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800000015

第15章 风云变幻中走上首辅之位(3)

一年后,当高拱推倒平反的旧案,重新打击被徐阶平反的官员时,两个人的矛盾又一次激化。隆庆五年(1571年),松江府兵备副使蔡春台,秉承高拱的意旨,借徐阶家人犯法的机会,把徐阶的三个儿子全部逮捕,田地充公。徐阶是张居正的座师,又是有知遇之恩的至交,辞官前还叮嘱过他,要他照顾自己那几个不争气的儿子。虽说已失势,但张居正是知恩图报之人,所以他曲意呵护,为之说情。当时,虽然保全了徐阶的晚年,但张居正与高拱的嫌隙也由此扩大。而且当时高拱听说张居正收了徐阶家人三万两的贿赂,所以才为徐阶百般回护。于是,高拱就当面讥讽张居正,直到张居正急得指天发誓“辞甚苦”,高拱才觉得过意不去,略作道歉而作罢。

张居正与高拱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彼此的矛盾蓄之愈久,发之愈速,暗中的较量也越来越明显。大官有了矛盾,小官的感觉最敏锐。很快在两人的周围,各自渐渐聚拢一批言官,两个人势力范围在争斗中相互冲撞。

高拱的门生宋之韩首先出击,上疏抨击与张居正关系密切的礼部尚书潘晟徇私失职,迫使潘晟辞官。面对高拱这招“敲山震虎”,张居正选择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隆庆末年,张居正阵营里的户科给事中曹大埜弹劾高拱的十不忠,其中有些是无足轻重的事,如说皇帝身体不适,高拱“言笑自若”等,但有的却击中要害,如说负责纠察的言官多是高拱的心腹,遇到对高拱不利的奏章隐瞒不报,并揭发高拱开启贿赂之门。面对着张居正的反攻,高拱立即对曹大埜进行报复,将其降职离京,并趁机向张居正兴师问罪。高拱的心胸褊狭引起官员的严重不满,但高拱并不以此为训,反而拉破了脸皮,当面指责这一弹劾是受到张居正的指使,大吵大闹。事态发展到这一步,终于宣告了他们友谊的破裂。

虽然当时高拱的权势比张居正大,但高拱的刚愎自用、异常鲁莽为他带来了麻烦。隆庆尸骨未寒,他居然在内阁说:“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这样明目张胆地向最高皇权挑战,无疑成了导火线,随时都可能引发足以使高拱下台的政治爆炸。但狂妄的高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危险,此后他更是上疏奏请削减司礼监的大权,还之内阁,并指使一批人向有李太后作强大靠山的大太监冯保连连上疏,发起攻击,要将冯保赶下去。

局外的张居正看到了高拱自取灭亡的前景,从而坚定地站在李太后、冯保这一边,这也是他唯一的选择。但对于昔日的朋友和对手,张居正并没有赶尽杀绝。

在高拱政治挑衅失败被罢官后,当场吓得半死,“伏地而不能起”,还是张居正将他扶出宫门。

在接到圣旨后,张居正马上去找病中的高仪,两人联名上疏,请求收回成命,竭力挽留高拱。上疏写道:“臣等看高拱历三朝三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虽其议侃直,外貌威严,而中实过于谨畏。”张居正又为“陈五事疏”做了辩护,说是“其意盖欲复祖制,意实无他”,而且是“与臣等彼此商量,连名同上,非独拱意也。”但是,被拒绝了。

后来,在高拱依例前去“辞朝”,交代工作事宜时,张居正更是主动为其请求“弛驿行”。明代高官外出公干,一向有此特权。驿车是大车,中途停歇又有人伺候,自是体面而又舒服。私人只能雇到小车,简陋而颠簸,路途上比较辛苦。当别人都还在为政变而惊恐,对高拱避而远之时,张居正却独独想到这一点。

心高气傲的高拱拒绝了张居正,仓促下台,临时雇了一只骡子,惊恐上路。冯保指示锦衣卫夺去高拱不少财物,当高拱倍感凄惶时,又是张居正上疏,经皇帝恩准,让他经驿道归河南新郑里,减轻其不少痛苦。

至于后来的王大臣之案,高拱遭到冯保不择手段的政治迫害,深感“危甚,几欲自裁”,还是张居正力劝冯保罢手才保住高拱。

虽然两个人的斗争已经告一段落,但在经历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后,张居正与高拱之间那份志同道合的友情仍没有消失。

高拱回乡后,郁郁寡欢,有一次派仆人到京师旧居中取些日用器具。张居正得知后,找到来人,详细询问高拱的近况,因得知高拱晚年凄凉而动情落泪,并赠以价值千金的玉带、银两和日用品。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在返乡葬其老父的途中,特地去新郑县探望被迫返归林下多年,身染重病的高拱,两人促膝长谈,相视而泣。

在高拱去世后,张居正非常难过。他由衷地感叹道:“三十年生死之交,一旦遂成永隔,刺心裂肝,痛何可言。”高拱去世,高夫人上疏请求给予恤典,并给张居正呈送千金重礼。恤典,这是朝廷给去世官员以追封、树碑、立坊、建祠的示哀典礼,非是有功之臣,很难得到这种待遇。对于高夫人的礼物,张居正坚持不收,送礼人哭着哀求说:“夫人要我转告先生,相公平生清廉,所爱的就是这些收藏,又无子孙可继承,送给先生,是希望先生见到此物,如见相公。”张居正大为感动,收下礼物,很快下了恤典。

无论世人怎样看待张居正对高拱的感情,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作为政治家,亲朋故旧一旦沦为政敌,便赶尽杀绝的,在历史上不乏其人,如刘邦诛杀患难之交韩信,李世民杀了亲兄弟,朱元璋锄灭功臣等。张居正在王大臣案中可能有私念作祟,但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扭转局面,并未铸成大错。在高拱死后,张居正上《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请求恢复高拱官职祭葬,在追忆他与高拱的友谊时潸然泪下,并不是没有真情可言。

高拱与张居正都有强烈的权力欲,也都有相似的经历和抱负。然而,高拱的傲慢、褊狭和短视,决定了他能开其道而不能终其事,改革的使命不可能由他来完成。所以说,是历史选择了张居正。我们不能用道德的观点来谴责张居正出卖朋友,利用权谋和暗算达到目的,实际上高拱的作为已充分显示出他难以担当治国的重任,是他自掘陷阱而给张居正制造了机遇。

很多人都曾扼腕叹息,为什么这两个雄才就不能彼此相容?他们曾经合作治国,为什么非要势如水火?其实,这不仅是个人性格的冲突,更是体制性的悲剧,纵使他们亲如兄弟、政见相同,也会毁于权力的角逐中。

高拱仓皇出京,占据首辅之位

对于志向远大、智谋出众的张居正来说,长期屈居高拱之下,当然是不甘心的。但此时的张居正还没有能力和高拱一决高下,他知道只有积蓄足够的力量才能赢得这次争斗的胜利。所以,为了明哲保身,他采取退而不与之争的战略。

说到高拱和张居正的这场纷争,有个人物非常关键,他就是大太监冯保。

在明代,太监的权力很大,但也分个三六九等。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太监,但这个司礼监里有两个头儿,分别是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秉笔太监就是替皇帝签字的,平常有什么文件要签发,很多时候都是由秉笔太监代签。但签名并不是最后的一道程序,签完名还需用盖印章。只有盖上印章,这份文件才有了实际意义。所以说,用印章的比签字的权力要大,“印把子”才是最终权力的象征。换句话来讲,掌印太监是明代所有太监里的老大,掌握着最终的权力。

其实,要说这个冯保本身很有才,他好读书,聪慧敏捷,写得一手好书法,皇帝称呼他为“大写字”。在隆庆帝在位时,冯保已经是宫内太监的二把手,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之职提督东厂。但是,冯保做这个秉笔太监做了很多年,却一直得不到晋升。

为什么呢?因为高拱。

隆庆三年到隆庆五年之间,恰逢宫内太监最高职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冯保作为二把手,本可以顺理成章地升任。但高拱担心他难以控制,同时为了要兑现重回内阁前许下的诺言,对曾经帮过他的太监投桃报李,向隆庆极力推荐了太监陈洪担任此职。可是,陈洪是个只会管宫廷家具的老太监,哪能办得了皇帝跟前机要的事,不久便被罢职。事已至此,高拱干脆将冯保得罪到底。于是,绕过冯保又推荐了尚膳监的孟冲。可想而知,冯保能不对高拱恨之入骨吗?

按道理,宦官属于内廷,朝臣们属于外廷,宦官不应参与朝政,可高拱为何要一再破坏规矩?其实,他是有一番深远考虑的。在嘉靖一朝,太监还比较老实,因为嘉靖本人自幼在宫外长大,对太监的霸道有所目睹,对太监相当戒备。到隆庆时,这个自幼跟太监混得很熟的皇帝登了位,太监就又开始胡闹。堂堂两朝阁老的徐阶都被他们群起而撵走,高拱对此不得不防——必须安插可靠的人。他知道,最有权势的太监能否依附自己,才是他能否独揽大权的关键。

高拱的这步棋,从动机上讲应该是为庙堂的稳定着想的。可是,从人事上,就大大得罪了一个潜在的政治巨头——冯保,两个人的矛盾也就此形成了。

冯保知道自己不能和高拱硬碰硬,因为高拱身后有隆庆为他撑腰,自己一个太监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所以,想要打败高拱,必须绕开皇帝,对他的家人展开攻势。目标很明确:一个是日后肯定能做上皇帝的皇子;一个是皇子的亲生母亲李贵妃;还有一个是一直被冷落、住在别宫里的陈皇后。冯保的这一手歪棋,却大有收获。皇子虽然年纪还很小,但毕竟已懂得亲疏。两个后宫的女人也并不是没有企图,她们需要有个得力太监引以为援助。于是,皇宫后院悄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势力,在隆庆日益接近黄泉路的时候蓄势待发。

里面搞定以后,冯保便把手伸到外廷。因为有了同样的对手,冯保和张居正一拍即合,顺理成章地勾结在一起,达成一个反高同盟。

内外有别是王朝行事的通则,对于外臣与内臣结交,一向很为士林所不齿。明太祖鉴于汉、唐两代屡有宦官乱政的危害,更是明令规定不准宦官与外廷官员交际往来,以免宦官玩弄权势。可是,面对如此强势的高拱,保持地位要比保持清誉重要得多。张居正只能积极组织力量,抢先发动攻击,获得主动权。否则,自己很快就会被高拱狼狈撵出内阁。而且他深知深居内宫的皇帝要向外廷发号施令,是不能没有宦官的运作的。只要有宦官的存在,那不准干预政务的禁令只能是一纸空文。

可惜,那个“聪明一世”的高拱对张居正和冯保的勾结却视而不见。在他看来,张居正是自己的晚辈和下属,根本没有能力和自己一决高下。而对于太监冯保,他更是自信得很,因为他看到的是——内外皆备,稳如泰山。

但历史就是这样,身处内阁的张居正,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内廷中酝酿了一场风暴,内阁首辅的权力争夺战已经紧锣密鼓地摆开了阵势。

皇帝的龙体成了局势变化的晴雨表!

一日,隆庆觉得精神稍好,就坐软轿来到内阁。见到高拱,就抓住他的手臂,数次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什么也没有说,默默返身。高拱搀扶皇帝一直走到乾清门,隆庆终于说了这么一句:“你回阁去吧,改日再说。”

张居正在旁,专心留意,见皇上“色若黄叶,而骨立神朽”,知道皇帝已经时日不多了。他怕冯保临事不知如何处置,便偷偷写了处理皇上善后事宜的十几条办法,密封后就派人去交给冯保。

但此事恰好被高拱的人看见了,赶紧报告给高拱。高拱连忙派人前去跟踪,但密信已进了宫。高拱想来想去,不知张居正搞的什么名堂,越发愤恨。第二天,他到了文渊阁,便质问张居正昨天密信的事。张居正愕然,但马上就回答说:“我只是担心皇帝的身体,那只是我和宫里的人商量着如何调整皇帝的饮食。”

高拱听后,虽然心有怀疑,但此刻他正担心皇帝的病情,也就没有再过问什么。

这一刻终于到来了,隆庆在去世的前一天,紧急召唤高拱、张居正和高仪三人到病榻前接受顾命,要做临终嘱托。同时,侍立在旁的还有陈皇后、李贵妃和小太子朱翊钧,以及一个宣读遗诏的冯保。

这可是关键时刻,皇帝临终的嘱托关系到新旧皇帝交替的大政方针。

此时的隆庆虚弱地靠在御榻上,颤颤地伸出一只手来,抓住高拱的手,一面看着身边的皇后与贵妃,一面对高拱说:“朕……以天下累先生了……今后的事情,与冯保商榷而行。”高拱哽咽,哪里能说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隆庆又示意,冯保便朗诵了一遍遗嘱。共两道,一道是给太子的,还有一道是给顾命大臣的。

在给太子的遗嘱上,隆庆这样写道:“你要依三辅,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毋事怠荒,保守帝业。”

给大臣的遗嘱上则说:“东宫幼小,朕今方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辅佐,遵守祖制,保固皇图。”

读毕,床前哀声大起。高拱流泪说道:“东宫虽幼,祖宗法度有在,臣等竭尽忠力辅佐。东宫若有什么障碍,臣不惜死也要排除。望皇上勿忧……”他泣不成声,勉强说完,便放声号啕。

冯保见状,使了个眼色,两名小太监便慌忙扶起高拱离开乾清宫。

隆庆又熬了一晚。第二天,崩于乾清宫,当政仅六年。

皇帝驾崩,举国悲哀,但很快就被一阵慌乱所代替。先是遗诏里居然会出现“司礼监协心辅佐”的说法,将国事托付给太监,历朝绝未有过,以至外廷一片议论纷纷。而且托孤时,是由冯保在一张白纸上写的遗诏,可那时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孟冲。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时辰后,便有新的遗诏传出,命罢斥孟冲,以冯保代之。冯保便升任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权力之大,简直惊人!

这明显就是一次阴谋!高拱在接到这个任免令后,恍然大悟,才发现中了冯保的陷阱,但此时他还不知道张居正已经站在对手的阵营里。

遗诏的风波使双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在这关键时刻,高拱却仍然踌躇满志。他没有意识到的一个很难逾越的巅峰,已经横亘在他面前了,这就是以往默默无闻于深宫的李贵妃。

李贵妃虽贵为天子之母,可到底还是小户人家出来的,面临大变局,不免忐忑不安。为了保住与血缘一样重要的政治血脉,维护自己在后宫的至尊地位,她急需一个既忠心又能办事的人,作为自己的主将与先锋官。于是,她才毅然决然把冯保破格提拔起来,赋予他极高的权力,因为她要借此镇住群臣。

皇帝死了,全国上下最悲哀的,莫过于高拱。既然先帝把国家托付给自己,那就要按照既定方针,他不能允许宦官勾结后妃、压制外廷的迹象出现,那是对先皇的不忠。

新的一场争斗就这样开始了!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登基,他就是明神宗。

同类推荐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 年轻人要熟知的100位中国帝王

    年轻人要熟知的100位中国帝王

    千年更迭变换,他们或是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或是平平淡淡,但是在他们身上总有一点历史的缩影,或深或浅的足迹中隐隐约约的展现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轨迹。《年轻人要熟知的100位中国帝王》参考了诸多史料,从历代帝王中精心挑选出富有代表性的一百位帝王供读者赏阅。它融历史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是一本常看常新、常思常获的大众读物。
  • 约翰·博格传

    约翰·博格传

    本书从近距离向我们展示了当代最伟大的投资思想以及整个投资行业的“良知”,向我们展现了博格在行业中的颠覆性行为——在其他共同基金经理们疯狂兜售基金、贪婪地向普通大众攫取管理费用时,博格却开创了以低成本为导向、以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先的被动型指数基金之路。博格因其努力构建的指数基金王国而获得了业内外的广泛美誉,被誉为“金融行业的良知”。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刘伯温传:大明帝师开国记

    他是能掐会算的大明帝师,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宠儿。建功立业、辅政称帝,却终究没能保住自身性命。一个能掐会算、未卜先知的刘伯温,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个博通经史、书无不窥的“智者”;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历史的宠儿,稀里糊涂的“神人”?也许,等您阅读完这本书,知道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刘伯温后,您就会知道这个答案了。
热门推荐
  • 全球超人

    全球超人

    【万亿追读!2019最强脑洞火爆新书!】一觉醒来,世界大变!我是不是穿越到了一个假地球呀!为什么这里有猫呀!啊不!是猫人呀!为什么这里还有龙奈!天了噜!居然还有兔子人小姐姐!我一定是穿越到了一个假地球了吧!原来阿修萝是个萝莉撒?还是大魔王?原来杜美莎是有腿的奈?看!她还在对你甩尾巴奈!天了噜!娜奇丝真的有十几条大长腿呀!真是恐怖如斯!超能力!魔法!神功!秘籍!奥术!奇术……都是我哒!原来我是一个超级全能的超能师唉~对了!我还有天使女神小跟班和超级腻害的系统哩!超时空冒险!即刻起航!坏笑笑的胡莉:略略略~冒险喽!一挥舞翅膀跳出来的卡萨丁:救世主!和我签订契约吧!少年!来一起拯救世界吧!(?ω?)
  • 许你一生青春

    许你一生青春

    青春的我们都是潇洒自在的,可过了青春呢,都是忙碌的没有时间。就在这茫茫人海中,我碰到了那个可以许我一生青春的人,养着我,陪着我,宠着我,让我过的潇洒自在,我是许青春,有着不一样的青春时光。
  • 1976年的母亲

    1976年的母亲

    那天下午,学校里早早地就放了学。我回到家,家里却一个人也没有。母亲不在家,妹妹也不在家。大门是敞开着的,家里却一个人也没有。厅堂里没有人,厨房里没有人,房间里也没有人。我大着声音叫:“妈妈,妈妈!”没有人回答我。家里没有人,我抬头看了一眼正墙上头的毛主席像。毛主席非常严肃地看着我。我心里感到了害怕。家里实在是太静了,静得有些怕人。我从家里冲出来,在大门口那儿差点摔了一跤。我跑到菜园里,在那里也没有找到妈妈。妹妹也不在。妹妹还小,她总是和妈妈在一起的。妈妈无论到哪里都把妹妹带在身边。我又从菜园往家里赶。
  • 豪娶甜妻:愈少只婚不爱

    豪娶甜妻:愈少只婚不爱

    凉筱言在回家途中被仇人追杀,为求活命她随便拦了路边的一辆黑色轿车,她向轿车里的男人求救,竟顺利的上了车,躲开追杀。而男人的沉稳却让她这个青春季的女孩儿失了心。愈枭一把凉筱言送回家,竟然发现她就是仇人的女儿,当下就起了恨意,阴谋肆起,他有了让凉家痛苦不堪的念想,他要跟她结婚,他要折磨她。五天后,他跟她父亲做了笔交易,他替凉家解决经济危机,而她父亲则把凉筱言嫁给他。当他出现在她家里,跟她求婚时,凉筱言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只因那晚相救,她已对愈枭一一见钟情。只是凉筱言不知道的是,这一见钟情正把她推向万劫不复……
  •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交易的成功,往往是口才的产物”,这是美国“超级推销大王”——弗兰克·贝特格近三十年推销生涯的经验总结。因此,可以这样说,对于销售人员,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了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也就吹晌了战斗的号角,进而也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口才的影响力将会贯穿于销售工作的整个过程,而推销口才的好坏,也将会在每一个环节上,对推销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推销人员对口才的合理运用与发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阴阳师·生成姬

    阴阳师·生成姬

    平安京中,贵族藤原济时与情人绫子受鬼魅所袭,性命垂危。阴阳师安倍晴明同好友源博雅追查此事,发现背后别有隐情。风起云涌的相扑大会、破裂的琵琶“飞天”,向神明祈求化身为鬼的女人……重重迷雾之下,究竟是谁的诅咒化作狰狞面目,又是谁的怨恨深切入骨?
  • 教师文化娱乐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文化娱乐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包贝贝其人其事

    包贝贝其人其事

    废材女主人公,30多岁,遭遇职场黑暗,逆袭人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