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12700000007

第7章 福斯特在摇摆

——一则小说的因果律

距今整七十年前,福斯特(E.M.Foster,1879—1970)在母校剑桥大学发表了《小说面面观》(Aspects of the Novel)系列专题演讲,结集成书之后,影响——或者毋宁说:予人之印象——深远。现在是1997年的春天,你站在任何一所未必然是剑桥的大学文学院里,拦住一位野心勃勃、想搞小说理论的年轻人,向他请教本行的必备经典,倘若他没提这本《小说面面观》,也许是因为他觉得这本书的观念、理论都过时了,要不,就是以跟上流行论述舞步为务的学院彻底忘了福斯特的理论。

1927年,肉体和创作生命正走在高峰之上的福斯特一定能够预先察觉到这种即将被忽视或遗忘的命运,至少在《小说面面观》的结语里,他谦逊地表示:他(以及任何有能力或地位的小说家)并没有权力“对小说的未来作某些估量”,因为“我们曾经不让过去做我们的绊脚石,就不能以未来做获利的工具”。

这样的谦逊恐怕只及于对“未来”比较容忍而已。福斯特的理论从来没有真正优惠于值得同情或亲切理解的经典——比方说: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小说面面观》必欲除《诗学》而后快的急切感果然是跃乎纸面的,否则福斯特不至于在论情节的第五章中这样写道:“亚里斯多德实在可以隐退了,至少,从小说的领域中退出,并且把他那些有关情节的论调一并带走。”

福斯特尽可以占尽时间所赋予的便宜而去调侃亚里斯多德“读到的小说不多”、“当然没有见过现代小说”、“所谓内在活动根本不合他的胃口”,但是,福斯特对小说的情节又有多么超越时空的见解呢?

突然来了一个定义

“我们得对情节下个定义。”福斯特这样说道,“我们对故事下的定义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件的叙述。情节也是事件的叙述,但重点在因果关系(Causality)上。‘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在“国王与王后”这样通俗易懂的例证下,福斯特并没有“超越”亚里斯多德的发现;而亚里斯多德也并不需要读“够多的小说”才能提出“情节的根本特征是因果关系”,他早就说过:“在完好的情节之中,每一事件不是有前因,就是有后果。”当他指称情节为“行为的摹仿”的时候,也从未因胃口问题而摒除过人类的“内在活动”。福斯特在剑桥讲堂上可能不认为在座的学生当真对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有什么亲切的体会,否则,一方面高喊着让亚里斯多德隐退,一方面却又悄悄拾起《诗学》的甲胄作为自己立论的武装,着实放肆又大胆。这突然冒出来的一句“我们得对情节下个定义”似乎也只能让原本不懂小说艺术的读者(其中也可能不乏作者和批评者)以为他“更懂”了一点,道理很简单:“国王与王后”的例子实在太好懂了。但是,“‘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则是情节”恐怕只能简化我们对情节这个课题的理解,它丝毫无助于我们对“因果律为什么会是情节的根本特征?”这个问题的深刻认识。

国王死了,王后在花园里散步

直截了当地回答“因果律为什么会是情节的根本特征?”将使问题显得有些玄远,因为因果律是人类对时间之流中发生的诸多事件所能采取的最方便的解释方法。无论是一出戏剧或一部小说,既不能包罗万有地展现人生散漫又琐碎的全貌,又不得不让它的观众或读者感知它是一种“人生的摹仿”,而它又始终不能“说明”它为什么没能把任何一个角色的人生(像哈姆雷特或艾玛·包法利或贾宝玉)展现得更为完整(哪怕是他们一生中某一天的、巨细靡遗的日常细节和心理活动)。正由于“完整展现”之不可能,作为“人生的摹仿”的叙事艺术便不得不放弃它与时间作等速再现的角力,转而改变对“完整”这个概念的要求。

被切割过、挑选过、筛滤过的“人生的摹仿”怎么可能“完整”呢?亚里斯多德给了我们一个近乎语言游戏的答案,他表示:在戏剧里,只要所摹仿的行为有一个开头,有一个中腰,有一个结尾,它就构成了整体。所谓开头,就是“没有事物发生于其前,而必有事物自然地发生于其后”。所谓中腰,就是“跟随于某事之后,同时又在另一事之前”。所谓结尾,就是“必有事物发生于其前,而必无事物发生于其后”。

看似首尾连腰一应俱全的图式类比包庇了亚里斯多德的完整论——一则改变了对“完整”这个概念的要求,使作品看似“完整”的谎言于是诞生。从公元前335年左右起,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里关于情节的规范就像日后福斯特的“国王与王后”一样,便宜行事地提供了叙事艺术的美学方针。然而,有哪一部作品的内容果真可以被切猪肉一般手起刀落地割成头、腰、尾三部位呢?有哪一块被切出来的部位又的确在皮毛骨肉各方面都不属于另一部位呢?真正值得疑虑的问题还在后面:为了显示作品本身之“完整”而规范出来的因果律凭什么成为情节的根本特征呢?如果“国王死了”,“然后王后在花园里散步”,可不可以不被解释成“王后因为思念国王而在花园里散步”?可不可以不被解释成“王后因为感受到解脱而在花园里散步”?可不可以不被解释成……“王后只是在花园里散步”,可不可以?

打造另一种计时器

认为这个宇宙无远弗届且无孔不入地遍布着理性的亚里斯多德不能容忍这样的散步。因为它似乎不是“国王死了”的因或果。亚里斯多德也无法容忍戏剧里那些不能声援其他事件的插曲。我们可以谅解他,因为观赏戏剧的人没有义务伺候一个随心所欲又无事可说的剧作家,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同意:倘若小说家为了多骗取几文稿酬,的确也有可能“不知伊于胡底地任性书写”,浪费了读者宝贵的时间和视力。那么,经过切割、挑选、筛滤的人生似乎宜于向“合宜的长度”此一作品要求屈服。相信亚里斯多德“有头有尾有中腰”那样作“事件安排”的情节论的人于是感受到安全。从较粗浅的层次看:服膺因果律的前提是“承认作品中的各个事件可以被抽象化地转换成逻辑关系”,这样的话,我们不会观赏或阅读到“不可靠的叙述”。从较复杂且微妙的层次看:情节借由内在因果律的裁夺而规避掉它无法与时间作等速再现的角力,叙事艺术开始有它自己的时间,打造符合于作品自身的计时器,拥有了丈量万物的新尺度。(至于人类,则从来没有在那样的时间里活过,哪怕只是一微秒。)透过“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裁夺所打造出来的计时器在短短的几幕、薄薄的数百页中演练出来的“人生”——无论它是悲剧或写实主义小说,不只是“摹仿的人生”,也是被这“另一种计时器”压缩、凝陷、扭曲、变形的人生,它供人窥阅、映照、对比、参考。无论观众和读者产生怜悯、恐惧而得到清涤抑或随之俯仰歌哭而无以自拔,在最后的一刻,作品受众的安全感必然闪烁在其意识底层,因为叙事艺术中的角色(即便在那样精雕细琢的计时器的安排之下)终归封闭于一个结尾——无论是“结婚”或“死亡”;亚里斯多德说过“必无事物发生于其后”,而观众和读者的未来还开放在宇宙之间。他在他的时间里,如此安全。

安全令福斯特不耐

尽管福斯特继承也挥霍了亚里斯多德因果律的遗产,可是,正值壮年的他与方兴未艾的“现代”是如此切近,他终究迟疑了。“几乎所有的小说结局都十分柔弱无力。原因是此时必须由情节出来收拾残局。”福斯特这样写道,“这是必要的吗?为什么小说家不能在他觉得无头绪或厌烦的时候就收笔?”

整套哲学臣服于宇宙巨大理性的亚里斯多德所启示的情节理论动摇了,那个古老的、必须先设想其“统一性”、“完整性”的结构以便作“事件的安排”的谋略于焉启人疑窦:“然而我们也必须自问这种方法是否就是小说写作的最好方法。”福斯特其实质疑得非常谨慎,“为什么写小说一定要先胸有成竹?它不能自然生长吗?为什么它一定要和戏剧一样有结局?它不能不拖这个尾巴吗?……情节尽管刺激而吸引人,然而它只不过是借自戏剧、借自有空间限制的舞台偶像而已,小说难道不能发明一种并不怎么合逻辑但却较适合本身天赋的结构法?”

结果福斯特表扬了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1869—1951)出版于剑桥演讲前一年的新书《伪币制造者》。这部可以视为日后大兴其道的“后设小说”之远祖,乃至法国新小说之前驱的作品当然没有完全脱离因果不爽、首尾俱全的情节规范,但是它之所以赢得福斯特欲言又止的尊敬,显然与其打乱了情节导向的逻辑面有关;纪德利用“艾杜瓦的创作日记”(角色艾杜瓦要写一本名为“伪币制造者”的小说)渗透、干扰、揭发《伪币制造者》——甚至暗示《伪币制造者》极可能就像一枚“被宣称为伪币”的镀金玻璃;有趣的是,在小说里,没有谁真正检验出伪币之真伪。

正因为纪德玩弄小说形式的勇气很容易被联想成是他暴露写作奥秘的勇气,是以连福斯特都直指“纪德同时也将他在写此书时的日记公开”。事实上,纪德既不关心(恐怕也不至于要求他的读者关心)艾杜瓦是否被视作纪德本人,更不在意伪币是否“真”是伪币,因为纪德借着艾杜瓦之口这样说道:“岂不是,由于小说在一切文类中是最自由的、最无法则的了,岂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正是由于对这种自由的戒心(那常因没有自由而叹息的艺术家,当他们一旦得到它的时候,往往是最不知所措的),小说总是用这样的胆怯来紧贴事实?”

容我们在角色艾杜瓦这几句话之后插嘴:小说的读者和批评者以及理论指导者也常和小说家一样胆怯。就算事实无法被紧紧贴住,他们还要为情节想出一套因果律来依附凭靠呢!

纪德冲向现代,领先未来

“国王死了,然后王后在花园里散步。”——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情节,因为我们很难理解或想像出这两个句子贴紧了什么样的事实,或者符合于什么样的因果律。可是,我们无法否认这两个句子提供了情节。我们好奇,猜测,想像,思考,它们也许被某些其他材料填补,也许填补行动终告失败——若非失之于因果昭著之庸俗浮滥,亦可能失之于故弄玄虚而了无深义。不过,让摇摇摆摆、畏首畏尾的福斯特隐退了罢,纪德笔下的萝拉和艾杜瓦有这么一段迷人的对话:

“我可怜的朋友,很显然你是永远写不出这本小说来了。”

“好吧,让我告诉你,”艾杜瓦烦躁地叫道,“我根本不在乎。对,如果我不能把这本书写出来,那是因为这本书的历史比它的本身更使我感到兴趣,是因为前者取代了后者的地位;那其实是好得很。”

毕竟,王后没有无缘无故地死,也不必在妥善的安排下悲伤而死;她只是在花园里散步,那其实是好得很的。

同类推荐
  • 那人那情那词

    那人那情那词

    我国古代诗词一如灿烂的珠贝,点缀着历史的海滩:又如明媚的星光,照耀人们的心灵。虽然那些诗词已是过去的辉煌,但是却依然值得我们一读再品。有这样的符号激荡在我们的心口,有这样的文字充盈在我们的脑海。每一次的品鉴都像一次远游,使我们的灵魂挣脱枷锁,在那片或美丽或凄婉的世界里徜徉,放眼望去,美不胜收。温健所著的《那人那情那词》把影响了整个宋词走向的词人一一罗列,并把他们的代表作一一解析,不是用那种冰冷的专家式的口吻,而是用一种热情洋溢的笔法,以词为主轴,人为主角,铺陈出一篇篇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
  • 萧红散文

    萧红散文

    《萧红散文》是“中华散文珍藏版”大型丛书之一,作为一个文坛传奇,萧红的作品总是和她的命运连在一起被人讲述,这多少掩盖了她作品的本应具足的光芒。萧红的散文女性特质非常鲜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感、诗意暗涌、忧郁底色,夹杂着迷人的孩子气,同时不拒绝现实的残酷,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女作家,跻身现代文学大家之林。
  • 灭亡

    灭亡

    小说《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而英勇献身。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等你来解的人类难题

    等你来解的人类难题

    本书介绍古今中外未解难题五十余个,包括莫斯科地铁失踪案、武则天出生地之谜、600年前英格兰血案之谜、光绪帝死因之谜等。
  • 千亿光年

    千亿光年

    大型UFO编队闯入太阳系,引起地球社会的轩然大波,天文爱好者任天一向太阳发了一封信,继而被外星人带走,此后,一个个惊天秘密浮出水面......
  • 昼夜之远

    昼夜之远

    孤僻少女庄柔在人声鼎沸的咖啡厅中喝下自己花钱买的毒药,被一双熟悉的手救下,抬头惊觉那是已阔别了五年的爱恨纠葛。冷静睿智的心理医生梁以铮,因着对往事的愧疚而将她留在自己的医院中,想通过治疗还她快乐与光明。接踵而至的爱情,四面楚歌。五年前,他毁了她的家庭,逼死她的朋友。五年后,他为她放弃事业,与家人反目。当他历尽艰辛,终于迎来救赎,她却病入膏肓,濒临死亡。背负着那战火缭绕的过往,王子与公主能否找回他们曾经美好的玫瑰园?这一曲以生死为节奏的恋歌,在东方明珠脚下萦绕,生辉。
  • 极品女神攻略

    极品女神攻略

    《无敌是从超神学院开始》新书已发布!他本来是一个富二代却想体验屌丝生活,一直不相信女人的他,却意外得到了实习爱神的支持,从此护士,校花,班花,学生会会长,老师,校长,警花和天然呆妹妹以及古典美人便靠他越来越近。他一直都是一个段子手,他一直说[找女朋友?这辈子是不可能找女朋友的]书友群:709532952玻璃心勿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深情不负:娇妻你别逃

    总裁深情不负:娇妻你别逃

    盛传,柳家那位矜贵无双权势滔天的大少爷爱慕着家刘大小姐,然而,转眼间,却听闻柳少和一个无权无势无背景的小演员闪婚了?!原本以为只是小明星蹭人气炒话题,谁知从此以后,柳少化身宠妻狂魔,宠起妻来,简直令人发指,“少爷,少奶奶今天和男一号有场吻戏。”“恩,把男一号绑了,我去做替身。”“少爷,少奶奶打了刘小姐。”“派几个人去帮忙,别让她打疼手了。”“少爷,少奶奶……跑了……”柳少拍桌而起,一通电话后全城封锁捉拿小娇妻,不出一个小时就将她咚在床上,“柳儒笙,我要和你离婚!!”男人邪魅一笑,“可是我想和你生猴子……”
  • 某非科学的火星移民

    某非科学的火星移民

    一只熊猫,一个人。一队美女,一辆车。是安稳暖床还是开疆扩土?体验不一样的移民生活,看到不一样的火星变革。走在移民政策的最前端,谱写不一样的非科学世界。PS:朋友们,走过路过,点个收藏,送张推荐啊~月票神马的想投我也不会拒绝的啊~
  • 逐梦小虾

    逐梦小虾

    人活着就要有梦想,有梦想就要去追逐;有的人为金钱、权利、欲望铤而走险,有的人为亲情、友情、爱情奋不顾身;在魔法与武功并存的异世界,一个平凡的少年如何追寻自己的梦想?一颗不安的心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人生?《逐梦小虾》带您领略世间黑白,品味人生百态。
  • 终身监禁

    终身监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诸天之地府入侵

    诸天之地府入侵

    太阳消失,死人复活。地府与阳间重叠,生人与死人共世。一轮血月遮蔽天地,恐慌降临,现实世界一派末日景象。林奇仓皇间推开了那扇门,却来到了另一座门前,那里勾连的是诸天万界。行走诸天,抢夺奇遇。回归现实,该抢救的,还是尽量抢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