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300000009

第9章 著名作家文人(8)

沙滩的这段往事,后来成了他们一段美好的回忆:“红楼”里的激烈争论,有时尽管各自坚持己见,达到白热化,甚至剑拔弩张——那时他们都年轻气盛,但会后却仍然是亲密的伙伴。他们常喜欢沿着景山的红墙在月下漫步,探讨着中国的未来,直至夜深人静,然后又边谈着,边步行回东城根。他们也偶尔到沙滩西口的一家四川小饭铺去低斟浅酌,待到酒酣耳热,尽兴而归。

那家四川小饭铺,其实不过是比饭摊多了4堵墙而已,有三四张掉光了漆的旧桌子、几把长凳。老板是个驼子;老板娘兼掌灶,是个极爽快的胖大嫂;跑堂的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一个长着冬瓜脑袋的矮胖子——总之,这是个地道的“夫妻店”。

这一小店,设备虽极其简陋,但是老板娘亲手烹制的麻婆豆腐和回锅肉堪称一绝,价格也公道,足以使他们这些囊中羞涩的穷学生打一次很不错的牙祭了。有时谁得了稿费,多花几角钱,那就可以要一条干烧鱼,辣中微甜,味道浓郁,吃剩的头尾再让跑堂的拿去烩个豆腐,更是余味无穷。

瞿秋白那时已很能饮酒,这使“清教徒”的郑振铎羡慕得了不得。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也买了一瓶葡萄酒,咕嘟咕嘟地灌了大半瓶。瞿秋白制止道:“不要急,慢慢地来!”“没什么,没什么!”郑振铎逞强地边说边仰起头来灌酒;话音未落,就溜到了桌子底下。瞿秋白和许地山只得叫了一辆洋车,好不容易才把他架上了车……

郑振铎次日醒来,发觉自己正和衣睡在床上,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是怎么回来的了。从此,郑振铎对酒的兴趣愈来愈大,和酒结下了大半生的不解之缘。

【名家小传】

郑振铎(1898—1958),小名木官,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祖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考古学家。

1917年,郑振铎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21岁的他,从“红果园”走向了中国文坛。1920年11月,郑振铎与沈雁冰(茅盾)、叶圣陶、王统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

1921年,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被分派到上海火车站当见习站长。然而,酷爱文学的他却无志于此;不久便由好友沈雁冰绍,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2年,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该刊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深受小读者们欢迎。他不仅是刊物主编,同时也为《儿童世界》撰写和翻译了许多诗歌及童话。1923年1月,郑振铎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他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成为新文学的旗手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

自1931年起,历任燕京大学、暨南大学等名校教授,并在上海主编《文学季刊》、《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他发起参与“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成为抗战文学的先锋骨干。接着,他还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郑振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

1949年以后,郑振铎历任第一、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间研究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苏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

郑振铎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等;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等;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等;以及《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

废名在湖北一师、北京大学、北平大学:知堂高徒,京派作家

在湖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废名对文学发生了兴趣,很喜欢读周作人、胡适和鲁迅的作品;尤其是对周作人的新诗《小河》,更是奉为杰作。出于景仰与崇拜,他贸然给周作人写了封信,表达了他的敬意。收到周作人的亲自回信后,他受宠若惊,遂将自己的习作装订成册,寄给周作人审阅。从此书信往还,成为未曾谋面的师友。1922年废名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第一件事就是拜会恩师周作人。

与恩师周作人的交往

在周作人的心目中,他在北大教书时,最得意的门生是俞平伯、废名、冰心等三四个人。其中联系最为长久、关系也最为密切的,就是废名。

周作人与废名的交往,始于1921年。废名于1917年从家乡湖北黄梅来到省城武昌,进入湖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他在五四新文化浪潮的影响下,对文学发生了兴趣,很喜欢读周作人、胡适和鲁迅的作品;尤其是对周作人的新诗《小河》,更是奉为杰作。出于景仰与崇拜,他贸然给周作人写了封信,表达了他的敬意。收到周作人的亲自回信后,他受宠若惊,遂将自己的习作装订成册,寄给周作人审阅。从此书信往还,成为未曾谋面的师友。

1922年废名考入北大预科后,第一件事就是拜会恩师周作人,亲聆了他的教导。在周作人的指导下,废名的文学创作大有长进。他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时,即由周作人为其作序。后来,在周作人的举荐下,废名加入语丝社,在《语丝》上发表了他的诗化小说《桥》。这部小说带有学习周作人创作风格的痕迹;周作人也很欣赏这部小说,称它标志着废名创作的蜕变和升华。废名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在这4年内,真是蜕了不少的壳,最近一年尤其蜕得古怪。”自此他发表文章时,便废去原名“冯文炳”,改用笔名“废名”。

1927年7月,奉系军阀张作霖进驻北平后,下令将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周作人被辞退,废名愤而中断了学业。周作人便让废名在自己家里住了大约半年之久。1年后,北大复校(时名北平大学北大学院),周作人复职,废名复学。

在《废名致周作人信24封》中,我们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窥见废名的内心动态与性格。同时,废名的出书、找工作、留校任教也并非一帆风顺。

1924年,废名在致周作人的几封信中说:“我现在借得了一笔款子,足够印行《黄昏》之用。恭请先生替我做序……我突然又变冷淡了,不想把东西印出来。年来闲静生活,这几天搅乱得利害,很不值。还是候新潮社的资本与人力罢,不然,就是我已经不在这世界,而它还在我的屉子里,也不要紧……我在家里也常是这样一天十八变,我的父亲骂我而又怕我气闷。我现在也有点畏先生,虽然明知道先生必定还嘉奖我……我打算把那印书钱拿来牺牲,所以卖不了一份,也不打紧。然而把稿子送交印刷课之后,两三次往返交涉,把心都纷乱了,找朋友帮忙,个个都是摆头;这还不说,最难的,将来还要自己买几张颜色纸写一个大广告到各院去贴!这叫我怎么行?不得已又决然的罢休。”

这说明,废名曾想自费出版小说集《黄昏》(后改名为《竹林的故事》),但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等待新潮社出版,将印书钱作他用,却依然迟疑不决)。在这反复变化中,体现了废名浮躁与自卑的一面。既想早点出书,哪怕是自费,忽又觉得没有必要,一会儿有了躁动,一会儿又安静下来。而他当时对周作人也是抱着敬畏的心态,并希望得到周的嘉奖,或许这就是周欣赏他的“特殊的谦逊与自信”吧!

《竹林的故事》出版以后,他写信给周作人说:“我近来已经望见了我的命运,对于社会,不敢存什么奢望,不过能够利用一般盲目崇拜的心理,把他放在好招牌之下,因而多销几本赚几个钱,觉得也来利用,——万一真赚不到,我想我也能更活泼而且更骄傲的度日罢。”

废名在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工作,并为工作到处奔波。这样直到1931年底,废名才被北大聘任为讲师。也就是说,废名于1929年毕业之后,经历了3年的波折才被北大接受为教师的。以前,人们总以为废名北大毕业以后,就直接经由周作人推荐而留校任教。看来,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废名名气虽大,但因为作品晦涩难懂,读者很少。在文学上,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两个著名知音。周作人在为废名和俞平伯的“涩”作解释时说“本来晦涩的原因普通有两种,即是思想之深奥或混乱;但也可以由于文体之简洁或奇僻生辣,我想现今所说的便是属于这一方面。”

与胡适亦师亦友

胡适在北大3次任职期间,废名恰好在北大读书和教书。他们既是师生,也称得上是北大同仁。废名1922年进入北大预科读书时,就对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产生了兴趣。他将自己创作的一些新诗和短篇小说,投给了《努力周报》。胡适很重视培养青年人,为废名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园地。由此,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建立了师生之谊。

1924年1月,胡适在《读书杂志》上刊登筹办《努力月刊》的预告。废名见到这个预告,马上给胡适写信表示祝贺,并寄上一篇小说。遗憾的是,这份《努力月刊》并没有办成,但胡适还是将废名的小说推荐给陈源主编的《现代评论》发表了。

1931年初,废名得知胡适将被聘为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便于2月14日给胡适写信,告诉胡适这几年北大人事关系很复杂,不要接任此职。虽说胡适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但对废名的赤诚相劝,还是心存感激的。

尽管他们的个人关系很好,但是废名在教学和学术见解上,却与胡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废名在担任北大国文系讲师,讲新诗课之初,曾经向胡适请教这门课怎么讲。胡适告诉他,按着其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歌卷来讲就是。可是废名却独辟蹊径,与老师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对于胡适很钟爱的徐志摩,他却弃之不讲。但这并没有因此而影响他们的关系。

与鲁迅的交往

废名是在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与鲁迅相识的。1924年《语丝》创刊,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都被邀请为撰稿人。后经周作人举荐,废名也被吸收为撰稿人。废名在接触新文学作品之初,在思想上更接近周作人,文学上受周作人影响较深,但对鲁迅的文章也很喜欢。他于1924年发表了《“呐喊”》一文,是文坛上较早出现的一篇评论鲁迅这部小说集的文章。此文对鲁迅的《孔乙己》评价很高,称这篇小说是他最为推崇的佳作。

1925年3-4月间,废名曾两次拜会鲁迅先生。在《从胡须念到牙齿》(1925年)中,废名谈到与鲁迅见面的情形:“鲁迅先生我也只见过两回面,在今年三四月间。第一次令我非常的愉快,悔我来得迟。第二次我觉得我所说的话完全与我心里的意思不相称,有点苦闷,一出门,就对自己说,我们还是不见的见罢,——这是真的,我所见的鲁迅先生,同我在未见以前,单从文章上印出来的,能够说有区别吗?”而1925年和1926年的鲁迅日记中,也有若干关于废名来访或来信的记载。

1927年,废名读了鲁迅发表在《语丝》上的《马上支日记》之后,即写了一篇《忘记了的日记》,文章坦诚地说出了他与鲁迅的思想差别:“我日来所写的都是太平天下的故事,而他玩笑似的赤着脚在这荆棘道上踏。”虽然与鲁迅的志趣并不怎么相同,但鲁迅对新文学的贡献,还是让他很景仰,并且“时常念他”。不久,鲁迅的杂文集《坟》出版时,特意赠给了废名一本。1929年鲁迅回京省亲时,废名还专程去鲁家看望了他。

1930年,由鲁迅、郁达夫、冯雪峰等51人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之后,废名对鲁迅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他在同年5月出版的《骆驼草》周刊上,化名“丁武”发表文章,称组织这个“大同盟”是“文士立功”的表现,言外之意他们有政治野心。两人也就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1935年鲁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时,在导言中说:“后来以‘废名’出名的冯文炳,也是在《浅草》中略见一斑的作者,但并未显出他的特长来。在1925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里,才见以冲淡为衣,而如著者所说,仍能‘从他们当中理出我的哀愁’的作品。可惜的是大约作者过于珍惜他有限的‘哀愁’,不久就更加不欲像先前一般的闪露,于是从率直的读者看来,就只见其有意低徊,顾影自怜之态了。”该书所选废名的《浣衣母》、《竹林的故事》、《河上柳》3篇小说,均见《竹林的故事》,乃是其早期作品。

如同废名遗憾于鲁迅的转变,鲁迅同样对废名后来创作上的变化不以为然;这里的“哀愁”,显然不是一己的而是社会的。废名反对鲁迅丧失了自我,鲁迅则鄙夷废名只剩下了自我。鲁迅在《势所必至,理有固然》中,曾说废名“有时发表一些顾影自怜的吞吞吐吐文章”,与此处之“有意低徊,顾影自怜”正相一致。

言行乖张的一面

周作人所谓废名有“特殊的谦逊与自信”,或许是别人眼里的躁郁也未可知。废名言行乖张,再加上奇丑的外貌,足可以让人“吓了一跳”。

其实,废名的言行乖张,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其人内向、习静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其躁郁、自卑的一面,却也有体现。依后人来看,除与废名家境稍贫有关外,还与他在北大的学习成绩等也有些关系。

据废名的同学许君远回忆,在本科期间,北大英文系最优秀的4个学生是:张友松、梁遇春、钟作猷、许君远;其中并无废名。那么,废名的成绩在班上到底如何呢?据废名在北大的学生柴扉在《几位作家所给我的印象和言行?〈莫须有先生传〉的作者》(原载《十日谈》1933年第10期)一文中提到“北大某君讽他在北大英文系是背榜毕业的”,也即是说废名在北大英文系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毕业。这就让大家想起废名在北大比别人要迟1年毕业的事来。

此前研究者总归咎为废名于1927至1928年休学1年,故而迟1年毕业。其实,这个理由未必充足。因为,当时与废名有相类似的情况而离校的学生很多,例如许君远在张作霖解散北大之后,就直接在北平《晨报》工作了,不久又到了天津《庸报》。其间,北大于1928年“光复”,他直接回校拿了毕业文凭。梁遇春则是从暨南大学返校拿了毕业文凭。那么,为什么废名在成达中学教了半年书之后,于1928年返校怎么就没有拿到毕业文凭呢?而非要他按照休学处理再迟1年毕业呢?这个恐怕就与废名当时的学习成绩有点关系吧!

同类推荐
  • 虚位

    虚位

    《虚位》包括《虚位》、《秋浓意淡》、《排斥》、《求证》、《洗脚》等。这些小说描写了职场中的不同人物,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且贯穿体现在不断推进的故事情节中。
  • 似水流年

    似水流年

    1999年我最爱听的一张专辑是《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我将这盒磁带塞进随身听循环播放,一直到电池没电。如果有同事或偶尔串门的村人问我听什么,我就谨慎而乖巧地回答:“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没有人知道我耳机里的音乐是怎样排山倒海喧嚣破裂,当然更不会有人知道我的心以同样的速度叫嚣——死去——重生。“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这歌儿曾让我哭过很久。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一无所有》是中国摇滚音乐中永远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而崔健就是神山之下的仓央嘉措,那个半人半神的活佛诗人。
  • 我心永恒

    我心永恒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2015年中国年度散文

    2015年中国年度散文

    由中国散文界知名选家选编的2015年度散文,是从全国报刊当年发表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旨在检阅当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散文。
  •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一书是杨朔散文珍藏版,主要收录了《平常的人》、《潼关之夜》、《春在朝鲜》、《百花山》、《黄河之水天上来》、《画山绣水》、《金字塔夜月》、《印度情思》、《野茫茫》、《生命泉》等51篇。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会使您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小青梅有点甜:巨星竹马,宠入骨

    小青梅有点甜:巨星竹马,宠入骨

    【本文不虐狗只屠狗哈哈】华国最火的男团队长-夜星坤。可纯可魅可霸气。被亲妈坑的当明星,还被亲妈坑了个带着奶嘴的媳妇,怎么办?宠着?不存在的。“老公,我想亲亲”“不给。”“老公,抱抱。”“不抱。”谁想某夜某人对着小媳妇又亲又抱还举高高。十八岁那年樱小兔挽着一个陌生男子站在夜星坤面前,“我不喜欢你了。”夜星坤淡然一笑,把女孩揽入怀,抽出一张检查报告,“老婆,乖,孩子饿了。”樱小兔放弃反抗,这辈子就被他吃的死死的,谁让她那么爱他呢。诸不知,她才是那个被深爱的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那个月老有点忙

    那个月老有点忙

    有些狗表面是黑贝,其实背地里就是个涂着黑毛的二哈。墨菲定律讲过,怕什么,来什么。最怕狗的季轩,即使死后升仙成为月老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式神,而她的式神偏偏是啸天。小哭包天帝,追剧女孩冥王,科技怪灵始天尊,还有话痨三生石灵。为何这偌大的天界,就这么几个神,没一个是正常的!鸡婆的三生石揽的生意那是千奇百怪,所以季轩这个月老。。。真的有点忙!
  • 死亡神座

    死亡神座

    带着巫妖王的记忆,踏入与游戏一样的世界,有着掌握死亡的心,必会重新踏上死亡的神座,成为史诗中的一员。
  • 不正经的游戏系统

    不正经的游戏系统

    女主只想活下去女主冷漠但不冷情(有一点雪心孔布哟)男主?也许会有吧
  • 情楼迷史霞笺记

    情楼迷史霞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途漫漫:恶魔首席欺上身

    婚途漫漫:恶魔首席欺上身

    林曼丽肤白貌美颜值高,身娇体软易推倒,唯一的缺点是性冷淡。新婚夜她一看见老公那不可描述的部位,就两眼一翻直接晕了过去。后来愈演愈烈,只要一看见老公解裤扣,她就会眩晕,呕吐,抽搐,冷汗……她知道,一方性冷淡的婚姻,迟早得完。她猜中了故事的结尾,却没有猜中这故事的开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去留随你

    去留随你

    那朵温室里的花一直以为全世界都温暖可寒风还是无情地吹来
  • 精灵世界那年岔路

    精灵世界那年岔路

    想知道大力士特性的请假王多强吗?想知道太阳之力的相对太阳之护特性是什么吗?想知道伊布龙系进化吗?想知道除了精灵球的收服方法吗?想知道没出现过的新的精灵吗?都在这里书里全部都有这是披这神奇宝贝外皮的玄幻宠物文精灵世界那年岔路了所以别用原著一切以作者设定为主本书正确阅读方式,点击收藏,开始阅读,阅读之后看到不喜欢,放着养几天继续阅读,这样看几章妳就又会喜欢,16章前大概都是设定和交代关系,所有觉得无聊可以大概阅览,感谢你看完使用说明书。PS更新稳定?1更
  • 麦莎

    麦莎

    唐伟没有再搭腔。他回头看了一眼,豆豆还躺在座椅上昏睡,怀里依然紧紧抱着那只她最爱最爱的颜色鲜艳的绿色章鱼。唐伟想,这次她不仅第一次看到了真的马,真的牛,还看到了真的强盗,想必一定会很高兴很高兴。以前,在童话书里看到强盗的时候,她总是要问强盗是什么样的,今天她终于知道了。当然,她以后还会知道更多她不知道的但这个世界上却会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