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9200000022

第22章 快乐的吉他(1)

毕可一突然想学吉他。这个念头一出现,立刻像巨大的铁钳,紧紧地夹住他的心。几天来,他成天想着吉他,有时,右手大指还下意识地扭动,仿佛在拨拂无形的琴弦。方桌上,凌乱地丢着矿石收音机的零件,他懒懒的,看都不看。收音机是帮彭登全安装的。彭登全给他六元钱。他买二极管、线圈之类的,最多用了三元。还有那只破闹钟,走三天停两天,同院余国柱请他修理,拿来快一个星期了,他摸也没摸。

学吉他的想法,是莫名其妙冒出的。那天,他去彭登全家玩。彭登全是他同学,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在青川县当知青,一年中,大半年在城里。刚好,彭登全的姐夫来了,背着一把吉他,模样很是潇洒。他自弹自唱,先是俄罗斯民歌《纺织姑娘》,又是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那低沉优美的琴声,刹那,在毕可一心里激起奇特的共鸣。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吉他。

可是,他没有吉他,也没钱买吉他。学校出来,一部分同学,去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部分插队下乡。他是独生子女,按政策留城,等待安排工作。他打听过,国内最好的吉他,是广州生产的“红棉牌”,不要说商场很难有货,就是有,也要三四十元一把。他买不起。他抱着侥幸心理,准备择机向家里要钱。从小,由于他身体不好,父母对他比较迁就。他瘦瘦的,脸色黄中带青,总像睡眠不足,无精打采的。但他眼珠,却又黑又亮,透着悟性和机灵。父母心疼他体弱多病,又没有工作,心情苦闷,凡事大都顺着他。他喜欢无线电,父亲几角一元地塞给他,让他买些零件来摆弄。他喜欢修钟表,父亲把旧怀表给他当试验品,还从收荒匠那里买来两个破钟,由他鼓捣。可是,买把吉他,要三四十元,不是三四元,家里能给吗?他毫无把握。

那天,晚餐很丰盛,有红烧肥肠和火爆肠头。母亲在猪鬃厂工作,偶尔分些猪下水,既便宜又好吃。父亲是建筑公司预制厂工人,上班很累,每晚都要喝几杯酒。母亲双手成天浸在水里清洗猪鬃,患有风湿,有时也陪父亲喝一杯。见他俩心情不错,毕可一拐弯抹角,提出想买一把吉他。

“三四十元,呵?”母亲像被滚烫的烙铁一灼,心疼地嘘起来。

“太贵了。”父亲想了一下,断然否决道,“我同你妈的工资,加起就七十多元,除了开支,剩不了几个。再说,总要存点钱。我们老了,需要钱,你今后结婚、养娃娃,哪样不用钱?”

毕可一垂头丧气地承认,父亲的话有道理。

虽然碰了钉子,毕可一丝毫没有气馁。他走火入魔般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才能买吉他。他忽然想到彭登全。彭登全性格憨厚,对他很信服,遇事多听他的。更重要的,彭登全母亲虽然在纸箱厂上班,收入一般,但他父亲,在蹬人力三轮车,累是累,每月至少挣七八十元。对!叫彭登全找家里要钱,买把吉他,大家一起学。毕可一欢天喜地,去找彭登全。

彭登全一口答应。他蛮有把握。平时,虽没向家里要过这么多,但两元五元的,只要他开口,父亲从不拒绝。他叫毕可一别走,说不定,等下钱就到手了。

“啥,四十元?吉他是啥东西,不能吃不能喝,遮不了风挡不了雨,有个屁用!”下班回家,彭登全父亲一听就火了,把装水的军用水壶重重地朝桌上一放,没好气地训斥起来,“老子日晒雨淋,一身臭汗,脚都蹬软了,不过挣两三元钱。你饭胀饱了,闲得发慌,还‘接他接你’的?”

毕可一完全失望了。不过,拥有吉他的念头,蛇一样地死缠着他。他茶饭无心,恍恍惚惚地只想着吉他。夜里,他常常无缘无故地惊醒,睁开眼,黑暗中,好像全是飞旋的吉他。

一个偶然,他萌生出自己做吉他的想法。

那天,他吃过晚饭,走出鲁家祠堂,到当铺院子去。很多年前,那里曾是“庆胜”当铺。院里的江沂也是社青,常在院子门洞拉小提琴。他想托他问问,有没有卖旧吉他的。如果只需十多元钱,他还能想法。江沂不在家。从江沂的小院出来,路过另一个小院时,忽然,院内一段话引起他的注意。

“……和尚都是人学的。我就不相信,只要有图纸,依样画瓢,啥子做不出来?结果,我带着两个徒弟,忙了一个月,还是把大殿修复了!……”院内,何木匠喝着酒,正唾沫四溅地大声吹嘘。

犹如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毕可一骤然受到启迪。对,自己做!他激动起来。接连几天,他调动所有的大脑细胞,策划着做吉他的步骤。他把吉他分解成三部分:琴头带弦板;琴的面板和底板;琴身那一圈围板。琴头好办,照着做,实在做不好,找个木器店加工,花不了多少钱。琴板也不难,依着大小尺寸,用钢丝锯,从层板上锯下就行。麻烦的是琴的围板,那弧度和曲线,很难处理。他终于想出办法:照琴身大小,用水泥浇铸成内模和外模;按照吉他围板的长度和宽度,锯好层板,用水泡透,再用水泥模内外一夹,挤压成型。他兴奋得难以抑制,匆匆去找彭登全商量。

彭登全一听,乐得憨头憨脑地傻笑。他们确定了合作方式:做吉他以毕可一为主,彭登全打下手。但加工琴把、买清漆、配琴弦等,都由彭登全承担费用。计划做两把吉他,一人一把。“没关系,钱由我出,你只管做。”算账下来,听说做两把吉他只需十来元钱,彭登全便一拍胸口,爽快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他们开始行动。

毕可一买来纸板,叫上彭登全,一起去他姐夫家。他俩拿着吉他,尽量精确地测量,把形状原样画上纸板,再小心翼翼地剪下。回家,毕可一直截了当地给父亲讲,准备自己做吉他,不过,要搞一张三层板和一些水泥。父亲爽快地答应了。近来,他觉得毕可一像是被鬼缠住,神魂颠倒地天天想着吉他,令人忧虑。他想实在不行,就咬牙买一把,省得儿子憋出啥毛病。现在,毕可一不要他掏腰包,只要水泥和层板,事情简单多了。没一两天,他从厂里搞回两袋水泥、一张层板,说还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鲁家祠堂院坝里,毕可一同彭登全忙了四五天,终于浇铸好水泥内外模。为使形状更精确,彭登全跑到姐夫家,借来吉他,现场比对着修正。内模整块都用水泥浇铸成。外模因要合模,只能做成两块。在毕可一父亲的参谋下,他们在外模两端分别嵌上螺栓和螺帽,以便合模脱模。接着,他们又拿着彭登全姐夫的吉他,找到一家木器店,依样加工琴头、弦板和调弦的小琴钮。总共花了三元钱,选的是花纹漂亮的桦木。他们照着纸样,锯下面板和底板,围板用内外模挤压定型。最后,他们取回加工的琴头,用牛皮胶精心粘上各个部件,整体再刷几遍清漆,两把像模像样的吉他就做成了。

配上琴弦后,毕可一试着拨弹。琴声低沉中略显嘶哑,共鸣声有些空洞,比彭登全姐夫的吉他差远了。但是,这毕竟是吉他,绝非琵琶或三弦。而且,它还是自己一手一脚做成的,一共花了不到十元钱。毕可一心里充满自豪。他挑一把,剩下一把给彭登全。他借回一本《吉他入门》,成天抱着吉他练习。他幻想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同彭登全姐夫一样,潇洒自如地自弹自唱。

这段时间,毕可一过得很快乐。只要有时间,他就抱着吉他弹奏,嘴里还轻轻地哼着歌曲。手指酸痛了,他稍稍休息一下,埋头捣弄他的收音机。两三个月后,他进步很快,能够弹唱十多首曲子。虽然,他的技巧远远谈不上娴熟,但配上简单的和弦,还像那么一回事。偶尔,院里小孩还主动缠着他,要他弹吉他。兴致上来,他会带上吉他,去找彭登全合奏。一个高音部,一个低音部,弹出来,别有一番情趣。背着吉他走过大街小巷,迎着路人钦羡的目光,毕可一轻飘飘的,很是骄傲。

元旦节后没几天,周总理逝世了。街道和居委会,相继组织社青参加悼念。毕可一不关心政治。反击右倾翻案风之类的学习,他总找借口不参加。但是,他对周总理很崇敬。他找来松枝柏丫,在家里设了一个小灵堂,表示追悼。接着,街道传出招工消息。去年招过一次工,十个人中有一个人工作。听说这次招的人更多,毕可一满怀希望。他把招工消息告诉父亲。父亲先还高兴,转而担心:“我们一没关系二没钱,能招你吗?”毕可一认真的一想,也是!自己很少参加街道活动,又没啥特长,能有把握工作吗?他思来想去,决定少在吉他上花工夫,多去办事处挣点表现,再动脑筋找找门路。

一天,他与彭登全闲聊,谈到找工作的种种艰辛,彭登全大大咧咧道:“关系有的是,我姐夫外面熟人多。不过,凭啥人家白帮你,要送礼啊!”彭登全也在发愁。去年,他所在的公社,推荐了三个人上大学,一个有过硬的关系,另两个全靠送礼走后门。今年,又有几个指标,他想争取当工农兵学员。

“你爸有钱,找他要。”毕可一说。

“不是送一次就算了,各个环节都要打点。可以向家里要,不过,钱花了,事没办成,咋交代?”彭登全搔着乱蓬蓬的头发,叹口气,“如果我们自己有钱,就好了。”

提到钱,毕可一就像泄气的皮球。每月,父亲给的两三块钱,上街花一点,再买点收音机零件什么的,三两下就没有了。前几天,吉他弦断了一根,他没钱买,只得向母亲要。

霎时,钱,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似乎只要有了钱,就可以找路子送礼,毕可一就能够工作,彭登全就能够上大学。

毕可一怔怔地想着。彭登全百无聊赖地拨着吉他。

突然,毕可一眼睛一亮。

“有了!”他欣喜地抓过吉他,“这就是钱!我们做几把,把它卖了,不就有钱了吗?”

彭登全明白过来,高兴地咧嘴笑着。

他们计划先做两把吉他,卖出去后,用赚的钱,再做四把。六把吉他,假如每把卖二十元,总共可卖一百二十元。如果还不够,再做吉他卖。开始需要的材料钱,毕可一叫彭登全垫着,以后统一算账。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论语逐句是一本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当代学习论语人群古文基础薄弱,学习经典畏难情绪较重的特点,专门组织编写的讲稿合集。适合于普通人学习,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参考。
  • 寂静忘机

    寂静忘机

    本书包含三个章节:诗词、诗歌、小文。本书以江南的笔触宋词的底蕴,展示了生活在喧嚷都市中一种独具本色的情怀,在物欲横流的红尘中,修筑一处心灵的桃源地,描摹与万物遇见离散的悲喜、眷恋、怅惘、苍凉、虚无……在自疑与释疑中轮回,追逐一种从内到外的本真,析透出当下社会人文、自由、延展的精神向度。
  • 厚道

    厚道

    蒋子龙的自然散文集。作品分为四个部分:草木之情、山水之乐、风物之美、故土之思。作者在作品中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深沉之爱,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思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情讴歌,对故土的深沉思念以及对建构家园的期望之情。
  •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朦胧诗”的重要诗人之一。诗风较之其他几位代表性诗人更为平易轻淡,但自有其独特追求和隽永意味。此诗集所辑作品跨度凡三十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实绩。作者简介林莽(1949—)原名张建中。在北京上小学、中学。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同年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诗人之一。1975年回到北京,曾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92年到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工作,1998年到《诗刊》工作。著有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林莽诗歌精品集》等七部。另有诗文合集《穿透岁月的光芒》、随笔集《时间瞬间成为以往》、《林莽诗画集》等。
热门推荐
  • 男女丹工异同辩

    男女丹工异同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世界模组生存记

    我的世界模组生存记

    某人:我有最终之剑!赵木……某人:我有无限矿物!赵木:……某人:我有神一般的效果!赵木不动声色,在聊天界面输入“/kill某人”于是,世界上少了一个叫某人的人。(以上全都是赵木的想象)且看赵木是如何与整个因特网一起毁灭/重塑整个世界
  • 好脑子,坏成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好脑子,坏成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提升孩子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却是可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事。因为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就意味着孩子的未来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只要您的方式方法正确,一切都有可能!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一句句中肯切实的话;没有什么绝世妙方,有的只是一条条行之有效的对策;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个精当有力的例证。总有一句话说到您的心坎上,总有一条对策适合您和您的孩子,总有一个例子让您似曾相识。读完这本书,提升孩子的成绩指日可待。
  • 种出个神豪

    种出个神豪

    这是一个靠种田成为世界首富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最新修正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最新修正本)

    第二次修改的行政处罚法结合人大代表建议,将确立行政处罚查处分离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证据制度,加强对罚没收入的管理等。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凤辞卿来

    凤辞卿来

    当凤安兮穿越到这个时代时,表面上平静,内心,,嗨皮中二病少女幻想的穿越在她身上出现了,她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辉煌的人生可是一群麻烦找上门她只能呵呵一笑,绿茶?白莲?郡主的打压?尽管放马过来,都不带怕的可是某妖孽:兮儿,跟我回府吧!天啊,我怂了
  • 甜妻娶一送一:总裁要点脸

    甜妻娶一送一:总裁要点脸

    “我黏你,是你的荣幸。”“凌烨,你要点脸!”要脸就追不到媳妇了!早在前世,她也是他的妻子。两世相恋,几世修来的福?(第二部是以凌烨的女儿星宝长大后为女主的故事,《遇见你遇见白月光》,云起书院首发)
  • 别让急脾气害了你

    别让急脾气害了你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急脾气的人,很多人也许会觉得急脾气不算什么,是性格中的一种,习惯就好了。其实,急脾气是人们性格上的一种缺陷,是情绪上的一种误区,是心理上的一种病毒。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它就会像病毒一样,快速地吞噬我们的健康情绪,让我们陷入浮躁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更严重的还会改变我们命运的轨迹。本书详尽地分析了急脾气对人生各方面的危害,结合实例进行论证,全面解读急脾气的产生与由来,同时阐述了远离急脾气的智慧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认知急脾气的危害,更快地摆脱急脾气的影响,以更加理性、健康的情绪面对生活,成为主宰自己人生的强者。
  •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盛产天才,影响深远。1939~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求学、生活长达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时常深情回望这七年联大时光。翠湖、晚翠园、凤翥街、观音寺、白马庙,泡茶馆、跑警报、做同期、逛书摊,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种种人事,在他笔下娓娓道来,饱含深情,蕴藉弥远,如云如水,水流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