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1700000009

第9章 风乍起

那天晚上,打车去一个地方。小雨要停不停的样子,路两旁的灯光和招牌晕湿地闪着光亮。动身之前,去还是不去,我犹豫半晌。无论到哪里,惊喜都像一张深藏在人群中的脸,似曾相识又难得一见。平静是生活的主要定律,而惊喜是推论中导出的意外分支。我已经习惯了在旅途中埋首阅读,在旅途的终点处与许多有关或无关的人相见,握手,碰杯,交换名片。一次次假装溶解其中,像水底一粒孤单的沙子,试图确认自己是冰糖或盐。当虚饰已经成为日常中最日常的部分,对厌倦的克制由此成为习惯。

风乍起,咦,风乍起?那是什么意思?我把眼睛贴近车窗,玻璃外面布满了细雨的脚印,凌乱地闪亮。出租车滑行过湿润的街道,像一尾无声的鱼。只有这三个字,出现和闪烁仿佛带着声响。风乍起?想不出该是什么店铺的名字。发艺中心?酒吧?茶坊?以前我途经过这条街吗?何以没有一点印象?沈阳城到底是大得有点过分了,一个常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也许仍会时常与陌生的街景相遇?

风乍起。像接天的莲叶间倏忽掠过的一道小风的影子,叶隙间露出碧水下面的银鲤。惊喜从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闪身出来,而生命就是这样简单又突兀的三个字,让人陡然间百感交集。

几天后,我从另一个城市回到沈阳。沈阳北站,终点和始点,我要去南昌。长途客车左拐右拐,一条又一条陌生的街,这个城市有它细致复杂的内脏。和这么多陌生人一起,我原来可以如此轻易地被消化和隐藏。想消失就消失,像一粒米、一枚菜叶,或者菜叶上一只蜗牛留下的隐约痕迹。如果人也像蜗牛一样在身后布下一条白亮的印迹好不好呢?随时可以踩着自己的脚印返回原来的地方。但是蜗牛的时间和人世的时间想来并不一样。所有的时间都应该与速度对称,像蜗牛的回望对称暮色中缓慢位移的乡村。而城市更像一枚在风中翻来覆去的树叶,我原本自以为出色的记忆力和方向感被城市彻底摧毁。长街来去随意,楼群从不需要面南背北。我咨询过我常年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朋友们,他们告诉我,某处与某处之间相隔有几条街道,需要乘坐某某路公交车和几号地铁,但他们说不出南北东西。按他们的说法,地铁是城市科技的三明治,三明治需要有方向吗?当然不。你只需要知道你要去的地方,以及如何抵达那里,有了目的和过程,其他的种种与你有什么干系?

道理一目了然。可是我的心里,还是忍不住要穷根究底,要知道某地在某地的哪个方向,火车向南还是向西?一个人或者一桩事件的真实质地?我记忆的指针一次次试图指向地图上的精确位置,甚至情感的整体走势……即使我清楚地知道,这样的执着毫无道理。

这样一想,我很像一个顾影自怜的人,偏爱逆风而上。

有一天,我和一个人在一起吃饭。吃饭当然是一个简单的事件,但两个人蓦然独对,一时间都无法坦然。后来他找到了一个话题,他说,你看窗外的风,多像奔走和呼喊。经他这样一说,我才注意到那天的风全聚在窗外。窗外是树林,柳丝与地面倾成六十度以上的夹角,挣扎复摇摆。餐厅里的空调坏了,风扇徒然地摇头晃脑。他的鬓角凝着一颗硕大的汗滴,我不知道后来它被风扇吹干还是落到了哪里。风乍起,在被撩起的记忆一角,一颗汗珠呈现得如此清晰,背景是他的脸,时间的纹路,发丝间隐约的衰败痕迹。此后我执意说服自己,自始至终,我没有错处,除了不懂得珍惜。直到我发现,我爱这个人,爱他脸上一颗欲落未落的汗滴,爱他的愤怒和孤寂。但他是这样的一枚树叶,在我生命的风里一闪,就迅速地背转身去。

我忘掉了他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的手机、宅电、E-mail、书信邮寄地址。城市可以把一个人隐藏得这样深,以致我的记忆再也不能触及。经过一座公园的时候,我翻出了背包里的通讯本,又放了回去。时尚杂志上说,爱有时要求一个人放下自尊,因为真正的爱最终让人懂得卑微。但是身边环绕的宠爱太多了,骄傲和任性像啤酒的泡沫,一不小心就泛滥到杯子外面。而这正是我和他轻易离散的真实原委。

在毕淑敏的小说里,一个女人在馒头和尊严之间,选择了馒头。而在爱情和尊严之间,我们多数会选择保留自身的尊严。即使突如其来的爱像一阵大风,作为成人,我们还是要求自己是一棵庄重的大树,至少维持外观上的沉稳和端正。从这个逻辑上说,爱情甚至比馒头低了不止一层。

在沈阳开往南昌的火车上,我精神恍惚,时睡时醒。梦中有许多人出场,却不曾留下真切的面容。彻底清醒的时候,我发现记事本上多出了欲言又止的两行字:

“爱一个人像爱一场梦境。只不过,有时候是美梦,有时候是噩梦。但即使是后者,我们也想要与所爱的人在梦中相逢。”

孤儿

去一所孤儿学校参观。旅游大巴一直驶进校门,到教学楼前才停下来。一群高高矮矮的孩子已经站在台阶上面,但是多数并不朝我们这边看。第一眼,我的注意力聚焦到了他们中间的一个:个头高挑,非常瘦削,看不出是男孩还是女孩,头发短且稀少。他或者她,脸部的轮廓和五官都非常有特点,不是漂亮,也不是难看,但足以在几秒钟内从人群中甄别出来。喜欢画人物素描的晓开一定会高兴遇到这样的模特,十几年前他曾经说过,我这个人长得比较“特别”,比其他人“好画”得多。

第二眼,我注意到这孩子的目光,笔直地凝视往正前方,呈三十度角倾斜向上。但前上方是天空,阴着,连云彩也无一朵。这样专注,她究竟看到了什么?

我们下车,走近教学楼前的台阶,双方队伍开始交叉。校长从楼里迎出来了。我的眼光还逗留在这个孩子身上,是个女孩,我终于可以确定。至于年龄,应该在九岁到十五六岁之间?我不敢断言。孩子的年龄泄露于眼睛,遗传基因和后天的营养使身高中含有巨大水分。但是这个孩子的眼睛太深,或者,那是没有什么内容的眼神,与梦游者或者哲学家都很接近。对于不甚了解的东西,我们习惯称之为深。女孩比其他孩子高出一截,因而有点儿鹤立鸡群。这是一群习惯被外人参观和关怀的孩子,对我们这些成人,既不躲闪,也无好奇,有点见过大世面的样子。再仔细看,就看出了与普通孩子的差异。不是说衣着。因为即使父母双全,孩子出自不同的环境和家庭,仍有可能卫生潦草衣装不整。主要在于神情和姿态,眼前的孩子们少了太多儿童常态下的活泼与娇憨。

在此之前,我对孤儿这个词缺乏清晰的概念。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像两扇蚌壳小心含起的一粒珍珠,一颗精血凝聚的小小异物。无论怎样迫不得已,仅有的骨肉怎舍得遗弃?天灾人祸,父母双亡的概率毕竟很低。至于那些被拐卖的孩子,在不幸成为商品的同时,似乎也大多可以找到可靠的归宿。孤儿的出现会有多大的比率?我想象不出。

今年春节,距我家不远的一栋住宅楼发生煤气爆炸,气浪澎湃,在坚硬的楼体表面割出一道大缝。肇事住宅在五楼,屋主外出。四楼一家五口,一对老夫妻和一对年轻夫妻当场死亡,只留下一个六岁的孩子,腿部重伤骨折,送到医院救治。同时失去了父母和祖父母,孩子的未来和成长比他的腿伤更令人忧虑。不知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如何照顾自己,一点点摆脱血肉横飞的惨烈记忆?幼失怙恃,我们所能理解到的只是这字句表层的意思,再往纵深处走,我们就看不到他们,只看到我们自身的艰难和孤寂,一步一步的艰辛,让我们吝啬得只肯把怜悯送给自己。

出发之前的傍晚,我与我的画家朋友晓开和燕鸣坐在咖啡厅里,说到为人父母的话题。毕业多年,我们也早已为人父母,但是我一直心怀嫌隙。如果养育只意味着将幼童抚养成人,做父母是否过于简易?我耿耿于怀的是,在我万事懵懂的青春期,我父母不曾传输给我他们的人生智慧,哪怕是一点一滴。我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终于侥幸地得以长大成人。晓开说,他的父母也是如此,在那个时代,他们的劳累只来得及专注于生活本身。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世上的许多人,都有一颗与孤儿接近的心。但是我们幸运地、理所当然地拥有生活的安稳来源,有爱和支撑,不需要时时面对背水一战。一旦生存无忧,我们就想要其他的种种。因为父母在,我们觉得自己还可以充当一个小孩,偶尔放纵和任性,偶尔刁钻和耍赖。但是我们也一点点老下来,当父母撒手人世,我们是否就此还原为一群孤儿?到那个时候,我们是否才会彻底放弃对至亲的人怨怼、苛求和索取?

我快步离开人群,对着教学楼前的铭牌屏息片刻,只为咽下突然汹涌上来的眼泪。

钻天杨上的白花

从单位出来,已是晚上八点,旁边的重点高中刚刚放学。路灯次第亮起。我和几个学生在站牌下等末班公交车。高中院墙外面的钻天杨长得这样高了,从我站的位置看,似乎比四层的教学楼高出了两倍还多。平时没有注意,这一刻风大,满树的大叶子响亮地哗哗啦啦。是谁在文章中说过,他发现树木在夜晚比白天高大许多?手机震动,是朋友发短信来,说端午节就要到了,提前送上祝福。我心里一惊,思维一时有点儿短路。像小时候掀开木桶的盖子,水的味道凉凉地扑进鼻孔,大脑在一瞬间变得异样空旷。只有水波在水面上明亮地荡漾,而水面下是漆黑的深洞。直到波纹渐渐止息,圆圆的木桶里面,凝固一个清晰的面影。

因为不愿记起,我觉得我已经忘了。祖父去世有几年了呢?我在心里罗列了一遍相关的时间和事件,真的是两周年了。整整两年,他独自住在老家的鹤阳山上,等着我、我父亲和小弟,在相关的日子里偶尔回去。

这几天,我连续两夜梦见祖父。隔了一天,他又来到我梦里。醒来后回想,祖父的面容有点改变,面颊丰满起来。我愿意相信有阴阳两世,祖父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安适而愉快。他只是不时地惦记我,到我的梦里来聊聊天。我年轻时是一个不敬鬼神的人,祖父走后,我开始乐于相信人有前世和来生,对人世间的种种多了敬畏之心。

祖父去世那天,是端午节的第二日,农历五月初六清晨六点。整夜他都在痛,这疼痛来得比往日频繁和汹涌,一浪紧跟着一浪,他独自颠簸在疼痛的大海之上。由于已经月余不能进食,他脸颊深陷,面部的纹路一道一道,清晰地被痛楚扯得歪扭向一边,颤颤地抖动,停两三秒钟,又抖。我一遍遍地给他按摩,从太阳穴、肩膀、脊背揉到指骨,再从腰部按摩到脚。他是这样瘦,我手指上的神经一天比一天更真切地熟悉了他的骨骼。按摩带来的短暂舒适分散了疼痛的聚焦点,他昏昏欲睡,但是很快被再一次袭来的剧咳窒息。脏污的纸巾迅速涨满痰盂,咳出的血他从来不曾看见。后半夜,他嘴唇轻轻翕动,告诉我:下雨了。半个月之前的一天,天阴着,我疑心要下雨。他说,不会的。那是个下午,他积攒了一点儿力气,用微弱的气声与我交流。他说,春夏时节,刮东北风时才会下雨;如果是秋季,刮西南风时才会有雨。像小时候一样,我听信于他,像信任一个无所不知的神。

雨停的时候,空气清凉,天已微明,我吁出一口长气。连日熬夜,我整个人有点儿迟钝,对即将到来的别离毫无预感。事后我想起来,祖父当时的神色里似乎有一些异样的东西,是……等待?十多天以前,他对小妹说,在梦中有人告诉他,当天下午三点,有人来接他去。我祖母一听这话就哭起来。小妹心慌意乱,赶忙给我发短信,催我快点从单位赶过去。下午两点二十分,他小睡醒来,见我守在一旁,有点儿喜出望外。他似乎忘记了有人要接他“走”的事,开始专注地听我说笑话,间或简短地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当时他正摊着左手输液,我抓着他的右手和小臂,下意识地做着按摩。我表面上言笑自若,心里却满怀恶意。我想,我倒要看看,是谁胆大包天,敢把这只手,从我的手中夺去?这只牵引我成长的手,从小到大,无条件供给我每一种营养和索取。我抓着它,像抓着我今生的根须,如果松开,我就要飘浮在半空里。

许多年前,是一个春天吗?我正和几个伙伴玩得酣畅,一抬眼看见他出现在我家院墙外面的大杨树上,正专心地锯着一根树枝。我站在那里仰着脖子看着他,生怕一眨眼,他就会从树上摔下来。那根树杈长得比屋顶还高,简直是长在了半空里,他心里难道不害怕吗?从来没有人爬到那么高的树上修剪枝杈,在整个郑屯,就数我家的四棵大杨树,长得最是高大和笔直。

现在,他站在天空里,我的手再也抓不到他。

他离开之前,我一直在过阴历生日,五月初七。但是两年前,五月初六忽然变成了他的忌日。我的生和他的死,就以这样的方式紧紧连接在一起。

还有这几棵高得惊人的钻天杨,从遥远的乡村一直生长到城市里。只是,那么多年,在明亮的月光和星斗之下,我从来没有发现它们可以开出白花。而现在,城市的风把它高处的叶子翻到了背面,这些细细碎碎的白花,近乎透明地开阖个不停。

有一天,远游异乡的夏加尔得知他母亲的死讯。他说:可是,我已经不会哭了。

祖父呀,我也已经,不会哭了啊。

同类推荐
  • 金蔷薇(译文经典)

    金蔷薇(译文经典)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凡读过《金蔷薇》者,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并且肯定该书在自己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相信这本书今天依然会给读者以诸多教益。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大家小书:好诗不厌百回读

    大家小书:好诗不厌百回读

    当代国学大家袁行霈先生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丛书的编委会主席,《好诗不厌百回读》是袁行霈先生诗词赏析的小集。本书集合了袁行霈先生对自《诗经》至《纳兰词》,五十首古典名篇的精彩赏析,旨趣高雅,言语亲切,非常切合“大家小书”的意旨。
  • 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本书为作家叶兆言解读国外经典作家作品的随笔散文集,所谈论的作家既有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也有略萨、奈保尔。本文集兼具小说家的敏锐与批评家的执着,从另外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位文学大家的私人阅读史。
  • 文化传统与多元书写: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论稿

    文化传统与多元书写: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论稿

    本书以台港地区、东南亚地区、北美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华人华侨作家创作为研究对象,对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进行散点透视和个案解读。这些作家,大多具有中西文化的双重背景,从而决定了其小说创作的独特主题,即表现两种文化传统的对抗、共处或融合,表现了华侨群体复杂而暧昧的“文化认同”。而无论在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呈现出开放的多元书写特征。通过以上解读,从而能从总体上把握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一些共性特征。本书同时也对大陆经典作家在台港暨海外的接受进行深度研究。
热门推荐
  • 成为英灵的我

    成为英灵的我

    我叫秦枫,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类,突然有一天,我穿越了。穿越回三国时代了,虽然这个时代和我印象中的那个三国有些不一样,比如说关二爷在开大的时候真他妈有条青龙蹦出来。但是我觉得还行,还能hold着。依靠远超时代的眼光,我招收在未来出名的人才,改善各种制度。ps,由于简介的字数有限,所以真正的简介在第一章,这个简介真是有毒啊!不过小说是第三人称。
  • 东京警事

    东京警事

    刑警林修因公殉职魂穿到了日本警察林修一身上,从此开启了一场异国执法生涯。书友群:248502631新书《大宋清明录》已经上传。
  • 重生弃妇姜如意

    重生弃妇姜如意

    姜如意被休的第二天就嫁人了。而且还是她前夫的死对头,大夏国出了名的佞臣。于是好戏开始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晨日有木栖

    晨日有木栖

    黎清晨说:“她,是我这一生唯一不能舍弃的。”林栖说:“他,是我想要温暖的。”黎清晨不知道自己要接手的是这样的家业。林栖以为自己只是谈了个简单的恋爱,要过的是普通的小家生活。
  • 其实我就是个跑腿的

    其实我就是个跑腿的

    自从拥有了跑腿系统后,陈山河的人生彻底改变。陈山河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说:“既然这个世界改变不了我,那我就改变这个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就人类社会而言,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由近到远,模糊了它的真实面孔。还原历史真相、正确解读历史,是每一位历史学家最基本的治学态度。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说:“欲知历史真相,决不能单看台面上几个大人物几桩大事件便算完结,重要的是看出整个社会的变化活动。”本书集中了十一位国学大师智慧的结晶,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讲述得跌宕起伏。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杨柳村是个不大不小的山村,老杜家啊,就生活在这个村。极品不极品的,端看大家伙怎么说了。且看老杜家家长里短的种田生活。
  • 无上罡雷系统

    无上罡雷系统

    别人都是早上洗澡1次,晚上洗澡1次,我却是早上雷劈1小时,晚上雷劈1小时。恭喜你,被雷劈之后,修为又提升了。修炼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去修炼的,只能靠着雷劈才能勉强提高实力,不要问我的头发为什么是竖起来的小卷毛,哥这不是离子烫,是修炼的后遗症。一个穿越者,成为第一序猎,拯救人类的故事。
  • 寻灵玦

    寻灵玦

    本是北部边关无敌的少主,却因一场阴谋险坠阎罗。自此十年生死,前路茫茫。一朝归来,誓要问这天下要个公道,从此天下硝烟四起,朝堂不负。他冷眼看尽天下兴衰,才发现不知何时已变成当初自己最憎恶的模样。一个人从地狱里爬出来,便是为了将更多的人也拖进地狱。芸芸众生,谁也逃脱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