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0700000071

第71章 你知道“欧洲的孔子”吗——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家小传(4)

古典经济学的拓荒者威廉·配第(1625—1687)是经济学历史上的一个富豪。配第少年时已显示出赚钱的天分。他13岁进入卡昂大学学习时,就通过做首饰生意赚取学习和生活费用。他从一个先令开始,短短时间内就增加到24英镑。配第的财富故事开始于爱尔兰。利用担任爱尔兰土地分配总监期间获得的9000英镑报酬,配第通过土地投机,短期内积累了5万英亩土地。到了晚年,配第不仅成为拥有27万英亩土地的大地主,还是拥有多家渔场、冶铁和铝矿的大企业主。配第被马克思誉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但经济学对他成为经济学家当中的财富成功者并没有什么贡献。他的财富成功依靠的是他的经营天分。

威廉·配第

被杰文斯誉为亚当·斯密之前的“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的理查德·坎蒂隆(1680—1734)同样利用投机积累财富,但他的速度和效率要远远高于财富,这并不是由于他比配第有更高的经济学天分,而是时代为他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投机工具——有价证券。1716年,坎蒂隆以一个出色金融家的身份从伦敦来到巴黎,此时,他的同胞约翰·罗改革和重组法国金融体系的工程已经展开。约翰·罗的密西西比计划实施后,坎蒂隆与人合伙组建一家金融公司,从事股票投机。坎蒂隆预见到罗氏体系必然崩溃,但以他娴熟的经验和技巧,他有充分的把握抓住火中取栗的机会。他的公司为投资者提供贷款购买股票,股票出手前由公司保管。坎蒂隆实际上做的是空头交易,而且把款项汇往国外,这引起约翰·罗的妒恨,罗威胁他,“如果你不在24小时内离开法国,我就把你送到巴士底狱去。”坎蒂隆说:“我不会离开,但我将使你的那套办法取得成功。”坎蒂隆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投机狂潮时期,坎蒂隆“以高昂的价格全部卖出他的法属印度股票和其他证券,并将钱款汇往英国和荷兰,以此购置一笔庞大的地产。”坎蒂隆的成功显然加速了约翰·罗体系的崩溃。1715年在巴黎大约200个银行家里,只有三四个幸免于难。“1717至1720年间,巴黎的银行家已经像秋天的落叶一样纷纷败落,……大部分钱财都进入了坎蒂隆的口袋。”在1720年股价暴跌的时候,坎蒂隆几天之内赚了250万。坎蒂隆是在取得金融投机的成功并淡出经营活动之后才开始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因此,更有可能的是他的经济实践推动了他的经济研究而不是相反。

理查德·坎蒂隆

财富在经济学家中的分布大体也呈正态,大多数经济学工作者的收益处于社会平均水平。所以,有了少数极端富裕的经济学家,也就有少数极端贫困的经济学家。由于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只有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经济学家才能获得社会平均收益。对于非主流的经济学家来说,其学术供给成本太高或许学术需求很低,其收益率可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甚至会沦为收益水平最低的阶层。因此,经济学家中的极端贫困者往往出现在非主流或反主流经济学家中。李斯特、马克思和凡勃伦的穷困就属于这种情况。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是古典经济学的怀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的奋斗目标是推动德国在经济上的统一,这决定了他的经济学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据说一个忽视自身利益的人连上帝也不会关照他,因此,李斯特的一生串连着一系列的失败。1819年,由于组织旨在统一德国经济的全德工商联盟受到迫害,被迫辞去蒂宾根大学教授职务,并被解除其他政府公职。1820年,担任市议员期间,由于提出激进的民主改革主张,被以“煽动闹事,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10个月监禁。李斯特潜逃到了法国和瑞士。两年后回国,随即被关押。为了彻底摆脱这个危险分子,政府同意他移居美国。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国。他开始经营农场,还担任过报社编辑,并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媒矿。1832年,李斯特回到欧洲参与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设工程,他希望通过建立全国铁路系统推动德国经济的统一。1834年,德国关税同盟建立。但他的全国铁路系统计划由于封建割据和资产阶级的狭隘的惟利是图本性失败。1837年,李斯特在美国的矿山在美国的银行危机中破产了,李斯特陷入生活困境中。其间,李斯特一直受到政府的监视,并受到再次被监禁的威胁。尽管他不断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国找到一份固定职业。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国。法国梯也尔政府曾邀请他担任铁路建设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要职,但由于法国对德国的侵略性态度,李斯特拒绝了,主要靠给报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俄国财政部长曾经聘请他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以推行他的“国民体系”,李斯特因为俄国实行专制的沙皇制度而拒绝了。1841年,李斯特曾经被委任为《莱茵报》主编,由于健康原因未能成行(不久后马克思担任了这一职务)。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这对立主贸易保护主义的李斯特是一个打击。随后,李斯特提出建立英德联盟的计划没有被理彩,而他参与德国关税同盟工作的愿望也一直得不到实现。此时,李斯特陷入深深的失望中。“他对德国实现他为之奋斗的民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进步感到无望,被容克地主封建反动势力在‘科学界’和新闻界的御用文人的越来越肮脏的污篾搞得一蹶不振,被他自己的阶级——优柔寡断的怯懦的德国资产阶级——可耻地抛弃。”一直身体健壮的李斯特此时明显衰老了,他已经无法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挫折。李斯特看不到个人和国家的前途,加上疾病缠身和生活困顿,他陷入了绝望。在给朋友的信中,李斯特说:“我如果没有写作所得的收入,就只能靠妻子的财产(我是什么也没有)糊口度日了。可是,这些收入和财产也不足以维系妻子和孩子们的生活,我几乎陷入了绝境。”1846年11月30日,李斯特在一个小镇开枪自杀,结束了57岁的生命。由李斯特奠基的历史学派后来成为德国的显学,成为德国制定社会经济政策的指南。李斯特的不得志固然在于他的不妥协,更在于他的时代背景。特定时代总有其特定的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李斯特的悲剧在于他的思想不仅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也超越了他所在的阶级。在李斯特这里,成为他谋生障碍不是经济学,而是他的经济学与时代的不协调。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马克思(1818—1883)强调物质利益对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甚至对一切社会关系的决定作用,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看成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但是,在实现自身物质福利方面,马克思并不成功。当然,根本的原因在于,这并不是马克思的追求。马克思的前半生一直处于颠沛流离当中。1842年,大学毕业的马克思担任了具有左翼倾向的《莱茵报》的编辑。正是在此期间对穷人利益的关心,出于为穷人利益辩护的需要,马克思才开始经济学研究。一年后,该报由于观点激进被普鲁士当局查封,马克思携燕妮进入巴黎,其间邂逅他的终身战友恩格斯。在1844年发表了《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后,马克思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1845年由于其政治观点。马克思被法国当局驱逐出境,移居布鲁塞尔。1848年革命开始后,马克思又被逐出比利时,先去法国,后又去科隆。1849年流亡到伦敦。在伦敦,马克思一家经常处于极度贫困当中。马克思经常一文不名,而且极少工作机会。他的工作主要是给纽约每日论坛和其他报纸当兼职记者,收入极不稳定。而且,为了他的政治信仰,马克思顽固地拒绝变得“实际”。“马克思为了家人能够生存下去,典当了所有的东西——家族银器、亚麻布,甚至孩子的衣服。”据一个普鲁士政治间谍1853年的报告:“马克思住在伦敦条件最差因而也是最便宜的住处……所有的东西都是坏的、粗糙的、破烂的;所有的东西都蒙着一纸厚的灰尘;所有地方都是最杂乱的。一个人走进马克思的房间,眼睛会被媒烟和烟草熏得极模糊以至于一开就要摸索前进……每样东西都很脏,每件东西都全是灰……”极度的贫困伴随着疾病,他的7个孩子只有两个幸存下来。“马克思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病痛中渡过,他一直被慢性疾病困扰——哮喘时常发作。头痛持续不断,喉咙细菌感染,常患流行感冒,他还患有风湿病、支气管炎、牙痛、肝痛、眼部发炎、喉炎和失眠。他的疖子和痈病过于严重,以致于他晚年时全身上下都是疤痕。燕妮去世时,他连葬礼都无法参加。”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在贫困和疾病中去世,没有留下遗嘱和遗产。说马克思没有留下任何遗产是不对的,虽然经济学没有给他带来物质财富,却给他带来了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他的使命是拯救整个世界而不是他自己。物质生活的穷困并没有束缚他探索的步伐。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马克思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卓越的研究极大丰富了经济思想,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提供了深刻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这一切,是他留给经济思想史的宝贵财富。

卡尔·马克思

同样出身贫寒的托尔斯坦·凡勃伦(1857—1929)并不像配第那样对财富有着执着的追求,相反,凡勃伦是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辛辣的嘲弄者。他曾经仿效普鲁东“财产即为偷窃”的著名论断,称私人财产只是“成功突袭获得的战利品”,对财富的追求是一种“掠夺的本能”。当然,这样的人也不可能得到财富的亲睐。青年时代,凡勃伦曾经辗转在卡尔顿大学、莫诺纳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1884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由于当时大学中的专职学术教师通常从神学学生中挑选,没能获得学术职位的凡勃伦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到家乡。在此后的7年中,凡勃伦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先靠家里养活,后又靠岳父周济。由于研究哲学的前景暗淡,凡勃伦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经济学,开始其职业经济学家的生涯。一年后进入芝加哥大学任教。凡勃伦本来就对世俗的成功抱有鄙视的态度,自然,经济学也没有给他带来世俗的成功。由于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及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毫不妥协的态度,被陶西格称为“所有经济学家中最接近天才”的凡勃伦很难在一所大学呆太长时间,离开芝加哥大学后又先后去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苏里洲立大学、新社会研究学院。凡勃伦以行为怪异而著称,比如邋遢的穿着、粗陋的家居陈设,这其实一方面体现的是他对资本主义物质进步的嘲弄,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他生活的窘困。退休的凡勃伦生活更加穷困,靠学生的资助生活,抽劣质的烟草,住简陋的房屋。“他变成孤单一人并被世人所忽视。他的经济状况岌岌可危。恶劣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的不平静,不断烦扰着他的晚年生活。”凡勃伦准确地预测到了大危机的到来,但他已经不能承受危机的打击。在大危机到来前的1929年8月3日离开了人世。当然,凡勃伦也许并不以为他窘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痛苦。这个资本主义制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牛虻,追求的也许是从嘲弄中得到的快感。

托尔斯坦·凡勃伦

欧文·费雪(1867—1947)是一个特例。他既是一个主流经济学家,而且他的理论和主张曾经对政策制定发挥过作用,同时,他一生执着追逐财富,但最终成为财富角斗场上的失败者。坎蒂隆、李嘉图和凯恩斯都通过证券投机而致富,但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和“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当然也是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经济学家之一”的费雪却是个证券投机的彻底失败者。他终身从事货币研究,显然货币并不亲睐他。曾经通过证券投资而成为历史上最富有的经济学家之一,但最终却一贫如洗。费雪一生爱慕虚荣且自视甚高,从来都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伟人——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财富上。他总是在寻找各种致富的途径。1910年,费雪发明了一种索引卡片系统——罗拉代克斯(Rolodex)并取得专利。1913年创办自己的公司进行生产和销售。开始赢利后,1925年,费雪的公司被竞争者收购,该公司后来叫雷明德·兰德公司。费雪突然成为百万富翁。他购买了一辆大号林肯并雇佣了一名专职司机。在狂飙猛进的20世纪20年代,费雪是乐观主义的主要倡导者。除了持有兰德公司股票外,他还购买了大量小盘成长性股票。在牛市高峰时期,费雪的股票市值超过1000万美元。这一数字实际上使费雪列为历史上最富有的经济学家之列。但是,在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之前,费雪仍然乐观地认为股票价格将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稳定下来。当股指由1929年的最高点381点跌到1932年的40点左右时,费雪的投资被彻底吞没了。后来经济复苏了,但费雪的经济状况一直没有复苏。他不仅要应付沉重的负债,还要同税务机关提出的对他以往收入征税的要求进行斗争。1931年,费雪得了肺炎,雪上加霜的是他同时收到美国国税局的来信,要他支付6万多美元的税款。1935年费雪被强制退休。由于他不能对他的住房付款,耶鲁大学只能同费雪签订终身租期协议,买下这所房子再租给费雪。晚年,费雪基本上是靠其妻姐的周济度日,他一共欠下75万美元,而且一直没有能力归还。费雪还一直期待能够帮他赚到几百万美元的方法,但也只是完成了一些毫无价值的小发明。1947年,贫困中的费雪被癌症击倒了,他的财富梦想终结了。费雪成为百万富翁依靠的是技术发明而不是经济学,但他最终的失败却与他的经济学有一定关联——他否认经济周期的存在可能使他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欧文·费雪★

同类推荐
  • 新农村理财实用手册

    新农村理财实用手册

    一本卓然出众的理财图书。它通过五堂课向农民朋友讲述了理财的要点,成为第一本引领中国8亿农村居民走向小康的理财圣典。这本书揭示了农民朋友如何获得金钱,保存金钱,以及用金钱赚取更多金钱的全部秘密。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关系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要进入世界政治与经济这个学科的大门,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认清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必由之路就是熟悉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掌握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是资本主义列强争霸和扩张的历史,也是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准则逐步形成、国家行为得以规范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学者从西方立场和角度力图探究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推动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有了货币,自然产生投机;有了投机,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泡沫;因为泡沫,经济便出现大的动荡。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至今仍然蔓延的欧债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大的动荡,我们既然身处“地球村”中,自是无可躲避。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深入剖析了中国泡沫经济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制度背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泡沫经济,寻找中国泡沫经济的独特规律,预测及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经济如此动荡,我们要尽量避免陷入泡沫破灭的陷阱,清醒地等待机会的到来,早作打算。
  • 败走中国

    败走中国

    今天繁荣兴旺的中国市场吸引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进入一个新市场总会面对未知的风险,如果总是依靠自己经历的种种失败来获得宝贵教训,这种高成本的做法是一个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本书,能够启示后来者少走弯路。
热门推荐
  • 探陵笔录

    探陵笔录

    40年前,发丘天官厉瞎子聚拢好手37人,开展了建国后最大的一次盗墓活动。子午大墓被盗之后,生还的盗墓贼于数年内,种种怪病缠身。吃生肉、变面目,红毛怪物、祸及后代!一切,须从一枚古符说起……
  • 霸妻:老公乖乖就范

    霸妻:老公乖乖就范

    她原本以为世界上最倒霉悲惨的事情便是被绑架者绑错了人,受尽折磨。却没有想到,更悲惨是这一场绑架让她发现了枕边老公的一张张假面。找小三?搭小四?小五竟然是最好的闺蜜?斯文沉稳的老公,找小三成惯性并且死不认罪。她从一个胆小怯懦的软媳妇,华丽变身成为业界女强人。骗她的人,她狠狠打击,糟蹋她的人,她绝不手软。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自己坚强,怪只怪曾经被欺负得太惨。变态老公揭开全过程,窝囊媳妇翻身全记录。
  •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2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2

    大三的时候,宿舍搬进来一个湖南的学生。他的肚子里装满了诡异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毛骨悚然,但是结尾处却有着感人的人情味儿,体现了普通人的情与爱,引人深思。这个同学有个奇怪的习惯,他只在0:00的时候才开始讲那些故事……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婚姻密码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婚姻密码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的婚姻,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得到。有的人认为,只要拥有了豪宅香车,金银满箱就能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还有的人甚至悲观地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认为结婚后,爱情的感觉会渐渐地淡化,也就不可能拥有婚姻的幸福,这两种观点显然都是有失偏颇的。婚姻,也许并不像相爱那么简单,它需要你的悉心经营。可以说,经营婚姻亦是一门学问。你也许不禁要疑惑,经营婚姻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该从何处下手呢?又该怎样做呢?本书正是为解答你的这些疑惑而量身打造的,它出自闻名世界的伟大的成功学大师、成人教育家及人际关系学大师,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之手......
  • 良缘错之芙蓉军师

    良缘错之芙蓉军师

    这个女人!一点都不像女人!看似柔弱,却收服了他手下最强悍的战士,与妖柔的闺阁之秀截然不同,这样的人,却吸引住白王花擎苍的视线!身为狙击手的管彤,却莫名穿越到了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丫鬟叶芙蓉的身体中。为了解开穿越与身世之谜,叶芙蓉变成了白王的贴身婢女,这个俊朗却多疑的男人,从怀疑到倾心,似乎久远却也顺理成章。那些携手倾心,那些生死相随,在阴谋与鲜血中,随着惊雷炸响戛然而止!——跨过了时间和空间,他们,还能否再次携手?
  • 北风嘶朔马

    北风嘶朔马

    隋大业十一年,突厥四十万控弦入侵中土,南北大战爆发。大隋战败,帝国威权丧尽,国祚摇摇欲坠,统一大业分崩离析,中土陷入空前危机。一批边荒勇士为了保卫家园,在外有诸种强虏频繁侵掠、内有乱臣贼子举兵叛乱之危难时刻,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不死不休。黑夜来临,魔鬼肆虐,赤地千里,生灵涂炭。这些忠诚于中土和帝国的勇士们,能否坚守信念至最后一刻?能否在痛苦中挣扎求生?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在黑暗中抓住那稍纵即逝的一线生机?
  • 花妖追神录:烬花宴

    花妖追神录:烬花宴

    他是神,应允天意,为审判而生,生杀予夺,全凭一念之间,却爱不得。他对她的目光深远,不过是透过她在看另外一人;他对她的纵容宠爱,不过是对另一人的情之转嫁;他对她的周全保护,不过是为了时机成熟时,送她去死。神灵并非永远大公无私。柔软可欺的小花妖也有极尽魅惑、霸王硬上攻的一天!
  • 无敌从养龙开始

    无敌从养龙开始

    【创意爽文,亿万龙族,热血回归!】少年龙辰,意外得神秘养龙空间,竟然能够养成天龙!从此龙辰无敌了!在这里,他不但可以养成青雷玄龙,还可以养成七爪金龙和八荒天龙,甚至能够养成九彩神龙!当亿万龙族俯首称臣,史上最强龙神热血诞生!龙辰,让诸天众神颤抖的男人!
  • A Native's Return, 1945-1988

    A Native's Return, 1945-1988

    The third in a three-volume series, this edition chronicles the life of noted journalist, historian, and author William Shirer-a witness to the rise of the Third Reich. Here, Shirer recounts his return to Berlin after its defeat, his shocking firing by CBS News, and his final visit to Paris sixty years after he first lived there as a cub reporter in the 1920s. It paints 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his final decades, friends lost to old age, and a changing world.More personal than the first two volumes, this final installment takes an unflinching look at the author's own struggles after World War II-and his vindication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his most acclaimed work. It also provides intimate details of his often-troubled marriage. This book gives readers a surprising and moving account of the last years of a true historian-and an important witness to history.
  • 我的舞台我的家

    我的舞台我的家

    这是一位资深文学组织工作者自叙一甲子文学生涯的纪实散文集。本书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感情真挚,文风质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和事。从书中你可以清晰听到作者在文学舞台跑龙套尝到的酸甜苦辣,和在文坛风风雨雨中的独特遭际、命运。你也可以真切了解作者所熟悉、敬重的文坛前辈、名家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书中收入的有关作家协会重要文学活动、文学组织工作、儿童文学工作的演讲、访谈、述评、报道等,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作协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