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5400000007

第7章 神骨(6)

译文

要考察一个人是奸邪还是忠直,应先看他处于动静两种状态下的神态表现。两眼处于静止状态,即无所观之际,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内蕴真情,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两眼处于运动状态,即处于观物看人之际,目光沉稳,敏捷犀利,双目就像春木抽出的新芽,勃勃而有生气。两眼处于静态,目光清明,旁若无人;双目处于动态,杀机内藏,锋芒外露,就像瞄准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以上两种神情清明透澈,属于纯正的精神状态。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双目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目光,一种是善于伪装的神情,一种是内藏奸心的神情。两眼处于静态之时,眼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双目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就像惊鹿一样像惶惶不安。以上两种目光,一种是有智慧有能力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种是深谋图巧而又怕他人窥见其内心的神情。具有这两种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含而不发之人。以上的神情都属于奸邪的神情,可是这类神情却常常混杂在清莹的神情里而,这是观人时必须加以认真辨别的。

解读

考察清中的邪正,要从动与静两个方面入手。动指的是动态,是运动变化的状态、功能。静指的是静态,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情形。

动与静不仅是一组重要的哲学概念,在古代哲学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在哲学中,动与静是互相对立的动态术语,动静结合是一种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之中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辩证的精神和方法。经常采用动静结合,进行整体的综合与分析,可以避免机械性和简单化。讲究动与静的结合,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一定的辩证思想和科学性。这是传统神秘文化学派所不具有的一个特点。若仅从“动”或“静”的单方面判断事物,必然有失偏颇,走到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一边。动静结合,则能提高评判的正确性。

曾国藩善于识人用贤,相当多的概括性判断是静态判断,如“项平头圆额又方,定主富贵早功名”“六府高强,一生富足”;一些具体性判断,往往是动态判断,如“气浊神枯,必是贫穷之汉”。如果碰到一个“六府高强”又“气浊神枯”之人,就只会是“必是贫汉”,而不是“一生富足”。而如“双目无神,纵鼻梁高而命亦促”,则是二者的结合。人的行为举止、情态姿容,亦有动与静之别,如“双目无神,纵鼻梁高而命亦促”,“鼻梁高”本来是寿高之相,但是由于“双目无神”,就只能说“命亦促”了。上述两种判断,有时就是对比做出的。

这就是要认真分析清与浊跟动与静之间的关系的原则。

既然“动”与“静”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那么事物的真相和本质最易于在运动中流露、呈现出来,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关头,最能见人真心,这就是“动”。但是如果运动太快,难以弄清其本质之所在,就需要观察“静”。“静”虽然是稳定状态,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它处于其先和其后的两“动”之中,在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的变化中,它只是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由“动”到“静”再到“动”的过程和由“静”到“动”再到“静”的过程,正是从“动”和“静”两种状态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的最佳时期。所以“动”和“静”相结合,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动”,这里是指眼睛正在看人观物之时的状态;“静”,指目光暂时静止,没有看人观物时的状态。有动必有静,静后必是动,它们是相互连贯的关系。

曾国藩提出这样两组动与静:静若含珠,动若水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这是属于一系列正性的词语,“澄清到底”的“动”“静”,与其相伴的是诸如表里如一、清正纯洁等。

“静若含珠”,眼睛安静,没有观物的时候,就像镶嵌在眼帘中的明珠,灿烂光亮,晶莹生辉,美丽的光华深蕴在睛内,如一汪秋水,却又暗蓄着溢光流彩的动向,含而不露,光华内蕴,静而炫然。这是心神安详沉稳时的端庄状态,心底无私。

“动若水发”,眼睛在观物的时候,犹如春水荡动初波,精光闪射,秀气横溢,闪发着美丽的光彩;又如一湾盈盈流动的秋波,水面光芒闪耀,清气勃发,美不胜收。这是神敏锐犀利而纯正的状态。(有的本子本句作“动若木发”,意指犹如春木的生发。树木经水分的滋养,遇春而生,一冬所藏之精华化而为新芽。观人看物,目光中精气流动,如秀木吐春,新芽自清,生气盎然的样子,本义一样。)

“静若无人”,眼睛没有观物的时候,安详自然,文静如处子,心中没有纤尘杂念,又像身边没有他人存在、独处一样的自然平静。就像空谷幽兰,虽寂然无声,却有高洁的志向和恬然的乐趣,让人想起唐代韦应物的一句诗:“野渡无人舟自横。”本句更深一层的境界是,安静时如老僧入定,丝毫不为外物所动。其状为安详自然,心无杂念。

“动若赴的”,眼睛由“静若无人”转为观看外物时,睛光湛湛,敏锐犀利,其势如劲箭脱弦,飞驰而去,直射靶心,但又锋芒暗收,不存霸气,不怒而威,杀机深藏而锋芒不露,声威自在,暗藏王者之气。

无论是天性无损,还是心无杂念,都是表里如一、抱守难撼、动静无碍的表现,故曰“澄清到底”。以上两组动静状态都是神志澄清到底、纯正无杂的表现。这样的人不论动静还是在人前人后,困境逆境,都表里如一,始终保持着堂堂正正的纯洁品格,以高风亮节显于天下。然面仔细分辨起来,这里也有差别。第一组动静状态比较平缓,如轻盈流水,与日常的行为表现相对应;第二组动静状态变化反差较大,是较激烈的状态,与紧要关头相对应。大敌当前,不能出奇的冷静,就难以清醒、正确地判断形势;决定作出,不能迅速地行动,就会失去机会,时不再来。

更深一层的理解,“静若含珠,动若水发”的境界,似乎胜于“静若无人,动若赴的”的境界,因为前者静柔温和,有盛德中庸之态,属于大哲大慧的圣贤境界,是王者之气;后者属智勇双全的豪杰境界,有旁若无人、盛气凌人的状态,是霸者之气。圣贤与豪杰的分界,正在这里。鉴别栋梁之才,似应从此处发现人才的细微差别。

以上是神清到底、端庄厚重的状态。

邪也托迹于清之中,因而不易辨别。曾国藩列举了邪的几种表现:静若萤光,动若流水;静若半睡,动若鹿骇。这是属于“隐流”“败器”的“动”“静”。与其相伴的是一些负面词语,诸如人面兽心,歪门邪道,等等。

“静若萤光”,眼睛没有观物时,眸子中闪烁着夏夜中萤火虫一样的光。萤火虫的光微弱而明灭不定,萤火虫的活动环境又多是树木草丛等阴气之地,这种感觉带有隐隐的邪气。如果一个人眼中闪烁着这样的目光,往往心有别思。

“动若流水”,眼睛在观物的时候,虽然神清,但又游移不定,像漂流无居的水一样。这种人是聪明的,但缺少恒守。孔子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的特性与智者是有联系的。但正与邪的差别是一个“动若水发”,一个“动若流水”,区别在于正气凛然、胸怀坦荡的人,目光清亮而又源渊深厚,心怀邪念的人目光虽清却游移不定,东西飘忽。

“静若半睡”,安静的时候,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这种状态有一举两得的功用,既可以窥视周遭的动静,又可以静心默守,既养神又做事。这种人有野心,什么好事都想抓在手中,不能专一,本质上是心怀奸诈,即“尖巧而喜淫”的人。

“动若骇鹿”,眼睛运动时,像惊鹿那样惶惶不安。与“静若半睡”联系起来思考就明白了:本来正在半睡半醒中养神,却又深思图巧,怕被他人看破真心,也怕错过外面的好东西,因而一有风吹草动,就睁想眼看个究竟,其状就像一边想吃草、一边又警惕着猛兽,不时抬头四面张望的骇鹿一样。

这两句是说:品行有瑕疵的人,很难掩饰其内心的慌乱,所以与之凝神相望时,其眼神就会闪烁不定,恍如夏日的萤光,难以长时间集中。当其向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因为心口不一,心气不定,有愧疚之感或怕被人识透,所以眼神不敢正视他人,不停地扫顾周围事物,寻找能让他安下心来的目标,眼神就会如流水般忽明忽暗,流转不定。

“别才而深思”,才智颇高,但不知不觉偏离了正道,而且心怀别念,不能始终如一,喜欢见异思迁,缺少忠诚秉性。这类人是属于心计很深的人。因为城府深,不肯以真面目示人,所以与之交流时,发现其眼睛经常是半睁半闭、时开时阖的,偶尔从中泻出的光芒,也往往包含有狡黠、自负、轻蔑、多疑等种种繁复的谱系。当你猛然间提到一个关键问题,将其从半思索状态中拉回时,他会如受惊吓的麂麋,十分慌张。这样的眼神,是边听取、边思考、边狐疑、边暗自盘算的眼神,非常值得当心。这样的人,有很高的智慧,但其智力却没有用到正路上去,也即所谓“别才而深思”者。

对比以上两组动静状态,大致可以区别为,“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属小智小奸之人,奸心内萌而伪饰,总还有漂流不定的踪迹可寻,不至于有大碍;“静若半睡,动若骇鹿,别才而深思”,容易与端庄厚重混淆,“动若骇鹿”又可能与雷厉风行、办事干练,这与刻意掩饰就不一样了,差不多成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种大智大奸的人沉得住气,不到时机成熟不会发难,平常显得是端庄厚重、一身正气的样子(而且勿需掩饰),有很大的欺骗性。比如历史上的王莽、秦桧。他们的才智能力是不用说的,如果在名声事功赞播于四海,未显露本性之前就中止了生命,也许他们真的要流芳百世了。

品行有瑕疵者,谓之“败器”;别才而深思者,谓之“隐流”。仅从五官清浊看,两者可能都是端正而清秀的,头脑也想必是聪明的,但其淫邪、狡诈的眼神却难以掩饰。“败器”的基础还是“器”,本质是不错的,只是后天品行有亏,且有自愧之意,所以眼神才会闪烁。这样的人可以作适当警醒,以期改正。如果是品行有亏而毫无懊悔之态,则为本质不好,也即“非器”,不论也罢。至于“隐流”,是大智大奸的人,奸心深藏心底,不丝毫外扬,因而称其为“隐流”,表示无迹可寻。“隐流”之辈多为野心勃勃、伺机而发之人,恐非言语所能警醒,故不可与之深交;既交之,则不可不防之。如此看来,器为下,因为有迹可寻;隐为上,因为无迹可依,更难以识别。

“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两种邪奸之状都托身在“清”中:败器托身在“静若衡光,动若流水”之中,隐流托身在“静若半睡,动若骇鹿”之中并常以“清”的面貌出现,令人百辨难识,所以曾国藩提醒“邪正”“均之托迹于清,然不可不辨”。

仔细分析下来,“澄清到底”的“动”“静”是“正”;“隐流”“败器”的“动”“静”是“邪”。一正一邪的对比在于,神清而定,神清而浮。

处世活用

大贤大忠的人,平常不显丝毫锋芒,精气内敛,普通如常人,一旦行动起来,却是动若脱兔,迅捷快速,一举而功成。大智大奸的人,奸心深藏,但锋芒也不显于外,赢得好声名,但总有怕人窥破内心的担忧,因此终有踪迹可寻。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辨才》诗,其中有一句是:“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说的是王莽在未篡权之前死去,那么他一身的真伪又有何人能分辨清楚?

王莽(前45年—23年),字臣君,汉族,魏郡元城人,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在历史上,王莽是一个专权篡位的奸邪之人,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胆识而言,其实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上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人物。

王莽的姑姑是皇后娘娘,成帝时,王氏家族非常显贵。因王莽的父亲王曼死得太早,没有来得及封侯,留下孤儿寡母,受到族人的排挤和冷落,这给王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也许是他日后篡夺上位的叛逆性格的最初原因。

王莽稍微懂事以后,便发奋读书、恭俭谦让、克己修身,不仅孝敬长辈,同时还结交一些社会名士。他渐渐以一个谦让恭俭、不事享乐的进步青年形象出现在族人面前,标准的儒生穿戴,不仅对母亲和长辈极其孝顺(那个时候孝敬父母师长是最大的美德,许多人因此而做官),而且气度豪迈,深得时人的赞誉。王莽的叔叔、大司马王凤病重,王氏子弟只知享乐宴游,唯独王莽“侍疾,亲尝药,乱首蓬面,不解衣带连月”。几个月下来,王凤的病好了,王莽却是蓬头垢面,满脸憔悴,感动得王凤欷歔而叹:有子不如有王莽。王凤临死前,托姐姐(时已贵为太后)和皇上提拔王莽,大司空和当世的一些名人也盛赞王莽的品德才行,王莽因此被封为新都侯。

封侯以后,王莽仍然保持着廉敬恭让的作风,在人前不敢有丝毫马虎和得意,但暗地里却开始有享乐的意思了。他曾经私下买了一个漂亮的奴婢,却被堂弟无意中撞见,王莽就对他说:“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看相的人说这个女子宜产佳儿,因此就主动帮朱将军买了回来。”当时就把那个奴婢送到了朱子元府上。

王莽的族叔王根辅佐朝政数年,后因身体不好,向皇太后申请退休。另一个大臣淳于长,先与许皇后的姐姐私通,又娶为妾,与许皇后内外勾结,逐渐得到皇上汉平帝的宠信。王莽对王根说:“淳于长想取代您,正在跟手下人商量办法。”王根怒气陡生,叫王莽向皇太后举报淳于长的阴谋。由于太后本对许皇后不满,乘机把淳于长贬谪。

因为这次告发大奸,王莽代替王根成为大司马,时年38岁。他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他的母亲生了病,其他大臣派夫人来探视。一个穿着粗布衣服,妆饰与一般仆妇无多大区别的妇人出来迎接她们。那些夫人们以前都听说过王莽家居生活比较简朴,都还不以为意,当那个妇人自称是王莽的妻子时,众夫人惊得眼睛如铜铃般大。后人读历史,都知道这是王莽隐瞒自己真实目的的举动,但当时的许多人都被王莽的忠诚耿洁迷惑住了,赞誉之辞盛若花海。

只有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权力捞足了后可能要坏事。我不肯依附于他,我现在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用鉴别人才的“神”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秀出,不会是一般的人;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彭宣看出了一些什么,但苦于抓不到把柄,只得恨恨地同意了,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后人读了历史,知道王莽为了隐藏自己的更大野心而矫饰,而当时的人们的确被王莽的谦让恭俭、克己勤政的外表所迷惑。直到后来王莽专权、篡位后,他的奸诈虚伪才袒露于天下,证实了彭宣这个人识人的眼力的确很厉害。

如果王莽在刚刚成名、众望所归的时候死去,后人就会永远将他视为圣贤来敬仰了。如果在王莽得势之前,有当权的人能发现他心怀险诈并能对他采取措施,或许历史就被改写了。

由于眼睛有“心灵窗户”的作用,因此,人们往往从眼睛入手,来区分“清浊”和“邪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掌握人的个性和内心活动,有无规律可循呢?下面就介绍几种通过眼神识人的方法:

同类推荐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精心选取了近100多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感恩故事。一个轻轻的拥抱、一张小小的纸条、一份感激的心情……平凡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你感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你在学习和生活之余,有一点时间来关照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体味一下人生的美好,让你懂得以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接纳别人、成就自己,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希望,给别人带来真诚的祝福。
  • 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其中的凡夫俗子,想通过改变世界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有太多的困难。既然世界上许多事我们都无法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那么我们何不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呢?况且,改变自己要比改变世界容易。如果你一直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世界因你的改变而突然全变了样。
  • 礼仪全书(第二册)

    礼仪全书(第二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 破解人脉密码:打造黄金人脉的自助读本

    破解人脉密码:打造黄金人脉的自助读本

    本书不仅会告诉读者人脉能为他们带来什么,还会将关于人脉的密码一一破解。如何建立人脉,如何扩展人脉,如何让人脉发挥最大的效用,如何走过人脉的雷区,如何掌握经营人脉的技巧……这种种问题,读者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从而轻松地经营自己的人脉网络,享受人脉所带来的福利,进而收获成功的人生。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职场上有这样一种新族群,他们随着大潮读书,求职,进入大城市,在人生关键的十年里,不愿错过每次机遇,就像一群候鸟,努力跟上每次冷暖迁徙,一刻不停往前飞。然而不知不觉中,许多人已经迷了路,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方法,也找不到动力。慢慢地,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能做多好,不断奔波漂泊,到头来,成熟的只是外表,内心依然焦躁。在本书中,刘同认为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个“关键十年”,并根据自己的生涯轨迹,提出“3232”法则,将“关键十年”分为四个阶段,即人生规划期(3年);适应调整期(2年);职场炼狱期(3年);自我突破期(2年)。并从四个阶段中选取50余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困惑,一一作答。“3232”法则关注的是对人生、事业与职场的思考,而非在一份具体工作上花费时间的多少。所以,只要愿意思考,并付出行动,开始得越早,你就会成长得越快。
热门推荐
  • 穿越之魔改世界

    穿越之魔改世界

    穿越者前辈们发明了玻璃、肥皂、烟花、造纸术、印刷术、会员制、美食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发明不了的东西,这简直就是逼死后来者的节奏。林零就穿越到了这样一个世界,别人穿越都是悄咪咪地就来了,她穿越不止带了自己,还带了个路人甲,一路火花带闪电,紫气东来九万里高调无比地横穿天际落进了玉京城外的八万大山里。然后,她发现路人甲身上有系统,而她和这位倒霉的路人甲居然生死与共死生契阔····个鬼·········总之这是一个被倒霉少女连累穿错了世界的男主角一路魔改正常古代世界的故事! (随缘更新→_→)
  • 各路神仙在我家打工蹭饭这档子事

    各路神仙在我家打工蹭饭这档子事

    唐真:“我只是个小餐馆老板兼高中生而已,日常之外的生活与我无关?”那现在发生在我身上的情况算什么!黑色的怪物,闪着金光的不明少女,不为人知的秘密组织?开玩笑的吧!你说你要蹭饭?开玩笑,我们生意人都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饭!然后是……“以后一直可以来吃哦。”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丁香结

    丁香结

    其实文杉还是很看重这次聚会的,在家跟妻说过,现在交往的都是熟人,而青春岁月中相识的几乎都是朋友,是用心结识过的。比如同城的几位同学,见面不多,联系不多,见面后谈的也不多,可心里都有岁月嵌进的某种伦理,在自然的亲切中暖着对方。这家酒店外观没啥大变化,院里的青藤长得更密实了,刚注意到石凳的凸凹磨平了不少,没有硌人感觉时,秃着脑门的杜森和花白头发的李扬就大叫着迎上来,太不够意思了,怎么才来!没头没脑地抱在一起。以前踢球进球时,和李扬抱过,他有狐臭,这时却闻不出了;和杜森这么好,这还是第一次抱在一起。
  • 国民男神宠妻成瘾

    国民男神宠妻成瘾

    在别人眼中,他是国民男神,是全世界的女人都拜倒在他的西装裤下,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的禁欲系帅哥代表;在她的眼中,他是冷酷霸道的无情流氓,只要没有满足他,他就会痴缠不止,让她日日夜夜睡不着觉;他以为,她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却不想,突然有一天,这工具消失了,竟是连他的灵魂都一并带走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傀儡村事件

    傀儡村事件

    以制作傀儡闻名于世的弇山村,一夜之间,所有居民竟然悄无声息地集体消失!没有暴力的痕迹,没有任何理由,数百人就此人间蒸发,为后世留下难解的谜团。此后,邻村的居民称弇山村为"被傀儡诅咒的村庄",每每提及都噤若寒蝉。事隔多年,在网红废墟探险家蒋超的带领下,韩晋一行人来到了被视为禁忌之地的弇山村。写满咒语的古碑,四处散落的傀儡人偶,接连不断的离奇死亡事件……再次身陷危机的韩晋,还能在超自然的诅咒之村中,等来陈爝的救援吗?
  • 陨无极

    陨无极

    满清御前侍卫与才子,纳兰容若,灵魂飘落在这千年前的秦朝。附于巴蜀郡温家的小小公子温容身上。且看少年如何颠覆这乾坤,结英雄,破红尘,遁入历史长河;着朝服,修帝陵,执掌天下棋局;寻帝者,承史书,大隐隐于世间。
  • 隐婚妈咪,冷总不好惹

    隐婚妈咪,冷总不好惹

    在我爱你的时候,你弃我如草芥。在我失去一切决心离你而去,忘却一切的时候,你却紧抓不放。“宁兮......我求你,再给我一次爱你的机会。”“冷慕言,你放过我,好吗?”最后一次的交心,你和我,还能有机会珍爱彼此吗?
  • 冷颜杀手

    冷颜杀手

    他,本是无情杀手,却为她百般柔情;他,坐拥天下,却唯独得不到她的心;他,为她付出所有,却最终选择孤身离去;他,一直默默守护,却始终不愿接受她勉强的爱情;他,为得天下不择手段,却还是逃不出她的情劫……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