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9000000001

第1章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01

钱穆(宾四)先生自学出身,没有学历,没有师承,很长一段时间在小学教书,然而他认真阅读并整理了古书中几乎所有春秋、战国时期相关史料,写成了《先秦诸子系年》一书。钱穆之所以写这样一本考据大书,很重要的刺激来自名噪一时的《古史辨》。钱穆认为,以顾颉刚为首的这群学者“疑古太过”,带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光看中国古代史料,处处寻觅伪造作假的痕迹,没有平心静气尽量客观做好查考比对文献的基本功夫。功夫中的功夫、基本中的基本,是弄清楚这些被他们拿来“疑古辨伪”的材料究竟形成于什么时代。他们不愿做不能做,以至于许多推论必定流于意气、草率,于是钱穆便以一己之力从根做起,竟然达成将大部分史料精确排比到可以“编年”的成就。

很明显,《先秦诸子系年》的成就直接打击了《古史辨》的可信度。当时任职燕京大学,在中国学术界意气风发引领风骚的顾颉刚读了《先秦诸子系年》,也立刻理解了钱穆的用意,他的反应是什么?他立刻推荐钱穆到广州中山大学教书,还邀请钱穆为《燕京学报》写稿。中山大学钱穆没有去,倒是替《燕京学报》写了《刘向歆父子年谱》,钱穆说:“此文不啻特与颉刚诤议,颉刚不介意,既刊余文,又特推荐余在燕京任教。”

这是个“民国传奇”。里面牵涉那个时代学者对于知识学问的热情执着,也牵涉那个时代学者的真正风范,还牵涉那个时代学院重视学识高于重视学历的开放氛围。没有学历的钱穆在那样的环境中,单靠学问折服了潜在的论敌,得以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任教。

这个传奇还有后续。钱穆后来从燕京大学转往北大。“中国通史”是当时政府规定的大学历史系必修课,北大历史系惯常的做法,是让系里每个老师轮流排课,将自己擅长的时代或领域浓缩在几堂课中教授,用这种方式来构成“中国通史”课程。换句话说,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通史”就是由古至今不同断代的中国历史接续起来,顶多再加上一些跨时代的专史。

可是,被派去教授“中国通史”课堂秦汉一段历史的钱穆,不同意这个做法。他公开对学生表达了质疑:不知道前面的老师说了什么,也不知道后面的老师要说什么,每个老师来给学生片断的知识,怎么可能让学生贯通地理解中国历史?学生被钱穆说服了,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学生认为既然不合理就该要求改,系里也同意既然批评反对得有道理就该改。

怎么改?那就将“中国通史”整合起来,上学期由钱穆教,下学期则由系里的中古史大学者陈寅恪教。这样很好吧?问了钱穆,钱穆却说不好,而且明白表示,他希望自己一个人教,而且有把握可以自己一个人教。

这是何等狂傲的态度?本来只是个小学教员,靠顾颉刚提拔才破格到北大历史系任职的钱穆,竟然敢排挤数不清精通多少种语言、已经是中古史权威的大学者陈寅恪,自己一个人独揽教“中国通史”的工作。他凭什么?他有资格吗?

至少那个年代的北大历史系觉得钱穆有资格,依从他的意思,让他自己一个人教“中国通史”。钱穆累积了在北大教“中国通史”的经验,后来在抗战中随西南联大避居昆明时,埋首写出了经典史著《国史大纲》。

02

由《国史大纲》的内容及写法回推,我们可以明白钱穆坚持一个人教“中国通史”,以及北大历史系让他教的理由。那不是他的狂傲,而是他对于什么是“通史”提出了当时系里其他人没想到的深刻认识。

用原来的方式教的,是“简化版中国历史”,不是“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的关键,当然是在“通”字,而这个“通”字显然来自太史公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司马迁的《史记》包纳了两千多年,如此漫长的时间中发生过那么多的事,对于一个史家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如何收集两千多年来留下来的种种资料,而在于如何从庞大的资料中进行有意义的选择,从中选择什么,又放弃什么。

关键在于“有意义”。只是将所有材料排比出来,呈现的势必是偶然的混乱。许多发生过的事,不巧没有留下记录;留下记录可供后世了解的,往往琐碎零散。更重要的是,这些偶然记录下来的人与事,彼此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如果记录是偶然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也没有什么关联,那为什么要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

史家的根本职责就在于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并且排比、串联所选择的史料。最简单、最基本的串联是因果解释,从过去发生的事情中去挖掘、去探索“因为/所以”:前面有了这样的现象,以至于后来有了那样的发展;前面做了这样的决定,以至于后来有了那样的结果。排出“因为/所以”来,历史就不再是一堆混乱的现象与事件,人们阅读历史也就能够借此理解时间变化的法则,学习自然或人事因果的规律。

“通古今之变”,就是要从规模上将历史的因果解释放到最大。之所以需要像《史记》那样从文明初始写到当今现实,是因为这是人类经验的最大值,也就提供了从过往经验中寻找出意义与智慧的最大可能性。我们能从古往今来的漫长时间中找出什么贯通原则或普遍主题呢?或者通过消化漫长时间中的种种记录,我们如何回答那些只有放在历史长河里才能回答的关键问题呢?

这是司马迁最早提出的“通古今之变”理想,应该也是钱穆先生坚持一个人从头到尾教“中国通史”的根本精神价值来源。“通史”之“通”在于建立一个有意义的观点,帮助学生、读者从中国历史中看出一些特殊的贯通变化。这是众多可能观点中的一个,借由历史的叙述与分析能够尽量表达清楚,因而也必然是“一家之言”。不一样的人研究历史会看到、凸显不同的重点,提出不同的解释。如果是不同时代、不同主题就换不同人从不同观点来讲,那么追求一贯“通古今之变”的理想与精神就无处着落了。

03

这也是我明显不自量力一个人讲述、写作一部中国历史的勇气来源。我要说的,是我所见到的中国历史,从接近无穷多的历史材料中,有意识、有原则地选择出其中一部分,讲述如何认识中国历史的一个故事。我说的,只是众多中国历史可能说法中的一个,有我如此述说、如此建立“通古今之变”因果模式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这个道理是“重新认识”。通过学校教育、普遍阅读或大众传媒,一些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些基本常识和刻板印象。我试图做的,是邀请这样的读者来“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来检验一下你以为的中国历史和事实史料及史学研究所呈现的,有多大的差距。

在选择中国历史叙述重点时,我会优先考虑那些史料或史学研究上扎实可信,却和一般常识、刻板印象不相合甚至相违背的部分。这个立场所根据的,是过去百年来,“新史学”、西方史学诸方法被引进并运用到研究中国历史中所累积的丰富成果。但很奇怪也很不幸的是,这些精彩、有趣、突破性的历史知识与看法,却迟迟没有进入教育体系、没有进入一般人的历史常识中,以至于21世纪的大部分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竟然还依循一百多年前流通的传统说法。“重新认识”的一个目的,就是用这些新发现、新研究成果修正、挑战、取代传统旧说法。

“重新认识”的另一个目的,是回到“为什么学历史”的态度问题上,提供不同的思考。学历史到底在学什么?是学一大堆人名、地名、年代,背诵下来用于考试时答题?这样的历史知识一来在互联网上随时都能查得到,二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关联?还是学用现代想法改编的古装历史故事、历史戏剧?这样的历史,固然有现实联结,方便我们投射感情入戏,然而对于我们了解过去、体会不同时代的特殊性,有什么帮助呢?

在这套书中,我的一贯信念是学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学What——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要探究How和Why——去了解这些事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没有What当然无从解释How和Why,历史不可能离开事实叙述只存在理论;然而历史也不可以、不应该只停留在事实叙述上。只叙述事实,不解释如何与为什么,无论将事实说得再怎么生动,也无助于我们从历史而认识人的行为多样性以及个体或集体行为逻辑。

借由述说漫长的中国历史,借由同时探究历史中的如何与为什么,我希望一方面能帮助读者梳理、思考当下的文明、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一方面能让读者确切感受到中国文明内在的多元样貌。在时间之流里,中国绝对不是单一不变的,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明曾经有过太多不一样的面貌。这些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种种面貌,加起来才是中国。在没有如实认识中国历史的丰富变化之前,先别将任何关于中国的看法及说法视为理所当然。

04

这是一套一边说中国历史,一边解释历史知识如何可能的书。我的用心是希望读者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将其当作斩钉截铁的事实,而是能够在阅读中去好奇、去思考:我们怎么能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又如何去评断该相信什么、怀疑什么?历史知识的来历常常和历史本身同样曲折复杂,甚至更加曲折复杂。

这套书一共分成13册,能够成书的最主要原因是台湾“敏隆讲堂”和“趋势讲堂”让我两度完整地讲授中国通史课程,每一次课程前后横跨五个年头。换句话说,从2007年第一讲算起,我花了超过十年的时间。在十年备课及授课过程中,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消化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的各种论文及专著,并努力吸收这些研究的发现与论点,尽量有机地编组进我的历史叙述与讨论中。明白地说,我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一个勤劳、忠实、不轻信不妥协的二手研究整合者,而不是进入原始材料提出独特成果的人。只有放弃自己的原创研究冲动,虚心地站在前辈及同辈学者的庞大学术基础上,才有可能处理中国通史题材,才能找出一点点“通”的心得。

这套书有将近两百万字的篇幅,时间范围涵盖从新石器时代到辛亥革命。这样一套书,一定不可避免地夹杂了许多错误。我只能期望能够将单纯知识事实上的“硬伤”降到最低,至于论理与解释带有疑义的部分就当作“抛砖引玉”,请专家读者不吝提出指正意见,得以将中国历史的认识推到更广且更深的境界。

同类推荐
  • 大转折时代:美国报纸覆盖下的五十年

    大转折时代:美国报纸覆盖下的五十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进入了重要的转折期,商业模式和社会结构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印刷术及造纸技术扩大了纸媒的影响力,媒体开始左右人们的生活;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的城市格局,社会阶层悄悄发生了变化;移民文化融入了美国主流文化,城市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城市的蓬勃发展成为美国繁荣发展的缩影,并默默地影响着美国的未来。
  • 全球战国

    全球战国

    穿越者真正的对手只能是穿越者。七个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现代人,集体穿越回了西元1600年,托生于这个时代不同的国家和王室。七个人之中,谁才是真正的穿越者之雄?
  • 明末球长

    明末球长

    这不是一本打内战的穿越文300人乘坐的一艘星际飞船,穿越到了400年前的明末时代,当李向前知晓这一切后,他所想到的,唯有征服。大明,北方俄国,中南半岛,印度阿三,欧罗巴,凡是太阳照耀下的土地,都是我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观江南美女,唱红色小调,伦敦调教牛顿,让丫把高数从头到尾做一遍,还得用中文!欲要马甲者,请在书评区留言,写明姓名,职业等等
  • 贞观年少

    贞观年少

    那一年,突厥十万铁骑南下。那一年,渭水河畔醒来一位少年······
  • 阅古思今:资治通鉴事典评议

    阅古思今:资治通鉴事典评议

    这是一本对《资治通鉴》进行点评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本书截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从战国争霸、秦皇统一、大汉江山、三国鼎立、南北对峙、盛世唐朝,一路写到五代乱世,时间跨度一千多年。《资治通鉴》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本书在对《资治通鉴》原文进行白话翻译之后,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结合史诗的前因后果,以及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给予了系统而清晰的解读、评析、感悟和思考,提纲挈领地展示了几十个政权的兴盛与衰亡的过程,引导读者去关注书中所述的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兴衰成败规律,从政治得失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而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服务现实,增强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能力。
热门推荐
  • 网恋对象分开之后

    网恋对象分开之后

    墨氿木作为一个当红的网络作者,迷上王者荣耀之后不可自拔,深陷其中,居然在王者里找了cp谈起了网恋还要搞奔现!结果墨氿木跑去了奔现,结果被人放了鸽子还被人甩了!墨氿木:……我有句mmp现在就要讲!从此一代网红写手此发愤图强成为游戏主播界冉冉升起的一枚新星!一代实力坑逼成为一代实力坑神!“诶!你看了那个游戏主播没有?她从来不露脸的诶!别不是没脸见人?”“可是她技术6啊!”“你们有没有觉得她的声音很像我们的大大!”“正解!大大你还记大明湖畔的坑吗?”“陈年老坑你别不是不打算填了?”作为一个老粉的某男人,吸了一口烟,看着电脑面前的一波骚操作,吐出一口烟圈:“胆肥了啊……”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盯上的墨氿木一如既往的当她的带哥界扛把子!然而今天似乎遇到了对手,她已经被宰了几个人头!墨氿木一口老血卡在喉咙!墨氿木(全部):对面兄弟你是不是和我有仇?某人(全部):没仇。墨氿木(全部):那你干嘛总是只打我一个人?某人(全部):哦,我喜欢。墨氿木:……emmmmm这句mmp一定要讲!架空世界,逻辑死,苏文,无原型。
  • 厨神的养成之路

    厨神的养成之路

    宅男路远因为系统的误操作来到了另一个地球,本以为凭借着前世的积累可以大展拳脚。结果美食细胞,百鬼夜行,美食界,暗黑料理界。路远表示这不是我想要的穿越。
  • 扶轮问路

    扶轮问路

    本书是凝结了史铁生近两年来所思所想的二十余篇随笔集。书中还收录了史铁生的十几首诗作。书中,花钱的事、看不见而信、理想的危险、乐观的根据……史铁生通过洁净文字,铺陈着自己对人生、社会、命运、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
  • 全球修仙

    全球修仙

    2018年12月的某一天,就像被解除了神秘的禁锢,人们觉醒了各式各样的能力,小到喷火控水,大到御空飞行,仿佛上古神话重现。一个光影陆离的世界拉开了序幕。这一切,和上辈子的杨朔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一辈子,他带着仙府重生了!回到修仙纪元之前,修最好的功法,练最强的战法,泡最烈的女人……“嗯?你说什么?最烈的女人?你的意思是说我脾气不好咯?”“老婆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再也不敢装逼了……”
  • 荣耀之超能觉醒

    荣耀之超能觉醒

    当一款游戏成为主宰未来世界命运的钥匙,且看林尘宇如何一步步登临巅峰,荣耀即是吾命。
  • 后宫传:苏如惠

    后宫传:苏如惠

    那年的夏初,她带着对母亲生前遗留下的破旧的故事,放弃了与相爱之人相守的机会来到了蓬莱帝国的皇宫大宛。在哪里,她要寻的不是真爱,也不是真正的真相,而是一个女子的好奇心驱使下,对世间疑惑之事的追求。一个嫁过三个男人的女人,为什么临死还是一副哀怨的神情!她不甘这样平凡度过一生,相夫教子。亦或,这样的性子俨然促成了这个故事。或许,这就是命中注定吧。筑斯琰:蓬莱帝国的皇帝他对她三分怒气,四分忍让,五分包容,六分保护十分真情真意,却永远不敢去碰触她的真心,这又是为何?南宫紫昕:青梅竹马的恋人他恨她的抛弃,却又爱她的执着。只是,曲终人未散!是什么让相爱的人反目成仇!是什么让她义无返顾剑逼君喉。筑斯琛:蓬莱帝国的四皇子是报复吧!第一次他遇见她就在心里下定决心,她只会是他的女人!是仇恨吧!他毁灭了她,又遗弃了她。宋彷絮:蓬莱帝国的皇后谁都料想不到,在她要死之际,是被她逼得无路可退的皇后舍命相救!她们之间有什么真正的关系?
  • 四十九劫剑

    四十九劫剑

    非凡灵地见雷霆,拨云开雾显剑形。神元聚顶现银发,仰头望天看星辰。心藏神剑四十九,身怀闪电化不朽。踏虚看天天不高,举手欲摘万里星。风林火山不可阻,地人天神不可侵。冠绝古今无前后,天下第一白面生。
  •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2

    假面女生:俘虏良家少年2

    他是温柔的小男生,她是强悍的大女孩。一个玩世不恭嗜酒抽烟,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日夜颠倒自甘堕落,一个按时休息身体棒棒;一个清高自负骄傲自信,一个体贴低调如沐春风当两个性格生活完全相反的人产生交集,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小麻雀最终会俘虏大凤凰吗?
  • 恶魔的完美爱情

    恶魔的完美爱情

    安宁妈妈,只要你觉得你是幸福的,那么,我就会尽一些的力量守护你所谓的幸福。你用你的生命守护他,因为你深深的爱着他。你说即使你的身体不在了,还有你的灵魂。那么我也用我的生命守护他们,因为他们便是你的幸福。我别无选择。妈妈,感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即使从我形成那刻起就从为被人期待过。曾经,你说,“我的小公主在将来的某一天会遇见一位爱她的王子,从此过上最最幸福的生活。”多么美好的憧憬啊。。。。。。只是,你的女儿,好象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如果爱情,注定是不完美的,那么,我宁愿从来就不曾拥有过。妈妈,在天堂的你可一定要幸福啊。因为,我用了自己的一切来交换。。。。。。包括他——冷寒。——————————————————————冷寒女人,只不过是发泄欲望的工具而已;爱情,就是笑话;一见钟情,直接就是笑话中的笑话。可是,当这个笑话中的笑话变成现实时,那世界岂止用风云变色来形容啊。。。。。。——————————————————————美好的如王子般的男人,媚惑的轻笑着信步靠近那几乎苍白了脸色的女人。性感的薄唇微张,及富磁性的嗓音缭绕,“宝贝,这次你真的调皮过头了哦。”让自己的指腹感受着那柔软的红唇,冷寒“好脾气”的问道,“是我对你宠的太过头了吗?该罚。。。。。。”随着话音而来的是布料撕裂声。。。。。。宁儿,既然你不愿接受我的宠爱,那么就陪着我一起下地狱去吧!别怕!
  • 桃花瞳

    桃花瞳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第二天,运河湾里还是落的酷霜,酷霜把运河湾罩得白茫茫的,看着枝枝丫丫都在一夜之间变老了。但是寒气只持续到半晌,接着就被白亮的太阳赶跑了,刚刚还凝结在茅草丛上的霜雪眨眼间又不见了,茅草丛还是蓬松着,还是橘黄色土黄色掺杂着。还有成簇连片的紫柳,挂了霜的那个早晨,怎么看都像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