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6400000004

第4章 美丽转身的智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他打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的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一节 摘掉有色镜

普希金的故事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有效转化学生不当行为的三步法

班中常常会出现如“上课讲空话,打架,骂人,不交作业,顶撞师长,拿别人东西”等等学生的不当行为,面对这些情景,老师常会采用说理或惩罚的方法来减少和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可有时好景不长,不当行为还会重复发生,有时只急于了结问题,结果把小事闹大,大事闹炸,事与愿违。所以班主任经常为转化学生的不当行为而忙、累、烦。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化学生的不当行为呢?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我认为可以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梳情接纳正关注

“你怎么可以这样做?”“以后不许你这样做!”每当老师看到学生出现不当行为时,往往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而此时往往是“原始脑”在操纵,直接用发怒、指责等充满敌意的方式来面对学生,完全忽略和排斥学生的情绪,从而引起学生的阻抗或退缩。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转化不当行为是绝对不会有好效果的。所以我们只有处理好自己和学生的情绪,互相接纳,积极关注学生的正向,才能有效地转化学生的不当行为。

(一)正确看待,处理情绪

正面管教理论中指出,学生做出不当行为的原因有的是缺乏知识(或意识),有的是缺乏有效的技能,有的是因失望而产生的,有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导致他们转向“原始脑”操纵的等等。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只是做出“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属于此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行为,而不是行为不当。所以,我们要先处理好老师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平等和善地面对学生,再处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能平静下来,感觉好起来,这样老师的教育才会唤醒他们心灵中“向善”的本能,激发学生自我改善“不当行为”的动力。否则,老师的教育就很容易遭遇学生出于自我保护意识的本能抵抗而不被接纳。如果教师的不信任被学生认可接纳,并内化为学生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当行为”很可能愈演愈烈。

(二)设身处地,坦诚接纳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正是他们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对事件看得不够清晰,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才导致了不当行为。所以我们应适时调整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求。我们要接纳学生当时不良的情绪,接纳学生的不当行为,接纳学生的不完美。树立“他们只是孩子,这是孩子的正常行为”的理念。

如:学校组织六年级去烧烤活动,同学们激动万分,老师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学生自愿组建小组时,两名班干部因没有与心仪的同学组成一组,而急得与同学闹僵了。班主任认为他们不起带头作用,故意惹事,批评了他们的做法,当时两名班干部非常生气,并以“不参加此活动”来表示对老师的反抗,与老师针锋相对地吵了起来。事情越闹越大,结果发展到请家长来做思想工作的地步。这时班主任怎么也想不通,班干部竟会为“这一小事”闹得如此不愉快。其实,如果班主任设身处地地来看待两名班干部,完全能理解他们的情绪和做法:因为他们是孩子,在我们大人眼里无关紧要的小事,在他们心中却是天大的事情。他们已经为了能和心仪的朋友在同一组烧烤闹得不开心,心里很委屈,班主任没有理解他们还批评他们,等于雪上加霜。他们只是做出了“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行为不当。所以我们首先要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管学生因什么事出现情绪,都假定该事对学生的很重要,因而学生表现出的情绪是恰当的。我们可以说“看到你这样悲伤,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可以告诉我吗”“我感受到你十分愤怒,可以与我说说吗”等让学生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了。如情绪强烈时可以采用等一等、静一静、换一换环境等积极暂停法来处理情绪。

(三)正向关注,积极进取

孩子可能有85%的优点,15%的缺点。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而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焦点短期解决策略”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会从“负向行为”中去“正向关注”。如班中小钱经常去抢别人饭盒里的菜,从负向看他的行为很不文明,但从正向看他的行为说明他食欲大,胃口好,每次都光盘,是同学学习的榜样。于是就让他管理班级的剩菜剩饭。结果他的责任心很强,为了监督同学倒菜倒饭,每天都对大家说:“今天的菜真好吃!”并边吃边站在桶边监督。所以,当孩子做的事情使你的工作添麻烦时,我们可以让他做一些能使你工作更轻松的事情来弥补。把孩子的不当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对减少不良行为或鼓励孩子停止很有效。

第二步:启发谈话正转化

启发式谈话,就是指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谈话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思维,提倡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解决问题。在启发谈话中,老师始终让学生处于事件解决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认清问题,找到原因,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把一次不当行为变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进行“正向”转化,一般采用“娓娓道来,真情流露—拨云见日,真相大白—出谋划策,正向发展”这三步来进行。

(一)娓娓道来,真情流露

一事当前,老师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急于主观下结论。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问:“发生了什么事儿?”给他们一个说话的机会。让孩子说说事情的经过,既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情况,找到问题的症结,更好地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孩子反思自省,认识问题。因为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就等于给了他们尊重和信任。

人是感性的动物,不论好事还是坏事,感受最强烈的不是旁观者,而是当事人。事情发生了,他们需要的不是理性的分析,也不是严厉的指责,甚至不是理解和安慰,而是倾诉——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把郁积的情绪释放出来,宣泄出来。“你对发生的事有什么感觉?”“你的感觉如何?”让学生想一想,静一静,说一说,哭一哭,心情就会好很多。如在大扫除时,小郑把小钱的桌子掀翻了。我来到小郑面前,平和地说:“你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这时,激动的小郑马上很委屈地哭了,说:“小钱在我的桌子上倒水,桌子弄湿了,我的书包和本子也全湿了。”我说:“哦,原来是这样,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他不停地哭着,说:“我伤心透了,生气极了。”

(二)拨云见日,真相大白

许多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其实正在告诉着我们一些信息,而我们要透过这些不当行为,识别出行为背后的“信息”。用问句“你当时这样做想要完成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等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追溯行为背后的隐藏信息。我们知道这些信息后,才能对症下药。如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说:“掀翻桌子能给你带来什么?”“噢,原来你也不想掀桌子,只是想证明自己是个有尊严、有能力的人,是吗?”

(三)出谋划策,正向发展

每个孩子都想成功,每个孩子都想和别人有良好的关系。可当孩子做了不当行为后,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批评、指责,孩子会产生害怕、恐惧,并采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其实孩子的许多不当行为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必备知识、缺乏一定的技能或者是大人没有花时间来训练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应把孩子犯错误看做一个“学习机会”,在错误中学习。让我们和孩子树立起“犯错并不可怕,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东西”的信念。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如上述案例中,我说:“当小钱把你桌子、书包和书本弄湿了,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有尊严有能力的人,当时你可以怎么做比较合理?”他想了想,说:“叫小钱把桌子、书包和书本擦干。”“如果他是故意的,我就要让他承认错误,如果他是不小心的,就宽容他。”“让同学来评理,为我撑腰。”我说:“如果以后再遇上类似的事情,你会选择怎样处理?”这样让学生自己来出谋划策,把负事件变成正事件,正向发展,成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第三步:快乐体验正能量

体验教育是德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与说理等方法比较,更易使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改变不当行为。在游戏、辅导活动等体验中的领悟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增长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能达到解决问题和助人成长的双重目标。作为班主任,应努力激发孩子身上的“正能量”,使他们能获得正确的认知,掌握必要的技能,积极向上,和谐相处。

(一)习之于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班级中经常开展一些小游戏,如“木头人”培养自律,“合作椅”培养合作,讲隐喻故事,让学生“悟一悟”等。

在“掰拳头”游戏中,两位同学一组,一人捏紧拳头,一人想方设法去打开他的拳头。有的用蛮力,有的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掰,有的采用挠痒痒的方法等,有的疼得大喊大叫,有的很不服气,有的无可奈何,学生试着体验各种办法。那么能否轻松地打开拳头,并使双方很愉快呢?两全其美的办法有吗?同学们开始积极地动起脑筋来。结果在比较中得出“用真诚去感动对方”是最好的办法。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的交往,必须真诚,才能和谐相处。

平时学生经常会因为看法不同而争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让学生面对面地坐着,在中间写一个“由”字,让他们读,一个会读“由”,一个会读“甲”,这是为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当然不同。

班级中还可经常开展“人际交往技巧”“换位思考能力”“控制情绪方法”的培养和掌握的活动等。如“空椅子体验法”“双关图片体验多角度看问题”“选择轮”等各种辅导活动。

面对常见问题时,如“不愿意做作业,生气、无聊”等情况时,想一想可用哪些办法来解决。在纸片上面写或画上具体的解决方法,然后制作一个选择轮,等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转动选择轮,选择自己的行动。

(二)规行矩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的行为契约可以引发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促使孩子改变不当行为,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渐弱化和消退不当行为。一份成功的行为契约可以给孩子的行为提供一种外在协助的力量,使孩子逐步走向自我控制。在制订约定时,必须由孩子参与,让他们充分发表见解并亲自制订才有效。如每次排队出操,总有同学边走边讲空话,为了改善这一面貌,我与学生进行了约定,最后约定“当出操排队时有同学讲话,就从5楼教室到操场走3次”,大家都同意了,就按约定执行。结果效果很好,学生也自觉执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形成了出操排队不出声的好习惯。

孩子出现的不当行为,正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在转化学生不当行为时,我们应先赢得孩子的心,然后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使良好的行为品德、有益的社会技能深深植入孩子的心底。

“淘气包”变形记

——调皮捣蛋型

陈乐家是一个长得虎头虎脑,挺有趣的一个男孩。但是他在我们任课老师的眼中,却是一个比较头疼的人物。他的文化课在班级排名中是最后一名,但是打架骂人的本事却是无人能敌。每次上课,他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总是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跑去和其他的小朋友讲话,有时候干脆在座位底下爬来爬去,搅得其他同学无法上课。每次上课总会有小朋友告诉我“陈乐家打扰我了”“陈乐家在拿我的东西”等等。如果哪天没有小朋友告状,我反而会觉得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有一天,我在班中上音乐课,正当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欣赏乐曲的时候,忽然我的眼光被陈乐家吸引住了。只见他一脚踩在椅子上,两手拿着一把扫把,眼睛闭着,正随着音乐有模有样地弹着吉他,看上去还挺有明星的架势呢。或许那天我的心情不错吧,因势利导,让他到台前表演给我们大家看。只见他也不推脱,大大方方地走到前面,给大家表演了一段独唱。真是跌破众人的眼镜,想不到平时的调皮大王,唱起歌来也挺不错的。一曲刚完,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给他鼓起掌来。或许在平时,陈乐家很少受到这种待遇,走下讲台时只见他还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后脑勺。接下来的半节课,陈乐家竟然没有一次跑开过座位,还跟着同学们一块起劲地唱着歌呢!

下课时,我特地找陈乐家谈了一下,表扬了他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希望在下节课上还能够看到他出色的表现。另外,我还给了他一个任务,每次上音乐课前,请他到我的办公室帮我拿录音机。陈乐家看到老师这么信任他,开心地说:保证完成任务。果然,接下去的几节音乐课,他都能积极地过来拿东西,在课堂上也遵守纪律了。

正当我为陈乐家的进步感到高兴的时候。有一天,班中的一个小女生跑来告诉我,“老师啊,不得了了,陈乐家和郭祎鑫、娄子聪三个人在打群架呢!”天哪,这孩子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啊?我怒气腾腾地冲到楼下教室,只见,同学们围成了一大帮,这三人站在中间,虽然不再打架了,但是各自都在据理力争,再加上旁边同学的你一言,我一语,简直像个菜市场,乱成一团。幸亏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把三人叫到了办公室。

我第一个开炮的对象就是陈乐家,“你怎么回事啊,好了没几个星期,今天是不是拳头又痒了啊?憋不住了啊?亏老师还这么信任你呢!”“老师,不是我去打他们的啊。”“还给我嘴硬,难道是他们来打你吗?我看他们两个胆子没有这么大吧!”“真的不是我啊。”只见陈乐家说完这句话后,竟然大哭起来。会不会是我错怪了他呢?陈乐家这孩子再大的事都没有掉过一滴泪,不可能我说了这几句话就受不了了,是不是我冤枉他了呢?我赶紧让边上的两位同学把事情的经过讲给我听。原来是郭祎鑫和娄子聪在教室里推来推去地玩,玩着玩着就变成真打架了,陈乐家看到他们在打架,便上去劝架,其他小朋友看到他们三人扭在一起,还以为是在打群架呢。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曾经的打架大王,竟然也会去劝架。怪不得我说了这几句,他就哭了,肯定觉得委屈死了。我赶紧走到陈乐家身边,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孩子,对不起啊,老师没有问清事情的真相就乱批评你,冤枉了你。”听了我的话,陈乐家抬起了还挂有泪水的双眼,对我说:“老师,你相信我?”“相信,我们的陈乐家是好样的,刚才是我太急了。你看到同学们在打架,能够上去劝架,说明你很有集体荣誉感,但是像今天这种事情,凭你一个人的力量能解决吗?”听了我的话,他摇了摇头,嘴里还小声地说:“刚才还挨了一拳,到现在还疼呢。”“所以,下次班级中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要及时报告老师,知道吗?”“知道了,老师。”

经过这件事情后,我发现陈乐家与我又亲近了一步,每次课间我在教室里批作业时,他老喜欢在边上看我批改,有错的本子,总是抢着发下去。中午课代表上兴趣课去了以后,他会积极地帮他收本子,并且认真地把没有做好作业的学生名单交给我。

从陈乐家身上,我想到了我们平时口中说的后进生,难道朽木永远都不可雕吗?回答是否定的。后进生是相对的,在后进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这已经被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明。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老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大诗人拜伦在阿巴丁小学读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读小学时被誉为爱捣蛋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一些学生在某方面稍微落后一些,那只能说他们存在暂时的困难,他们有自尊,他们需要帮助和鼓励。无论何时何地,学生的个别差异永远都是存在的,老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去教千差万别的个体学生,应该因材施教;也不能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后进生”。相信你的学生,了解和尊重你的学生,用你的微笑鼓励你的学生吧,未来的社会里一定会多一些有用的人!

(张科园)

“娘娘腔”和“女汉子”

——性别颠倒型

班中有一个男生,小巧,经常与一些女同学玩耍,与同学和睦相处,但总觉得这男生的一举一动都很女性化,手指经常做兰花状。一次下课,看见他扭着屁股,细声细气地在与女生手拉手聊天跳舞。而又有一女生,则完全相反,剃着板寸头,整天与男生追跑打闹,又爱打乒乓和篮球,连说话腔调也像男生,作为六年级的女孩子,女性特征也已很明显,可她却全然不顾。同学们把他们当成了另类,一个叫“娘娘腔”,一个叫“女汉子”,对此,他们很苦恼。

【分析】

1.缺少性别教育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青少年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存在性发育迅速成熟与相对幼稚的矛盾,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前些年,曾有人戏称“中国缺少男人”,现在很多中国男孩缺乏一种“真正男子汉”的气魄,少了阳刚之气,而许多的女孩子渐渐地成为了“女汉子”。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晓年教授认为:“孩子14岁前最好知道关于性的所有知识,因为这段时间正好是孩子的发育期,适当了解能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

2.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

经过了解,女生的父母喜欢男孩,所以从小给她穿成男孩样,把她头发理得很短,渐渐地出现了“女汉子”形象。而男生在家经常与母亲在一起,父亲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以致于失去了与父亲的交流,语言和行为上都受到母亲的感染,细声细语,还扭起腰,翘起兰花指,性格也温和、细腻,喜欢跟女生交流。他们的家长也都意识到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但一时无法改变,也不知道怎样做。

3.自身因素

与这女生的谈话中得知,她喜欢跟男生玩,因为男生很直爽,渐渐地,觉得做女生还不如做男生快乐。而这男生就认为男孩子的玩法很危险,与女生玩很斯文,所以他的“阳刚之气”消失了。

而他们的内心也很矛盾,当家长和老师提醒时,觉得自己不好,应改正。可反过来想:女生为什么不能与男生玩?为什么玩得疯狂就不对?我与女生正常交往不行吗?……他们觉得自己有自己的理由,所以改变起来很困难。

【对策】

1.家长重视,改形象

尽管孩子的性别是先天决定的,但后天环境对性别却起着一种“确认”和“巩固”作用。在生活中,家长有意识地在衣着、发型、平时的玩具和生活用品等方面从孩子的性别角度改变,使他们在外表形象上接纳自己。男孩更需父亲的教育,才更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长。

2.抓细节,改习惯

要改变形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家校配合。从细节入手,走姿、坐姿、说话的声调、游戏的内容、行为礼仪、与同性的同学坐等。

3.树形象,重心理

也可以在电视和电影中,多称赞同性中的优秀者,找心中的偶像,让孩子在心理上认可自己的性别。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反思】

女性男化,男性女化,成为现在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当专家们疾呼“拯救男孩”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中性”青少年在我们眼前晃动时,我们感到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性施教”,应提高男孩和女孩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去考虑教育的目标、方法以及评价。作为班主任,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因性施教”,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睁一眼,闭一眼

在黑白各半中,如果你睁大眼去关注黑色部分的白色,那白色部分就会被无限地放大;如果你不去关注白色部分的黑点,那黑点就会渐渐地缩小,看到的是更多的白色。在关注孩子时,我们往往把孩子的缺点无限地放大。正面管教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应把孩子的优点无限地放大,而把孩子的缺点缩小到极限,让孩子在感觉好起来时去改正那小小的缺点。

第二节 山不转水转

杀掉不如改掉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再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还是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该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们,怎么会是我呢?”

于是那人一直保持着杀鸡的习惯。

让我成为“领头鱼”

——弱势自卑型

刚接手六年级的一个班,发现有一位女生,由于先天性的弱视,家长又忽视医治,造成了“斗鸡眼”,再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有许多同学都欺负她,拿她开玩笑,而这位女生则忍气吞声,默默忍受,于是同学们更加肆无忌惮。班中还有一位男生,由于不讲卫生,同学们都好像躲瘟神似的躲开他。有一次分本子,当他把本子分到一位同学时,那位同学认为被他拿过了就很脏,马上把本子扔到了垃圾筒。

作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那些欺侮他俩的同学都进行了批评教育,要让他们当面承认错误,并对那位男生和女生说“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有什么事就找老师”。本想可以改变现状,可事与愿违,还是老样子,同学照例欺侮他们。

【分析】

1.缺失同情心的孩子

一个班级好比是一个浓缩的社会,特别是到了高年级,孩子们慢慢地长大,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以及大人们的一些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当前的小学生同情心缺失,认为这两位同学很脏、笨,在“适者生存”的理念下,觉得“谁叫他们这么笨、脏”,看不起弱势群体,不懂换位思考,更难伸出帮助他人的友谊之手。

2.心理的自卑和孤独

这两位同学由于自身条件,已经感到自卑;而经常忍气吞声,使同学们觉得他们很懦弱。再加上班级中没有同伴,不合群,他们更加孤独、更加无助,所以成了班级中的最弱者。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3.好心办坏事

以上两位同学的柔弱性呼唤着教师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此时,教师带着满怀的爱心以这两位学生的“撑腰人”的角色出现时,心理暗示更加重了他们的“弱势力度”。学生认为,老师也肯定了这两位同学是弱者。这样,他们反而更无自尊,而且再受同学们欺侮时,也不会向老师来诉苦,问题更加恶化。其实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老师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是融洽的班级氛围和人际关系。

【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和分析,班主任不能简单行事,应谨慎。

1.深入了解,找突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与同学的谈话了解,发现班级中经常欺侮他们的有一帮孩子,而且这一帮孩子中有一个头领,大家都听他的。于是,我就把这“小头领”找来,但直觉告诉我,不能批评,只有很好地“利用”他,才能取得好效果。我诚恳地对他说:“老师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你愿意吗?”他一听,来了兴趣,说:“什么事?”我说:“班中有很多同学在欺侮陈烨和黄锦,你说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在班上同学中的威信很高,老师想请你帮忙,好吗?”结果他答应了,并悄无声息地制止了同学对他们的欺侮。很庆幸,扭转了这不和谐的局面,慢慢地建立了融洽的班级氛围。

2.互帮互助,多沟通

针对他们心理上的孤独,我让班长和一些懂事的孩子,有意去接近他们,多询问他们的困难,并带动大家与他们交流,让他们融入集体中。

3.抓住契机,多引导

同情心是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从上述情况可见班上学生的同情心缺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霍夫曼指出,10到12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最有利于抓同情心教育,教师利用鲜活、生动的身边资源,多让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同情心,并及时强化。于是,我在班级中发现苗头,便进行教育,培养同学们的同情心。

【反思】

有一个叫“领头鱼”的故事。讲的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很孤单。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食,最多只能吃到别的鱼吃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群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有一天主人发现了可怜的它,打那以后,主人喂食时都是在它身边撒饵料。不想这一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发现:只要在小鱼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个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家,他完全可以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领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后进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的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每教一届学生,都会发现班级中有个别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被其他学生排斥,变得不合群。同伴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伤害,并影响他们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当看到问题后,简单粗暴的处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追根寻源,找到关键,并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在这一案例中,虽然是个别学生出的问题,其实更是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孩子同情心的缺失,互帮互助意识的淡薄等,抓住这次契机,是对班级一次很好的道德教育,能让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健康地发展。

“对症下药”与“药到病除”

——学习障碍型

有这样一件事:在刚开学的第一天,校园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安静地午睡,只有几位老师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原来有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在校吃过中饭后,不见了,到处找也找不到。家里电话打了好几次,都没人接。好不容易拨通了,接电话的是他的爷爷,得知情况后,他不急不慢地说:“可能去他外婆家了,他外婆家离学校很近,我打过去问一下。”说完就把电话给挂了。

到了下午第二节课,音乐老师正在教大家唱歌。孩子的外婆跟爷爷领着他来到了教室门口。老师问他去哪儿了,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拽着外婆的衣角不放。外婆见他不开口,连忙说:“这孩子习惯了每天午睡,他去我那里午睡去了。学校里趴着睡觉不舒服。”老师听后没有多说什么,只告诉了他们学校里的午睡制度,就叫孩子进去上课。可是,这孩子说什么也不放开手中的衣角。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于是,老师一手强行把他拉进了教室,叫他坐在位置上去认真上课。原以为,这下总行了吧,没想到他软硬皆不吃,拉出了位置上的凳子,坐在走廊上趴在凳子上又睡起午觉来……

【诊断】

上面所介绍的这个孩子叫吕××,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也是我从教以来,感到最为可惜且束手无策的孩子,是一个典型的学习障碍生。说他聪明,确实不为过,平时上课他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讲,更不用说是举手发言,甚至连及时完成作业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但是如果你把他叫到跟前单独指导他,那么无论多难的题目,只要稍微一点拨,他就能马上理解,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如此聪明的一个孩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形成这样一种个性呢?我又该从何入手帮助他,引导他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发挥出他应有的潜质呢?

俗话说: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多种方法找出“病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因此,我采取了医生诊断最常用的“望、闻、问、切”法,以深入、透彻地了解这个孩子,找出他的原因所在,帮助他健康成长。

望——所谓“望”,就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的一举一动多长一个“心眼”,时刻关注他的言行举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在他懒惰散漫、以自我为中心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助人为乐的爱心,我亲眼看见他好几次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借给其他同学使用。

闻——所谓“闻”即是听,从任课老师的口中我了解到他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做小动作,但很少会去打扰别人学习。从学生的口中我知道了他很少自己做作业,回家更是如此,但他也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问——“问”是了解一个人很好的方法。因此,我通过两个渠道来进一步了解他。首先通过询问知情人,我了解到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婚后,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很少回家来看他,因此他的爷爷奶奶在生活上对他宠爱有加,无论他要什么,做什么,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满足他,以弥补他内心所缺失的一块,但对于他的学习与教育又很少关注。其次,我多次与他交谈,耐心引导,得知其实他也想好好学习,想成为一个优秀生,但是总克制不了自己,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而且他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切——了解了这一切之后,我对他的情况做了一个大概的诊断:这是一个拥有“爱心”的好孩子,也是一个拥有“上进心”的好孩子。只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导致他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也正是因为从小的放任无忌,使他很少受到约束,以致入学后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一次一次的失败,一点一点的负面积累,使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本来就学不好,因此,恶性循环。

【治疗】

找到了“病因”,接下来就是开药方了,这也是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药方”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于是,我决定采用以下几种药方。

1.“师爱”一份,树立信心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此,我首先对他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让他了解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优点(如:上课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做作业从不抄袭,课堂上也能偶尔举手发言,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等);在对他的转化过程中,我还时刻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肯定他的一点一滴,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就会马上表扬他(如:作业按时完成了,字写得端正多了,上课的表现比以前好了……有一次,我把他的一篇作文拿到班上朗读,让大家学习,那时的他别提有多意外多高兴呢);为更好地树立他的自信,我还让他当起了纪律小组长,也正是从那以后,他上课更认真了,举手的次数也渐渐多起来了……

2.“友情”一片,寻找方向

老师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他就能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更能让他通过同学的感染,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于是,我在班里进行了“手拉手,一起走”活动,让那些像吕××一样的后进生在优秀生的帮助、带动中,找到学习的方向,掌握学习的本领,树立学习的自信。

3.“关心”一颗,感悟温暖

家庭、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家校合作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离开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教育就像是一个人缺少了一只胳膊,无论怎样都是不健全的。在吕××的身上,我深刻地意识到家庭教育的残缺对他所造成的影响之大,因此,我总是通过多种渠道(如:家访、校讯通、电话、家长会……)时时与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一方面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对孩子的爱不能只在生活上的无限制满足,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良好教育和正确的关爱),另一方面让他们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督促孩子认真及时地完成每天的作业,并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的关爱。

现在的吕××跟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课堂上也认真了,经常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有时还会主动来请教老师题目,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的时候也更多了。

【感悟】

1.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对症下药”在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医生对病人开单下药的主要依据,也是考评一个医生是否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足够的医学经验、良好的医学品德的重要手段。同样,“对症下药”这一理念,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的学生在言行上的不同表现,都体现了他们不同的心理状况,有的抑郁、有的好动、有的懒散、有的急躁……根据他们不同的症状表现,学会正确地探究其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那“药”就是我们满怀的爱,我们所拥有的机智的教育方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病症”,需要我们付出不同的爱,不等量的爱,也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药到病除”的目的,我们的孩子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只有“动之以情”,方能“心灵相通”

教育是一门艺术,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教育中的一门独特艺术,它是用爱心打开孩子的心扉,让爱的阳光照进孩子的心灵的艺术。它需要教师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爱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孩子的成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与教师“心灵相通”,孩子的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长。因为,教师的爱是暖人的阳光、是润物的细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3.只有“多方合作”,方能“事半功倍”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与社会。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跟学校教育一样,在人的一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与家长心灵沟通的“红娘”,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家长和我们一起合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其次,教师也应充分调动周边的人和事,多方合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腼腆学生”的主要特点及矫正对策

——内向腼腆型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中有这样一段话:“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腼腆即害羞,不自然,不好意思,多用于形容男孩。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男孩。

2013年9月,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为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更快地熟悉起来,我对照名单一个一个报着学生的名字,并让报到名字的学生站起来与大家做自我介绍。当报到“温瑞”的时候,教室里寂静无声,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应。我报了好多次“温瑞”的名字,就是没有人答应。我心中疑惑:难道这个孩子今天没来上学吗?

第三天,我改变了师生之间相互认识的方式,我让学生把写有名字的语文书摊在桌上,一个一个查看学生的名字。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我找到了“温瑞”,此时的我真是哭笑不得。这个孩子昨天不是在教室里的嘛!为什么我叫他名字的时候他没有应答呢?放学后,我打电话给孩子的家长,从家长的口中,我得知,孩子从小胆子小,生性内向,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同学还都叫他小名“宁宁”。“温瑞”是大名,从来没有人这样叫他,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大名。我心中的疑团终于得到了解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总会有部分这样的学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前不苟言笑。不善交际,经常被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整日生活在孤独之中,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我们把这些小学生称为“腼腆小学生”。

一、腼腆学生交往的主要特点

其一是从交往心态来说。这类小学生内心怕别人不喜欢自己,缺少交往的自信,因而不敢主动见生人,即使是见到熟人也会局促不安。他们在学校不爱接触老师,该问的问题不敢问,上课也不敢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即使回答问题声音也是很小的。但另一方面,他们内心又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帮助,希望他人主动与自己交往。

其二是从外在表现来看。这类小学生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举止拘谨,不自然,低头,常揪着手或衣襟,或摸自己的头发或脸,或藏在大人的背后,或者不敢接触他人的目光,显得胆小、怕事,有拘谨感。因此,他们不愿表现自己,更不爱出风头,他们并不想引起他人的注意。

其三是从行为方式来看。这类小学生喜欢独来独往,自娱自乐,独自一个人活动。虽有儿童好动的天性,但一旦与同伴们在一起活动,他们就显得很不自然,变成了不合群的另类人。于是,同学们不注意他们,也不喜欢和他们一起玩,甚至会讥笑、戏弄他们,进而成了被人挑衅的对象。

其四是从心理发育状况来看。这类小学生性格大多内向,比较脆弱、敏感、气量小,因而对与他人交往有一种恐惧心理。因此,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帮助,一旦老师对他们支持鼓励,他们内心就会感到十分高兴,胆子也会随之大起来,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大增。

其五是从行为强度来看。这类小学生行为强度较低,害怕时他们不会仓皇而逃,而是呆立在原地不动,自认倒霉,即使淘气也显得那么胆小、拘谨,不会像其他小学生那样大喊大叫,又蹦又跳。老师不让干的事情他们很少干。但另一方面,他们感觉到的和理解到的东西,比其表达出来的东西要多;他们积累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比实际运用的要多。

二、腼腆学生的主要成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腼腆的小学生并非天生而成,它是由主客观环境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教师和家长认识上的错误。许多教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腼腆是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破坏,不少教师和家长甚至认为纠正小学生的腼腆不但没有必要,甚至还有害处,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的恶化。二是腼腆小学生自身性格上有缺陷。这些小学生大多性格内向,生性胆小、怕事,因而交往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面红耳赤,甚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出现一定的恐惧心理。三是单亲家庭的影响。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如果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正常交往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就容易出现明显的性格缺陷,没有正常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需求和变化,难以进行人际交往。四是应试教育的误导。时下,小学生进了校门,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家长们盼的就是孩子的好成绩,而教师也是以分数来衡量小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对他们交往能力等社会生存素质的培养。

三、腼腆学生矫正的主要对策

(一)激励教育,唤起交往信心

对于腼腆小学生来说,不愿意交往首先源于他们自信心的不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因而教师应多鼓励、多发现腼腆小学生的闪光点,以帮助这些小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为了去除温瑞的胆怯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找他闲聊。让他跟我说说昨晚家里谈论的话题,讲讲最近同学中发生的趣事。为了让他能经常“主动”来找我,我让他当语文课代表,帮我收作业本、送作业本。上课时我也会常常点名让他发言,一开始,他发言的声音小得比蚊子的叫声还要小。我也不批评他,还鼓励他,“如果你的声音再响亮一点点,我们都会为你鼓掌的。”渐渐地,他的胆子大起来了,发言的声音也响起来了。我就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温瑞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了。”就这样,温瑞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在走廊上碰到他时,他居然主动冲我笑呢!以后的每次点名,温瑞总会大胆地站起来并大声地回答“到!”

(二)自我认识,消除交往障碍

人最难的是了解和认识自己,一个人往往特别容易看到他人的优点和缺点,而对于自我的了解就显得不那么清晰。对于自己的优点认识不足,对于自己的缺点不以为然。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一天课间,我把温瑞叫到了身边,我亲切地问他:“你能跟我说说你的优点吗?”他动了动嘴巴,低着头,欲言又止。我用企盼的目光望着他,希望他能告诉我点什么,可是几分钟过去了,他始终没有开口。我又小声地问道:“那么,你能告诉我你有什么缺点吗?”这下,他看了我一眼,把头埋得更低了。我知道,他更不会说一个字了。

于是,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夸一夸”活动。可以夸一夸自己的优点,也可以夸一夸同学的优点;可以夸一夸自己做的好事,也可以夸一夸同学做的好事。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记录本,挂在教室前面的墙上。无论哪个孩子碰到了值得夸的事,都可以在记录本上记录下来。每天晨间谈话时间,我都会大声地读出孩子们记录的优点或好事。这期间,也有很多关于温瑞的记录,如“温瑞今天值日做得很认真,把地扫得特别干净”“中午温瑞吃完饭后,看到餐具乱了,主动把餐具放整齐”“我发现我的同桌温瑞今天的作业不但完成得快,而且字写得很漂亮”……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温瑞脸上的自信多了,课间活动的时候,他不再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发呆、摆弄学具,而是能够在走廊上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了。同时,我也告诉他:“你虽不是天才,但你肯定具备了他人所没有的能力和优点,只不过这些能力和优点你自己还没有发现,甚至有些优点他人已经发现了,但你还没有察觉。同样,你也会有他人可能不具备的缺点,这些缺点会时时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但这就是你,你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中来。”听了我的话,他认同地点了点头,脸上扬起了自信的笑容。

(三)参与活动,获得交往体验

组织活动是小学生最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模式,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腼腆小学生可以学会合作、交往,得到发展,从而获得交往的快乐。

有一次班队活动课上,我指导学生表演小品。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表演,我为了锻炼温瑞的胆量,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的自信心,想让温瑞参加表演,就对全班同学说:“大家请给温瑞一个机会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一开始,他扭扭捏捏,不肯上台,腼腆地说:“我不行的!我不行的!”我让全班同学送给他掌声,鼓励他上台表演。终于,在老师和同学的激励下,他走上了讲台,表现得还不错,同学给了他最诚挚而热烈的掌声,我也及时给予他肯定和表扬。这时,他脸上扬起了两个深深的酒窝。这是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以后,一有机会,我就让他在同学面前表现,慢慢地,他变了,变得不再孤独。课堂上,他也能主动参与进来,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四)教给技巧,增强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技巧较差是腼腆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共性,制约了他们的交往。人际交往技巧不会自发形成,只有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得以掌握。

1.增加交往频率。增加与同学的交往频率是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找来班级中最活跃、人缘最好的同学小韩,请他带着温瑞一起参加课间活动,小韩爽快地答应了。一开始,当小韩邀请温瑞参与活动时,温瑞扭扭捏捏不好意思离开座位。在同学们的再三鼓励下,他才勉强同意参加活动。由于集体活动给他带来了快乐,也让他与同学建立了友谊,到后来,温瑞不需要同学的邀请,也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了。

2.学会关心同学。只有对人真诚,才能获得真诚。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温瑞虽然腼腆,但有一颗善良的心。从不欺负比他弱小的孩子,反而能真心地关爱他们。有一次语文课上,在听写词语时,他前排的一个女生铅笔断了,女生找同桌借铅笔,同桌对她不理不睬。该女生一时间急得哭了,没有铅笔该如何完成听写呢?温瑞发现了,二话不说从自己的铅笔盒里拿出铅笔借给这位女生。女生顺利完成了听写任务,下课时,当女生把铅笔还给温瑞并对他说“谢谢”时,温瑞什么话也没说,只是腼腆地接过铅笔,脸上洋溢着微笑。

由于温瑞经常在同学有难处的时候,默默地帮助他们,同学们对温瑞的看法也慢慢变了,不再像之前那么带有敌意了。同学们的眼中充满着感激。当然,温瑞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他的关爱,与同学在一起玩时也变得不再那么拘谨了。

(五)家校沟通,促进交往自信

我从温瑞爸爸那里得知,温瑞害怕与人交流。节假日,家长带孩子走亲访友,温瑞从来不跟人打招呼。即使最亲近的爷爷奶奶,也从来不叫一声。面对陌生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每次家里来陌生的客人,孩子总会第一时间躲进房间里,再也不出房门,直到客人走了为止。

鉴于此,我经常与温瑞家长沟通。我不仅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与人的交往情况,也会详细地跟家长分析温瑞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家里有客人,家长要鼓励他,让他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他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并鼓励他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听,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逐渐地,温瑞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心。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温瑞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同学融恰相处。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总之,只要我们担起责任,施以爱心,通过努力,相信腼腆的小学生一定不会再“腼腆”。

(周丽英)

“选择轮”

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如生闷气、疲劳、无聊、坏心情等情况,如何让孩子自己学会调节或解决呢?引导孩子自己把能解决的方法写或画在一个圆盘上(或“骰子”或“东西南北”)。如无聊时,可做些什么?在骰子上写有“骑单车”“买零食”“看电视”“听音乐”“做编织”等,当骰子掷出哪里,就按上面写的做。

第三节 智力大比拼

敲鼓的男孩

一个爱敲鼓的男孩,整天不知疲倦地敲鼓,无论身边的人怎么哄劝,他都不会停下来,很多人想方设法希望让这个奇怪的小男孩停下来。第一个人告诉小男孩,你这样会把你耳膜震破的,可孩子没上过学,根本不懂“耳膜震破”是怎么回事;第二人告诉小男孩敲鼓要在特殊场合才能敲,可孩子又不明白什么叫“特殊场合”;接着有的送给男孩一架玩具飞机,有的送给孩子最喜欢的旱冰鞋,可是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人们对他伤透了脑筋。有一智者给了男孩锥子和锤子。“砰”,鼓破开了,男孩看着破开的鼓说:“我还以为这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

哥们儿——我可是“吃定”你了哦!

——青春逆反型

张某,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虎头虎脑的他是全校有名的“聪明王”。说他聪明一点儿都不为过,什么捉鸟捕鱼,什么口技鬼脸,什么iPhone5、iPhone6……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晓,因此身边总有许多哥们儿追随着他;对待老师的教育批评他也是特别“淡定”,不管你是亲切还是严肃,他总是笑眯眯地一句一句回答你,说得你无言以对;但不知为何,对于学习他始终提不起精神,在课堂上他时常主动与其他同学“套近乎”。一天,该班老师出差,让我代英语课,有学生向我报告说张某老是打扰他们。我知道要是我直接教育他,让他认真读书,不打扰其他同学,他是绝对不会答应并做到的。于是,我跟他说:“张某,沈老师想请你帮个忙,过来一下好吗?”他抬头看着我,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不紧不慢地说:“什么事啊,沈老师?”“你来了就知道了啊!”我以为这次他总该来了吧,谁知他依然不动,若无其事地再次重申:“什么事啊,沈老师?”怎么办?直接在教室里教育吗?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好吗?不行!如果我继续叫他过来,他还是坐着不动该怎么办?那我不是很难堪吗?有什么办法能“请”动他呢?我灵机一动:“今天沈老师第一次请你帮忙,你不会不给面子吧?”听我这么一说,他站起身跟我走出了教室,来到了旁边的办公室。

“什么事啊,沈老师?”一进办公室,他再次开口,还是那么淡定从容。

“这样吧,你先去教室拿一本书来吧。”

“什么书啊?”

“英语书吧!”

“没有了!”

“其他课外书也行!”

“没有,扔到垃圾桶里了!”淡定如前。

我心里咯噔一下,试探着问道:“语文书也没有了吗?”心想这回他应该不会说没有了吧!毕竟这是班主任教的学科啊!果然,他开口说:“有!”于是,我叫他去教室拿来,并让他自己规定了时间,为三分钟。

看时间差不多了,他还是没来,于是我走进教室。只见他刚想走到某个同学身边去,见我进来,他立马转了个身,大方地走向我,走向教室门口。

来到教室门口的走廊上,他看着我笑眯眯地再次重申他的问题。通过刚才的接触和观察,我基本了解了他的个性,现在该是因材施教的时候了,我对他说:“张某,今天是沈老师第一次请你帮忙,你帮不帮?”

他笑容不改,果断地说道:“帮!怎么会不帮呢!”

我心里不禁偷笑了一下,想着:看来,这孩子也没那么难教育!

正当我为自己的成果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狡黠地冲我笑着,又补了一句:“反正我可以反悔的!”

如果说刚才的我是逐渐飞往云端的话,那么此刻的我犹如掉进了冰窟里,浑身凉透:“怎么会这样?哪有这样的学生的?”可转念一想,“有几个学生敢在老师面前如此直白地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呢?换个角度说也挺难能可贵的。不过,我又该怎么应付眼前的局面呢?”想起刚才他是如何走出教室的一幕,我计上心来。

“你还是不是个男子汉?你好意思反悔吗?”

“我就反悔!我就反悔!”他边说还边做起了鬼脸。

我把脸色一沉,严肃地说:“行,你既然认为自己不是个男子汉,那我就成全你,过会儿我跟大家说一声,张某不是个男子汉,说话可以不算数,大家别怪他,只要不随便相信他的话就可以了。”

“不行!不行……求您不要说,求求您了,行吗?”

“那行,你……”不等我把话说完,他又张口说:“其实您不说我也知道,不就是要我别去打扰他们吗?”

“好聪明的孩子!”我立刻表扬了他,并跟他说,“我有两个建议,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第一个,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好自己,那么你就进教室和同学一起认真朗读;第二个,如果你认为控制不了,那么看在你给沈老师面子的份上,今天沈老师破个例,准许你进办公室朗读,你要知道办公室是老师办公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沈老师是不让学生进办公室的哦!”

他呆了一下,但马上说:“我两个都不选!”

“那也可以,你还有第三个选择——校长办公室!”

“NO! NO! NO!我不去!”他摇着头连声说。

我乘胜追击:“那你究竟选哪个呢?我可以给你两分钟时间考虑考虑。”

思考了一下,他说:“那还是办公室吧,我去还不行吗?”说完,拿起书冲我做了一个怪异的笑脸进了办公室。

下课后,他来到我身边:“沈老师,求你个事,你别把这事告诉全老师他们,行不?”我冲他笑了笑,说:“行,我不说!不过你得记着你欠我一个情哦?”“行,你说吧,你要什么?”他又昂起了头,开口就道。我拍了拍他的肩,说:“我不要什么,只是等某一天要你帮忙的时候,你不要推辞就行了。”他咧嘴一笑:“行,那说定了!”“嗯,说定了。”说完,他满意地一笑走开了。此时的我也不由得笑了。

(沈竹妃)

“我是个大笨蛋”

——敏感冲动型

六年级女子200米决赛即将开始,班中的小张已站在跑道上,等待比赛的到来。我走到她身边,为她加油助阵,她信心满满地对我说:“我一定要拿冠军!”我说:“你能行,加油!”比赛开始了,只见小张一路领先,可在最后的10米冲刺中,一位选手突发猛力,超了小张。这时,小张看到自己落后了,并无法反超时,心一下子跌到了冰谷,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最后5米,竟然有气无力地走了起来。当时的我急得心都快跳出来了。怎么可以这样?这是在赛场上,不是闹着玩的。这时只见小张一边大声哭喊起来,一边狂奔向教室。看到这情景,我既生气又担心,为她的不当行为而生气,也为她的失控而担心。我想了想,还是先让她自己冷静冷静吧!过了半小时,我让小张最要好的朋友拿了点心去安慰她。结果无济于事。可接下来小张还要代表班级参加接力赛呢!她给我出了道难题,我必须立即处理好她的情绪问题。

【分析】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情绪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实际上,真正作怪的是B——人的信念。

在上述案例中,其他班选手超了小张,是事件A,小张面对失败时认为“自己太笨跑不过别人”是对这件事的看法——信念B,产生了失控的情绪是C,如果采用传统的说理法,很难使小张改变状态,所以此时班主任如利用一些简单的咨询技能,改变孩子的看法或信念,就能妥善地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辅导过程】

只见她双手死死地抓住栏杆,眼泪不停地往下流,我默默地在她身边站了5分钟,她还是没有反应。

师:(拉过她的手)小张,我能和你在走廊的长椅上坐下来聊聊吗?(她没反应,我又说了一句,我们坐下来慢慢聊吧)

张:(此时她坐下来边哭边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太笨了!(接着又大声哭起来)

师:比赛中的你奋力奔跑,超越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可在最后的10米中,你比别人稍慢了一点,你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心里很伤心,是吗?(共情)

张:(她哭的声音小了许多)我太笨了,没能得第一。

师:你在预赛时得了第一,100米也得了第一,只是这次跑得不够理想,对吗?(澄清事实)

张:这次为什么被其他人超了呢?我太笨了。(非理性思维)

师:(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你看,我把硬币往空中抛,掉下来时就有两种可能,不是正面朝上就是反面朝上,如果我一定要求正面朝上,就说明我的想法不合理,是吗?而比赛本身也有许多的可能性。

张:点了点头。(沉默着)

师:有些事只要你努力,就能达到你的理想目标,可有时你努力了,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目标,我们要坦然地去面对。

张:当时我的心情糟糕透了,伤心到了极点,所以不想跑了。

师:这能理解,谁遇上这样的事都会很难过的。(共情)

张:(沉默着)

师:不过比赛并不单是分胜负,还意味着什么呢?(启发式提问)

张:老师我懂了,我可以去运动场了,接下来我会努力去跑接力赛的。

【反思】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困难,而孩子们稚嫩的心灵还不能自如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所以会出现许多不当的行为。作为班主任,有时不能单看事件表面,一味地劝阻和说理,还应该以一定的方法作为支撑去妥善地处理。以上案例中,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共情”与“转变不合理信念”是关键所在。首先应在班主任处理好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去接纳小张;其次进行“共情”,使小张有被理解的体验;接着再“转变不合理信念”,就水到渠成了。

“小陀螺”变形记

——多事好动型

聪明可爱的小郑是班级里的“小陀螺”,一刻都不停歇,一会儿转向后面,一会儿与同桌说话,一会儿又低头玩书包里的玩具等等,有忙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而受老师批评时他就笑笑,然后依然如旧,拿他没办法。可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多管闲事等坏习惯,所以必须转变他不当的行为习惯。我使出了三招顺利地改变了他的不当行为。

第一招:“一根皮筋”巧提醒

从行为学习理论上看,如果某一结果性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叫强化。强化有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通过某种强化物,能使管理者期望的行为发生概率增大,行为者受到这种强化物的激励,其积极性会得到提高,这叫正强化。反过来,通过某种强化物,能使管理者期望的行为发生概率减小,行为者受到这种强化物的激励,其积极性会消退甚至丧失,这就是负强化。

我与他约定,在他的手腕上套一根皮筋(当做强化物),当想要转头说话或者想做其他事时就把手上的皮筋拉一下,提醒自己(进行刺激并引起反应)。这样一来,他的多动行为明显地减少了,我并及时地鼓励他。

第二招:“一根尺子”巧评价

“标尺技术”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中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又叫“评量性询问”,它能够把模糊描述具体化、清晰化,有利于准确地了解情况,以更好地提供帮助或进行自我调节。有关小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对他说明:假如1分代表你上课一点儿也不集中,10分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根据你上课注意力的实际情况,今天可以得几分?先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根据标准可以得几分,并能结合实际,说出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反思不趋于形式,真正落实到位。还可以通过他人的角度来进行客观评价,使他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郑:我对自己的表现打8分,因为午读时没认真看书,还讲话,所以扣2分。

师:小郑的同桌,你对小郑的表现打几分?理由是什么?

同桌:我对同桌的表现打5分,因为早读没好好读,午读在讲话,思品课擅自离开位置并在讲话等。

班干部评:小郑的表现可打5分,理由是上课时经常跟后面的同学讲话,自修课随意走动,排队又讲话。

这样进行了一段时间,效果很好,小郑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行为出现的问题,并能从细小处改正。可时间一长,靠每天这样的评价,不当的行为还是继续犯,好像就为了完成任务。于是,我们应关注积极的方面。

(局部评价,从某一行为,或某一时间段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招:“一本册子”巧反思

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他的责任心。在记录中进行对比,得到成功的喜悦。

小册子中,我设计了一张图表和一张表格,让学生把每天的表现记录在坐标图上,用文字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写出努力的方法,落实到位。

(整体评价,从一天的评价记录到一星期的总结记录,进行反馈思考)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其实,每个孩子心灵深处都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只是我们没有科学正确地去唤醒、引领。教师转变自己,也许就会给学生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但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揭开问题的真相,找出问题的症结,开出解决问题的药方,从而唤醒学生内心的自觉性,启动学生自我成长的机制,让他们有勇气和能力面对自己的过往、正视自己的现在,自觉地发展自我,成就自我。而教师在反观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将收获自己的成长!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这才是好的教育。

“暗示象征物”

用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作为象征物,每当看到一个象征物出现时,就暗示他该做什么或怎么做。这样的效果比成人用命令式的口令要更显著。比如,与孩子约定,当小猫玩具出现在电视机上的时候,就暗示该停止看电视了;或给孩子一个熊抱时暗示应“息怒”了。

第四节 心灵的成长日记

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承担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其中,“解惑”中的“惑”不仅是知识之惑、社会生活之惑,更重要的是心理之惑、成长之惑。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并不完全来自外界的压力,有时也会来自内心的需求。虽然班主任对学生的谈话并没有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的那么深入,但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能及时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给予强化,有着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无法比拟的优势。

人生的悲歌

——仇恨单曲

“妈妈,每天你骂我嬉皮笑脸,其实我是很认真的。许多事情我都懂,你却说我不努力,聪明没用,我宁愿做一个傻瓜,不要聪明的我,我已经很努力了,不要再提升我了。”

假如人生下来就在经受折磨,是不是活在这个世上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假如,一个人一直生活在悲愤中,是不是该一刀了断这所谓的生活;也许,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就不会再让仇恨积累。

可能,我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但我还明白自己是理智的。我是个十分脆弱的人,你们认识的我外表虽然很坚强,从来不会把伤心表现在脸上,可一旦超过极限,我也是会流泪的。

在一些委屈的日子里,我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泣,起来后枕头都会是湿的,两只眼睛肿得通红。仇恨只会在此时一点一点地累积。

有时候,我并不喜欢我的妈妈,她只是做到了普通母亲都要尽的责任——把我生下来。可把我生下来就是为了让我沉浸在痛苦中,我就像她编译出的程序,不能出现差错,假如我是个失败的软件,就会被淘汰。

母亲对我的要求很高,在她眼中只有好没有坏。一旦我低于她的要求,她脸上便会露出不满,不停地批评我。我也是有感情的,超过极限的我,一滴滴痛恨的泪珠也是会掉落的。

别人都说我很聪明,母亲也如此。可我并不希望老天给了我这样一个脑袋,有时我也十分恨它。如果我一出生就是个傻子,该多好,无忧无虑,生活自在,也不至于有仇恨。

在我眼中,生活中幸福是少有的,我望着这个世界,满眼是和睦,仿佛只有我这一角是凄凉的。

我痛恨这个世界,我得不到真正属于我的快乐。我常常站在窗口,想自己为什么不跳下去,也许,给我足够的胆子,我早往那幸福的地方奔去。

我用恨的目光望着朦胧的灰天,滴下了那闪耀着血光的眼泪。

【点评】

今天批改作业,当改到小任的日记时,我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怎么会这样?小任整天嬉皮笑脸的,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怎么会写出如此伤感的日记呢?日记中他把自己的内心敞开了,写出了所有的烦恼、伤心。写得很实在、很真切。

看着看着,我感到很惭愧,联想到自己教育儿子,也出现过这样的情景,让孩子学这学那,不停地去折磨孩子,孩子却无处诉说心中的伤心。中国式的教育就是这样在没有人性地以爱的名义来进行锤的打击。心情很沉重。

看完日记,我回忆起很多次小任的眼皮是红肿的,有一次我还很担心地问他,你怎么了,眼皮红肿得厉害。现在想起来,原来是这样。小任是个班级里的优等生。作文不错,奥数不错,笛子吹得挺棒,画画很厉害,体育又是佼佼者。我也很后悔,有几次比赛,经常批评他随随便便,没有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在里面。看了之后,觉得孩子也是很无助的。我们都没有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一次心灵换位之旅

晚上,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今天发生的一幕幕,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换位之旅,使我更深切地体验到了亲人的爱和家的温暖。

大清早,我快速地起床,洗漱完毕后迫不及待地来到桌前,想吃外婆做的热腾腾的水泡饭,可看到桌上放着的竟是一个饭团时,一股无名火就立刻涌上心头。明明昨晚与外婆商量好早上吃水泡饭,她却做了个饭团给我吃。“我才不吃呢!”我瞪了外婆一眼,一撇嘴巴,二话不说,就摔门而去。

班队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忆最近有没有发生一些不顺心的事,我脑子立刻出现早上与外婆发生的一幕,眉头皱了起来,叶老师看见了我的反应,仿佛心领神会,知道了我有不开心的事,于是让我来讲一讲。我将心中的苦水和想法全吐出来,老师搬来两把椅子,让我坐在一把椅子上,对我说:“叶诗语,假如对面这把空椅子上坐着的是你的外婆,你最想对她说些什么?”我望着那把空椅子,仿佛看到了外婆关切的目光,我的声音立刻变得羞怯起来,语气舒缓了好多,说:“外婆,昨天晚上你来问我早上想吃什么?我不是很清楚地对你说我想吃水泡饭,因为你烧得味道好!可今天早上你却做了饭团,这是为什么呀?我不想吃饭团,你却自作主张,使得我又伤心又生气!”接着,老师又让我换坐另一把椅子,让我来体验外婆当时的感受,面对空椅子的我。老师轻声地说:“外婆把烧好的香喷喷的饭团放在桌上,和谐地微笑着面对外甥女,可外甥女却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此时,作为外婆的你会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我静静地听着老师的话,脑海中立刻出现了外婆既着急又担忧的神情,手里拿着饭团,焦急地硬塞给我,好像在深深地自责:“都怪外婆不好,都怪外婆不好,可我早上刚想起你已经连续吃了三天的水泡饭了,现在正处于长身体的你,就怕没有足够的营养,让你健健康康,体质好,于是就改作饭团。唉!快拿去趁热吃吧!”我刚说完,不知怎的,心里酸酸的,有种想哭的感觉。

我一下子被外婆的做法深深地感动了,心里更多的是愧疚。叶老师继续说:“叶诗语,此时你想对外婆说些什么?”“嗯……我想说‘外婆,真对不起,我不该不吃您辛苦忙活一早上为我做的早饭,我还那么不懂事地摔门而走,让您伤心,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是啊!当你对某人产生矛盾时,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也要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矛盾就会化解,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和谐!今天我仿佛一下子懂得了许多,也长大了许多!

(叶诗语)

【点评】

在那次体验中,这孩子通过换位思考,从一开始的满脸抱怨到后来的后悔表情,让她在心灵的换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外婆的爱。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来换位体验,这比老师的说教要深入透彻。而且孩子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中心灵能迅速成长,内心世界会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太任性、太自我,其实,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引领。

我个矮,我快乐

我是一个个子很矮的男生,虽然学习不错,可六年级了,身高还不到1米4。爸爸妈妈带我到杭州检查,结果经医生鉴定属于生长激素不足。在学校,班里长得高大的同学就经常取笑我,捉弄我;走在街上,人们都投来异样的目光;去亲戚家,亲朋好友都来调侃我。我对自己的身高恨到了极点,甚至到了自卑的程度。我也经常埋怨父母,为什么把我生得这么矮。如果我能长得高一点,那该多好啊!

记得在四年级的游泳课堂里,当同学们纷纷跳进游泳池里快乐地学游泳时,我却由于身材矮小,游泳池里的水没过了我的脖子,怕得不得了,只好躲在水池的角落里。同学们看见了都哈哈大笑说:“你看,水在我们的腰部,却到你的脖子上了。”我越想越伤心,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眼睛都哭红了。

有一次排队回家,一位同学带着惊奇的目光指着我说:“你这么矮小,是六年级的学生吗?”这时,我又羞又恨,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眼里噙满了泪水。

可自从叶老师给我们看了那几幅图画后,我开始慢慢地变了,对自己不再有恨,反而喜欢上了自己。

记得在那节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几张很有意思的图片。一张图上画了一个清纯可爱的少女,可把图片旋转一下后,却发现图上的少女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巫婆。另一幅图上明明是一只漂亮的花瓶,可当看到两边时,却发现是两张面对面的人脸。正当我沉浸在好奇和快乐中时,老师突然问大家,“看了这些图片后,你们想说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这时,大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同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不一样;同一件事,可以看成好事,也可以看成坏事;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静静地听着,突然我的脑海里冒出:我长得矮,是坏事,可怎么才能看成是好事呢?我开始在生活事件中搜索起来:

总是排在队伍第一个的我,每次班级分苹果,拿饭盒等好事总是我第一个享受。坐在第一排上课,老师好像专为我讲解,还经常叫我发言,所以我的成绩一直不错。上次体育课我跳绳和前滚翻得了第一名,说明我很灵活。我还了解到伟人邓小平、孙中山他们都不高,可照样很了不起。这样一想,我的脸上开始露出了笑容。我对自己也有了信心。有一次,一个男同学开玩笑地对我说:“张杰锴,你真矮呀!”如果是以前的我,会很生气,并和他争吵,可现在,我会不屑一顾地说:“是呀,我也在努力地长高哦!”

我虽然个子矮,但我照样很快乐!人无完人。我懂得了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并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

(张杰锴)

【点评】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由于知识的局限和经历浅显,他们无法很好地去调节自己的看法和思维,所以生活中的许多事都会在无形中挫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而作为我们教师,应教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决的本领,这样孩子才能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的抚摸

我的外婆六十多岁,虽然上了年纪可并没有一根白头发,但是无情的岁月还是在她的脸上留下了印迹,一道道皱纹就像老树里的年轮线。外婆是位闲不住的人,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一刻也不停息。我还在美梦中,外婆就出门了,她说出去锻炼身体了,其实是去厂里干活了。

时间飞快地流泻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因为下班时间到了,外婆还没有回来!外公心急如焚,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我站在门口左顾右盼,终于看见了外婆那瘦弱的身影。见她左手扶墙,右手靠在背上,脸色煞白,龇牙咧嘴,有些滑稽。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心里纳闷:外婆今天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平常她都是兴高采烈的,今天怎么有些垂头丧气?

“外婆,怎么了?”我急切而担忧地跑上去。

“你帮我看看这儿,怎么了?”外婆掀开衣服,背上露出一大块红红的皮肤。

“受伤了!”我尖叫起来。

“没事,就是有点火辣辣的疼,另半边有点僵硬。”外婆有气无力地说。

“外婆,我扶您上床坐着,我来帮您揉揉吧。”我认真地边说边扶外婆进屋。

外婆摇手推阻着,但还是被我扶上了床。我掀开衣服,在僵硬的背上揉了揉。“啊!”外婆忍不住呻吟。“痛也要揉!”我狠心地说,其实我很心疼,想起外婆这么大年纪了,仍坚持要去厂里干活,拉着一捆捆网,吃力地搬来搬去,回家时总是大汗淋漓的。现在痛在外婆身,疼在我心啊!我揉得小心翼翼,生怕弄疼外婆。我又在心里不断责怪外婆:“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去干重活,真不听话!”

“热,热!”外婆虚弱地说。

我赶紧打来一盆凉水,给外婆擦汗,又在那块红红的皮肤上,敷了又敷。不一会儿,发红的皮肤变白了,外婆终于凉下来了。我的小脸通红,浑身发热,最后都出汗了。外婆看着我说:“太舒服了!”“好了好了,你休息一下吧。”外婆不停地催着我。我不听,依旧轻轻地揉着,还不时地跟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让外婆分散注意力。外婆默不作声,一动不动地坐着,当实在忍无可忍时,也会轻声呻吟,我就像大人一样,时而安慰她,时而停顿一下,时而揉揉背。

“真的不……不要……了。”外婆气喘吁吁地说。

“外婆,为了您好,痛也要揉!再坚持一下!”我的语气依然很坚定。我看见一串串晶莹的泪珠从外婆的脸颊上留下来,听见她轻声地嘀咕着:“长大了,长大了,真的懂事了。”

“外婆,痛苦已揉走了,美好时光在向您招手!”我本以为外婆会像往常一样大笑。没想到她一把搂住我,把我抱在怀里,我依偎在外婆怀中,尽管手有些酸,但却感到十分温暖、快乐。外婆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和手,心疼地问:“累了吧,外婆知道你手酸,来,在外婆身上靠一会儿。”我使劲地摇头:“不酸!不酸!”我和外婆抱得更紧了。

外婆笑了,我也笑了。看到外婆的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那一刻,我决定了,用自己真挚的爱让外婆永远微笑。

(陈 珂)

【点评】

孩子把对外婆的爱,用“揉”表达出来,很细腻,很温馨。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孩子在慢慢地成长,学会了关怀,学会了体贴。那份浓浓的亲情溢出字外。

追逐时间

星期五放学,我与同学在学校打篮球,打得热火朝天,一时竟忘记了时间。一看手表,已是五点了。我赶紧与同学道别,朝校外冲去。一跑出校门口,看到车站停着辆车,一看,竟是215路,我回家唯一能坐的车,我刚缓过神来,车已开走了……

“这可是末班车!”我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我脑中闪过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课文中的“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那句话,于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追上公交车!

我清楚地记得,公交车的下一站是电影院,再在文化广场向左转,朝剡园方向开去,然后会经过嵊州大桥站。学校离嵊州大桥站是一条直线,我何不直接冲到嵊州大桥站呢?说走就走,这已是我最后的希望。

我以自己最快的速度朝“薇薇新娘”那条路奔跑,可刚打过篮球,我已精疲力尽,可我一定要回家!我一定要胜过时间,把打篮球所耗去的时间弥补回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时间赛跑……等我一口气跑到嵊州大桥站,远远看到215路向站台缓缓地驶来。此刻,我心中有无法言表的快乐,因为我战胜了时间,我赢了!

我坐在车上,静静地想: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经常忽视它,就像我打篮球忘时间,差一点儿回不了家。经过这件事,我以后一定要更珍惜时间,并且还要做与时间赛跑的人。林清玄说过:“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只要我们好好把握时间,那我们一定能走在时间前面,而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就一定是胜利者。

(金文捷)

【点评】

从全文中可看出在绝境中,孩子的内心是如此的强大,不仅从体力和智力,都超越了自我。在逆境中,孩子在锻炼,在成长,在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力。

积极乐观面对人生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莎翁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呀,品一本好书,宛如获得人生之真谛,给予你震撼心灵的力量。书是我的好朋友,既能陶冶我的性情,又能滋养我的心灵。最近,我看了《鲁滨孙漂流记》,它不仅带给我许多知识,还让我明白很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讲了英国人鲁滨孙喜欢航海冒险。有一次,大船中途不幸遭遇可怕的风暴。船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幸免冲到荒岛。孤独无援的他在逆境中克服种种困难,经历了许多激动人心的事件后,有了一个助手“星期五”,养殖了羊,种植了谷,顽强地生活下来。直到一艘英国船的出现,终止了他28年的荒岛生活。

在几百万字的著作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鲁滨孙被海浪冲到荒岛,无依无靠,孤单寂寞。在这样孤独的生活中,鲁滨孙把当时的处境用好处、坏处一一罗列出来,使自己知足安命,不再忧郁沉闷,聊以自慰。他是一个不屈不挠,渴望生活,勇敢面对现实的人。从中我深深地被他的乐观主义精神所打动,觉得自己也应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早上,妈妈与我商量今晚放学回家的事。

“今天放学外公有事,你自己走回家吧!”妈妈刚开口,我就嘟起嘴,不开心了。为什么?那么长的路!万一有三长两短,我……要不?打车吧?

“妈妈,我会打车!”我兴高采烈地说:“只要你给我一些钱。”

“不行!你不会打车,小孩打车更危险!我绝不允许!”

我顿时垂头丧气,“哎——路程那么长,我肯定走不动,我……”

“你不是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鲁滨孙把好处、坏处一一列出来制成表,使自己不那么悲观,你为什么不能向他学习呢?”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一件原以为的坏事,你完全可以多想想它的好处,看成好事,积极乐观面对,改变悲观被动的局面,结局会完全不一样哦!这样对你很有帮助。”

是啊!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呢?我思索着:

这样一想,我豁然开朗,行,那就走路回家吧!放学了,我壮着胆,独自一人紧张而又小心翼翼地走回家。经过半个多小时我安全到家了,似乎经历了一次人生大冒险,别提有多得意了。

“我已学会多看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所缺乏的东西。这种态度使我内心感到由衷安慰。”这是鲁滨孙自己说的。当然现在我也会像鲁滨孙那样积极乐观面对人生。

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就是《鲁滨孙漂流记》给我的精神财富,使我感受到生活多美好!世界文学宝库里,许多的名篇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以美好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天,幸福和快乐会常伴着你。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百态,让生活充满希望,成为一个成功者。

(陈 珂)

【点评】

本文小作者能抓住“书既能陶治我的性情,又能滋养我的心灵”这一主题,联系《鲁滨孙漂流记》给了他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精神财富,把他在生活中第一次走回家的心路历程写了出来。他也模仿了鲁滨孙那样把好处、坏处等一一罗列出来,从中使自己学会了“多看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所缺乏的东西”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书籍带给小读者的终生受益的财富,也是一次心灵的提升。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
  • 怎么管好叛逆的孩子

    怎么管好叛逆的孩子

    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由青涩逐渐迈向成熟的一个经典表情,如何使叛逆能够被用于创造而不是毁灭,父母的爱心和智慧的引导很关键。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缺陷,只是程度不同,所以不能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长们只要留意观察,就会发现孩子自始至终都有着很多优点。所以在孩子出现叛逆的时候也可能是其优点的另一种体现,这就需要家长们认真地对待,耐心地引导他们了。
  •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这些情况在80后父母中是非常普遍的。虽然他们通过书本、网络或是孕前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育儿知识,但从产后住院期间看,大部分父母都不会照顾婴儿。
  •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家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很多欢笑和眼泪;它留藏着我们很多希望和憧憬。如果你珍视这个家,那就一定要关注安全,因为安全是家庭幸福和谐的保障。
  • 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本书介绍了正确而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包括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变得坚强而独立;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孩子的优势,让孩子更好的发展
热门推荐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重生90空间玉镯

    重生90空间玉镯

    三十二岁女医生无意中得到一个翡翠镯子,穿越回20年前。没想到镯子是个仙家法器,里面有灵泉有药田,有仙草有秘籍,还有个古灵精怪的小包子。有了这个外挂,小萝莉逆天改命,治病救人,悬壶济世,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主角:陈青山骆闻远1V1HE
  • 萌宝乖乖,妈咪求宠爱

    萌宝乖乖,妈咪求宠爱

    丈夫出轨,最狼狈时,她误撞进陌生男人的房里。误惹上的男人,是榕城传奇,财权滔天,样貌倾城。还是与她有特殊渊源的男人……——她被安排相亲。两只小包子哭着给她打电话:“爸比打我们,救命!”她满头大汗赶过去,男人在给演得不错的两只小包子奖赏大鸡腿……她气愤:“慕战谦,我相亲都被你毁了!”男人将她抵在墙上,嗓音低沉:“你要再嫁,何必舍近求远?我这个孩子爸,不应该是第一人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扶轮问路

    扶轮问路

    本书是凝结了史铁生近两年来所思所想的二十余篇随笔集。书中还收录了史铁生的十几首诗作。书中,花钱的事、看不见而信、理想的危险、乐观的根据……史铁生通过洁净文字,铺陈着自己对人生、社会、命运、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
  • 一二

    一二

    作者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雷力母亲的一生。这个女人怨恨自己的丈夫却依然选择撑起整个家;与儿女关系恶劣却依然不顾一切地为女儿讨回公道;厌恶妹妹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却依然收留并照顾她。这样一个在雷力眼中的“女魔头”,骨子里却有着不为外人道的坚强。而与母亲关系僵持、已有十年不来往的雷力,在为母亲奔丧期间,也慢慢地了解了母亲的一生,释然了很多道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明野史传

    大明野史传

    上位无道?旋转乾坤?余孽萤光?难以驾驭?详情尽在倚天屠龙记后续野史!
  • 金牌毒妃

    金牌毒妃

    结局一对一+男女主身心纯洁+宠文阔别四年,恶女归来。外表温顺如猫的小小养女实际上是一只深藏利爪的狐狸,而且是一只非常非常记仇的狐狸。宁府深宅,牛鬼蛇神妖魔鬼怪一大堆,她见妖踢妖,见鬼踹鬼,神魔照杀,绝不留情。阴谋!诡计!暗杀!陷害!当这些都接踵而来的时候,她巧妙躲避之余还狠狠地还击回去,敢陷害她,就要有被陷害的觉悟,敢要她命,就要有挑战死神的勇气,敢黑她,就要做好反被黑的准备。
  • 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