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64700000002

第2章 好的孤独(2)

西西弗斯的巨石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西西弗斯的人,他为了跳出生命的自然规律、逃脱死亡之灾,不惜冒险对掌管冥界的死神哈迪斯耍手段。虽然骗过哈迪斯一时,最后还是被发现。为此,西西弗斯被施予了最严厉的惩戒。同是冥界,却分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最可怕的一个层次就是永世不得超生之地,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十八层地狱”。在那里,西西弗斯被罚将一块必须用尽全力才能推动的圆形巨石从山脚一路推至陡峭的山顶。地狱灼热的烈焰在四周熊熊燃烧,西西弗斯一有松懈,巨石便一刻不停地滚回山脚,一切必须从头再来。当他用尽力气,好不容易将巨石推到山顶,自以为能得片刻喘息,没想到无情的巨石又一次不可阻挡地轰隆隆退回原地。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永无止息。

这个神话故事,我看过不止一次。小时候,我只是把它当成一个无关现实生活的异国传说,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触。可之后随着光阴流逝,每一次重读,我都会从中或多或少读出一个“我”来。西西弗斯年复一年拼命推动巨石的画面是这样深刻地镌刻在我的印象中,久久挥之不去,有时,竟有种忍不住一声叹息的伤感。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那个西西弗斯?我们何尝不是背负着像他一样的一块命定的圆形巨石?

小的时候我们争先恐后,通过激烈的竞争,终于进入了重点小学。我们很高兴,以为这下放心了。可好景不长,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心力,我们依然无法安心,因为下一个更高的“山顶”就在眼前——重点初中。从此以后,“山顶”的海拔从未停止过飞速地增高:我们要全力以赴考进“重点高中”,然后竭尽所能考取一流的大学……我们年轻的大学生们,也包括当年的我,得知自己被心仪的大学录取的时候,无一例外激动不已,很多人兴奋得彻夜难眠。在我们眼中,这正是我们过去十多年心心念念、梦寐以求的一座人生的“高峰”,为此我们经历了重重艰辛、几经沙场,最终,得偿所愿。原以为,我们终于可以放下肩头的那块“巨石”,可以给这么多年一刻不敢松懈的神经放一次酣畅淋漓的长假。可事实并不是如此,兴奋倏忽即逝,我们面前照旧群山连绵,巨石时刻悬在我们的头顶,也始终压在我们的心头——一流的大学之后,紧跟着要找一份体面的好工作,然后要专注于收入的提高、职位的晋升,接着时候到了,该寻一个好的对象,结婚生子了。

当这些事都得以尘埃落定,看似我们可以不慌不忙、安然度日了,可却眼睁睁看着又一个新的“山顶”从地平线那端缓慢平移而来,越来越近——我们生下的宝宝、我们的下一代,他必须优秀,因为“他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他必须要进入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好工作,寻一个好的对象结婚,生一个优秀的宝宝……我们始终在奋力地推动着生活这块“巨石”,于重负之下拼命挣扎、举步维艰。如同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般,周而复始,永无止息,不得安宁。

在“不安”的皮鞭下

突然,对西方人葬礼中的那句“安息”(rest in peace)颇有感触。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注定都有死亡。当时西西弗斯绞尽脑汁企图挣脱死神的追捕,是因为他求生惧死,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而冥王哈迪斯给他的惩罚是无比残酷的,将他投入了地狱。什么是地狱?根据故事的描述,“生不得又死不成”即是地狱。这是不是冥王对西西弗斯以及与其相似的芸芸众生的一个提醒:或许死亡本身包含着这样一种自然所赋予的、不易察觉的温柔美意——这块令你耗尽一生而难以摆脱的“巨石”,恐怕唯有死亡才能使你彻底放下;这一条忧心忡忡的人生道路,唯有走到尽头,你才有机会无所顾忌、心安理得地沉入一个永久的无梦之眠,享受完全的清静。难怪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只有简单的六个字:恕我不起来了!(Pardon me for not getting up.)这位对我而言闪闪发光的文学家,用他最简洁的方式说明了他对生的不耐和对死的安然。

曾与一个朋友谈论起这个西西弗斯般的生命状态。

我:“我敢说,这种被驱赶着不得不血战前行的焦灼状态绝非大多数人所愿。西西弗斯之所以推动巨石,是为冥王的命令所迫,无力抗争。那么我们呢?我们的‘巨石’究竟从何而来?”

她:“我想,我们大多数人是为生活压力所迫。”

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压力。压力若关乎生计,确实沉重,可我相信‘谋生存’并非所有人必须肩负的巨石。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无力从西西弗斯的命运中挣脱?”

她:“因为除了谋生,我们还欲求更多,比如财富、功名……这因人而异,成为了每个人各自肩负的巨石。归根到底,可能还是源于‘安全感’的缺失吧。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名利’越多也就相对越‘安全’。我们之所以疲于奔波、追名逐利,或许不在于我们的本性贪得无厌、不知足,或许根本在于我们缺乏安全感,因而心不安。”

是啊,安全感!或许它才是那个我们于重负之下真正神往的、人生的终极“顶峰”。

我们甘愿含辛茹苦、推动巨石不断攀爬,征服迎面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山顶,或许只是因为,每当我们承受着巨石的重负抵达一个更高的山顶,我们会感觉自己正在步步趋近内心至高处的那个“安全感”。很少有人真正享受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但这似乎是我们为了“安全感”而不得不支付的代价;没有人希望社会成为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角斗场”,我们这些生活于其中的角斗士,必须为了争夺一个职位或者一点好处而相互厮杀,就像哲学家霍布斯所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恰如狼与狼”,为了一块肉而目露凶光、彼此为敌,但是我们如此无奈与厌倦,却仍在角斗场中拼杀,只是因为我们没的选择,面前似乎只有两条路:to win or to die——要么赢,要么死。似乎“赢”是通达安全感的唯一道路。

我们一切生活的重负似乎都能在“不安”中寻到它的根。确实,还有什么能比“不安”给人造成更大的恐慌和压力?它无孔不入,能使人“看到繁花似锦背后的荒凉,瞬间光亮之后的永恒黑暗”[3];它是如此专制,几乎能攫取我们所有其他的感觉,让我们的理性迷失,让我们的梦想沉沦,让我们自愿臣服于奴役。正是“不安”这位暴君,在我们的内心举起了那条无形的精神皮鞭,抽打着我们违心地挥泪血战、蹒跚前行。

三毛与尼采

我们中有很多人并不甘心,想叛逆,想抵抗,想搁置肩头的巨石停下来,想跳出西西弗斯的命运,为此他们不惜将世人视同生命的“安全感”抛之脑后、不予理会。于是就有了一个个流浪歌手、街头艺人、现代的游吟诗人、甘于清贫的思想者、百年孤独的哲人、远离尘世的苦行僧,我们称他们是“理想主义者”或者“浪漫主义者”。其中的大多数往往最后会被“不安”又一次俘虏,拽回到普通的西西弗斯的行列。只有少数几条“漏网之鱼”得以游逸于主流之外,因为他们安住于世人眼中的“不安”生活。人们趋之若鹜的“安全而平庸的幸福”对他们而言无异于毒药,而世人避之不及的危机四伏、隐患无穷、心中无底、毫无安全感的状态,却恰恰是他们最赖以生存的空气。这样的人在人群中,即使扩大到全人类的范围里,也总是稀有。

我最先想到的两个人就是诗人三毛和哲学家尼采。前者是半生的漂泊,后者是绝对的孤独。三毛漂泊在诗情画意中,最后以神秘的诗情画意结束了漂泊;“尼采孤独得近乎疯狂,最后在疯狂中摆脱了孤独”[4]。

因为他们是真正的非主流,自甘少数派,对于身处主流当中的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更像是个“谜”,我们很难感同身受他们的情怀,也就无法理解他们的选择。时不时,我们当中一些人或不解、或羡慕、或嫉妒地称这些人“不羁”或者“不为世事牵绊”,这些形容词似乎在暗示,我们大多数人的心境是自觉“羁身于牵绊之中”。事实也确实如此,很多时候,为了保全生存以及生活的安全感,太多的重负如“巨石”般压得我们苟延残喘、心力交瘁。我们多少次想象着自己能扯断人情世故的牵连,挣脱迎来送往的羁绊,放下功名利禄的欲求,回归内心清明安和的家园,就像三毛那样,那该是多么逍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我欲乘风归去”。

确实,他们有我们艳羡的无拘无束,但我们有他们难以企及的天伦之乐;确实,他们如月光般清亮、如闪电般纯粹,但我们如野草般坚韧、如蝼蚁般顽强。当主流中的我们忍受着生活的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非主流中的他们同时却也在承受着周围人的怀疑以及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相对他们这些“理想主义者”来说,我们是“现实主义者”,我们为了现实生活的“安全感”而投身于人情世界的纷繁芜杂,他们则为了捍卫精神生活的完整性而恭敬地顺服冷冽的命运。我们选择牺牲内心的梦想来实现生命的平坦,他们则振翅飞向人类精神的塔尖,即使坠落,仍追求末日的绚烂。

C' 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但不论是他们还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总有“不安”之处,而“烦恼”就从那里萌芽,久而久之、挥之不去,便成了“重负”。

我很喜欢法国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他们在欢笑之时用它赞美人生,在悲伤之中用它调理伤口。这句话的妙处就在于它透露了生活不可预测的无常与善变——苦与乐,微妙地衔接着每一天的起承转合。生活之“乐”,给人惊喜;生活之“苦”,催人反省。生活将苦乐平均地分给所有人,每个人都有无可奈何的苦衷,也有春暖花开的愉悦,对谁都是一样,白雪公主与小矮人无异,小孩子得不到糖果与年轻人把握不住爱情无异。

“重负”即是生活之苦,不论对谁,它都不可撤销,只是偶尔改变形式而已。就像我们生而为人,“痛”总会存在,只是有的人痛在身体,有的人痛在心里;有的痛短暂而剧烈,有的痛微弱却持久。我们大多数人贪婪地祈求生活之乐多多益善,几乎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之苦没完没了。殊不知,生活之为生活,苦与乐皆是她的真味,谁要是拒绝接受生活之苦,注定也会被剥夺生活之乐;两者之间往往不存在取舍,要么全要,要么一样也没有。

痛苦值得珍惜,却并不意味着痛苦值得歌颂。痛苦所富含的营养,最终为的无外乎是助长“生命的自由而欢乐”。那是一种比骄奢淫逸的享受更天真更简单的喜乐,一种不耽于物质、比欲望满足时的快感更清澈更持久的愉悦,一种任何外界的刺激都难以扰乱的自成世界的宁静,一种悄无声息却达观包容的自信。

某位先哲曾说,“自然界中性质相反的事物总是相互激励”,就像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泰戈尔有诗,人若“不经历黑暗,无以通达光明”,“生命的自由而欢乐”或许也源于对“生命的重负”的领受与超越。米兰·昆德拉最有名的一本书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我们不得不承受生活的“巨石”,如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或许那不是命运的责难,而是人性的考验,唯有这样的沉甸甸才能驱散轻佻与浮夸,填平无底的欲壑,才足以唤醒我们对平淡生活的珍惜。好朋友曾对我说“没有不幸,就是幸福”,能拥有琐碎的苦恼,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们没能成功地挣脱西西弗斯的命运,其实我们也挣脱不了。既然挣脱不了,又何必非要挣脱不可?我最喜欢的一位法国女性思想家薇依写过一本书,题为《重负与神恩》——很长一段时间,它是我内心世界的一束光。生活固然是“重负”,固然是西西弗斯肩头的巨石,也如我们常常哀叹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是“重负”之下何尝不是埋藏着“恩赐”?

我们常说,爱与责任比肩而立,自由与命运比肩而立,人道与人性比肩而立。若责任不是沉重的,又怎见爱得深沉?若命运不圈定其边界、生命不存在死亡,我们又有谁会在乎有生之年是否虚度,又有谁会关心在有限的人生中灵魂何以能无限自由?若生活没有“重负”,我们又该拿什么来对人性的顽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使之越来越具有德性的温润,散发人道的柔光?事实上,有多少人的刚毅坚强是由“挫折”磨砺而成,有多少人的成熟练达脱胎于深沉的“受难”,有多少人的纯真恰恰是双脚深陷“淤泥”中不忘仰望星空,一个人“肩头扛下了多沉重的苦难,胸中就承载着多伟大的情感”。

生活的“重负”,若细细回味,其中也一定饱含“恩赐”。我想哲学家尼采应该会同意这个看法,否则又是什么能使他说出“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同类推荐
  •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系统思考之“道”:探索东方哲学与系统思考之共性

    老子在2500年以前写下的《道德经》和今天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而日益受到重视的“系统思考”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本书将引领我们去思考有关“系统思考”的永恒的智慧,并在我们试图解决未来的许多难题面临诸多挑战时,指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而贯穿全书的理念是,我们在当今世界的状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而当我们对于我们个体及人类这个物种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以后,我们又能如何改变或改善。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热门推荐
  • 他的小公主

    他的小公主

    齐悠悠这辈子只想穿蕾丝缎带、蓬蓬裙,做举世无双的中世纪小公主,直到逃婚当天被钟岩捡回家。她说:“我不喜欢糙汉!”他马上夜读N本霸道总裁小说学套路,力争成为“禁欲系”男友。她曾迷恋过的虚拟角色,从此不复存在;从今往后,她迷恋的只有真实的他。
  • 救救地球吧

    救救地球吧

    当春姑娘来临,花儿争艳、芳香满怀的时候,你一定不愿看到、闻到旁边河流流淌着黑臭的恶水。
  • 雪球专刊第031期:信用卡,该这么用!

    雪球专刊第031期:信用卡,该这么用!

    在不同的人手里,信用卡有不同的作用。有人套现来做生意,有人套积分来获得各种常客的福利,有人拿它享受出行贵宾服务和保险……当我们试图站在旁观者角度,来筛选、评判一些卡片时,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我们识别真正优质的卡片特性。
  • 希利尔讲世界史

    希利尔讲世界史

    希利尔通过精彩的历史故事,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书中不仅将发生在这颗星球上的历史囊括殆尽,而且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一种崇敬之情,那就是——不论何种文化,它所经历的苦难和它所创造的辉煌,都值得钦佩尊敬。
  • 绝不放过你

    绝不放过你

    本书精选作者近年发表在《今古传奇故事版》、《山海经》、《百花故事》等刊物上的故事作品,作品针砭时弊、抨击邪恶,讴歌真善美,题材、类型多样,或轻松幽默,或辛酸感人。
  • 为伊消瘦为伊狂

    为伊消瘦为伊狂

    虽然已经不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可是落叶也别有一番风情。彭帅看着满地的落叶,一片金黄,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松软舒服。头顶被树叶遮挡,时不时的还有几片叶子从天空飘落,好似画中的场景,好不真实。“漂亮吧。”陆文芳从车上跳下,一脸得意。“是挺漂亮的,只是可惜了……”彭帅嘟嘟嘴。“可惜?可惜什么?”陆文芳不解,这里可是自己的秘密基地,很少有人来的,这样好的景色,陆文芳才不肯跟别人分享。要不是看在彭帅这么帅的份上,才不肯带他过来呢,而且这里的酒店陆深也是有股份的,所以给陆文芳也是安排的最好的,陆文芳实在是不知道哪里有什么可惜的。可惜是跟你一起来的。彭帅内心嘀咕道,表面上却只是微笑。明明是来放松的,彭帅可是一点都没有放松的心情。早上,李煦一直支支吾吾的在彭帅旁边绕,似乎有话要说。
  • 弓与末世之歌

    弓与末世之歌

    末世来临,对于中华大地的人口来说绝对十死无生,然而,七天长假,民众都集体出去旅游了,在小地方的人们,存在了一线生机。没有枪?我们还有菜刀,什么,菜刀对抗丧尸太过危机,我们还有体育用品,反曲弓!——末世日记
  • 呆萌宝贝:妖娆王妃哪里逃

    呆萌宝贝:妖娆王妃哪里逃

    【神秘古墓开启使命历险,半尸人疑团层出不穷,世间遗留的最后一只魔是真是假?操纵这一切的风雨楼又是什么来历?】雷石带她穿越,顺便赠送了个空间升级的功能?这是一个被强插进历史的朝代,沐筱筱表示这个世界玄幻了,随便捡个动物都这么有灵性?有个花言巧语天作天秀的儿子是个什么体验?总觉得脑袋有些不够用,却又在预料之中。某天,某人儿子给半尸人讲起了非常非常厉害的豌豆射手,讲起了非常非常厉害的九叔某道长。某天,某儿子炸了王府,某娘亲表示,再炸一次皇宫吧!又名《雷石空间:带娃娘亲炸天下》《娘亲快跑:儿子断后》《古墓冒险:带着儿子去逗魔》
  • 空间果实

    空间果实

    青雉是懒散的正义!赤犬是极端的正义!黄猿是模糊的正义!而肖恩秉持的则是堕落的正义!
  • 符医至武

    符医至武

    世上万千陌路人,本就无我也无神。噬迟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没想到有一天他会为了一个小孩改名换姓,替那个小孩活下去。魔女是一个孤儿,心狠手辣,她没想到有一天她会对一个自己眼中的弱者动情。鹿千陌是一个小孩,死在六岁,被埋在玄冥大陆。本以为死后万事皆空,但却有人替他活着。后来鹿千陌这个小孩复活,但是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认识他了,他变了太多。他改名换姓,找到了噬迟,找到了魔女,最后带着自己所有的亲友到了圣界。到了圣界,他所有的记忆觉醒。他才是天地之主,万道之王。但到最后,他失踪了,这一失踪,便再也没有回来。此后天地塌陷,星辰破碎,诸神黄昏,万古如长夜。