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0200000002

第2章 童年

爱多亚路上的啼哭声

一个冬天的深夜,没有月亮,天气分外地冷。

街上一片沉寂。

在爱多亚路的一条支路——永寿路11号的一幢大理石大楼里,有一户人家彻夜未眠,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街上的路灯昏黄暗淡,老旧的搪瓷灯罩早已松动,被寒风吹得摇摇晃晃,随时都有脱落的危险。大楼里的左邻右舍在经历了一天的疲惫之后,都已进入了各自的梦乡。

这一天是1949年2月3日,农历的小年夜。

凌晨2时,冼家起了一阵骚动,待产的母亲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25瓦灯泡的泛黄的灯光,映衬得母亲的脸更加缺乏血色,她似乎没有再次做母亲的那种喜悦,而是暗自埋怨孩子降临得太不合时宜。一阵剧烈的疼痛之后,一个小小的男孩来到了这个世界。“哇……哇……”的哭声传了出来。虽然他四肢健全,哭声脆响,但这瘦弱的婴孩显然是过早出生,他小小的躯体中的生命显得倔强而孱弱,就好像一株在温室里培育的幼苗被突然移到寒冷的泥地中。产婆娘把这个孩子抱给母亲看——他那稀少的黑发、高凸的额头、深陷的眼睛、枯瘦的手臂和那狭小的哭得起伏喘息的胸脯,使做母亲的一眼就看出,自己这第三个儿子,有着先天的不足。

父亲是冷静的,不慌不忙地给这个儿子取了名,叫做“冼之威”。

这个“冼之威”,就是我!

我父亲叫冼阿良,十六岁时从宁波乡下来到上海谋生。他在英国人手下当学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活,杂活累活样样肯干,而且眼快手勤、聪明伶俐,颇受师傅喜欢。他一边埋头苦干,一边悄悄学习技术,不久就学会了修车、开车。后来,他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租下一辆卡车,给洋人跑运输。又过了一年,他已经拥有了两辆“道奇”十轮卡车。在上海的十里洋场立足之后,他娶了一位漂亮的重庆女孩——我的母亲桂珍姑娘。

但是,幸福只向这对年轻的夫妇露了露脸,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所谓“多子多福”,就像一张大网,整个罩住了他们。短短几年,父亲和母亲生了三男一女,家庭经济每况愈下,母亲的身体也大不如前。

阿娘来救我

家里人把男孩中排行第三的我叫做“小弟”,可我的祖母——我称她“阿娘”——很疼爱我这个早产的孙子,她给我起的小名叫“金龙”。但是,这个响亮的名字并没有给我的童年带来什么好运,就好比“多子多福”其实就和“多子多难”一样。我刚刚出生,母亲就患上了肺病,在家里不停地咳嗽甚至咳血。医生说,这种病很容易传染,最好把母子隔离开来。刹那间,我成了不祥之兆,成了家里的一个巨大累赘,被扔在摇篮里无人看管。什么“金龙”,我就连一只流浪的“喵呜”也比不上了。

阿娘闻讯,急切地从女儿家赶到儿子家,来救她的“金龙”孙子了。一进家门,阿娘抱起了大哭不止的我,不停地拍我、哄我。我错把阿娘当成了母亲,好像有了安全感,竟然停止了哭声,转而粲然一笑——那么可爱,那么有灵气。阿娘感觉这仿佛是佛祖在向自己发出了指令,让她和这个孙子的命运连在一起。她下定了决心,要承担起我母亲的责任。于是,阿娘毫不犹豫地抱起我,叫了一辆三轮车,向南市海潮路而去。阿娘在女儿家(我姑姑家)的旁边租赁了一间用砖泥砌起来的茅屋,在这7平方米的小屋里住了下来。

那一年,阿娘已经六十一岁了,她属于中国妇女中有着坚韧性格和果敢气魄的一类。她认定了的事,不需要得到儿子的同意,也没有谁能够让她退缩。住进这间小屋后,阿娘雇了一个奶妈来给我哺乳。奶妈是个农村妇女,虽然只有三十多岁,额头上却已有了细细的皱纹。阿娘先是以挑剔的眼光观察这个女人:她的乳房很丰满,就像瓜棚上吊着的大葫芦,上面有青色的经络,犹如地图上的河流。随后阿娘又伸出手,在奶妈的乳房上揉捏了几下,豆浆似的奶水就冒了出来。阿娘满意了,于是就定下这个奶妈。

然而,奶妈也是个苦命的人,没过多久,她的奶水就渐渐少了,我常常饿的哇哇叫。阿娘无奈,只好想方设法,自己动手寻找替代品。她每天烧饭时,都把面上的一层稠稠的米汤舀出来喂我喝。中国是农耕民族,稻米就是最有营养的食物。一天又一天,缺少奶水的我,喝着米汤,在阿娘的怀里撒娇嬉闹,渐渐地长大了。虽然我没有得到母亲的亲吻和爱抚,却得到了浓厚的隔代亲情。

最初的启蒙

阿娘出生于清末民初,在思想观念上无疑是那种传统的妇女,善良慈祥,刚柔并济,富有同情心。她身材矮小,却很结实。她常常得意地对我说:“侬晓得伐,从前有个叫花子到这里串门讨饭,我总会给他一勺饭吃,菩萨在天上都看在眼里。侬看我身体好伐,都是我积的德呀。”阿娘是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她用自己的一套唠唠叨叨的话语,对我进行了最初的善恶教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了做人的种子。

“囡囡,侬命真苦啊,一生下来就不能看见自家姆妈,只有阿娘欢喜侬,侬长大了一定要争口气。做人心要好,勿好做坏事体,记记牢啊。”在阿娘的絮语中,我沉沉地睡着了。醒来的时候,一泡尿撒在床上,阿娘也从来不骂我。我从没见过阿爷,因为阿爷过早患痨病去世,所以阿娘把养育我当做自己的精神寄托了。

阿娘谨记着“三岁看到老”的古训,早早地就对我开始了启蒙教育。我刚刚两岁的时候,阿娘就给我做规矩,说:“坐要有坐相,立要有立相,吃要有吃相。”她是要培养我从小就要注重仪表。她常叨念说:“吃饭的辰光,嘴巴不好发出声音来的,也不许吮嘴巴,筷子要捏牢这个地方……”她用手比划着自己的手捏着筷子的那一端,“看见了伐,就在这地方捏紧。太高了,就不好看了,异样呱嗒的。太低了,就更不好了,一副贪吃鬼的样子。”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阿娘看我听话,就说得更起劲了:“吃饭前不要先动筷子,要看大人拿起了筷子,侬才能吃东西;离自家远的菜碗,不能把筷子伸过去夹菜;好菜要先让长辈吃,自家不能抢着吃;空筷子也不好放在嘴里吮;吃饭要有吃相,两条胳膊不好搁在饭桌上面;添饭咯辰光,要用双手把饭碗端给大人。这点规矩侬要记记牢,要做一个有教养的小囡。”

身为宁波人,阿娘极其崇尚礼仪、形象,很多细节都要讲究。阿娘说,吃相就是一个人品行的标志,所以她时时刻刻会告诫或训导我,让我深深地铭记。就这样,我从小在阿娘的言传身教中,一天天地度过了贫寒却快乐的日子。每天晚上,阿娘都会和我在小饭桌前坐一会儿,微弱的灯光照着她带着斑点的褐色脸庞,她枯瘦的前额和憔悴的神态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相依为命

在和阿娘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时常听阿娘提起旧事,也听到阿娘和大人们之间的一些谈话。在他们的喜怒哀乐里面,我了解了大人们对人对事的看法。有一次,我听到阿娘向别人说起了我的父亲。阿娘说,阿良十六岁只身一人来上海闯荡,他没有文化,但吃得起苦,在外国人手里学生意,样样都肯做,学会了“八级铜洋”,又买下两间房子。我不懂“八级铜洋”,但我知道,这就是修理技术呱呱叫的意思。一九五三年公私合营的时候,我父亲冼阿良拿着七十六块钱的薪水,养活了八口之家。四五岁的时候,我听着阿娘说到父亲,心里面对父亲是百分百的敬重信赖。阿娘话头一转,又说道:“男人就是要有骨气,要成材做大事,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我的孙子要是能像伊的爷那样争气就好了。”宁波人把父亲叫做“爷”。我在心里对自己说:“阿娘侬放心,我要向爷学习,一定不让侬生气。”

阿娘很健谈,她的闲话很实在,却常常语出惊人,这大概是我得到的最初的语言熏陶吧。阿娘喜欢说话,也喜欢走动。她常常带着我出去“荡马路”,年幼的我拉着阿娘的手走街串巷,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和花花绿绿的商店里面。那闪耀的霓虹,摇拨浪鼓的货郎,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让我知道城市是好玩的。三轮车上穿着长衫、手提公文包的是写字间先生;前后挑两只桶,桶里用稻草扎着红红绿绿鸡狗人脸的糖丸的是摊贩;“卖糖粥”“磨剪刀”,还有长长的“阿有坏格棕绷修伐,坏格藤绷修伐”的吆喝声就是城市每天的交响乐……

有一天,祖孙两人又走在上海的马路上。我望着阿娘疾走却稳重的小脚,不禁好奇地发问:“阿娘,为啥女人要用布头包脚,这么小的脚走起路来不是老吃力的吗?”阿娘笑眯眯地回答:“侬晓得伐,女人脚大就难看了,会让人家看不起的。”我这才知道,原来女人的外表是很要紧的,马马虎虎是不行的。那时候,一般人家的女人总有两样化妆品是离不了的,一是梳头油,二是刨花水。刨花水比食用油稀薄,跟水差不多,透明的,有一股淡淡的幽香。这种东西并不贵,可以称分量买。稍微有点钱就可以买雪花膏用了。我的阿娘没那么多钱,她和我的生活费都是我父亲冼阿良给的,不节约不行。但是阿娘又是个爱干净的人,她对梳头这件事是很用心的。每天,她都会用细密的篦子蘸着刨花水梳头,把头发梳得油亮光润。她一边梳头,一边问我:“侬看阿娘的头发好伐?有力长发,无力长甲。”我没有看到阿娘的指甲,我想,阿娘的头发一定是比指甲长得快了。难怪她的头发乌黑锃亮,密密地盖在头顶上,原来她是很有力气的人。“还要多吃黑芝麻,多梳头。”阿娘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传授养发护发经验。

我端详起阿娘,阿娘的头发好黑啊,衬出耳坠上的金耳环闪闪发光。她上身穿着藏青大襟、盘着长长纽扣的衣服,下身是带大围门的香云纱裤子,裤脚管宽松飘摇。她时常脚踩一双松软的黑色布鞋,一方手帕挂在胸前麻黄布盘的纽扣上,挺有精神地走在上海的马路上。那方手帕在她走路时一飘一扬,煞是好看。那种既明快又古典的装束,就是一种时尚,老人家的时尚,让我觉得阿娘也是优雅好看得不得了。

不知从哪一天起,阿娘梳头的时候,我会呆在一旁候着。我想:阿娘是我唯一的亲人,她养我、爱我,我也要伺候她,让她开心。于是,我开口说道:“阿娘,让我帮侬梳头好伐?”阿娘微微点头算是同意了。我就站在阿娘的背后,用一双小手捏起篦子在阿娘垂下的头发上,从上到下轻轻地梳起来。梳完了头发,我又用小手给阿娘捶背,还像模像样地给阿娘揉肩。阿娘乐得嘴也合不上了,直说“我享福喽,我享福喽”。我也高兴地扑到阿娘的怀里,沐浴着赛过母爱的隔代的亲情。在享受亲情的同时,我也懂得了人必须知恩图报的道理。

初见世面

男孩子总是野性的,小小的茅屋关不住我顽皮的性子。我穿着显然已经裹不住身体的破衣旧衫和补了又补的袜子,一有机会,就会走出家门找小伙伴玩耍。我清瘦而苍白,跟一群拖着鼻涕,时不时用袖口擦一擦嘴唇的小男孩玩到了一块。我们热火朝天地玩着那时候的游戏:打弹子、堆黄沙、刮香烟牌子、抽“贱骨头”、掷橄榄核……

阿娘的教诲使我比别的同龄孩子显得懂事,可是阿娘的宠爱毕竟带有一些放任,使我也染上了一些任性和散漫的恶习。我结交了一群天真无邪却带着“野性”的小伙伴,而我不羁的性格或许就在这时开始萌芽了。

我开始一个人出去玩耍。在海潮路上,我见识了打铁铺子。那里有两个赤身露背的彪形大汉,他们的胸前都套着一个大大的肚兜。只见一个汉子双手用钳子从火炉里夹出来一块烧红的铁块,另一个汉子就抡起锤子有节奏地捶打。不一会儿,铁块变了形,变成一把刀,一把上好的农具。这种劳动的场面在我幼小的眼里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我没有想到后来自己的劳动会是那么的苦。

有一天,街上来了几个流浪的艺人,他们放下随身带着的被褥和装着干粮的口袋,把小锣小鼓敲打起来。聚了一些路人后,他们就开始了表演。有个人扮演孙悟空,在布帐上面不停地翻跟斗,把凶恶的妖怪收拾得服服帖帖。表演结束后,艺人就拿起一个破草帽,对着那些围观的孩子说:“学生们,可怜可怜吧,给点小钱吧。”可旁边的孩子哪里是学生呢,他们也并非觉得这样的表演好到哪里去,只是图个热闹而已。孩子们身上或许有几分钱,但那都是家长们给的零花钱。好在他们并没有吝啬地走掉,而是纷纷扔下一分钱。一分钱,买不了一只大饼,却可以看一次表演,真是廉价的娱乐啊。艺人们收了钱就来到老虎灶前,向主人讨一碗水,蹲在角落里啃起干粮。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种耍苦力的表演。一个汉子,身上套一个道具,弯下腰时看上去像是两个人。上面有一个真人头和一个假人头,下面是人的两条腿和套着两只裤脚的手。表演的时候,他用自己的手和腿打斗翻滚,就像两个人在摔跤,活灵活现。他表演得很卖力,伴随着“扑扑”的声音,一片尘土飞扬起来。表演结束,他站直身子,摘下道具,满头是汗,气喘吁吁连话也说不出来。他一边捂着胸口,一边擦着汗珠,一拐一拐地向孩子们拱手作揖,一圈转下来,也收不到几个钱。我想起阿娘的话,赶紧上前对那人说:“等一等,我去拿钱。”话音未落我就冲出人群直奔家里。还好,我家就在不远处。我心急火燎地对阿娘说:“阿娘,侬快给我两分钱好伐。”阿娘看我着急的样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侬这么心急要钱做啥?”“阿娘,侬不是告诉我,看到讨饭的人,要给他一勺饭吃吗?我现在要帮一个人,快点,快点。”阿娘赶快给了我两分钱。我奔出家门,把钱交到那汉子手里。汉子感激不已,竟然向我鞠了一躬。我也愣住了,傻傻地没有反应。

苦中作乐

和阿娘相处的日子就是这样苦中作乐。祖孙俩住的这间屋子太破陋,四周丝毫都不隔音。它低矮得像阿娘这样的老人也几乎要碰到屋檐;又实在是太小,只能遮风避雨。不过,屋子的顶上倒是有一块小玻璃,外面的阳光透进来,直射到屋里。冬天的时候,这一方阳光也能给人温暖的感觉。门板已经烂了几处,开门的时候会发出“吱吱”的响声。泥墙上有一扇小窗,用乱草和杂物堵着。往屋顶上细看,就会看出一层一层的蜘蛛网。屋里是再简单不过了。一张二尺七寸宽的小床,靠墙放着一张三个抽屉的长桌,上面安放了一尊佛像。佛像旁边还有一只小小的煤油灯,点燃时灯芯里常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屋角放了一只永远都摆不平的跛腿的椅子,和一只上面箍了几条生锈铁条的木桶。屋外的院子里长着几棵杂树,堆着几片废瓦。屋顶的瓦棱上枯草的断茎随风抖动,下雨天,雨水顺着黑瓦片滴落下来,落到积水的破缸里。再向院子外看过去,是一条似路非路的小道,跟大上海是多么不相称、不和谐啊!

就是在这样的住处,我跟阿娘快乐地生活着。阿娘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乡下的庙堂,农村的牛羊,天上的牛郎织女,地上的婚丧嫁娶,当然还有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说着说着,阿娘又开始她独特的家教了:“做人要有良心哦,不要做害人的事体啊。”“人可以救急,不可以救穷。”“一把米能养恩,一斗米要成仇。”“人心不足蛇吞象。讨饭的人吃惯了嘴,只要怠慢他一次,他就要记仇。对一个讨饭花子,决不能接济第二次。”阿娘大字不识一个,却是一个民间哲学家呢。她说的那些话,通俗易懂,有声有色,赛过学堂里的老师。不过,我毕竟只是个小小孩,有些话让我刻骨铭心,有些话却像一阵风一样地飘走了,比如:“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我要是学会这样做人,后来哪里会有那么大的坎坷不幸呀。

有钱人家把孩子当宝贝,阿娘也把我当宝贝。小时候,我有尿床的毛病,阿娘就带我到庙里。阿娘虔诚地跪在大佛的面前,双手合十地念道:“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小皇皇,一觉睡到大天亮。菩萨保佑我孙子,有魂灵,身体好。”我闻到了飘散着的香烛的气味,便好奇地问阿娘:“阿娘,菩萨是人吗?他为什么不说话?”阿娘轻轻告诉我:“菩萨伊晓得每个人做的事。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人要是做了坏事,菩萨就会晓得,会叫天打五雷轰的。”阿娘对佛坚信不疑,每逢初一和十五都要吃斋,她说:“啥人不晓得肉好吃,我只想让菩萨保佑我孙子。”她是想让自己积下的德能够庇护我无灾无难。

可是神仙哪里管得过来那么多人间的事情。我出生后不久就得了疝气症,有一次我哭得死去活来,真是急坏了阿娘。阿娘二话不说,连忙把我送到红十字会医院。医生说,孩子得了急性疝气要立即动手术,否则孩子性命不保。阿娘当机立断:“开刀。”那位阅人无数的医生也十分佩服这位果断利落的奶奶,要不是有这样的明白人,再高明的医生也无力回天的呀。阿娘以她将军般的胆识和果敢救活了一个幼小的生命。

手术后,阿娘抱着我回了家,我腹部八字形的刀痕让她心痛不已。阿娘想,要是自己能代替孙子挨上那一刀就好了。唉,没有办法,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都用在医院了。可日子还得过下去,今后只能更加精打细算了。

有一次,天一下子黑了下来,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风雨欲来。突然,一个惊天巨雷炸响了,紧接着就是瀑布般的大暴雨向着大地浇灌下来。雷声在黑云层中隆隆滚过,一道道闪电划破天幕,闪出耀眼的蓝光,门窗发出了“咯咯”的响声。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自然界的恐怖景象,我一下子扑到阿娘的怀里。“阿娘我怕,我……”我的身体蜷缩着依偎在老人身旁,害怕得嘤嘤哭泣,话也说不完整了。阿娘轻拍着我的后背和蔼地安慰着:“不要怕,阿娘在侬旁边,天上的菩萨不会害侬,伊只会打坏人,不会打好人的。”大雨还是噼里啪啦地下着,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于是阿娘讲起了故事,是童话呢还是民间故事呢,我完全记不得了。可是我听着听着,似乎雷声渐渐远去,雨声也渐渐小了,我在阿娘的讲述声中慢慢睡着了……

还有一次,我不知好歹,对着阿娘叫了一声她的大名“许姣翠”。我是啥时候听到别人提起阿娘的大名的,自己也记不清了,只是这天,突然就脱口而出了。也许,这样叫一下很别致吧。孩子自有孩子的心理,谁知道呢。可是阿娘却严肃起来,她很严厉地教训我道:“长辈的名字小辈是不好晓得的,更加不可以叫出来,这是不礼貌的,侬要记牢。”我牢记了阿娘的教诲。

又是一个秋去冬来的年头,我起床后跑到大门口一看,愣住了:啊,下过雪了!海潮路这条弹格路和四周墙垣、树木、屋顶上都铺满了白色,好像盖上了白茫茫的一片棉被。陡然间,雪片又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起来,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落在行进的车顶上,落在路人的伞上。

我好奇极了,忍不住移动脚步走出大门,想去触摸一下神秘的白雪。

朵朵雪花飘落在我头上和身上,又落到我的脸上,落到我的嘴唇边,我用舌头舔舔它,没味的。我开始堆雪人,又将雪揉成一团扔得远远的。路对面有几个同龄的孩子,他们没这么野,只是看着我。我就更加得意了,完全不顾自己已经变成了雪人,还是起劲地玩着。“快进来呀!人都湿透了,要生毛病的!”阿娘扯开嗓子叫着,我只好停下了。雪人的另一个眼睛还没有装上去,只好让它做个独眼龙了。我依依不舍地进了屋。寒冷里也有温暖,贫穷里也有快乐。孩子的心里总会把开心的事情记得更牢一点。

回到父母身边

可是,短暂的快乐就这样过去了。不久,我就回到了父母身边。

我六岁那年,阿娘要回宁波老家处理一些家务事,我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离开小屋之前,阿娘又对我絮叨开了:“囡囡呀,到了姆妈家里样样事体都要当心。姆妈用过的饭碗什么的,侬不要去碰,侬姆妈生过传染病的。”我真不想听这样的话,姆妈的家是什么样的?爷娘会不会喜欢自己?哥哥姐姐要不要我这个弟弟?

阿娘整理了一个简单的包裹,拉着我的手,告别了这间围着泥墙的茅草屋子,来到了永寿路上。我心里莫名地忐忑不安。

当我疑惑地进了自己真正的家——父母的家,看到满满一屋子人,一下子收紧了心。父母亲的脸上没有显出高兴的神色,哥哥姐姐则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好像我是一个陌生人。没错,这是一个多出来的人,这个人来了,仿佛会分掉他们的食物和用品。我对他们也感到陌生,同胞手足之间好像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一道无形难言的屏障。

之前我听阿娘说过,我也是父母的亲生儿子,是没有办法才分开的,父母也是喜欢我的。于是我颤颤巍巍地轻声叫了一下“姆妈”。母亲“哦”了一声,对我的哥哥姐姐说:“这就是你们的弟弟,也是我生的。”停了一秒钟,她又转向我说:“他们就是你的大哥、二哥和姐姐。”我颤颤地抬起了头,第一次听到自己也有哥哥姐姐,好高兴。我想起了阿娘说过的话,乖巧地叫出了“阿哥,阿姐”。不知阿哥阿姐们谁说的话语传到我的耳朵里:“你现在算是家里的人了,我们家里又多了一个人。你要听话,自己管好自己,要多帮着做一点家务事,不要调皮捣蛋。我们家里一向都是老太平的哦。”六岁的我,听到生硬的见面语,瞬间迷茫:我怎么就这样不受欢迎?没有一点亲切感,我好像是个累赘似的,他们是我同胞手足吗?在幼小的心里,我划过一阵阵难受。“小弟,你听到了吗?”又是一句重复的问话。

敏感的我感觉到了这个家跟海潮路阿娘的家的不一样,没有了和蔼温馨,没有了亲切。难道我不是父母的亲生儿子?难道我不是阿哥阿姐的同胞手足?我是多余的人吗?我不禁脱口而出:“我是这个家里的人吗?”屋子里的空气顿时凝滞了,大家都有些吃惊。“怎么?讲你两句不行啊,你嘴巴这么老,就像个外来人!”“你怎么一到家里就要吵架?阿哥阿姐比你大,讲两句就讲两句嘛。”母亲显然并不袒护这个六年不见的儿子。此时,阿娘终于按捺不住了:“阿良,小女”,这是阿娘对我父母的称呼,“我告诉你们两个人,伊到冼家门来,就是冼家的人。以后啥人要是欺负伊,我就对啥人不客气。家务事体,大人多做一点,为啥要小人多做?这是啥个道理?”阿娘一连串的质问,使屋里一下子鸦雀无声。我第一次见到慈祥的阿娘这么凶,这么厉害。阿娘是家里老祖宗,她肝火上来,拍着台子,咄咄逼人。我父亲冼阿良是个孝子,他垂下了头,用一只胳臂肘靠在桌子的边沿,诺诺地说:“姆妈,他也是我的儿子,我怎么会欺负他?”

阿娘和我都没有想到,一家人的首次团聚会是这样一副场面。这种尴尬难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无论我怎么想将它抹去都不行。但阿娘的话我不会轻易忘记。于是,我学会了看家里人的脸色,遇事总是谦让。其实就在当天,阿娘就悄悄对我说过:“侬也不要记恨侬爷娘。现在小人生的多,小人就不稀奇了,有的人家还把小人送掉了。”我明白了,自己虽然也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可那是一块赘肉,自己就是家里多余的人呀。我没有被送掉就算是庆幸的事了。

一家八口围着吃饭的时候,阿娘把好菜夹到我的碗里,我又把菜夹回阿娘碗里,阿娘再把菜按到我的碗里,示意我不要再犟了。这些动作,引起了哥哥姐姐的不满,也引起父母的意见,他们认为阿娘对我偏心。其实,哪里有什么好菜,都是一些家常菜而已。我不由得回想起在海潮路的小屋,祖孙两人吃着臭冬瓜、青菜之类的宁波菜,有时候一只咸蟹爪就对付了一顿饭,滴几滴麻油做汤也能将就一顿饭。我从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只要阿娘在身边就什么都好。我穿的衣服大多也是阿娘跟人家讨的,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衣服穿不下了,就穿到了我身上。

宠爱我的阿娘就要回乡下去了,我要在这个家里生活下去。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多做点家务事,减轻父母的家务担子。我知道自己也该心疼妈妈,她生了五个小孩,还生了一场大毛病。于是,我会主动帮母亲擦拭家具的灰尘、洗袜子、洗小解放鞋。寒冬季节,我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又缩了回来,用嘴哈了口热气,再伸进去,洗起来……父母夸我说:“这小囡倒蛮吃得起苦的,蛮懂事的,也多了一个人手。”我觉得,家里人从血缘上接受了我是家庭一分子,但是从情感上却并没有接纳我。我仿佛摆脱不了外来的身份,兄弟姐妹之间也没有交流。我知趣地存在在这个家庭里,从不计较哥哥姐姐为什么不做家务,只是觉得家务都让妈妈一个人做,她实在太辛苦!

送别阿娘

阿娘回宁波的日子到来了。

那天下午,阳光柔和,街道两旁,微风拂动着法国梧桐树的叶子。

阿娘拒绝了父亲送她到码头。我执意要去送,她喜出望外,同意由我送她。于是祖孙两人出了家门。阿娘把两只包袱一前一后地搭在肩上,我还像往常一样拉着阿娘的衣角。可是这一次不是出去荡马路,而是分离。我的心里感觉是那么空,空得好像被人挖去了一大块。

阿娘蹒跚着来到电车门前。“来,来,你慢一点,我来帮你拿东西。”那是五十年代的女售票员,她一边说一边下车,挽着阿娘的包袱回到车上。车开了,给阿娘让座的乘客和阿娘拉上了话:“喔唷,这是你孙子啊。”阿娘得意地应答:“是啊,是啊,伊是我一手带大的宝贝孙子。我回老家去,伊一定要送我去码头。”“噢,你有几个孙子?”“五个。”阿娘似乎更得意了。另一个乘客也开口问:“这个小囡几岁啦?”“噢,伊六岁多一点。”阿娘的嘴角不禁浮现出喜色,连眼睛都眯缝成一条线了。“这个小囡这么懂事,这么孝顺,以后一定有出息。”这祖孙俩成了车厢里的议论中心了,乘客不断地夸赞着我,阿娘忙不迭地回应着,离别的哀愁暂时忘却了。阿娘说:“金龙啊,侬听到伐,人家都在表扬侬,侬要争气,要有出息啊。”“噢,我会的,阿娘。”

不知不觉,已经到站。我和阿娘穿过马路。那个年代,能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看到小脚女人,还是蛮稀奇的,路人都望着我和阿娘——上海马路上一道少有的风景线。阿娘很是镇定,她一手挎着包袱,一手牵着孙子,稳稳地走在路上。警察叔叔热心地上前搀扶:“老人家,慢慢走。”祖孙两人一路上享受着人们的关怀和帮助,心中满是喜悦与感激。

十六铺大达码头就在眼前了。“民主3号”拉响了汽笛,催促着人们抓紧上船。阿娘走到了检票口,递上一张到宁波的统舱船票,票面上印着三元六角的字样。检票口立着一块“送客到此”的牌子,我知道必须在这儿和阿娘告别了。服务员上前搀住了阿娘,转身走了,走到检票口,阿娘又返回来,摸着我的手,她不知该如何安慰我,我呜呜地大哭起来,打了一个噎,哭得好伤心,嘴里含糊地说着:“阿娘,侬啥辰光回来呀?侬啥辰光再来看我呀?”我心想阿娘走了,没有人疼我了,我可怎么办啊!我哭着说:“阿娘,我舍不得你走啊!”小嘴唇微微地颤动着……突然,一块手帕小心地贴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擦去我的泪水。蓦然间,我看到阿娘的眼里也噙着泪水,她也在拭泪。我似乎明白过来,我说:“阿娘,侬不要难过了。侬一只眼睛不好,要当心啊。我会想侬的。”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阿娘也会想侬的……”这时,服务员及时上来提醒。阿娘这才摸了摸我的小手,在我的手心里塞了一张两角钱的纸币说:“放放好。”说完,阿娘回头往船舱走去,她是最后一位上船的旅客。就在阿娘一只脚跨进船舱的那一刻,我忽然大声喊道:“阿娘,阿娘!!!……”这声音那么稚嫩,那么凄厉,响彻上空,旁边的人露出了诧异的目光。阿娘也禁不住回过头来,那炽热的、爱怜的目光穿入了我的心扉。我揪心哪!

船开动了。

我不忍离去。望着大船,阿娘在甲板上朝我挥舞手帕。我脱下了衣服,也使劲朝大船挥舞,嘴里喃喃地呼唤着:“阿娘,阿娘。”

大船的轮廓越来越远,一缕缕烟雾从烟囱里飘了出来,船渐渐远去,变成一个小点。我拖着沉甸甸的脚步,黯然地往回走去。

到了家里,母亲看到我哭得红肿的眼睛,她不能体会我对阿娘的那一份感情,便冷冷地说:“你真是怪了,走就走了嘛,有啥好哭的。阿娘走了,你要乖一点,要学会自己独立!……”

妈妈的话语,一下子刺痛了我年幼的心灵。我回答:“喔!知道了!”六岁多时,我就开始渐渐地铸造起“要学会独立、不能依赖、争口气”的韧性。

其实,母亲对我倔强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她那一句句冷漠的话语,给我的个性涂上了一层层极其浓厚的底色。

父亲抽空去了派出所,把我的户口报上了。与阿娘相依为命的六年结束了,清贫的生活和快乐的童年也远去了。新的生活在等待着我。

此时,我的内心升起了一种落寞和孤独的感觉……

同类推荐
  • 第四只手

    第四只手

    怪不得是村上春树的偶像!村上春树称: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一旦开始读就停不下来。美国国家图书奖、奥斯卡金像奖改编剧本奖得主约翰·欧文!我已失去太多,从今以后我要不留遗憾地生活!这是一个不断失去自我的人,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过得一团糟,帕特里克更是活成了一场灾难:工作上,他总被电视台派往灾难现场,人称“灾难记者”;生活中,他绯闻不断,与妻子形同陌路。而这次,他成了一条灾难新闻的主角:一次采访时,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伸进了狮笼,被狮子咬掉了左手!很快,“灾难记者”的名声传遍了世界。可就在这时,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本不该爱上的人。为了爱情,他开始审视自我,重新生活。不过,他还有可能摆脱过去,开启新的人生吗?
  • 城下(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城下(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城下》是深受读者欢迎的长篇《前躯》的续集,反映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同北洋军阀吴佩孚所进行的三次惊心动魄的大战役,最终实现了“直捣武昌,饮马长江”的战略目标。小说歌颂了叶挺为首的独立团官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蒋介石、吴佩孚、唐生智、刘玉春等历史人物在这场大搏斗中的角逐;揭示了社会上各种政治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同时还描写了青年人美好动人的爱情生活。作者勾画出风起云涌的时代风貌,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既有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又有缱绻柔情。
  • 雨巷

    雨巷

    作品以鲜明的关中南部农村及小镇生活为背景,从凡人的身上发现人生的哲理,生命的酸甜苦辣。在委婉、诗意的叙事中,不同的人物运行着自我的命运,显见出鲜明的性格特征,其浓郁的地方风情以及鲜活的乡风民俗构成了一幅幅乡村生活图景。
  • 国际珠宝大盗“粉红豹”

    国际珠宝大盗“粉红豹”

    2003年5月19日,伦敦新邦德大街格拉芙珠宝旗舰店外,有个年轻人朝店里瞄了几眼。他三十岁不到,金发细腰,身材像杂技演员;没有和任何人说话,也没有进店看珠宝;晃悠了大约五分钟,然后默默地离开了。监控摄像头清晰地记录了整个过程。这人就是国际珠宝大盗“粉红豹”的骨干分子乌约塞维奇,他出生在黑山共和国的一个小渔村,曾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的珠宝抢劫案,这次是来踩点的。
  • 一个精神病人的恋爱

    一个精神病人的恋爱

    我叫周光明,七月的一天,我和龚飞南在一个西部小城参加了刘强的婚礼。按理来说,我们三个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又做了一年多的室友,关系应该挺好,但此后的几年,我们断了联系。直到我在QQ邮箱里看到一封不起眼的电子喜帖,它被淹没在众多的广告推销邮件里。我想,发送人或许并不期待我看到这封邮件。但我还是去了,我向公司请了三天假,用半个月的工资给他包了个大红包。在喜宴上,我遇见了龚飞南。他跟我一起被安排在一张放着“其他”标牌的餐桌上,我们周围坐满了操着方言的老人和拼命伸手抓糖果的小孩。
热门推荐
  • 伟论

    伟论

    腹中有书气自华,胸怀青史论帝王。莫笑昔日少年郎,浊酒一杯敬玄黄!
  • 重生之贵女本荣华

    重生之贵女本荣华

    ——主要讲述蜕变后的女主回到侯府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化解各种危机,将高冷傲娇男主调教成忠犬的故事。(虐渣宅斗+重生穿越+夺舍爽文)***她本尊贵,奈何遭人逆天改命。幸得上天垂怜,获得新生,大难不死重回侯府,却不想侯门一入深似海。前有庶姐的针锋相对和继妹的鬼蜮伎俩,后有继母的居心叵测,后宅各种阴私腌臜事儿接二连三。更可恨的是,她的杀亲仇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霸占她的亲情,夺她的初恋,抢她的夫君。她立誓要以血还血,虐仇人,治恶人,拖敌后腿护至亲,还要活出属于自己的荣华锦绣人生!他出身尊贵,霞姿月韵,才华出众,乃是戌朝赫赫有名的战神,在众贵女千金们眼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却偏偏对上曾被他唾弃的她,从此被她一步步感化,踏上宠妻忠犬之路。……姑娘:可否让小女子搭个顺风车?公子:抱歉,男女授受不亲。……公子:你真想嫁给本公子?姑娘:不是你想娶本姑娘吗?……某位公子忍不住相思之苦,夜潜某姑娘的闺阁,想一亲芳泽。——流氓!某姑娘一拳挥过去。——我是你相公,不对你流氓想我对谁流氓!PS:1、此文1V1,双洁,结局HE2、言情为主,宅斗为辅3、背景架空,谢绝考究!
  • 绝宠废柴狂妃

    绝宠废柴狂妃

    她是高高在上的血族,却为了他化身成人,海誓山盟,非君不嫁。新婚之夜,身份曝光,被逼跳崖。她,是碧月大陆君家有名的痴傻丑女,却被陷害致死。当她成为她之后,会有什么不一样?在卑微庶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世大身份?在丑陋样貌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世美颜?她步步为营,从声名狼藉到名倾天下!她坚持不懈,从丑女废柴到颜倾天下!在某位邪王看到她的第一眼,便指着她说:“我要她!”从此,他不再放手,他的海誓山盟她不敢接受,直到邪王将自己破碎的心摆在她的面前……君若素痛彻心扉,原来在自己的生命里,他早就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 天穹归一录

    天穹归一录

    孪生兄弟,家国破灭,颠沛流离,世间波诡云谲,阴谋密布,被触动了各自逆鳞,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沉沦迷失在大道里。因为其一丝真灵尚存,明悟各自存在的意义,感悟真谛,寻回各自本真。
  • 千年之爱恋

    千年之爱恋

    “玮,你在发什么呆啊?”方旭突然从后面拍了一下正在发呆的黑俊玮,两人可以说是自小一起长大的好哥们,由于黑俊玮为人冷傲,所以他只有方旭一个朋友,而他自己本身也不在乎有没有朋友,就连方旭也是他自己死缠烂打地盯上他的。“她是谁?”黑俊玮看着窗外问道。“谁啊?”方旭不明白黑俊玮莫名其妙说的是什么?“那个一身公主裙,金黄头发的女子。”看着那名女子好像在等待什么人,是她的男朋友么?黑俊玮发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仙

    追仙

    一段不寻常的追仙之路,一个怀着对父亲的愤恨,对修真者的愤怒,誓要踏入强者行列成为巅峰强者寻找真相的少年,因为天赐过人而备受欺压……为了变强,不断的踏上杀戮之路,最后才发现,修士原本就是一群可怜虫……
  • 花都之她们有系统

    花都之她们有系统

    叮!你激活了系统,成为叶枫的女仆,完成后您将会容颜永驻,百病不侵,永生不死。”
  • 田园娇媳

    田园娇媳

    一次有意的谋杀,竟然错误的使她重生另一个时代……极品亲戚一大堆,各种刁钻,各种陷害……这也就算了,居然还附带萌丫一枚,傻相公一个?可是,我现代还没有结过婚,来到这里居然成了娘?“咋滴,你想干嘛?”女主瑟瑟发抖的看着他“媳妇儿,你离我近一点”男主讨好的看着她……幸亏有幸得之空间一枚,看我如何带着相公萌丫如何逗极品,看这田园满春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