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700000001

第1章 百忍成金,能屈能伸:练就处世软功夫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夏季的一天,在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一个大院里,人们整理着凌乱的院子,气氛低沉肃穆。厅堂里的桌椅又摆回了原来的位置,黑色的幔帐从各个屋内撤了下来,落在角落里的纸牒银灰,也被清除干净。

这是一个刚刚办完丧事的豪门家庭。主人常保,这个曾任福建副都统的军队高级将领,一病身亡,留下了一份不大的家业,其子和珅、和琳继承。

此时的和珅,还不满20岁,身高5尺,白净面皮,聪慧机敏,城府很深。他披着白色孝衣,头戴孝帽,一脸沮丧地在院内走来走去。小他3岁的弟弟和琳,也是同样的装束,跟在和珅身后。和珅的妻子英娘,头上扎着白布,正在默不作声地整理着墙角边的一堆遗物。看到哥俩走到面前,英娘抬起头来,轻声道:“咱和二弟去看看二娘吧。”

英娘是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廉的孙女,两年前嫁了进来,做了和珅的妻子。当时,和珅父亲在外为皇家卖力,他和和琳在官学读书,家中只有英娘与和珅的继母长期生活在一起,可以说,二人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这个继母,也非一般人家之女,是当朝吏部尚书伍弥泰的千金。

十五年前,和珅的亲娘因病骤然去世,留下兄弟二人,跟随父亲在为官任上四海为家,爷儿三个日子过得甚是凄凉。吏部尚书伍弥泰与常保同朝为官,看到这个忠于皇室的将军人品高尚,在众朝臣中声望很高,所以就把自己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常保为续妻。从此,伍氏就成了兄弟二人的继母,担起了抚养他们的责任。伍氏是个大家闺秀,因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通情达理,为人贤惠,做了继母后,将两个孩子视为己出,疼爱有加。

三个人来到了伍氏房中,看到她趴在炕上,仍在“嘤嘤”哭泣,立即扑上去,抱住继母,喊道:“娘……”四人哭在了一起。

看到两个继子与英娘搂住自己哭泣,贤惠的伍氏立即停住哭泣,翻身起来,抓着哥俩的肩膀,劝解着说:“孩子们,不要哭了!和珅,你是老大,况且现在你已二十岁了,应当挑起这个家庭的重担了!”

此时,和珅、和琳已坐到了摆在一边的椅子上,静静听着继母说话。伍氏又说:“琳儿,你也十七岁了,家中有父从父,无父则从兄。如今,我也上了年纪,身体又不好,准备回到乡下老宅去住。和珅已经成人,也在官学学了许多知识,以后不仅自己要好好长进,还要把弟弟带好。你们要同心戮力,经营家业,日后倘能出人头地,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就安心瞑目了!”

伍氏说得很对,由于和珅祖辈就是旗人,到了他这代,都属于八旗子弟。在清代,八旗子弟是享有许多特权的,比如在上学、就业、经商、做官等方面,都优于汉人。又因和珅兄弟两人都是军官后代,所以他们自幼就在只有八旗子弟有资格进入的咸安宫官学学习。和珅聪明伶俐,具有博闻强记的才能,在班里成绩优异,深受老师的赞赏与青睐。

听继母说完,兄弟二人虽说心中不愿,但毕竟不是生母,也没法子勉强挽留。就这样,和珅、英娘带着和琳,开始独立生活。

和珅既聪明,又刚强,他带着和琳,每天按时到官学学习,回家后就操持家务,把家中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廉得知后,高兴万分,庆幸自己慧眼识人,给孙女找了个好夫君。

这英廉乃当朝一品大员,而和珅仅是个武官之后,怎么就娶到了英廉的孙女呢?

有一次,英廉到官学巡访,看到了后排座位上的和珅,他那双机灵的双眼,显现着非同寻常的智慧。英廉走到和珅跟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家父是谁?在何处任职?”

和珅虽不认识此人,但从他的举止话语以及不凡的装束来看,认为他定不是一般之人,便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从容回答:“老前辈好!晚生和珅,家父常保,曾……”

没等和珅说完,英廉便哈哈大笑起来,忙说:“好啊,你是将门之后,旗门之根,难怪语出不俗,相貌堂堂!”而后,他又问和珅了一些学识问题,和珅也都作了流利的回答。最后,英廉又问:“公子年庚多少?”

和珅感到很是不解,初次相识,问及年龄为何?但人家相问,也不能不答,于是又答:“晚生不足弱冠,刚满十八!”

英廉听后,微微一笑,示意和珅坐下,就离开了。

通过这次相交,英廉对和珅非常赏识,从他的言谈举止中,知道此人聪慧志远,日后绝非池中之物。于是,这才把心爱的独生孙女许配给了和珅。

正因为和珅娶了英娘,攀上了这门高亲,方给他日后飞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而优则仕”,这是出自《论语》的一句话,意思就是只有学了知识,方能够出人头地,当上个一官半职。出自官宦之家的和珅,自幼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必然要走这条道路。

按照清代科举制度的规定,读书人必须首先一一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总称童生试,简称童试,或称小考、小试。应考者不分年龄大小,均称童生、儒童或者文童。院试通过后方可获得生员或秀才的名分,否则,无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或蒙童。

县试就是由各县县官主持的考试,考期一般在二月。要想取得童生资格,考前须向本县衙门中礼房报名,填写自己姓名、籍贯、年龄及三代履历,并获得本县正式生员的担保书,才能获准参与考试。考试分为五场,内容包括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以及《圣谕广训》等内容。县试通过后才可以参加府试。

和珅在咸安宫学习期间,就参加了童试,中了秀才。结婚后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参加了戊子科的顺天府乡试,这是属于省一级的考试。可惜和珅虽然机敏好学而又聪慧,但是或许因为他的家庭负担过重,压力太大,最终名落孙山。

考试失败的和珅,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尽管妻子英娘百般劝解,仍然效果不佳。这个情况很快就被英娘的爷爷英廉所知。

这天,和珅一家刚吃完早饭,仆人刘全来报:“老爷,太老爷来咱家了!”

太老爷,显然指的就是英廉。和珅、英娘一听,马上振作起精神来,整理了一下不整的衣冠,赶紧走到厅堂迎接。

英廉是因私事到孙婿家,所以轻车简从,穿戴简单。到了和珅家院外,让一乘小轿留在外面,自己则直接进到里面。此时和珅和英娘已经出门迎接,来到英廉面前,双膝跪倒,口称:“爷爷您好,因为何事劳您亲自登门?”

英廉微微一笑,弯腰把二人扶起,说:“致斋,听说这次没有考中,原因何在?”

毕竟和珅是孙婿,讲话还得客气一些,老头因此叫了和珅的名号。三个人边走边谈,很快到了正房客室,和珅把英廉让到上座,自己与英娘站在下面回话。

和珅低着头,喏喏地回答:“小人惭愧,实是因为在下愚钝,考场又遭失利,实在无颜面对爷爷和列祖列宗!”说完,白皙的脸面上流下几滴汗珠。

英廉哀叹一声,伸手示意和珅坐到下首椅子上,不紧不慢地说:“致斋,不要过分自责,细想起来,也不能完全怪你。毕竟你父过世不久,悲痛袭扰,丧事罩身,在心思上怎能不受到影响?”

“爷爷所说虽然有理,但总归还是我才气不足,想起来实在抱愧!”

英廉看了他一眼,没有作声,隔了一会儿,问道:“日后作何打算,可有什么想法?”

沉思一下,和珅回答:“复习功课,日后再进行复试!”

英廉站起来,在屋内踱了几步,望着和珅说:“致斋,你的决心倒是值得赞扬。但是,你可知道,人生之路,千条万条,不见得仅有一条可以到达人生顶峰!”

和珅一听,心中为之一振,悟出了这位当朝权贵的弦外之音,于是又问:“爷爷所说极是,小可愚钝,还望您加以指点!”

难怪人们都说和珅聪明,头脑转动灵活,一下子就把皮球踢给了这位当朝大员。英廉听后,点点头说:“你不要忘了你是八旗子弟,八旗子弟寻找自己的路途有很大优势!”

老头说得相当有理,在清朝,八旗子弟要做官不一定非得通过科举考试,因为朝廷一直保持着重武轻文的传统,旗人多以入选侍卫、军功、笔帖式和官学员举为官。而汉人要想入朝当官,必得通过几个阶梯的考试,方能达到理想彼岸。

英廉说完,和珅频频点头,忙着回答:“真是,我把这些都忽视了,还是爷爷想得周全!”

“如果愿意,我就豁出老脸,给你谋个差使。离皇帝近了,加上你的机灵聪慧,日后还愁没有出头之日?”说完后,英廉转身就回去运作了。

就这样,和珅轻而易举地进了皇宫,得到了銮仪卫的差事。銮仪卫的任务,就是负责皇帝仪卫排列及承应的一些事务。说白了,就是给皇帝抬御轿的轿夫。

和珅心想:轿夫就轿夫,反正在这里可以见到许多高官,特别是当朝皇帝。我就不信,我一个堂堂五尺的汉子,会永远沉沦下去,永无出头之日。更何况,我有一个位居高官的靠山。和珅并未嫌弃这样一个低微差事,决心从最底层做起,步步高升,乃至走到人生的顶峰。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句俗语,用在和珅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到了皇宫以后,和珅一边给皇帝扶杆抬轿,一边利用闲暇时间练习早就跟父亲学的武术,什么刀枪剑戟,棍棒勾叉,虽说不是十分精通,但也可以应付一气。同时,他还勤奋地学习知识,尤其是那些待人接物的处世哲学,学得更是刻苦认真。

有一次,乾隆皇帝即将摆驾出宫。但凡皇帝出行,都不能直接被太阳照射,必须有人撑着一把类似伞状的“黄盖”,谁知一切都已备好,几个侍卫就是寻它不着。乾隆为此十分生气,怒声喝道:“这些每天的应用之物,弄哪里去了?到底是谁的过错,你们说呀!”

侍卫们一见龙颜大怒,个个都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地相互对望,一下子都傻了眼,谁也不敢搭腔。但是皇帝问话又不能不答,所以气氛十分紧张。这时,只见和珅走上前去,沉着地应声答道:“皇上息怒,奴才觉得,典守者难辞其咎。不过,我已看见黄盖放在南边亭子下面,可能是因为昨夜有雨,有人唯恐淋湿皇上,故寄放于此。奴才这就取来!”

正在气头上的乾隆,刚要发火追责,抬头一看,一个青年侍卫不慌不忙,讲得头头是道,心中的火气马上消了一半。他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后生,大有似曾相识之感。只见他面容白皙,两颗明眸透着喜人的机灵;细挑的身材,显露着一股俊朗儒雅之气。特别是脖颈上的一颗红痣,生长的位置、个头、色泽,与已故的一个爱妃非常相似。至此,乾隆更是没有了火气,而是把和珅唤至近前,问起话来。

乾隆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何等出身,谁家子弟?”

和珅赶紧跪下答道:“奴才和珅,生员身份。家父常保,曾任过浙江副都统,已于春季病逝。”

乾隆“哦”了一声,随之又问:“你参加过乡试吗?”

和珅回答:“戊子曾赴举。”

“笔试是什么题目?”乾隆还在发问。

和珅又答:“孟公绰一节。”

“哦?”乾隆越发感兴趣了,“你还记得你作的文章吗?”

和珅本来就对自己的仕途十分上心,况且这篇文章是自己深思熟虑后写出来的,再加上时间不长,怎会忘记?于是和珅就要背出来。

乾隆见和珅还在跪在地上,就说:“起来吧,站起来回话。”

和珅站起身来,说:“谢皇上!”接着,就滔滔不绝地背诵起来,声音洪亮、字字清晰、毫无惧色。

乾隆听后,立即龙颜大悦,欢喜地说道:“文章很好,背得也很流畅,是个人才!”

和珅是何等聪明?听了皇帝的赞扬,比在半路上捡了几根金条还要高兴。他又跪下,望着乾隆叩头致谢:“感谢皇上赏识,奴才这点才气实在低微,日后一定继续深造,好好效力朝廷!”

听着和珅回话,乾隆又是仔细地对他进行观察:这个小伙子太可爱了,不仅生得与那个离我而去的爱妃十分相似,就是思路与口齿,也是相当的清晰和灵便。看着看着,乾隆又想起了什么,马上又问话:“你叫和珅,是哪两个字?”

和珅感到非常奇怪,今天皇上是怎么了?这样无无休止地问我,是什么意思?莫非我有什么疏漏之处,引得他这样纠缠不休?我仅仅是个三等侍卫,别人看不起的一个下人,能碍着堂堂一国之君什么地方?

和珅的头脑转得很快,但皇上的问话,不答是绝对不行的,于是便说:“启禀皇上,奴才这个和姓,是一禾一口,那个珅字,是一王一申,放在一起,就成了奴才的名字。”

乾隆听后,心头马上有了一个打算,他要将这个机敏聪慧的和珅放在自己的身旁,成为一个左膀右臂,股肱之臣。

这一年,正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26岁的年龄,似乎一夜之间,他就从三等侍卫被提拔为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第二年正月,才27岁的他,就被乾隆帝任命为户部侍郎,协助户部尚书管理全国的户口、田亩、赋税以及财政收支等各种事务。过了不到两个月,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又被升为军机大臣,堂而皇之地进入中央核心集团,成为皇帝的心腹,开始管理中枢政务。该年四月,又兼任内务府总管。八月,兼任镶黄旗副都统。过了三个月,也就是这年的十一月,他又被任命为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乾隆帝又让他管理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并享有在紫禁城内骑马的特权。

和珅做梦也想不到,一年之间,自己这么快就成了朝内乃至全国屈指可数的重臣。这是为什么?不仅朝内的文武大臣、宗亲阁僚都如坠云里雾中,就是和珅自己以及亲族好友,也都觉得奇怪。若论文才,他虽然读书不少,懂得许多古往今来的事情,会说汉、满、蒙、藏几种语言,可是,比那些诸如刘墉、纪晓岚等才子相差甚远;若讲武功,尽管他熟悉了几种兵器的使用,会比划一些招数,可那只是花拳绣腿,没有实际意义,根本上不了战场。更何况,他寸功未立,就成了人上之人,如此怎能让朝内同僚们信服?

一天晚上,和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身边的英娘,伏在他的胳膊上,轻声问道:“官人,你的心愿已遂,昔日的土鸡业已变成凤凰,还在想什么?”

和珅从英娘的身下抽出胳膊,顺势扳过她的脸,慢慢地说:“夫人,我是想,今日的风光,完全仰仗你爷爷提携,若是没有当初他的指点,恐怕我现在还是一介书生呢!”

英娘拿她的玉指点了和珅的脸,说:“只要不忘了这些,奴家就满足了!只是……”

英娘说了半句话,再也没有下讲。和珅不知这是何意,忙又附在了英娘的玉体上,亲切地问:“只是什么?夫人快快把话说完!”

“我也许只是妇人之见,瞎想而已。”英娘披上衣服坐了起来,又接着说,“平心而论,官人并无什么资历、功劳,然而数月之内竟能飞黄腾达,成为当朝一品要员,是惊,是喜,奴家也难说清!”

英娘披衣坐在一边,语气中带着担忧,和珅也躺不住了,他也穿上衣服,坐了起来,紧跟英娘的话说:“夫人所言极是,本人何尝不知?不知是祖上有德,还是上天助我,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连我自己都难以捉摸!”

“祖上有德,上天助我”,和珅所说,皆是骗人之语。自这年初被发现后,乾隆就将他直接放在身旁,有时顶班执勤,有时随叫随到,来陪着乾隆玩耍。什么吟诗作赋,谈古论今,下棋赏画,舞枪弄棒,嬉戏游玩,各个方面都能涉猎。和珅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情发挥;借着天生的机灵善变,应付自如;依靠平素所学知识,让皇帝欢喜得不得了,笑语寒暄。

英娘在床上再也躺不住了,她也穿上衣服,随着和珅的话头,又说了起来:“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当朝人才济济,武将如林,官人行事,可得处处小心啊!”

英娘不愧为大家闺秀,说出来的话既中听,又深奥。

和珅抚着英娘的肩膀,和蔼地说:“夫人不必过忧,本人一年来已经掌握了朝廷里面的一切戒律清规,对于官场上的那些事也悉数洞彻。做人与做事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套路。套路掌握好了,你就会发财、升官、光宗耀祖;否则,就会反之。”

这年三月十五,和珅陪乾隆吃罢晚餐,刚想起身告退,便被乾隆牵住手说:“和爱卿,当下春风正暖,气候宜人,何不陪朕到御花园浏览夜景?”

和珅已经累了一天,早想回家与娇妻团聚,可是皇上挽留,再不愿也不能说。于是,欢快地说:“皇上所言极是,奴才虽有此意,但唯恐龙体受累,就没敢提出。现皇上提出,正是英雄……”

和珅刚想说出“英雄所见略同”,忽地一想用词不当。人家是一国之君,万乘之尊,自己一个膝下臣子,岂能与皇上等同,故咽下没有说出。

乾隆知道和珅为何没有讲完,于是哈哈一笑,逗趣地说:“和珅,怎么不说了?是的,‘英雄所见略同’,你我虽是君臣,但我已把你当成知己,心想一处,都是英雄了!”

看来,今晚乾隆实在高兴,如果换作别人,或者换个环境,说这些话犯的可是欺君之罪,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可说这话的人毕竟是和珅,不是其他臣子。见皇帝如此说,和珅欢喜地眉飞色舞,忙说:“奴才知罪,皇上如此宽宥大度,不仅是奴才之大幸,更是普天下百姓之大幸也!”

君臣说着,在一个小太监挑灯带路下,一起往御花园走去。

此时虽是夜间,但天清气爽,不热不凉。在皎洁的月光照射下,满目清辉,树影婆娑,枝条摇曳。乾隆兴高采烈地在前边走着,和珅在身旁紧紧相随。刚走了一段,乾隆忽然被脚下一级石阶绊了一下,一个趔趄,右脚的靴子险些掉了。和珅慌忙伸手扶住,但退下一段的靴子却怎么也穿不进去,偏偏跟前又没座位可坐,乾隆很是着急。和珅灵机一动,立即俯身趴在地上,说:“皇上,您踩着这个柔软的座位,保证很快就能把靴子提上!”

乾隆也是急得没了办法,抬起右脚,蹬在和珅的脊背上,很快就把靴子提好了,然后笑笑说:“起来吧,难为爱卿了!”

和珅站起身,掏出手绢擦擦双手,笑着说:“奴才走累了,正好借机伏地休息一下,还得感谢皇上呢!”

二人又是相对一笑,继续往前走去,待走到了一处树影稀疏之地,银盘般的圆月十分好看。乾隆抬起头来,望了一眼,马上吟出几句诗来:“月缺月圆月高悬,月暗月明月似盘。月亏月盈月有信,月清月淡月中天。”这是一首复字诗,四句都没离开“月”字,还借用了月亮的形态,表述出自然天体现象。

乾隆吟完诗后,和珅拍手称颂:“好诗,好诗,皇上真是满腹珠玑,才高八斗!”

和珅的吹捧,使得乾隆飘飘然然,越发高兴。他忽然发问:“和爱卿,你能否也吟出一首,叫朕见识一下?”

乾隆此言,既是将和珅一军,又是借机考验一下他的学识。如果一个当朝皇上,身旁养着一个啥也不懂、文理不通的草包,岂不贻笑大方?

和珅听了,暗暗一笑。其实他在皇上吟完诗后,已有了准备,预测出乾隆必有此举。但他故意惊慌一下说:“皇上,奴才才学疏浅,诗作非常蹩脚。再说,在您面前,哪敢班门弄斧?”

乾隆故意沉下脸来,严肃地说:“和珅难道要抗旨不遵?”

和珅一听,吓得慌忙跪倒,辩解说:“奴才哪敢?如果皇上不怕两耳玷污,我就斗胆说出几句来!”

乾隆马上哈哈一笑:“起来,起来,快把诗说出来给朕听!”

和珅站了起来,马上吟出一首诗来:“三语三言三字经,月圆月缺月长明。桃红桃绿桃含笑,花谢花开花舞风。”这是一首嵌字诗,用于和乾隆的复字诗非常对称。四句诗里面嵌进了“三月桃花”四个字,并且在一句里用嵌进的字表达出三种不同的意境,也算是一首相当不俗的诗作。

乾隆听罢,高兴地拍起手来:“好诗嘛,好诗!”

和珅听后,马上又跪下叩头:“皇上万岁,奴才实在抱愧了!”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话用在当时的和珅头上,再合适不过了。他们全家的旗籍,原本是正红旗,仅仅是“下五旗”级别。在一天早朝期间,主管旗籍的户部尚书阿贵向乾隆启奏:“和珅和中堂,家籍至今仍是正红旗,与目前他的职务极不相称。按照官职,旗籍应当更改。”

坐在正殿上的乾隆,望着下面这一奏事官员,心想:好啊,巴结和珅的人来了!他问道:“阿贵,你对朕说说,应当怎样更改?”

“回皇上,奴才觉得,如果按照籍职相称,理应上升到正黄旗。”阿贵毕恭毕敬地说。

这个正黄旗籍和正红旗籍有什么区别呢?原来,八旗是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满洲、蒙古、汉军。后来,随着政权的交接跌换,又成了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和镶白、红、镶红、蓝、镶蓝五旗。

到了乾隆时代,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称为上三旗,全由皇帝直接统领,兵为皇帝亲兵,视为皇室的成员,也均是从这三旗中挑选;余下则称为下五旗,则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由此可见,上三旗与下五旗里的旗民,不论在政治、军事、地位待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乾隆听阿贵说罢,点头说:“阿贵所奏对极,和爱卿在朝内殚精竭虑,业绩辉煌,在待遇上理应提高。好,今后和珅全家人口,统为正黄旗,一干事由,其他王储将领均无权干预!”

皇上圣命一下,谁敢加以违逆?两旁站立的大臣齐声喝喊:“皇上圣明!”

侍立一边的和珅,极力掩饰着内心的喜悦,跪倒地下,连呼:“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乾隆挥挥手,对和珅说:“和爱卿平身,对于你的旗籍升级,从诸位大臣极力推荐来看,可见你与大家的关系相处融洽,还得感谢大家才是。自此以后,你们家族的身份都与以往大有不同,切记教育族人,遵守旗规旗律,不可任意妄行,日后如有差错,定然追究于你!”

和珅又跪谢一次,而后站起来,同各位大臣一起退朝而去。

走出大殿之后,那些随声附和的臣子,都凑到和珅跟前,纷纷拱手祝贺。其中少不了他的太岳父英廉、户部尚书阿贵、军机大臣刘伦、刑部尚书德福等人。但不服的人也不少,皇上的家族大臣福康安、大学士刘墉、纪晓岚等,一边走,一边低头私语:“纯属一个马屁精,倒成了皇室家人,皇上怎能如此宠他!”

那个纪晓岚机灵,看和珅就在后边,从后面敲了一下子心直口快的福康安:“王爷,小声点,小心招惹是非。这小子来了!”

紧接着走来的和珅,一看他们原本说说笑笑非常热闹,自己到了跟前却是鸦雀无声了,已经窥测出这几个人对自己心有不满。但他心中有数,仍是和他们打了个招呼,趾高气扬而去。

和珅的旗籍被升到了正黄旗,成了“上三旗”成员,这种在别人身上很难办到的事,和珅轻而易举地就实现了。随着族籍身份的提高,和珅的家人也都有了一定的地位,夫人英娘享有三品官员俸禄,弟弟和琳到四川担任总督一职。那些在他不得意时看不起他,甚至诋毁他的人,既怕又悔,不得不前来讨好和巴结他了。

当年和珅三岁时母亲病死,父亲常保远在福建任职,无暇照顾他和一岁的兄弟。又因常保非常廉洁,家中并无多少积蓄,所以,一时间经济状况十分拮据。过了十几年后,父亲病故,继母离家,只剩下哥儿俩相依为命。为了以后的生存,他们还得要去官学念书,没办法,只得到亲戚家去借。刚开始还有人借点,但次数多了,亲戚们就不再与他来往了。这些人有的是怕借钱以后有去无回,和珅还不起钱;有的是看不起和珅这样的“穷亲戚”,怕失了他们的身份。就连他的外祖父嘉谟也对他冷若冰霜,和珅在一次借钱时,他不仅没有借,还狠狠地训斥了和珅一顿:“我已经七老八十的了,哪里有闲钱借给你们,快回去吧。”老头都没留哥儿俩吃口饭,就让他们饿着肚子回家了。

种种遭遇,让涉世不深的和珅心中无比烦恼,心想: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想当年我爹在世时,每次回家,哪天不是宾客盈门?见了我们,不都是“少爷长”“公子短”的吗?而今,家势败落,穷困潦倒,这些人见了我们就像遇见瘟神一样,避而远之。想到这里,和珅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

如今,和珅终于出头了,终于有了任何人都得不到的资本,终于可以出口闷在心中许久的恶气了。

和珅有个亲舅舅,是个地道的纨绔子弟,不求上进,整日游手好闲,靠其父亲嘉谟曾经在朝为官的名望,在县里捐了个差事。然而,对这个不争气的逆子,嘉谟实在没办法。现在,和珅青云直上,成了朝内举足轻重的大员,找找他,定能让他这个儿子改头换面,寻个像样的官职。

然而,嘉谟转念一想,几年前和珅穷困潦倒之时,作为外祖父的自己并未伸手相助,现在前去相求,总觉得心中有愧,但为了儿子的前途,说什么也要去找他一下。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老头来到和珅的府上。

此时的和珅府第,已是不同以往,高墙大院,威武壮观,两扇红漆大门,非常阔绰,上悬一个华丽的匾额,两个遒劲的“和府”大字,闪现着金色光芒。门口一边一只石狮子,活灵活现,张着血红的大口,令人望而生畏。老头现已七旬有余,穿着早已退休不用的官服,来到门口,和两个把门的官差通报了姓名,官差立即禀报和珅。

和珅这天正好在家,听说外祖父来了,心中一震,自己再对他不满,也不得不接待呀!于是,他满面笑容地把老头接进院里,让进客厅。

喝了一杯茶水,寒暄几句后,就落入了正题,老头的意思就是让和珅给他舅舅谋个差事。和珅听了,暗想:这下想起我了,早干什么去了?等到老头说完,和珅已有了主张,笑着说:“您老放心,这点小事现在已不在话下,若是受穷的那几年,我可断断难以办到!”

和珅的话语,虽然好像答应了嘉谟,可话里的话,谁都听得出来,这是对老头的奚落和揭短。然而现在有求于人,嘉谟再也顾不得这些了,于是笑着说:“致斋既已答应,我也就放心了!”说完就要回去。

和珅忙说:“您老想回,我也不留了。”接着招呼道,“刘全,给老太爷拿几盒上等点心来!”

“老爷,拿什么样的?”刘全问道。

和珅回答:“当然是上好的!”

刘全听完,立即回到屋中,拿出三盒包装非常精致的点心,交到了老头的手里,嘉谟欢喜地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到家以后,嘉谟非常高兴,对这个不计前嫌的外孙夸赞不已。可是,当他打开点心一看,发现俱是发了霉的烂货。这下可把老头气得跺脚大骂不止,连声说:“和珅,你这个兔崽子,伪君子,真是个伪君子!”而后,便将三盒点心狠狠地摔在地上。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和珅自从当上皇帝的座上宾之后,给他送礼的人不计其数,就是平时来串门的,也带来一些好酒、点心等物。由于礼品太多,根本吃不过来,所以有的放久了便发了霉。和珅知道后,叫刘全把这些东西都放到了上房的阁楼里,等积攒一些再一起扔掉。今天,他对刘全所说的“上好的”,就是指的这些。刘全何等聪明,他已经了解到和珅对外祖父抱有极大成见,听其所言,就已明白了一切。

老头走后,刘全问和珅:“老爷,给老头那些东西,您就不怕挨骂?”

和珅回答:“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年对我们无情,现在又想找我谋个差事,你说可能吗?”

这就是和珅对无情之人的回敬。

同类推荐
  • 随遇而安的爱情

    随遇而安的爱情

    少年时期经历过家庭变故而被强行送到国外的顾迪凡在毕业几年后,偷偷溜回国内住到了高中同学郑远齐的家里,由此和郑远齐的表妹费苏苏成了一对欢喜冤家,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和接触,两人也慢慢走到了一起,各种啼笑皆非的生活趣事数不胜数,随着顾迪凡的秘密被揭开,危机也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
  • 碛口渡

    碛口渡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以情动人

    以情动人

    我们有个饭局,在大学后门饭店里聚会。老同学聚在一起,轮流请客,找理由聊聊天。我因为堵车来晚了。我们大学后门的这条小街很有名。饭馆、超市、杂货铺和小地摊,什么都有;热闹,繁杂,熙熙攘攘,大家都喜欢来这里逛逛。在学校念书时,我们对学校是百般不顺眼,可是毕业以后有机会再回到学校,却都很怀旧很伤感甚至很贱格地一定要到后门这条街吃上一顿。我个人毕业后对学校的态度也差不多是这样,挺暖昧,挺复杂。
  • 灿若繁星

    灿若繁星

    职场小白顾伊繁误打误撞进入顶级创意公司,在和客户的合作中渐渐得到市场总监徐星骋的喜爱。事业步步高升的她遇到了一个劲敌温颜,二人多次较量后顾伊繁不小心被温颜陷害,她将如何自证清白而随着多次接触,徐星骋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也暴露在顾伊繁面前,事业与爱情双重打击,她将何去何从……
  • 红柳荡

    红柳荡

    骏马,要看一双眼睛;勇士,要看走过的脚印!都为自己打算的人群里, 啥时候都不会出现英雄!——哈萨克谚语。豹子啊!你快来看看吧,家里出事了!太阳刚刚挂在远处的乌孙山梁子上,奶茶还在铁皮炉子上熬着呢,艾尼瓦尔就匆匆穿上警服,骑着他那匹腿脚不灵的跛马,向红柳村赶去。电话是舅舅打来的。舅舅在电话中心疼地说,昨晚还在圈里吃草的马,一早就不见了,日怪得很呢,那匹马的肚子里,可怀着小马驹呢,下崽的事情,就在这几天呢!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豪门蜜恋:甜宠萌妻100天

    豪门蜜恋:甜宠萌妻100天

    沈希萱跟郁清隐婚了。原因很多——比如当初她的相亲黄了,他的相亲也黄了。再比如她跟他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办公室里擦出了冤家的火花。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某夜过后,他明目张胆来逼婚!郁氏掌权人,高高在上的商业帝王,竟然拿着她欠他的人情来逼婚!他说:“沈小姐,你要对我负责。”沈希萱无语:“郁先生,要对你负责什么?”他挑眉,似笑非笑:“哦?不想负责也可以,欠我的人情,今天带上户口本还我。”“带户口本干什么?”“去民政局登记!”沈希萱默默凝噎!
  • 西镇流年

    西镇流年

    流年,光阴之河,奔涌向前。西镇流年,从光阴之河溯回,听舟子说流水,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在现世安暖里,追忆似水年华。本文以西镇为圆心,讲述一个家庭三代人摆渡光阴之河的故事。以李昌盛、李泰和李安、李婉为代表的三代西镇人,他们或从饥寒交迫中走来,坚韧、吃苦、有恒劲,历经生活磨砺却精神却从来屹立不倒;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借自己的努力,勇敢追逐梦想,起伏跌宕中,成长为农民企业家和人民教师;或以开放的心态、勇往直前的魄力和饱满的热情,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他们以不同的奋斗之姿,一起壮阔了西镇的流年画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曾经那些飘落心碎的日子

    曾经那些飘落心碎的日子

    相遇的简简单单,相识的不明不白,是宿命还是缘分。一直到她离开的时候,她也不明白。原来蓝色混合红色是紫色。
  • 末世之大咸鱼

    末世之大咸鱼

    当末日到来,丧尸和动物有了思考能力时代的浪潮涌来这样的时代中,比起乱世毫不逊色这才是真正的末法时代!
  • 毒医世子妃

    毒医世子妃

    召陵王朝有一女,心狠手辣,凡是她看不顺眼的,不是毁容就是瘫痪,不是断手就是断腿,成为恶名满贯的大小姐。王府世子也出名,不过是以病弱闻名,天生的药罐子,吃药比吃饭还多。太后乱点鸳鸯,皇帝一道圣旨,将两个毫不相干的绑在一起,称天赐良缘。安清染浅笑盈盈,“世子爷,您这身子,还是戒色的好。”夙夙言璟,“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火影之千叶传说

    火影之千叶传说

    穿越火影世界,融入众多忍者之中。八门遁甲、忍术奥义……原来穿越并不是没有携带任何天赋,而是,还没有发现而已!木叶史上最强忍者,传奇之路开始……呃……别说我谦虚,低调啊……【本书不拆原作CP,这是一个生活在火影世界中的故事。更新时间:晚八点,晚十点,加更另算】ps:书友群:179279640
  • 别惹我,老子是神豪

    别惹我,老子是神豪

    【火爆新书,亿万人追读,超劲爆爽文!】十六岁生日这天,赵旭得知自己是一个富二代。每天喝喝茶、养养蛐蛐、撩撩美女,不需要多努力就拥有花不完的钱。比有钱?抱歉,我的钱论吨花。比身手?抱歉,我让你双手双脚。比装逼?抱歉,哥们外号赵公子!一时打脸一时爽,一直打脸一直爽!从此打脸成了赵公子唯一的追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