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500000038

第38章 异话(1)

江湖行

《酉阳杂俎》中有这样一条细微的记载:“葳蕤草一名丽草,亦呼为女草,江湖中呼为娃草。美女曰娃,故以为名。”无意去琢磨这种美女草,而是想说说这里提到的“江湖”一词。

“江湖”最早见于《庄子》:“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从具体语境上理解,此处之“江湖”可作自由天地讲,切合庄周“逍遥游”的梦想。到后来,该词象征林泉高逸,与宫阙仕途相对。

唐朝佛教大盛,六祖慧能之后,在中唐时代,出现两位划时代的伟大禅师:在江西传法的马祖道一和在湖南传法的石头希迁。一时间,各地朝拜者如云一般前去江西和湖南,这就是“走江湖”一词最初的含义。

“江湖”的范围由此缩小,成为某种固定生活之外的特指,并限于一种带有民间性质的状态。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唐人诗歌中(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李商隐:“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为什么中晚唐时“江湖”频频出现在人们的嘴里与笔下?

涉及一个“蝴蝶效应”问题。大约没有人会注意到,隐秘的源头是当时绵延近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李党领袖为世家贵族出身的李德裕,牛党领袖非通常认为的牛僧孺而实为另一名大臣李宗闵)。当时,“李党”得势,就把“牛党”成员扫出朝廷;反之亦然。所以,大臣们如走马灯般被贬到外地,士人的心灵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因受牵连、远贬他地、仕途失意,江湖情结越发严重。

当时,藩镇割据、路途多险,侠盗众多。他们的身影在草莽中频繁出现,更使江湖成为一种魅力独具的传说:烟树浩渺,天高水远,负剑浪迹……这是一个词在时光中的变迁。《酉阳杂俎》就专门开辟“盗侠”一门,记载那个时代的江湖异士。

段成式有个朋友叫广升,是长安慈恩寺僧人,原籍四川的他,就曾讲了一个有关暗器的故事。据回忆:唐德宗贞元末年,川地阆州有一僧叫灵鉴,善用手指发射泥丸。当然不是普通的泥丸。这位和尚手中的泥丸是用以下东西配方制造的:

洞庭湖岸边的沙土三斤、炭末儿三两、瓷器末儿一两、榆树皮半两、泔水二勺、紫矿(一种豆科植物)二两、细沙三分、藤纸(以古藤制成的纸张)五张,渴拓汁(不知什么玩意儿)半合(十分之一升)。

把这九种原料均匀搅拌,捣上至少三千杵,然后将其制成丸,在阴处晾干,就成功了。

随后的故事就跟这种暗器有关了:“慈恩寺僧广升言,贞元末,阆州僧灵鉴善弹,其弹丸方:用洞庭沙岸下土三斤,炭末三两,瓷末一两,榆皮半两,泔淀二勺,紫矿二两,细沙三分,藤纸五张,渴拓汁半合,九味和捣三千杵,齐手丸之,阴干。郑汇为刺史时,有当家名寅,读书,善饮酒,汇甚重之,后为盗,事发而死。寅尝诣灵鉴角放弹,寅指一枝节,其节目相去数十步,曰:‘中之获五千。’一发而中,弹丸反射不破,至灵鉴乃陷节碎弹焉。”

阆州刺史郑汇身边有门客叫寅,此人既好喝酒,又爱读书,还会舞枪弄棒,长于各种暗器,为郑器重。只是后来转入林莽,当了大盗,最终事发而死。寅活着时,曾与灵鉴和尚进行了一次对决。

唐朝夏日午后,清风徐来,花叶不惊。在刺史的庭院里,朋友们闲坐着,侍女不时穿梭其间。寅起身来到阶前,指着几十步外一棵松树的某段枝节,对灵鉴说:“禅师!如果我击中了,当赢你五千钱,反之亦然!”

郑汇和他的朋友们表示赞同。

寅说罢,从囊中取出一粒泥丸,用中指和食指相夹,甩出而击中,随后泥丸又反弹回来,没破碎。

轮到灵鉴,和尚起身,手指间夹着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泥丸,静默如偶,突然发力,宽袖飘荡,惊起飞鸟。众人诧异间,泥丸已中目标,深深碎陷于树中。

灵鉴手里的泥丸不是用九种材料制造的么,怎么还碎了?泥丸自然没问题,之所以碎于树中,只能说灵鉴发力更狠、内力更强。武林中人都知道,手发丸状暗器,最难的是既击中目标,又碎其中。想达到这种境界,需要特别的功力。

灵鉴,可谓高手了。

泥丸击中树后,既没弹回,也没在树外破碎,而是深深碎嵌于硬木中。

如此推测,要是击中人的脑袋,又是何等场面?比之于灵鉴,寅手头上的功夫还嫩点,难怪后来没当好强盗。如果有灵鉴的功夫,逃跑时回头发射几粒,早就把捕快干掉了,也不致于最后被逮着处死。

灵鉴身怀如此绝技,你很难说他是一名普通的僧人。如果说他有江湖的背景,甚至更为令人惊讶的真实身份,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下面故事中出现的主人公,同样善使弹丸,在一次行旅中,他就遇到了一名身份可疑的僧人。

那是唐德宗建中初年,士人韦生搬家去汝州,荒野中遇一僧,两人相谈甚欢。当时天色将晚,僧人指前路道:“再过几里,便是我的禅院,可否光顾?”

韦生答应,叫家眷先行,自己跟僧人在后面。走了十多里地,依旧不至,韦生问僧人,后者指着前方的一处林烟,说:“那就是。”

又走了一段路,天已全黑,韦生开始怀疑。韦生平素擅长弹弓奇技,百发百中,于是悄悄从靴中取出弹弓,装上铜弹丸,对僧人说:“我赶路是有程期的,路上相遇,因相谈投机,所以共行,并接受您的邀请,可现在已走了二十多里,依旧不到,什么意思?”

僧人只说:“跟我走好了。”

僧人又往前走了百余步,韦生已知其为江湖大盗,于是在身后发射弹丸,正中其后脑。僧人似乎没什么感觉,韦生又连续发射,五发弹丸皆中其脑,僧人这才摸了摸后脑,说:“你别再搞恶作剧了好不好?”(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

韦生知道遇见了高手,无可奈何。

二人行至一庄,有数十人举火炬出迎。僧人拉韦生来到中厅,说:“公子莫怕。”

随后,僧人问左右:“这位公子的家眷安排好了吗?”

左右遂引韦生去看,后者见其妻女别在一室,被安排得很好。韦生回到中厅,僧人握手道:“我确是大盗,与君共行,本来无甚好意,欲行加害,但公子身怀绝技,为贫僧敬佩。当然,也就是我,若逢他人,早被你击倒了。弹丸都在这里--”

说罢,僧人摸了一下后脑,五颗弹丸坠地有声,其脑竟无伤痕。

在唐时,很多大盗披着僧人的外衣。唐玄宗的哥哥宁王曾到鄠县打猎,搜索山林时,在草丛中发现一个大柜,上着特别牢固的锁头。宁王叫人将柜子弄开,发现里面竟然有一漂亮少女。少女称,自己跟叔伯住在前面的庄子,昨晚遇到强盗,当中俩人是僧人,把她抬到这里欲谋祸害。当时,宁王刚捕捉了一头黑熊,于是在带走少女的同时,把黑熊装进柜子,重新上了锁上。

三天后,传来一则新闻:在鄠县,两个僧人抬着个柜子住进了一家豪华客栈,出手阔绰,给了店家一万钱,说要做法事,待一天一夜,但别人不能进入他们的室内。到了后半夜,旁人听到僧人住的屋子有搏斗之声。天亮后,店主感到奇怪,往里一探头,就觉得耳边生风,一头黑熊冲了出来,再看那两个僧人,都已经被啃得露出了骨头。

当然,被熊所食的僧人跟韦生遇见的僧人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不过小小的好色之徒而已,后者则是资格极深的武林高手。

却说当夜,僧人邀韦生夜宴,说:“我有几个兄弟,愿意引见给你。”

不一会儿,进来红衣大汉五六名,列于阶下。

僧人说:“快来拜见公子,若是你们遇到他,脑袋早就成齑粉了。”

吃完饭后,僧人说:“我虽为僧人,但做大盗已久,现年岁高了,欲改前非,可不幸有一逆子,名飞飞,本领已超过我,我令其退出江湖,但不奏效,今晚你能否帮我将其除掉,以绝后患?”

正说着,飞飞出来了:“知有高人前来,我欲与之比武。”

飞飞年方十六七岁,碧衣长袖,肤色如脂,看似羸弱,而目光如鹰视狼顾。

僧人呵斥:“退下,后堂相待!”

飞飞走后,僧人取出一把长剑并把地上的弹丸捡起交给韦生,说:“希望你使尽浑身武艺,为我斩杀飞飞。”

韦生见僧人杀意真挚,遂入后堂,将门反锁。此时,飞飞手持一马鞭站于堂中,房屋四角点着蜡烛。韦生引弓发弹,心想必能击中飞飞,结果是弹丸叮当落下,而飞飞已现身梁上,沿壁而行。韦生大惊,又发弹丸,却无效,举剑刺,皆不中。飞飞始终离韦生一尺多的距离,最后韦生虽砍断了飞飞手中的马鞭,但终不能伤其人。

韦生负愧而出,僧人怅然若失,对歪着头的飞飞说:“你此生终为盗矣!奈何?”

僧人安慰韦生,当夜与之共论剑艺与弹丸暗器之事(“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疋,垂泣而别”)。但可以想像在二人中间,始终有飞飞的阴影在徘徊。飞飞的故事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很大,王小波也将之改写为短篇小说《夜行记》。

僧人是资格极深的江湖大盗。本人武功高强,手下一帮兄弟。但青出于蓝,其子飞飞虽年少,但已是高手中的高手。韦生剑术出众,弹无虚发,但终不能伤其身。

这样的少年高手,在当时并不算少:“马侍中尝宝一玉精碗,夏蝇不近,盛水经月,不腐不耗。或目痛,含之立愈。尝匣于卧内,有小奴七八岁,偷弄坠破焉。时马出未归,左右惊惧,忽失小奴。马知之大怒,鞭左右数百,将杀小奴。三日寻之,不获。有婢晨治地,见紫衣带垂于寝床下,视之乃小奴蹶张其床而负焉,不食三日而力不衰……”

小奴在偷弄打碎主人的玉碗后,藏到了床下,负床三日而力不竭。但他只有七八岁而已。最后主人仍将其扑杀:“破吾碗乃细过也。”意思是,打碎一个碗没什么,但如果这样的孩子长大,走上贼盗之路,就没人能降服了。

而在飞飞的故事里,僧人之所以请韦生帮助他除掉飞飞,大约有两个原因:一,飞飞毕竟是其子,就算他武功力压飞飞一筹,但也不好亲自下手;另一个原因或许是,僧人此时已经较量不过飞飞,只得借助于江湖中人,而在寻觅中发现了韦生。

令人一声叹息的是命运本身。当韦生在反锁的室内不能致飞飞于死地时,飞飞为大盗的命运就已注定。故事中另外一个细节是,当僧人看到韦生没法杀死飞飞后,只好接受了这个现实,当夜拉韦生灯下论剑。可见,当时的江湖中人对剑术越来越重视。

由此,一些奇异的宝剑,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唐人郑云达,得一剑,剑柄雕鳞,剑鼻刻星,舞动之时,随风而吼。一日把玩于庭院中,“忽有一人,从庭树窣然而下,衣朱紫,虬发,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气,装作没看见,那人说:“我上界人,知公有异剑,愿借一观……”又,高邮百姓张存,以采藕为业。曾在一坡上发现旱藕,大如臂,力掘之,深二丈,大至双臂合围,似不可穷尽,于是砍断,在藕中得一剑。

下面的故事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

中唐韦行规,曾任兴州刺史。少年时,他身手不凡,有大侠之风,最擅长弓箭,百发百中。人到中年,回忆起一段往事:当时他年轻气盛,爱慕侠义,拜访名师,寻访对手,一日游长安西郊,天色已晚。当时大约是初秋,黄叶飘零,韦行规伫马于寒野,顿生萧瑟之感,又如进入一幅秋夜的画卷。

隐约中,前方一小客栈,亮着昏黄的灯火。韦行规奔马止于店前,想吃点东西。在凄白的月光下,他拖着长长的剪影进入客栈。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后,没有发现这里的主人,韦行规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正欲退出,只觉得身后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猛然回头,却空无一人,再侧脸观看,见马厩边靠着一位老者,正冲他诡异地微笑:“要住店吗?”

韦行规想了想,说:“我只是路过而已,不想住下,现在即将前行。”他突然想尽快离开这里。

老者说:“我劝你还是不要夜行,长安西野,山高草深,此中多盗。”

韦行规已转身而行,并未回头:“我有弓箭在身,没什么可怕的。”

老者不再说话,只是“呵呵”笑了一声。

韦行规骑行数十里,天已黑透,两旁草莽渐深,前路似乎走不到尽头。除了枭鸣草动外,只有一片独属于荒野的寂静。韦行规感到有些不对,冥冥中,觉得有人在身后的草莽中潜行,一直跟着他。想到这里,他的心忽地颤动了一下。

韦行规大声喊道:“何人?”

后面没有动静。韦行规猛然回头,草莽中却有人影晃动,他连发数箭,但其人如鬼魅一般依旧不退。很快,韦行规囊中的箭已经没了,他顿时感到恐惧,于是纵马狂奔。没过多长时间,风起雨至。越往前跑,雨幕愈密,韦行规下马后,在一棵大树下避雨。此时,空中有电光闪烁,其势渐逼树顶,继而雷声大作。韦行规觉得,电光中,树上有黑影如人,手执长剑而舞。惊惧间,他感到树枝木条纷纷落下,不一会儿就埋到自己的膝盖处。

韦行规这一回是真的害怕了,扔掉手中的弓,仰空而拜。

电光渐灭,风雷亦停。韦行规再看那大树,枝条尽落,像被长剑所削。而自己的马鞍也没了。(风雨忽至,韦下马负一树,见空中有电光,相逐如鞠杖,势渐逼树杪,觉物纷纷坠其前。韦视之,乃木札也。须臾,积札埋至膝……)

韦行规瘫倒在树下。

天快亮时,韦行规怀着沮丧的心情回到那座小店,见老者正在院子里修理木桶,韦行规知其为异人,遂拜倒在地。

老者笑道:“你不要觉得会射弓箭就可以了,侠之大者,须知剑术。”(“客勿持弓矢,须知剑术。”)

韦行规急忙点头。

老者引韦行规到后院,其马鞍正在地上。老者又指地上的一片桶板,韦行规上前观看,昨夜他射出的箭,都插在上面。韦行规想拜老者为师,但被拒绝。老者只是给他讲了一下侠客与剑道的关系。

韦行规拜师不得,出小店后,红日已从远山升起。回望京西小店,依旧掩映在秋日的寒林间……

在烟树浩淼的中晚唐之夜,出现了江湖上的第一批剑侠。他们是后世武侠和仙剑小说的源头。自此起,在真正的高手那里,“侠”与“剑”已难分形影了。又如长安兰陵里的某位老人。

唐代宗时,黎干任京兆尹也就是长安市长。在唐朝,他担任这个官职的时间最长,达八年之久。此人踏入仕途的方式非常奇怪,因为他既非进士出身,也不是世家大族的后裔,而是靠星算占卜之术上位的,先被聘为翰林学士,后升任京兆尹,封寿春公。这是导致他口碑不好的一个原因,史上评价是:性情险涩,好旁门左道之术。但也有人说黎干不错,在长达八年的任期中,人虽刻薄,但办事效率高,把长安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管这些,只说其任内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年入夏,长安无雨,黎干组织人在曲江畔祈雨,观者数千。怎么那么多人?因为作为长安市长的黎干,将亲自扮演巫师,登台求雨。当黎市长的车队开到时,众人皆躲避,唯有一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那里。黎干大怒,叫人打了老人二十棍子,但老人似乎没什么反应,转身而去。

施刑者向黎干报告,棍子打在老人身上,就如同打在柔软的皮革上。黎干怀疑老人不同寻常,叫身边的老卒去查访。至兰陵里,左寻右觅,入一小门,听到那老人的声音:“我今日受辱,你们给我打点热水去。”

黎干听后很害怕,急忙换了便衣,于当日黄昏赶到兰陵里,进院后立即拜倒,为自己开脱了一下:“我为长安市长,若威仪尽失,也不是为官之道。您混迹于众人间,除非有慧眼而不能识。现在,我已知罪,您若不原谅我,也非拥有义士之心。”

老人笑道:“那是老夫之过了?”

黎干没答茬儿。老人也不再问,随后设酒席,一起喝酒。至夜深,老人纵论仙道侠义,黎干敬畏。

末了,老人说:“君可知北斗七星?”

黎干本占卜出身,自然晓得星相,于是点点头。

老人又言:“可知七星之名?”

这一下还真把黎干问住了,慌忙请教。

老人话锋一转,说:“老夫有一技,请允许我为您表演。”

同类推荐
  • 骑兵军

    骑兵军

    1920年,巴别尔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历时三个月。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1923年至1924年,他根据这次征战,陆续创作了三十多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有战地速写,也有军旅故事,这就是《骑兵军》。这曲曾经震撼过世界、畅销欧美的苏波战争的绝唱,既是一个带眼镜的犹太书生有关文明与暴力、征服与反抗的记录,也是一部霸气十足、豪气冲天、剽悍粗犷的哥萨克骑兵将士的列传。
  • 见大海

    见大海

    我从银行的小院子上到宿舍楼时,孙清和刘秀娟领着俩女儿正在门前啃腊排骨。他们一人抓一根腊排,夕阳照在他们身上,腊排、手和嘴唇都亮起来。“熙娃,来一根,这是老家带来的。”孙清说,他将一件旧式军衣斜挎在肩,这是他的习惯穿法,无论什么衣服,都不会看见他将手臂套在衣袖里。“算了,你们吃,我回家做饭。”“来一根,忙什么。”说着,刘秀娟已冲回家中,拎着一根腊排出来。“我胆囊不好,对腊肉敏感。”刘秀娟几乎将那根腊排抵到我脸上,说:“怕什么,就一根腊排骨,自己家喂的猪,自己熏的腊肉,香着呢。”
  • 陆离街之白川纵诡

    陆离街之白川纵诡

    夕阳西下。人声渐稀,街道慢慢安静了下来,各家店铺都准备关门,而在城东头那条街上,白日大门紧闭的店铺则纷纷开张,门外挂出流光溢彩的灯笼。每当这个时候,这条白日名为麓丽街的街道在传闻中有了第二个名字——陆离街。一条只在夜晚开张和热闹的街道,一条在传闻中鬼魅频出,诡异光怪,离奇事件层出不穷的街道。街口转角,衣衫褴褛满面灰尘的小姑娘飞快地跑着,眼见身后两个凶神恶煞的男人就要追上了她。她慌忙一扭身躲到了路边正准备收摊的卖萝卜小贩身旁半人高的大箩筐后面,蜷缩着瑟瑟发抖。
  • 杜明权中篇小说集

    杜明权中篇小说集

    《杜明权中篇小说集》收集了作者2015年6月至2016年间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逃离我视线的春儿》、《我的工业时代》、《我的房地产时代》。《逃离我视线的春儿》表面看似是一部关于“我”、春儿、秋娟的爱恨悲喜剧,似乎属于爱情小说,但实际反映了某些社会情态。《我的工业时代》通过主人公“我”与张丽儿的故事,表现一代人曾经的乡镇企业时代的人生。《我的房地产时代》叙述了“我”(余浩)在亲戚余文欣带领下,逐步进入社会,步入风起云涌的房地产行业,最后终至失足并幡然悔悟。三部中篇小说虽然悲剧成分较浓,但均为悲喜剧,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变化前行状况以及个人人生历程,与其作为小说文本,毋宁作为哲学文字慢慢阅读更好。
  • 牛轭山

    牛轭山

    牛轭山的正门堂,是子孙下跪向祖宗请罪和思过的地方,一跪至少半天。转眼入秋。经历了海啸一般一波又一波的千股跌停,早已打回原形,再说股票的事已有些多余。我独自回到了牛轭山,双膝在正门堂的麻石地上跪了下来……
热门推荐
  • 长风起兮

    长风起兮

    浩浩夷洲,汤汤淇水;南北阻隔,楚越遥临。顾家得女,锦衣无尘;束发为子,命换星移。长风起兮,少年白衣;出文入武,青史有名。“呵呵,人心啊!不过是隔了层皮肉而已,就这般难猜吗?”顾锦尘将手压在心脏所在的位置,望着向她缓缓走来的楚寒天苦笑起来。“顾锦尘,我楚寒天愿倾毕生之力护你此生无虞,可惜从始至终你都没有给我这个机会”他轻轻抚着手中的半个玉佩,竟然失声痛哭起来。
  • 速度之巅

    速度之巅

    公路车运动是最考验人体力意志的运动。单纯的骑游可以强身健体。消耗脂肪速度为排第三的瘦身有氧运动。想要完美身材?来骑车!天成的美景,动人的友情,温暖的亲情,燃烧的爱情。(注:后续故事请移步《骑出一个未来》观看,见谅。)
  • 萌妻乖乖:老公太霸道

    萌妻乖乖:老公太霸道

    不是谁都能承受住两份爱情的,对于软弱怯懦的梁暖宝来说,这更是不可能的事。一面是暖心总裁的一生守候,一面是“青梅竹马”的孽缘情深,梁暖宝,你该去哪儿?你会选择谁?这是悲剧的开始,注定着悲剧的结局。凉风来时谁许暖?你,会来吗?
  • 首席技术官

    首席技术官

    前些日子,龙祥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层,出了件有趣的事。按现在的流行语,都叫什么“门”。那事后来被传为“娇妻门”。其“门”内的主人公是龙祥的首席技术官崔志翔和他的未婚妻吕红霞。提到吕红霞,那可是个大美人儿。吕红霞的肤色白里透红,洋溢着无限的青春活力。她身材匀称、圆润,凹凸有致。模样儿有江南女子的清秀,又有北方妞儿的大气。在她身上,将中国的温婉典雅与西方的浪漫奔放完美结合。她着职业装,却遮掩不住迷人的性感,让她兼有职业女性的于练与性感女神的诱惑。与她擦身而过的男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朝她回两次头。
  • 妈妈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

    妈妈写给青春期男孩的书

    对每一位父母来讲,看着自己的儿子天长大,一定是骄傲与自豪的。然而,步入青春期的男孩,却让不少父母感到不知所措。尽管孩子心理上的变化父母没那么迅速察觉,但身体上那些悄悄的变化却是想掩盖也掩盖不了的:个子高了,身材魁梧了,手腕更有力了……不断滋生的青春痘和刚刚露头的小胡子,这些变化和表现都在意味着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
  • 快穿系统:反派Boss入我怀!

    快穿系统:反派Boss入我怀!

    霸道总裁?病娇公子?腹黑呆萌?傲娇王爷?玄幻古风?武林传奇?任君挑选~<宠文1v1>只有没有的,没有办不到的。本是一个个攻略渣男(女)的界面。但自从碰上了反派大Boss是神马回事?一只傲娇病态大Boss整天阴魂不散!苏瑾沫叫苦不迭,系统:“……”竟然无言以对。“苏儿,过来。”邪魅Boss指尖一勾,笑的邪肆。“滚远点。”“.......”所以,到底是谁先撩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从一场运动(“五四”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者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全书史料的钩稽与细节的描述相映成趣,读者不难在这两者的张力中间深切体会"五四"那代人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及学术思路,读来饶有趣味。
  • 国民班长他很妖娆

    国民班长他很妖娆

    【女扮男装,女强男娇,双洁互宠,无逻辑】在没有遇到封先生前,陌家九少那粉红色的桃花可谓是片地开。可老天爷就是让他们遇见了,风流倜傥的陌家九少自此收了心,一心一意只想讨自家小仙儿的欢心。本想悄咪咪的把人拐跑,谁知道事与愿违。没办法,谁让她红啊!……#妖殿的作s小日常##盘点那些年被陌少小马甲震惊的名场面##国民班长的盛世容颜##重大新闻,我磕的cp是真的!#看着热搜的陌家九少很苦恼,太红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而封先生则是暗搓搓的买着热搜,他又有什么坏心思呢?不过是想早点把媳妇拐回家罢了。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