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00000029

第29章 名家——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2)

物方生方死,万物刚刚生出的时候就马上向死亡转化。也就是说,“生”与“死”是对立的统一,可以相互转化。这无疑含有正确的因素,但事物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质的相对性,生与死有本质的不同。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认为生、死就没有确定的界限,显然就掉进了相对主义的陷阱。

目不见

名家说眼睛看不见东西,理由是:在黑暗的夜里和睡觉的时候,人的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可见眼睛是看不见的。另一方面,要有光线,眼睛才能看到,所以不是眼睛看见,而是光线看见;人要注意去看才能看见东西,所以也不是眼睛看见,而是注意力看见。

命题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事物的“同”与“异”是对立统一的。例如,人与牛、马都属于动物一类,这是“大同”;而牛与马又属于动物中的兽类,这是“小同”;然而牛与马之间既相同而又有差异,这叫“小同异”。依此类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相同之处,也都有相异之处。就它们都是物而言,万物都是“毕同”;而就各种事物的千差万别来看,又都是“毕异”,这就是“大同异”。

命题六:南方太穷而有穷。

南方是无尽头的,又是有尽头的。从空间一点向任何方向延伸开去,都是无边无际的,因而可以说“南方无穷”;但从“至大无外”的观点看,却是有边际的,所以也可以说南方“有穷”。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射出的箭头在疾飞,这是谁都看得见的,可名家却说,疾飞的箭头既不动(不行)也不停(不止)。他们的理由是:疾飞中的箭,每一瞬间都既在某一点又不在某一点;在某点便是“不行”,不在某点便是“不止”,所以说“飞矢不行不止”。

命题七:今日适越而昔来。

这个命题,从字面上看,是说今天去越国而昨天来。怎么理解?历来众说纷纭。郭沫若认为,今日适越之一刹那迅即成为过去,故可谓昔来。冯友兰认为,适越之今日可以变为昔日。胡适设想,由于地球运动,在一个国家是“今天”,而在另一个国家则可以是“昨天”。比较起来,我们认为胡适的解释较为可信。

命题八:连环可解也。

从整体上讲,连环,环环相扣,无法解开;但从环与环之间的关系上看,它又是由一个个独立可分的环构成的。

命题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从宇宙“大一”来看,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日常说的中央都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中央,因此越之南和燕之北都可以看成是天下的中央。

命题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这个命题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看到了物质世界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看到了概念的“种”“类”从属及其辩证关系。不过,这个命题太强调“差异的相对性”和“相同的绝对性”,因而实际上“只有同,没有异”。可见惠施思想的基本倾向是抹杀万物的差别,“合异为同”。

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矩,就是曲尺,是用来画方的;规,就是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可名家说曲尺不能画方,圆规不能画圆,理由是:“方”与“圆”都是人定的名称,既是名称,便有共同的标尺;而规和矩所画的圆和方,事实上却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用矩所画的方不是“方”,用规所画的圆也不是“圆”。

总结惠施的“历物十事”,可以发现其决非文字游戏,而是一个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思想体系。其核心主张,就是“合同异”。即否认事物之异,着眼于事物差别的相对性而取消差别,认为天地是一体的并无差别。

可以说,这十大命题中,有些是相对主义的诡辩,但更多的是对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简单思维方式的挑战,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方式的深化。正因为如此,这些命题在当时引起了天下辩者的极大兴趣,他们都以与惠施论辩为乐。

■ 智士奇书——公孙龙和他的书 ■

公孙龙,战国末期赵国人,约生活在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250年,是继惠施之后名家的又一位杰出人物。他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贡献很大,其流传较广的智慧事迹,主要有“阻止魏王滥杀”“智解秦赵之约”“劝平原君不受封地”等。

当年公孙龙还年轻,有一次,他跟随魏王去打猎。魏王看到一群白雁,下车拉弓准备射杀它们。这时刚好有人路过,魏王命他停下来,那人却没有听命,以致吓飞了雁群。魏王大怒,要张弓射杀此人,公孙龙赶紧上前劝阻魏王。魏王怒道:“你为何不帮你的国君,反而帮着别人?”

公孙龙说:“有一年,天下大旱,宋景公亲自占卜求雨,结果显示,必须杀人祭天才会下雨。景公就向上天跪拜说:‘我求雨就是为了百姓。假如一定要我杀人来献祭才能下雨,那就把我自己来当祭品吧!’结果,景公的话刚说完,天上就降下了大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肯施惠于人呀!现在您竟然为了一群白雁要杀人,这和豺狼又有什么区别呢?”

回去后,魏王高兴地说:“别人打猎皆得禽兽,我却猎得了善言而归,太好了!”

龟长于蛇

蛇比龟长,人人皆知,可名家偏说龟比蛇长,其理由是:龟有大小,蛇有长短,大龟可以长过短蛇,所以说“龟比蛇长”。

据《吕氏春秋》记载,秦、赵两国曾约定:秦国想做的事情,赵国要援助;赵国想做的事,秦国也要援助。后来,秦国攻打魏国,赵国想要援魏。秦王得知后十分恼火,派人谴责赵王说:“现在秦国想攻打魏国,而赵国却援救魏国,这难道符合盟约的规定吗?”赵王问计于平原君,平原君又请教公孙龙。公孙龙说:“我们也可派使者前去对秦王说:“赵国打算援救魏国,但秦国却不援助赵国,这也是不符合盟约规定的。”

在《战国策》中,载有“公孙龙劝说平原君不受封地”一事。公元前257年,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请来外援解了邯郸之围。赵国大臣虞田请求赵王增加平原君封地,赵王应允了。

公孙龙一听说此事,就连夜拜见平原君,说:“您并没有冲锋陷阵的战功,却已得东武城封地。赵国有许多豪杰,才能都比您强,而您却当了相国,这是由于您是赵王的亲属。您没有把封地让给有功之人,也没有将相印让给贤能之士,解除国难就打算增加封地,这是凭自己是王亲而受封,又按普通人来计功了。您实在不能接受新封地啊。”平原君觉得公孙龙说得极为有理,就拒绝了新的封地。

由上述事例可见,公孙龙思考精密、细微,非常符合形式逻辑的理论,以精密的“认识”去破除一般人概括的“认知”,就思维方式来说,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其思想言论主要汇集在《公孙龙子》一书中。

这本书历来被视为奇书,其表述的思想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饱受各家批评和诋毁,然而又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更增加了这本书浓重的传奇色彩。

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名家认为,一根一尺长的木杖每天砍去二分之一,万世也分割不尽,理由是:物无穷尽,木杖本身有尽,然而不断分割,便成无尽。

《公孙龙子》传世本有6篇,共3200多字,一般认为是真本,但它究竟是全本还是残本,则尚无定论。6篇之中,《迹府》篇幅最长,是弟子们编纂的公孙龙传略;《白马论》论辩“白马非马”,是公孙龙的成名命题;《招物论》论说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通变论》表达了公孙龙的变化观和方法论;《坚白论》论述了“坚白石二”的观点,使公孙龙学派赢得了“离坚白”派的别名;《名实论》则提出了正名原则,可以视为公孙龙哲学的纲领和绪论。

《公孙龙子》一书具有高度的思辨抽象性,且专门论证一些诸如“白马非马”“坚白石二”之类的离奇命题,不易理解。然而,这些看似极为荒谬的命题,却被公孙龙论证得头头是道,难以驳倒,硬是被世人扣上了一顶“诡辩”的帽子。

■ 离坚白——关于“白马非马” ■

公孙龙主张“离坚白”,是名家的“离坚白派”。他还根据“离坚白”的理论提出了“白马非马”“狗非犬”“鸡三足”“影不徙”等著名命题。

鸡三足

名家说鸡有三只脚,理由是,除了两只脚以外,再加上“鸡足”这个名称,所以得三。

离坚白,就是说“坚”和“白”这两种属性不能同时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它们是互相分离的,二者又各自独立,离开具体事物而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白色的坚石,只有“白石”与“坚石”,坚与白均离于石,不可并存于石。

公孙龙在《坚白论》中以问答的形式,说明了坚、白、石三者的关系,阐发了“离坚白”的观点。“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谓之离。一二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

狗非犬

狗就是犬,犬就是狗,一物二名而已,可名家却说狗不是犬。《尔雅·释畜》中曾解释,犬没有长大时叫做狗。公孙龙据此论道:二名必有二物,狗就是“狗”,犬就是“犬”;狗不是犬,犬也不是狗;这并不是大小之别,而是二者实质的区别。

分析上述对话,一块坚硬白色的石头不能称为“坚白石”,因为用眼看石,只能得到“白”的印象,却得不到“坚”的感觉,这时便没有“坚”的存在。用手摸石,只能得到“坚”的感觉,却得不到“白”的印象,这时便没有“白”的存在。因此,坚、白、石的性质不共同存在于石头之中,坚、白、石都是孤立的。

关于“离”,公孙龙用“自藏”说加以解释,带有鲜明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公孙龙从人的感觉入手进行分析,把不同感官的不同作用,看成是绝对分离和僵化不变的,表现出了形而上学的倾向。因为人的感官各自反映了物的不同方面的属性,将其综合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认识。

影不徙

鸟在天上飞,鸟儿的影子也在动,名家却说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公孙龙的说法是:飞鸟与影子总是在某一点上,新鸟影不断生成,旧鸟影不断消失,所以人们才产生了影动的错觉,其实影子是不会动的。

在“离坚白”中,公孙龙还提出了新概念“指”,对一般与个别即“指”与“物”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从而形成了“指物论”。

“指”是“离”于具体的“物”而“自藏”的“坚”“白”等一般属性,看不见、摸不到。一切具体的“物”莫不由“指”构成,而“指”本身却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物”是由“指”产生的,有独立自存的一般的“指”的存在,才有“物”的具体属性。

这就明显地颠倒了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指”成了脱离于具体事物而独立自存的精神本体。然后颠倒过来说,这些“指”(即共性)产生了物的属性,即“物指”,而“物指”再产生“物”,这在本质上类似于老子的“道”。

指不至,至不绝

一般认为,用手指触摸某件东西,便能知其形状和属性,从而能够对它命名。可名家却说这种认知方法不对,就算手指接触了某件事物也不能完全知道它,即“指不至”;就算为某件事物定下了名称,也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即“至不绝”。

在“离坚白”和“指物论”的基础上,公孙龙把一般与个别绝然对立了起来。他认为个别不是一般,不承认二者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他的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最好例证便是“白马非马”说。公孙龙不承认马的共性存在于马的个性之中。

公孙龙认为,“白马”是可以感觉到的“物”,是“白”和“马”两个概念的显现,“马”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白马不是马。他是把“马”和“白马”割裂开来,认为“马”之一般是不能有颜色的属性,有了“白”的属性,便不是马了。

这种说法虽有一些合理性,但总的说来,公孙龙只是抓住了一般和个别在现象上的差异性,而否定了在本质上的共同性。他把本质和现象截然对立起来,寻求一种无现象的本质,其思想有绝对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有一次,公孙龙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答道:“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对于这个听起来极其荒谬的命题,公孙龙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一、“马”“白”“白马”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白”和“马”本身就已经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综合起来又和“马”这个概念不同。

二、“马”和“白马”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不同。“马”包括一切马,不分颜色,而“白马”的外延则只包括白色的马,“马”是大类,而“白马”不过是马中的一小类,怎么能以小类的事物去涵盖大类的事物呢?

三、“马”的共性与“白马”的共性不同。马的共性,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含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而“白马”的共性则包含了颜色。这样,“马”的共性与“白马”的共性不同,也就是说,“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

总之,公孙龙着重于分析感觉经验和概念,区别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他利用概念和内涵的相异性区分特殊与一般,并把这一区分绝对化而夸大了事物的特殊性,走上“别同异”的极端,导致过分强调事物的差别性。

同类推荐
  • 百国大使谈中国1

    百国大使谈中国1

    本书通过各国驻华大使从中国历史演进的时间维度和纵观世界发展的空间维度的全方位探讨,期待求解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世界眼中的中国,以及全球共同面临的和平、环境、资源、一体化等国际问题。采访对象包括中东地区、欧洲地区、大洋洲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任级前任驻华大使。文明,犹如生命,有它的起源和归宿。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从未间断过的文明。这是它的韧性。韧,可以使之不毁;刚,可以使之崛起。厚积薄发的中国,刚柔相济,当下正在上演着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既有秩序,重塑了新兴世界的发展框架。
  •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修订版)

    在新农村建设、乡村城镇化过程之中,“社区营造”之理念也随之回流中国。在文化保护的问题上,强调空间、呼吁居民享有知情权甚或参与权的社区(community)保护观念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正如人文区位学(Human Ecology)强调的那样,空间、人口和文化是一个社区的三个基本要素。
  •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

    《被我们误读的世界》的作者袁南生是一位拥有14年五国五馆履职经历的资深外交官。他在埃及、印度、南美、美国等地担任外交官期间,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将自己的海外亲历亲见汇集成书。在该书中,袁南生依凭白纸黑墨,带您感受印度的“苦感文化”,津巴布韦的“悠感文化”,拉美苏里南和美国旧金山的“罪恶文化”,跟您一起对比中国人的“乐感文化”,许多事实和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上海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京东路街区是上海的地理中心与行政中心,亦是上海文化展示的最佳窗口之一,其历史发展脉络,是百年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 电视下南洋:广西电视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电视下南洋:广西电视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电视外交是电视媒体开展的公共外交,是媒体外交的一部分。电视媒体超越时空的传播方式、声像俱佳的传播效果、相对低廉的传播成本,使之成为直接影响他国受众观点态度,间接影响他国政策立场的“外交利器”。本书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了广西电视台进入新世纪以来,抓住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机遇,以先进的公共外交理论为知道,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以“电视外交”的形式进行周边国际传播的新路径。对地方,特别是边疆省区的电视媒体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热门推荐
  • 隔壁那个帝少

    隔壁那个帝少

    暮雨潇潇觉得,按照童话故事走向,她就是那个传说中灰姑娘般的存在!直到她遇到了帝国风氏集团的继承人风大少,这灰姑娘三个字就越发的明显了!每当有人指着她鼻子骂她是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穷酸灰姑娘的时候,风大少总是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她面前,骄傲得对着怼她的人说道:我风正寒的确是可以称的上是王子!每当暮雨潇潇听到无比自恋的风大少如此说的时候,她就有种想怒拍他头的冲动!直到听到他的后一句,她就笑了起来!风正寒:“我风正寒的确是可以称的上是王子,但是暮雨潇潇却不是灰姑娘,她是我的女王……唯一的女王。”
  • 混在修真界的忍者

    混在修真界的忍者

    百世大善人叶玄死后,本可立地成仙,位列仙班,却被阎王爷给忽悠到了火影世界,为了追求长生,叶玄毅然转生到修真世界,追寻长生之路。
  • 战神联盟之回溯王朝

    战神联盟之回溯王朝

    我是来自远古文明的的灵魂;只为实现早已忘却的约定。历史将我的王朝掩埋,于虚无之中沉睡复苏。她叫黑月,请不要将她遗忘,哪怕她只是历史中的幽魂。
  • 一朝清雪梦浮生

    一朝清雪梦浮生

    本是丞相千金,只因爱上一见钟情的书生,甘愿抛下身段下嫁与他,怎知狼子野心的他只是利用她做踏脚石,最后合伙自己妹妹毒害与她,重生归来,那些欺她,辱她之人都将偿还与她。
  • 英雄联盟至高王座

    英雄联盟至高王座

    一觉醒来,世界大变!联盟执宰天道,段位决定实力!英勇黄铜,力逾千斤,直追古时楚霸王;荣耀黄金,展翅飞翔,元力纵横无可当!璀璨钻石,隔空摄物,千里之外取首级;傲世宗师,万古巨擘,寿元万载与天齐!最强王者...神力投影,只手遮天!前世联盟的顶级高玩,会有何等际遇?新书《开局混个师叔祖》上传啦,求收藏。
  • 伏魔剑侠

    伏魔剑侠

    浩渺天地间,存有一柄伏魔剑,为中土八族之一的伏族所有,千年前,伏族首领,人间至尊强者伏明,持伏魔剑驰骋天地间,将伏族引领至最高峰。定四海,据地魔。千年后,伏族之人渐渐没落,最后的伏族人退居到了北岛国的一座小岛上面,唤名曰雨岛。这时候,鬼盟渐渐张开了獠牙……
  • 暗恋陈述亦难

    暗恋陈述亦难

    有没有人一直默默关注你?有没有人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你?再直白点,有没有人喜欢你,很喜欢很喜欢?嘘,别着急否定,他瞒过所有人,除非主动摊牌,怎会让你发现?陈术×易楠甜蜜暗恋来袭!
  •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20世纪末,苏联在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中,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实践走向终结,并导致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面对如此震撼全球的世纪性、历史性、时代性悲剧,马克思主义者唯有走向历史深处多方探寻剧变的根源,才能在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来剖析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和本质特征,深刻揭示其导致苏联演变的实践过程。本书以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为背景,从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视角,揭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列宁主义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以剖析“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为着眼点,系统研究了该理论与苏联演变的本质关系。
  • 高手林牧

    高手林牧

    爷爷的病要治,伪善贪财的姑伯却在争家产,要不是手底有两把刷子,林牧还真的有点头疼!
  • 梦在数学里

    梦在数学里

    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数学课教学研究的文章,分为五辑,内容包括:课标解读、有效教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高考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