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5000000013

第13章 小商做事,中商做势,大商做人(2)

能做势的生意人,都不是普通的生意人,他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能够预判某个行业、某个领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或世界经济的走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而且能够抓住机遇,更善于创造机遇,步步领先于别人,整个市场他们就是发言者。能做势者,已为中商。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汲取了父亲鲧以堵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最终战胜了凶猛的洪水。大禹倘若一味墨守陈法,恐怕也难逃失败的渊薮。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也是一位善于变通的智者。有一次,他向信徒显示神迹,宣称能将远处的一座山搬到面前来,他念起咒语,施展法力,但远山岿然不动,这时,他不慌不忙地对信徒说,既然山不愿意到这里来,那我们就到它那里去。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学会变通,善莫大焉。当我们陷入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且莫彷徨、畏缩,不妨另辟蹊径,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路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路来,往往能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胜境。

胡雪岩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性格——灵活多变,他非常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正确的举措。

1. 智者善抓机遇,圣者创造机遇

两位智者曾经有一段对话。

“大家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有人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呢?”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会利用时间,中国有句话叫‘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它道出了时间的重要性。”

“与你的事业休戚相关的,还有机遇。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不再复返了。”

“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会,哪怕这种机会只有万分之一实现的可能性,只要你抓住了它,就意味着你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此意义上说,时机就是财富……”

这段对话与胡雪岩所说的“机会要靠大家双手捧出”或有不同,但是他们都谈到了机遇的重要性。胡雪岩不但知道机遇对于经商的重要性,而且敢于去创造机遇,让大家努力去捧出机遇来。这就是胡雪岩的独到之处。

那么,胡雪岩是如何利用时机、创造机遇的呢?一言概之,利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挖掘发财的机遇。

在胡雪岩的家乡,有一位种田老农,他凿渠开荒,造好了一片水田,种下水稻。可是当年恰逢水涝,稻田里排水不畅,造成歉收。于是,他请教于胡雪岩,胡雪岩则告诉他:“再种三年水稻,你可有发财之机。”

老农采纳了胡雪岩的意见。第二年,他不改初衷,仍然种水稻,又逢上大水,又是歉收。

第三年同样如此,有人劝他毁掉水田,改种旱地作物。可此人并不答理。

第四年,当地大旱,旱地颗粒无收,而水稻却获得了大丰收。紧接着又是两年大旱,此人连着三年都获得了大丰收。稻谷卖了个好价钱,算下来,三年的丰收抵过了三年涝灾的歉收,还有盈余不少。

在这一例子中,胡雪岩根据气候的长远变化规律来造就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中国古代经商高手、传统商人的“偶像”陶朱公有一个公式:“六岁穰,六岁早,十二岁一大饥”,“岁在金,穰;水,毁;火,旱”。这就是说,金年丰收,水年歉收,火年大旱,水旱丰歉是循环轮转的。

于是,根据这一“水旱轮转”原理,胡雪岩推测:连年涝灾既意味着每一年机遇的损失,但更意味着大机遇的临近,只要水灾之年不饿死。这个老农尽可以静心等候旱年来临水利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借事物在两个极端之间反复轮回而呈现的某种规律性来创造机遇的技巧,是胡雪岩生意经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古籍《国语·越语》中就记载了当时商人的这种“逆向造机遇”的经验之谈:“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稀,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后人将这十六个字撷其要,浓缩为八个字,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在长期干旱、土地龟裂之时,可以兴工造船,迎接雨季带来的机遇;盛夏高温、热不可挡之时,可以收裘毛皮开高皮革行,迎接暴冷带来的机遇。掌握了这种以逸待劳造就机遇的技巧,就不怕发现不了机遇,更不怕发现机遇之后又给它逃了。相传范蠡及其“老师”计然,还有被司马迁尊为“治生之祖”的白圭,都是以这种技巧而经商致富的。

在到金华火腿行之前,胡雪岩的成功凭借的是自己的朴实勤奋。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慢慢地懂得了“时、势”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如何去利用它。

金华火腿行的规模要比大阜杂粮行大得多,跟很多杭州的钱庄都有业务往来,于是胡雪岩就有机会亲眼看见了以后影响他一生的东西——银票。从前,钱庄可以印发钱票,和当铺开据当票一样,不过当票是方形的,钱票是长方形的。钱票的纸质也比当票好一些,票面用青色或彩色印上钱庄的招牌,钱额多少可以由钱庄专门写钱票的人直接用墨笔写上去,写好后再盖上几个红印泥的图章,这图章和字迹是不容易伪造的。胡雪岩当时惊得是瞠目结舌,因为他难以想象,钱怎么会用笔写在一张纸上就算数呢?

胡雪岩为什么对银票有那么大的兴趣呢?我们相信,家境越穷的人,对钱的价值就会看得越重。胡雪岩心里想,从前以为钱都是由官府造的,民间不能铸造,现在知道有钱的人可以自开钱庄,要多少钱就可以写多少钱,这不是比官府更好吗?将来自己也开个钱庄,做一个钱庄老板,就可以无限制地用钱了,哈哈,这样的话自己就发达了!胡雪岩会这样想,其实也是人之常情。从此,胡雪岩的一生都跟钱庄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就会发现,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做钱庄生意,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开银行。我们都会有种认识,开银行的人是很有钱的。因为用钱来赚钱,钱滚钱,当然比用人力赚钱来得容易。所以胡雪岩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到钱庄里去当学徒。

一般人有了这样的想法,可能就会直截了当地问:你们那里需要学徒吗?我能不能去呀?但胡雪岩虽然心里有此打算,却没有开口,这是他很了不起的地方。因为一开口你就是求人,如果对方不同意,岂不是很尴尬,而且也会得罪原来的老板。我们经常只顾及一面,而伤害了另一面,就是因为缺少这种平衡的思想。

胡雪岩的做法是处处留心,碰见钱庄前来收账的人,总是问长问短:你们钱庄有没有学徒啊?他们都学些什么啊?都做些什么事啊?他专问这些,对自己想去的事情却绝口不提。

胡雪岩还有一个更了不起的地方,当他打听得知钱庄的学徒要算钱算得很快,要算盘打得很熟,要写字写得很漂亮时,他二话不说,马上开始每天暗自练习书法,练习珠心算。因为用心,当然进步很快。

胡雪岩很有心计,在与钱庄的人核对账目的时候,他都不用算盘,全靠心算报账,而且算得又快又准。钱庄的人自然很快注意到了他,称赞这个小孩子真是不得了,怎么算这么快?这时他又拿起算盘,啪啪啪一打,更快!这样一来,钱庄的人对他更加刮目相看了。

随着胡雪岩与钱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钱庄的人了解到胡雪岩这个人又勤快又好学,于是就跟胡雪岩的掌柜谈论起他来。掌柜把以前胡雪岩不光勤快好学,而且还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的事一说。钱庄的人听完大喜,马上说:“我们钱庄就是需要这样的人,你愿不愿意把他让给我们呢?”就这样,胡雪岩又得到了很好的机会。

从胡雪岩的身上,我们应该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一个人除了把握机会,还要能自己创造机会,让对方了解你有什么本事,这个更加重要。我们看到,胡雪岩没有开口要求,他只是尽量去表现,表现到让别人看中他,机会自然就来了。他从问的当中,他从准备的当中,让别人觉得虽然他还没进钱庄,但俨然已是个钱庄的学徒了。因为就算是在钱庄,给学徒的培训也不过如此。

中国有句成语,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实在是有些道理。一件事能否办得成,既需要人的精细谋划,也需要有能够成事的条件,需要某种成事的情势或者说机缘、机会。有些事经过必要的谋划,看起来好像并不难办,但由于缺少办事的机缘,就无法成事。而有些看起来难关重重的事,由于机缘巧合,却很容易就办成了。

所以,古人也讲天时、地利,也就是办事的机遇、机会。比方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合火烧赤壁就必须有那一场可借的东风,即使谋划已定,万事俱备,东风没到之前,所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不用说,如果数天等待之后仍然没有那一阵东风,或者风来了却又恰好伴一场骤雨,历史上也就没有了火烧赤壁这回事了。恰好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一样不来,历史也就成了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这个样子。

做生意确实特别讲究机会,一个生意人在商场上是否能够获得绝大的成功,要看是否有了让他成功的机遇,而涉及一笔生意的操作能否成功,也要看机会。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机会的作用,也就要求我们要特别善于发现机会,要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机会,同时,还要特别善于利用机会。说到底,机会只有对于那些发现机会并且能够很好地去抓住机会、利用机会的人,才成为机会。

胡雪岩说,他做生意靠的是眼光、手腕、精神力气,这话确实不假。从把握机会来说,靠眼光,就是能够发现机会;靠手腕,就是能够牢牢抓住机会;靠精神力气,就是舍得投入心力,把那一个一个被自己发现的或遇到的机会,经营成一个一个实实在在的财源。做生意要有机会,更要靠本事。

要牢牢抓住生意场上的机会,还要有敢于冒风险的气魄。

胡雪岩办“钱庄”,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通过接受太平天国兵将的存款来融资的举措,就冒了极大的风险。

敢于冒风险,这确实是一个希望获得大成功的商人的必备素质。这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利益均沾,要在同行同业中出类拔萃实在是难之又难,弄得再好,大体上也不过只是保本微利,混个糊口而已。用胡雪岩的话说,就是“不冒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可如何能够出头?”

从某种意义上说,事实上所有能够带来滚滚财源的机会,都会包含有风险的成分,比如胡雪岩要学山西票号借款给那些调补升迁的官员,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风险,而实际上仍然担着风险,那些新官上任,有可能在到官途中或到任不久就出了事,比如病死、丢官。兵荒马乱之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现,要是这样,借出去的钱也可能就血本无归了。

所以,要做一个像胡雪岩一样的成功商人,就必须抓住机会,敢想敢干,不要前怕狼后怕虎,裹足不前。

2. 机遇像青春一样,只有一次

有一句话说,智者创造机会,强者把握机会,弱者放弃机会。对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深切的体会,机遇像个小偷,来的时候无声无息,走的时候却让我们损失惨重,后悔得肠子都绿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因为机遇是一次性的,它不会因你的美貌、优雅或痛哭流涕而再次光顾你。

《列子·说符》中有一则故事也说明了一次性机遇的重要性。宁有兰子者,以枝干宋元。宁元如而使见。其枝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异枝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吾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兰子是一个耍杂技的,去宋元君面前献技,表演踩一人多高的高跷,行走如飞,同时还做抛掷七把宝剑的手技,看得君王目瞪口呆,得了厚赏。第二个听说有如此好事,也去献技,却给关了几个月,差点掉了脑袋。

两个人的遭遇简直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技艺或许有高下,但绝不是造成遭遇不同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就在这机遇的一次性中。宋元君以前没有看过杂技,让他开开眼界,大惊之下会有重赏,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它对任何一个有能力、有水平的卖艺人来说,都是一个机遇,都是一个潜在的市场。

故事和这里的论述都如此突出机遇的“一次性”,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出于文学描写与抽象论述的技法要求。但即使不用“一次性”这个词,机遇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仅对少数人而存在的,是仅对像胡雪岩一样能够抓住机遇的人而存在的。

机遇在某些人看来,着实有点诡异,在此时此地此人身上是机遇,在彼时彼地彼人身上竟然只是“机失”。商场之中的许多机遇往往都是一次性的,你抓住了,你就赢了,你就成功了,财流就会落入你的怀中;你一疏忽,机遇就从你身边擦肩而过,财流与成功就与你失之交臂。

这一点胡雪岩有极其深刻的感受,所以他说:“什么事都要讲机会,明明一定办得到的事,阴差阳错,叫你不能如愿。”所以胡雪岩对机遇的一次性极有认识,他十分注重抓住生意场上稍纵即逝的一次性的机遇,从不让财流与自己擦肩而过。

一次胡雪岩与朋友古应春聊天,谈起一桩早该办而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办的往事,就发了一番很有意味的感叹。他说有许多事情该办而没有办成,其实并不是不想去办或没有想好如何去办,而只是因为没有让你去办这件事的机会。想到了但可惜“不是辰光不对,就是地点不对,”终于没法去办。“譬如阗夜里醒过来,在枕头上想到了,总不能马上起来办这件事,这是辰光不对;再譬如在船上想到了,也不能马上回去办,这是地点不对。凡是这种时候、这种地方想到了,总觉得日子还长,一定可以了心愿。想是这样想,想过忘记,等于不想。到后来日子一长,这件事想起来,也是无动于衷了。”

胡雪岩的这一番话,确实讲透了机会在能不能最终办成一件事的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胡雪岩做成的第一桩军火生意,某种意义上看,就可以说实实在在是应了适逢其时、恰在其地的机会。

说胡雪岩适逢其时是指,那时正处于太平天国于南方开国之后全力向东南数省扩张之时,上海小刀会也乘势开始起事,一方面江浙未失之地正在积极筹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军的进攻,另一方面两江总督以及江苏巡抚也在想办法调动兵力以平息小刀会。战事在即,自然需要大批军火,而驻在上海的外国军火商也正在此时开始向太平军输出军火,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在中国国内做军火生意。一边有人卖,一边又有人买,这不是适逢其时?

说胡雪岩恰在其地是指,当时的洋商大都集中在广州、上海两地,要与洋人谈生意自然在这两个地方最为方便。胡雪岩也正是此时因蚕丝生意来到上海,这岂不又是恰在其地?

同类推荐
  • 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智慧)

    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智慧)

    《摇椅边的心灵盛宴——听外婆讲那些人生的智慧》一书以月份为单位,分十二部分,内容涉及广泛,不论是寓言、传说,还是名家趣事、邻里小事,应有尽有。本书文字清新、说理透彻,又毫无堆砌累赘之感,每个故事都是一道心灵大餐,每个哲理都是一盏人生明灯,在我们为孩子呈现的这桌心灵盛宴上,相信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份感动和充实。”小船儿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是好宝宝,大姑子,小舅子,年糕里藏着一粒大枣子……“回荡的童谣中,我们从未走远,因为那是生命的吟唱,那是一种无穷的力量,在黑暗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 你可以说不

    你可以说不

    马登的成功励志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响全球成千上万年轻人的命运。《你可以说不:这辈子绝不这样过》精选马登最经典的成功理论,指导年轻人勇于对命运说不,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 不成功你找我

    不成功你找我

    古往今来,以成功为目标,引领无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乃至黎民百姓前仆后继!千百年,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成功的探索与追求。为了成功,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敢前行,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千古绝唱!有人成功了,成为人们传颂的楷模;有人失败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感叹。人们在敬仰诺贝尔成功的同时,也应该钦敬失败的索布雷诺,即使失败了,也要在失败中度过辉煌的一生!成功的秘笈究竟在哪里?人们开始反思。终于有一天,人们似乎悟出了成功的天机,原来成功的秘笈就在我们身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每个奋发图强的人都能把聪明才智无限地发挥出来,从而让心灵和财富都能获得巨大成功!
  • 7天让你读懂生活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生活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然而。从普通大众看来,严谨深奥的心理学的确是晦涩难懂的,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纽带将心理学的科学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7天让你读懂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条及时出现的纽带。
  • 学圣人 悟做人

    学圣人 悟做人

    《学圣人·悟做人》将古代圣人的仁爱忠信、叱咤风云、睿智聪明、忧国忧民、执著追求、身体力行、乐观坚毅、慈祥宽容等等优秀品质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在做人方面的教益和启迪。
热门推荐
  • 领导能力最佳实践手册

    领导能力最佳实践手册

    领导能力,简而言之就是领导者率领部属开展工作、推动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本领。严格说来,领导能力不单是管人的能力,还包括影响人的能力;不单是激励下属的说教能力,更包括感化下属的身教魅力;不是仅仅靠自己行动,而是号召大家一起行动。在不断变化的新的形势下,每位领导者都面临着不断提高领导能力的问题。
  • 施公案(中)(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施公案(中)(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施公案》又名《百断奇观》、《施案奇闻》,是以清人施世纶(小说为施仕伦)生平为原型,敷演而成的一部公案侠义小说。施世纶,字文贤,清康熙年代人。
  • 末世之灭世之龙

    末世之灭世之龙

    【末世+灵气复苏+异兽流】在末世中生存了五年的秦浩重生到了末世来临、万界融合、灵气大爆发的数个月之前,并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条蛇!在陆地上他是所向披靡的霸主!在海洋中他是唯一的主宰!在深渊中他是至高无上的深渊魔龙!吞噬、进化,成为令万界诸族颤抖的灭世之龙!
  • 天漠

    天漠

    一个纵横于仙魔六界的不败神魔,在了却自己的心愿后,只身隐匿于溺水,准备飞升。而那个被不败神魔送下人界的婴儿,却在凡尘之中慢慢成长。在一次生死决战之后,认识了只剩下灵魂之身的砂奴。就这样,叶漠开始了自己的修炼生涯。是生?是死?又是谁来掌握?神道?天道?又有何来破?
  • 一剑清流

    一剑清流

    十万年前,神武大陆,人族与兽族共存,然神器出世,引动人兽两族爆发大战,两族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就连大陆都被硬生生的打成了两块,两块大陆中间出现了一片海,两族强者各自占领一块大陆,在海上设下封印大阵,以阻挡对方再次引发战争。十万年后,林浪出世,偶获剑宗功法,得神器葬天剑选为宿主,体内圣脉变异为九彩,开通肉身八门,得远古大帝传承,一剑断沧海,一剑斩仙魔,一剑荡乾坤,一剑平万世。且看林浪手握葬天,怎么一步一步从弱小的修士,成长为挥手可摘日月星,跺脚可让天地崩的剑中帝...
  • 都市毒仙纵横

    都市毒仙纵横

    上一世,是不能修炼的先天废脉,宗门覆灭,师姐惨死,空留遗恨。重生后,以毒入道,收复万千毒虫,纵横逍遥花都!
  • 末世分解为王

    末世分解为王

    ps:新书《天赋升级系统》,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当然,推荐票也请多多支持。左手创造、右手毁灭。手机图纸、电脑图纸、卫星图纸提取、融合,获得腕带式终端一台,可全球通信。航母图纸、外星飞船图纸、变形图纸提取融合,获得宇宙飞船,可开始星际遨游。那地球上的丧尸怎么办?额,差点忘记了!那就分解地球吧!???!地球没了,我们去哪?郑子豪举起左手,赧然一笑……
  • 我余光中都是你

    我余光中都是你

    现代言情 主角:韩懿林歌谣习惯一个人的前提是喜欢一个人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本书记录了作者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全书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极富感染力,书中有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本书也是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阡陌之花

    阡陌之花

    2006年,淮海省国税局办公室副调研员易水寒到苏北小城北城县扶贫,担任翻身沟乡党委副书记兼双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为了帮助双集村改变贫困面貌,他利用各种人脉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其间,与乡、村一些人在观念上发生了碰撞,与一些不正之风进行了斗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