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200000051

第51章 起舞(7)

丢丢想为了掌握更为详实的半月楼的历史,特意在家中做了八个菜,温了一壶花雕酒,把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四个老人请来,请他们讲述与半月楼有关的故事。这四个老人中的两个人,都像裴老太一样,讲到了舞女蓝蜻蜓的故事。

蓝蜻蜓

齐耶夫去红莓西餐店当厨,通常搭乘公共汽车。但每隔个十天半月的,他会步行一次,否则,就会像遭了大旱的禾苗,无精打采。

如果不拐弯抹角,从老八杂走到红莓西餐店,大抵要一个小时。但齐耶夫往往要绕道看看教堂,一个小时也就不宽裕了,常常要多花半个小时。

出了老八杂,沿着马家沟河岸向北,经过一条五百多米长的水泥甬道,就到了红军街。红军街不长,它连接着南岗的两条主干马路:中山路和西大直街。如果去道里,在红军街与西大直街相交的路口,就要往西南方向走。可是齐耶夫一走到那儿——喇嘛台遗址前,会不由自主地向北,也就是东大直街方向而去。走过两家快餐店,一家音像店,一家由电影院改建的演艺广场和邮局,就看见秋林公司了。尽管近些年新起的几家大商厦屹立在它左右,但它魅力依旧。那些高大的玻璃幕墙的大商厦就好像浅薄的摩登女郎,而它则像一个安闲地坐在草地上牧羊姑娘,庄重典雅,朴素动人。每回走到这里,他都要站下,定睛看上一刻。从这儿向北步行十多分钟,就可以看到圣母守护教堂和尼埃拉依教堂。这两座红色的教堂在东大直街的一左一右,如两盏相对着的灯,互相照耀。如灯的建筑想必是会发光的,一到这里,齐耶夫就觉得身上暖洋洋的。他会想起他的少年时代,想起母亲一次次带着他来这儿的情景。想起同学们都歧视他的时候,这些教堂带给它的慈母般的安慰。看过了这两座教堂,齐耶夫就像回了趟故乡,心也就安定下来了。他转过身,再回到喇嘛台的遗址前,向不远处的火车站走去。道里比南岗地势要低许多,所以从道里往南岗走,是步步高升;而从南岗往道里,则是一路走低。哈尔滨火车站旁的霁虹桥,就是一条连接着道里与南岗的巨龙。这桥有八十年的历史了,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桥下的柱子刻有狮子头像,铁栏杆上镶嵌着中东铁路的路徽标志。齐耶夫最喜欢的,是古埃及方尖碑的桥头堡,它们像一把把青色的剑,直刺天空。齐耶夫走到霁虹桥时,一定要停下来,俯身看看桥下。有时候正赶上进出站的火车穿行,汽笛声震得他耳鼓嗡嗡响,他本已安定下来的心就会躁动起来,有背起行囊上路的欲望,可却又不知目的地在哪里,于是愁肠百结,泪水盈眶。

齐耶夫长大后,曾向母亲问起过自己的生身父亲,齐如云只是提醒他不要相信传言,不要以为她当年在舞会上是受了侮辱,才有了他。齐如云说,妈妈是不会让一颗恶种在身体里发芽的。齐耶夫明白,母亲是爱父亲的,她的爱实在太奇特了,昙花一般盛开,顷刻凋零。她为了这瞬间的美,枯守一生。随着母亲在半月楼前的雕花廊柱前猝然倒地,齐耶夫明白自己的身世之谜永远不会解开了。当他看见丢丢为母亲穿上那条舞裙,看着母亲的肉体同裙子一起在火焰中盛开、化作灰烬的时候,齐耶夫泪如雨下。母亲去世后,他常去教堂流连,在那里,他似乎能感受到母亲的呼吸,能在那深沉的呼吸中隐约看到父亲的形影。教堂在他眼里,就是祖宗的坟墓。

齐耶夫成年后,喜欢结交与他有相同血缘的人,仿佛是寻根溯源,认祖追宗。留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人,有老有少。少的多数像他一样,是一些被当地人称为“二毛子”的混血儿;老的基本是血统纯正的俄罗斯人,他们中既有十月革命后逃难出来的白俄,也有中东铁路开通后过来的商人。如他这般年龄的混血儿,大都是这样的老人与哈尔滨的姑娘结缘后生下的孩子。中东铁路开通后,俄国人就从铁路线上,源源不断地把本国的产品倾销到东北,纺织鞋帽、钢材水泥、药品食品,无所不包。那时中东铁路的沿线,经营俄国商品的店铺可谓遍地开花。他们在输送本国商品的同时,又用低廉的收购价,将东北的煤炭、粮食、林木等产品大批大批地运往国内,东北无形中成了俄国人在外贝加尔和乌苏里地区驻军给养的供应基地。哈尔滨的史学家们,在论及哈尔滨开埠后的繁荣的时候,都会提到那一时期俄国人对东北经济的垄断。这让齐耶夫觉得脸红,因为他的祖先在帮人做事的时候,又干了顺手牵羊的事情。

齐耶夫与这些俄罗斯血统的朋友,每年都要聚会一到两次。他们的聚会不像老八杂的人在半月楼前的聚会那样,是那么的放纵和快乐。这些失去了根的人,在发出笑声的同时,眼睛里却流露着惆怅。这些人中,齐耶夫和尤里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他们年龄差距大,但是相似的出身却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他们的心彼此靠近。尤里比齐耶夫大接近二十岁,三十年代末的一个夏日,三个月大的他被遗弃在道里凡达基西餐厅的门前,被一个扫街的女人捡得。尤里的兜里揣着一张纸条,记着他的出生年月。并简单注明他的生父是俄国人,暴亡;生母为满洲人,病故。扫街的女人看这混血的男孩生得可爱,就把他抱回家抚养。尤里长大后,曾向养父养母询问自己的身世,他们便把那张泛黄的纸条取出来,说是只知道他父亲是俄国人,至于他是做什么的,真的很难猜测。也许他是个商人,也许是个搞音乐的人,因为那个年代来哈尔滨教音乐的人很多。但从“暴亡”一词来分析,尤里的父亲又可能是个专门勒索绑架那些有钱的中国人的俄匪。沦落为匪徒的俄国人不只一绺,所以各帮派之间常有械斗,暴亡之事时有发生。尤里因为自己的身世之谜,一直深深痛苦着,终身未娶。他有时把自己想象成音乐人的后代,血液里洋溢着浪漫和爱的因子,那时他会快乐一些;有时又认为自己是匪徒的儿子,血管里流淌着罪恶,就会让他觉得浑身肮脏。还有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可能是传教士的后代,不然他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活着,要遭遗弃?这样想的时候,尤里就会闭上眼睛,叹息着叫一声“上帝啊”。尤里不像齐耶夫,喜欢那一条条伸向远方的铁路;尤里憎恨铁路,他想如果没有中东铁路,他的父亲就不会来到这片土地,不会有他,不会有伴随他一生的困惑和苦恼。所以他每次经过霁虹桥,俯身看到桥下纵横交织的铁路线的时候,就会紧握双拳,瞪着眼睛,如同一头愤怒的狮子。而当他走在街上,无论哪一个在年龄上可以做他母亲的女人多看了他几眼,他就疑心他的生身之母并没有病死,她正在暗中打量着他,这让他痛苦不堪。

尤里是公交车司机,年轻时在道外开有轨电车,中年以后在道里开无轨电车。他退休后,联运汽车和双层的空调巴士才在哈尔滨兴起。现在有轨电车已经消失了,可尤里在午夜梦回时,常能听见有轨电车摩擦着钢轨的“吱嘎”声,看见架空的电源线在空中擦出的白炽的火花。

尤里三十岁时,养母去世了。尤里五十一岁的时候,养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把家中唯一的房产分给了他,说是尤里有个单独的窝,就能娶上老婆了。这惹得养父的三个亲生儿女对尤里充满敌意,不与他往来。所以养父养母不在以后,尤里觉得自己又一次沦落为孤儿。他不想闲在家里,就用积蓄在透笼街市场租了间铺子,卖糖炒栗子。他住在九站,从那里去透笼街,他总是步行,因为沿途可以欣赏松花江的风景。他每次路过红莓西餐店时,都要停下来,看齐耶夫在不在。

每年的圣诞节,都是哈尔滨的西餐店生意最红火的日子,没有一家西餐店不是爆满的。但齐耶夫那天晚上一定要休息,跟尤里一起度过。虽然西餐店老板百般的不乐意,但又不能不尊重他。店面在那一天不能关张,只能花大价钱请人临时帮厨。所以冲着红莓西餐店菜肴来的老主顾,都会抱怨圣诞节时,店里的菜的味道大不如从前。

齐耶夫和尤里在圣诞节的晚上,会先找家浴池痛快地泡个澡,然后穿得暖暖和和的,穿越冰封的松花江,到江北渔村的小酒馆享受一番。他们不喜欢市区的大饭店和酒楼,它们太喧闹了。江北人烟稀少,那些小酒馆店面不大,装饰简单,但很温暖,有家的感觉。他们会要上一锅热气腾腾的得莫力炖鱼,再配上几个小菜,炝土豆丝啦,蒜泥茄子啦,五香豆干啦,腌萝卜皮啦等等,叫上一瓶温过了的北大仓酒,惬意地吃喝。他们平素也常见面,但一年中只有这次见面是最美好的。他们只是相对着喝酒,并不讲什么,偶尔笑笑。其他客人从他们脸上平和的表情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那种相知的默契。若是菜可口,添酒就是必然的了。他们尽兴而归时,通常是子夜时分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再次穿越覆盖着冰雪的松花江。走到江心时,他们会在冰面坐上一刻,抬头望望星星。有一年,他们抬头望天的时候,发现星星不见了,不久下起雪来。尤里在飞雪中哭了,齐耶夫也哭了。那是两个男人第一次听到彼此的哭声。

如果不是尤里把罗琴科娃介绍给自己,那么齐耶夫的生活将会是平静的。他爱丢丢,爱齐小毛,爱老八杂,爱他们的家。可就在丁香花开的时候,尤里为了给罗琴科娃多找一份工作,把她带到了红莓西餐店,齐耶夫见着她的时候,眼睛仿佛被刺痛了,因为罗琴科娃分明就是一道雪亮的阳光。

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近些年随着黑河、满洲里、绥芬河等口岸的开通,来哈尔滨做生意的俄罗斯商人多了起来。一些漂亮的俄罗斯小姐,在哈尔滨的很多高档酒楼为客人表演俄罗斯歌舞,以此赚钱。按尤里的说法,有些小姐暗中也是卖身的,与过去的舞女没什么两样。

尤里是在透笼街市场卖栗子时认识罗琴科娃的。她很喜欢吃糖炒栗子,每隔两三天,罗琴科娃就来了。虽然市场卖栗子的有好几家,但她只买尤里的。尤里明白,这个俄罗斯女孩主要是冲着他的二毛子血统来的。罗琴科娃成了尤里的老主顾后,有一次尤里收摊早,就一路走着跟她聊天。罗琴科娃说,她的家在圣彼得堡,父亲是一所大学的音乐系教授,母亲是眼科医生,她有三个姐妹。以前他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可是苏联解体后,父亲的薪水减少,母亲失业,一家人的生活便陷入窘境。她上大学时,听说她所学的专业来哈尔滨谋生会赚到钱,就选修了汉语。受父亲影响,她五岁时就开始学习小提琴了。尽管她毕业时小提琴的技艺和表现力让专业剧团的演奏员都为之叹服,但她还是没能找到工作。罗琴科娃来到了哈尔滨,在井街租了一套一室半的旧房子。她白天练琴、学汉语,晚上则去两家西餐店拉小提琴,直到夜深才归。她每天可以赚到四百元,一个月就是一万二,除去房租、水电煤气的费用,起码能剩八九千块钱,完全可以接济家里了。而她的父亲在大学,一个月拿到的薪水不过八九千卢布,还不到三千人民币呢。罗琴科娃跟尤里说这一切的时候,神情是欢快的、自豪的。她喜欢哈尔滨,尤其喜欢中央大街,每当她想家的时候,就会去那里走走,然后找家咖啡店,喝上一杯。等她再回到街上的时候,心里就踏实了,好像是回了趟圣彼得堡。

罗琴科娃每天工作四个小时,晚上六点到八点,她会在南岗的一家西餐店拉琴,结束后要立刻赶回道里,八点半到十点半,她会出现在松花江畔的另一家西餐厅。罗琴科娃很遗憾地对尤里说,她的两份工作都在晚上,要是能在白天谋到一份工作,那就更好了。尤里说,我有一个好朋友,是红莓西餐店的大厨,我领你去见见他,让他跟老板说说,看看中午时能不能去他们那里?吃西餐的人中午也不少啊。罗琴科娃并不抱很大的希望,她说,人们还是喜欢晚上听琴,琴声在夜色中才美啊。但尤里还是把罗琴科娃带到了红莓西餐店。

齐耶夫在哈尔滨的街头,无数次地看见过俄罗斯女郎,但他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可是他第一眼看见罗琴科娃,就像他初次见到丢丢一样,就被她的气质打动了。罗琴科娃中等个,偏瘦,白皮肤,灰蓝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浅黄色的头发。她的五官给人一种飞扬的感觉,眼角、鼻子、唇角都微微翘着,看上去朝气蓬勃,俏皮动人。她刚刚二十三岁,就像一只刚摘下来的梨,似乎轻轻地用指甲划一下,就有甘甜的汁液流出来。齐耶夫跟老板讲了罗琴科娃的情况后,老板答应可以让她午间过来,先试用几天。罗琴科娃大喜过望,她像小鸟一样蹦起来,吻了尤里,又吻了齐耶夫。她说试用期她分文不取,只当练琴了。只用了一周的时间,罗琴科娃就用她温柔的琴声,在阳光最灿烂的时刻,征服了那些来红莓西餐店的顾客,使这个店正午的营业额直线上升,老板非常高兴,他让罗琴科娃每天中午来工作两小时,付给她一百元的报酬。虽然比别处少,但她每天可以享用免费午餐。

罗琴科娃每天十一点就背着琴来了。她来了后会先到员工休息室,换上裙装,再梳洗一番,然后就开始工作了。红莓西餐店不设包房,只是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厅,放置着二十多张餐桌。由于厅里竖着六根银白色的大理石柱子,它们在有意无意间,等于把空间给区分开来了。罗琴科娃喜欢一边拉着琴,一边在这几根柱子间穿行,这时的她看上去就像一只在林间快活穿梭着的小鸟。到了午后一时,罗琴科娃收了琴,换下裙装后,会坐在临窗的一张餐桌前,叫她的午餐。她从不因为老板让她免费享用午餐而叫奢侈的菜,她一般只点一份红菜汤,一份面包配两片火腿;要么就是一杯咖啡配一小盘酥炸鸡蛋卷。齐耶夫看不过去,有一次他出钱,特意为她做了一道红汁骨髓,说是她太瘦了,让她补补身子,罗琴科娃看着那道菜,泪珠“噗嗒、噗嗒”地落下来。

丁香花快谢的时刻,有一天罗琴科娃结束工作,用过了午餐,见齐耶夫也忙完了店里的活儿,就约他去她租住的小屋坐坐。去的路上,齐耶夫说要给她买点水果或是鲜花,罗琴科娃咯咯笑着说,你帮我找了这份工作,你要是给我买一斤苹果,我就得给你买两斤呀;你要是给我买一枝花,就是让我给你买两枝呀!她这可爱的逻辑推理把齐耶夫逗笑了,打消了给她买礼物的念头。

同类推荐
  • 蜀山剑侠传(第七卷)

    蜀山剑侠传(第七卷)

    还珠楼主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人物,曾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他的一生,历经曲折跌宕,极富传奇色彩。其作品多达1700万字。他的小说,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融合侠义和武术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发挥,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宏大气魄。本社经过精心策划与制作,规模推出《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还珠楼主卷》,《蜀山剑侠传》是还珠楼主的重要代表之一。
  • 四海鲸骑

    四海鲸骑

    太子目睹父皇被老师郑提督所杀,被迫驾青龙灵船流落南洋,从此辗转于各方势力,踏上了寻找佛岛的复仇之旅。
  • 死囚

    死囚

    西伯利亚的寒流裹卷着这座城市,凛冽的朔风发出低沉的呜鸣声。夜,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宋菲骑着自行车出了繁华的解放路向北一拐,进了僻静的车站街,虽然街道宽敞,路灯明亮,因为两旁没有商肆店铺,天一黑路上行人和车辆就稀少了。特别是在这样的夜里,但凡有一分奈何的人也不会顶着严寒奔波。路上偶尔驶过的三两辆自行车那是下了晚自习的高中生和像她这样没有任何理由不上晚自习的青年教师。她惊竦地看着路灯后的黑暗,光秃得只剩下几枝枯干的梧桐树后面黑黝黝的是北货场那长长的围墙。路灯的冷光被摇曳的树枝幻化出一些平时想像不出的狰狞形象来。
  • 羊脂球(经典译林)

    羊脂球(经典译林)

    本书精选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39篇中短篇小说,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不朽名篇,内容丰富多彩,结构巧妙动人。
  • 恍惚

    恍惚

    本报讯(记者林海)12月19日,为期三天的老木作品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位评论家、作家和诗人欢聚一堂,就老木新作《绝望》作品进行多方面研讨。滨海市十位有影响的作家应邀与会。据了解:新时期以来,樟县涌现出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评论家和诗人,尤其是老木的小说,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曾被誉为中国走得最远的先锋作家。创作转型后的老木,以哲学家的思考和诗人的激情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樟县完稿的中篇小说《征程》,真实地描写了革命战争时期樟县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热门推荐
  • 北京爷们儿

    北京爷们儿

    他们历经挫折,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主人公张东一再碰壁,在冒险的生涯中成为商业社会的弄潮儿,最终面临的依然是麻木的社会现实,无可奈何。作品以深厚的生活积累,讲述了民间社会的“英雄”们积压自不同的叛逆过程……生命力最质朴的顽强抗争,在非理性的胡闹中张扬着反文化的精神特质。而大量感性的联想,更使作者的幽默具有顽童般的想象力,匆忙的叙事节奏,则适应了表现这个时代全民性的浮躁,也透露出作者自己的内心焦虑。
  • 世界上唯一的你(已出版)

    世界上唯一的你(已出版)

    【已出版】陈咏咏和黎美宝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咏咏脆弱敏感,对神秘摄影师叶哲一见钟情。美宝看似坚强,却怀抱着不为人知的沉重秘密,直到有天遇到小曲……于是,四个人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咏咏疯狂的爱恋,美宝内心的故事,叶哲藏匿的伤痛,小曲温暖的守护,友情与爱情……
  • 西镇流年

    西镇流年

    流年,光阴之河,奔涌向前。西镇流年,从光阴之河溯回,听舟子说流水,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在现世安暖里,追忆似水年华。本文以西镇为圆心,讲述一个家庭三代人摆渡光阴之河的故事。以李昌盛、李泰和李安、李婉为代表的三代西镇人,他们或从饥寒交迫中走来,坚韧、吃苦、有恒劲,历经生活磨砺却精神却从来屹立不倒;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借自己的努力,勇敢追逐梦想,起伏跌宕中,成长为农民企业家和人民教师;或以开放的心态、勇往直前的魄力和饱满的热情,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他们以不同的奋斗之姿,一起壮阔了西镇的流年画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黄道星雨

    黄道星雨

    一杆(方天画戟),一柄(七尺亮银枪),一个山间走出的小伙,一个家财万贯的小丫头,无意间的碰面,续写了一段——敢爱,敢恨,狂虐,扭类戏态的人物剧情……
  • 绝代修仙学生

    绝代修仙学生

    一个谨慎得不能在谨慎的学生偶得修炼功法,一步一脚印的走向人生巅峰,每一句话都非常谨慎,就像是大能在布局一般……他就叫邓源!
  • 玄天邪皇

    玄天邪皇

    浩瀚世间,无尽传奇。修炼一途,逆天而行,与天夺命,超脱生死,呼风唤雨,执掌天时。人魔少年,偶获奇缘,逆境突破,强势崛起,独战天下……
  • 小灰狼的大白兔

    小灰狼的大白兔

    莫无笙是他见过最奇怪的女孩子,她好像无害纯良,无辜单纯;她好像又腹黑狡诈,狡猾可恶。“我听说……你有一个非常非常喜欢的女孩子哦”女孩儿将发丝别到耳后,“不经意”的开口。“嗯。”温润如玉,难以形容他的柔情。女孩儿期待的轻笑。“她……不在了。”女孩儿的笑容僵在脸上,不在了……“她还会回来的,是么?”男人眼瞳深似星辰,望着女孩儿精致的小脸。————————吾一生所爱,近在眼前,终不悔。
  • 漫花弘文手卷

    漫花弘文手卷

    十二年之前,江湖高手齐聚中原武林,正邪之间一场大战血染云洛城郊。十二年休战之期将过,不知道黑白正邪两道又会经历怎样的血雨腥风。
  •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一部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枕边书!解读历史得与失的史学巨著,纵论上下千年的治乱与兴衰!体悟封建王朝的更迭与轮替,品味风云人物的交错与变幻!
  • 20~30岁 好口才,好社交

    20~30岁 好口才,好社交

    曾经,你和你的同龄人跨出学校大门,踌躇满志地走向社会时,你满以为从此可以凭借胸中所学,一展拳脚,创造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然而社会却以毫不掩饰的残酷、赤裸裸的现实给了你当头一棒,一下子把你打翻在地。就在你懵懵懂懂,浑然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之时,几年宝贵的光阴已经悄然而逝。或许你会想到,如果能有一个人,或是一本书告诉你在走向社会时将要面对的陷阱、诱惑,指导你如何应对,并为你找出一条最便捷的道路,或许今天,你面临的境况会截然不同,你所取得的成绩会更多一些。一切为时不晚,一本好书,你找到了!集攻心术、说服术、交际学于一体的魔力教程《20~30岁好口才,好社交》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