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0200000003

第3章 理性思考

为民立命

跳跃在山青水碧间的,是瑶寨孩子饥渴知识的眼睛;隔绝于图表数据中的,是外企高管渴望合作的眼睛;闪动在民族服饰里的,是T台模特渴望一展风采的眼睛……小卜不确定,自己应该去寻找、去迎合哪一双眼睛。

与其说是就业的选择,不如说是小我和大我的抉择。

叔本华言:“我们的本质永存于种族之中。”广义上讲,一个民族群体也可称为一个种族。加入著名外企和自主创办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固然能让小卜获得自我成就感,但只有让生命融于种族发展,才能最符合人的本质,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价值。

回瑶寨教书,意义不局限于感恩回报,对于小卜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回归生命源头,回到民族血统中去,坚定最初的自我。错综的世界,处于何等地位、阶级的人,都不免不时感到迷失和不知其源的慌疑。这是因为我们在愈发复杂、日益发展的社会文明中,常常被利欲迷惑,遗失自我本真。瑶族女孩小卜形单影只地在社会打拼,不得已会遗失的不只是自我,还会遗落她的民族的自然之灵。大学毕业后回寨,无疑能让她认识本初,而教书,更会净化心灵,使她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保持民族美感,从不迷失。

相比之下,外企的赏识只是外界对她的承认与肯定,而在意志不稳情况下的创业,难以成功。

人处于世,不独是个体,我们更要有一份“小我”之外的“大我”,有一份集体意识,一份民族意识。尤其是小卜作为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仅满足小我欲望是太狭隘的。东方文明中,个体意志不是哲学的主体;中国书生文人往往追求的是大我的实现,也只有那些怀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不说名垂青史,起码无愧于生命和民族。

选择外企,只会满足个人利益。诚然,人有权为自己谋划,为个体筹算,追求优质未来。这也是当前成人对青少年的引导方向。但这是严重的教育缺失,重才不重德,重个体不重整体民族。我们在现实中何尝听到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教诲?千古圣人,万古豪言,往往只沦为作文的素材,而不被灌输于心!

创业时机未到,因为瑶寨闭塞,民族服装不能成为潮流,唯有协助民族发展,才能为个体发展谋求更好的大环境。

“为瑶寨崛起而读书”是小卜的正确抉择。在大我境界中,小我才有真正的充实,而不流于名利之淖湮没迷失自我。“为生民立命”的教诲,不是比“清华北大、哈佛麻省”的号召更应响彻教育界吗?才高志浅者,缚于小我者,有何颜滥用司马之论、工部之典!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夫孝,始于事亲也”,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乌鸟私情,尚求反哺,何况人乎?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静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则面。”这是做子女的职责和义务。“孝道”始终是华夏文化的中心点,是以亲子情为核心的人际情感关系。

我曾因“为亲负米”的仲由而感动,曾为“扇枕温衾”的黄香而感动,曾因“卧冰求鲤”的王祥而流泪,曾为“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而流泪。这些民间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真挚的事亲养老的情感,不难看出人们对孝子孝道的肯定与美好的祝愿。

我也曾经思忖:为什么人要讲“孝道”?还记得那位叱咤风云的陈毅将军为母亲清洗尿裤的动人场景吧?还记得李向群在最后一次探亲返队之时,对母亲所说的话:“妈妈,您别伤心,儿子将来会好好报答您的!”不会忘记那首牵人心弦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又怎能忘怀伟大的周总理在母亲去世后常常静立在淮河岸边,寄情缓缓东流的淮河水,表达对母亲无限的思念之情!

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感怀孟母三迁的典故,回味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汗水和关爱,讲“孝道”不是很应该吗?李密全靠祖母刘氏抚养长大,而祖母晚年,他常在榻边侍奉汤药,从未废离。“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不知让多少人掩卷而思,怆然泪下。

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又为何能嫌母丑?我们深受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会忘记孔子的告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想,没有对父母的孝心,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爱父母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大孝”“小孝”,百善当“孝”字当先,正所谓“天地良心,千古孝道”!

洞察社会边缘

放眼新闻热点,总有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刺痛着我们的感官和内心。无论是富士康员工的自杀、教师的悲凉病亡,还是徐玉玉的“被谋杀”,都涉及社会中的阴暗面,关乎生命的凋亡。震撼与冲击,让我们更全面客观地了解社会万象,更真实深刻地认识世间阴阳。

“痛感新闻”之所以引起社会大范围人群的强烈关注,是因为其黑暗性、悲剧性触及我们所处的人类世界的底线和社会环境的边缘。不可否认的是,媒体一定程度上直接利用“痛感新闻”的上述特性谋取世人眼球,也会有低道德水准人群以此为谈资笑料,更有或内心病懦或怀有歹意者借此无意或有意散播恐慌。但回归到事件本身,“痛感新闻”确实反映了社会问题,能帮助群众洞察社会边缘。

一方面,媒体舆论有利于加大对违法违德事件的监管和处理力度,巩固存于人心的正义法治;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个体,这些新闻可以提高自我警惕、防范意识。更重要的是,也许此类事件看似离大多数人遥远,但我们必须清醒洞察,而形成相对正确的社会观。

老子思想中,世间万物均是正邪两面,相互依存,一味追求尽善无恶是不现实的。社会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完全避免不完善的社会体系中的污垢,毕竟即使是欧洲高度文明社会也存在严重的发展问题,那么通过“痛感新闻”洞察社会遗垢,不仅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还能激发群众性正能量。若新闻网站与社交平台上尽是“暖心新闻”,而无“痛感新闻”,反倒不是正能量的宣扬,而是群体性的不能客观正视善恶同存,更是社会全体的自我蒙蔽。

刺激人视听的“痛感新闻”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个人对社会边缘阴暗面的知悉,可保护自身;而整个社会群体的洞察,能够有效监督涉事单位或个人依法被惩治,促进社会体系完善。同时,我们会对生命悲剧性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在他人的生死存亡中更珍惜、更尊重自我生命,从而缓解社会心理亚健康的形势。

边缘即底线,提高道德、法制底线,“痛感新闻”正是以此整体提升社会文明。

活出自己的精彩

大千世界,我们只是历史一瞬的尘埃。昂头,天空无际。有人想去探索这神秘,有人却会叹息自己的渺小,转为低头侍弄自己的一寸安然。探索者领略独特视野,淡泊者乐得平淡。精彩是无关伟大或渺小的。

“诺兰出品,必属神作。”在很多观众心里是影片质量保证的诺兰,身为采梦大盗,但始终傲身于真正的自我。坚持自我,坚持初始的自己是活出自己的精彩的前提。诺兰用打字机敲出了电影原始概念,并时刻回望是否丢掉了最初的自己。正是这种坚持自我和本初想法的意念,让他不但没有在茫茫电影业中迷失,而且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自由风格,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而坚持自我首先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争做名人第二。马云有句名言:“当你成功时,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成功者所煲的心灵鸡汤,以其浓厚的富有成就的满足气息喝醉了不少迷茫之徒。世界早已不缺乏复制,缺乏的正是颠覆。每一条通往精彩的道路都是崭新的,走别人的老路,也许会获得名利,但赢不来自己的精彩。中美创新人物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凭借自己的理念模式,对行为形成巨大影响力。有自己的想法并不全然是做千古第一人,而是从个人角度的一种创新。也许只是想出一种新奇的纸飞机叠法,也足以点染出自己的一份精彩。自己的想法的精彩不在于它所带来的,而在于它本身。

伟大的人不一定自己活得精彩,实际上活出自我精彩的更多是平凡人。几日前坐出租车,车里廉价香水味浓烈,俗气歌曲声烦扰。司机是个小伙子,点了一支烟,见我捂鼻,便道:“闻不了烟味啊?行,闻不了我就掐了!”说罢又赶紧美滋滋地吸上两口便立刻掐掉了。他又跟着音乐唱起来,很是快活的样子。这也不失为一种精彩,活得俗而痛快,但又不妨碍别人,在自己物质并不丰富的生活中活出快活和满足,为自己而活一次,便也是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历史上无数帝王,都是一抹抹世界的精彩,自为欲望顶峰,却不满足,不见了自己的一份可贵的想法,终都迷失了自我,未能活出自己的精彩;林黛玉满腹才华尽享雅趣,却不曾真实地为自己而活,她的不凡未得精彩,只落得冷月葬花魂的凄凄。而坚持自我,保持自己的想法,平淡中为自己真实地活着,精彩虽划不过上万人仰望的夜空,但能长久绵绵绽放于心中。

流逝中的孑立

天的寂茫嵌入地的荒惘,萌动的孤影演绎生命的绽放。在这个没有虚无的依托、没有繁华的喘息的世界,一株普雅花孑立于苍茫,无畏地点燃积淀百年的扫望的等待。时间的流驶之中,她的等待与释放只是瞬息间的傲立,但足以芳菲自我,点染时光。

我们可以坠入地心,可以从地球到月球,可以遁入海底两万里,可以历险于太阳系;在空间上,在人类能力范围内,我们是自由的。然而对于时间,我们能做的只有等待其流来又逝去。穿梭于空间的变幻,时间不息,生命孑立于此,静候消亡,却也不断地积蓄阳光与风,等待短暂的绽放。

等待是生命的形式。自生的一刻,生命之河开始流淌,是时光推了在走。从某种层面讲,我们始终伫立在起点,流逝的波流渐渐行近,送来死亡的终点。既然生命只是轮回,生命之生的意义在于等待死亡,为何我们依旧不顾彼此自然哲理之空无,仍然在等待呢?其实,等待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我们肯定自我渺小之中的潜在价值,才有了值得等待的希望。正是对于未来希望的满怀等待,令我们敢于坚守自己的信念,敢于笃定未来的美好会驾了风驶来。

也许是哀怨遮挡了阳光,很多生命不肯再等待,首先否定了自己。海子以为迎不来春暖花开,结束了生命的等待。三毛无法再肯定丧了爱与希望的自己,了断了愈发迷失的苦等。也许真的太过黑暗,然而或许我们不应去否定生命,否定看似无望的等待,而是积蓄力量,采集阳光,时刻向生命的火焰中添入新生的又坚韧如一的希望之柴,赢得伫立之末,有绚丽的火花迸溅给自我。

我们需在等待中积蓄自我,充盈自我,提升自我。飞翔总是逆着风流,刻薄尖锐的沙砾不免磨破翅膀;此时等待即是不退之进,为了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正面无尽的衰挫。发现青蒿素之屠呦呦,于数十年艰苦研究之中坚守科学,在等待中凝聚充实自我得来的社会肯定与生命绽放。若只是如现今大多数人被推着前行而无暇等待自己的内心与灵魂,若真在流逝中惨淡地“纵一苇之所如”,在最终生命花海朵朵无奇株株相似的绽放中,该如何寻找得到自己的那一晕芳晖呢?

孑立于生命均匀的流逝,等待终会不再太阳照常升起,人生只属于自我;我们孤独,却从未丧失执念,从不落魄于荒寂,守候心灵,等待一个更好的自己,将生命凝入渺若秋毫,但始终激越的星光。

暖闻幢幢

作为社会舆论力量,新闻媒体传播正能量义不容辞。新闻材料的选取自然是最重要的环节。世事纷杂,如何从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素材?

“最帅良心油条哥”日复一日坚守诚信,为顾客送去清晨第一份温暖;老人跋涉看子,医生儿子忙得迫使父亲挂号见面;画展主办方不计损失维护少年心灵……这些素材都符合报纸“暖闻专栏”之需,然而角度不一。近年来,“最帅最美哥姐”类型新闻涌现,造成读者视觉疲劳,而画展之事可谓特例,却是老父携一路风尘挂号看望医生儿子,令人备感温暖亲切。

所有的力量都有影响范围,舆论力量同理。既然希望引导大家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那新闻的暖心力量圈括人群自然越大越好。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时代问题,敬业负责的医生形象,能让所有人感到温暖,又有父子深情渲染,更能多层面地满足人群心理需求。而画展主办方和“油条哥”的温暖故事,一定程度上只是地域性特例,即使读者知道他们身上散发正能量,却不能切身感受到他们所带来的温暖。

相比来说,“油条哥”和画展之举带来的参悟温暖的社会视角,因不具普遍性,且受时空限制,无法通过报道传递暖意。而医院见子一事颇具时代性、广泛性,不受当事与否之限,更适合舆论报道。

温暖只是心理感受,若想引导群众以积极心态面对社会,新闻材料一定要具有深层之思。“油条哥”和画展的材料,读者在感受片刻温暖后,无法将其暖融于心。

莆田系的阴影笼罩医疗系统,使得人民群众对我国医疗系统的管理运行灰心甚至愤怒。敬业医生的暖闻,驱散以偏概全的偏激意识,让患者群体以及看客用客观理智的视角看待医患之交。然而老父挂号才得见子之事,的确反映了当前我国医疗系统极缺运作人员,老百姓看病难的社会问题,却以亲情辅佐,使人易于接受,平和地理解社会矛盾。因此,长远看来,潜默地影响民众对待社会的心态,才能最终达到暖心、调和社会的目的。

垂垂老父念子心切,白衣圣徒接患无暇,时代问题的缩影,总有真情。媒体舆论所传递的,不应束于暖意,更应是协力完善社会的温煦执着的信念。

平视生命

以高大的虚影俯视、渺化周围的生命,自负将使真躯佝偻;以压抑的自我仰视、畏惧假想的强势,自卑将使灵魂踉跄。平视生命,才能明晰其实,不被光影的幻象蛊惑,寻求生命的平和。

除去无机环境部分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的集合。在自然中,强者生存的选择与生命之间的平视并不冲突。前者是物竞天择,是谋求生存的位置;后者是尊重造物主的成果,是在宇宙之衡中平等地享有各自的生命。违背平视原则的过盛或过弱物种被自然淘汰,不懂得平视生命的人终会被社会压入不堪境地。

平视自己的生命,方能准确了解自我。虽然活在多样的生命的集合体中,但是自我生命的价值并非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所以若想真正认识自我,审视自己的价值与境界,必须平视自己的生命。平视自己的生命的另一方面,是不滥用生命所拥有的道德思想与权利。当这种滥用对他人他物的生命造成损害而被表现出来,其本质往往不是俯视其他生命,而是不能平视自己的生命。

倘若沙威不过分强调警察之职的所谓“本分该做”,即沙威生命的重要部分,冉·阿让仍能安乐地做乐善好施的好人马德兰先生。倘若军事奇才平视自己的生命,不将骇人的野心美誉成“为了全人类的进步”,也许很多革命也会少充斥些鲜血,或者不会因自我仰视所带来的疏忽毁大业于一隐秘小深沟。

平视其他的生命,不仅仅是一种尊重,对于个人而言,更是一种自我保护;对于其他生命而言,更是一份认可。商纣王屠杀生灵,最终不能自保;人类掠夺其他物种生存的权利,歧视不如自己这样高级的生物,凌驾于食物链之巅,正在因自然结构的不平衡而坠落。不能平视其他的生命,会得到惩罚与曾施之于人、今施之于己的践踏。

另一方面,平视他人不意味着向弱者施舍。海灵格认为,自我的生命可以完成生命的任务,克服生命道路上的困难;对他人施舍帮助是对其生命的不尊重。平视他人不是企求物质平等,怜悯弱者实则为对生命的屈辱。平视是尊重与认可,他人或他物的生命力量与价值有独立、不被歧视的权利。

世间有光明有黑暗,且世事无常,在这杂糅的环境,平视生命是理性的处世之道。平视生命,保持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联系与相对独立平等,为自己、为环境映射一份清宁。

让绿色装点我们的生活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急速发展,在这短短几个世纪,科技取得空前的进步。然而所谓文明,却总是在破坏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直到近年,人们才肯略喘息一下,回望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文明已对自然造成了怎样的伤害。绿色生活的理念早已产生,经过多年却依旧是理念。绿色生活不单单是说说而已,就像树木并不是只设立一个植树节就会欢跃在土地之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绿色生活应从每一个个体做起,而不是等着法令政策来制约。绿色从点滴做起。也许人们会觉得自己做那么一点真是很渺小,但汇聚起来真的会有很大影响,正如每个中国人都只浪费一粒米,中国整体就会浪费掉十几个亿的米粒,浪费掉十几亿份资源。每一个行为都该审视自己,是否仅仅改变一点做法,稍稍矫正一点点浪费能源的陋习,世界就会因这一份微小的举动而多生长出一株感恩的小草呢?而这些行为都是极微小、极简单的,想象在我们及时关灯的一霎,自然就会被绿色点亮,而这是我们的微小付出取得的,这是多么让人欣喜而自豪啊!

这样的思想是人皆有之,付诸行动理论上讲也极为轻而易举,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很少。无非是人的惰性和惯性造成的。想要改变生活,让生活充满绿色,就必须先改变自己懒惰忠于惯性的心,先使心灵活起来绿起来,去感受世界的美好,从而想为世界创造一份美好。你看天空那么蓝那么轻盈,你看水那么清那么柔和,假如我们不肯从自身做些什么,天空会流下心酸的泪,水会翻涌污浊的波。

有时一个人的想法不足以在集体中实践,此时便需要领导者。比如老师,比如我们的学校。实验园内的灯光从黎明亮至枯夜,假如学校购入薄层窗帘,让白天的阳光不晃又能照亮学子的书桌,那可真是比创造了怎样的成绩更有贡献了。再比如试卷排版中老师肯多工作一点,合理排版尽量减少单面印刷,那么不仅可以节省费用,更做到了绿色学校生活。一个学校的转变,足以消弭清晨的阴霾。

然而若绿色生活只是说说而已,并不触动人心,那么这个理念除了可以用来留作征文印发文章,再浪费浪费电涂黑涂黑天以外,别无他用。

太阳照常升起

苍茫远古的混沌与枯黄之中,黄河与渭水的滚滚转瞬为炽热而执着的欲望干涸。夸父追赶太阳,渴望将其置于人心,使人光明向上。无奈追逐终是一场徒劳,渴望沦为痴想。

然而夸父却并不知他心中已有一份光明,静静守候他的发觉。夸父一心追赶,忘却了自我的内心。那份向善的光明便守候着,守候着,直至夸父倒下,光明潜出,化作山河林木。

守候是一种别样的追赶,毕竟太阳落山后,又会照常升起。

守候太阳,仿佛就是虔诚的教徒抛弃了世俗,跪在至上的神灵足下,杂念与欲望消弭,只安心守候自我一份纯净的执念。守候是一个静心清欲的过程。追赶固然显得主动而富有生气,然而疲惫的奔跑与沿途的诱惑往往令人忘记初心,迷失于不尽的欲望。斯佳丽为了追赶内心的欲望,那在她心中超乎一切的太阳——可望而不可即的阿希礼,而陷入贪婪的境地,最终飘失在迷雾中。顿悟的斯佳丽毅然决定重回塔拉庄园,守候瑞特,守候全新的、太阳再次升起的明天。当不再随处追寻,当斯佳丽在守候中摒弃了欲望,清澈了内心,太阳照常升起,赐予寡欲纯净的她新的力量。

守候是一场积累。人生原本便是时间的一次短暂演绎。无论我们处于如何纷杂广阔的空间,无论我们追赶太阳到多长的空间宽度,时间都是静静的顿河,不受纷扰地流淌。在这客观时间操控下的世界,我们又如何追逐光明?只有守候,在守候之中准备,在守候之中积蓄迎接光明的力量,时间平缓的波流会如一地将我们所守候的太阳载至天空。

荷西的守候终换得三毛的爱,他在守候中积蓄爱,直至深刻地感动了他心中的太阳。落叶守候在树根下,获得重生,攀上枝干慕得阳光的青睐。不甘寂寞的人们总想着追赶,追着追着就失去了控制。拿破仑也就摔在了滑铁卢的泥泞里,“大跃进”跌在了它亲自埋下的羁绊——欲望过剩与狂热烧灼的大堆废铁上。倘若世人多同黛玉般懂得守候哪怕是已残败的事物再次泛起光彩,那会有多少“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脉脉啊!

最后一轮太阳,追赶它,它惧你是后羿,便坚决不肯任你捕捉它灿烂的影儿,莫不如守候。若愿光芒万丈,追赶与一味吸取太阳的辉煌是徒劳的。唯有在守候中洗涤清澈了心灵,积蓄了足以向世界证明自我的力量,那么,时光会将所信仰的悄然及时寄予你,正如那太阳般硬汉形象流芳百世,年仅二十七岁的海明威淡然提笔致——

太阳照常升起。

文艺的呼唤

激烈的内斗和膨胀的欲望令人们身心俱疲;世界繁冗,能为各阶层提供的消遣却寥寥而浮夸。我们歪着倚着蜷缩着,试着通过肤浅的娱乐麻木紧绷的神经,拖延着、逃避着、漫不经心着。而一时之间,我们打开了灯,停止了咀嚼,端坐,甚至起立、鼓掌——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综艺类节目能达到的效果。

这是文化的力量。

诗词、信件和书,是不容亵玩的文化元素。它们由含蓄又细腻的中华儿女创造,从古至今,寄托着不尽的情思。而其感染力不单来自于此,当我们回顾、重温、欣赏,我们会找到我们的影子,岁月的影子。缺少传统娱乐包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缘何异军突起?凭借着氤氲了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国诗词大会》引领我们寻找中华基因;凭借着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气质,《见字如面》将我们推回最淳朴的时光;凭借着潜伏于字里行间的文化气息,《朗读者》带我们到他人闪烁着真挚的生命深处。如何不惊叹于文化的抚慰效应?

群体性的意识回归,总是需要文化的引导。只有这联结今昔,联结人与人、人与天地的文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集结一个民族。而综艺类节目影响的广泛性,呈现方式的多元性与文化程度的普适性,为文化吸引力提供了平台。而节目主持人的火爆也体现出一种社会的匮乏——如今纯粹的事物太少,充斥在我们四周的都是感官的或者一时喧嚣的东西。

“你没有给,不代表年轻人不喜欢。”国人有高素养的基因,可能只是缺少环境的引导表达。人们也许要质疑,单凭几档缺少令人沉迷的明星、舞台包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否真正缓解整个民族的文化焦虑?诚然,没有任何复杂的社会问题能通过简单的一步策略从根本上解决。而正因此我们要鼓励每一个有正面效应的方案,何况这几档节目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年轻人明悉了中华文化根基,一些被嘈杂包围甚久的人们回归了。质疑的声音,从节目刚开始筹办到今天的热播渐渐平息了。这背后有制作人的艰难努力和坚定意志的推动,有文化名家的支持与引领,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对文化的信仰。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坚信我们的文化可以为时代降温,可以牵引我们走出迷津。文化综艺类节目是一个开始。在民族文化自信被点燃之后,燎原需要每一个中华因子的认同与激情。

我们曾被催眠,我们正被唤醒。

无所谓

“有没有,什么要紧。”王夫人的“无所谓”是平和。

“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颦儿的“无所谓”是反语。

“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宝玉的“无所谓”是痴病。

米里哀主教对物质的“无所谓”源自自然赐予他的纯净;芳汀对出售肉体的“无所谓”揭示19世纪欧洲“饥饿使妇女堕落”的社会问题;马吕斯对律师职位和家产继承的“无所谓”是对糜烂社会的嘲讽和追求自由人权的宣誓……从茜纱窗下公子多情的大观园,到凶残却又平和、安详而又苛刻的悲惨世界,“无所谓”总是背离自身的词义,往往暗示着“有所谓”,蕴藏着缱绻的儿女情长,抑或暗涌的社会风潮。

而今,“无所谓”越来越“回归正轨”,不再是真情的封存,只是简单的不在意。这是一种平和,还是随遇而安的心境,抑或是情感的日渐麻木呢?

现代人的“无所谓”,全然体现在对语言运用不关注,甚至苍白无力上。在应试的大环境中,语文学科的作文考试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的导向。我们虽摒弃了对光鲜雍贵却虚假空洞的语言的追捧,却也同时陷入另一种误区。那就是,对语言的“无所谓”态度导致了作文中太多太多的无意义的废话。尽管市场上大量的作文素材不乏精品,但许多学生只是一味地背素材,许多老师只是一味追求仿写,从而衍生出一条通向高分作文的捷径——做他人妙语的中转站。我是不赞同这种文风的,最可怕的是作文中的情感“无所谓”式。试想:在黄河边长大的孩子为了作文需求,大肆搬抄素材资料中对三峡的高歌;在北国孕育的生灵为了捏造细腻气氛套用江南温婉的风格,赞颂起不曾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南国花木。似乎语言只是形式,汉语的内涵与质地愀然衰颓,这般的“无所谓”,是对语言的轻蔑,甚至是亵渎!难道我们要将酝酿了中华千古风韵的汉语言,也可悲地物质化、功利化吗?

语言运用的“无所谓”,导致对语言的接收理解也流于浅层面,总是从手法运用等技术角度分析,忽略了语言所应该带给人的第一质感,实在是可悲的事情了。其根源除了“无所谓”的语言表述没有色彩,还在于现代人对语言本身的“无所谓”的心理。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人们的交流基本全然倚仗于语言的交换和散射;而今信息交流的手段和形式日新月异,视频、图片、音频等大量媒介摆脱了单纯语言的“束缚”。这固然带来了简捷与飞速的文明发展,但也使现代人懒怠于静心理解语言、感悟语言,使真正如夜空般深邃而旷远的思想情感表达湮没在巨大的信息流里,使人们对语言的接收趋于“无所谓”的窘境,悲哉!

“碎片化时代”撕裂了人们的时间和魂魄,衰减了人们对语言的运用和感受力,呈现出迷失的“无所谓”姿态。语言的接收与感悟,是凝聚一个民族的力量。让中华文化的血液——汉语言,流动在我们的内心而不是功利化的纸上笔下……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给语言施展真实的空间,汉语言将成为我们民族思想的薪火相传的载体,必须从对语言的“无所谓”姿态,回归到从前那实为“有所谓”、蕴意深旷的释义。期待如此吧!

携手“人和”,伴你我同行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社会的有序发展就是社会的“礼”,“礼”的精神是“和”,即“和谐”。而和谐的核心问题是“人和”。我认为,“人和”应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二是实现人本身的身心健康,和善、安然。

“人和”首先应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容,和衷共济。前人的文化遗传了不少“和”的基因。“和”是一种尊重人性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和睦、和谐互动的状态。团结友爱,是“人和”;乐于奉献,亦是“人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是“人和”。

廉蔺将相和,成就了刎颈之交的美谈,它告诉我们宽容是缓和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魏征直谏,太宗善纳,留下了君臣共奏和谐之音的千古佳话;“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又演绎了多少因“人和”而事业兴的人间轶事。

“人和”还表现在国难当头,我们众志成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人有难急人之困等诸多展现我们爱心的行为中。当然,“人和”也少不了因为亲人久别重逢而高兴地欢呼拥抱,因为亲人和朋友的去世而伤心痛苦,因为与身边的人分别而恋恋不舍,因为家人被病痛折磨而心急如焚,因为看到别人的痛苦经历而伤感。“人和”昭示着人间所有美丽而感人的情愫。

在“人和”这个文化理念的最强音符下,也同样奏响了社会和平、世界和平之歌。历史从不会将“政通”和“人和”割裂开:当年,在中国共产党与傅作义将军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实现了文化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与法西斯的斗争中消弭,和平的光芒再次绽放;在当代,美国干涉伊拉克的行径也在世界人们的反对声中最终偃旗息鼓。

看今日之世界,也许还有局部的战火,还有局部的动荡,还有无数的纷争,但是,只要我们以构建“人和”文化、弘扬“人和”精神为中心,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心就会越来越和谐。

因为,人与人和睦了,每个人的心灵世界才能够得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必定是向善的、充满爱意的心灵。失去爱,生命就会失去光彩;失去爱,社会将会弥漫暴力;失去爱,人与人之间就会仇恨纷争,弱肉强食。“爱人”是爱他人,通过爱他人实现自我心灵的纯净、美好,实现社会的和平,实现人类心灵的安然、坦荡!

彼此相爱,关爱家人,关怀穷人,关心邻舍;彼此相容,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和好”。

让“人和”的影子跟随我们真诚的步伐,风吹不去,雨打不散,如影随形,让我们携手同行,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建设和谐家园,共享美好情操。

学会变通

变通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智慧;变通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勇气;变通更是一种挑战自我的决心。生活在千变万化的21世纪,变通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这并不是一句无凭无据的空话,而是一个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的真理。

懂得变通的人才能走出在梦想的困境,找到人生的新支点,觅出通向成功的光明大道。

毛泽东变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策略为农村包围城市,最终为人民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光明大道;鲁迅弃医从文,用脆弱的笔杆直刺敌人的心脏,成就了他“中国的民族魂”的崇高地位;比尔·盖茨在看到微软的前景后毅然改变读书成才途径,投身商场,终于获得成功。

他们的生命因为变通而更加绚丽,他们的梦想因为变通而更加有意义,他们的人生价值也因为变通而得到提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变通的异样风采。

当然,变通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充满智慧的古代先哲们也早已深谙这一道理。

如果陶渊明不懂得变通,不懂得放弃官场,就没有那令人钦佩的高洁灵魂,也没有那万古流传的诗歌作品;如果秦孝公不懂得变通,起用商鞅变法,亦不会有秦的大一统。

古往今来,变通都是我们驶向成功之岸的船桨。

有时候,我们会在逐梦的道路上遭遇低谷,会失去前进的照明灯,会在幽暗昏惑的地带彷徨、踌躇,那么,这时候何不变通一下道路?或许,只要一个转身,一个思维的变换,就会柳暗花明。

不懂得变通的人只会盲目坚守,辨不清自己真实所需之物,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

有的人将自己的不懂变通美其名曰执着或坚守。事实上,他只是在掩饰自己的愚蠢行为。变通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改变,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又合适的判断和选择。

曾看到一则寓言:一只生活在热带的鱼一直梦想着游出大海,游到高纬的雪山。最终通过它并不理智的坚持,它到达了梦寐以求的雪山,然而生命也停止了转动。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小鱼的做法,但这样无谓的牺牲是否真正有价值、有意义呢?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没有谁能够改变历史前进的车轮,我们只有不断变通自己以适应时代,适应社会。

无论是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还是茅盾所刻画的封建迂腐的高老太爷,都是我们现代社会所要淘汰的不懂变通之人。

学会变通,让生活更精彩;学会变通,让梦想更真实;学会变通,让成功更青睐于你!

以凌云之志,登泰山之巅

一只蜗牛的头脑之中飘过远大而难以实现的理想,可惜想法只绽放了一刹,并未成为志向;可惜蜗牛自己给自己定下了理性思维的屏障;可惜它将短暂却本该绚烂的生命消磨在悲哀之中。而若想有所得,就应把握片刻的想法,化为一生的志向,不惧万难,迈出第一个跨步。

志向并不是片刻冲动无以持续的打算,而是一份贯穿生命终始的初心。乐羊子出门求学,一年归家,可想其出发时满怀奋斗的理想,终谈不上志向。志向不因时间而削损,以至消殒,也无论实际。高远而并非虚无,能够企及或无法触及可谓志向。

如何立下凌云大志又不受时间变化空间迁移的侵扰而舍弃呢?人常有极客观、理性的定式思维,而往往忽略了生命惊人的创造力与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荧屏上的阿甘,到现实的一百零三岁仍在跑马拉松的福贾·辛格,幼年皆被告知双腿无力难以支撑身体,但这并没有吓退他们不相信“不可能”的心,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自由地奔跑。人做不成的事,大都是早先以常理规律判定了自己做不到,殊不知困难的种子在选手征途上未见,倒先植根于内心。牵绊自我追求高远志向的,往往是畏惧尚未形成的困难的心理暗示,而非现实的阻碍。

什么是糟糕的人生?明明知道人的希望在未来,却慵懒于当下。未来固然遥远,但每一次的行进都吸引着梦想。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只有不愿迈出的脚步。艾德·伍德虽才智平庸,但心不平凡,对电影的执拗堪称疯狂。他坚信自己会有出头之日,一步一步地迈近奋斗的志向,虽一生都未成功,被冠以“烂片之王”的称号,但他的精神为名人景仰。最起码他敢于前行,而有前行,无论行至何方都会有收获。更何况,朝着远方的希望努力,是对自己的一份尊重,是对终归遗憾的拒绝,是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肯定。

即使我们达不到月亮的志向,但若不被自己的思维所困,勇敢地望向苍穹,我们至少可以赢得星光一泊。凌云之志也许无法完全实现,但只要将目光放在远方,将自己推离自困的近旁,也定会成为泰山之峰巅。

意识适配时代

1979年之前和之后的深圳迎接的是同一轮朝阳;曼哈顿和布鲁克林裸露在同一片月光下。划分界限、地位的往往是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的繁简和气息又划分着时代。无论何时何地,有人尊贵就有人卑微,有人欢笑就有人遗泪,这是社会的对比,是文明的平衡。

我们无法选择时代,因为它是群体的状态。我们更无法脱离时代,死亡都是时代的微痕。那么我们掌控着什么,才能活在正面,拥抱快乐?撇开纸上的堂皇,心态就不再是境遇的引领,我们也无从得知,积极和消极是怎样潜伏在性情中的。根本还是在于意识与时代的适配。

我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和平的穹顶之下,中国的人文激流主要是竞争及其衍生物。竞争压力其实是一种最贴近自然的压力,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自然的分子,谋求的是亘古不变的本能:生存。生存是最原始、最坚定的意识。为了满足这份意识,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我们要用各类文明手段武装自己。学习不必说,各色特长也要发展,才能多层次得到社会认可,有资格在人类社会“食物链”中晋级,以易于生存。毕竟,生存因世界复杂变得愈发艰险,我们通常不再因饥饿死亡,却易被更多假文明傀儡打击得伤痕累累。因而,我们要对这些“毁童年”的装备有清醒的意识:现实如是,时代即此,皆为生存所需。

何况于世非孑然一身,父母亲情无可割弃。时代决定着半个世界都担负给人际。那么当我们以为自己放弃自我迎合亲长时应有一种意识:既然他人能掌控自己的部分人生,那么自己的生命也一定已许给他们一部分。所以依循父母安排,迎合他们的期望,就是在满足自我。更无须言这大都对自己的生存有利。在这个时代,但凡入世之人,没有能完全掌控自己生命的。对现实、人伦的明晰意识,能帮助我们从抱怨、不甘中解脱。

然而最关键的,是对自己的意识程度有意识。很多孩子意识浅薄,对时代、对世界无意识,只是遵从着师长良言,活得充实快乐,可誉可嘉;又有部分看破历史辗转,不能超然物外也就随遇而安。可悲者却是意识到生命不堪颠覆,自我锢于时代,得到了生存优势也只顾叹息过往。意识不能滞留在中间地带,不然行为无法满足意识,时代会将人吞噬。

入世者的生命轨迹必然受时代驱使,其中必然有不适己的手段。我们只能倚仗对生存、情感和时代的意识,操纵心态、行为和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自我,融入组成时代驱动的人山人海。

同类推荐
  • 奇零集

    奇零集

    《奇零集》是郁达夫作品精选集之一,主要有微雪的早晨、瓢儿和尚、唯命论者、马缨花开的时候等文章。
  • 巴金选集(三卷)

    巴金选集(三卷)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激流三部曲》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巴金选集(第3卷)》为《激流三部曲》之《秋》。
  • 永远的沙家浜精神

    永远的沙家浜精神

    收录多位鲁奖得主及课标教材作者的抗战题材作品集名家推荐: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牢记这段历史,展望未来,这会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坚不可摧的鱼水情深坚守不渝的清廉品质《永远的沙家浜精神》本书为一部歌颂传承红色精神的纪念文集。先期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联合江苏常熟市委宣传部、沙家浜镇推出全国征文活动。参与此次征文的稿件共2416篇。
  • 遇见中国:卜力眼中的东方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遇见中国:卜力眼中的东方世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曾经是英国派驻香港的第十二任总督(任期1898至1903年)。这是他的回忆录,从一个英国殖民者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我们所陌生的别样的中国。
  •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换个阅读角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谜。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玩·镜花》分为文心解疑,奇国探秘、异物寻踪、人物趣谈、技艺索考、丛论杂谈六部分,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隐、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镜花缘》的异想世界。
热门推荐
  • 秦农业历史研究

    秦农业历史研究

    本书釐分四部分,十章二十八节。第一至四章:划分秦两千年农业发展的历史序列,兼述秦社会发展进程、疆域拓展变迁等,与中国历史大势相照应。第五至七章:探讨秦农业科技之发展及成就。第八、九两章:分论秦农业生产结构变迁与农业管理制度之完善。第十章:评价秦农业的历史地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彭公案

    彭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洛阳牡丹记

    洛阳牡丹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倾城知我意

    倾城知我意

    十年之后,他再次出现在她面前,轻声问候,"好久不见,你可还好?"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惨绿少年,终是不忘。
  • 你和我的青涩光年

    你和我的青涩光年

    人的一生总有很多回忆是挥之不去的,最让人难忘的便是青春。每个人的心里大概都藏着一个念念不忘的人。夏一甯拿起那未解的数学题看得出神,想起那出题人,内心不禁掀起万千波澜,触动了回忆的开关,那个撩人心动的少年盛晨祎再度闯进她的思绪。那是记忆里最美的时光,原本是学渣的夏一甯因转学到师大附中偶然与学霸盛晨一重逢,再次成为校友,还结识了沈伯毅,萧景睿,海妍姗,凌薇。校园里充盈着专属少男少女们的懵懂、青涩、怦然心动和勇敢,盛晨祎与夏一甯也拥有了属于他们的约定······
  •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为了法兰西,她视死如归:“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龙王的旅途

    龙王的旅途

    秘党成员顾长安在青铜之城中发现了龙王的茧,在押送茧返程中遭到未知敌人袭击,负伤后不慎被茧寄生,不得不强行爆血以提升血统,最终发动言灵.莱茵将自己与茧一同埋葬。木叶30年,距离木叶不远的一座小村庄中诞生了一个男婴,在男婴发出第一声啼哭的瞬间,强大的言灵毫无征兆的爆发,高温点燃了周围的一切——包括男婴的父母,以及整座村庄。在灰烬与尸骸中,重生的新王终于睁开了黄金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