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5300000013

第13章 军事文艺评论和研究(11)

二、革命文化与理想精神

面对近年来思想与精神的严重颓废甚至于虚无,诸多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竭力从文化传统中寻求挽救的途径;于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及“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成为支撑他们进行民族文化重建的思想与精神资源。这当然是两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与精神资源,它们维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现代性诉求;但还有一个被我们遗忘了,甚至可以说遗弃了多年的思想与精神资源,即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伟业所创建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与理想精神。这一文化与理想精神的核心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并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上,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根本性转折,因为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这个资源无疑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不仅因为它离我们这个时代更近,与我们几代人都有着一种切肤之感,还因为它所达到的思想与精神的高度,是中国历朝历代所无法企及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朝代更迭之繁复,战争发生之频仍,自然产生了无数杰出人物和政治及军事集团;但他们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或挣脱封建主义的牢笼。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但历史的局限,孙中山终不能实现他复兴中华民族之伟业。不过,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评价的那样:“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当然,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及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就是建构这一文化与理想的伟大实践;但电视连续剧《东方》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后近八年的诸多历史节点和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的生活细节的描述,艺术地揭示、表达、呈现了这一文化与理想的精髓。比如说解放重庆和成都,解放军千方百计地采取和平的方式,因为他们想到了四川人民经历了太多的战火;策反云南卢汉起义当然是动摇了蒋介石企图顽据南方的最后一块基石,但仍然是体现了解放军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良苦用心;进军新疆及和平解放西藏更是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军实践这一革命文化与理想精神的伟大杰作;为了解放台湾,我们牺牲了大批地下党员及潜伏人员,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军在另一条战线上践行自己的革命文化与理想精神;当然还有,为了中华民族真正的独立与苏联的复杂的联盟与斗争,为了保家卫国不惜一切代价出兵朝鲜,与强大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生死对决。《东方》以国共两党,以及美苏等几大阵营的生死较量,塑造了诸多历史人物,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真理。

三、英雄主义与时代人格

大众文化当然不等于世俗文化,但大众文化里的世俗性却使得大众文化所传达的精神沾染了诸多的庸俗、低俗、媚俗的芜杂,这一点,在当下的大众文化里显现得格外的充分与清晰。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诋毁大众与大众文化,相反,我们却应当竭力去发现和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积极的元素,即当思想与精神严重颓废甚至于虚无的时候,更多的民众却又从相反的向度上表现出对英雄、崇高、理想的渴求。“民间”并非都是藏污纳垢,“民间”中还有好多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军旅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与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在这里遇合,它们共同创造了军旅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勃兴,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构建当下中国文化核心价值,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深厚且坚实的基础。

崇高的革命理想和英雄主义精神无疑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高扬的旗帜,也是他们个人人格魅力张扬的基础与动力。且不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就是后来的力量逐渐壮大了,也是屡遭磨难,尤其是“四一二”大屠杀,不仅仅使共产党损失巨大,也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历史性灾难;而之后的“八一”南昌起义的失败、井冈山的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延安保卫战、抗日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而言,无疑都是巨大考验。电视连续剧《东方》中所展示的八年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进军新疆与和平解放西藏之艰难、用民船渡海解放海南岛、毛泽东率中共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所遭遇的龃龉,以及在军力国力极其贫弱的情况下以手缚虎,毅然出兵朝鲜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所有的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需要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怎样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英雄主义精神才足以支撑着他们去面对,并战胜这些艰难困苦?宏观的概括终归有些疏远,《东方》中有大量的细节似乎更具有亲近感与说服力。比如,毛岸英之死给毛泽东带来的巨大伤痛可想而知,但毛泽东没有被击垮,他的大手一挥,便将那巨大伤痛埋藏于心底,然后仍然是他那充满魄力的谈笑风生;比如,晨枫面对军统特务及至死亡,那种慨然与无畏;等等。

电视连续剧《东方》给我的另外一个深刻感受是,在革命理想的统摄下,老一辈共产党人共同塑造了一个时代的人格,这种人格不仅使那个时代充溢着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还上升为一种更具普世意义的哲学理念,影响了他们之后的几代中国人。因此,我以为,深入挖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在思想与精神,不仅对大众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在本世纪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电视剧结尾处的一段画外音所说:“那些把一个世界交给我们的人,是何等地让我们敬畏,也许正是这种敬畏,我们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殚精竭虑,前赴后继,赴汤蹈火,薪火相传,只有一个目的,让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立于世界的东方。”

四、细腻描摹与精确刻画

虽然长达42集,但面对那段丰富多彩繁杂多变的历史,电视连续剧《东方》只能是粗线条地勾勒出历史的宏观背景与框架,于是,写意性、白描式的勾勒似乎是编导无奈的选择;但这并没有影响史诗性的表达,除了赖于它的整体性观念,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编导们在史诗风格的框架里仍然精心地追求细节的细腻描摹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刻画,这也使得该剧避免了同类题材电视剧宏大有余细节不足所造成的空洞感。也就是说,《东方》没有面面俱到,也没有一味地顾及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是剑走偏锋,在简要地交代出了历史或事件的背景之后,笔锋陡然一转,进入对浓墨重彩的细节的细腻描摹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刻画。中学作文中语文老师们经常使用的一句批语——详略得当,使得这部史诗剧极其丰满。

比如对王震的描写,该剧用了很大篇幅,细腻地描写了他带领部队进入新疆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其间王震性格中的粗中有细和目光的高远也得以充分表现。陈毅给我们的印象始终是英雄的豪放与诗人的浪漫相结合,极具人格魅力与感染力,但在面对粮商大量囤集粮食造成整个上海面临断粮的危险局面时,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也得以彰显。这种巨大的压力甚至是“恐慌”当然是来自陈毅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毛泽东的第一次访苏颇有耐人寻味之处。一个刚刚建国几个月的领袖在面对“老大哥”的种种刁难与打压时,毛泽东的高瞻远瞩与不卑不亢、坚韧与耐心、刚柔并济与独立自主得以细腻呈现。蒋介石也是该剧重点描写和塑造的人物,从出场至结束,他始终是一个充满悲情的人物,他的无奈与顽抗、色厉与内荏、残暴与丧心病狂。尤其是在他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梦,一早便去跟正在画画的宋美龄说梦。蒋介石说,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昨晚我又梦到毛泽东了。宋美龄问,你俩吵架了?蒋说,吵了。宋又问,为什么?蒋说,还不是为了他那首什么《沁园春·雪》。宋说,诗是好诗啊。蒋说,是啊,不是好诗还不吵呢。你说,他把祖宗八代都数落了一遍,他把我骂了一辈子,为什么不把我给加上?他说,这怎么好加呢?我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之后得加,蒋公介石,一隅台岛,反共大业,永志不抛。毛泽东说,这不符合格律呀。我就跟他说,我和你交了一辈子手,你何时按格律出过手呢?他笑了,说:这《沁园春》就不写了,可以为我重写一首《临江仙》。可惜,我只记住了两句: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这是什么意思呀?他是想招安我吗?宋说,梦都是反的嘛。蒋说,是我想招安他。宋便让蒋看画。蒋说,江山如画,你就给我画一个江山,哪怕半壁,也比这孤岛好。说着,老泪纵横。这个细节无论是否真的有历史存在,其意味都极其复杂,甚至可以说是蒋内心世界及其一生的真实写照。从艺术的角度论,这个细节可谓精彩绝伦。剧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既丰富了影片的内蕴,也使得全剧更加耐人寻味。《东方》并非只注重对伟人们的描写,其中诸多的“小人物”也施以了浓墨重彩。

五、主流文化与大众趣味

回顾近年来的军旅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值得反思的是,很多剧集或颠覆戏谑,或只是将革命历史作为背景,或以传奇的方式妖魔化,凡此种种,都不足以表现那段回肠荡气可歌可泣的历史,正面表现仍然是创作此类题材的不二法门。不是说历史不能反思,而是说,不能歪曲和丑化历史,更不能迎合部分观众庸俗、低俗的口味。因此,强化正史讲述,展示历史的丰富性与人物的复杂性,从而揭示历史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与丰富的文化意味,既是军旅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此类剧进行艺术探索的正确向度。

电视连续剧《东方》便是正史讲述,不仅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理想精神,同时还构建起中华民族文化核心价值,这在当下大众文化低俗芜杂的状态下显得尤其重要。票房和收视率并不是低俗和庸俗的价值证明,主流文化与艺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的军旅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勃兴便是明证,而且它无疑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下诸多庸俗、低俗、媚俗的大众文化占据文化市场的格局。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让我更为欣喜的是,军旅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还为芜杂的大众文化的繁荣注入了一股清新强健的思想与精神的动力和活力,这一点显然更值得我们关注。军旅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勃兴已经不是大众文化现象一说可以解释得清的了,我还是更愿意从思想与精神的向度去看这种现象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向我们展示的意识形态的复杂性。

当然,电视剧《东方》还注意了大众审美趣味,比如追求情节的紧张感和悬念设置,增强了可看性。比如军统特务的情节虽然涉嫌过度渲染,但它无疑有效调节了全剧过分正统的叙事风格,在叙事的结构上实现了张弛有度。

总体论之,电视连续剧《东方》是继《长征》之后又一部优秀的史诗性巨制,是一部思想与艺术均达到了较高水准的佳作。在当下“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革命叙事”思潮中,《东方》坚持“正史”讲述,弘扬革命理想精神,构建民族文化价值,可谓独树一帜,具有鲜明而积极的引领作用。

2011年4月12日于京华

留住我们那些峥嵘的岁月

——总政歌舞团建团60周年系列演出观后札记

在我军文化艺术的漫漫长旅中,总政歌舞团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独特地位。这里不仅荟萃了众多的驰名国内外的艺术家,更以众多优秀经典作品凝聚着深沉而厚重的艺术传统。她与我们的伟大军队同呼吸、共步伐,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为共和国和人民军队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而最近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演出周”,则是总政歌舞团艺术成就和人才队伍风采的集中呈现。

名家:时代的印记

艺术,特别是音乐艺术,永远与特定的时代共生共荣。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其代表性的艺术家出现在舞台上和文化传媒之中。当京剧名家谭鑫培被当时的统治者以及广大观众认可的时候,近代艺术史上的“明星”开始出现。人们会把他们当成特定时代的象征和艺术符号。他们被崇拜、被热捧、被追随,成为观众主体共同认可的文化标志。

同类推荐
  •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墨子:庶民社会的主张

    礼教本身就是祸乱之源!墨子雄辩滔滔地向儒家阵营发起攻击。他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本书以墨子及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为线索,勾勒出了墨子及其学派的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轮廓:墨子出身于庶民阶级,却主张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动乱的根源;墨子雄辩滔滔,以“兼爱”为武器向儒家阵营发动猛烈攻击,反覆冲撞层层壁垒,批判封建礼教支持者言行不一、矛盾可笑;墨家不是只会辩论,他们同样重视身体力行,墨子提出“非攻”主张,也亲自带领门徒为实践信念而奔走于各国,用行动证明,在那样的乱世中,墨家的主张确实有其合理性,也深具价值。
  •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知堂两梦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个选本和坊间流行的其他选本所选篇目,几乎无一篇同者。周作人在传统中找到了他所称的“中国思想界之三盏灯火”——汉代王充,明代李贽,清代俞正燮,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疾虚妄、爱真实”,并由此上溯到墨子、颜回、大禹,梳理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系统。本书清晰地呈现了这个思想体系。
  •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

    《实用对联大全》在编辑过程中既注重实用性,又要照顾到全面性。《实用对联大全》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等等进行分门别类地梳理和编辑,让读者各取所需、各用其能;同时针对部分对联还进行了赏析和说明,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这些对联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祖先的脸谱

    祖先的脸谱

    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恢弘的秦兵马俑到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文化让世界瞠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各种方式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
热门推荐
  • 穿越到玄幻世界

    穿越到玄幻世界

    武者为尊,实力至上?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而来自地球的林白注定将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炼丹?不要问我为什么炼出来的都是极品神丹。炼器?好吧,我也不想练那么多神器的。你问我这个奇形怪状的大铁块是什么?额...它叫做汽车,速度也就比你们的那些飞行法器快了个几倍,还有这个长方块,这叫手机,比什么千里传音方便多了,而且丝毫不费真气……
  • 魔道赘婿

    魔道赘婿

    一代魔帝独孤潮,重生现代都市,沦为林家赘婿……
  • 诸天命运之主

    诸天命运之主

    新书《从港岛电影开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命运选择了方木。但开局就要玩命,方木感觉很方。直到他摸到一把匕首。“发现基础刀法……”PS:技能/物品等级(LV.1-5):基础、进阶、传奇、史诗、神话……人物等级(LV.1-9):普通、超凡、传奇、神灵、神王……
  • 萌妃上门:王爷劫个财

    萌妃上门:王爷劫个财

    这世上,不管是人是妖,只要真心相爱,什么都是浮云,丁妖妖人生信条:睡觉睡到自然醒,吃饭吃到被窝里,帅哥送上门,却没想到,因为一只猫,她无奈穿越,命运中一个个重要的人接连出现,可是她居然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有阴谋的,好吧,既然如此,那么,她也绝不认命!
  • 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谈及宋朝,现代人的态度很明显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人认为,宋朝积贫积弱;另一类人则大爱宋朝,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就是宋朝。而汉学家们普遍认为,尽管从军事威力和势力范围来衡量,宋朝是个虚弱的朝代,但就经济和社会繁荣程度而言,宋朝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教养、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在宋朝,取代宵禁,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通宵达旦的夜市,都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并大放异彩。同时,士大夫阶层出现,“寒俊”崛起,成为文明传播扩散的重要一环。那些在乡不在仕的人也成为文化的骑手,使风雅成为宋代的一时之风。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当我们向自身文化寻找,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还是艺术与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学源头,都当推宋朝。特别是宋代士人的修养和美学趣味,通过儒家思想的一脉相承,一直为后世所追慕。《我们为什么爱宋朝》一书,致力于用最好的文笔,最严谨的态度,讲述宋朝的人文风物,还原宋朝的真实面目于大众。真的宋朝,超乎你的想象。
  • 女配逆袭师妹威武

    女配逆袭师妹威武

    新文《魔音盛世》,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比心】【比心】【比心】传说中打个喷嚏商界都要抖三抖的夏浅璃五岁时被预言活不过二十五岁!听此预言夏浅璃眼底满是不屑,姐可是无神主义者,这种预言骗三岁小孩呢!可当她真的一脚踏空成为同名同姓的夏浅璃时,夏浅璃才感觉到戏本君的强大......
  • 毒医倾天

    毒医倾天

    "你是我的!"女子一脸凶残的把某人摁倒在床榻,女上男下。"嗯。"男子低声回应,温热的呼吸拂过她的耳畔,"难道,阿颜没有什么需要做的吗?""没有!!"女子恶狠狠地瞪着,准备撒手,却被男子捏住手腕,瞬间变成男上女下,"嗯?阿颜真是…可爱。可是,我有。""唔……"一朝重生,慕倾颜手撕白莲,脚踩渣男。执指一划,四方皆阵。是医是毒,本是一家。【女主人前小可爱,人后凶残and病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天里的大BOSS

    诸天里的大BOSS

    龙虎山巅,老天师拂尘一摆,忽见紫府八卦炉紫青之气弥漫,万千天花垂落,龙凤齐鸣于天,庆贺仙丹炼成。悬空寺中,不动禅师枯坐千载,一朝顿悟,证菩提果,成罗汉身,虚空法界显圣,万佛庆。天上天上,剑仙青亭折枝作剑,抬手一点,破灭万法,泯灭一切。我叫董平,荡平天下的平。说话更是言而有信,说杀十个,绝不杀九个。提三尺剑,跨五尺刀,走遍万界,踏破诸天。这大千红尘,可曾迷了眼?PS:本文属穿梭流,从武侠世界开始,美少女、一拳超人、火影、海贼、圣斗士,仙神洪荒奇幻志异,都有,不虐主,不降智,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