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00300000008

第8章 对大地的情感是人类最古老的智慧

《大地啊,我的胎盘和墓地》是我的第五部散文集,在此之前我的四部散文集中,有三部的书名中出现了“大地”这个词汇和意象,在我个人心中,这是我的大地四重奏。它们是《大地的语言》《大地上的河流》《在大地上走丢》。其实我的第一部散文集《祖父是一粒粮食》也已经把大地的意象隐含其中。这些年,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中的大地已经开始失去大地的本质,但在我的文字中,大地保持了它恒定的高贵。这是我的一种生命仪式,一种灵魂中永恒的守望,我在自己的文字里呈现了我心灵中的大地。

回头自己的写作之路,竟然已经三十多年了,每每意识到这一点我就有些恍惚,并不胜唏嘘。这几乎是我人生的最好时光。相对于大地的永恒,生命是一个瞬间。这些年,对大地的写作通贯我的整个生命。对此,我迷茫过,忧伤过,痛苦过,焦灼过,最终都是大地的辽阔平复了它们。也是在对大地的写作中,我的生命像一株庄稼渐渐成长。我是大地意象的寻找者,是大地魂魄的收集者,我几乎想走遍天下所有的大地,以跋涉者的形象塑造自己的生命。但这是多么徒劳。生命走多远,相对于大地的辽阔都是一种静止。我只能在文字里,在自己的灵魂里来做这样的永恒跋涉。但正像空间上的跋涉一样,我越是行走,前面的路越远,我行走得越远,大地越是辽阔。它几乎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接近无限的存在。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这个古老国度的大地上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大的饥饿。所以我一出生就看到了一个个虚弱的乡村和贫瘠的大地。但那时候,我还没有这样的视野和判断。我只是一个懵懂的经历者。因为单纯和透明,我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知识化和总括式的。童年的我几乎是一个具有无限接受能力的人。所以,我与身边的世界进行了最纯粹最圣洁的交流。鲁西大平原那个叫刘寨子的小小村庄,村庄最西头那个长长的院落,就是我生命开始的地方。现在,年深岁远,我经常远望在那个院落走进走出的幼小身影,重新找寻自己与那个院落的关系。其实真正明晰了自己与那个院落的关系,也就参透了自己与世界和时间的关系。

十三岁,我的生命离开了那片土地,完成了一次无法进行生命价值评判的迁徙。从土地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生命的背景和内景都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化。一次我个人无法阻挡的命运的转换。当多年后,我读到荷尔德林的《迁徙》的时候,我才更深刻地感触到迁徙的时空感,精神意义,以及对生命的更高诉说和标志。

我很庆幸我生于乡村,出生于土地之中。中国作为一个漫长的农业文明国度,大地是几千年文明和智慧的直接孕育者和承受者。人类的一切都与大地有着最紧密的关系。我看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都是乡村风俗的雕像。虽然我十三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乡村大地,但这颗种子在我的生命里埋得很深。且它的生命力是那样强大。在我离开乡村不久,我很快就开始了对乡村的心灵化记录和描写。几十年中,我的写作脉络一直没有离开这条基线。从乡情开始,从故乡的意义开始,到对泥土的体悟,到把这一切提升为大地的宏大意象,我完成了文字中故乡—土地—泥土—大地的逐级递进。我在文字中力图重塑大地的本真,其实是在重塑我自己的生命。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我不仅是一个客居的遥望者,我一直没有放弃我在泥土中,在大地上的主体。我不能以一个介入者的身份述说大地,那是对大地的不敬,我必须在其中。但我也不想成为一个表象的描摹者,生命的意义必须到场,灵魂是大地上最深刻的意象,它比我们的身体更重要。我一直力图在文字中完成灵魂和大地结构出的更超越意象的塑造。但我也深知,散文的语言在很多时候力有不逮,所以,我也一直以最结实的生命理念,以最质感的体悟,以美学哲学语言学的合力进入文字,进入在我们的灵魂中再生的大地。

我以最固执最强悍的态度认为:对大地的情感是人类最古老的智慧。

大地用它最简单的平面支撑了我们,人类古老的梦想在它的广阔里滚动。我们的出生,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死亡,亦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命的流浪,在这片土地上;生命的迁徙,仍然在这片土地上。以及生命的轮回和季节的轮回都在这片土地上。以及时光的延展和血脉的延续亦是在这片土地上。这是铺展着我们的血性和神灵的舞台,天空和万物做了人类宏大的幕布。

大地以它看似单调的千年轮回滋养着一代代的人类,一岁一枯的更迭里是我们享受的恩典。但大地并不仅以生长着的万物馈赠我们,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与它有关。悲悯慈祥的大地,承受一切,容纳一切,宽恕一切。但人类在遗忘。是的,在遗忘,一直在遗忘。在人类的遗忘里,大地似乎与人类变得越来越无关,我们与大地在精神的莽原上越来越远。也许我们注定不能逃离它,但我们一直做着逃离它的姿势。这种逃离的渴望在今天的所谓现代文明里逐渐变成一直对大地的破坏和伤害,甚至是一种对大地的冷漠。而这样的远离是一种真正的远,是一种疼痛的远。但我们永远无法割断这条根脉,这条人类永恒的脐带。

大地,不是一个位置,而是一个生命永恒的背景,是一个精神坐标。它与灵魂结合的时候不是平面,不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切,而是无限的有形无形之物,甚至是无限的全部,它几乎是一切灵魂的形态和生命的状态。它不仅仅是给我们呈现空间,给予我们生命的存放处,它也不仅仅是奉献食物予我们,而是喂养我们的肌体,滋润我们的骨血,丰富饱满我们的灵魂,飞扬我们的精神。它是我们的流浪,也是永恒的回归,它是生命的飞升,也是注定的不可逆的降落。它是我们情感、品格和智慧的总和。

在大地中央,那株独立的树,就是被确定的我自己。

大地的平静是容纳。我的平静是感恩。天地空旷渺远,这一切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但大地的无边宁静,像一切都在发生,一切正在发生。

我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停止过自己的写作。当然是作为写作形式的写作。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放弃一切发表,将写作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并不是我要离开写作,去做其他事情,而是将写作内化于心。因为我深深地感到了来自写作的困惑和恐惧。在写作了十几年之后我开始思考一些写作的最根本的问题,我为什么写作?什么是作家?写作的本义是什么?我的写作和我写下的文字有意义吗?我就一直这样写下去吗?我是否还有另外的东西要表达?……以及一切我曾经接受和认可的东西。我必须来一次生命内部的整理运动,一次一个人的文艺复兴。我必须寻找另一种节奏,另一种生命形式,另一种生命密度和速度。我必须重新使用否定的力量,逆向的力量。我决绝地承担了这种搁笔的勇气。我不知道十年的沉默会在我的生命里最终结构出什么——沉默是我无法总结的一种东西。但我越来越觉得沉默的力量在我的生命里形成的神秘和新的萌动,那是一种生命内部的风暴,一种沉默的暴力。我将在生命内部实现转身,在生命中途的驿站重新体验生命再生和涅槃的蜕变。我必须让自己在沉默里重新降生一次,我自己孕育一次自己,自己做一次自己的母亲。这个新的自己,将是一个我自己设计、创造、认定的自己。这一次,我将把自己降生在一个无边的地方,一个古老的地方,甚至一个没有时空坐标的地方,尽力地给予生命无限的可能性。沉寂之后的我将开始寻找新的生命表达和呈现,寻找新的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的,我已经开始了新的表达与呈现。这几年,我让所有的文本都在我生命里破碎,以最大的生命勇气做了对世界最直接最逼近最强悍的表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想再坚守一个我一直习惯的写作姿态和身份。也因此,这部散文集将是我作为一个自觉的散文作家的最后一部散文集。这样想来,我内心里有些疼痛和割裂感。但我决意承担这种疼痛和割裂。

这篇自序,我写得很艰难,超出预想一百倍的难产。从十五岁写作,在写作三十年后我竟然发现我完全不会写作。我与语言还是那么陌生,这让我看到的一切事物也都变得陌生。我甚至觉得我的写作刚刚开始,那么好吧,我就从对这一切的陌生写起,重新踏上写作之旅吧!

此时,年关已经近了,不时地有爆竹声从大地深处的乡野传来。我抬起头来,透过窗子看着不远处静默的南山,我与它对视了几十年了。我在对时光飞逝的感叹里,竟然感到了短暂的生命里有一种我以前没有发现,或者一直不承认的永恒感。这是南山给我的启示,是辽阔的大地给我的永恒警示。

蛇年岁尾,我将这些文字呈出,我有一种莫名的轻松感和神圣感。愿它们遇到许许多多的欣赏和善待它们的目光,愿它们与一个个美好的心灵相融相安。

然后,我将尽可能平静地享受这个年,更多地行走在那些幸福的人之间。以最本真的姿态表达我对生命和世界的信任和感恩。

大地苍茫,一庐孑立。

夜空浩瀚,一星独漏。

万丈心野,一念孤悬。

遥遥去路,一人不歇。

同类推荐
  •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

    《胡适谈哲学与人生》精选了胡适关于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的文章,选录的均为胡适一生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并结合多个版本进行了校对,力求呈现最接近大师本人原意的文字。本书探讨了哲学和人生两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从过去到未来。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现当代哲学,以及人生的观念。接受过新思想的胡适,其观念与当时的众多人迥然不同,一些人生观到现在读来仍让人觉得醍醐灌顶。
  • 知道

    知道

    作者吴克敬老师曾获多个文学奖项,写作经验丰富。本书是他的散文随笔集。作者在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时代有机结合,通过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受,反映了人性的本质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知道》比一般散文更具故事性,可读性更强,生活的色彩和跳跃在该书文字中可见一斑。
  •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卷一、诗词是非谈:凡所见谈古诗之曲解者,即予以辨析,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有辱贫农之作,说《绝句》“两个黄鹂”是“断缯裂帛,互不联属”,说《江南逢李龟年》诗是伪作,皆一一考证,予以正误。
  • 散文(2017年第5期)

    散文(2017年第5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爱着你的爱

    文章篇幅都短小精悍,语言朴实,却至纯至真至美,如同行云流水,将生命的真善美,力透纸背。置身于他的文字中,总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一种情感共鸣,总觉得他笔下的人物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生活中,以至于那样亲切,那样熟悉。文章感人不在于华丽的语言,而在于意切情真。
热门推荐
  •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

    康之国编著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内容介绍: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清廷的多事之秋,这个腐败、专制、卖国的政权正一步一步走向倾覆。这年的6月,四川爆发了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专利权出卖给洋人的“保路运动”。为镇压这次运动,清政府命令端方自湖北领兵进入四川,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不久,武昌却爆发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说起来。清政府对武汉的控制不可谓不严,因为武汉是当时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点地区。但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革命党人在新式陆军中正大量地做着革命工作,新军中正酝酿着反清的武装起义。
  • 你的一生我守护

    你的一生我守护

    他们自小认识他从小喜欢这个女孩,直到留学发生了事情他们再一次相遇,低调领证。“你跪着。”“倾儿,为夫双腿都要累了。”“最好断了。”“断了就不能好好伺候夫人了!”这个男人怎么老是飙段呢?“倾儿,那我给你去做好吃的。”某男知道某倾崽子平生最喜欢吃。偏偏的他做的东西就是让某倾放过他的理由。“好啊好啊!”某倾哒哒哒的跑进了厨房等待着……
  • 读档九八

    读档九八

    杨帆读档了自己的人生,起始在九八年!那年房价还未启动F1模式……诺基亚还是王者,苹果正在黑夜……微软如日中天,雅虎最受热捧,日后巨无霸BAT两个没成立,一个还在筹备中……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何去何从!是站在幕后,做只只露眼睛的巨鳄,还是站在云端,俯瞰人间!书友群……521891707
  • 宠婚成瘾:顾少宠妻入骨

    宠婚成瘾:顾少宠妻入骨

    深夜醉酒被调戏……紧要关头被他所救,且不惜与家族为敌娶她为妻,自此,疼她入骨……
  •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做事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成就梦想的阶梯。掌握了做对事的技巧,能使你在老板的支持下一展所长,犹如游鱼人海、飞鸟入林,可以实实在在地大展身手。《先跟对人,再做对事》阐述了跟对人、做对事的奥秘,旨在为读者的事业成功打造一个绝佳的平台。跟人是一门高超的技术,是基于美好愿景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人生选择。跟对人,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此改变,你会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
  • 苍生祭月

    苍生祭月

    还记得边际咖啡馆那个美丽优雅的女馆长吗?她和这个世界,有着很深的羁绊。从前,他牺牲无数年轻的生命祭奠苍生;如今,他毁灭苍生只为让她存活。哪怕自身灰飞烟灭,也要让她在那个平静安宁的边际小镇好好的、幸福的活下去。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用破一生心

    用破一生心

    这本书是作者关于历史文化与游记感悟随笔散文集,文化类的包括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作品抒发的是一种别样的情怀。这是一种给人亲近、质朴、纤尘未染甚至有些“前现代”意味的生活图景。游记散文收录了包括作者游走英国、叙利亚等国的游记。作者关注每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现状,文笔生动,令人神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望的等候

    无望的等候

    坐落在皖南徽州地区群山绿水环抱中的C氏家族的古民居,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沧桑,依然气势宏伟,熠熠生辉。据地方志记载,该地区的休宁县,曾出过十七名状元,所以文化底蕴深厚,村民们尊重知识,以读书为荣。即使是农家子弟也大多读过两三年私塾。然而在花团锦簇的背后,并不都是歌声和笑声。小时候,妈妈曾牵着我的手到四房去探望一位年近花甲的长辈——我的四叔婆。我们与她虽然不是直系亲属,可在大家族中按辈分我是她的孙女。不知从何时开始,深深的庭院只她一人独居。我们踏进她家堂前的门槛,见她怀抱琵琶,正在弹奏古曲《汉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