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200000003

第3章 留学美国(2)

容闳在他的《西学东渐记》中写道,他有时甚至怀疑,是否不受教育更好。既然受了教育,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就越来越高。知识越高,痛苦就越多,快乐就越少。但容闳知道,这是怯弱者的卑微的念头——“这样的人,不足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达到高尚的境界!”

在和同班同学卡特勒的几次散步、谈话中,他提出了当时正在他头脑中酝酿着的中国留学计划:“我既然远涉重洋,身受文明教育,就要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用。”他在自传中回忆当时的志向:“我一人受到了文明的教育,也要使后来的人享受到同样的利益。以西方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强。”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容闳晚年时回忆说,“我已经初步想好了我将做什么。我坚信,下一代的中国青年,应当能有机会受到我所受到过的教育。而通过西方的教育,中国或许可以再生,变得文明而强大。这一目标的实现,已经为我一生事业的雄心之所在。”

毅然决定回国

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了,和他一起毕业的一共有98人。他成为第一个从美国第一流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当时还没有中国人在美国留学,他得到了很多美国人的关注和欣赏。加上他一直热衷参加各种活动,还管理兄弟会的图书,学校中的师生跟他熟稔的就有一大半。

容闳的毕业,是当年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大事件。甚至还有许多著名学者赶来参加典礼,就是为了看一看容闳——这位不寻常的中国人。

耶鲁大学1854级毕业生中,有92位都为容闳题写了很多临别赠言。有一条是这样写的:“荣誉是一个伟大心灵的结果而不是目的。”下边又写着他自己的赠言:“你的处境很特别,而且还有些困难,但是你自己在这里顽强地支撑过来了。我深信你回故土以后,将有力量为真理和上帝去作大量的工作。”

容闳虽然毕业了,但是他面临着更艰难的去留问题。容闳在耶鲁期间,学校新建了一个雪费尔专门学院,院长为诺德君。容闳曾经在这儿选修过测量科,为将来学习工程做准备。如果能学成专科再归国,容闳未来的事业也许就更容易实现了。

但是,由于自己无力自筹资金进修,资助他的人又不愿意他长期逗留在美国,于是容闳的愿望只能作罢。他的很多美国朋友也都劝他回国,其中一个是阿立芬特兄弟公司的老板,也就是当初容闳来美国时搭乘的“亨特利思”号帆船的主人。他当时免除了几个人的船费,后来跟容闳成了朋友。他劝容闳回国是出于虔诚,希望容闳回国后能够积极传教,让中国人都相信上帝。容闳此时早已经是基督教徒了。

特韦契耳牧师写道:“……只要他乐意,他可以留在美国并找到职业。另一方面,……在中国,没有什么需要他去做的事。那里除了卑微的亲属外,他没有朋友,不会得到任何地位和照顾,可以说没有他的立足之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派阴郁、险恶的前景。……”

但容闳还是放弃了留在美国任职的机会,毅然回到国内。他在《西学东渐记》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独白:“更念中国国民,身受无限痛苦,无限压制。……予无时不耿耿于怀。……予意以为,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之境。”

正是带着这个梦想,容闳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充满了战乱、贫穷、愚昧的祖国。为了这个梦想的实现,他奋斗了整整一生。这使他不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留学生,而且成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真正开创者。

1854年11月13日,容闳乘纽约某公司的“欧里加”号帆船,和一个曾在马礼逊学校任教的麦克教士一同,启程回国了。

【名人小传】

容闳(1828—1912),号纯甫,字达萌,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市)人。1935年在澳门附读于德人英藉传教士郭施拉的夫人创设的女学。1840年起就学于澳门和香港马礼逊学校。1847年随该校校长美藉传教士布朗赴美留学,入马萨诸塞州孟松学校。1950 年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为中国最早留美的大学毕业生。1854年11月离美返国。

1860年随美教士2人至天京(今南京)访问,会见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7条新政建,特别着重学校教育。因未被采纳,仍返回上海。

1863年由张斯桂、李善兰等介绍,赴安庆晤曾国藩,接受筹办机器总厂,出洋购买机器的任务。

1865年将在美国购办的机器运回,在上海高昌庙设厂,命名为江南制造总局。并建议在制造局附设兵工学校。

1870年又向曾国藩、丁日昌重提派遣留学生赴美的教育计划。

1872年奉命率学生30人赴美留学,任学生监督,兼任驻美副使,长期驻美。史称“中国幼童留美运动”(1872—1881)。

1875年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

1898年戊戌变法时,在北京多方赞助维新活动。政变后潜赴上海,托迹租界。

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等组织的自立会(亦称“中国国会”)被推为会长。因清政府指名通缉,逃往香港,后又赴台湾游历。在香港时,曾参与兴中会在港人士的革命活动。

1902年冬赴美终老。在美时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多方支援革命运动。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特函于他,欢迎他归国任职。同年病逝于美国。著作有《西学东渐记》等。

唐绍仪:叱咤政坛的留美幼童

在一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特殊年代,唐绍仪却能做到左右逢源,无论新派、旧派都对他信赖有加。他是孙中山的好友,又跟袁世凯私交甚笃,是双赢的政治联盟。他是清政府的重要大臣、民国的内阁总理;甚至退下来当个小小的中山县县长,他都当得自得其乐,游刃有余。他深谙中国的为政为官之道,却胸怀西方民主思想,不得不说是个奇人。

容闳的梦想

容闳是第一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人,更是中国人实现留学梦想的先驱。他多年的心愿,就是让中国孩子能够接受西方教育,学习先进的科学。在他20多年的等待和努力下,清政府终于答应每年派出30名中国孩子到美国去留学。他们被称作“留美幼童”。

清政府一共派遣过4批、120名幼童到美国学习;唐绍仪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容闳的同乡(也是孙中山的同乡)——广东省香山县唐家镇(今天属于珠海)人。唐家在近代声名远播,他们占据珠江口的出海要道,使得他们家族很早就开始与外界沟通和联系。唐家村有两个买办家族,以至于后来具有“买办之乡”的称号。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家族里,才能够在大部分中国人都对留学没有概念、对美国有着莫名恐惧的时代,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到遥远的异国。

当时的唐绍仪年仅12岁,家里就需要跟政府签订“生死文书”,“生死各安天命”;再加上长达15年的留学期限,这些都让大多数中国父母无法接受。容闳在招生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尤其是第一批,几乎招不到人。在容闳的多方、奔走努力下,终于才招满了。这些幼童大部分人都是广东人,广东人中又以容闳的故乡香山县最多。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香山县的唐家镇,当年先后送出了7位留美幼童,其中除了日后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的唐绍仪,还有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的唐国安。

这些留美幼童们,因为是政府第一次派遣留学生,出于维护清政府的体面,对他们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是品学兼优、出身清白,没有可疑背景;对15岁以上的要求更加苛刻,国文一定要有一定的水平,而且要略懂英语。甚至长相也要求端正,身体过于羸弱或残疾的都不能入选。

唐绍仪读私塾时,他的先生发现他的禀赋异于一般学生,常常夸赞这位高足。说者无心,闻者有意,县学政就这样听说了唐绍仪这个少年英才。正赶上此时容闳正在四处搜罗天资上佳的少年留学,于是12岁的唐绍仪就被县学政看中并向省里举荐,因而得到朝廷的官费,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

融入美国家庭

1874年,包括唐绍仪在内的这些幼童们,在领队的带领下,乘坐着轮船驶向了遥远的美国。这些幼童们虽然离开了父母,但是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没有伤心多久,就开始好奇地观察着海上的一切,兴致盎然地玩闹起来。可惜才出海不久,由于没有坐过船,大部分孩子都开始晕船,头晕呕吐不止,甚至都无法起床;连领队也没有幸免。于是,有些年纪较小的孩子,在夜晚的风浪颠簸中哭了起来。但让领队欣慰的是,过了十几天之后,这些孩子们都已经完全适应了。

在船上要度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大家都要努力适应海上的生活,但领队对幼童的教育也丝毫没有放松。白天学习中国典籍,晚上学习西学,甚至连吃饭也要抓紧学习西餐的礼仪,适应西餐的口味。

结束了海上的日子,唐绍仪等一众幼童在领队的带领下,乘坐火车前往他们的目的地——密苏里州的春田。来到美国,一切都是新鲜的,让少年的唐绍仪惊奇。林立的高楼、飞驰的火车,还有头戴羽饰的印第安人,对这个中国少年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

为了让幼童们更快地了解美国,掌握英语,他们被三五个人一组分配到美国人的家中居住。唐绍仪寄住的是哥登尔先生家。哥登尔是一位著名建筑师,中国留学事务局大楼就是由他设计的。容闳等负责留学事务的人都住在这里。分散居住到各处的幼童,会被定期安排回哈特福德,在留学事务局学习中国功课。

这些穿着缎面的鞋子,戴着小缎帽,丝制长袍马褂,脑后垂着一个辫子的中国孩子,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孩子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可爱,赢得了美国人的喜爱,接待幼童们的美国家庭对他们都十分友善,甚至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着他们。

唐绍仪也不例外,他在哥登尔家居住了7年,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个美国家庭,对来自异国的中国孩子不但给予了尊重,而且付出了爱心。他在留学期间留有一张和哥登尔父子的合影,照片上唐绍仪依旧留着辫子,穿着长袍,但神情自若,与短发西装的哥登尔父子合影时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和谐。

唐绍仪留学结束、被遣送回国后,一直对春田这个第二故乡,对他的美国亲人哥登尔一家念念不忘。1908年,已经担任大清赴美专使兼考察财政大臣的唐绍仪,第二次踏上了春田这个他成长的地方,还特意去看望了阔别多年的哥登尔一家。

虽留学生涯夭折,而影响深入骨髓

唐绍仪留美期间成绩名列前茅,1880年由康州哈德福高中毕业,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然而,在这所美国名校里他只待了短短的1年,就不得不黯然辍学离开。

因为这些留美幼童已经渐渐长大,在从少年到青年这个过程是人生最重要的时间,吸收和接受能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叛逆心理更是如此。幼童们在美国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之中,这些孩子就脱去了清朝的影子,融入美国,从外表到内在,越来越像美国人了。他们不愿再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

尤其是拖在脑后的长辫子,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尴尬,刚到美国的时候被不少美国人误认为是女孩子。在学校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也极其不方便。年少不知深浅的幼童们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信奉了基督教。这严重背离了清政府的初衷,要“以中国之心通外国之机巧”,决不可“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

再加上容闳在政治上并不十分得意,他只是美国留学副监督,他和正监督陈兰彬、吴子登由于政见和观念的差异,矛盾越来越激化。陈、吴二人对幼童们严重美国化的情况极不满,认为他们已经不能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了,再浪费官费培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陈、吴二人将这些情况禀报给了清政府。

于是在1881年,这120名幼童中,除了因事撤离、病故的26名外,其余94名分为3批陆续回国。这其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赓二人完成了本科学业,其余的人都是中途辍学。这次轰动美国的中国留学教育计划,也就到此夭折了。

唐绍仪就在这遣返的94人中间。在大洋彼岸异国的7年时光,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嘎然而止,他的心里充满了迷茫、不舍和愤怒。但是,毕竟自己迟早都是要回到祖国的,希望自己来日有机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吧!遥望着愈来愈远的美洲大陆,唐绍仪在心里许下了这个愿望。

留学美国的经历,对唐绍仪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回国后的仕途方面,在他的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民主思想,早就深入他的心里。正因为如此,才不难解释他以后会从清政府的重要大臣摇身一变,加入同盟会,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

舌战日本留学生

光绪七年(1881),业已成为青年的留美幼童们要离开了,在告别会上举行歌舞联欢,大家签名留念。一名日本留学生走到唐绍仪面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问道:“40年前,大英帝国的利炮坚艇,如果不是打到中国而是日本,你认为结果将是怎样?”这显然是他炫耀表示日本的军事强大,嘲笑中国的贫弱无力。

唐绍仪巧妙地避开问题,义正言辞地回答:“英国的舰艇,不论是打到中国抑或日本,都是侵略行为,是非正义的,全世界都应该予以谴责,你说是吗?”日本留学生讽刺道:“绍仪君,你不认为这是答非所问吗?”唐绍仪毫不客气地回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位自以为懂得中国文化的日本留学生,没有听懂唐绍仪这句话的意思,愣在当场,瞪了唐绍仪好半天,才灰溜溜地走了。他不甘心,到处向人请教这句话是何意思。另一位中国留学生告诉他:“这句成语是告诫你,说你知识浅薄,对中国知之甚少。”日本学生听了,暗自恼火不已。

【名人小传】

唐绍仪(1862—1938),又名唐绍怡,字少川,今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教育家。

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份,先后两次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后任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

同类推荐
  • 西戎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西戎小说散文集(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西戎小说散文集》精选他的小说和散文若干篇。他的作品重点在于表现由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中,农民与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意识作风和道德风尚方面发生的变化和旧思想、旧习惯的克服过程。
  •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我的书(9):破壁之书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9),节选了不同的作者谈创作的故事。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伯希和北京日记

    伯希和北京日记

    《伯希和北京日记》是伯希和的义和团运动亲历记录。1899—1901年,伯希和在越南、中国各地游历,义和团运动爆发时,他恰好在北京,亲历了使馆区被义和团围攻的全过程,随时局的发展,他抽零碎的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在小纸片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写出的日记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然而极具现场感。法兰西学院的编者将日记手稿详加辨认、整理,原样呈现出来,并且补充了伯希和第二次在远东地区生活时的日记,尽可能完整呈现这位学术大师青年时代充满冒险性的东方学术之旅。
  •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是青年诗人张雷的诗歌选本。书中附录了诗人汪国真、李小雨为他的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为此书出版写的贺词,贺词说“从张诗字里行间看,他胸怀祖国,腹含宇宙;纵涉古今,横跨内外;时而悲壮,时而缠绵……相当难得”。
热门推荐
  • 我说说,你听听:Toastmaster演讲精选

    我说说,你听听:Toastmaster演讲精选

    本书是作者演讲稿的汇集,大多针对生活中有趣的见闻有感而发,比如男女之间吃什么的”随便”话题,比如《那些年我不明白的事》从成人的角度讲述了懵懂的时候,小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作者的演讲稿小处着笔,却立意深刻,小小的论点却能有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在里面。每一篇独立短篇都可以视为是优秀的散文随笔,视野独特,文笔幽默,令人不忍卒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许你情深终不悔

    许你情深终不悔

    “宝贝,过来。”“你……你要干嘛?!”看着衣襟半敞斜倚在床上的某妖孽男人,女孩颤抖着小腿步步后退。男人起身两步走到女孩面前,将人捞进怀里抵在床前,俯身嗓音低哑的在女孩耳边吐息:“增进夫妻感情。”女孩双手抵在男人胸前:“我……我们夫妻感情已经很好了,不用再增进了。”只因在一次聚会上不小心撩了那个传闻中高冷禁欲的男人,此后,她便处处被反撩!!——婚前,季庭深时刻保持着高冷矜贵谦谦君子绅士风度,偶尔撩一撩他的女孩。——婚后,季庭深彻底开启了流氓模式!!慕岚九揉着自己酸痛的腰肢,愤愤的咬牙切齿:哪个王八蛋造谣季大BOSS高冷禁欲不近女色的?站出来,老娘绝对打死你!!
  • 萌宝小助攻:爹地,放开我妈咪

    萌宝小助攻:爹地,放开我妈咪

    叶梵做狗仔最擅长的就是去挖别人的私生子,却不想有一天竟然会给自己挖出来一个儿子!“你看,你就是我的妈妈!”看着照片上那张熟悉的脸,叶梵抖了抖,想她双十年华,连男人的小手都还没有没过,咋就有了猴子?!“那你爸爸?”“顾陌。”小鬼指着马路上巨大的广告牌。叶梵看去更是腿软,一个是卑微的小狗仔,一个是跨国际的大总裁,这关系怎么捋都不顺啊……
  •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看人心理学:一本让你读懂他人的书

    这是一本专业的看人识人的心理学指南。无论是结交朋友、寻找爱情,还是选择工作、挑选客户,或是寻求合作伙伴,都需要利用看人识人的方法来达成目的。本书重点对看人识人的原理、方法、模式、技巧做了细致的介绍和剖析。书中从识人的基本原理和模式说起,介绍了识人技巧,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些方法,作者特意选择了不同的生活场景进行分析,帮助你无论是在生活、交友、婚恋中,还是职场、商场中,都能够辨识人、看准人。
  • 跨越时空的爱恋:废后得宠

    跨越时空的爱恋:废后得宠

    林青青同学意外坠马,竟然穿成了一朝废后,不就是一个皇后吗,她不稀罕!她要做一个混吃混喝的小米虫!她要活色生香地调戏美男!哦!NO!她不要和顺治玩亲亲!什么?他胆敢接乌云珠入宫!这还没完,他竟然和乌云珠夜夜狂欢!好你个顺治!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穿回现代当明星去!呃!怎么顺治的影子总在她眼前晃呀晃,晃得她忧心忡忡......好吧!她当他已改过自新,在穿越之门开启的时刻重新穿越回去......
  • 医妃倾城:王妃要休夫

    医妃倾城:王妃要休夫

    一朝穿越,却因一碗心头血差点丧命!更苦逼的是,渣男白莲齐上阵,虐她身虐她心,还妄想把她做成药人给白莲花治病。妈蛋,老虎不发威,真当老娘是病猫了!治渣男,虐白莲,步步为营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是……这夜夜爬床压上身的王爷是个什么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棠城旧事

    棠城旧事

    我听过来时的风,走过去时的路,却仿佛不及,在世界的一隅,和你偶然邂逅。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一笑,便点亮了整个世界。………谨以此书,纪念我的青春。
  • 修仙妖孽狂少

    修仙妖孽狂少

    他是超然家族白家的大少,太子一般的存在。但却是一个废物,未婚妻誓死不嫁他,以终身不嫁孤独终老的代价与他解除婚约。可他并不是一个废物,而是一名修仙妖孽狂少!
  • 亦寒苏

    亦寒苏

    这年头,穿越已经沦落到满大街都是了吗?苏晓面对这个异时空世界,虽然感到有些无法吐槽,但还是坦然接受了直接穿越的事实。日常生活中,除了享受一把古代有滋有味的美好生活以外,苏亦寒并不想再接触其他或者小说那些特定的主角遭遇,可老天似乎并不如他所愿,时不时给他来一点刺激,那些言情穿越狗血小说里的桥段就这样还是砸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