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400000012

第12章 述而篇第七(1)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阐述先王之道而不自己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典籍,我自以为可以和殷时的贤大夫老彭相比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名家注解朱熹注:“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一说:识,知也,不言而心解也。前说近是。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却不能身体力行,有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忧虑的事。”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盖其好学无已之心,自视常若有不能耳。然此四者,在人君尤为切要。古之帝王或懋敬厥德,终始典学,或取人为善,改过不吝皆是道也。欲法古帝王者,宜三复孔子之言。”

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衣着整齐大方,面色和悦舒展。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此弟子善形容圣人处也,为申申字说不尽,故更着夭夭字。今人燕居之时,不怠惰放肆,必太严厉。严厉时着此四字不得,怠惰放肆时亦着此四字不得,惟圣人便自有中和之气。”

张居正注:“德性极其纯粹,故容貌合于中和者如此。门人此言可谓善形容有道气象者矣。”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厉害呀!我好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

张居正注:“盖孔子生于周时,一心要做周公的事业。方其精力壮盛,寤寐不忘,故常形之于梦。及其既老,则自谅其力不能为,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其发叹如此。可见贤才之生于世,其可以有为者,每在其强壮之时。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要立志求道,立足于德,行事靠仁,游乐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名家注解朱熹注:“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张居正注:“盖道、德、仁,乃人君修身治天下之本,必当深造其极,方可无歉,而凡游心于艺文者,又须务求实用,始为有益。”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自己主动带一束肉干这样微薄的礼品来见我求教的人,我没有不教他的。”

名家注解朱熹注:“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

张居正注:“盖天生圣人,非徒使自圣而已,正欲其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而为时人之耳目也。”

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圣人诲人不倦之意,因并记此,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孔子在居丧的人旁边吃饭,没有吃饱过。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此乃是不忍之心,古之帝王见百姓之饥寒困苦流离死亡,则必为之减膳、撤乐,急急救恤,即是此心。有天下者能推此心以仁民,则无一夫不得其所,而仁覆天下矣。”

7·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孔子在这一天哭泣,就不再唱歌了。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任用就收起自己的主张,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子路说:“您若统率三军,找谁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而自己赤足过河,这样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共事。一定要用遇事稳重谨慎,好用谋略而成功的人。”

名家注解朱熹注:“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大国三军。子路见孔子独美颜渊,自负其勇,意夫子若行三军,必与己同。”又曰:“言此皆以抑其勇而教之,然行师之要实不外此,子路盖不知也。”

张居正注:“子路好勇而无所取材,故孔子以是抑而教之。其实行军之道,亦不外此。”

7·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是可以求得的话,就是当车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求得,那还是干我喜欢的事。”

名家注解朱熹注:“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则安于义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

张居正注:“夫孔子之圣,非真屑为执鞭之士也,特见当世之人,多自决其礼义之防,而甘心于苟贱之羞,故甚言以警人之妄求耳。”

7·13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孔子所小心的事是:斋戒、战争、疾病。

名家注解朱熹注:“齐之为言齐也,将祭而齐其思虑之不齐者,以交于神明也。诚之至与不至,神之飨与不飨,皆决于此。战则众之死生、国之存亡系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可以不谨也。”

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竟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韶》乐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名家注解朱熹注:“不意舜之作乐至于如此之美,则有以极其情文之备,而不觉其叹息之深也,观蜡论俗盖非圣人不足以及此。”

张居正注:“夫子周流至齐,得闻其音,乃从而学之,至于三月之久,一心只在乐上,虽当食之时,有不知肉味之为甘者。”

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说:“老师赞同卫君吗?”子贡说:“好吧,我进去问问。”子贡进去,说:“伯夷、叔齐是什么人?”孔子说:“古代的圣贤呀!”子贡说:“他们有怨悔吗?”孔子说:“他们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有什么怨悔的呢?”子贡出来,说:“老师不赞同卫君。”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伯夷、叔齐逊国而逃,谏伐而饿,终无怨悔,夫子以为贤,故知其不与辄也。”

朱熹注:“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故子贡不斥卫君,而以夷、齐为问。夫子告之如此,则其不为卫君可知矣。盖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以天伦为重。其逊国也,皆求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既而各得其志焉,则视弃其国犹敝蹝尔,何怨之有?若卫辄之据国拒父而惟恐失之,其不可同年而语明矣。”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好像浮云一样。”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非乐疏食饮水也,虽疏食饮水,不能改其乐也。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又曰:“须知所乐者何事。”

朱熹注:“圣人之心,浑然天理,虽处困极,而乐亦无不在焉。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张居正注:“盖圣人之心,浑然天理,故不以贫贱而有慕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如此。”

7·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孔子说:“增加我几年岁数,到五十岁时去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的过失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此章之言,《史记》作为‘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盖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

张居正注:“夫圣人全体易道,行不逾矩,岂待假以数年而学《易》,亦岂待学《易》而后能免过?正谓易理无穷,欲人当及时以勉学耳。欲寡过者当以讲学穷理为先。”

7·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讲规范的语言,讲《诗》、《书》,行礼,都用规范的语言。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孔子雅素之言,止于如此。若性与天道,则有不可得而闻者,要在默而识之也。”

朱熹注:“《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故常言之。礼独言执者,以人所执守而言,非徒诵说而已也。”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这个人,发愤读书时就忘了吃饭,高兴起来就忘了忧愁,而且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叶公不知孔子,必有非所问而问者,故子路不对。抑亦以圣人之德,实有未易名言者与?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俛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然深味之,则见其全体至极,纯亦不已之妙,有非圣人不能及者。盖凡夫子之自言类如此,学者宜致思焉。”

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诛少正卯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典籍,并且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的人。”

名家注解朱熹注:“生而知之者,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待学而知也。”

张居正注:“此虽孔子自谦之辞,其实学问之功,虽圣人亦不能废。故尧舜舍己从人,大禹不自满假,成汤之得师,武王之访道,皆不敢自恃其聪明,而必从事于学问也。”

7·21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叛乱、鬼神。

名家注解朱熹注:“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同类推荐
  •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是西塞罗给儿子的长信,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结晶和盘托出供其参考,启发其深思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教子之道堪称后世典范。《论义务》是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的书信,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包括了西塞罗对自己实际国务活动的深刻体悟和对数百年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们在生活中总结提炼出许多短小精悍、能够启发心智的名言佳句。这些千古名言,巧譬妙喻,明理析奥,以其思维美、内容美、语言美一向为人们欣赏和传诵。它们不仅仅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处世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居官从政、治家劝学、待人接物、修身养性必备的宝典。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这些名言佳句遍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志、求学等各个领域。它们犹如人生路上的灯塔、路标,照耀着、指引着人们探求的方向。学习和掌握这些处世智慧,有益于立世修身,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我们深信,圣贤之言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读此书,不是在单纯地体验和回味某句话的力量,而是在和一个个圣贤先哲的伟大灵魂交流。希望这部圣人贤哲智慧的人文读本,能够让你在面对任何人生困境时,都可以找到心灵航海中的指南针,给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
  • 秘·见

    秘·见

    生命何其神秘,其本源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欲望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无欲则刚?信念和觉知又是从何而来?这是一组追求生命本质的谈话,带你进入更深的领域,探寻神秘的生命。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热门推荐
  • 跨越光年拥抱你

    跨越光年拥抱你

    她是刚出道的炙手可热的国外女演员,是钢琴界的领军者,是灵魂舞蹈家。他是优秀企业家,是游戏的领军者。他因十年前女友去世,再不碰女人,在世人眼里他是一个重情义的好男人,在亲人眼里他是偏执固执狂。她放弃国外优越的环境回国重新拼搏,遇见他。她对他穷追不舍,他对她避之不及,可是她既然回来就没想过放弃。当事情所有人都以为尘埃落定以后,他们是否会执手相依,超越一切的感情是否会顺风顺水,再无灾难?
  •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柔杀

    柔杀

    捶腿一阵秋日的寒风从门外吹来,吹在岳庭玠身上没有一丝寒意。从他这个角度,可以看见厢房外面那布满青苔的天井,和熙的日光柔和地洒下来,落在那两扇枣红色的木门上,可以从间隙里看见空气中漂浮的尘粒。这时,有人从门外悄悄闪了进来。“师父,师父!”大弟子许宁来到跟前,一脸虔诚,轻轻地唤道。岳庭玠心下安慰,努力想做出一些微笑来回应,但脸部僵硬的肌肉却没有一丝反应,不由得心下叹了一口气。这厢房很少有人能来,他现在躺在一张太师椅上,除了眼睛、大脑还可以活动外,全身的肌肉已不听使唤了,整个人和一棵树、一棵草没什么区别。
  • 双剑合璧

    双剑合璧

    莫绿因暗恋对象开始玩网游,怎料游戏中明示、暗示都被对刚被当成了路人甲。现实寒夜难耐,一番冲动表白,惨遭拒绝后,她心中怨念不止。半夜在游戏里溜达散心时,她无意踩到了排行榜上的大神——月黑风高。那神一样的形象,竟袒露出痞子一样的本性来,霎时让小菜鸟跪地不起。太不要脸了!太不像话了!太应该放倒他拎回家暖被窝了!为解心头恨,交锋之余,她雇他去砍自己暗恋的对象,事后却被严重勒索!惨遭强行绑定!这个世界,再次进入玄幻期……
  • 赢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赢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有钱人是社会的胜利者,也是强者。在有钱人与穷人的对决中,总是以有钱人的胜利而告终。
  • 雇佣全人类

    雇佣全人类

    现实中你是富商、明星、上流名媛。梦境中你伐木、开矿、建工厂。你觉的这一切只是你的一场梦?那你大错特错,事实是我劫持了你们的梦境,让你们在我的梦境中当免费劳工而已。ps:梦境中生产的产品,可以带到现实中出售。
  • 恶毒女配的佛系登顶记录

    恶毒女配的佛系登顶记录

    问,一个过气女星如果穿书成为了恶毒女配会做什么?你以为她会努力奋发向上争取登顶?不不不,努力是不可能的,永远不可能的,只有佛系才是人生的唯一。“曲小姐,有传闻说你与威森尔集团的总裁盛景严已经秘密交往,请问是真的吗?”假的假的都是假的,她逃命都来不及,还敢和他交往?[傲娇可靠大灰狼本性总裁x佛系吐槽役脱线女演员]
  • 重生之血狱女王

    重生之血狱女王

    这是一苦大深仇懦弱女配重生变强加复仇的故事。前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却还是死于非命;重回十岁,红衣妖娆,明媚如火,她只求逆天改命,傲立于世人仰望之顶峰,让那害她之人得到千倍万倍的痛苦!……原以为冷心冷情,不会再信任任何人,然而前世记忆入梦来,那一双深蓝色的眼睛,唤醒心底最深沉的眷恋。“小狼,跟我走好不好?”好!鲜血染红的大地,是绝望的深渊,她从地狱深处走来,无数的生命自她手中逝去,无数的生命因她而活!“众人欺我、恨我、害我、咒我,逼我入此血狱绝境,我偏不服,定要让血狱绝境成为人人求而不得的仙灵之境!”红衣妖娆的少女怒极而笑,如同盛放在血色地狱中最绝美的血莲,危险却引入沉迷。银发的少年右手搭上她的肩,深蓝色的眼睛里只有她一人的存在:“你想做什么都好!”
  • 极道星帝

    极道星帝

    人常言:修真有五道,养生第一招,化神不可少,练气最重要,仙人已逍遥,大罗通天道。众生苦中绕,何日颂天谣?多年以后,陆佑站在帝阙之巅,俯瞰世间百态,常常还能想起这首童谣。他在想,这世间最逍遥,最快活的事,许不是长生,而是有她,有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