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00000066

第66章 媒人——地上无媒不成婚

媒人,是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人,其存在历史悠久。媒人还有伐柯、红娘、冰人等别称,是古代民间的重要职业之一。古代还有官媒和私媒之分,他们都是男女婚配的重要中间人。媒人的作用具有双向性:由于媒人的撮合,酿成了许多无可挽回的婚姻悲剧;由于媒人的帮助,也使天下不少有情人终成眷属。

■ 无媒不交——严男女之大防 ■

古人缔结婚姻,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的自然经济形态,将人们的劳动、教育、娱乐都局限在家庭范围内。“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造成了彼此之间有些隔膜。因此,儿女们到了婚嫁年龄,若能有个媒人从中斡旋就再好不过了。

而且,“男女授受不亲”“严男女之大防”“三岁不同床,五岁不同席”“好女不出门户”等封建说教,把青年男女间的正常往来生生切断,使其固守“男女无媒不交”的原则。这使“三媒六证”“八字相合”成为缔结婚姻的唯一途径,巩固了媒人在封建婚姻中的地位。

那么,媒人到底是唯利是图的钻营者,还是成人之美的热心人?他们到底是美满姻缘的缔造者,还是爱情悲剧的制造人?其实,媒人的作用具有双向性:由于媒人的撮合,酿成了许多无可挽回的婚姻悲剧;由于媒人的帮助,也使天下不少有情人终成眷属。

媒人的滑稽形象

说起媒人,你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一个四十来岁的古代妇女形象,太阳穴上贴着两块膏药,嘴角边趴着一颗大黑痣,头戴一顶婆婆帽,眼珠骨碌碌乱转,她们成天走家串户,走起路来一步三摇,说起话来口沫横飞,手里拿的手帕,随表情上下翻飞。

媒人有男有女,以中年妇女为多。她们出入人家宅院较为方便,与做父母辈的人也好沟通。这种女人,既要聪敏练达、通晓人情世故,又要腿脚勤快、不怕辛苦,还要能说会道、条理分明,更要有一个经济头脑,在双方过礼下定等交割上,能做到公允适度,皆大欢喜。

当然,最关键的是,媒人要有好信誉、好口碑。凡经其撮合的婚姻,夫妻和美,儿女盈床,家和业兴,姻亲益彰,自然会为其带来更多生意。如果只为了中间得利,而花言巧语,欺骗撮合,必然会引起四邻非议、道路以目。这样,她的生意经也就念不下去了。尤其在中国的农村,十里多同姓,百里亦攀亲,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依媒人行里的话说:“指东说西、瞒天欺地、损阴害德的事情,给我们个金山也是干不得的。碧霞天君是我们的心神,观音菩萨是我们的供神,送子娘娘是我们的护神。这些神灵都在看着我们,如有一丝欺心之处,都会记在账上,我们一辈子也是还不清的。”

“古人云:舌有三寸,妇人是之,乃会腐,肉会遗,舌不烂矣,吾等原不信,今日有幸见之,始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实乃百闻不如一见最佳例证,甚谢!”这是席绢的小说《交错时光的爱恋》中,女主角讽刺一个媒婆兼老鸹的话。

民间也有不少俗谚讥讽媒人:如“媒人口,无量斗”“十个媒人九个说”“无说不成媒”等。但是说归说,待儿女大时,依然要请媒人上门,请他们为自己的孩子们去说亲。总之,在古代的三百六十行中,媒人是个极为重要的行当。

■ 演变历史——从居间人到媒人 ■

在买卖婚时代,媒人具有居间人的性质;等到买卖婚演变为聘娶婚,以买妻卖女为业的居间人也就演变为媒妁。他们便往来为使,以传婚姻之言。《诗经》中说,“取妻之如何,匪媒不得”。由此可见,早在西周时期,媒人就成为缔结婚姻的必要条件了。

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体精神建立起来的古代婚姻制度,在唐代之前主要体现为一种礼制精神,一种伦理规范,要求人们去遵循。

媒妁制度是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鲁桓会于嬴,成婚于齐,不由媒介自成其婚,史家遂以非礼贬之”,成婚不用媒人竟然被后人以违礼法而讥贬之;《管子》中也有“自媒之女,丑而无信”。可见,成婚用媒已上升到了伦理道德的高度,用媒则符合伦理道德规范,不用自为媒则违反伦理道德,是要受到轻视的。

私家媒婆

《醒世恒言》第十四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王婆,是典型的私家媒婆。书中这样写她:“与人收生,做针线,做媒人,又会与人看脉。”王婆既替人接生又帮别人做针线,同时还会治病。这样,她就有很多机会接近各家的女眷,接生这一职业也使她知道各家小孩的生辰,也便于她做媒。

从《仪礼》中规定的成婚程序六礼来看,从纳彩、问名、纳吉,到纳币、请期、亲迎,没有一个环节能离开媒人。“于是男女以行媒始知其名,无媒则亦不交;男方无媒不得妻,女方无媒老且不嫁。”

《唐律疏议》中也有“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婚嫁要行媒已成为婚姻的法定条件。自唐代始,媒妁则被纳入了法律规章之中,《唐律·产婚》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唐律·名例》规定:“嫁娶有媒,买卖有保。”就是说,媒妁在婚姻中已不仅是礼制的需要,也成为法律的需要。只有经过媒人说合的婚姻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与保护,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中国古代的婚姻全然不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而是完全操纵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手中,婚姻只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事情,与当事人的个人情感、性格、志趣毫无关联。这种经法律确认的婚姻形式,进一步强化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青年男女的控制。

元代《典章》中载:“媒妁由地方长老,保送信实妇人,充官为籍。”媒妁的主要成分是妇女,因此媒妁又俗称媒婆,它是中国古代妇女的重要职业。

媒妁制度及媒人极为重要,但在正史中却难觅其踪,因此小说家言也就成为了我们研究这一制度的主要佐证。冯梦龙的“三言”中就塑造了许多媒婆的形象,从中我们也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古代的媒婆这个特殊群体和媒妁制度。

■ 媒人别称——红娘、冰人、月老 ■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这是句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谚。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男男女女,要成婚就离不开媒人。汉代的《孔雀东南飞》中,就有了媒人:“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媒人还有些别称,如伐柯人、红娘、保山、冰人、月老等。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出自《诗经·幽风·伐柯》,意思是说:砍伐树枝怎么样呢?没有斧子就砍不成。娶妻子的事怎么样呢?没有媒人也娶不了。于是,“伐柯人”就成了媒人的代称,而为人做媒说合,就叫作“作伐”或“执柯”。

唐代元稹作《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莺莺的侍女红娘从中撮合,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此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保山,是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如《红楼梦》中说:“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换而言之,用保山喻媒人,是言其可靠性能确保男女终身合美无隙。

冰人,也是媒人的别称。话说晋朝时,孝廉令狐策梦见自己站在冰上,与冰下人说话。醒来后,他去占梦。占梦的人对他说:“冰上属于阳,冰下属于阴,你这个梦占的是阴阳事。你在冰上与冰下人说话,应该就是替阳中人去和阴中人说话,男为阳,女为阴,也就是为男方求亲,看来你会为人做媒。”不久果真有人请他代为求婚,而且这桩婚事一说即成。从此,人们便以“冰人”称呼媒人。

传说,月老掌管天下男女姻缘,他的囊中装有红绳子,只要是命定要结为夫妻的男女,不管他们之间是仇人还是远在异地,只要用红绳子一系,便成了夫妻。后来人们就以月老代称媒人,还将为人做媒称为“牵红线”。

古时候,还有一种为已死的未婚男女做媒的“鬼媒人”。鬼媒人不光要为死者两家撮合,而且要通过占卜、祭礼、设幡等一系列仪式为死者举行婚礼,这样他的职责才算完成。然后,鬼媒人就可以得到两家分别赠送的媒礼。据说,鬼媒人每年都要了解、掌握本乡未婚男女死者的情况,以便到时前去说媒。

曹冲的冥婚

据说,曹操曾为小儿子曹冲操办过冥婚。曹冲13岁时不幸病故,生前未及纳彩订婚。曹操便为他聘了甄家死去的女儿,结成冥婚。后来,曹冲被追封为邓哀王,其侄做了他的继嗣并承袭了爵位。可见,冥婚的一项重要意义在于确立继嗣,以便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和政治利益。

总之,不论被人如何称呼,媒人这一行原是很受人尊敬的。在古代婚姻中,媒人收受礼金,婚礼上还要受到新婚夫妇的礼拜,生儿育女后,还多攀认干亲,都足以说明媒人是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的。

■ 官媒私媒——说门好亲,穿身好新 ■

中国古代设有官媒,以管理黎民百姓的婚姻。也有些兼职或专职的私媒四处奔走,为青年男女们说亲。其中,官媒主要负责婚姻管理工作,私媒才是具体从事说媒活动的主力军。

周代的媒官称“媒氏”,他们从国家那里领取一定的俸禄,其主要职责有:通令成年男子要按时结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不可逾期;每年二月农忙之前,督促青年适龄男女自找结婚对象;监督、执行彩礼的数量,不得超过五两银子;主管婚姻诉讼案,惩罚违法者。

秦以后没有正式设立媒官,一般由衙门中执行命婚判决的女卒处理婚姻事务。《三国志》中就提到,“为设媒官,始知嫁娶”。元明时期,官媒则是指在衙门中登了记的媒婆,其身份同衙役一样,主要是管女犯人的婚配;或者是婚姻发生纠纷,在堂上发落婚配。

靠官媒找佳婿

《喻世名言》中明确提到“官媒婆”:“陈太常爱惜自己的女儿,因而便唤官媒婆吩咐道:‘我家小姐年长,要选良姻,须是三般全的方可来说:一要当朝将相之子,二要才貌相当,三要名登黄甲。有此三者,立赘为婿;如少一件,枉自劳力’。”

《醒世恒言》中有“贾昌见说小姐和养娘,都着落牙婆官卖,慌忙带着银子,到李牙婆家,问要多少身价。……李牙婆取出朱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月香十岁,倒判到了五十两……贾昌并无吝啬,身边取出银包,兑足了八十两纹银,交付牙婆,又谢她五两银子,即时领取二人回家。李牙婆把两个身价,缴纳官库。”

这里的李牙婆其实就是官媒,她为官府做官卖奴婢的中介,收取酬金,贾昌谢她的五两银子就是中介费。同时,她在完成买卖之后把银钱如数缴纳官府。李牙婆仅从这一笔交易中就收入了五两银子,是相当高的,真可谓“说好一门亲,好穿一身新”了。

官媒除了为官府做各类相关事务外,同时还为本地私人的婚嫁做婚姻中介。清代官媒的情况,大抵也与元明时代相仿:“清各地方官遇发堂择配之妇女,交充官役之妇人执行,称曰官媒;同时各地方官鉴于管辖区内制贫女婢女,婚嫁为难。由官代为媒妁,杀礼以成其婚,亦曰官媒。”上面我们提到的李牙婆就是上述第一种类型的官媒。

私媒多为兼职媒人。他们走家串户,或卖花粉,或卖珠花,能及时了解哪家要嫁女娶媳,为别人做媒也就极为方便。《醒世恒言》中的陆婆就是以卖花粉为业,兼做媒婆的。“陆婆道:‘寿姐,我昨日得了几般新样好花,特地送来于你。’连忙开了竹撞,取出一多来道。”其实,她是借着卖花粉的机会接近寿姐,从而实现说媒的目的。

也有些私媒,专门以为人娶妇嫁女为业,以收取酬金为生。《警世通言》中写道:“只见两个妇女,吃的面红颊赤,上手的提着一瓶酒,下手的把着两朵通草花,掀开布帘入来到:‘这里便是。’押司娘打眼一看时,却是两个媒人,无非是姓张姓李。”这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媒人的形象。两位媒婆“吃的面红颊赤”,可见是刚从某家吃酒回来,手里还提着东西,显然也是有求于她们的人家所送。上述两个媒婆应该是专职媒婆,她们既吃且拿,收入颇丰。

■ 巧牵红线——说媒的技巧和原则 ■

俗话说,“不把死人说活,莫做媒婆”“媒人空空两只手,嘴一张口就有酒”“媒人没口才,坐官掉了印”。在人们的心目中,媒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伶牙俐齿”。

在一场婚姻关系的缔结中,媒人不仅要协调男女双方及其“父母之命”,使其达成一致,还要实现人与财礼的交易,并使婚后双方基本满意,可谓任务艰巨。实际上,说媒这种牵线搭桥,以一口应付众人之心,以一人之力协调众人关系的活计,决非笨嘴拙舌之人所能完成的。因此,一个合格的媒人,必须伶牙俐齿、巧言善辩、有出众的口才。

媒人靠说成婚姻取得谢媒的钱财,职业媒婆甚至以此为生,因而对于职业或半职业的媒婆来说,她们往往把眼睛都牢牢盯在谢媒钱上。为了钱,她们在撮合婚姻时必定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不惜连哄带骗进行说合。很多小说、戏剧中,都有相关的描绘。

然而,不管人们怎样骂媒人之口虚妄不实,但那男女大防“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制度,又使得人们离不开媒人之口。媒人除具备无人能及的口才之外,在撮合两家结成婚姻时,最常使用的三条原则,就是“门当户对”“亲上加亲”和“郎才女貌”。

“门当户对”是古代父母安排儿女婚姻的依据,也是媒人撮合婚姻的法宝。所谓的“门当户对”,是指发生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家庭,在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等方面基本相当和对等。这一传统观念,带有强烈的等级制度的色彩。在古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不同的人,分属于不同的等级,各等级间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交往尚且不得越雷池一步,婚姻的缔结更是如此。因此,门当户对变成了婚姻的基本条件,媒人也把它当成了“牵红线”的依据。

“亲上加亲”,是古代人心目中的理想婚姻。俗语说,“姨表亲,亲上亲”“除了青岗无好柴,除了郎舅无好亲”。古时候,同姓为婚是被禁止的,但表亲间缔结婚姻却成了流行的风俗。在明清时代,表亲结婚普遍盛行,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联姻,以及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中所描写的表兄妹间的爱情。

“郎才女貌”隐含的不平等思想

“郎才女貌”体现出男女间的不平等。它宣扬,女子是社会的附庸和男子的从属,不需有什么才华,只要长着一副俊俏的脸蛋,能够装饰门面,带给男子欢娱就够了。因此,人们才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才把“妇容”作为“四德”之一。媒人在“郎才女貌”上大做文章,把一对对男女推向了无爱的婚姻。

“郎才女貌”这一条件谈论的是婚姻的当事者,因此这仍然是父母和媒人经常运用的逼迫婚姻当事者就范的一种说教。在过去,人们所称颂的良缘佳偶就是才子配佳人。在古典小说和戏剧中,关于才子佳人的婚姻描述可谓连篇累牍,不可胜数。诸如状元当驸马、县太爷小姐嫁秀才、元帅千金配将军等,这些“郎才女貌”的典型格式比比皆是。但是,对郎才女貌的评价者并不是婚姻的当事者,而是决定男女双方婚姻的父母和媒人。

同类推荐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中华礼仪文化与文明北京

    中华礼仪文化与文明北京

    《中华礼仪文化与文明北京》从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角度,探索了北京文明的历史文化基本要素,探索了现在和未来文明北京建设的基本问题,探索了引领文明北京发展的重要思想文化,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文明素质和礼仪素养,进一步增强文明北京创建的历史使命意识、示范引领意识、公民践行意识。
  •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

    「摩登中产」:一个面向城市新兴中产家庭的内容服务平台,由专业媒体团队创立打造,深受新兴中产家庭喜爱。用时代的视角,观察中国中产阶层的诞生与成长,也用细致的笔触,解析中产阶层的困惑与烦恼。本书涵盖「摩登中产」的精华思辨,紧扣当下时代脉搏,足以颠覆你对目前生活、职业、投资、未来的一切观点。
  •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
热门推荐
  • 她和他的糖

    她和他的糖

    //江边微风撩起他额前细碎的刘海他微微弯腰满含碎星的双眸清澈见底他说:沈初小同学,你做我女朋友好不好?//秦寒备忘录//她喜欢吃糖她喜欢喝奶不要对她发脾气要督促她好好学习////点开这本书秦寒大佬会向你实力展示什么叫做:我自己的老婆我自己宠,其它人都靠边站.
  • 天师下山

    天师下山

    想当年本天师道法自成,一拳打得村北敬老院的高阶武者颤颤巍巍。一脚踹的村南幼儿园的少年天才们哇哇大哭,本天师往村东头的乱葬岗一站,那几百个妖怪愣是没有一个敢喘气的。
  •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

    本书谈到的12个经济指标是大多数分析工具都会参照的重要经济指标,浅显易懂地阐释了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的涵义、应用、计算依据及解读方法。无论你是投资者、投资中介、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还是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都能够独立地对经济指标和经济走势做出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而且《打开央行行长的公文包:你不可不知的12个关键经济指标》也是普通读者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入?性读物。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大职能,也是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那么,央行又是依据哪些经济指标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
  • 重生之总裁娇妻宠上瘾

    重生之总裁娇妻宠上瘾

    前世她作天作地,终于也作死了自己,临死前才知道后悔,曾经她把一把好牌打输了,输了才知道自己爱的人是为了他的家产,而自己最好的闺蜜竟是为了她的男人,只有那个自己认为可恶视为仇人的丈夫才真的关心她,如今重生而来誓不报仇不罢休!以前对我好的,来生我加倍偿还,欺负我的,抱歉余生让你失望了!!!
  • 化神老祖穿到魔界之后

    化神老祖穿到魔界之后

    拂心老祖不幸被雷劈死,一朝穿越到魔界。她本以为能够大施身手,没想到,遇见的第一个魔就敢对她不敬……——叶拂心:“喂,小子!我见你天赋异禀,骨骼清奇,这里有一百零八种丹符器阵的传承,想要吗?”沉禹:“让开。”(冷漠.jpg)叶拂心:“那你想要什么?”沉禹:“一百零八式阴阳合气之术。”叶拂心:……?!!! 【轻松剧情向,1v1,非正统修仙文】 (备注一下:20万字以后才来看或许更好,追文真的很痛苦,作者酱的亲身体验)
  • 我才不喜欢穿裙子

    我才不喜欢穿裙子

    围观人家求婚不慎摔下山坡,醒来竟来到了小时候“梦里”的塔罗齐帝星,有点闲不住的蓝洛做了个全职播主,不小心成了星际最受欢迎的播主。某天,蓝洛开了直播:“今天有点不舒服,就不跳舞了,唱歌吧,我唱歌还可以,不用担心。”一群黑子在评论区蹦蹦跶跶:哼,我看是做什么见不得人事了吧!这种播主还少么?不久后的星际头条:惊!星际第一播主竟是将军家的小公子!黑子:脸疼ing女粉丝:嗷嗷嗷,想嫁!男粉:想娶!求嫁!就这样,蓝洛成了风靡整个星际的男神,当然了,是娱乐界的第一大佬兼男神。
  • 爱情的下半场是你

    爱情的下半场是你

    如果成长是随着年龄增大的无可避免,成熟则是经历世事后的心灵选择。程子文曾经以为,孔漠会是她人生的唯一,可是在他们拿到结婚证之后,才发现,她才是那个可耻的第三者,从坚决到纠结,再到尽力争取......她走过那些路之后回望,醒悟,最爱自己的人一直都在身边,那些和她相伴成长的人,从未离开。原来,生活不止是为一个人转的地球,而是放眼望去无限可能的宇宙。
  • 捕仙记

    捕仙记

    神魔大陆,万物共存。仙,平定神州,万人追捧;人,御宇环内,开宗建国。人为成仙,四处招祸;仙仙互杀,平民遭殃,自此仙与人殊途。神州之界,七族并立,争端不断。人与人斗,人与仙斗,仙与仙斗。自此,这片大陆便是纷争不断……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江南兴胜,吴郡繁华。土沃田腴,山温水暖。苏州更是自古富庶繁华,环境美好,有“人家天堂”之誉。自然物产丰饶,加之苏州民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形成了姑苏美食精工巧做、文艺雅致的风格。本书作者王稼句,久居苏州,研吴地史料,是地方文化专家;好美食美酒,是饮馔通人。他在书中写道:“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巨制,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
  • 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

    帝国之召唤武将系统

    关羽:“如若将军不弃,关某愿随将军左右,为将军诛贼讨逆!”“好!”刘德大喜,对关羽道:“我得云长,如虎添翼也!”……这是一个手握系统的青年,带领着手下文臣武将征战沙场,平定四方乱世的故事,有柔情,有铁血,主角性格也在不断杀伐中逐渐冷血起来。里面数据参考游戏《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我挺喜欢玩11的。还有谢谢大家的支持,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