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梁勇的诡辩在逻辑上明显是错误的。因为人断了腿固然是人,但无法据此推断出凉鞋断了鞋后跟还是凉鞋。王老师思维敏捷地洞察到这个错误的逻辑,立即把思路从人的腿部转移到人的头部,构设了一个同样逻辑形式的诡辩:既然人的头断了就不再是人,那凉鞋断了鞋后跟也就不再是凉鞋了。由于王老师这个诡辩后发制人,以谬制谬,所以梁勇不得不低头认错。
(2)语言方面
诡诈的语言如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时,可难过对其语言进行判断、分析、解释批驳他的荒谬观点和不实之词,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请看老张和老刘的辩论:
老张问:“在金钱和道德之间,你选哪一个?”
老刘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选道德。难道你选金钱?”
老张诡秘地说:“我是选择金钱,因为我缺少金钱。你选择道德,那是因为你缺少道德。”
老刘听了老张的不友好言语,立即反驳说:“你的话只讲对了一半,十分的道德,我已有九分,还缺少一分,所以我选道德;万贯的家财,你已有九千贯,但你还缺少一千贯,所以你选金钱。因此,准确地说,我选道德是因为我崇尚道德,你选金钱是因为你贪图金钱。”
从上例不难看出:老刘重义,老张重利。然而,老张为了给老刘脸上抹黑,构设了一个以模糊语言为核心的诡辩以嘲讽老刘。这个诡辩的关键词语“缺少”在特定语境中是很模糊的,即包含了“缺得很多、缺得不多、缺一点点”等方面的意思。老刘的反驳针对“缺少”这一模糊的词语,用形象的语言清晰地把它量化出来,否定了自己“缺德”、老张“缺钱”的荒谬论断,最后用“崇尚”来褒扬自己对道德的追求,用“贪图”来贬斥对方对金钱的贪得无厌。
(3)内容方面
诡辩的内容如果是矛盾的,可先指明矛盾所在,然后再点出问题的实质。请看下面的例子:
某乡有几个地痞,经常偷鸡摸狗、欺压乡邻,但派出所对这些人一直采取纵容态度,致使他们的气焰日益嚣张。乡党委书记找来派出所所长,两人有如下一段对话:
书记:“那几个地痞胡作非为,你这个所长知道不知道?”
所长:“知道。”
书记:“既然知道,那为什么至今未对他们采取行动?”
所长:“采取行动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就像喂猪一样,如果还没等到猪肥就杀了,那怪可惜的,不合算。这些地痞就像猪一样,现在还是‘瘦瘦的’没喂‘肥’,处罚起来没分量。这是个策略问题,群众不理解,我们可以理解。”
书记:“你的‘肥猪论’太玄虚了,群众怎么会理解?猪是人们心甘情愿喂养的,而这些地痞,群众会甘愿喂养吗?还是听听我的‘肥鼠论’吧。有个人养了一只猫,指望它捉老鼠,可这只猫却放任老鼠在家里吃谷子,结果主人家老鼠成灾。主人找来猫来问罪,可猫却振振有词对主人辩解:‘家里老鼠太瘦了,等到喂肥了再抓不迟。’你猜主人对猫会有什么看法?”
所长:“这……书记的‘肥鼠论’更有哲理,我是一时糊涂,我马上就把那几只‘老鼠’抓起来。”
在这个事例中,所长企图用“肥猪论”为自己工作失职辩解,但书记一语道破了“肥猪论”在内容上的荒谬,即猪肝是人们自愿喂养的,而地痞则相反,二者不能相提并论。揭露批驳所长的“肥猪论”还不够,书记又引出“肥鼠论”,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痞横行不法,派出所放任不管,群众遭殃的事实,含蓄地指责了所长主观的荒唐,工作的失职。所长再不表态自己失误,其利害关系不言而喻了。
8、巧说“歪话”,智对诡辩
要想提高你的口才,就要把话说得灵活些。比如说,适当时你可以说一些“歪话”(相对正话而言),可以起到一些正儿八经的话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既然是歪话,那就比正话难说,如果说得不好,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里面的度如何把握,显然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我们可以向诸葛亮借点智慧。
诸葛妙语;
在赤壁之战的前夕,周瑜为了了解诸将与谋士们的立场,假装自己也同意投降的主张,而鲁肃却不明白这是周瑜的计策,憨厚老实的鲁肃与周瑜争辩,而诸葛亮只是在一旁袖手旁观,并且不时地在冷笑,周瑜问道:“先生为什么在哪里(不说话)只是在冷笑呢?”诸葛亮:“周瑜的主意是投降曹操,其实是非常合乎常理的。”周瑜说:“诸葛亮是非常善识时务的人,他必然与我有同样的想法。”鲁肃问道:“诸葛亮,你为什么也会这样说(打算投降曹操)?”诸葛亮:“曹操非常善于用兵打仗,放眼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住他的进攻。过去只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他是互相为敌。如今这几个人都先后被曹操所消灭,天下已经没有人(能够抵挡曹操)了。只有刘备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强行与他争夺天下;如今孤单地躲避在江夏,是生存下去还是被曹操消灭,这还是个未知数。周瑜将军如果投降曹操的话,还可以保护他的妻子和孩子,更可以保住他的富贵荣华和地位。至于国家的命运如何,都交给老天去决定,(对于周将军个人来说)又有什么可惜的呢?”鲁肃勃然大怒地说道:“你难道要教我的主公弯下身子去在国家的奸贼那里遭受污辱吗?”……
本来,诸葛亮深知周瑜使得是计,然而他并不说破,反而在一旁顺水推舟,推波助澜,假装赞同周瑜的主张。这是诸葛亮为了维护周瑜的面子而特意而为之。如果诸葛亮一语道破周瑜的秘密,那样做的后果只能使气量狭小的周瑜更早地恨上诸葛亮,从而在其日后的外交活动中处处施阻力,诸葛亮本来到东吴就是孤身一人,如果再加上周瑜这样一个强劲的敌手,那么他的东吴之行究竟是成是败,那还很难说,毕竟孙权当时惟知“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可见周瑜地位的重要。于是,诸葛亮索性正话歪说,帮助周瑜撒谎,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在日后的外交活动中为自己增添了一个朋友而不是对手(至少在赤壁之战中是朋友)。
在有些场合,不一定要把话按照原来的意思说,换一种说法,就是说话可以正说,也可以“歪”说,尤其是在面对一些人的诡辩时,更不能用正常的说法来回答。
(1)“歪”话正解
著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以智辩著称。
有一次,一个财主请他为其写一个中堂(正屋当中悬挂的大幅字画)。唐伯虎并未推辞,提起笔一挥而就。财主一看,鼻子都气歪了。原来唐伯虎写的是“父死子死全家死”。财主全家都陡然变色,财主本人更是怒不可遏,他一把抓住唐伯虎,咆哮起来:“我哪一点对不住你,你竟用这么恶毒的话咒我全家?”
唐伯虎一点也不着急,他说:“员外,你弄错了,这是很好的祝福词,怎么说是咒语呢?你想,一个家族的人如果是按着这个顺序,父亲死了儿子死,儿子死了孙子死,那说明家里没有横死暴死的,每一代人都无祸无灾,个个都寿终正寝。这样的家庭能不幸福吗?可如果不依这个顺序,儿子死在父亲前面,孙子死在儿子前面,那将是多么悲哀和不幸!谁愿意他家出现那种情况呢?”
财主听了,这道理倒是对极了,只得赔罪,把唐伯虎恭恭敬敬地送走。不过,他看着这六个字有三个死字,心里总是不太舒服,也不愿张挂出来向人炫耀了。
(2)随机诡辩
如果对方提出一些荒诞奇怪的问题,若是以通常的办法从下面回答是难以奏效的。此刻,辩者可以将对方的话作为背景,采用同样奇怪的语言来回答,以怪制怪,以歪对歪,这就是随机诡辩,也可以说是一种怪问怪答的方法。对于论敌的怪问,应根据问话内容而随机应变,以诡对诡,不必拘泥于常理,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美国有一家服饰公司,为以招揽生意,特意给海明威送去一条领带,并附短信云:“我公司出品的领带深受顾客欢迎。现奉上领带一条,请您试用,并望寄回成本费2元。”
几天之后,公司收到海明威的回信:“内附小说一册,请你们一读。此书价值2元8角,也就是说,你们还欠我8角钱。”
在人际关系中,随机应变的歪话技巧的确是一种改善或提高交往效率的有效方法。将错就错又是一种反高思维,因此它可以称为反问思维技巧,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蔽起来,以其错而就其错的智谋技巧,来达到证明正确论点的目的。
(3)理屈词不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北宋著名的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后常被人比作绝路逢生的情况。
理屈词不穷的歪话是指在论辩中牌劣势或形成僵局时,以缓和的方式拖住不放,在拖延中寻找契机,从困境中冲出一条活路,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达到感动对方,说服对方的目的。
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丑闻被揭露后,本已伤心欲绝。早已对婚姻厌倦的克林顿夫人,此时为了保住既得的政治权力,仍然在公众面前强颜欢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与总统“老公”的一往情深,这一诡辩为保住克林顿的总统座椅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理屈词不穷,足见人之睿智,足显不尽不风采。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碰到一些场合需要将以上一些技巧综合运用。那么,如何综合运用呢?请看以下的这个例子。
圆智是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他虽无点金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有一天,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往天童寺而来。圆智听到此事,马上到山脚下等候。不一会儿,乾隆便来到此前。圆智在他向前合十躬身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此人为圆智,便想全他一个下马威。于是,面孔一板,厉声问道:“你既知朕躬到此,为何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跃然接圣驾?你这轻轻一辑,该当何罪?”
圆智不慌不忙地说:“小僧岂敢亵渎圣驾,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若是兴师动众,恐怕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故小僧才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的有理,只好说:“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乾隆又说:“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与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比不好全寺都得遭殃。”但他脑子一转,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好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还比一步高’。”
乾隆一听,心里不舒服,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在佛地无可指责,只好暂时作罢。
他们一进入天王殿,正见弥勒佛喜眉笑脸地朝外而坐。乾隆点子又上来了,指着弥勒佛问圆智:“请问大和尚,他为何而笑?”
圆智答:“启禀圣上,他是笑贫僧命乖运筹,身入空门,终日青灯木鱼,碌碌无为。”
乾隆一听,心想:“这下子有空子钻了!”马上问圆智:“他也在对我笑,照你说,他也在笑我碌碌无为了?”
圆智见乾隆咄咄逼人,连忙回答说:“哪里哪里,佛爷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他对万岁爷迎面而笑,是笑你为万民操劳,以国事为重,不像凡夫俗子,气量狭窄,笑里藏刀!”
乾隆听了,哭笑不得,因为圆智明明在骂自己呢!可不好发作,只好忍心作罢。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上山之事,又想整一下圆智,说:“我上山时,你说我一步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么说?”
圆智听了,稍思片刻,即答:“如今又好比如来佛爷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了目瞪口呆,因为上风全被他占去了。但是又觉得这个和尚确实很有应变之才,只好怏怏地下山去了。
说“歪”话的精髓就在于随机应变,装憨卖愚,环顾左右而言他。在这个案例中,高僧圆智就乾隆的发难,妙语连珠,且赞中含骂,做得天衣无缝,实乃世间罕见的奇才。
9、针锋相对,以毒攻毒
在《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诸葛亮出众口才的当算当众骂死王朗一节。这也是全书的高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