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4900000113

第113章 上海难民的近况

我最近从上海来,想把上海难民的近况报告一些给你们知道,倘能借贵刊转告国人,使国人知道上海难民处境的艰危,那就更所希望的了。

沪上难民,以栖留在公共租界中为最多,那里有一百七十六个收容所,共收容难民九万七千五百三十八人;可是未能投入收容所,而流浪于街头巷尾的怕亦有相等的数量。法租界方面有二十余个收容所,约有难民八万多。南市难民区中有难民五万余。总之,目前上海方面的难民约共有四十余万。其中青年妇女与壮丁约有十八万左右;儿童约有二万余;老弱男女约占总数百分之五十弱。

当“八一三”战争爆发时,天气还甚炎热,一般冒着炮火在枪林弹雨中逃得性命,并没有携带衣服的同胞,去年在严寒酷冷的时候,大部分还只穿着单薄的衫裤,终日瑟缩于棉被中,连饭都只好睡着吃。虽然社会上的善士仁人在这时候曾捐赠了很多的棉袄裤,但因为人多衣少,当然不能够普遍地都能领到。上海自沦陷后,各方面对于救济难胞的捐款,来源日渐减少;因此慈善机关为了想把给养维持久长计,便不得不撙节经费。首先即把难民的食粮加以限制,每个难民每天只吃一餐饭,一顿粥,并规定每餐吃一市斤。而为了所谓卫生起见,饭中还须掺入大豆,粥内加进麸皮,因洗濯的不清吧?饭粥内泥沙甚多,入口很难咀嚼。佐饭的菜,只有手指般粗细的青萝卜干二三根,或萝卜汤少许。更难堪的,有些收容所中的主持人,还做那丧尽天良的事,克扣难民的粮食,一市斤的米,难民实际只吃到十二两的饭。可是他们自己的膳食呢,却完全与难民不同,每餐是白饭,并可尽量吃饱;佐饭的菜:鱼哩,肉哩,随心所欲地可以购买。

在人满为患的上海租界中,空着的房屋很少,所以一般收容所大都在倾斜破旧急须翻造的房屋内。这些房屋,内部都是潮湿不堪,难民睡的全是地铺,所以一个很壮健的人,在收容所住不多时,便面黄肌瘦了。遇到下雨天,屋内也便飘着毛毛雨;刮风的时候,那便满室都承受着冷风,有的简直和露天相仿。目前北江西路爱而近路一带收容所,如:第二十四,二十九,卅四,四十九,五十一,六十六,一〇四等收容所的房屋,为了房主要收回出租,便由工部局派巡捕来迫迁,可怜这些收容所中五千多的难胞,只有二千左右并入了国际的第二第四两收容所,其余三千多人,因为找不到房屋收容,全露宿在街头里巷间。并且这迫迁房屋的事,尚继续不断地还须发生,闻九江路的月明收容所,南京路的慈永收容所,仁本收容所,爱多亚路的残废收容所,及法租界圣母院路大千世界中的黄卍字会收容所等,均已接到房主限期迁让的通知哩,如果不在限期内搬出的话,那又须尝到中西巡捕的皮鞭的味儿哩!

矮寇对这几十万难民时刻觊觎着,前曾在南市抽去数千壮丁为他们服役外,并派了很多汉奸时往租界难民收容所,诱惑难民回他们侵占区域中去工作。最近复想拉慈联会的主持人屈映光为上海督办,并将强迫接收租界收容所难民。如果沪上这数十万难民,不早日设法有计划地遣送来内地参加生产,那这可怕的谣传,一定会成为事实的,因为敌人的魔手总有一天要伸入进去啊!假定这谣传不幸地成了事实的话,那在我们抗战上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呢。

郭景仁上。

四月廿五日。

编者按:关于上海的难民状况,本刊曾有通讯叙述过,郭先生此信所述,更可显现上海难民所处境遇的艰危。自抗战爆发以来,一般的难民都成为一个待决的严重问题,虽然上海难民有着它的特殊的环境与困难的情形。最近有三位美国的电影摄影家来中国摄影,记者因为他们新自正在战争中的西班牙来,和他们谈起战事问题的时候,曾问他们西班牙在战争中对于难民问题有何良好的办法。他们的回答说:在西班牙并不像在中国的这样严重,主要原因是:(一)他们作战的区域没有中国这样大,而且据点相持比较的久,没有一退就是很大区域的情形,所以受战事影响的人数比较的少。(二)壮丁全部参加战争工作,大多数都加人军队,其余的也加入间接的参战工作,所以余下的已无多。(三)还有一部分如妇孺等,也得相当地避往法国边境。我们觉得第三原因是我们无法模仿的,第一因只有努力抗战,使兽军不得再进展,减少更多难民的严重情形。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二因,就是在我国所谓难民,在实际上是国力的一重要部分——青年壮年的男女,也就是人力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迅速具体的执行《抗战建国纲领》中的“经济建设”一项,动员大量人力参加抗战建国的实际工作,才能根本解决所谓难民问题。西班牙的壮丁与难民不发生关系,我们各地难民中有壮丁,也是我们的羞耻!

同类推荐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墨竹河》以作者(熊忠彦)援藏12年期间的生活、工作经历为主线,以原始日记为依据,用纪实性的笔法讲述了墨竹工卡县各项援藏建设者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1976年—1988年那个时代背景下藏汉干部群众的高尚情操和鱼水相依的融洽关系,讴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 阳光下的蜀葵

    阳光下的蜀葵

    《阳光下的蜀葵》为作者蒋殊的回忆性散文集,书稿回忆了自己在故乡的小山村生活的17年的点点滴滴。只有村庄,才能使其文字变得更加鲜活,也只有那些朴实可爱的村民们,才能使她的笔尖一次又一次的灵动。
  • 家有考生

    家有考生

    没有经历过高三的学生不会知道什么是辛苦,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残酷。没有做过高三学生家长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忧心如焚,什么是焦虑不安,什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人将高三称为人生的“炼狱”。其实,对于高三家长来说,没有谁能置身在这个“炼狱”之外,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每一串笑声、每一声叹息都紧牵着他们的心,每一位陪孩子走过高三的家长,都无异于走过一回“炼狱”。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同样也是考家长。
  •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柳亚子:“曼殊所有的作品是非食人间烟火人所能及。小诗凄艳绝伦,无世俗尘土气。”周作人:“他(苏曼殊)的诗文平心说来的确还写得不错,还有些真气和风致,表现出他的个人来……说曼殊是鸳鸯蝴蝶派的人,虽然稍为苛刻一点,其实倒也是真的。曼殊在这派里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印顺大师:“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热门推荐
  • 毕业头三年

    毕业头三年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在职场如同一个什么都不懂,尚未完成进化的新成“猿”。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社会化。与此同时,身处刀光剑影、明抢暗算的职场,我们也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人生角色的进化演变——由一个简单直接、诉求无数的大学生,进化成为职场中竭力奋进的一员。
  • 我不想入魔

    我不想入魔

    我入魔了?我好慌,我该怎么办?我想隐瞒实力,可为什么就是一直暴露啊!苍天啊!我的人设到底是什么啊!
  • 离开江湖

    离开江湖

    李瞻穿越到了一个武侠世界,但他仍旧留恋现代社会的一切。他试图回家,但江湖上的恩怨情仇束缚着他。
  • Shorter Prose Pieces

    Shorter Prose Pie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恶毒女配要逆袭

    快穿之恶毒女配要逆袭

    推荐新书《反派大佬在线掉马》慕晚歌是在被穿越女炮灰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只是个女配,注定要为女主的事业添砖加瓦。PS:这是一个原女配被炮灰了后绑定系统穿梭于各个位面,完成宿主心愿的故事。【女主前期真恶毒女配,后期慢慢改变成长。不喜勿喷,人物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
  • 实质游戏

    实质游戏

    从不充一分钱的游戏天才宁离遇到了一款把广告打成“一玩必充”的嚣张游戏,然而进入游戏后,他才发现,这个游戏中的游戏角色居然是与现实直接挂钩,无论是物品还是技能均可在现实中使用……随着玩家们的沉迷,这款游戏背后的目的也是渐渐浮现……
  • 毁灭黑暗的领域

    毁灭黑暗的领域

    几个故事,汇成两个世界,一个传说,汇成一个皇城,一次崩坏,汇成一个不死之人,越受伤,力量越强大。这个世界发生的故事很多,很多……
  • 追寻

    追寻

    田一波是个三无流浪者。为了生活,为了将来,十六岁的他踏上了漫长的追寻之路,在他的生命中,玛丽和燕子是最为重要的的女人,他爱她们,她们也爱他,可玛丽最终熬不过追寻路上的清苦,别择高技。良禽还择佳木而栖,更何况是人。只有善良执着的燕子,肯与他一起漂泊,一起流浪,天涯为家,直到彼此谁也离不开谁?
  • 月神之旅

    月神之旅

    宅男穿越异界,且看一个宅男在异界从一个小人物一步步成长为人间之神。再从小小的神踏上神之巅峰的过程!神界,魂界,魔界,仙界,天界,修罗界,六界争霸,群雄角逐!我要那神躺在我的脚下,我要那仙跪在我的身前!
  • 重生之将门嫡妻

    重生之将门嫡妻

    上一世,她被白莲花妹妹和渣男联手迫害,临盆之夜,含恨而死!这一世,她不做善女,化身为魔,斗庶母,压恶妹,虐渣男,壮家族!守护至亲人,打造忠犬男,痛痛快快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