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1800000003

第3章 服务业发展报告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要抓手,释放城区经济活力,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快速增长,为实现全年目标和“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11年服务业发展情况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959.6亿元,增长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2%。

(一)服务业对经济社会贡献能力日益增强

全省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1225亿元,增长32.1%,占全省地方税收的63.7%。实现新增实名制就业66.1万人,占全省新增社会就业人数的62.7%。实际利用外资116.3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47.9%。

(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发展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07.3亿元,增长35.3%,增幅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2个百分点;增量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的61.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6%,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880.3亿元,增长10.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482.1亿元,增长42.7%;教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8亿元,增长55.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184.2亿元,增长14.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完成投资148.5亿元,增长113.7%;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532.3亿元,增长52.3%;住宿和餐饮业完成投资323.7亿元,增长104.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298.1亿元,增长59.8%。

(三)服务业主要行业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省货运量完成18.2亿吨,增长16.8%。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8亿吨,增长15.3%;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0.3万标准箱,增长23.9%,增速远高于全国沿海平均水平。大连港积极推进“散货改集装箱业务”,仅8月份“散改集”完成量就突破4000标准箱大关,集装箱运量增幅居国内规模以上港口前三位。

金融业平稳运行。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拓展信贷投放渠道,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稳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截至201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22831.7亿元,比年初增加3358.7亿元。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30832.4亿元,比年初增加2842.9亿元。批准筹建小额贷款公司571家,新增260家,挂牌营业382家,注册资本173亿元;融资担保机构410家,在保余额646亿元,新增保额599亿元。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87.6亿元,增长29.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3576.3亿元,增长16.7%。商品房销售面积7561.4万平方米,增长11.2%。

旅游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温泉、海滨和乡村旅游。先后成功举办了“大连樱花节”、“营口望儿山母亲节”、“抚顺满族风情旅游节”、“本溪枫叶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旅游总收入3335.6亿元,增长24.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7.1亿美元,接待入境旅游者410.3万人次,增长13.4%。

文化、会展业成果丰硕。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不包括广电和出版),增长33%;全省动漫产值达到111亿元,增长19%。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近500项,专业类展会共吸引国内外3万余家企业参展,共计国际标准展位13万多个,吸引了国内外高端专业观众450万多人次。全年实现会展交易额2739亿元,增长12.6%。

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全省高技术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44.4亿元,增长12.3%,实现营业收入930.8亿元,增长12.6%,实现利润149亿元,增长7.3%。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增加值369.4亿元,增长1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的知识产权服务完成增加值4096万元,增长63.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地质勘察业完成增加值74.6亿元,增长14.9%。全省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143.6亿元,增长10%。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590亿元,增长20.9%。全省软件业总收入1450亿元,增长41.6%。

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03.6亿元,增长17.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7445.9亿元,增长17.6%;乡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557.7亿元,增长16.1%。批发业销售额实现14327.5亿元,增长28.1%;零售业销售额实现7611.4亿元,增长22.6%。截至2011年底,全省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510个,2011年实现交易额5345.3亿元,其中,交易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达388个,实现交易额4084.6亿元。全省投入营业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达1159处。大商集团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东北首个千亿规模的本土企业,同时也成为我国百货行业中第一个千亿级企业。

(四)服务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沈阳“金廊工程”、大连“钻石海湾”等服务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彰显集聚效应、区域影响力和高端品质的典型代表。2011年,评选认定了14个全省示范服务业集聚区、3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省在建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0亿元,增长2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1%。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达到26个,较上年同期增加8个。

城区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全省城区生产总值实现1.39万亿元,增长11.7%,占全省的6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00亿元,增长30%,占全省的53%。有21个城区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7个城区超过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729亿元,增长28.2%。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41亿美元,是2008年的2倍。

二、2012年服务业发展环境分析

从国际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入高危阶段,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在2012年仍然步履蹒跚,这将较长时间地拖累我国经济增速,也必将对全省经济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从国内看,中国宏观经济整体稳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实体经济、金融市场与外围环境方面又面临风险与隐忧,既有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特别是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各地房价逐步回归理性,在紧缩货币政策下,资金链不断绷紧,房地产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从省内看,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长期向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国家继续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三大优势日益明显,为全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能量将高速增长释放,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投入不断增加,为服务性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三、2012年全省服务业发展目标、重点和措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发展原则,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进一步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城区和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为发展服务业的主要载体,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一)发展目标

201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低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计划增长11%,力争12%。

(二)发展重点

重点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务、商务、工程设计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把健全产业集群服务体系、打造产业集群服务平台作为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辽宁综合实力和工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持和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剥离服务性业务向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择优选择一批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职业培训类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市场需求大、就业吸纳能力强的文化、旅游、商贸、居民生产服务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积极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重点发展温泉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

着力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打造主题鲜明的服务业聚集区。重点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物流产业园区、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基地、旅游产业基地、农业科技服务区、高端商务服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促进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加快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扩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积极培育服务业领军企业,实施品牌和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围绕重点服务业聚集区的主题概念,谋划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热点。

(三)保障措施

坚持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的重大举措,把城区和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实施主体和主要承载地,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把推进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对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作为发展生活型服务业的有效途径,加快全省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步伐,扩大服务业规模持续,不断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强化服务业在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服务业发展目标责任。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的重大举措。以服务业集聚区、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为载体,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为手段。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健全工作推动机制。

根据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进行服务行业发展目标细化分解,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层层分解,建立并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2.强化载体建设,做强服务业发展基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继续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把培育重点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领,汇集精干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狠抓集聚区、项目、企业三大载体建设。全省每个城区都要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服务业集聚区;继续重点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基本建设项目;重点培育100个服务业骨干企业,形成服务业领军型旗舰企业。

3.完善支持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加快服务业各行业发展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4.抓住重点行业,保持服务业投资拉动。保持存量拉动,强化增量拉动,全面提高全省服务业投资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

保持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园区工业地产稳步发展;高起点推进新城区新市镇建设,科学改造老城区;进一步加大保障住房投资建设,坚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商品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协同发展,促进房地产业在各类发展模式和区域上的均衡发展,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健康发展。

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整合发展,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旅游精品建设,培育旅游知名品牌,推出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深入发掘辽宁文化资源,创意策划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把温泉旅游作为重点和突破口,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意见》确定的“到2015年全省要建设10个温泉旅游集聚区和50个温泉旅游小城镇,100家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温泉旅游企业”总体发展目标,2012年把温泉小镇建设作为拉动全省服务业建设的最强势动力,重点推进一批温泉旅游度假村、温泉旅游度假酒店、温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中心等建设项目。

坚持公共及居民服务业优化发展。“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公共设施建设,将花大力气、大投入改善城乡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档次。2012年将在民生工程建设方面继续加大力度,优化完善消费、旅游、养老、医疗、健康、文化、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紧紧抓住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举办这一有利契机,加快建设全民体育健身设施和大型接待服务设施;继续抓好大学城、中小学校、幼儿园设施建设;结合产业升级,集约化推进职工技术培训和职业就业培训基地、培训中心等项目建设。

鼓励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辽委办发[2011]34号),围绕国家确定文化产业的八大重点领域,调整资源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重点推进文化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工程项目建设,加速实现数字化、集团化和基地化,着力推进一批文娱演出、传媒出版和印刷、影视制作、创意动漫以及动漫主题文化娱乐产业项目。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重大文化产业工程项目建设,实现辽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5.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蓄服务业发展后劲。2012年,全省仍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高起点谋划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推动经济结构由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方向发展。继续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凡是具备开工条件的,抓紧组织开工建设。加大气力做好100项服务业重大基本建设项目推进工作,加强调度分析,加大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推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进度。做好服务业重大项目库的建设和动态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续建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形成“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

6.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加速发展。进一步明晰全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空间布局,突出城区载体建设,推进城区经济向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转型。各地、各城区要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设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省、市、县(区)三级服务业集聚区规划体系,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引领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质升级,规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7.支持改革创新,做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抓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推动沈阳、鞍山、营口等试点城市创新发展服务业,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国内服务业转移。进一步推进铁西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先行先试,破解服务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持试点区域探索服务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渠道、新模式,支持试点区域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完善试点区域政策制度建设,并将试点区域的成功经验向全省推广,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省服务业向更高更好发展。

8.加强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指标体系。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42号),配合省统计局,针对服务业统计中的混统、漏统、少统问题,逐步建立翔实管用的服务业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健全和加强服务业统计队伍建设,建立服务业统计协调机制和报告制度,开展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建设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

同类推荐
  • 循着改革的逻辑:一个经济学人的时事观察(上)

    循着改革的逻辑:一个经济学人的时事观察(上)

    《循着改革的逻辑:一个经济学人的时事观察 2009—2015》是由作者胡敏2009年初从经济日报社评论理论部调到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后合并到办公厅)五年多来在业余时间给报刊撰写的一部分文章汇编而成,分为经济改革篇、时政文化篇、媒体访谈篇、综述品书篇等四篇,涉猎经济、行政、文化、党建等热点问题,覆盖面比较宽。同时,本书还选择了几篇作者自己采写的反映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纪实通讯或特写,这些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时代的主旋律。内容详实,语言严谨,集学术性、理论性与现实性于一体。
  •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本书介绍了金融危机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如何退出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控制已然不可避免的泡沫,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进行结构调整,如何解决高房价问题,如何解决失业问题,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如何推动下一步的改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如何避免主权债务危机,如何避免二次探底,如何改革全球金融体系;中国崛起时代,“中国与世界”之间,如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如何懈决人民币升值问题,如何进行海外投资,如何解决即将到来的中欧、中美经济;中突,如何与全球经济互动,如何让自己的崛起之路更加顺畅——这一系列问题,作者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新世纪,中国社会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分层趋势的发展和深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 撞城:一位经济学人的乡城心路

    撞城:一位经济学人的乡城心路

    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经济学人,亲历了“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大转型,这不仅是一个家族城乡生存方式的大碰撞,更是经济学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大碰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经济学家刘守英至情讲述三十年来乡城碰撞的心路历程。本书主要收录了刘守英教授关于中国乡村变迁和哈佛访学的系列随笔文章。作者不仅以其自身及家族成员的亲身经历,感性阐释了改革开放给其家庭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凭借其几十年来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积累,更从学理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给整个农村和城市带来的改变。更为难得的是,刘教授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对大学教育和制度反腐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充分体现了一位经济学人的问题意识和经邦济世之情怀。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济学一点也不复杂,也不难理解,困扰我们的是故作艰深的语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形式。本书没有让人望而生畏公式图表,也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没有枯燥的实证。托马斯·索维尔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为我们讲解经济学博士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让所有人都能体验毫无障碍的阅读,并且在无形中学会经济学这一门专业知识体系和分析工具,让普通人不再受含糊的政治辞令和晦涩的经济学术语的迷惑,掌握经济社会的运转规律。通过本书,我们将会了解价格、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也会对媒体、政治家、公知的言论保持警醒和怀疑,不再不加批判地用“穷人”和“富人”来区分不同的人群。我们还会对房租管制、贸易平衡、贫富差距、统计数据产生全新的认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现实应用篇》《房租管制法》为何无法有效限制租金?医疗保险才是造成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的罪魁祸首?以男女平等为目的的政策为什么反而加剧了性别歧视?仔细检视现实就不难发现,许多决策的实际效果往往与其初衷背道而驰。是什么影响了决策的质量,经济学又能为此做些什么?经济学绝不只是书本上的数字、图表和公式,它更是与政治、社会、心理密不可分的现实生活。当我们上班、纳税、买房、投资、储蓄、看病时,我们都该成为经济学家。在本书中,托马斯·索维尔将带领读者用经济学的眼光重新审视住房、医疗、就业、移民、歧视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抽丝剥茧,透视决策失误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读毕此书,你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摆脱短视思维的桎梏,并有能力在面对新问题时提出兼具高度与深度的独到见解。
热门推荐
  •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的一生著作27种,近200万字,除了散文,他的诗歌、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等均有传世名篇。书中精选了他的散文、诗歌、教育杂文、文学批评等各类型的经典篇章,从朱自清风格迥异又至情至性的文字中,体会他的匆匆流年,清浅人生。
  • 点将三国

    点将三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雄并起,意外成了刘虞的儿子刘和,自此踏上征战之路,英雄归附,血战诸侯,天下归一……
  • 快穿之病娇宿主又黑化了

    快穿之病娇宿主又黑化了

    她,王者的代表,是神的逆者,恶魔的化身。颜卿,是他给她起的名,人如其名,颜值与智商的高境界。殿下,是人们的尊称。他,神秘莫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身份,代表他的地位,颜值担当。主上是他人的尊称,帝谨,是他的名字。[欢迎小可爱们入坑。男主前期勉勉强强进入女主的位面时间,但是很少,因为男主将在女主位面结束后开始正式出现,前面只是埋下伏笔。]
  • 幽冥寂丒

    幽冥寂丒

    父亲的离去,母亲的死亡。让她痛不欲绝……六年后,她重新回到这里,“天道之网,疏而不漏”她又是如何报仇雪恨,站在巅峰……
  • 当陨石坠落星空

    当陨石坠落星空

    “外表可爱的人,就一定乖嘛?林易斯就是典型例子”澜淋表示我想逃那日刚见林易斯时,白衬衫,阳光大男孩,世界第三的公司老总,这活的比我有出息澜淋被绑架那日,整个N市,被翻了个遍,才找到澜淋受了惊吓发抖的澜淋,林易斯心疼的很,发誓要找出幕后主使当林易斯为自己挡子弹之后,林易斯生死忧关的时候澜淋才发觉自己什么时候对这个对自己千般万般好的男孩动了不该动的心思
  • 造化之门

    造化之门

    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的角落,这是一个被遗忘的世界。那一天,是宁城最失意的时候,那一天,他被硬生生的带到了这里。这个角落因为有了宁城,将在浩瀚星空中留名,这个世界也因为有了宁城,将在无尽宇宙中精彩!
  • 绝星尘

    绝星尘

    生与死的交锋在低沉的号角声中开始。诡谲云涌的世界,你,能存活多少秒?历史给予人们的伤痛是不可抚灭的,要用多少次后会无期才能明白?谎言撕裂信任,血色黎明降临。大幕拉开,故事重演――下一秒,存活与否,与你付出的代价,相等……
  • 君家那点事儿特别多

    君家那点事儿特别多

    君涵和家里其他几个孩子不一样,她独来独往个性惯了,不喜欢墨守成规,毅然决然的舍弃了千万家产跑到祖国最西部去当老师,但在某一天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和母亲的百般央求下她决定辞掉工作回家,回家很简单就是一张机票的问题,但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家人,躲着总不是办法所以回家了,只是她到家,她已经完全融不进去了,,解下来的日子就是她和她的姐姐君梅斗智斗勇了。。
  • 每天读点生意经

    每天读点生意经

    做生意是一门学问。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这是个强者生存的时代,不论你选择自我创业,还是在公司里打拼,你都必须熟稔生意经所传授的经典招数。知己知彼,绝对是有益无害!送生意场上的朋友一句话:既然选择了做商人,那你必须遵守商业中的一切游戏规则。
  • 斗罗之我能变成神龙

    斗罗之我能变成神龙

    不下新书《斗罗之开局签到小舞》已经签约啦~望大大们前去支持一下~————————————————绑定最强神龙系统,心念一动可变成一条威武霸气的神龙!!主角:我和你们说哈,我用能量值就可以升级了喔~你们,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