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1900000011

第11章 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蒋璐的方案得到丰跃地产认可,几个身材肥硕的中年男子频频点头。在他们旁边坐着一个面容温和、目光炯炯的年轻人,两幅画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看上去很年轻,如果不是座位面前摆着市场总监的名牌,一定会认为他是刚刚入职不久的助理。但是他的身上又散发着和蓝迪一样的老练感,仿佛有一种风过无痕的平静。

顾伊繁看着他,心里闪过一个词:温柔时光。

投影上的PPT一页一页翻过,顾伊繁一边听一边做着笔记,这样的场合能够学到的知识远比她在书本上学到的多。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确实有道理。

蒋璐讲着讲着突然停住了,因为PPT上除了一片空白的墙面,再无任何画面。

那原本是一面广告墙,但是设计稿却不见了。

蒋璐神情紧绷的看向蓝迪,两个人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丰跃地产的坐席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他们同样一头雾水。

看着即将失控的场面,顾伊繁想到一个办法,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这是一面签名墙,所有业主可以把名字和寄语写在这里,不仅能够和开发商拉近距离,多年后回看时还能想起当初入住时的样子。这不仅是一个房子,更是一段记忆。”

蒋璐看到顾伊繁的解释,立刻明白了她的用意,于是补充到:“没错,这是签名墙。我本来把它放在最后,可能是这几天连续加班太累把顺序颠倒了,刚刚才会有些恍惚,抱歉。”

坐在正中间的丰跃地产董事长谭跃说:“签名墙,这个想法很有创意,灵感创意的娘子军不可小觑啊。”

蓝迪笑着说:“谭总过奖了,我们还希望有幸与诸位共事,多多学习呢。”

“蓝总都这么说了,看来丰跃想拒绝都不行,咱们选个吉日签约吧。”

蓝迪站起来与谭跃握手:“向您保证把项目交给灵感一定是最正确的选择。”

会议室中的人渐渐散去,年轻男子仍旧坐在那里似乎思考着什么,蓝迪来到他身边说:“徐总,真的是你,我还以为自己眼花了,什么时候回国的?”

被叫做徐总的男子整理一下西装,客客气气的说:“回来三天了,两年不见,蓝总气质依旧。”

“徐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爱说笑了,风采依旧的应该是你才对。我来向你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几位负责人吧,以后还望你多多指教。”

蓝迪向顾伊繁挥了挥手,把她叫到身边:“这是顾伊繁,丰跃倾城项目的广告设计师,所有的视觉表现全部由她负责。另外两位是公司的老员工你都认识了,蒋璐是项目总负责人,许晓肖是策划。”

男子伸出手:“你好,我叫徐星骋。刚刚表现不错,临场反应很快。”

顾伊繁还想掩饰刚刚的失误,却被蓝迪拦住了,她说:“我就知道一切都逃不过徐总的眼睛,多谢你没有当场拆穿,回头我请客。”

从事地产六年的徐星骋,怎么会连这么一点失误都看不出来。只不过灵感创意的总体方案非常优秀,这一点失误也就没有那么值得追究了。

回到车上,蓝迪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依旧未能释怀,她不解的问:“刚刚的PPT怎么回事,你是不是忘记设计广告墙?”

蒋璐说:“Landy姐,每一个延展画面我都做好了,刚刚发生的意外我也很惊讶。”

“会不会是忘记放进PPT里了?”

“有可能吧,这次的延展设计好几十页,我可能是疏忽了。”

“还好丰跃地产没有在意,以后一定要细心一点,不要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嗯,我知道了。”

想起自己陷害顾伊繁的事情,今天却是她的机智才弥补了自己的过失。蒋璐有些不好意思,转身看向她说:“伊繁,今天谢谢你。”

顾伊繁笑着说:“客气什么,公司能够拿下这个项目就好。”

丰跃地产的徐星骋年纪轻轻就坐上了总监的位置,顾伊繁对他很是好奇,于是问“Landy姐,徐总看上去年纪很小,他是怎么做到总监的。”

“你觉得他有多大?”

“25、6岁?”

同类推荐
  • 水浒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水浒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也是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开创之作。它以其惊世骇俗的绿林题材,新鲜刺激的豪侠故事,义肝侠胆的草莽人物,以及高超纯熟的艺术手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国古代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
  • 杨乃武与小白菜(三)

    杨乃武与小白菜(三)

    刘子和用金钱收买了三姑,也打动了小白菜。他经常乘葛小大不在家的日子,日日前去与小白菜厮混。一日,小大忽然回家,发现了小白菜神色不对,以为她又和杨乃武混在一起。小大没有声张此事,忍气吞声,从此以后,每天回家守着小白菜。刘子和没有机会接近小白菜,心中很是烦闷。为了和小白菜长久在一起,他又去找了钱宝生想办法。钱宝生为了得到更多的赏钱,想出在小大的药中加入砒霜的毒剂。不知情的小白菜将混入了砒霜的药剂给自己的丈夫小大服用,小大中毒,七窍流血而亡。小大母亲喻氏看到自己儿子的死状,觉得蹊跷,偷偷藏下自己儿子死时所穿的血衣。葛文卿听闻小大出事,认为是小白菜毒杀亲夫,于是前去报官。
  • 首席记者

    首席记者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子明探案(第四辑)

    子明探案(第四辑)

    某公司老总蒋有山与妻子薛元英历来感情不睦,且中年丧子,于是蒋有山有了外遇,且诞下一子。薛元英以巨资买下该私生子,换取丈夫的回心转意。不久,该婴儿突发白血病而亡。有举报声称薛元英曾利用X光机对婴儿进行照射,从而引发白血病。警方虽然找到了该X光机,但薛元英矢口否认曾对婴儿进行照射。X光无迹可查,警方亦无可奈何,于是求助于陈子明。陈子明学识渊博,他利用古陶瓷鉴定所用的《热释光法》证明了薛元英的犯罪事实。古语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在众人以为此案已破的当口,陈子明突然揭示了深藏于薛元英背后的犯罪唆使人,令所有人皆大跌眼镜……
  • 金觚奇案

    金觚奇案

    龙城是S省的省会,虽说比不上京津和沿海大城市的规模,但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也有它深沉浑厚的一面。在悠久岁月中形成的文化堆积和历史印记,构成了它的辉煌和骄傲。如今在现代经济模式中,龙城经济实在没有自己的现代特色,它所依赖的只是一种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即是对大自然赋于它的资源的疯狂发掘和初始利用。因此,只要你在龙城市郊区走一走,你就会发现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劳作方式进行生产的星罗棋布的小煤矿、炼焦厂、小铁炉等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在红火得不能再红火的资源发掘的热浪中,一种被国外经济学家视为顺报率最高的行业——古玩收藏,也在这里悄然兴起,并很快被这里的人们接受,以至很快发展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市场。
热门推荐
  • 口技

    口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在诸天当皇帝

    我在诸天当皇帝

    杨凡出现后诸天万界的天道们惊恐,他打破世界运转规矩只为引出天道的现身,从此吞噬天道增强自己。鸿钧老头有本事你别跑,来来来哥给你看个好东西。
  • 仙魔同修

    仙魔同修

    误碰太古之器,普通少年林昊穿越至修行界,修至尊古体,获混沌本源,夺天地造化,炼万古天罡,铸就无上仙识……
  •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我爱你时你是我手心的宝。我不爱你你又算是哪根草?我爱你时为你含躬鞠腰。我不爱你抬手捅上三刀。你说我无情我笑你傻逼。你说我想你我说快滚你。天若有情天亦老,我若无情你算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顾道长生

    顾道长生

    本以为是写实的都市生活,结果一言不合就改设定!灵气复苏,道法重现,这大概是一个现代文明转变成修真文明的故事。…………本书仍然很墨迹书友群:666-464-52。V群:465-455-757
  • 水中之屋

    水中之屋

    《水中之屋》是一部关于动物文学的经典之作,集故事性和语言优美性于一身,着力刻画了野外生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人与动物跟自然的密切联系。本书流露出的情感真实自然,读者随着作者细述不由自主便被带入那一带幽邃深远的山林原野,漫步其中,看聪明的河狸在湖泊之侧建屋筑坝;充满爱心的男孩用勇气和智慧保住河狸之家;骄傲的麋鹿跟猎人斗智斗勇,最终得以摆脱追踪;贪吃的熊母子历尽艰辛终于劫后余生,等等。书中的原野美景令人陶醉,里面展现出的丛林生物的智慧与勇气亦令人钦佩。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本书可以作为一个纽带,帮我们联想起人类曾和动物一起栖居的美好生活,从而带领我们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本真。
  •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橡树管理者书架: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陈默编著。作为管理者,身在职场,面对下属、同事和上司,自然也要有其魅力表现。因为所处的位置,面对的对象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魅力表现是管理者所共有的。
  • 艮岳记

    艮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点(一)

    原点(一)

    凛曾做过电台英文节目主持人、教师、多个国际发展组织翻译,后因梦困扰,索性嚼梦吐字,尝试写作。试图在类型小说的地域里开拓一条新路,相信打开心灵后所获得的真理,被称作“反类型化作家”。已出版推理长篇《女法医之索魂》、《空壳》。代表作:独家刊于《最推理》的“高毅”系列、“未来探案”系列和“维利”系列等。本小说为虚构作品。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绝密档案编号等信息,如与事实相符,纯属巧合。
  •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本书为其传记,收录了其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