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9900000006

第6章 官码头旧事

码头是水运的节点,就像火车站是铁路的节点。不过早年的码头,要比现今的火车站好玩得多。码头上的人群,相互间存有一定的利益关系;火车站上的人流,则多半是擦肩而过。当人群和某地之间不存在比一走一过更深些的关联,那么人群在某处的聚集,也仍然相当于散沙一盘,内里既不会生成多少摩擦,亦不会酿就几多故事。

聚拢在码头上的人群,或者靠码头谋生,或者赖码头谋利,谋生的与谋利的又息息相关,于是码头就有趣了。所谓有趣的码头,是指码头上有情绪,有恨怨,有眼泪,有争斗,汗水之外,也还有血。人性的各个方面,都能在码头上淋漓尽显;人为生活和利益所能付出的各种努力,都能在码头上大放异彩。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哭哭啼啼,莫不为取食。

码头,是人类谋生与谋利的典型场所,是人性与人之社会性相交相错的经典所在。尝试着回过头去,透过朦胧的历史面纱,望一望田庄台官码头的往昔景致,或许会是一项挺不错的消遣,倘若你此刻尚不需为食与利劳心犯难的话。

“次古”

辽河全长1430公里,西源发源于河北,东源出自吉林,东西两源于辽宁昌图县境汇合,始称辽河。与田庄台有涉的这一段河道,历史上最南起自营口,最北迄于郑家屯(今吉林双辽市),河道总长714公里。最为辉煌之际,沿岸曾有70多个码头。其中牛庄的小姐庙码头,是当仁不让的最为古老的码头,其次就是田庄台了,遂言“次古”。

其实将田庄台与牛庄相提并论,对两者都有失公允,因为本不能同日而语。两者有着本质不同:牛庄是东北的古老城镇,清时亦是旗人的重要聚居地,受着政府的悉心关照;田庄台却仅是一处退海之地,且是个纯粹的移民集镇,至少在初始阶段,完全由那些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的穷人组成,政府能用眼角余光扫她一下哪不是了。

如果你曾发现,即使在田庄台身为河口码头之时,史料中亦多现“牛庄”字样,不必吃惊也不劳质疑,那仅是由于编撰者对“牛庄”二字更为稔熟而已,加之后来英国人以营口代牛庄,也还使这种笼统的称呼变得尤为必要,遂沿之,直到不得不将其掰开另论。

在田庄台水运最为发达的阶段,其河岸上究竟有多少码头,现已无可考证。时下被人们公认的说法是,在清末民初之际,田庄台南起保灵寺、北至曹家湾的8华里河岸线上,尚有码头不下10处。这当然已是其水运事业接进尾声的时候了。

这10处码头都是专营性质的。官码头、天兴跳、二官跳,是粮油、苇席、杂货码头;东河沿,是木材、煤炭码头;木厂,是木材码头;一面街、保灵寺,是蔬菜码头;万金永,是芦苇码头;曹家湾,是摆渡行人的码头。这是9个。据说沿河潮沟还有许多装卸货物的临时小码头,总之“沿岸日无空闲货位”。

那4公里延长线的河道,也就成了船的聚所。带篷的,张帆的,摇橹的,撑篙的,或溯或沿,或南来或北往,摩帆擦舷,不是扬帆欲航,就是落帆将泊,不是卸货,就是装载。天南地北的各种物资,于此汇集,也就此拜拜。

许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追忆

无论田庄台曾酿生过几多码头,时下也已仅存官码头一处。确切说,官码头是迄今为止,仍保持码头形貌的仅有一处古码头,也因之成了田庄台过往水运事业的唯一可视标志。

幸运的是,官码头拥有许多“最”:最久远,最成熟,最官方,最繁忙,最热闹,利用率最高,废弃时间最迟。这使官码头成了诸码头中的翘楚,更成了田庄台人始终都要以深浓感情来对待的一个话题,他们每每都会迷离起双眼,带着怀旧的美好表情,来追忆在更早似乎也更单纯的年代里,曾经于此发生过的种种往事。倘若官码头也有灵魂的话,想来早被人们的这种絮絮叨叨给浸泡得沉沉实实的了。

如果人们想象中的单纯,是仅就地貌而言,那是无可指摘的。

官码头尚还年少的时候,其周围地表属实是纯净的:一条河,将大地一分为二,使每一半都从此有了蜿蜒的轮廓,很美很强大;河之右边,即田庄台的所在,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平坦的洼地,然后有一栋窝棚竖起来,紧跟着,再一栋也竖起来,很慢却很有长性;当这些窝棚摇身一变,转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住宅之时,房子们已在这片洼地上连成了片。不过一切也还都是那么原始,人和牲畜仍在一条道上挤来挤去,互不嫌弃。

接下来,地上的泥泞一年少似一年,路面一年坚实过一年。人们在官码头的忙碌,也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前规可资遵循。与此同时,官码头也越来越像个码头了,人们用柞木砸桩,用麻袋装沙及柴排、苇席等,为其做了护岸,这使它看起来体面多了,就像刚刚刮过脸的利整爷们儿。

官码头确曾热闹过一度,且是为期久远的一度。集市紧邻着官码头铺展,厂房一幢再一幢地竖起,商铺、饭馆也都在试探着跻身进来,大年小节的,也还会有野戏棚子搭起来,以至于剃头匠们也会挑着挑子挤挤擦擦地来来往往。

许多人,许多曾经活过的人,许多来自天南及地北的人,都曾在官码头上留下过脚印。他们或者坐着轿,或者骑着马;或者夹着账本,或者肩着担子;或者穿丝戴绸,或者衣不遮体;或者打着酒嗝,或者饿着肚皮;或者腰缠万贯,或者挨门乞讨;或者趾高气扬,或者低眉顺眼;或者满心欢喜,或者满腹惆怅……人类的脚印是如此之多,以至于牲畜们在官码头越来越无立足之地,除非它们套着大车来。

尽管世界已发生了变化,却并非人们拭目以待的结果,因为他们本不曾对此作出过任何构想。改变世界的想法太过高远,他们来不及想往,甚至眼睛还从没得着机会离开过自己的饭碗、饭锅,以及米篓。这个世界,本不是他们改变的,即使它的确发生了改变,他们不过是顺应这个变化罢了,如同官码头一样。

据说辽河上流的马蓬沟码头,曾经赌风旺盛,那么下游的田庄台,也就不见得会有避免的可能。如此,官码头的热闹就定然又要添增几分异彩。

显然,人们追忆中的单纯,即使是对官码头后来的地貌而来,都有些牵强。倘若这“单纯”二字还兼带指涉了官码头地面上的世道人心,则是从初始阶段就要犯嫌疑的。不过这也正是追忆的妙处之一种,追忆能使很多往事都变得相对的美好。人之记忆对往事所能做下的手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而那又确是记忆最为擅长的伎俩。

雄性

天晴气爽,万物和它们的影子泾渭分明。

粮仓、谷囤、成堆的布匹,以及花里胡哨的各式杂货,都貌似杂乱却实则有序地陈布于官码头。甚至谷仓边际挤出来的青草,也齐整整地排成一圈,加上它们的影子,就连成了紧密的两圈。一切看起来是如此静谧,很容易就会让人忽略一个实质——官码头是雄性的。

对于官码头,唯有用“他”来称呼才觉得恰切。“她”太柔弱,不适合官码头的氛围;“它”太不人性化,不符合官码头的内涵。

官码头是个谋利的所在,天生就附带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

之于利益的分配,则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不成文的公式:强者多,弱者寡。

这是自人类形成社会伊始,就存在的一条铁定规则,不可变更,无法涂改,从未失色,永不腐烂。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仅存或隐或显之别,或默认或回避之分,而不会有“是”或“否”之说。

从这条公式可以看出,人类社会实际上是静态的,永远都是强者多得、弱者少得或得不着。大范围至全球的利益分配,小范围至官码头的利益分配,都是恒久的如此。

然而人人也都能确定:利益的分配,显然又是在不断变动着的。

这就是此公式的奇妙之处:“强者多,弱者寡”不可改变;“强”和“弱”却是总可以变动的,从而带来“多”与“寡”的逆转。事实是,即使整个人类都不愿打破“强者多,弱者寡”的公式,却是人人都在力争由“弱”到“强”,以致所得从“寡”到“多”。

于是争斗就有了,且永不会终止。

利益愈为显见的所在,争斗愈分明。

1849年10月,道光帝曾给军机大臣下过一道谕旨,所言甚详:

有人奏奉天有已革捐复刑部笔帖式宜钜,素行无赖,广修房宅,招集匪徒,聚赌蓄娼……吉林之北,强盗尤多,犄角争雄,戕害行旅。田庄台、没沟营两处,亦有回民垄断网利,啸聚械斗,并有知县被炮击坏坐车之事等各语……

旨中“垄断网利”之前的“回民”定语,想来多半出自道光帝的个人好恶,斯时甘肃的回民起义正闹得他忧心忡忡。况且营私网利本是天下人之通好,与民族无涉,否则也不会是整个奉天省、吉林省,处处都在“犄角争雄”了。

当许多人都在从事同一个行当,都在吃同一碗饭,就势必会出现吃得饱与吃不饱之分,也势必会出现你争我夺之现象,更会出现不许别人再来分食之诉求。以致几乎每个行当都会有帮派出现。小帮会配备一个小把头;几个小帮还会组成更大的帮,整出一个更大的头儿;几个大帮也还会组成一个总帮,整出一个总把头,以把持此地的某一行当。

小把头以及总把头们,也就可以不必流汗就吃饭吃肉了。

不过他们却有机会流血。强与弱总是要变换的,把头也就总是要轮流着做的,既然禅让之事已不可能再现,也就只好靠流血来促成了。这就是人之一种:一不要脸,二不怕死,唯求能从弱到强,从寡到多,其生活智慧既别致,又顽固。

鉴于争斗是雄性的专长,故言官码头是雄性的。毕竟在当代社会以前的人类史(母系氏族阶段除外),都是在雄性的争斗中一路开来的,何况当代也未必就并非如此。

味道

如今的官码头,寂静而空旷。堤岸全被水泥覆盖,不露一丝泥土,也就既无缤纷颜色,亦不能渗透出任何味道。当一个地方再看不见泥土,此处就不会再有味道,若鼻子仍有感觉,那味道也绝非自然,而定是化学的合成。

官码头原本是个味道浓郁的所在。

最先充斥于这方天地的,当是土气味。地表裸露着土;道路布满了土与水混合的泥泞;房屋是以泥抹于柴排上搭就的,或者是土坯垒成的;人们的草鞋或者赤脚,也都沾满了泥,甚至小腿上也还溅着浓密的泥点。人们在泥泞的官码头上往往来来,每一次落脚起脚,还都会搅和出更多的泥水来。于是满世界都是土气味。

接下来,土气味中该混杂了大量的鱼虾腥味。在货物还只是露天存储的时候,官码头所出甚多的特产之一,即那些来自二界沟的鱼啊虾的,定然每时每刻都要散发出浓烈的味道,足以搅混那纯净的土气味。然而人们多半会喜欢这种味道的参与,因为那意味着财富。经营二界沟的渔获,历来都是田庄台人保赚不赔的一桩好买卖。

再接下来,就是洋味了。至迟自1861年(营口开埠)起,官码头上就该大量流通起洋货了:洋布、洋服、洋袜、洋靴、洋火、洋铁、洋钉、洋针、洋车、洋伞、洋油……洋物之外,也还有“洋务”,洋教堂、洋药店、洋机器等,都会渐次且迅速地成为官码头必须的共处之物事。行走于官码头的人,也都在明显地竭力摆脱土腥味,而向洋味靠拢,很多人看洋片,打洋针,吃洋药片,以期使这种味道更趋浓郁。

水道之畔的官码头,曾经对味道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对味道的积聚与散布,也是舍我其谁那伙儿的,其性质,就像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样。

时下呢,官码头发散出来的,则只是冷清味。

让人心疼的冷清味。

1949年3月,人们对田庄台木船进行登记,恢复了辽河航运;4月,仅剩的数十名小扛也被组织起来,成立了搬运工会,恢复了码头装卸。同年,辽西省航运公司成立,办公地点就设在官码头近旁的小白楼。

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组织成立田庄台木帆船生产合作社,有60名船员,28只帆船,180个吨位,承担田庄台至营口、三岔河及盖县间的水路运输。

1962年,合作社增添2只拖轮和1只驳船,木船顺风顺流扬帆自行,逆风逆流由拖轮拖带。至1977年,已有拖轮3只,驳船4只。

此期间,人们还先后于1954年、1956年、1958年,对辽河进行了三次整治。前两次使辽河仅剩的103公里航道,重又延伸到531公里;末一次则使辽河干流之水经双台子河独流入海,官码头侧畔之辽河故道仅为浑河与太子河汇流之水,航道再次缩减回103公里。

奇妙的是,至1986年,人们仍然对官码头进行了扩建:修栈桥1处,挡水墙163延长米;铺4000平方米矿渣港面,2600平方米水泥地面;建供电、排水等工程及围墙114延长米;购16吨电力吊车1台,5吨铲车1台。先后斥资248万元。

与此同时,辽河水路的运输市场也仍在一心一意地持续缩减,此时已仅剩芦苇、海沙等几项有限货源。于是官码头扩建完工之际,停船待货之事就已时有发生,且愈来愈经常,愈来愈频密,终致再也无货可运了。

此情此状,就像一个新娘明明已病入膏肓,男人却仍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欲做新郎,收拾好了,新娘走了。男人守着空荡荡的新房,不知所措。

官码头的冷清味,即始自彼时。

与官码头同样冷清的,还有营口河北(今辽滨)的华商大成公司码头、英商亚细亚公司码头、美商美孚码头、民国时期修建的张作霖码头,以及魏家沟码头、平安码头、下口子码头、南河沿码头、乌拉口子码头等。

官码头侧畔之辽河,也同时冷清了。因同样原因而趋于冷清的,盘锦境内还有西沙河、绕阳河,其河道均曾于光绪年间忙碌一时。

水道文明向陆路文明——确切说是铁路文明的过度,着实冷落了很大一批河流、城镇,以及码头。

缝穷

雄性的场所,未必没有女性的存在。实际上,越是雄性的场所,越是少不得女性的掺和。不管女性在这种场所里位置如何,也都是一种事实存在。

女性以“缝穷”的名分,出现于官码头。

这里的“穷”是双向所指:缝的人,是穷人;求缝的人,也是穷人。不过是穷的程度深浅略有差别罢了,总跳不出穷人的阶层。

针线活自是女性的长项,于是缝穷者都是女人。她们随身携带两件工具:一件是挎篮,多是竹篮或藤篮,长圆形,两端略向上翘,形似元宝,俗称“元宝篮”,内备各种颜色的零碎布料和针线;另一件是小凳,每每需要到固定地点坐下来,以方便久候,及手艺的施展。

除去为过往船只缝补船帆船篷,那些往来的船夫、码头的小扛等,都是缝穷女守候的重要对向。他们身上的衣服虽然零乱,却也还是需要蔽体的,破了就得缝。还有小扛手里的口袋,若刮了漏了,也需要缝补。粗手大脚的自己缝不来,就得请人缝,花点小钱儿,顺便还能聊点闲嗑,甚至说点或轻或重的下流话,如此既能快当快当嘴巴,又能活跃活跃心情,挺划算的。

这些女人多半还是三寸金莲的小脚,踩着泥路来来往往,还得不到啥好对待。想来她们看上去会挺难看的——当女人脸上缺少那种受到鼓励的表情,都会挺难看的。何况即使是脸蛋生得周正的,也要尽量让它别显山露水,否则只意味着多听点下流话罢了。

据说在长江流域的漕粮码头,缝穷女都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即可以拿些粮食。这里的“拿”即是“偷”的意思,不过缝穷女偷粮已是码头上全体人员心知肚明的事,也就成了拿了,以至于很多女人在码头上的守候,已不为缝穷,而专指望拿粮。为拿得方便,她们还会刻意穿上宽肥的袄裤,三升五升米往衣服里一塞,不大容易被看出来。对此约定俗成的现象,有的漕官睁只眼闭只眼,有的漕官两眼全睁,全睁时则需要缝穷女净身,即解开衣襟,散开裤脚,把浑身上下所藏的粮谷都抖搂干净,才准离开码头。

拿不准官码头上的缝穷女,有没有过拿粮的美好机遇。

还据说,缝穷女也是有头头的,就像辽河的虾米小鱼儿也有头头那样。

渡口

官码头在货运之余,也还担当着渡口的职责。

码头与渡口之显见差别,在于前者运货,后者渡人。在田庄台辽河大桥于1977年建成通车以前,人们若要从辽河右岸过到左岸,都必得劳烦摆渡船只;从左岸到右岸,亦如此。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官码头的摆渡设备都是木船,人力摇橹,既渡人,也渡分解开来的畜力车。1930年,营口肇兴轮船公司以“瑞兴号”小火轮1艘,开通了营口至田庄台的旅客航运业务,每天上午9点由营口开往田庄台,下午2点返回。这是官码头所见的第一艘机动客轮。

1956年,田庄台渡口合作社成立。

1966年,省交通厅令营口造船厂为三岔河渡口建造机动渡轮,造成后于1970年先行投入田庄台渡口使用。为双体轮渡,双向驾驶,船两头有油压自动搭板与岸坡相接,“汽车也好,马车也好,都可以直接开到船上去”,由田庄台镇革命委员会经营。田庄台人将这艘轮渡称为“大怪物”,言其“两头都带舌头,跟大簸箕似的”。

1977年,田庄台辽河大桥建成通车,官码头停渡,“大怪物”及所有人员、设备,都迁到了三岔河渡口。之后,辽河水依然在流,却并不意味穿越此岸到彼岸了。

人从此地往彼地,似乎是活着的一项重要证明。凡活着,似乎总需要走动,流通。“渡口”作为一个交通名词,很古的时候就已有了。于世人而言,它或者是一个起点,也或者是一个目的地。登船时悬着念,返航时提着心,中间是一件事情的办理,又或是另一桩麻烦的惹起。等在渡口的人,多是为着事项,喜事,悲事,难事,乐事,情事,婚事,丧事,不得不为之事,乐而为之之事,勉为其难之事,手掐把拿之事。此间的人心,最繁复,最丰富,最灵动。官码头,望见过这些人的脸孔,听到过这些人的心跳,闻见过这些人的语声,以及吵嚷。此刻,如果官码头也会感觉,当是寂寞的?

就像田庄台,现已很难见到新的脸孔,甚至是旧脸孔都留不住了,孩子们很年轻时就出去闯荡世界,偶尔才回,甚至老了才回或者总也不回。生你养你之地,并非留人脚步的堂皇根据,生养之地的需要,才是人留下来的理由。田庄台再没办法来表达自己对人们的需要,因为它再也无法给人们提供相应的位置和机遇。

人的流动,不再非官码头不可;正因为人的流动不再非官码头不可,官码头才无法将人留下。人们依赖你,为的是流动;人们不离你,为的是你能让人们流动。当你失去了这一功能,人们便远离了你,不再回首。因为你能让我走,所以我逗留于此;因为你不再能让我走,所以我离你远去。世间万物之交涉的根本,看似竟有如谬论。

除去官码头,田庄台的渡口,还有曹家湾,那是专用的摆渡码头,据说明代就曾有官兵于此设防,清时还于此建有摆渡房子。1935年,曾有朝鲜人李起顺,买通田庄台水上警察分队的日本人,特许其独家在此摆渡,购置3条船,两只较大的木船一次能载20余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转由田庄台镇内的几家船户联合经营。

另有保灵宫处的渡口,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田庄台镇内曾有一位刘姓秀才,于此揽客摆渡。

同类推荐
  •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石家庄(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石家庄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朗读者系列)

    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朗读者系列)

    本书是朗读者系列之一——《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收录了60多位中外作家的文章,泰戈尔、叶芝、林徽因、朱自清、圣埃克苏佩里……《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适合表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对孩子降临的喜悦、给孩子呈现世界的渴望、让孩子成为更好自己的期待、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的遐想……《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一书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黑塞文集)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黑塞文集)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新版10卷本文集,名家名译,收入长篇小说、中短篇作品、诗歌、散文、童话与画作,全面展示黑塞创作生涯。黑塞的文学生涯以诗歌创作为始,又以诗歌终结;他第一本诗集《浪漫之歌》,收集了他从15岁开始的诗歌创作,而最后一首诗《残枝嘎响》,完成于他去世的前一天。在黑塞诗作生涯的近70年间,他共作诗约1400首,其中800多首由他亲自编辑成15本诗歌选集。黑塞的诗深受德国人民的喜爱,他的诗纯真缠绵,篇篇都是真情流露,不仅语言细腻委婉、简洁朴实,风格也尤为清新、自然流畅。《诗话人生——黑塞诗选》从黑塞15部诗集中甄选了275首精品,分“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和“晚年篇”五个部分集一册出版,完整呈现了黑塞诗歌创作的精华。
  • 温柔和激荡

    温柔和激荡

    本书是一部人物随笔集,分为五个部分:后浪与前浪、革命与妥协、沉思与智识、人文与时光、世道与灵魂,构成温柔和激荡,以杂文见长的徐迅雷,在书稿中既发挥其惯有的思想深度,又对各相关人物作了客观深入的评述,别具一格,好看耐读。
热门推荐
  • 快穿花灵之专属金手指

    快穿花灵之专属金手指

    (1∨1男女主同一人,身心干净,高甜不虐)因为师傅去世而再次封闭内心的宁绾死了,却被系统绑定穿越3000小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金色王经

    金色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结构严谨,环环紧扣,故事情节惊险离奇,引人入胜,被推理迷们称为推理小说中的《圣经》,是每一个推理迷必备的案头书籍。从《血字的研究》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福尔摩斯打遍天下无敌手,影响力早已越过推理一隅,成为人们心中神探的代名词。福尔摩斯仿佛真的成为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血有肉的活人,许多人都在寻找福尔摩斯,并坚信确实有这样一位伟大侦探存在。即便是没有看过侦探小说的人,也知道福尔摩斯这号人物!
  • 鬼妃夜行:相爷,小心撩

    鬼妃夜行:相爷,小心撩

    “今日,我要跟你恩断义绝!”她割袍断义,痛斩三千青丝。“你若断得了,算我输!”他高居上位,低眉俯瞰,众生若蝼蚁,她若浮萍。她说,诸葛夜行,你从来都没有爱过我。你爱的,只是跟我一样的另外一张脸。可是,阿樱啊,我若不爱,为何要为你打下这锦绣河山,血染了大地,为你,我与众生为敌,不惜……叛国、弑帝、征战天下。这万丈河山纵然再好,若没了你,该多无趣……
  • 城与人

    城与人

    在一个商场门口,我的一辆自行车又被偷了。这是我来到这座城后短短两个月里失窃的第二辆车子。我攥着那把已经失去意义的车钥匙,一遍又一遍地在商场门口逡巡,期望着我的自行车像一个走失的孩子一样重新回到我的身边。看到模样近似的,我就走近去看个仔细。我的举止引起了商场门口那个看管车子老太太的注意,这个像稻草人一样形同虚设的看车人一定把我当作了她假想中的一个偷车贼。这一点我从她狐疑的眼神里看了出来。我连忙向老太太声明我是在找我的车子。老太太说,我已经看你转了好几个圈子了,你的车子肯定找不到了。她说这是今天下午失窃的第五辆车子了。
  • 原来你还在那等我

    原来你还在那等我

    她18岁遇见了他,并嫁给了他,他在她18岁时娶了她。他在她眼中是她的监护人,她在他眼中是他的爱人。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有结婚证和一颗爱的心,让两个毫无交集、两个世界里的人紧紧得捆绑在一起,一辈子。
  • 闻说若许花祈愿

    闻说若许花祈愿

    “听闻说若是谁许了花祈当神仙的愿望,等将来她真的成神了。必定百倍回报”“花祈是谁?”“就是东街的那个疯丫头!”“你我的姻缘,早在凡间的时候,随着你的死而散尽了……”
  • 你携时光揽星辰

    你携时光揽星辰

    初春的海市,春暖花开之际,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洲际智能交流展会。而在这场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智能展览会上,在众多智能老品牌中杀出了一匹惊才绝艳的黑马。这套智能系统名为星辰,而这套令众人惊叹的系统背后的创造人年仅27。众人看着发言台上那位英气逼人,卓尔不群的CEO,听着他磁性优雅的声线叙述着星辰智能背后的故事;“这套系统,名为星辰,以我太太之名冠名…”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