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9400000043

第43章 自信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3)

赞美的词句要真实。既然是对孩子由衷地赞赏,尽可能地将感谢、喜爱的情意流露于话语之中。避免内容贫乏而又夸张的赞美,这样可能使他们的喜悦感消失,更有可能产生厌烦的情绪。

(1)使用躯体语言赞美孩子。

在语言赞美的同时,再辅以动作,效果会更好。

“摸摸头”的赞美方式,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予奖励,最好让孩子明白:应该怎样做爸爸妈妈才喜欢他。

“拍拍肩膀”会让孩子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赞赏。爸爸或妈妈的手仿佛像一条管道,将爱和关怀输送到孩子身上。同时,由于感受到肩头承受的重量,也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深处留下印象,仿佛爸爸妈妈的手一直停在他们的肩头上。

“拥抱”会使孩子心中充满幸福。在西欧一些国家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标语:你今天有没有忘记拥抱你的孩子?

(2)父亲的赞赏更有用。

一项调查发现,30%的初中生及34%的小学生最希望获得父亲的称赞,因为父亲大都“很少赞美”、“很严肃”、“要求高”。由于多数父亲吝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是具有“权威性”的。如果能够得到父亲的赞美,多数孩子都会觉得“一定是自己做得很好”,而这种赞美对孩子而言是非常具有鼓励作用的。因此,我们期望父亲们能多给予孩子一些赞美。

(3)第三者的赞美更被看重。

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夸奖,对于孩子而言固然是一种鼓励。但有时候,邻居、老师、叔叔、阿姨等孩子周围的人所给予的赞美,则具有更好的影响效果,往往也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好动力。

家长平时要和老师保持一定的联系,利用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赞美孩子,说某位老师告诉我,你近来课堂纪律好多了。孩子听了,会从心里感谢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因而更加注意自己在学校中的言行。又如,父母也可以借家里年长的亲属,传达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可以告诉孩子:“今天邻居家的王爷爷跟我说,你确实长大了,也更懂事了!我也觉得你现在很懂事。”孩子一定会受到鼓舞。

这种间接的赞美愈是不留痕迹,对孩子的影响效果就愈好。

帮助孩子克服自卑。

自卑者很少有过成功的体验,总是对生活不抱希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失败的感受,他们的思绪总是更多地转向过去,无暇面对未来。自卑者总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也怕被人瞧不起,而他们的做法和对待人生的态度,恰恰让人担忧。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自卑性格。发现后要及时帮助孩子改正。

孩子自卑感的产生,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目标定得过高连遭挫折的打击;二是与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等等。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的阴影,树立自尊和自信,专家提出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1、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其实,让自卑的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作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你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

还应该让孩子看到,你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的、做作的。

2、帮助孩子确立信心。

当一个人屡遭失败和挫折,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难以自拔,从而形成自卑感。要孩子克服自卑感,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并把自信心传给孩子。父母要多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管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是这样。

父母还应多给孩子讲,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因自己相貌而自卑。据说,从小他就对自己的容貌十分敏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还是凹进去的,前额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头一样,耳朵大得令人吃惊。他在学校时,老师对他的评价也不高,说他哪一方面都不行。他感到苦恼:像自己这么丑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取得成功。但他终于挺起胸来,扬长避短,不被不良评价所影响,最后终于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达尔文、伊索、拿破仑都有口吃病,亚历山大、莫扎特、贝多芬、拜伦都因身体佝偻、口吃、身材矮小、耳聋等而产生过自卑感,但他们并不因此而灰心,也没有因此而丧失生活的勇气。他们坚定了成就大业的信心,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当孩子了解到这些名人的故事后,慢慢就会树立自己的信心,增强进取的勇气。

3、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

对自卑心理很严重的孩子来说,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忽不定的,因而极需得到外界经常不断地强化。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可尝试以下方法: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成绩簿,让孩子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写出自己的“成绩”,并告诉孩子,所谓成绩,并不一定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的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然后,为孩子准备一些小的奖品,当孩子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做了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获奖;你还可以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方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自己为自己鼓劲:“来吧,朋友,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努力一次吧!”

当然,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孩子的自我肯定一旦用过了头,可能变成一种自负甚至成为唯我独尊的小“皇帝”。

4、让孩子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

父母可以对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扬,但其他人却未必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远地依赖别人的评语,而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因此,不妨指出孩子的正确之处,然后提醒他不必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论。

自卑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这时家长应该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家长完全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5、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如果家庭对孩子娇宠、溺爱,一旦他离开家庭稍遇困难,便不知所措形成自卑。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碰到困难时,只要是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家长可从旁加以指导,不要包办,尽量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使其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情。

平时,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能力,避免孩子因自卑而怯于与人交往,形成自我封闭。

帮助孩子赶走自卑的阴影还有下面有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1、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如果用其所短,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相反,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想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2、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

当孩子有自卑心理时,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名人的小故事来启发孩子,让他们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而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让孩子能够换个角度看自己。例如下面两个小故事: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他的相貌很丑陋,常常被他的政敌所讥笑。有一天,他的一位政敌遇到他,开口骂道:“你长得太丑陋了,简直让人不堪入目。”林肯微笑着对他说:“先生,你应该感到荣幸,因为你将因为骂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同类推荐
  • 爱孩子没那么简单

    爱孩子没那么简单

    由家庭教育专家冉乃彦教授牵头、挑选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们组建了“早期教育探索小组”。小组筛选了十几个幼儿阶段家庭教育的关键话题,例如儿童游戏、全职妈妈、爸爸参与教育、三代同堂养育孩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阅读问题、电脑问题、兴趣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由度问题、女孩男孩的不同教育等等。本书生动地记录了小组成员们自己的育儿过程,以及他们对这些话题的思考、对科学育儿方式的探索和研究。
  •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每个不同的季节里,孩子们的身体随着季节更替也在进行着适应自然的变化。作为父母,应遵循天人之间的内在规律,给与孩子适当的呵护。当然,如果发现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偏离轨道的迹象,一定要及时纠正。
  • 培养你的完美女孩

    培养你的完美女孩

    本书通过众多的教育事例,向渴望将女儿培养成为完美女孩的父母们全面介绍了教育策略、培养方法,并针对女孩独特的个性特征、心理特征、性别特征、成长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和指导。《培养你的完美女孩》中数十种教育技巧和培养方法的提供让父母们对女儿的培养水到渠成,帮助父母们将女儿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女孩。
  • 天降小宝

    天降小宝

    2位妈妈,2种国籍,2类育儿理念,2个可爱宝宝,这些是作者在这本书里写到的全部。对中西育儿教育深有感触的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以及美国、韩国朋友们对各自国家幼儿教育状况的研究和实地调查,总结比较中西育儿方法。书中通过两位年轻妈妈——中国妈妈小宋和美国妈妈艾伦及他们的家庭的育儿故事,展现了中西育儿方法的不同,内容涉及0~5岁宝宝的喂养、性格及品质培养等很多方面。让年轻父母在乐呵中轻松学到最精华的育儿方法。
  • 完美育儿百科

    完美育儿百科

    本书突破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的传统常规,将育儿过程中的“养”与“育”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具体细分,广集早教、育儿专家之精华,指导新手父母对宝宝的呵护不仅局限于饮食喂养与日常生活护理,还需要注重对宝宝在智能与性格方面的培养。本书可帮助新手父母快速掌握亲子沟通的秘诀,并有效解决各种问题,轻松塑造宝宝的完美性格。
热门推荐
  • 始皇歪传

    始皇歪传

    黄粱一梦遗世佳,老兵穿越旷世秦。无人晓破今往事,无奈重走世轮回。世间多知秦暴弊,鲜闻始皇有温情。秦政一统中华地,岂止正史十年功。(书友QQ:206960364)
  • 武逆凰妃

    武逆凰妃

    当21世纪叱咤风云的佣兵女王,转眼成为恶名昭著的纨绔千金,当强者之魂,霸气重生!金簪抵着男人的脖子,“敢碰我,我要你命!”嚣张,是有资本,狂妄,是够强大,不可一世,乃是天纵奇才。她要夺回属于这个名字的一切,重塑昔日辉煌,搅翻异世,走出一条青云大道;终有一日,站在云霄,俯瞰人间,傲视漫天诸神,告诉他们,墨风华不需要任何同情,因为我就是神迹!冷眼睥睨,看尽人间魑魅魍魉,素手轻覆,操纵凡世生离死别——且看风华无双,冠绝天下!
  • 娘要回家(中篇小说)

    娘要回家(中篇小说)

    天黑后,志新回来了,虽然还打着酒嗝,却一眼就看见春苗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春苗说,你喝成这样还能做事么?志新高高兴兴地答应能。春苗说那就去把楼上的木板床搬下来。志新有点失望,他以为是要做那个事。转念一想,今天春苗帮他解了难题,现在表现一下也是应该。想不过又问,你把这里搞得这清爽做什么事?春苗笑而不答只是反问一句,你看呢?志新说,莫不是给老娘准备的?春苗说,看来你还没喝多。
  • 夜岚阁

    夜岚阁

    所谓江湖,是爱恨情仇,还是刀光剑影,是儿女情长,还是家国大业,夜岚,在这江湖,又是诞生多少传奇……
  • 诱夫入帐:绝宠金牌毒妃

    诱夫入帐:绝宠金牌毒妃

    初次对上,她一颗十全大补丸,让他欲仙欲死,险失清白。再次杠上,他还她一颗“仙药”,让她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她,宫泠羽,二十一世纪金牌特工,惊世无双,毒步天下。一朝穿越,绝地重生!一箭穿心?满门被屠?冷暴前夫?恶毒女配?心机好友?人这一辈子,谁敢说没遇到个渣渣?谁身边还没个白莲花?!她从前不是什么好人,以后就更不会是了!你害我一次,我加倍奉还!你灭我满门,我毁你江山!云忆寒:“你进,我陪你出生入死。你退,我陪你归隐山林!你胜,我陪你醉笑花间;你败,我就是你的退路!”云忆寒:“我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情诗,当得了情郎;洗得了尿布,奶得了萌娃;抵得住诱惑,哄得了娘家人。”
  •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本书以沈从文经典小说、《湘行散记》、《湘行书简》为基础,以情感为主线,选取先生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读者心灵柔软质地、与现代人的情绪有契合之处、能给人以启示、在微博微信广泛传播的沈从文经典语录所在的情感类文章。分为小说篇(湘水多情)、散文篇(时光知味)、书信篇(见字如面)三部分,通过篇目的选择,内容的编排,版式、封面的设计,使沈从文的作品更年轻化和时尚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有耳目一新之感,与现代人的情感相契合,引起共鸣。感受沈从文的浪漫情怀和浓厚的人间情味,展现生命中真实、温暖而无私的爱,唤起读者心底对美好真情的向往。读沈从文,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暖人情味。
  • 太古帝天传

    太古帝天传

    一个不该出现的人。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盘万物为棋的局。一声过来人的叹息。逆乱世,荡妖魔,平世间,证天地!仙路尽头谁主沉浮,不是仙来不是神。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 快乐地爱自己

    快乐地爱自己

    本书为杂文集,所选精品篇章包括抒发人生感悟的“快乐地爱自己”、“可不可以不完美”;抒写甜蜜爱情的“爱情牙语”、“九十年前的恋爱”,关注生活生命的“赌里人生”、“留住幸福的时光”,关照亲情友情的“高中家长”、“母亲在1978年”、“陪父亲洗澡”等,平实而寓意深远。作者年志勇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天下》《洗牌》《命门》构建了中国通信业的激流三部曲,为读者喜爱。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