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6100000120

第120章 记袁观澜先生

昔贤尝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我以为“独善”与“兼善”在志趣与能力何如,不尽关“穷”“达”。像我国最近去世的教育家袁观澜先生,他一生穷困,晚年益甚,但他之所以能令人追念者,即不仅在能“独善其身”,而在他能自忘其身而对社会鞠躬尽瘁做他的“兼善”的工夫——尤其是对于他的故乡宝山。我所以有此记之作,第一注意之点在追念袁先生对于社会的服务精神。先生热心公益,指导乡政,对于地方事业,如建筑道路,调查户口,改良农事,推广教育等等,奔走规划经营而不自知其劳苦,宝山人士因信仰先生之深,凡重要乡政,亦无不惟先生之指导是听,今年八月十七日由沪往宝山出席会议,一日间会议三起,回沪后头痛发热,遂由此起病,终至不起,于八月廿九日逝世,享年六十五岁,宝山人士因感念先生为地方事业劳瘁至死,故已决定举行公葬,以报贤哲,我们敬先生服务社会的忠恳诚挚的精神,并敬宝山人士不忘贤哲遗泽之厚道可风。

我作此记第二注意之点在追念袁先生为社会公益尽瘁而律己勤苦的精神。有的人在表面上似乎热心地方事业,而在实际却是在那里争权夺利,剥削搜括以自肥,作自己养尊处优的基金。袁先生的心目中则但有地方上的公益,没有他自己的权利,惟其如此廉俭刻苦,感人最深。亦惟其心胸如此坦白无私,故弥留时他的女儿世庄女士问所苦,他说,“余无所痛苦,余甚愉快。”

一个人死了之后,替他题遗像的人往往总是写几句不切实际的阿谀或歌颂之辞,但是我觉得替袁先生题遗像的人所说的可谓语语真实,我现在撮述尤其切当的几句如下:

吴敬恒题:“四十年笃苦如一日,毁誉难易两相忘。”

张一麡题:“平生风义兼师友,温饱无求独数君,破帽敝裘勤一世,惟知损己利人群。”

叶楚伧题:“不争利,不图名,光明磊落,学界完人,瞻仰遗容频太息,后生应共悼先生。”

袁先生的儿子袁枌君所述先生生平,有几句话也说得很切当:“先父待人厚,自奉薄,俸给所入未尝有余,既恤贷贫交,亦时复捐助公益,晚年处境綦困而心神泰然,一生达观耐劳成习。”袁先生虽勤苦,但却能乐观,也许就是能“达观”的缘故。我们每遇着他的时候,总看见他笑嘻嘻的乐得什么似的,你和他谈话,他并会诙谐杂出,引你发笑,大有幽默的精神。寻常老头儿最令人讨厌的是一副赤板的面孔和几句冰冷的谈话,袁先生在我们看起来虽也是一个老头儿,但却没有这样令人讨厌的地方,只有令人敬爱的地方。

此外关于袁先生的琐屑行为足资谈助的,我觉得他老先生的咳嗽声音最特别,往往人未到而声先到,人未见而声先闻。我的编辑室沿马路,我每在编辑室里伏案执笔急挥的当儿,偶闻马路上有特别咳嗽声传来,必知一定是他老先生走过。他近来有时也会在星期日独自一人跑到影戏院里去看看电影,我不必看见他,只听见他的一声咳嗽,便知道他老先生来了,循声所由来的方向一看,果然是他!

他的体格虽不是胖子,却很魁梧。虽常持杖步行,偶乘车时必寻健强的车夫,到目的地时总比常人要自动的多付几个车钱,因为他自己知道身体重量比众不同些,满心觉得对不住那个车夫。

十九,十一,一,晚十一时半。

同类推荐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没有人相信,我曾见过你

    没有人相信,我曾见过你

    我相信,一个不懂得享受独处的人永远都无法发光。也相信,一个只会望着自己脚尖走路的人终会被自己绊倒。每一个人,应该都是不止于一种形态的。内在的“我”渴望拯救外在的“我”,外在的“我”又在千辛万苦的寻找着内在的“我”。然而这样的过程是艰难的。跳出自己本身,也许才是寻找本身最好的途径。无可避免的,我们这一生会遭遇很多人,在不断的相遇中,去看到不同的存在形式,听到不同的声音,触摸到不同的心跳。有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在别人的眼睛里,你似乎更容易看到自己原本的模样。这,便是我为什么想要写下这本书的初衷。我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只愿像个朋友一样和你们说说话。
  • 生命中的软与硬

    生命中的软与硬

    本书是著名作家蒋子龙的散文随笔精品集。作者的笔就像一面镜子,观照着芸芸众生、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 亲情、友情、爱情;事业、文学、人生感悟、处世哲学;权力、家庭、伦理、道德……世上万物,形形色色,引人深思。作品视觉独特,幽默精妙,博大深厚,触及灵魂,充分反映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情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给读者提供了一场文字的盛宴。
  • 牌戏人生

    牌戏人生

    人生如牌戏,发给你的牌代表决定论,你如何玩手中的牌,却是自由意志。本书收录了作者几十篇随笔、杂记。这些文章,记录了我们这位著名翻译家生活中不平凡的脚步。尤其是本次增订,又增加了作者在抗战最后两年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其他两篇忆人文字:续完了《出亡记》,增补了《我在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两年》《往事——回忆孙用》《心中的大佛》等篇目。能更好地突出作者创作、翻译、旅游、收藏、摄影五个方面的心得体会,一以贯之的是他“牌戏人生”的“任意”的人生理念。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套装上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套装上下册)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600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作品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天道封神圣人劫:霸决洪荒

    天道封神圣人劫:霸决洪荒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充满了劣根性,曰:天地不仁。熟知天地之仁,方才大仁。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选的,何以怪天?天道起大劫,圣人也不能脱俗,苦苦的挣扎是人的错,还是天道之错?本书来为你解答。
  • 时光明明不可掇

    时光明明不可掇

    如果手握逆转时间的钥匙,人生是否可以不留遗憾。
  • 太清经断谷法

    太清经断谷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樱花落下时想你

    樱花落下时想你

    用来纪念一下十六七岁的懵懂青春,犹记得那时年少,樱花落下,你笑起来很好看…
  • 女友超猛

    女友超猛

    一不小心将女友养成了超级大BOSS!怎么办?女强男弱还没见过面……
  • 都市之天才医圣

    都市之天才医圣

    医圣,华佗逝世前留有传世医书【青囊经】,却无人得知其下落。李亦然,一名普通的医科大学生,无意间闯入地牢,遇一神秘鬼影赠书。李亦然本想退却,却被神秘鬼影一语所留,“此书可活人。”获得了传世医书【青囊经】,原本普通的李亦然,在花都纵横驰骋,艳遇不断,成为一代都市奇人……
  • 南先生,再宠一次

    南先生,再宠一次

    风云烟觉得自己的生活一点起伏都没有,实在是太过无趣。于是接下来,她就遇到了在她以往十几年来没遇到过的东西。看似依旧毫无波澜的海平面,底下却是暗潮涌动。我活在一个不真实的世界里,我遇见的都是不真实,但当我当破那层透明的玻璃冲向外,所看见的就是真实吗?我失去的不是你,而是失去了我的真实。最后风云烟如是想到。PS:走向不明,全凭心情。非常慢热,罗里吧嗦。介意慎点,不喜勿喷,谢谢。
  • 佛说鹦鹉经

    佛说鹦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