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9900000001

第1章 自序

书信,在我国古代称呼很多,据说不下二百种;现今仍然通用的,即有书简、信札、函件、尺牍等等。作为向特定对象直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体,据史前文物考证,它的出现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而《左传》一书就收录了几十封书信,足见其应用范围之广。

我在少年时节,由于亲人就在身旁,未谙离别之苦,因而,对于俗话中的“见信如见人”,还有诗人咏叹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无从体认,更谈不上实际运用了;不过,从文学阅读的角度,接触书信却还不算晚,大约在八九岁,就曾在私塾先生的指导下,背诵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曹丕的《与吴质书》、李密的《陈情表》,尔后上了中学,又从课本上读到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和林觉民的《与妻书》,对于那种浓冽、恳挚、真诚的亲情、友情、爱情,确是感同身受,历久难忘。

书信的文体归类,属于散文范畴;但它又有别于散文的其他形式。最鲜明的特征,是带有个人性。它的对象是特定的,是撰述者在特定时空中向预设的某一对象发出的有关个人信息、隐秘情感的半公开或非公开的文字,对应性、针对性、意向性比较明显。

书信的这种半公开或非公开性决定了,在写法上,任情率真,直来直去,无须加以掩饰,可以毕露真实心迹。一般情况下,信札往返,随机应对,信手拈来,原非出自宿构,自然不会作过多的斟酌。对此,金代学者赵秉文有恰当的概括:“因事遣情,不尚虚饰,形吾心之所欲言者耳”。而且,它“比别的文章更鲜明的表现出作者的个性。诗文小说戏曲都是做给第三者看的,所以艺术虽然更加精炼,也就多有一点做作的痕迹。信札只是写给第二个人,日记则给自己看的,自然是更真实更天然的了”。(周作人语)甚至比日记还要可靠——日记撰述者容许有事后修饰的可能,而书信一经发出,即留驻于他人之手,同样是“一言既出,驷巴难追”。这样,它的真实性、可信度就更高一些。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写信在叙事修辞中可能存在“自我辩解和自我美化”的现象,但终属个别,并不多见。也正是为此,书信的史料价值,一向为学界所高度重视。

与此紧相联结,由于书信的对象绝大多数为亲人、友人、熟人、知情人,又相当于面对面交谈,能够吐露真情,发自肺腑,所以具有亲切感、抒情性、感染力;而且更能彰显作者的癖好、心境、情怀、襟抱,尽现丰神气质、音容笑貌。“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敞开心肺与人看,无异于在为自己画像。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作者本来也掩不住自己,无论写的是什么,这个人总还是这个人”,“所以从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也就是自己的简洁的注释”。

书信属于应用文体,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关于书信有专章论述,指出:“书之为体,主言者也”,“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是说书信的功用;“详总书体(详细地总结书信的体制),本在尽言。言所以散郁陶(消散心中的郁积),托风采,故宜条畅(条贯、通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无拘束地舒展情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把心里话表白给对方)也。”这是提示:作为应用文体,书信应该达到的要求。从日常实践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书信的述怀达意,总是为某一实际需要而写,亦即“有所为而作”;立意措辞,总是力求朴实、自然、明确、具体,戒除虚夸失实、含糊笼统。

本着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话题由泛论转到手头这本书信集上。我想向读者诸君说明两点:编书之缘起与书信集的命名。

这里辑录了二百封信件,实际数量当然远不止此。1996年前,均为手写,大部分寄出的信未留底稿,这样就只能付诸阙如;“换笔”之后,多数通信采用电子邮件,大大的方便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书写的随便,而且,几度更新换代,许多邮件都顺手删除,未能备份、存档,只有那些内容较为充实,特别是准备扩充为文章的除外。

这篇《一网情深》散文,就是在信件基础上扩充出来的,时在1998年。

“一年容易又中秋。”

外面隐隐传出一片节日的欢声;“哗、哗、哗”——楼上人家在“方城”对垒,麻将激战方酣;隔壁的电视机也正在播放着文艺节目。往日,这时节我已经悠然入睡了;此刻,却未现丝毫倦意。拉拢了窗帘,我把电脑打开,点开了Outlook Express的图标,随着“小猫”的一声欢叫,联上了网线。我把“新邮件”打开,填好了对方的网址,撰写了“主题”、“内容”,通过网络,把“望月怀人”的思绪传递给了远方的朋友。

这时,我忽然联想到:友人会不会恰在此刻也发过来一个“伊妹儿”呢?于是,又轻轻点了一下“接收”按钮,随之便展现了一个界面:“您有一封邮件,正在接收……”打开收件箱,果然跳出一个鲜活耀眼的“伊妹儿”。据说,在互联网上,每一分钟,全世界要有上千万个电子邮件同时发送与传递。而我们的邮件居然在如此浩瀚的精神牧场上擦肩“撞击”了,真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怎不令人激动,令人狂喜,令人欣慰呢!

友人的“伊妹儿”,是一封节日通问的信札,也可说是一篇优雅、别致的精短散文。我立刻把它下载、打印出来,留作存档,然后,坐在沙发上轻声地诵读着:

“我们已经习惯在网络上交流、在网络上会面了。我猜想,此刻,你定是同我一样,坐在酒吧间(Windows98)里,在善解人意的‘爱伊’(Internet Explorer)的引领下,畅游这个名为INTERNET的虚拟的现实世界,领略那数字化生存的无限风光。……”

友人学富五车,才思敏捷,生性幽默、风趣,特别喜欢开玩笑。你猜他下面是怎么写的?可真把我逗乐了:

“效法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秋思》的笔调,即兴胡诌几句歪词:

今宵花落谁家,

知心人在天涯。

伊妹传书递柬,

无端受杖,

深恩——怎样酬答?”

仿佛友人就坐在对面,娓娓地絮谈着,随后,偶发灵悟,若有其事地,把现代虚拟的“伊妹儿”和古代文学经典中的人物——为莺莺、张生传书递柬,遭到老夫人拷打的红娘,巧妙地捆绑在一起,言之动情,读着亲切,极饶兴致,令人忍俊不禁。

(以下从略)

说来也很遗憾,这类文采斑斓、富有情趣的来信,全都未能进入本卷。因为依循惯例,除了《两地书》,一般的书信集都是只收“去雁”而不取“来鸿”,本书也是这样(个别的为了叙述方便起见,对来函内容作了简要交代)。唯一的例外,是录入了彭定安先生的《我从〈妩媚〉见文学》。事情的原委是,拙作《我见文学多妩媚》(内含《青灯有味忆儿时》和《文学自传》两部分)写成后,送请先生指正。时值盛暑,先生披汗阅览,随手记下观感、意见,并通过多封电子邮件,分别寄下。我在极度感佩之余,提议能够整理成系统文章公开发表,于是就有了这篇长达七万字的宏文。经征得先生同意,现作为附录,纳入本卷,以增份量而壮观瞻也。

关于本卷《素心幽寄》这一名称:“素心”者,本心也,亦即清纯、本真的心地。靖节先生诗云:“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文朋诗友,晨夕对晤无由实现,于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寄意“飞鸿”,委托“伊妹儿”传书递柬,总算“慰情聊胜无”吧。为此,不避效颦之嫌——诗仙太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那么,我托飞鸿寄素心,也许还能沾点“仙气”,起码会有些诗的兴味吧?

是为序。

2015年岁杪

同类推荐
  • 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

    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改》是“倾城才女系列”丛 书中的一册。传主陆小曼,近代知名才女、画家。《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 改》全书以散文诗般的文字,讲述了陆小曼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艳压群 芳的青年时代,到终归寂寞的美人迟暮,陆小曼以她的特立独行获得了珍贵 的爱情,也招致了不少非议。《陆小曼:寂寞花凋青颜改》将这些片段娓娓 道来,引人不胜唏嘘。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苏曼殊作品选

    苏曼殊作品选

    英人诗句,以师梨最奇诡而兼流丽。尝译其《含羞草》一篇,峻洁无伦,其诗格盖合中土义山,长吉而镕冶之者。曩者英吉利莲华女士以《师梨诗选》媵英领事佛莱蔗于海上,佛子持贶蔡八,蔡八移赠于余。太炎居士书其端曰:“师梨所作诗,于西方最为妍丽,犹此土有义山也。其赠者亦女子,展转移被,为曼殊阇黎所得。或因是悬想提维,与佛弟难陀同辙,于曼殊为祸为福,未可知也。”
  • 创造与毁灭

    创造与毁灭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是一位著名诗人的人生训诫,早已妇孺皆知。令人痛惜的是,有的人本已功成名就,却因迈出错步而使多年辛苦造就的伟业毁于一旦。本文所描述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曾经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刑警队长;另一位是拥有数十亿资产、名扬全国的商界奇才。两个曾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初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结识,到后来结下恩怨情仇直至最终同归于尽,其间所揭示出来的性格悲剧,令人痛惜又令人深思!可悲的是,在当今中国,令人痛惜的悲剧人物远不止他们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曾红极一时最终却纷纷自毁前程的众多民营企业家。
  • 贾大泉自选文集

    贾大泉自选文集

    文集收录的文章,大多登载于国内学术刊物,也有登刊于台湾地区和日本学术刊物。其内容有研究全国性的文章;有研究四川纸币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提高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文章;有研究四川茶业和马贸易,促进川、藏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的文章;有研究宋代全国性的文章和研究宋代四川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文章;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以及给某书籍写的序言、前言、导言等等。
热门推荐
  • 超级响指系统已部署

    超级响指系统已部署

    没有什么是一个响指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打一次!
  • 重生暖婚超级甜

    重生暖婚超级甜

    (超甜宠文!)重生前,她怕他厌恶他。可是临死前才知道这个男人有多爱她。重生后,她对他好,努力弥补他。乔蓝一边对他好,一边努力地成长,企图跟他相匹配。后来,她成功了,成了影后,受万千人追捧。媒体问她,“你现在这么受欢迎,你老公不怕你被别人拐走吗。”乔蓝微微一笑,“放心吧,这个世界上,除了他,没人受得了我!”因为只有他会把她宠的像个孩子。一切都能重来,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感觉真好。这一世,她会竭尽所能,给他最好的。(超甜!)
  • 我不想当秘刺

    我不想当秘刺

    秘刺准则:动手即为秘密,杀人而无人知。低级秘刺:靠力中级秘刺:靠手段高级秘刺:靠脑顶级秘刺:随心所欲秘刺之主:往前推万万年,就算目标身死,回到过去重新杀之。往后推万万年,即使自己身死,也能在某时某地杀之。。。。。。。。。面流世界各种各样的职业者,为了完成世界意志的任务,穿梭于不同的空间。看似高高在上,实则匍匐求生。现代、古代、科技、修炼、人类、非人类、文明社会、原始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星球时代、星际时代、位面、虚空。。。。。。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图说世界名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介绍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源于性,性的压抑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 紫台行

    紫台行

    为保家族,她舍身入宫。奈何佳丽三千,勾心斗角处处充满血腥。逆来顺受不是她的性格,奋起反抗才是生存王道。自己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牧碧微清楚的知道,身处人心险恶的环境中,自强不息的奋斗,成为执掌一切的后宫之主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 秀色成双之妖孽小姑娘

    秀色成双之妖孽小姑娘

    生于狱中死于狱中,十八载与世隔绝,再醒来魂穿异世。两世狼狈随风远去,携手并肩人两心同。无声起惊雷的少女横空出世必将惊艳天地!!!最低贱的身份?不,我是天选之女!天赋?对不起,我十二颗星!灵宠?不,这是神兽!炼丹?呵呵,我师承何处说出来吓死你!不,你知道你最厉害的是什么吗?什么?你得到了我啊!某造孽宠溺道:我征服了天下,而你,征服了我。
  • 盛世权谋之嫡女荣华

    盛世权谋之嫡女荣华

    袁滢雪有一个包子娘,嫁给她的凤凰男渣爹,人财两失,家破人亡,留下她一个小可怜,被抛弃在“狼祖母”的白眼里边讨生活。前世,她卑微地活着,心里总还念着,是一家人,落的结局是,被渣爹一家作践的猪狗不如,她一把火了结前生。她回到了她十二岁,被堂姐推到池塘里的时候,一家子骂她丧门星,全都怨恨她怎么还不死!渣爹高官厚禄,带着继母,以及纳的几位美妾,儿女成群,在京城过着和和美美、锦绣富贵的好日子。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世的仇人们,你们可有做好了血债血偿的准备?
  • 你最珍贵

    你最珍贵

    繁华迷离的都市,无处归依的灵魂。当世界向几个妙龄女孩展示极具诱惑的一面时,到底是坚守自己的初心?还是被欲望裹挟前行?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一段尘封的爱恨情仇。豪门纨绔,落魄孤女,温婉千金……命运如棋局,每个人都想与之抗争,得到自己渴望的自由。但如果真能挣脱一切的恩怨束缚,代价却是割裂过去斩断情义。那么自由,与爱和温暖,谁更珍贵?万物美好,你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