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8000000026

第26章 投资部经理必备的财务知识--审时度势得高利(2)

实践表明,那些能够从自身已建立起的核心竞争能力出发,集合企业资源优势,在专业化管理基础上实行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都能够更为快速和低成本地创立、积累新的战略经营资源,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海尔、东方集团、横店集团都是很好的例子。

企业有理由在一定时期为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大的利益,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但是根据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实力和发展阶段,企业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自己的主营业务领域形成一定的规模、创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成为该领域的市场领先者。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没有核心主业是不可想像的。核心主业就好比企业的重心。重心不“重”,就不稳。没有核心主业,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站不稳脚跟。世界500强之所以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其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有自己的核心主业。

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专业化经营战略之间看似矛盾,实则闪烁着对立统一的光芒,两者都是企业发展的手段。但是如果在实力不济、主营业务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前提下,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业务多元化发展,很可能鱼和熊掌一个都得不到。

把握多元化的启动时机。

“市场变化过程中,适合企业的发展机会是相当多的,符合我们经营战略的机会也是相当多的,但不是每个机会都有必要、有可能去抓住,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和伺机而行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康恩贝集团老总胡季强的感受。

受世界企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企业一直都热衷于多元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企业多元化大都取得了成功,因为当时的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特点为企业的多元化准备了条件:

1,当时仍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几乎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因而生产什么东西都能卖得出去,并且都能赚钱;

2,当时多数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都比较低,消费者的要求也很低,因而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比较容易;

3,那时我国的经济基本上是封闭的,外国好的东西进不来。

在这种封闭的市场条件下,山中无老虎,猴子就自然可以充大王。那些先行一步的民营企业,包括乡镇企业,正是利用了上述条件,四面出击,不是自己熟悉什么或擅长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市场上什么最短缺、什么赚头最大,就生产和经营什么。

在这种大环境下,当时许多企业的多元化都搞得异常红火,同时,也很少有企业把一种产品或一种服务作为长期的事业来经营,更多的是短期行为,有机会就捞一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未想过企业的发展。即便如此,大多企业也还“丰衣足食,不愁吃穿”,更没有因为无准备地涉足于陌生领域而出现惨败到不能目睹之情况,在现在来看,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如今,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商品越来越丰富,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鉴赏能力日益提高,对商品的质量、外观、价格也变得挑剔起来,市场竞争日益严峻,卖方市场一去不返。如果一个企业还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借政策之机,跟风造势,哪里有水就到哪里打井,而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如技术、设备怎样?是否方便取水等等)和需要水的人的想法,打无准备之仗,更有甚者,企业岌岌可危,千疮百孔,保命都危险,还要和健康企业一比高低,“不甘示弱”,好比一个百病缠身的人听说运动可以强身,立即去参与短跑、拳击、足球、游泳等10项全能的竞赛,其结果可想而知。若看到别人的业务发展蒸蒸日上,自己就眼热,既不考虑时机也不考虑实际,在价格竞争中用降低产品质量的办法来降低生产成本,如此“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最终一定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市场竞争,说白了其实就是专业化竞争,而不是什么多元化。你的地再大,不收割粮食,等与一个零。我的地再小,能生产足够多的饱满的粮食,我就饿不死,这个道理很简单。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第一个讲到的就是分工,讲专业化如何促进发展。国际上许多大企业几百年都是在一个领域里折腾,使之成为自己的强项,站稳了脚跟后才涉足其他领域。有一本书叫《二十四条商规》,专门总结国际上大集团公司的经营经验教训,其中一条是“千万不要轻易去搞新的行业”。其潜台词就是告诫企业要注意多元化的启动时机,切忌因为一时头脑发热,以为自己是如来佛,无所不能,到头来却弄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一个企业即使能够把握多元化的时机,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要谨慎行之,因为还有个如何做的问题。是否能在运作上考虑结合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投资上有所侧重?是否能在操作过程中成功整合资源?是否有能力在多元化道路上分散经营风险?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事先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企业只能是朝着曙光,迈向鬼门关。

企业要真正建立成功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需要培养一定的能力并创造一定的条件。不仅要把握一定的市场时机,了解新进入行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外,还要锤炼自己,使自己具备一定的条件(有能力,操作少失误)。

多元化投资经营的陷阱何在。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建议:“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鉴于若干企业的失败,人们基于条件反射,会因“多元投资”而谈虎色变。那么这个所谓的“黑洞”、“陷阱”,问题出在哪里?

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的讨论窥见一斑:

1,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有其天然的局限性。

多元化投资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以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证券组合风险会随着组合所包含的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而资产间关联性极低的多元证券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风险。理论上,理性投资者对证券组合的风险和收益作出权衡时,他能够得到比投资单个资产更为满意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将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但是,任何理论都有其成立和运用的特定条件,不会“放之于四海而皆准”,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也是如此。如果企业将之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不加以分析,生搬硬套,全部拿来,必然会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不仅丧失核心竞争能力,而且造成财务失控局面。

2,多元化经营与核心竞争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刚才已经提到,只有资产间关联性极低或者根本不相关的多元证券组合才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风险。将这个观点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原有业务(甚至可能是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从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陌生业务。如果没有了核心业务,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一个企业凭什么立足?因此满足这一要求的结果有时不但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使企业陷入困境。

可见,企业必须首先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围绕核心产品、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再考虑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一味追求扩张,搞多元化,结果无异于“舍本逐末”。

3,资金短缺与协调困难之间的矛盾。

不论是进行金融资产投资,还是进行实物资产投资,其目的都是为了盈利,都是以投资的盈利性与风险性相比较为基础进行决策的。但投资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此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因为金融资产投资具有相容性、可分割性、流动性等特点,所以,在对其进行投资时,不必考虑投资的时间约束、投资的规模以及投资项目的多少等因素,只考虑各金融资产之间的报酬、相关性、风险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并依据风险一报酬的选择,实现金融资产投资的优化选择。而实物资产投资具有时间互斥性、整体性、约束性等特点,所以,在对其进行投资时,不仅要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还要考虑投资的规模,更要考虑在资金约束条件下各项目的比较选优问题。因此,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进行多元化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并合理解决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有机协调、资产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

如果以超过自己资金实力十几倍的规模投资于一个或几个生疏而资金周转周期长的行业,因为实物资产的整体性和时间约束性,会使公司有限的财务资源被冻结,从而使公司的资金周转产生困难。而有时企业为谨慎起见,有可能在适当债务额度内,放弃举债,这样不仅浪费财务杠杆作用,也会因此而承担高额的资本成本。

4,集团化管理与财务失控之间的矛盾。

随着多元化经营道路的发展,企业规模急速扩大,集团化管理成为必然。经过整合的集团公司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内部管理,任由属下各自为政,分割势力范围,这个集团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大拼盘,财务失控也就在所难免。

因此,在进行多元化投资时,有必要对集团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和优化。因为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就有什么样的财务控制方式。目前流行的有三种形式:U型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H型组织结构(控股公司制)和M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其解决财务控制问题的关键点。如对M型组织结构而言,关键在于解决好集权与分权的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资金、财务信息和人事等方面集中控制的基础上,充分实行分权管理制度、在财务控制上形成一套包括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监控机制和资金运作机制在内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在制度上保证集团公司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确保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依据各自的情况选择它们其中任何一种的时候,要明确一个目的:最大限度地做好财务控制。

如果你不把别人的失败作为前车之鉴,那么你必将成为后人的前车之鉴。

(第四节)避开投资分析的常见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投资分析中也总会有出错的可能。有些错误是概念上的,有些是计量上的,包括度量和估计错误。没错,正像我们前面所讲过的,有时候投资分析反映了分析人员的偏见,而决策者又使用了这些分析结果,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概念性错误。

投资分析的基本原则很简单:源于投资的现金流量总是增量的,是税后的现金流量,而项目的贴现率应该与现金流一致并且反映被分析项目的风险。投资分析中常见的概念性错误就是这些基本原则的运用不当。

违背现金流原则。

很多情况下,现金流被错误的估计。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1,用于计算现金流量的收益包含非付现费用,这一点往往会被忽略。

2,不能影响收益但影响现金流量的营运资本往往被忽视略。

3,为使项目持续进行,必须增加额外资本投资,这一点经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违背现金流量净增额原则。

用于分析项目的现金流量应该是增量的现金流量,这些增值额来源于项目本身。然而,许多情形下,这一原则被违背。

1,将沉没成本看作现金流出。

2,不考虑被项目耗用的资源的机会成本。

由于资源被用于一种项目就不能再用于另一个项目,从而会导致利润或现金流损失。

3,不考虑其它项目带来的收益。

有时某一项目可能给另一个项目带来利益。这种收益的增加应该被看作是项目的现金流量,但常常被忽略。

违背税后原则。

投资分析中的现金流量应该是税后现金流,这一点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在许多细节上,如果忽略这一原则,就会造成错误投资决策。

1,不使用边际税率。

当公司分析新项目时,必须从边际角度考虑源于该项目的总收益和总费用,因而,在估计现金流时,应使用边际税率。

2,没有考虑税收因素。

因为在投资分析中所有运用的现金流都是指税后现金流量,因而,任何对税收有影响的因素都应在分析中考虑到。

不能正确估计项目风险。

项目的贴现率应该反映项目的风险,较高风险的项目应该采用较高的贴现率。然而,许多情况下,这一原则被违背。

1,即使各个项目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某些公司也常对这些项目应用相同的贴现率。

因而,会出现高风险项目采用低贴现率;相反,低风险项目采用高贴现率。

2,大多数风险收益模型认为,只有市场风险部分才可用来确定贴现率。

在设定贴现率和最低收益率时,考虑了任何不应抵偿的公司特有风险,如项目或行业风险,将会导致错误决策。

估计误差。

在投资分析时,产生估计误差的可能性非常大。在资本预算分析中,几乎每一个条件(项目寿命期、销售收入、费用、营运资本需求、税收)都需要假设。假设与现实不符,就出现了估计误差。

估计误差是指对项目的现金流和贴现率进行预测时发生的错误。

虽然估计误差会使项目分析人员和决策者十分头疼,但是它与概念性误差和估计偏差相比,它不会构成太大的问题。因为这种误差很容易被公司其它项目的估计误差所分散化解,对具有大量项目的公司尤其如此。

例如,激情活力公司运动服饰公司也许会高估了运动鞋生产线的现金流,但是同时也可能低估了滑雪衫生产线的现金流。如果激情活力公司每年都投产许多新生产线,估计误差可能就分散掉了。但是某个公司的估计误差完全有可能导致其项目的失败。比如说,当滑雪衫流行风潮过去,激情活力公司的生产线才刚刚投产,这样公司的新产品就完全无人问津。

估计偏差。

从表面上看,投资分析似乎可以客观的反映项目的真实情况。但是,显而易见,每一个投资分析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估计偏差产生于决策者和分析人员对项目或投资选择的偏见,并会通过项目假设条件渗透到项目预测当中,最终影响项目的决策。因此,不足为奇,如果一个决策者或分析人员在项目分析之前,就已经先人为主的肯定了某个项目的可行性,那么他们的分析结果常常会支持他们的预期。

估计偏差产生于项目的估计现金流与其期望值相比,被有意识的高估(积极偏差)或低估(消极偏差)。

投资分析中存在预测误差的证据显而易见。我们常常会看到存在个人利益的项目总有理由证明它的可行性,无论它是否会增加公司的利益。

同类推荐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
  • 每天读点管理学

    每天读点管理学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人类近代史发展最迅速、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一门学科。管理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任何经营成果的取得,都源于管理。为此,掌握管理的妙法,必将对企业的良好运作和稳步发展起到决定的作用。总的来说,对于管理学的把握主要有五个方面: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人去做,任何计划都需要人去执行;管理的真谛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管理的定位是高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中层管理者正确地做事,普通员工把事做正确;管理的手段是“修路”,而不是死板地“管人”;管理的目标在于实践。
  • 重在执行

    重在执行

    工作重在执行、难在执行、赢在执行。本书从目标计划、端正态度、言出即行、尽职尽责、服从命令、相互沟通、团队协作、统筹时间、不断学习、用对方法、排除万难等11个方面阐述了快速提高执行力的具体做法,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扼要。它能切实帮助企业的员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团队和个人的执行力,实现工作的高效运转。
  • 管理越简单越好(全集)

    管理越简单越好(全集)

    最少的监督,最少的决策拖延,最灵活的竞争。懂得简单行事的管理者才是出色的管理者。管理越简单越好就是要寻找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速度、效率和静力水平。
  • 世界500强企业岗位执行标准

    世界500强企业岗位执行标准

    这不是一本一般地介绍世界500强企业的书,不是对500强企业新闻式的报道,也不是对500强企业成就的赞歌,而是在参阅了500强企业的工作分析、实施准则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总结了从最高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的各个岗位职责要求、行为规范及执行标准,以便读者参考和借鉴。
热门推荐
  • 那些该被遗忘的故事与路过我的你

    那些该被遗忘的故事与路过我的你

    中州的y大汇聚了天南海北各地的少年们,在这里肆意张扬着自己年轻的活力。梦想,友谊,爱情,亲情,生活,牵绊,在青春的歌声里一起走向社会,努力寻找着人生的方向,上演着人间的悲喜剧。白驹过隙,青春染指,岁月流过,稚涩洗去,紧紧攥着的拳头里到底留住了什么?田勇看不清褪色的青筋血管,孟峰啃不完紧张的大拇指甲。林安松开手看到的却是她的影子,王闫说:没想到吧,你个中二病患者。
  • 龙神变

    龙神变

    不羁的少年竟是上古龙神转世!为找到心上人,他甘愿舍弃修为,重临人间。在人间搅弄风云,再现神龙之威!
  • 英雄无敌之一个农民的逆袭

    英雄无敌之一个农民的逆袭

    一群宅男穿越到英雄无敌的游戏世界。这是一个龙与巨人制霸,瑰丽而奇幻的魔法世界。
  • 秀儿莫哭

    秀儿莫哭

    拿起钢笔,我能感觉到名字曾经流露于笔尖!束起耳朵,我能聆听到名字散发的完美乐章!可是,即使如此,我仍然不知道我究竟是谁?每当“秀儿,是你吗?”这个声音响起,我会流泪,我会哭泣!那一刻我明白,我有名字,只不过它被夺走了!还有,我不认识陈独秀,和他也没有关系,如果找他,黄泉界出门左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收获日(全集)

    收获日(全集)

    本篇小说描写的是乡村男女的爱恨情仇。李惠文嫁到了穷乡僻壤,过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生活,心里却想着初恋的情人,在繁琐平庸的生活中,向往自己曾经的爱情。可是再与初恋情人重逢时,已经不是她心中所思念的那个样子了。一切都是自己幻想的梦,还是实实在在的平淡日子触手可及。
  • 春之舞曲

    春之舞曲

    父亲入院,母亲不堪重负,她被卖到了刘家,深宅大院里,那颗柔软的心渐渐冰封,直到冷酷的他出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司团队力量

    公司团队力量

    公司员工们要想让自己获得老板的赏识,让自己成为公司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那一个人,就必须热爱公司团队,善于学习,保持积极的工作劲头,有决心融入到公司团队中去——当一家公司团队能够像电视剧《亮剑》中的独立团一样,有一个能带好兵又冲在最前面的领导,和一群面对敌人就嗷嗷叫着往上冲的士兵,那么不管他们经历多少的炮火洗礼与生死磨难,都会在逆境中崛起,在硝烟中凝聚成为永远的丰碑,因为他们是一支拥有无限战斗力的超级团队。
  • 柯南之从聊天群开始

    柯南之从聊天群开始

    emmm.....来到柯南世界,激活聊天群系统。猪八戒:群主,好厉害。小当家:今天做什么菜,猪哥。黄蓉:桃花岛女黄蓉,见过各位群友。和珅:血魔大人,我这就去给你安排。张三丰:贫道张三丰,见过各位。看那个人骑狗耶!!!
  • 渴望

    渴望

    阿淘深深地低下头。阿龙一直在瞒着他,可他何尝不是在瞒着阿龙呢?他想起那根紫色碎光的水笔,在太阳光下荧荧地闪着光,晃了人的眼睛。而且,阿龙的爸爸是不可能给他买那么多玩具的,怎么可能呢?那灰色的蜻蜓在天上飞,他爸爸连看都不看一眼——大多数时候,他都当阿龙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他是他的爸爸,怎么能对阿龙不抱一点希望呢?他们都失望了,无论是阿龙还是阿龙的爸爸,他们从彼此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