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700000025

第25章 藏书与读书随想

欲穷书之至理者,莫非借取他人苦思冥想之所得以自娱者也。是故拙见以为,名流贤达之士,催发其自我天赋之根芽,以求意中之乐,乃善之善者也。

——摘自喜剧《旧病复发》福平顿爵士台词我的一位聪慧乖觉的友人,大为爵士大人的睿智妙语所打动,他毅然搁置一切阅读活动,以期发扬光大自己卓尔不凡的原创精神。

我的这颗脑袋,可能会冒丧失美誉的风险,但我必须承认,我在他人的思想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我的生命在别人的思绪里流逝如梦,我喜欢消融在别人的心思里,不行路的时候我就读书,我做不到静坐、思考,书会为我思考。

读起书来我百无禁忌,夏夫茨伯利之于我不至于曲高和寡,乔纳森?王尔德之于我不至于俗不忍睹。凡可称其为书者,尽在我的阅读之列,有些东西其形状若书,但不容我当书对待。

属于这类似书又非书的书籍里,我认为该包括宫廷年谱、向导大全、袖珍读本,背面装订且标注了类别的棋谱、科技论文、历书、法令大全;休谟、吉本、洛伯森、毕谛、索姆?珍妮斯等诸家之作,以及所有“绅士必藏书目”中的那些一般卷目,也包括弗莱维?约瑟夫斯(那位博学的犹太人)的历史著作和巴莱的道德哲学。除了这许多之外,我几乎无书不愿读,我感恩命运之神能赐我以如此广博、无所不包的阅读兴趣。

我承认,每当看到那些披着书的外衣,僭立于书架之上的膺冒之品,就让我窝火,这好比假充圣徒者,篡谋圣位者,入侵圣地者,把合法之主挤出圣坛之外。伸手抽取装帧精美,看样子像书的一卷,期望着它可能是让人读来既得善心又得开心的顺意之作,然后翻开张张“貌似的书页”,却发现选了一本提不起人精神的人口论文集,期望着看到一部斯梯尔或者法夸尔的著作,却发现拿起的是——亚当?斯密史。常见一些笨头笨脑的百科全书(冠以“大英”或“京都”)摆放整洁,门类齐全,用俄罗斯革或摩洛哥革包装排列,而那些豪华皮革的十分之一,就足以把我的瑟瑟缩缩的对开本给更新衣冠,打扮得妥妥帖帖,也足以让派拉赛尔萨斯本人面貌一新,让老旧的雷蒙德?拉莱再焕活力,安身立命于世。我从未见过这些欺世盗名之流,但我渴望剥下它们的盛装,让我那些衣不蔽体、破落不堪的退役老兵们得衣得暖。

一本书,封皮坚固、装订整齐是首要的,华贵则在其次,但这样的装订,如果做得到,切不可不加区分地滥用于任何一种书籍,例如我是不会把一套杂志装扮得衣履笔挺的。简装或者半装(用俄罗斯革封皮)是我们的模式,一部莎士比亚作品或一部弥尔顿作品(除非是首版首印),倘若只给予华丽的外包装,则仅为纨绔做派而已,拥有这些东西算不得什么与众不同。说来也怪,它们的外表(本是非常常见的东西),在拥有者那里激不起柔情蜜意,引不出富有之感。再者,汤姆森的《四季》一书,若能裂口零星,折边连连,才让人看见了最顺眼(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我们不会忘记的“巡回书店”里的旧书,《汤姆琼斯》或《威克菲尔德牧师传》,以及对这样的书籍追求完美的良好感觉,那么对一个名副其实的爱读书人,沾满污渍的书页,磨痕斑斑的外表,还有(俄罗斯革之外的)悠远的气味,该是多么美妙!想想那上千根拇指曾满带喜悦翻阅这些书页,多有意趣!

想想有那孤独的裁缝女(针线工,或是勤劳的女帽编织人),整天的针黹劳作一直要延伸到子夜,而后牺牲睡眠,强打精神,挤出一小时时间,像沐浴忘川之水,抛却烦忧,全神贯注于书中精彩迷人的世界!谁还会要求它们再少一点污损?我们希望它们处于什么样的更理想状态?

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书,装订要求越是简单,费尔丁,斯摩莱特,斯特恩以及所有那一类永远会不断繁衍的卷帙——伟大的自然的范本——我们看见它们的单个某册消失不足为惜,因为我们知道,它们的版本“取之不尽”然而如有那么一本书,既是好书同时又是稀有本——单个某册几乎就是它的存种之星,当那么一本书消失——我们不知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在哪里,得以让这个族系的光芒再度燃起,——有这样一本书,比如出自公爵夫人手笔的《纽卡塞公爵的一生》——没有什么装束足够富丽堂皇,没有什么盒奁足够经久耐用,足以与这样的珍宝的荣耀相匹配,并保它完好无虞。

不仅是这里描述的珍稀本似乎重印无望,而且有的作家们的旧版本,例如菲利浦?悉尼爵士,泰勒主教,弥尔顿的散文著作,富勒——我们有他们的作品的重印本,但我们知道,这些书本身虽然流传,也时不时为人们所谈及,但它们未曾(可能将来也不会)深入到民族之心灵,以至于使它们变成收藏典籍——把这些用耐久而贵重的封皮保存是理所当然的。我不非常关注莎士比亚的首版对开本(你不可以把众皆捧阅的作家的书当作珍爱本收藏),相反,我喜欢罗和汤森的通行本,这样的版本没有注释但有插图,制作拙劣,宜用作地图或文本的记忆纲要;不会有人假想要仿冒它们,所以远胜于有人想要仿冒的莎士比亚镌版展。关于莎士比亚戏剧,我与我的国人甚有同感,我最喜欢他的那些最惯常让人反复咀嚼、百读不厌的版本。

相反地,鲍门和弗莱彻的作品,没有对开本我就读不下去。八开版本让人看着极不舒服,对于它们我不存在认同感。如果这些版本跟目前流行的莎诗版本一样读者众多,我倒愿意倾向于钟情流行版本而舍弃旧版。有人要把《解剖忧伤》一书翻印,这是我最不忍见的空劳一场。掘起那位古时候奇异的伟大人物的骸骨,套上最时髦的裹尸布将它们展出,以便让现代人品头论足,这样折腾有什么必要呢?难道会有书商梦想着让伯尔顿走红起来?可悲的马隆,贿赂了斯特拉福教堂的司事,以便为自己搞到一个机会,把略显原始却描摹得栩栩如生、悄然耸立的老莎士比亚的彩漆雕像给涂成白色,就这样愚蠢得无以复加地破坏了莎氏的脸颊、眼睛、眉毛、头发、他往常穿的服饰等的色彩——不论多么不尽善尽美,这一切是我们能占有的、仅存的、关于莎士比亚的、让人好奇而又不可小视的组成部分的最真实见证。他们把他的周身覆上了一层白色涂料。如果我是沃威克郡的地方治安官,我会把出主意的人和教堂司事,一并钉上足枷,按一对爱管闲事、亵渎神灵的骗子重治其罪。

我想,我眼见到他们在搞破坏——这帮自以为是的捣蛋恶鬼。

如果我要说,我们的有些诗人的名号听上去比莎士比亚或弥尔顿更有妙韵,更为悦耳——至少对我的耳朵是这样——会有人认为我怪诞吗?可能是因为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名字陈旧俗滥,成为寻常话语里的寻常之谈,而最美妙的名字,一旦提及便会幽香袭面,他们是克提?马洛、德雷顿、霍桑登的德拉蒙和考莱。

什么时间读书,什么地方读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读什么书,在晚餐就绪前的、等得焦躁无聊的五六分钟内,谁会想起要拿起《仙后》或一本安德鲁斯主教的布道辞来读?

读弥尔顿需要配上庄重优雅的音乐,乐声响起,你才能进入他的境界,但弥尔顿有自己的音乐,听他的音乐的人,须怀着驯顺虔敬之心,洗耳恭听。

冬夜——世界被关在门外——用不着什么仪典客套,平和高贵的莎士比亚走来了,每逢这样的时节,应该读《暴风雨》或他自己讲的《冬天的故事》。

这两位诗人,你免不了要高声诵读——读给你自己听,或者(事有凑巧)读给另外某个人听。听者多于两个人——它便庸俗,沦落成为朗读会。

应时应事而赶写的只激起人们短暂兴趣的书籍,仅骋目扫读即可,亦忌读出声。即便是现代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一旦让人家读给我听,便不由自主感觉大煞风景。

报纸如果读出声就让人难以忍受,在某些银行的办公间形成了这种规矩(为了节省个人的许多时间),由其中一个职员——学问水平最高者——开始朗读《泰晤士报》或《记事报》,为了大家的便利,高声诵读报纸的全部内容。用尽所有的肺活量和演说技巧,效果只是乏味。在理发店和酒馆里,一个人站起身来读出一段,把它当成自己的发现而与人交流,另一位紧随其后,献上他的选段,就这样,把整张报纸的全部内容,最终零零散散地传播给众人。不常读书的人阅读缓慢,如果不采用这样的办法,这帮人里面,没有哪位会把整个报纸的内容全部览遍。

报纸总是在激起好奇,但读过之后,没有哪一个人放下报纸而不甚感失望。

在南都宾馆,那位一身黑装的绅士,手拿报纸,读得多么专注、久长!当听到店小二扯着嗓子叫个不住,“先生,《记事报》到了”,我就厌烦。

入夜,走进一家小客栈,点好你的晚餐,发现在临窗的座位上,前面光顾过的某位粗心大意的客人,说不清是在啥时间落下几本杂志——是三两号过期的《城乡杂志》,里面登载着幽期密约的逗乐照片——“皇室情人和某G太太”、“柏拉图式的结合和老风流”,以及诸如此类的花边旧闻闲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发现更开心呢?那种场合,那种时刻,你愿意将它换成更高品位的书吗?

可怜的托宾近来失明了,他不因为读不成影响重大的那些类型的巨著而感到十分惋惜——《失乐园》或《考玛斯》这类书,他可以让人读给他听,然而他失去了用自己的眼睛飞掠一本杂志或一本轻松小册子的乐趣。

我不怕独自踽踽,在教堂里庄严肃穆的走廊上,阅读《老实人》

而被人家逮个正着。

我记得的最离奇的惊异经历,莫过于曾有一次被瞥见——是被一位熟识的小家碧玉——我逍遥自在地躺在报春花山的(她的朝圣领地)芳草上阅读《帕美拉》。书中倒也没什么让一个男人一旦被人撞见便感到羞耻难当的地方,但当她在我身边坐下来,看来是决意要与我结伴阅读时,我则非常希望那是一本别的什么书。我们客客气气一起读过了几页,而后,她发现作者与她自己不十分对味,就站起身来离我而去。可敬可爱的喜欢追根溯源的人,我把问题留给你去思索,在这场窘境中,感觉到羞耻的(因为我俩中间肯定有一位)会是翩翩仙子,还是多情少年,从我这里你永远探听不到这个秘密。

我算不得是一个户外阅读的极力支持者,那样,我的精神集中不到阅读。我认识一位一神教派的牧师,人们通常见他在早晨十点与十一点之间,登上斯诺山堡(那时候还没有斯金纳大街)研读拉德纳的一卷。我认为我自己是达不到这样的置身世外的境界的,昔日我一直在崇敬他怎么做到茕然潜行,不问世俗。偶遇脚夫的绳结或盛面包的竹篮,他又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会迅速地将我所懂得的神学知识放飞到九霄云外,会让我陷入一种比漠然于五项要旨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状态。

有一个马路读者阶层,每当想起他们,我就免不了要动情——可怜的人们没有足够的钱买书或租书,就从开放的书摊上偷来一点学问——书老板瞪着苛责的眼睛,一直向他们倾泄着忌愤的目光,思量着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把书放下。他们则机智地与老板周旋,读一页是一页,时刻在预计着老板什么时候会横插进其禁令,但又无法抵挡纵情恣意读书的满足,他们是在“攫取一种担惊受怕的喜悦”。

马丁?B就这样一天读一点,读完了《克拉丽萨》两大卷,这时候,书商问他是否打算买那部著作,这便等于朝他的甚值称道的抱负浇下了凉水(这是他小时候的事)。马丁声称,在他一生中的任何时期,都没有得到过他从那些提心吊胆的攫取中所得到的一半的读书满足。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位古怪的女诗人,写了两阕动人心弦却朴实无华的诗行,就这个主题作了一番说教:

我眼见一个孩子睁着渴望的明眸,在书摊旁翻开一本书,贪婪地,他要吞下书的全部;这当儿,摊主看到了孩子读书这一幕,很快我听见他冲孩子大声疾呼,“这位先生你从来不买书,因而你没有资格阅读。”

叹口气,孩子慢慢地离去,他多希望,从来没有人教他读书写字,那样这小气鬼的书就不在他的需要里。

需要,数不胜数,那是穷人的凄苦,富人们从来不为这些生恼惹气。

我不久后又认识了另外一个孩子,看样子,他好像饥无所食,至少在那个当天他没弄到什么可吃——他只能看着冰冷的肉,在酒馆的橱里喷着香气。

我想这孩子的遭际必定更加悲戚,身无分文,就这样渴望,就这样忍饥,精心调制的上好的肉,充斥眼目。

莫叹离奇,如果他希望自己从来没学会吃五谷。

同类推荐
  • 只要七日暖

    只要七日暖

    《只要7日暖》是周海亮继《送你一度温暖》之后的又一部情感散文集,这本集子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和主题,注重底层人生的苦难抒写,并且在这些小人物的世界和内心寻找发现生命的闪光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既是生活的疾贫者,需要人们来关怀、关注,同时这些人又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精神的布道者。在这《只要7日暖》里,所叙述的事情和主人公大多都是失业者,残疾者,爱情事业上的失败者,但这些人身上却有着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善良品质。在这些纯朴甚至是忧伤的故事后面,闪烁着温馨可人的光辉,让人感受到了我们这个物质时代弥足珍贵的温馨。
  • 2014语录

    2014语录

    这是新周刊唯一一个不以杂志形式发行的内容读物,国内外时事政治,文化生活,娱乐体育,包罗万象,有趣有种,好看好玩。在最热辣最过瘾的语录中,感受2014嘴上风暴。
  • 穿过幸福时差Ⅳ

    穿过幸福时差Ⅳ

    曾经坐落于皇城脚下的月坛历经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步入大都市的现代社会。透过时代的脉搏和现代的视角,我们会发现,在这片土地上,依然蕴含着悠久的人文气息。
  •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该书是一部弘扬时代精神,为英模立传的作品选集。本书收集了四个篇目:第一篇:纪实文学《这一路的风光》,全面记述了全国劳模、现任西安市劳模协会会长苌春福同志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先进事迹。第二篇:报告文学《夕阳依依向谁家》,记述了原西安市副市长靳毅仁同志离休后倾力扶助西电公司残疾人创业的感人事迹。第三篇:报告文学《咬定青山》,记述了全国劳模、灞桥区栗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容茂为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奋斗不息的先进事迹。第四篇:革命题材剧本《黄龙风云》,歌颂了陕甘红军战士黄罗武奉命独创黄龙山收编土匪的传奇故事。
  • 石钟山自选集

    石钟山自选集

    石钟山的作品,大多与军旅题材有关,在作者笔下,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他善于创作主旋律作品,把老百姓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本书精选了石钟山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中篇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父亲进城)》、《幸福像花儿一样》、《快枪手》、《当过兵的二叔》、《关东镖局》、《文官武将》、《幸福的完美》,短篇小说《国旗手》、《小镇》、《最后一个士兵》等重要篇章,全面展示了石钟山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爹爹万万岁:废材娘亲

    爹爹万万岁:废材娘亲

    产后某女身体瞬间缩水,变成史上最悲剧的娘亲。修仙途中遇一男,待得知她就是他的仇人时,某男关门拉人。宝宝此时骑着神兽踹门而入:“我娘说,师父爹爹从来就不是人!”
  • 生死莲花垱

    生死莲花垱

    莲花垱是地处湖北和湖南交接的鱼米之乡,境内江河密布,莲花和芦苇林密。从民国到解放间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个人的命运跟随时代跌宕起伏。
  •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

    《新民间故事》为父子书之一。《新民间故事》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民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故事,别的地方听不到、看不到。作者李民许现年六十四岁,一生历经坎坷,知道的故事也较多,他试图用夸张、诙谐的手法打造一个“民俗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人物个个性格怪异,事情件件蜿蜒离奇,这些人和事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看似与我们无关,其实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生、一段历史。
  • 异界之误惹妖孽男

    异界之误惹妖孽男

    只因她的一滴泪,三界沦为无边炼狱,他脚踏万千尸骨,一身白衣胜雪成了血河之中最触目惊心的招魂幡。她、失去双亲孤女一枚,平凡如草芥。他是崇高妖神,一柄无尘剑力荡三界,却只对她惟命是从。他是逆天至尊,万千风华无人能及,却倾尽全力只为她一笑。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三界万物唾手可得,却宁肯负尽三界不负她。妖神也好、至尊也罢,他不爱虚名只爱她。初相见——“我要你内丹。”她随意轻语。众人惶恐,谁不知道他温雅之下,满手血腥,此女必然生不如死。“再过百年可好?”他勾唇轻笑,淡雅如菊。“为何?”她疑惑反问,问出众人心底的不解。他依旧浅笑温和:“百年之后,内丹大成,于你更好。”大劫至——鲜血染红白衣,他如地狱修罗,无视面前千兵万马,终究不曾后退一步,只因他的身后站着她。天雷阵阵,电闪雷鸣,她似风雨中的罂粟花,美丽而致命:“想要动他也得问问我答应不答应!”红尘千丈,万难险阻,携手并肩,笑傲乾坤。
  • 女君要出嫁

    女君要出嫁

    小萌宠:主人,你眼睛是不是有问题?他不聪明,不帅气,不温柔,你到底看上他什么?女主:你们才都是没眼光呢,他有孝心,又稳重,还不花心;虽然不聪明,可有我在他不需要多聪明,虽然不帅气,可这种男人带出去自己就会回来,虽然不温柔,可温柔的男人会被说太娘气。男主:你们俩考虑过我的感受么?难道没听说过扮猪吃老虎?……
  • 破解版修仙

    破解版修仙

    一觉醒来,便是另一世界。这里每个人都有一个修真系统来辅助自己修仙,江寒默默地绑定了自己的系统后,发现自己的系统竟然是破解版。资金不限,功法任取。江寒觉得自己完全没必要再学别家主角到处探险了。毕竟,自己随身就带了个宝库。
  • 战神之爱:逼嫁小萌妻

    战神之爱:逼嫁小萌妻

    现实太骨感,谁听过灰姑娘是跟王子签了一纸合同才去参加舞会的?王子说:“宴会结束,合同终止。不要以任何名目和借口粘上老子,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吐血啊,王子是甲方,灰姑娘是乙方。
  • 戴明贤集(第八卷):子午山孩

    戴明贤集(第八卷):子午山孩

    《子午山孩》为《戴明贤集》第八卷,系戴老贵州系列作品之一。子午山是清末黔地诗人郑珍家乡之山,子午山孩则寄寓着其对慈母的孺慕之情。《子午山孩》以郑珍之诗为载体,以诗人生平编年为序,释诗与传人有机融合,集编年、纪事、译述、注解与评议为一体,立体地呈现这位寂寞百年的诗人的诗意世界。贵州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鲜得中原文化之青眼。晚清之际,遵义沙滩村出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文化精英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