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75100000005

第5章 生死相守

祖秀莲

蒙山高

沂水长

军民心向共产党

心向共产党

红心迎朝阳

迎朝阳

炉中火

放红光

我为亲人熬鸡汤

续一把蒙山柴

炉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

情深谊长

愿亲人

早日养好伤

为人民

求解放

重返前方

重返前方

……

这首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沂蒙颂》,在城市,在乡村,已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一曲《沂蒙颂》唱出了我们的党和人民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我们这一代也是从小听着《沂蒙颂》的旋律慢慢长大,许多人认识沂蒙,熟悉沂蒙山的红嫂,就是从这首歌开始的。

春风吹过沂蒙山,忠魂萦绕山水间。

在这写意的季节,伴着经久不衰的旋律,我来到沂水县桃棵子村叩拜伟大的沂蒙红嫂祖秀莲,寻找沂蒙精神之魂,别有一番思绪在心头。

伫立在沂蒙红嫂祖秀莲和八路军战士郭伍士的墓碑前。

这两座坟墓,一大一小,靠挨着,就像一对母子紧紧相拥。

他们的墓似一座丰碑,一个高地,一支号角,是那么的朴素而又宏伟,那么的壮观而又令人景仰。站在这里,我沉思着,心灵一次又一次被洗涤着。

春天,万物吐翠,清风在两座坟头之间飒飒作响;夏天,酷热如蒸,蜻蜓在坟头上自由嬉戏;秋天,层林尽染,落叶在坟头四周翩跹飘落;冬天,万物沉寂,白雪温柔地覆盖在坟上。

无论人们在哪个季节来到这儿,都会放慢脚步,采一束松花插在墓上,向安息在这土堆里的母子默哀致敬。

此刻,风无言,树无语,我想叩开天国之门,呼唤他们的在天之灵,重温这对“母子”生死相守,震撼世人的深情故事。

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了《停战诏书》,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小鬼子终于被打跑了,真是大快人心呀!持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

1947年的一天,首长将郭伍士叫到跟前,道:“抗日战争胜利了,好多战士都复员回家了,你也回山西老家吧!”

郭伍士斩钉截铁地说:“不!首长,我不回山西,我要去沂蒙山!”随后,他从部队复员,被安置在沂南县隋家店村。

这些年,郭伍士心里一直有个牵挂,经常梦见救过他命的沂蒙山大娘。在他的记忆里,大娘圆脸,富态,慈祥,头发一丝不乱,土布浅蓝褂子……可他不知道姓名,因为当时一直喊张大娘。

旧社会,女人们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名字,就连祖秀莲这个名字,也是别人后来给取的。

张大娘生活在院东头乡一带,郭伍士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个村的。这人海茫茫,群山阻隔,上哪里去寻找?

后来,喜欢喝两盅的郭伍士想起了一个好法子——卖酒寻母。于是,他找人做了一副长长的扁担,一头挂上烧酒,一头挂上一盆狗肉,就在院东头乡一带整天转悠。

就这样,这个操着山西口音的卖酒汉子,经常出现在村民的视线里。他一边沟沟坎坎地叫卖,一边逢人便打听张大娘住在哪里。这地方姓张的户数多,喊张大娘的也多。郭伍士结识了好几个张大娘,但都不是他要找的恩人。

时间长了,三转悠两转悠,郭伍士来到了西墙峪、南墙峪,这些地方在他眼里都似曾相识,但又有些模糊。

有一天,郭伍士转悠到了桃棵子村,感觉有些累了,就坐在大树下乘凉歇息。他望着前面一道一道石头垒砌的荒堑,还有沟里流着的水,好像不知什么东西,拨动了他敏感的神经,心口隐隐作痛。

在其中一道荒堑中的一块石头上,还隐隐约约有一个鸡蛋大小的孔。郭伍士一下子想起来了,这就是鬼子追他时,打在石头上的弹孔,这就是自己受伤的地方。他腹上的伤疤近一尺长,每逢阴天下雨就又疼又痒。有一年,腿也疼得厉害,到医院去检查,结果从大腿上取出了一颗弹头。

抚摸着这些山石,往事浮上了脑海。就是在这山沟里,他身中了7弹,这些嵯峨的山石曾经戳着他当时露出来的肠子,是慈祥善良的大娘救了他。

想到这里,他扔下酒担,蹲在桃棵子村的山路上,泪如泉涌,心里默念着,“娘,我日思夜想的娘呀,我终于找到你了!”

过路的好心村民将郭伍士搀扶起来,指着前面低矮的石头屋子,告诉他,这就是他要找的人家。

郭伍士缓缓地走到石屋前,望着鬓生白丝的祖秀莲,这个堂堂的七尺汉子扑通跪下,哭喊着:“娘啊,我的亲娘啊,我找得您好苦,好苦………”

祖秀莲先是一愣,接着扳过郭伍士的头,看看后脑颈上的枪眼,枪眼没了,可那铜钱大的伤疤依然清晰。然后,又扒开他的嘴,看着他的牙,假牙,像蓝钢笔水染过。接着掀开他的褂子,肚腹的伤疤已深陷进去。

祖秀莲一遍一遍抚摸着郭伍士的伤疤,泪如雨下。

郭伍士找到老娘祖秀莲,这一年是1956年。

2

时光回溯到1941年秋天。

一天,郭伍士刚从学校返回部队,他所在的部队就被鬼子包围了,为了便于突围,部队迂回到沂水县金泉区西墙峪村。

鬼子的枪炮声连续不断,为了冲出鬼子的包围圈,营长决定再向甄家疃一带转移。为了避免与鬼子遭遇,营长派郭伍士先到桃棵子一带侦察敌情。

顺着挡阳柱山东坡往北走,郭伍士留神察看四周情况,发现几里外的山上都有鬼子,七八里外的几个村子正冒黑烟。

还好,近处没有鬼子,郭伍士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谁知,就在郭伍士刚刚翻上一道沟堑时,几个鬼子突然从前边一个山崖上转过来。郭伍士还没来得及隐蔽,鬼子就拿着枪一起朝他开火了。他身子猛一震,眼前一溜火花就倒下了。郭伍士受了伤,想爬起来,可是身子怎么也不听使唤。

这时,两个鬼子又扑了过来,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恶狠狠地刺向他的胸膛,顿时,天旋地转,郭伍士疼得昏死过去。不知熬过了多久,郭伍士渐渐从昏迷中醒来,慢慢睁开了眼睛,只见太阳偏西了。

西山上,传来激烈的枪声。他猛然意识到,部队可能又跟鬼子遭遇了,我必须马上赶回去。可他感觉到身子就像躺在刀尖上,他用了吃奶的劲儿好歹硬撑着坐了起来。

这时,郭伍士忽然听见身边有脚步声,以为又是鬼子来了,伸手摸起石头,还没等他扭过身子,那人已经来到身边,低声说:“小同志,小同志!你还活着……”郭伍士一看是一位大爷蹲在身边,悬着的心落地了,身子一软,歪倒在大爷身上。

这位大爷正是南墙峪的张衡兰。他在山坡上放羊,羊群被鬼子冲散了,在四处找羊时,发现郭伍士躺在血泊中,弯腰摸了摸心口窝还热乎,想把他背走,可到处是鬼子,于是就把山草盖在他身上。

张衡兰一边给他包扎伤口,一边说:“同志,俺知道流了血的人想喝水,可这里哪有水啊!俺家离这里远,这阵子鬼子都上了西山,俺给你包好伤,你先到桃棵子村去。”

郭伍士身上有7处伤口,最重的是脖子上和肚子上的伤。左胳膊上、腿上那几处伤,都是敌人用刺刀捅的,没刺断骨头,可是肚子上那个伤口很大,花红的肠子往外翻着,这肠子要是断了,命就保不住了。于是,郭伍士强忍着疼痛,把肠子塞进腹内,张衡兰用褂子把伤口扎住。

张衡兰扶他站了起来,把放羊鞭塞进他的手里,说:“鬼子说不定啥时候就来,你快离开这里!”说着向北一指:“那不,往北走几百步就是村头。俺赶着羊太招眼,俺往南走,把鬼子引开,来掩护你。”

郭伍士点了点头,艰难地拄着放羊鞭杆,移动着沉重的脚步。到桃棵子村头这几百步远,要是往日,一溜烟就跑到了。如今,他每挪动一步,都得用上全身的力气,眼前一阵阵发黑,身子支撑不住,踉踉跄跄老是要倒下。

如果天黑前找不到乡亲,喝不上水,就活不成了。郭伍士心里这样想着,拼上全身的力气,一步一步往村子方向挪动。好容易到了桃棵子村头,心里却凉了半截。村里空荡荡的,一个人影也不见。

这年头,鬼子在这一带三天两头来闹腾,老百姓进山藏了起来。郭伍士一连路过几个人家的大门口,门全部锁着。他忍着疼痛和干渴,又往前挪动。

桃棵子村在一条几里长的山峪里,几十户人家,三家一堆五家一团,住得很分散,从这几家到另几家,往往要上沟爬崖。

深秋的风有些凉了,吹得衣着单薄的郭伍士直发抖,加上口干舌燥,伤口疼痛,两眼直发黑。他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喘了一阵子气,又强支起身子,往前边的一户人家挪去……

3

天呢!这家的门敞开着。

郭伍士仿佛看到了救星,也不知哪儿来的力气,几步跨进了院子。进院一看,堂屋门也没锁,屋里还冒着几缕烟丝。

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位50岁左右的大娘,此人正是祖秀莲。

她高高的个儿,穿着一件土布浅蓝褂子。看见郭伍士,她猛地站住了,被眼前的这个血人吓懵了,手里端着的水瓢“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郭伍士想说,“我是个八路军,受了伤……”可是嘴却不听使唤,怎么也张不开。

祖秀莲很快明白过来了,几步抢了过来,扶住了郭伍士摇摇晃晃的身子,口里念叨着:“俺的老天爷,你怎么伤成这样子?”

郭伍士就像来到了自己母亲的身边,两腿一软,就要倒下。祖秀莲用尽力气把他架进了屋里,让他躺在屋门口的一堆柴草上。

郭伍士疼痛难忍,心中仿佛有一团火正燃烧着,仿佛要把他烧焦一样。

现在,他最缺的是水!

他抓住祖秀莲的手,指指锅台上的黑燎壶,又指指自己的嘴。祖秀莲明白了,赶快倒了一碗水,往他嘴边送。

这时,那边炕上的老人说:“看你,越急越糊涂。同志淌了那么多血,水里要加些盐!”说这话的是大娘的老伴张文伦,他正发疟疾。

祖秀莲听了,急忙从锅台角的一个小泥瓦罐里捏了些盐,放进温开水里。这救命的水,放到郭伍士的嘴边了,他真恨不得一口喝下去。可是,祖秀莲用盅子往他嘴里倒水,却一点也流不进喉咙。郭伍士急得用手指着嘴,祖秀莲才知道嘴里有东西挡着,忙放下碗,坐下来,把小郭的头轻轻放在她的怀里,仔细看了一下他的嘴,轻声说了句:“俺的娘……”

原来子弹从郭伍士的两腮里穿过,几个牙齿被打断了,牙和血粘在一块,把他的嘴塞满了。

祖秀莲的目光四下一扫,像是要找个人帮忙。可是找谁呢?西山上的枪还一阵阵响,说不定敌人会一步闯进来,一家人就全完了!

想到这里,祖秀莲嘴唇有点发颤,脸上冒着汗,她伸出一个指头,轻轻地塞进了郭伍士嘴里,慢慢往外抠,一下子把粘着碎牙的血团抠了出来。水,这才流进郭伍士的肚子里。

可怜的郭伍士早年就没有了娘,靠在祖秀莲的身上,像小时候依偎在母亲怀里,“今天是大娘救了我的命,从此就是我亲娘。”想着想着,两行滚烫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下……

4

正在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了脚步声,祖秀莲一惊,忙把郭伍士的头挪开,起身,几步出了屋,顺手把门带上。就听院子里的人说:“婶子,快!鬼子从西山上下来了,俺叔的病怎么样了?快把他背到山沟里躲一躲吧!”

祖秀莲没吭声,把门一开,跟进来了三个青年人。她指了指郭伍士,又看了看那三个人。郭伍士下意识地想爬起来,祖秀莲忙扶住他说:“别怕,别怕,这都是俺侄子,他们来了就好办了。”

张衡军、张衡宾、张衡玉三个男人,一见婶子家藏了个受重伤的八路军,也吓了一跳。

张衡军:“日头落了,鬼子准在咱庄落脚,快把伤员藏起来吧,万一出了事,伤员完了,咱全村也完了!”

祖秀莲:“近便地方也没挖下洞子,你看他伤得这么厉害,可把他放在哪里呀?”

张衡玉:“俺估摸,现在天黑了,鬼子不会到村外乱翻腾,先把伤员抬到庄后那个看山屋子里吧。”

张衡宾:“衡玉,你先去看看路,衡军你背着伤员走,俺把咱叔背出去。”

张文伦:“先把伤员抬出去安顿好,俺一个病老头子,怕啥?”

祖秀莲:“对,你们快走,只要把伤员藏严实了,咱什么也不怕。”

张衡军:“那好,俺走,婶子收拾一下,赶紧出去躲一躲。”

祖秀莲像是没听见,走到郭伍士身边,把他搀扶起来,让张衡军背着,接着嘱咐郭伍士,“同志,你藏好,千万别出来,外边的事有俺们。”

这三个人把郭伍士背到村北一个四面黑乎乎的小屋里,让他躺在柴草堆上,为了掩人耳目,还在他身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柴草。

天渐渐黑了下来,郭伍士也在昏昏沉沉中睡去,他梦见部队与鬼子搅在一块,他和鬼子拼刺刀,负了伤倒在地上,好几个鬼子端着刺刀向他刺来……

郭伍士猛地惊醒了,感到口干舌燥,想要喝水。于是,他就糊里糊涂地往屋子外爬。刚到村头,突然从一块大石头后跳出两个人来,架起郭伍士就跑,一口气爬上了北山,把他放在一道沟崖下的一大垛草边。

郭伍士仔细一看是张衡军、张衡宾二人。张衡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咳,看你,真险呀,现在村子里住上了一帮子鬼子,正在俺婶子家后边支锅做饭,俺婶子怕你乱走,叫俺俩避在那里看着点。想不到你真出来了……”

郭伍士一听,骤然清醒了。刚才,他差点闯下大祸,要不是大娘想得周到,他非一头撞进鬼子堆里不可。那不只是自己得死,全村也得遭殃。

就这样郭伍士在草垛里躺了一夜。

第二天,鬼子走了,张衡军又把他背到祖秀莲家里。祖秀莲烧了盐水,给他洗了全身的伤口,又包扎起来。

沂蒙山,这一带是老根据地。

鬼子这次扫荡沂蒙山区,是想把我军主力和领导机关消灭在这里。他们扑了好几次空,不死心,三天两头到这一带乱转,乡亲们都躲到山里去了。

这郭伍士浑身是伤,有时还昏迷不醒,有时自己又控制不住自己,乱喊乱叫,乱爬乱走。

这可把祖秀莲愁坏了,把他藏在哪里好呢?

后来,她和张衡军等几个人商量,把郭伍士藏在村西一块大卧牛石下的一个洞子里。这个洞子是村里人挖的,给不便走动的妇女、老人藏身用的。现在他们让妇女、老人全部进山,把洞子让给了郭伍士。

祖秀莲把洞子里收拾好,铺些草,鬼子一来,就把郭伍士背到这里,再让张衡军他们从外边把洞口用石块垒起来。

天天躲鬼子,已经够祖秀莲操心的了,如今可还有一件叫她头疼犯难的事,就是郭伍士的吃饭问题。

这里山岭薄地,本来家家粮食就不多。这两年,八路军和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又常住在这一带,群众都紧着腰带,把粮食和干菜拿出来支援了部队。再加上鬼子这一阵经常扫荡,烧杀抢掠,弄得家家连糠菜都吃不上。

祖秀莲家全家天天吃的是糠团子和地瓜秧,就是发疟疾的老伴,也吃不上口细粮饭。

祖秀莲想到,郭伍士伤得这么重,流了这么多血,牙又被打掉了好几颗。于是,她就把自己像藏金银一样藏的一点面,一回拿一点出来,做成面糊糊来喂给他吃。

郭伍士吃了面糊,她就把锅上的糊锅巴用水泡下来,给老伴吃,她自己在一旁吃糠团子。后来,家里的那点面也吃完了,她只好走东家串西家凑点。

过几天,又断粮,祖秀莲就晚上纺线,白天到鬼子占据的院东头或姚店子集上把线卖了,换点米面。

因为没医没药,洞子里又潮湿、闷热,郭伍士的几处伤口化了脓,身子也不能动弹了。他整天躺着,屎尿全在身子底下整个洞子的那个气臭味他自己都被熏得受不了,可是祖秀莲却不声不响,天天给他擦洗,一次又一次包扎。

有一天,祖秀莲见鬼子没来扫荡,外面没有动静,她就把郭伍士背到院子里,让他晒晒太阳,使伤口好得也快些。

当她解开郭伍士肚子上包扎的布条时,不由“啊”了一声,脸色变得蜡黄。原来,她看到从郭伍士伤口里,爬出了一条条长蛆。原来郭伍士的伤口恶化了。

死亡又一次威胁着郭伍士,他朝祖秀莲指指自己的伤口,摆了摆手,意思是说伤没法治了,您不要再为我受苦受累了。祖秀莲装作没看见他的手势,给他盖了盖衣服,低着头沉思了片刻,便转身出去了。

在太阳底下的郭伍士昏昏沉沉,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觉得肚子上的伤口发凉。他慢慢睁开眼,见祖秀莲正蹲在他身边,手里揉搓着青青的菜叶,叶汁滴进伤口里,一条条蛆蠕动着向外爬。

祖秀莲刚才出去,是去采秋芸豆叶子的。她知道,过去咸菜缸里招了蛆,就采些芸豆叶子放进去,蛆就能被引出来。

“好了,好了,蛆都出来了,同志,你有救了!”祖秀莲这才抬起头来看着郭伍士,一串滚烫的泪珠从他的脸上,清清的,咸咸的,流下来。

祖秀莲又一次把郭伍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过了20多天,郭伍士的伤口开始好转了,这时斗争形势也开始好转。张衡军打听到一个消息:八路军一个野战医院已经到了北边的中峪村,离桃棵子村有10里,中间隔着一座大山。他们决定把郭伍士送到医院去治疗。

天黑夜,张衡军等人抬着郭伍士,准备送他去医院。临走时,祖秀莲给他盖上衣服,千嘱咐万叮咛要他养好伤,好打鬼子,以后不管走到哪里,一定捎个信来。

儿行母担忧,离别情难舍。推着郭伍士的独轮车,走出很远了,祖秀莲还含着泪站在村头,不停地挥手。

后来,郭伍士在野战医院养好了伤,重返部队。1947年,根据工作的需要,郭伍士复员了。可他心里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沂蒙山的“娘”。

5

1958年,深秋的沂蒙,片片黄叶,随风飘落。

在桃棵子村崎岖山路上,一辆载着郭伍士的三个孩子和全部家当的手推车,缓慢前行。

“俺爷用车子推着俺三个,俺还扛着个小竹竿,晃荡着玩儿。”这次搬家给郭伍士7岁的大女儿郭文荣带来了很多快乐,可郭伍士心里却忐忑不安,他为了这个选择,曾经思前想后,彻夜难眠。

沂南县隋家店修水库,郭伍士寄居的村子要搬迁。他可以留下,会有安置房和土地,日子一切如旧;他也可以回山西老家,叶落归根,那里还有三个兄弟,能够相互依靠。

郭伍士在沂蒙山战斗了多年,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红色的热地。祖秀莲的救命大恩他更要好好报答。思来想去,他最终决定落户桃棵子村,在祖秀莲的跟前尽孝。

在这之前,郭伍士曾几趟来到祖秀莲家,把自己的想法透给老人家。祖秀莲说:“孩子,还是回到你山西老家吧,那里是你的根呀,爹娘生前,你不能给他们端碗饭,他们死了,你在他们的坟前,烧烧纸,他们在地下也安稳些。”

这一席话,说得郭伍士涕泪涟涟。他沉默着抽完一袋烟,再接上一袋。“娘啊,俺亲娘入土了,她要是活着,也会让俺留在您身边的。没有您,哪有俺的今天啊!俺留在您跟前,能给您端碗饭,倒碗水,这心里也踏实呀!”郭伍士的心里话感动了祖秀莲。

小村接纳了这个归来的儿子!

“你是俺们村救的,你要落户,落就是了。”村民们的热情让他打消了顾虑,曾经把他推到医院的张衡军主动提出让郭伍士一家先到他家住。

后来,村里出钱出物,老少爷们齐上阵,给郭伍士家盖起了房子,这个全是张姓人家的山村,从此多了一户郭姓人家。

郭伍士属桃棵子村第三生产小队。

第三生产小队的工日值只有一角五分,这对于一个有6个孩子的大家庭来说,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好在,郭伍士享受老红军待遇,那时,他一年能领136块钱的补助。

每月发下补助,他都是先买点心给娘送去。郭伍士的老伴一开始不理解,他就反复说,这些补助,不是我的,应该是咱娘的。

解放后,祖秀莲家屡遭不幸,先是老伴早早去世,后来唯一的儿子又去世了,只剩下她与三个孙子相依为命。

娘的悲苦让郭伍士心中十分难受,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隔三差五地来看看,有钱送钱,有物送物。母子俩在小村里相处了19年。

祖秀莲对郭伍士的孩子像对自己的孙辈一样对待。

每到过年,郭文荣就会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吃的香喷喷鸡蛋。逢年过节和祖秀莲生日时,郭伍士总会带着孩子给她拜年祝寿,老人家心里十分欣慰。

1976年,祖秀莲终于梦想成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一生的愿望。1977年7月,祖秀莲病逝了,享年86岁。

当时,郭伍士正在山西老家,他的侄子被院墙砸死,家乡人让他回去处理丧事。当听说祖秀莲病危的消息,他立即往回赶,但还是回来晚了,没能见上“娘”最后一面。每当想念祖秀莲老人时,郭伍士就到她坟上躺着睡一会儿。

郭伍士小时候没上过学,只是在抗大一分校参加过培训,识字不多。后来,他写了一篇文章《人民,我的母亲》,以此纪念伟大的母亲祖秀莲。

在孝顺祖秀莲的同时,郭伍士不忘报答全村人的恩情。村里人知道,郭伍士受过重伤,不让他参加劳动,但每逢农忙和比较重要的生产活动,他都主动自觉参加,他还义务担任了院东头乡多所学校的课外辅导员,给孩子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

同时,郭伍士还帮助村里争取扶贫款物。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帮助村里争取来蒙古羊、蒙古牛养殖,还争取来一台“泰山牌”拖拉机。村民们都说,郭伍士人缘不错。复员之后,郭伍士曾在沂南县王家安子村看过几年仓库,“现在在王家安子一说我是老郭家的女婿,借个车子什么的,没有不给借的。”郭伍士的女婿张德勇自豪地说。郭伍士曾帮助村里训练过民兵,他的军事素养令当过兵的张德勇敬佩不已:“我岳父的战术灵活多变,很会利用地形,我最佩服他这一点。”

郭伍士前半生尽忠,后半生尽孝,可谓忠孝两全。

1984年,农历正月十一日,74岁的郭伍士去世了。他生前告诉孩子,就把他葬在桃棵子村,葬在祖秀莲身边,永远陪伴着娘。孩子们按照遗愿,把父亲安葬在奶奶的坟墓旁。

清明时节,山梨花开遍山野,那白色的花瓣已将清明时节的春色渲染。郭伍士的孩子们和沂蒙山的孩子们,每年都会来祖秀莲奶奶坟上祭拜,来追忆战火铸成的异姓母子深情……

同类推荐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本书为我国迄今收集惠特曼散文最全面的一种,译者马永波亦是诗人,译文准确、优雅,富于诗性。林贤治在序文中评价说:“《灵魂的时刻》是一部伟大的书,它包容了我们的存在。通过惠特曼的散文,通过他笔下的政治和美学,我们思考人,走向人。惠特曼告诉我们,真正的人,不会遗弃他的任何一个同类,也不会遗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世界属于人,人同样属于世界。”
  • 春醪集

    春醪集

    本书是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王蒙推荐,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中国的兰姆”昙花般的青春絮语。
  •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析;第二部分是莎士比亚戏剧精彩独白选析;第三部分是西方莎士比亚批评史略。另附一篇探讨莎士比亚与圣经关系的研究论文。 笔者所以这样结构本书,主要有这么几个考虑。首先,有关莎士比亚的研究,尤其是莎士比亚戏剧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汗牛充栋,难以数计,其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各个角落。但比较而言,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评析与探讨则相对薄弱。虽然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个别重要的十四行诗作过分析和评价,但迄今还没有一部评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著作问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心主题是爱情和友谊,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友谊、青春和美的理解和看法,从中强烈地体现出诗人天真纯洁的利他主义思想和宽容谅解的博大胸怀;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战胜时间、珍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同时,诗中还流露出了一些更为宽广、深沉的思想感情,如对当时社会上尔虞我诈、弱肉强食、黑白颠倒等种种丑恶现实,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懑不平与切齿痛恨之情。这种情绪正是诗人日后创作悲剧的基本出发点。此外,不少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文艺创作的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这是理解诗人艺术观的重要文献。显然,较为全面、具体地对这些诗歌加以评析,有助于人们从诗的角度更全面更感性地认识莎士比亚的伟大与深刻。其次,从戏剧人物独白的角度来认识、分析莎士比亚也极有意义。莎士比亚戏剧中有许多令历代读者耳熟能详、传诵不衰的精彩独白。
  • 中美比较文学·第三期

    中美比较文学·第三期

    《中美比较文学学刊》(Journal of Sino-American Comparative )为中美比较文学界同仁共同创办和编辑,北京语言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为主体合作方,并共同在全中国和全美国范围内选择业内知名学者组成中方和美方两个编委会,分别受理和负责审阅中美学者的来稿。《中美比较文学学刊》集中展示中美比较文学界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范围内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理论问题,拓展文学批评空间,研究学术焦点问题。以期实现中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最平等、最直接、最充分的学术交流。
  • 一个人,也可以好好吃饭

    一个人,也可以好好吃饭

    “暖情小天后”夏不绿全新力作,用直抵内心的文字,真实而感人的情感,讲述了一段段独立行走的美味故事,也记录了一个个品味快乐的幸福时光。平凡美味的食物,有超乎想象的治愈力量,能填饱你的肚子,更能治愈你的孤独。24位平凡的普通人,用美食的力量,陪伴一路独自行走的你。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海贼之万界聊天群

    海贼之万界聊天群

    赵毅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以为这只是他记忆中的海贼世界,凭借着自己对剧情的先知先觉和金手指,做一做海贼王还是很轻松的。可是当一拳超人里的饿狼斗破苍穹里的海波东七龙珠里的比克大魔王复仇者联盟里的美国队长火影忍者里的自来也......一系列他记忆中的人物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简单。
  • 无限事

    无限事

    这里的女主叫莫忧。本文主要写莫忧揉碎重造的青春经历。多年来,她从一个单纯简单的小女孩,被现实一重又一重的打击给敲碎,并得了抑郁症,可是身边的那个人,他叫霍得,对她始终不离不弃,不远不近地守护她。他有温暖的怀抱,忠犬的笑容,他愿意拉她回来,即使不成,搭上自己也无所谓。她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体会到生之辛生之幸,慢慢地学会跟自己和解,跟身边人和解,跟这个社会和解,变得更加坚强,也学会如何从容面对这个世界。可是,平静之后,女主大学的男友重新出现,他无法放弃对女主多年来的爱,也无法释怀对她多年来的恨,带着这个心理接近她,不计结果。
  • 终焉深空

    终焉深空

    第一世,我默默无闻,死了也就死了,穿越了说不定还好一些……第二世,华夏男儿当顶天立地,为国捐躯!……然后我就牺牲了,倒也死得其所。第三世,……活着好无聊啊,要不,我去死死看?
  • 皇宫养育穿越儿女

    皇宫养育穿越儿女

    夜店老板钟宸惜,死后穿越至深宫后院,生了一儿一女。本该平淡无奇的宫廷生活,却因此改变——儿子慕轩南:身为一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修行已千年的妖,被封了法力投胎为皇子实在是迫不得已。女儿慕轩兰:古代穿越古代达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奸妃,翻得过围墙。连唐宋元明清,都挨着逛过了一遍!风云变幻的皇宫,陌生的架空时代,钟宸惜如何才能做一个好母亲,养育穿越一家子?*钟宸惜:儿子,你本来是什么妖?慕轩南:我本体是一条白色的螭。钟宸惜:我知道,白色的螭,就是白螭(痴)嘛!慕轩南:你才是白痴,你全家都是白痴!(把自己也骂进去了)钟宸惜:果然......人妖殊途!慕轩南:所谓人妖殊途,在我看来就是种族歧视!凭什么人族和妖族要不一样?钟宸惜:......*慕轩兰:清朝康熙他老人家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啊…钟宸惜:胡说,人家康熙长得挺帅的。慕轩兰:你从哪里知道的?钟宸惜:我前世看的书里,都是这么写的。慕轩兰:那些书里的话你也信!钟宸惜:为什么不能信,你又没见过康熙本人,你怎么知道他长得不帅?慕轩兰:呃,不好意思,我前世就是康熙他众多的女儿之一......钟宸惜:......*薛凝采(狐九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美男到此,速来围观!”姬怀胤——“这身材真不错,实在适合让我压在身下的说……”皇上——此人我就不多说了......*本文诙谐搞笑。女主不万能。伪小白,有宫斗情节。言情戏份虽然前面不多,但越到后面越多。讲述不一样的亲情,以及爱情故事。腹黑而温暖的穿越一家子!愿意陪着慕家儿女一起成长的亲,收藏本文,领养他们吧!推荐懒雪的极品搞笑完结文:《颠鸾倒凤》《男科女医生的穿越生涯》友情链接:苏蜜:《惹上饕餮总裁》野蛮DE灵:《天后亦愁嫁》
  • 一句话让老美刮目相看

    一句话让老美刮目相看

    想要练就炉火纯青的英语口语,就要将复杂的话说得简单易懂,就要将简单的话说得有模有样。人们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学习英语,也是同样的道理,找到方法,掐准要点,你也就不会在面对老外时结结巴巴,甚至是哑口无言了。本书就将带你进入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一点一滴、举一反三地破解英语口语密码。本书涉及情感表达、工作学习、社交娱乐三个方面,以发散、拓展的思维方式,亮出英语日常应用口语。本书由阳程主编。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午的黑猫

    午的黑猫

    “他们两个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小鬼刚想问麻雀干什么,就被麻雀奇怪的举动吓住了一撞墙!——[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的生命是会消失的。就像午一样。]小鬼认真地看着慵,[所以,我们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如果你想赎回这个女孩的话,那么你就,必须找到复活他的办法。’兴光说,“不然,谁都別想走。’”——“生物卷子的卷面上显现出一-张笑脸(^w^I)[她是我的干爹,乌鸦小姐!]——‘所以,你要走了吗。’午的喉咙干涩,声音都变得沙哑起来。——两个人一-起大笑了起来。那笑声刺破了云霄,终于拨云见日,看到了‘美好’。”
  • 你是夏夜的繁星

    你是夏夜的繁星

    “去把桌子上的水果拿来”“不要,我又不是你的佣人!”苏夏瞳瞪着她那双大葡萄眼,怒视着一脸悠哉躺在大床上的赫连北陌。“你说什么?”赫连北陌晃了晃手里的合约,深眸邪肆。“过来”赫连北陌朝苏夏勾了勾手。“干嘛?”苏夏不情愿地走到床前“你捏我脸干嘛!”赫连北陌捏起苏夏瞳婴儿肥的小脸“以后还敢不敢顶嘴了”“不敢了不敢了。”【本书甜宠无虐欢迎入坑】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