅挑起照料父亲和全家重任,还以她绝顶的聪明智慧,帮协父亲走上弃文从商之路,让一贫如洗的陈家成为北平豪富。贝勒府翻新重建的陈家豪宅,五进院落,一百二十多间房,还有六亩大花园和菜园。虽然发迹了,一家还是遵循陈家传统,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所有孩子内衣都是补丁摞补丁。崧苼一条内裤,硬是补了十七块。所有儿女都要等到上大学才戴上手表,还是最便宜的表。新中国成立前,陈家掩护北平地下党,送药太行游击队。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北京市优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父亲,在母亲支持下,把陈家豪宅捐给政府。投资工业,成为第一代“红色资本家”。万没想到,后来的世道变了。父亲被打成“候补右派”。陈家成了黑五类、臭老九,被打到社会最底层。本以为再无出头之日,再没想到还能绝路逢生,枯木逢春。这些连想都不敢想的事,都发生在邓小平1977年第三次出山之后。

先是1978年,在胡耀邦总书记主持下,被冤枉的一百多万“右派分子”全摘了帽子。他们的子女名义上不再是“黑五类”子女了。接着,中共中央统战部重申党和国家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数以百万计的民族资产阶级和他们的子女,终于恢复了名誉。接着,在中国和美国建交之后,1979年1月29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二,邓小平开始了对美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在访问期间,中美双方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以及在教育、商业、空间方面进行合作的协议。3月,美国驻华大使馆正式建成启用,伍德科克先生出任美国驻华第一任大使。作为中美在文化教育方面合作的具体体现,又开始有中国留学生去美国了。陈崧苼也开始心存“妄想”,“蠢蠢”欲动。

母亲和崧苼最亲。母亲在,崧苼绝不会离开母亲半步。母亲突然离去后,他变了个人。默默无语,深居简出。工作之余老是跑图书馆。和父亲几次长谈,又和玉英反复商量后,一直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的陈崧苼,悄悄行动起来。就跟做梦似的,几个月后,陈崧苼拿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了私人出国护照,拿到了从北京经东京和旧金山,飞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桑市的机票。

在崧苼出发一周前,陈怀臻老人和儿女们都在崧苼复兴门外三里河家里团聚了一天。中午还在厚德福河南饭庄吃了顿全家团圆饭。

临走三天前,老人特意又把崧苼、玉英、大卫、晓雷叫到一起,在东四路西瑞珍厚饭庄吃了顿涮羊肉。这是老人和崧苼一家的团圆饭。

临走前一天晚上,按照陈怀臻老人安排,就在父亲母亲“文革”抄家后被赶到的那间小南房,爷俩吃了顿告别饭。

崧苼知道老人安排这三顿饭的心意。特意从萃华楼饭庄给老人端了两盘他最爱吃的葱烧海参和糟熘三白,又买了两瓶茅台,急匆匆地走进了东四前炒面胡同14号,直奔小南屋。

这间不足12平米的小南屋,原是这家四合院三间南房的洗澡间。后来把澡盆、脸盆、坐便器拆掉,改造成一间卧室。虽说是卧室,周围墙上还依旧是洗澡间的白瓷砖,阴冷冷的。“文革”抄家后,老人和老伴被强令搬到这间小南屋,一住就是十五年。慈母就是在这间小南屋发病辞世的。不管崧苼兄妹怎么劝说,怀臻老人就是不肯离开这间小南屋。勉强在儿女家住上几天,老人总找个理由回到小南屋。儿女们还想劝阻,老人把话说明了:“你妈还在那儿等着我呢。”儿女们心里流泪,可再也不说什么了。

阿姨正在小南屋外自己搭的小厨台蒸窝头,熬玉米糁儿粥。

“忙着哪,阿姨!”崧苼把端来的菜递过去,“没敢多买,怕老爷子说浪费。待会儿您给热热。”

“交给我,快进去吧。老爷子盼了半天了。”阿姨忙着回答。

阿姨在陈家特受尊重。自打老伴辞世后,老人身体和精神大不如前,总是一个人暗暗落泪,视力也急剧下降。多亏阿姨精心照料,解除了儿女们后顾之忧,让他们松了口气。

“爸,”崧苼走进小南屋,只见老人正把小半导体收音机贴在耳边听《新闻联播》。

屋里,一边是张木板双人床,一边是张快散架的木板单人床。原来老伴睡双人床,老人睡单人床,两个孙子来了都跟奶奶睡。老伴辞世后,老人睡双人床。屋子太小,一张方桌和两把椅子只好靠边站了。儿孙们都来了,就把方桌移出来,大家团团而坐。平时,这张方桌又是老人的书桌,又是和阿姨用餐的饭桌。

“来啦。都准备齐了?”老人关掉小半导体,随手放到枕头旁。

“玉英还在忙着呢。两个大箱子,满满当当的。”

“饱带干粮热带衣。漂洋过海,人生地不熟,要想周到。”

方桌上摆着爷儿俩爱吃的下酒菜:煮花生、拍黄瓜、香椿拌豆腐、素什锦、猪头肉。受难期间想解馋只买得起猪头肉,特别是东四西大街路北普云楼的猪头肉,成了老人招待儿孙们的“保留节目”。

“爸,今儿喝茅台吧?”

“喝味美思吧。红红火火,图个吉利。”老人指着高台柜上那瓶红酒。

别小看那高台柜,这是“文革”抄家后唯一允许老人搬出来的一件“贵重”家具。两米高的台柜,真正进口木料,地道英式古典设计。柜顶,镂空雕花。柜头,镶着几十年不变样的玻璃镜子。宽宽台面,里头是多层酒台,外头陈列小摆件和文房四宝。高台柜下是双开门的多层柜。高台柜的“贵重”,全在这多层柜里,没多少人知道。

“爸,我先敬您一杯。祝愿您健康长寿。”崧苼深情望着父亲,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好!也算是你敬你妈的。”老人一反常规,也是一饮而尽。

“多亏有我妈保佑,自从批准我拿私人护照自费出国,不到十天,拿到护照和公证,赴美签证,还有飞往美国机票。神了!”

“机票得不少钱吧?”

“我在牛棚和劳改农场1600天。平反后,还了我被扣工资1600元。玉英一直攒着,正派上用场。”

“这都是天意!”老人给崧苼夹了一大块猪头肉。“想当年去法国勤工俭学,我没去成。抗日期间我狠心出走,都到香港了。你妈得重病,我急着又赶回北平。你算是给咱家开了先例。”老人又干一杯。

“也该咱陈家翻翻身,透透气了。我就是不放心。今年是您本命年,您都八十五了。”崧苼强忍泪,低下头。

“放心吧。多少年没这么高兴过了。去美国,靠你的本事,我看你能有一番作为。”

语重心长的话让崧苼激动不已,“爸,您前半生的奋斗和成就,就是我的楷模。有您这些话垫底,我心里踏实多了。”

“我心里有数。有你哥哥、姐姐和妹妹在,有玉英和两个孙子在,你就放心吧。”说着,又倒满一杯红酒。

“爸,您可超量了。”

“这杯酒,算是我和你妈对你的祝福。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事业有成,一飞冲天!”

“谢谢爸,谢谢妈。祝愿您精神好,身体好,硬硬朗朗地等着我回来看您。”

父子二人对视良久,举杯一饮而尽。

崧苼走出屋门,端来两盘香味扑鼻的佳肴,回过头来对阿姨说:“阿姨,一起吃吧。”

阿姨端着粥和窝头走进来,“我在小厨房吃过了。你们爷儿俩多吃,多说会子。”

“多吃点,”老人招呼崧苼,“到了美国,可就吃不上这口了。”

老人从床上枕头下拿出个小袋子,深沉地看着崧苼。

“这是当年你爷爷给我的黑皮烟荷包。里面的十块大洋,我虽然没动,可“文革”时都扔进了筒子河。袋子是空的,可比什么都重。带上吧。”

崧苼接过黑皮烟荷包,觉着重如千斤。年代久了,羊皮有些僵硬,可拴袋口的红丝绳,还是那么鲜艳。

“爸!”崧苼失声痛哭,泪如泉涌。

“记住,你绝不比洋人差,你绝不比洋人低。凭你本事实现你的抱负。就是别忘了家,别忘了生你养你的黄土地。”

“这儿永远是我的家。故土的恩德,我永远报答不尽。”

“好!好!该说的都说了。回去吧。”

“爸,我走了,玉英和两个孙子都盼您上我们家多住些日子。”

“我去,我去。玉英可是个好媳妇。我也想那两个孙子。”

“太好了。爸,我走了。”

“走吧,走吧。”

崧苼站起身走到门前,又回头看着父亲清瘦脸庞,强忍着泪水,“爸,您可要多保重。”

“放心,放心。”老人强忍泪水,一再挥手,“走吧,走吧!”

走出屋门,绕过北墙,崧苼踮起脚尖,从小南屋窗外看到老父亲把泛黄的白毛巾紧捂脸上,低声呜咽,嘴里还在说着什么。崧苼怕哭出声,捂住嘴,低下头,匆匆跑出大门。

一夜没睡的崧苼,眼前总闪现慈父的身影,强忍忧伤的深沉目光。第二天一大早,崧苼出去买回豆浆油条,和玉英把两个大箱子捆扎好,叫醒大卫和晓雷。好朋友安排好的汽车,已在楼下等候多时了。

到了北京机场,时间已经不早了。十五岁的大卫个头儿快赶上爸爸了,帮着搬运行李。十一岁的晓雷第一次来机场,看什么都新鲜。没容玉英再和崧苼说几句话,广播通知开始办理登机手续。玉英拉着大卫和晓雷,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不知说什么好。崧苼谢过了送行亲友,看着依依不舍的大卫和晓雷,看着玉英有些浮肿的眼睛,也只说了一句话。

“你们多保重!全家多保重!”

“等等,”玉英拿起个提袋,“拿着,爸给你的窝头。”

崧苼接过那袋窝头,走进验票门,一步三回头地消失在登机大厅。

1981年9月5日,星期六,陈崧苼拿着单程机票离开北京,踏上一条无归路。只有去路,没有回程,一片茫然。

登上飞机,座位靠窗口。崧苼打开提袋,拿出窝头香甜地吃起来。玉米面窝头是陈家传统主食,什么时候都离不开。陈家逃难,离不开窝头。陈家发迹,离不开窝头。老人被打成右派,在他自己开的工厂烧锅炉,离不开窝头。陈崧苼被关进牛棚,只能吃窝头。在宁夏贺兰山劳改场,一年到头苦力活,更离不开窝头。崧苼明白老父亲让他带上一袋窝头的深沉含义。不能忘本哪!

霎时,飞机腾空而起。晨雾散去,红日驱散阴云,万道霞光。呆望着渐渐隐去的北京的山,北京的水,北京的大地,像是离群孤雁,像是断线风筝,心里空荡荡。前几天的兴奋,没有了。前几个月的期盼,消失了。眼前,只有大卫和晓雷的笑容,只有玉英显得憔悴的脸庞,只有母亲的骨灰盒,只有老父亲清瘦身影,沉重目光,还有父亲捂着泪眼的白毛巾,那条泛黄的白毛巾……

同类推荐
  • 神鼻

    神鼻

    “你的情况我去年就听说了。我回忆了一下你的成长历程,你是被宠坏的,家人宠你,学校宠你,全玫瑰镇的人都宠你,把你宠成了低能儿。你知道老虎妈妈为什么要在最佳时段培养虎崽捕食生存的本领吗?错过了,就永远学不会了。好在,人不是动物,人是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道理我早就懂了。可是,我真的学不会。我完全是个废物了。”“别丧气,我要把你变废为宝。想起替你当班长,代你写作业、考试的日子,我就无地自容。那时,我是多么荒唐啊!”谢锦娜花了近一年时间来思考汪长旺的出路问题。她费力地找到了合作公司,那个叫宝力的公司计划在玫瑰镇建香精厂,引入法国先进设备和理念生产香水和系列护肤品。她这次回来就是来具体落实这个事的。
  • 海上

    海上

    因为父亲的关系,胡小棣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海上。于是,他处在了一个奇怪的位置上。一面是与父亲微妙的关系,一面是油井工地的微妙关系。于是他用种种方式反抗,终于出了事……石油技校生胡小棣到了海上,感觉就像后来的脑袋水肿一样,很有一点人生末日的味道。小棣没见过海,也没有这么远距离地离开过母亲,想起母亲他就看到一个手提竹篮的女人,那一阵子这个女人几乎每天都要到发生爆炸的化工厂里给她的厂长男人拣人脑子吃,女人说人脑是大补,吃了人脑的人,脑力过人。
  • 千程如梦

    千程如梦

    在魔教大举入侵昙谷剑派之际,昙谷剑派弟子江月白奋力杀敌,试图挽救门派,正当他与反派唐尘决一死战之时,一系列和他有关的惊天秘密逐步揭开;《戏》则是“听风阁”年轻阁主云霄与二当家沈冰雁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何二当家要叛变?却又拼尽生命救了阁主?曾经风光无限的秦月,在一次被设计陷害之后隐藏身份于民间,五年之后,因遇到不平之事,选择做回自己,重返江湖……
  • 蜀山剑侠传2

    蜀山剑侠传2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热门推荐
  • 团宠兽世之我是小仙女

    团宠兽世之我是小仙女

    江秋暖懵逼的看着周围挺拔的树木和周围与现代一切不相符的植物,动物。懵逼的想着。自己不就是在珠宝店里选一款,自己心仪的项链吗。突然就苦逼的穿越了?还穿越到了什么都没有的兽世。温暖只好努力的活下去。不过身边的这只臭老虎干嘛一直紧追自己不放。难道是赖上自己了。她却不知道,他的到来改变了兽世的一切。
  • 婚约:中短篇小说选(黑塞文集)

    婚约:中短篇小说选(黑塞文集)

    黑塞创作生涯长达70年,作品涵盖面甚广,除了《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长篇小说外,也从未中断过中短篇小说的创作。黑塞擅长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从精神、心理方面,折射外界对人的心灵所造成的深刻刺痛,从而使作品的内在意义得以凝聚和升华。本书采撷的26则中短篇小说均是黑塞此类作品中的精品,它们体现了作者早中晚不同创作时期的特点和风格,对我们全面了解黑塞以及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 荒野求生直播间

    荒野求生直播间

    【2017最火爆第一本自由荒野求生小说】带上漂亮妹纸去荒野,没有现实生活的烦恼,只需要考虑一日三餐的简单生活!欢迎加群【488734498】PS:本文类似科普文,主人公的穿越和剧情可以不看。但是科学知识肯定是很多的!新书《全民手游修仙时代》已经发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友情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友情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泛古行

    泛古行

    七情六欲挣扎之苦难灭心魔深渊诱惑阅尽四海返璞归真异世异度亦是心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